(伦理学专业论文)《神圣家族》的伦理思想探析.pdf_第1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神圣家族》的伦理思想探析.pdf_第2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神圣家族》的伦理思想探析.pdf_第3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神圣家族》的伦理思想探析.pdf_第4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神圣家族》的伦理思想探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第一本合著神圣家族为研究对象, 通过解读该文本,探究其中的伦理思想,从而为准确全面地把握马克 思伦理思想打下基础,同时为现实道德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绪论部分,首先分析了神圣家族一书的写作背景,接着对文 中内容进行了大致梳理,然后分析了该文本在马克思著作中的历史地 位,特别是文本中所蕴涵的伦理思想在马克思整体伦理思想中的地 位。 本文第一章主要是对马克思伦理思想发展脉络的梳理。马克思伦 理思想的发展脉络是沿着这样一条线路进行的:从启蒙思想对马克思 伦理思想的影响,到马克思对现实利益问题的关注所引起的伦理转 向,再到马克思对市民社会伦理实体的分析,最后到个人自由全面发 展终极价值目标的确立。通过梳理,我们不仅可以明晰神圣家族 在马克思伦理发展线路上所处的位置及其历史作用,而且可以追寻马 克思伦理思想的发展路径,把握马克思关注的伦理主题。 本文的第二章是全文的主体部分,以分析神圣家族蕴涵的伦 理主题为主要内容。神圣家族是一部论战性的著作,马克思恩格 斯通过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思辨哲学,构建新哲学。因此,本文第二 章是围绕着“批判抽象道德哲学、确立道德的现实利益基础”这两条 主线展开的。我们首先分析了马克思对“自我意识”思辨哲学、“道 德救赎”理论与宗教学说、“抽象人”道德主体等思想的批判;然后 再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过程中所体现的伦理思考与思想主张。 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批判了自我意识哲学所主张的抽象观念上 的道德救赎理论,并主张道德应该建立在现实的物质基础之上。马克 思认为人的解放不应该是“头脑中的纯思想运动 ,而是“现实的人 改变其现实处境”的实践活动。马克思指出,工人阶级是具有实践 力量并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他们担负着创造历史并推动历史发展的使 命。马克思由此肯定了工人阶级实现自身及人类解放的历史作用。 第三章以神圣家族伦理思想的历史意义及其对当今道德建设 的启示为主要内容。本章首先分析了神圣家族在马克思恩格斯著 作中思想承续的历史意义,从思想的承前与启后两方面进行探讨:对 马克思伦理思想的承前总结与对于后来思想发展的影响。通过文本探 析发现在神圣家族中首次出现的几个概念,成为了马克思一生所 关注的主题。本章接着分析了神圣家族伦理思想的现实价值,特 别是马克思思考伦理问题的独特方式与视角对于我们当今道德研究 与建设的启示意义。马克思思考伦理问题的视角是从现实的人出发, 通过联系具体的社会实际与历史背景来综合分析人的问题。马克思反 对把人看成抽象的、孤立的个体,主张把人放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进 行分析。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与解决问题的探索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它应该成为我们分析当今道德问题与解决现实道德冲突的行为原则。 关注人的问题,必须关注处在社会关系与现实利益关系中的人;关注 道德建设,必须关注道德的利益基础与道德实践。 关键词:神圣家族;伦理探析;道德建设 i i a b s t r a c t t h ea r t i c l ei sb a s e do nm a xa n de n g e l s f i r s tc o l l a b o r a t i o n b o o k 7 乃ej j y 砌j ya st h er e s e a r c hm a t e r i a l 工no r d e rt o l a yt h ef o u n d a t i o n so fg r a s p i n gm a r x i s te t h i c st h o u g h ti nt h e g e n e r a la n dp r o v i d et h e o r e t i c a ld i r e c t i o nf o rr e a l i t ym o r a l c o n s t r u c ti o n ,工h a v eu n s c r a m b l e dt h ew h 0 1 et e x ta n de x p l o r e d t h ee t h i c st h o u g h ti tp r e s e n t si nd e p t h i nt h ep r 0 1 e g o m e n a , f i r s ti ta n a l y z e st h ew r i t i n gb a c k g r o u n do f7 乃e 厶r d - y 砌j y ? t h e ni th a sab r i e f l yp e c t i n a t i o na b o u tt h ec o n t e n t so ft h eb o o k : a tl a s ti ta n a l y z e si t sh i s t o r i c a lp o s i t i o ni nt h ew o r k so fm a r x ,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 t a t u so ft h ee t h i c st h o u g h t si tc o n t a i n si nt h e w h o l ee t h i c st h o u g h t so fm a r x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o ft h et h e s i sn a r r a t e st h ev e n a t i o no f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a r x i s te t h i c st h o u g h t 工tf 0 1 1 0 w sa l o n gt h e c l u e :f r o mt h ei m p a c t so f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t h o u g h t so nm a r x i s t e t h i ct h o u g h t s ,t oe t h i ct u r nc a u s e db yt h em a r x sc o n c e r n o v e r t h ep r o b l e mo fr e a l i s t i ci n t e r e s t s ,a n dt h e nt ot h ea n a l y s i s o ft h es o c i a le t h i c a le n t i t yb ym a r x ,f i n a ll y t ot h e e s t a b lis h m e n to fp e r s o n a lf r e ea n da 1l r o u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g o a l o ft h eu l t i m a t ev a l u e w en o to n l yc a nc l e a r l yk n o wt h ep o s i t i o n o f 丁厅e 厶r d y 砌yi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r o u t eo fm a r x se t h i c s , b u ta l s oc a np u r s u ei t sd e v e l o p i n gp a t ha n ds e i z et h ee t h i c t h e m et h a tm a r xc a r e df o r i i i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i st h em a i nb o d yo ft h ea r t i c l e ,w h o s em a i n c o n t e n ti s t o a n a l y z et h ee t h i c st h e m e s 劢e 月a - y 胁j yc o n t a i n s 7 乃e 舶- yj j yisa na r g u m e n tw o r ki nw h ic hm a xa n de n g e ls c o n s t r u c t e dn e wp h il o s o p h yt h r o u g ht h ec r i t i c i z i n go ft h ey o u n g h e g e lp a r t i e s s p e c u l a ti v ep h i1 0 s o p h y t h u s , t h es e c o n d c h a p t e ro ft h i sp a p e ri sa r o u n dt h et w oc l u e s t h ec r i t i c i s m o fa b s t r a c tm o r a lp h il o s o p h y a n dt h ee s t a b lis h m e n to ft h e b a s i so f r e a l i t yi n t e r e s t s w ef i r s ta n a l y z em a r x s c r i t i c i s mo ns e l f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s p e c u l a t i v ep h i l o s o p h y , m o r a lr e d e e m e dt h e o r ya n dr e l i g i o u sd o c t r i n e , a b s t r a c t p e o p l e m o r a ls u b j e c ta n ds oo n :t h e na n a l y z em a r xa n de n g e l s e t h i c a lt h i n k i n ga n dv i e w sd u r i n gt h ep r o c e s so fc r i t i c i s m i n 7 乃e 厶r d - y 砌j 月m a r xc r iticiz e st h em o r a lr e d e e m e dt h e o r yo f a b s t r a c tn o t i o np r o p o s a l e db ys e l f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h 0 1 d st h ep i n i o no ft h a tm o r a ls h o u l db u i l do nt h eb a s i s o fm a t e r i a l m a r xt h i n k st h eli b e r a t i o no fh u m a nb e i n g ss h o u l d n o tb et h ep u r ei d e 0 1 0 9 i c a lm o v e m e n to fb r a i n s b u t t h e r e a l i s t i cp e r s o n s c h a n g i n gt h er e a l i s t i cs i t u a t i o n h e p o i n t so u tt h a tt h ew o r k i n gc l a s si sp r a c t i c a la n de n g a g e di n p r a c t i c a lp o w e rt h a tt h e yb e a rt h em i s s i o no fc r e a t i n gh i s t o r y a n dp r o m o ti n g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is t o r y t h em a i nc o n t e n to f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ist h eh is t o r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t h ee t h i c st h o u g h ti n7 乃e 厶b - y 胁j ya n di t s 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o ft o d a y sm o r a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nt h ee a r l y s t a r t , i ta n a l y z e st h eh i s t o r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劢e 局b y 胁j yi nt h o u g h tc o n n e c ti o no fm a r xa n de n g e ls w o r k sf r o m i v 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i n h e r i t i n gt h ep a s ta n du s h e rt h ef u t u r ei n t h o u g h t : t h ec o n c l u s i o no ft h em a r x i s te t h i c st h o u g h ta n d i n f l u e n c eo nt h ef u r t h e r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h o u g h t s t h r o u g h e x p l o r a ti o n , t h ep a p e rf i n d ss o m ec o n c e p t sa p p e a r e di n7 冶e 力b - y 庇历j yf o rt h ef i r s tt i m eb e c o m et h et h e m e st h a tm a r xc o n c e r n e d a b o u ta 1 1h i sl i f e t h e nt h ec h a p t e ra n a l y z e st h er e a lv a l u e o fe t h i c st h o u g h ti n 7 乃e 刀a - y 砌j _ 7 ye s p e c i a l1 y t h e 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s e n s eo fm a r x st h eu n i q u ew a yo ft h i n k i n ga n d p e r s p e c ti v e o fh is s t u d y o n t o d a y sm o r a ls t u d ya n d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m a r x st h i n k i n gw a yo fe t h i c s p r o b l e mi sf r o mr e a l i s t i cp e r s o na n d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n a l y s i so f p e o p l e s p r o b l e m st h r o u g hs p e c i f i c a n dr e l a t i v es o c i a l r e a l i t ya n dh i s t o r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 m a r xf i g h t sa g a i n s tv i e w i n g p e o p l e a sa b s t r a c ta n di s o l a t e di n d i v i d u a l sa n dp r o p o s a l a n a l y z i n gp e o p l e i nr e a ls o c i a lr e l a ti o n s h i p t h ew a yo f 。t h i n k i n ga n dt h ee x p l o r a ti o no fs a v i n gp r o b l e m sa r ew o r t h yo f o u rl e a r n i n g ,w h i c ha l s os h o u l db eo u rb e h a v i o rp r i n c i p l e so f a n a l y z i n gt o d a y sm o r a lp r o b l e m sa n dh a n d l i n gm o r a lc o n f l i c t s t oc a r ef o rp e o p l e sp r o b l e m s ,o n em u s tp a ya t t e n t i o nt op e o p l e i ns o c i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a n dr e a l i s t i c i n t e r e s t s : t oc a r ef o r m o r a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o n em u s ti n t e r e s tb a s i so fm o r a la n dm o r a l p r a c t i c e k e yw o r d s : t h eh 0 1 yf a m i1 y ; a n a l y s i s o fe t h i c s ;m o r a l c o n s t r u c ti o n v 神圣家族的伦理思想探析 绪论 马克思与恩格斯虽没有写过纯粹伦理学的著作,但他们都十分关 注道德问题,几乎所有著作都蕴涵着丰富的伦理思想。神圣家族 就是这样一部包含了丰富伦理思想的著作。在神圣家族一书中,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哲学,并指出人的 解放不是停留在大脑中的自我意识运动,而是改变人的现实处境的实 践活动。在该书中,马克思揭露了抽象道德救赎理论与基督教宗教思 想的伪善与残忍,并确立了“道德应该建立在现实的物质利益基础之 上”的思想。神圣家族一书在马克思思想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透射了丰富的伦理思想,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文本进行伦理学解 读,探析其中伦理思想,并通过梳理马克思思想发展轨迹,分析该书 在马克思伦理思想发展中的地位,从而为整体把握马克思伦理思想打 下基础。 一、概览神圣家族 一 神圣家族是该书全名的简称,全名为神圣家族,或对批判 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驳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该书写于1 8 4 4 年 9 月至1 1 月间,并于1 8 4 5 年2 月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问世。它是马 一克思与恩格斯的第一部合著,是一部针对德文月刊文学总汇报 ( a l l g e m e i n el i t e r a t u rz e i t u n g ) 回应性、论战性的著作。文学 总汇报由青年黑格尔派主办的,该报集中反映了他们的思想观点和 理论倾向。在该书中,马克思恩格斯不仅驳斥了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 黑格尔派,同时也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另外,马克思恩格 斯在分析与批判思辨唯心主义的观点和思想的同时,还对受唯心主义 影响的自己的思想进行了清理与反思。我们通过解读与分析这一文 硕士学位论文 本,能更好地厘清马克思恩格斯当时的思想状况,把握他们前后著作 的逻辑连贯性与创新点。 ( 一) 神圣家族诞生的历史背景 从根本原因来看,神圣家族是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迫切需要 科学理论指导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在先进西欧国家的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也开 始暴露,主要表现在不断出现的周期性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导致了工人阶级的境况越来越恶劣,贫穷与压迫充斥着工人阶层,他 们变得一无所有,渐渐壮大的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 出,工人运动开始蓬勃发展,其中英法德工人阶级的斗争运动尤为典 型:1 8 3 1 年与1 8 3 4 年,法国里昂的工人就爆发了两次起义;1 8 3 6 1 8 4 8 年,英国工人爆发了宪章运动;1 8 4 4 年6 月,在德国,西里西亚的 纺织工人也发动了起义。这些斗争意味着工人阶级已经成为一支独立 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然而刚刚登上历史舞台的工人阶级,缺 乏对自身历史地位和历史任务的认识,对解放自身的途径与方法缺少 理论指导。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因其自身理论的局限,不但不能为工人 阶级的斗争指明方向,反倒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工人运动的发展。因 此,工人阶级迫切需要一种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革命斗争。而马 克思恩格斯则承担了建立科学理论的历史任务。 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开始,马克思恩格斯在参与工人阶级革命 实践活动与批判继承人类先进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探 索,创作了一系列的文章与著作,以满足工人阶级对科学理论的需求。 神圣家族就是这样一部旨在肃清思辨唯心主义、科学指导工人解 放运动的理论著作。 从直接的原因来看,德文月刊文学总汇报的发行引发了神 圣家族的创作。1 8 4 3 年,由布鲁诺鲍威尔主编的德文月刊文 神圣家族的伦理思想探析 学总汇报在沙洛顿堡发行,这份月刊成为了青年黑格尔派思想和观 点的理论阵地,在这份月刊中,青年黑格尔派大肆宣扬他们的“新哲 学”以自我意识为绝对理念的主观唯心主义思辨哲学,追求脱离 现实的理论空谈。这促使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到专门写一篇文章来批判 主观唯心主义的必要性。1 8 4 3 年l o 月初,迁居巴黎不久的马克思收 到荣克寄送的几期文学总汇报,这正好为马克思提供了必要的批 判素材。而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的会面为他们共同写作神圣家族 提供了现实条件。当时,准备从曼彻斯特回故乡巴门写作英国工人 阶级状况的恩格斯途经巴黎,在马克思家中与马克思进行了第二次 会面,并留住了十天,白此开始了他们伟大的终身友谊。在这十天的 讨论中,他们决定合写一点东西以集中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主观唯心 主义观点,批判的对象从布鲁诺鲍威尔的文学总汇报开始,包 括施里加关于巴黎的秘密的文学评论。他们共同拟好了神圣家 族的提纲,并合写了序言。恩格斯写完他所分担的几个章节后 离开了巴黎,之后开始写作他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把神圣家 族主体部分的撰写留给马克思来完成。马克思在随后的写作过程中, 大大扩充了原拟定的内容,其中糅合了他在克罗茨纳赫期间做的一些 经济学、哲学笔记。完成全书的写作之后,马克思把书名定为对批 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驳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然而在准备付 梓出版时,马克思在原书名前又加了神圣家族四个字。神圣家 族本是一幅名画的名字,曾流行于1 4 1 7 世纪的欧洲各国,画中 包括耶稣、玛利亚、约瑟、约翰、亚拿及其他天使与神甫。马克思正 是借此来讽喻鲍威尔及其同伴。神圣家族再加上后来的关于费 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与青 年黑格尔派的思想因缘到此终结了。 聂锦芳一段思想因缘的解构一一神圣家族的文本学解读【j 】学术研究2 0 0 7 年 第2 期:第4 7 页 硕士学位论文 ( 二) 神圣家族主要内容概述 神圣家族各个章节之间逻辑联系较为松散,不但各章节之间 的篇幅长短不一,而且章节之间的思想有一些重合,这给文本内容的 梳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们只能从“作者所选择的批判对象、作者 对批判对象的理解、作者执笔部分的内容及其所欲表达的思想”几 个方面进行梳理,综合分析。 1 恩格斯的实证分析与现象批判。全书中由恩格斯完成的是第一 至三章、第四章中的第( 1 ) 、( 2 ) 节、第六章第( 2 ) 节的( a ) 小节 和第七章第( 2 ) 节的( b ) 小节,这些章节的篇幅都很短,且以实证 研究和现象分析为主,这也反映了此时恩格斯思考问题的方式。恩格 斯喜欢从事物现象出发,通过对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找出问题产生的 现实根源。恩格斯通常把具体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归结为现实经济状 况与经济政策,重视对问题产生的现实条件与现实环境进行分析,这 与青年黑格尔派把问题的分析诉诸于抽象的思维活动的致思路向是 完全不一样的。在第一章中,恩格斯批判卡赖哈特使用“一大堆不 可理解的外国字”和混乱的语言逻辑,把“群众的通俗化的表现方法 p 提升为批判的批判所使用的批判的语言”,而这种“批判的批判的 语言表达,根本就无法准确地对工人状况进行阐述。恩格斯认为赖哈 特的观点不但叙述上贫乏无力,而且误导和曲解了人们对工人贫困状 况韵理解。第二章主要论述了十小时工作日制度和废除谷物法等经济 政策,恩格斯通过实证调查发现,工人阶级不仅为实行十小时工作日 制度进行了多次斗争,而且积极支持废除谷物法。而批判的批判家茹 尔法赫尔却认为十小时工作日和废除谷物法等制度并不能改变工人 的生活和命运,并由此武断地指出工人阶级在这些制度变革中是持冷 漠立场的,其依据就是他发现工人阶级对这些问题只表现了“部分的 聂锦芳一段思想因缘的解构一一神圣家族的文本学解读 j 】学术研究2 0 0 7 年第 2 期:第4 7 页 神圣家族的伦理思想探析 关心”。然而,恩格斯所发现的事实却是,工人阶级为这些进步措施 的推行进行了次又一次的集会和斗争。第三章主要阐述了瑙威尔克 被柏林大学解职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恩格斯提了十一个问题,但 未做具体分析。第四章中的第( 1 ) 节,恩格斯比较了“批判的批判” 的无所作为和工人强大的创造能力,恩格斯肯定了工人阶级创造了一 切的历史作用,并明确指出“批判的批判”什么都没有创造。在恩格 斯看来,批判的批判所做的仅仅是“用现存事物的范畴来制定公式”, 他们除了空洞的公式外便什么也没有创造。第( 2 ) 节恩格斯则以寥 寥几句话收笔。第六章第( 2 ) 节的( a ) 小节,恩格斯分析了费尔巴 哈与布鲁诺哲学思想之间的联系,并粗略地阐述了布鲁诺对黑格尔哲 学的模仿与对费尔巴哈的攻击,然而理论性的分析不多。在第七章( 2 ) 节的( b ) 小节,恩格斯指出法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运动不仅没 有“日暮途穷”,反而只是真正才开始。同时,恩格斯还强调了这一 改造社会的活动是“社会积极成员所进行的真正的人类活动”,“这一 运动不是如批判的批判所想的那样完成于纯粹的抽象思维活动中,而 是完成于实实在在的实践中”。 2 马克思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和本质性透视。马克思完成了神圣 家族的主体部分。马克思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对现实问题的大量观 察,再加上此前在克罗茨纳赫期间马克思对大量历史、哲学和政治学 的文献进行深入的研读,之后又在巴黎系统地研究了古典政治经济一 学,马克思在写作神圣家族时利用了一些克罗茨纳赫笔记、 巴黎笔记等理论成果,因此,神圣家族的不仅涉及了对青年 黑格尔派哲学的批判,还涉及到了很多政治经济学、历史领域的研究, 这也导致了文本篇幅的扩大,由之前他们所决定写一篇文章变成了写 一本书。马克思的这些理论准备,不仅使神圣家族的篇幅大为增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5 6 p 1 9 4 1 9 5 。 硕士学位论文 加,同时也为深刻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及构建马克思的新哲学奠定了基 础。 1 马克思在该书的第四章中,主要批判了埃德加尔鲍威尔对蒲鲁 东什么是财产一书的所作的评论。埃德加尔鲍威尔把蒲鲁东什 么是财产一书由法文译为德文,但是在翻译过程中任意曲解原文的 意思,马克思称之为“赋予特征的翻译”。另外,埃德加尔鲍威尔 还对该书进行“批判性的评注”,并通过翻译与评注这两种手段来曲 解蒲鲁东对财产关系所做的分析。马克思认为这种述评脱离了具体的 政治经济学领域,使其失去了原本内容丰富的社会性质和意义,从而 也就不能真正解释诸如财产关系这些复杂的社会现象。第五章和第八 章则主要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成员施里加对小说巴黎的秘密的文 学评论,这其中体现了马克思很多非常重要的哲学与伦理思想。在这 两章中,马克思批判了以自我意识为基础的思辨唯心主义哲学,特别 是他们以“抽象人”为道德主体的思想;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关于国 家与法的理论及抽象“道德观念”、抽象宗教等学说。在第六章中, 马克思集中论述了这些重要问题:能否从精神出发来理解历史现实和 群众运动、宗教解放的最终根源在哪里、法国革命的特征及其哲学基 础何在,等等。第七章则专门论述群众问题,马克思通过批判布鲁 诺鲍威尔对蔑视群众作用的历史观,而初步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 群众观点。最后的第九章批判的末日的审判是以很短的 文学性的拟喻完成的,且以“我们以后知道,灭亡的不是世界,而是 批判的文学报完成了全书的写作。 ( 三) 神圣家族在马克思伦理思想中的地位 纵观马克思一生的理论研究与革命实践,我们能够发现他总是围 绕着如何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并时刻关注着社 聂锦芳一段思想因缘的解构一一神圣家族的文本学解读【丁】学术研究2 0 0 7 年 第2 期:第4 8 页。 神圣家族的伦理思想探析 会的道德问题。从早期带有浓厚启蒙色彩的伦理思想的阐发到对现实 利益问题的关注,对市民社会的解剖,把个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应当 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无不彰显马克思的道德观点。对现实世界中人 的生存条件及其精神状况的道德关注和社会批判,是马克思的理论具 有现实力量的基本标志。马克思对伦理道德问题非常关心,其思想学 说透显出强烈的伦理意向与精神,在对伦理道德问题进行论述的时 候,经常充满了一种道德激情和道德愤怒。虽然对人类社会的道德谴 责与道德批判在他全部的著作中都得到体现,但马克思却并没有一本 纯粹伦理学形式的著作,也没有严格学术意义上的伦理学理论,不仅 如此,“在把道德本质看作是一种意识形态形式的马克思主义那里, 也不可能存在一种道德信念的客观体系。”但是通过对马克思著作的 研究,我们逐渐整理出丰富的马克思伦理思想,并明晰了它的理论脉 络。 在马克思整体伦理思想中,神圣家族一书上承1 8 4 4 年经济 学哲学手稿,下启德意志形态,是这两部著作之间一部过渡性的 著作乙在1 8 4 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人的异化的 问题,在神圣家族里为消除人的异化问题寻求解决路径。马克思 在神圣家族一书中,初步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观,从而为德意 志意识形态最终确立历史唯物主义观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将伦理学扎根于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发展与变革中 探寻伦理的真蕴。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价值立场,马克思在神圣 家族中,针对抽象的“道德观念 进行批判,并阐述了“道德应该 建立在利益基础之上”的思想。马克思非常重视对人生活的客观环境 和现实因素的分析,坚持从现实世界中去探寻道德的基础和道德动机 对立的根源。在该书中,马克思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灵论哲学。 【美】约瑟夫p 德马科等编,石毓彬等译现代世界伦理学新趋向 m 】北京:中国青 年出版社,1 9 9 0 p 1 1 7 ,p 1 2 硕士学位论文 这种唯灵论哲学是一种思辨唯心主义哲学,主张“把实在的现实只看 做一些范畴的精神2 ,“把现实的问题变成思辨的问题”,“把现实 的人变成抽象的观点 ,把“意识”或“自我意识”当成“唯一的人 的本质”,把“批判”当成“某种超经验的存在物”,把他们自己叫做 “批判的批判 或“纯粹的批判”,“把现实的、客观的、在我身外 存在着的链条变成只是观念的、只是主观、只是在我身内存在着的链 条,因而也就把一切外部的感性的斗争变成了纯粹观念的斗争”, 把改造社会的事业归结为只是他们这班人的“大脑活动”。在青年黑 格尔派的思维中,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精神”、“观念”的产物,是由 “无限的自我意识”的思辨运动创造的,于是人的解放、自由、平等、 现实差别和界限的消除,也都只需诉诸于自我意识的循环运动、思想 与观念的转变,而不用对社会现实环境做任何的改变。 在1 8 4 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人的异化 问题 进行了全面探讨。在该书中,马克思分析了私有制经济制度下的工人 阶级非人境况,并对改变这种非人境况的路径进行了探寻。马克思认 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工人阶级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消除劳动异化、 对自身进行解放,并通过工人阶级的解放实现全人类的解放。马克思 通过分析工人阶级的创造力与革命热情,肯定了他们必将成为实现人 类解放的主体力量。这一思想在神圣家族中得以承续,马克思在 该书中肯定工人阶级的历史作用,指出工人阶级拥有实践力量并从事 实践活动,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一切。同时,马克思通过批判青 年黑格尔派的抽象解放理论,确立了工人阶级对自身的解放应该建立 在实践层面。青年黑格尔派认为一切对立与斗争只是人脑观念上的差 别与对立,因此,消除这些差别与对立,实现人的解放,只需通过大 脑活动就能完成。这种解放理论在马克思看来是非常危险的,他认为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5 6 p 10 5 8 神圣家族的伦理思想探析 工人阶级要实现对自身的解放,不能停留在人脑中做抽象的思维活 动,而是要通过实践活动对现实条件进行变革,通过消除现实存在的 差别与对立,实现人的平等与自由。 另外,在1 8 4 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马克思探讨了“人 的本质”问题,这也是他一生所关注的伦理问题。马克思认为工人阶 级的非人处境是一种对人的本质的遮蔽与扭曲,因此,要实现人的本 质,就必须改变这种非人的现实境况,消除人的异化。马克思对“人 的本质”的关注建立在人的现实生活基础之上。在神圣家族中, 马克思承续了这种理论主张,通过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以抽象的人为理 论基础的思想,强调了实现人的本质的现实基础,。 在神圣家族中出现了人民群众历史观的理论雏形,马克思在 书中指出创造历史的是人民群众,而不是那些体现“绝对精神”和“自 我意识的英雄人物。通过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对于社会历史的认识, 马克思指出,人类历史不是思辨抽象的历史,而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 的群众的历史;它不是“少数英雄”通过“观念”的自我演化创造的, 而是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与精神生产活动实现的;历史活动不是 少数“批判的批判家”的精神创造,而是体现了人们的思想与活动的 群众的事业。在这里,马克思论证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进一步肯 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从而使历史唯物主义得以初步确立。这些 理论准备为历史唯物主义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最终确立奠定了 哲学基础。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直以来,从伦理学角度对神圣家族一书进行研究的著作与 论文比较少,更多的文献资料是从哲学角度对该书进行研究的。神 圣家族这本书虽然在1 8 4 5 年就已经出版问世,但在当时的影响并 不是很大,后来也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人们一直把它当作 硕士学位论文 马克思早期不成熟的作品对待。通过检索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尽管研 究马克思思想的专著与文章数量繁多,但却尚未找到一本研究神圣 家族的专著,对这本书进行伦理学解读的论文也很少,多数论文是 从哲学角度进行研究的,这其中包括杨耕的重新审视唯物主义的历 史形态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空间与张一兵的自然唯物主义、人 本学唯物主义与社会唯物主义等。杨耕的重新审视唯物主义的历 史形态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空间对神圣家族中的历史唯物主 义进行了阐述,在论文中,作者通过重新审视法国唯物主义及其派别, 重新审视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及其特征,以及重新审视唯物主义哲学 与“形而上学”的关系三个部分来说明神圣家族一书在马克思历 史唯物主义观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样从阐述唯物主义思想角度对神 圣家族进行哲学解读的还有张一兵的自然唯物主义、人本学唯物 主义与社会唯物主义、郑东芳的论 中的唯物史观萌芽 以及吴远走向唯物主义的重要一步。另外,从人学角度对神圣 家族进行研究的有蔡玉珍的对 中的人本思维方法初 探、郝峰的早期马克思视界中的人学逻辑线一论青年马克思对费 尔巴哈人本主义逻辑的递升与超越以及刘小湘的真实地评述人类 关系读 第五、八章。对神圣家族一书进行文本 学解读的有聂锦芳的一段思想因缘的解构。另外,分析马克思与 青年黑格尔派之间关系的文章有:黄学胜的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 的因缘 :马克思对“思辨唯心主义”的批判、李春生 的马克思对鲍威尔哲学观点的三次批判,杨柄的 与 从文学评论的角度对神圣家族进行了探讨。还有 邓琼云的 中的利益问题探析,分析了书中的利益问题。 此外,分析关于神圣家族对马克思哲学的影响的文章,有赵民、 岳海云的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 对马克思主 神圣家族的伦理思想探析 义哲学史的特殊贡献、叶枝青旧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的存在与马 克思的超越解读 的哲学史论评及郝贵生的马克 思恩格斯 中的群众史观。 三、本文的思路和主要观点 神圣家族为我们解析马克思伦理思想,探寻其真实的伦理观 提供了文本素材。文本中马克思对很多伦理问题的作了思考,其独特 的思考方式与理论特质,不仅为伦理学研究提供了正确的理论视角与 方法论,同时也为我们解决当今社会伦理问题的实践提供了可供借鉴 的经验。 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点和逻辑起点是现实的人及其现实生 活,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其最高价值目标。马克思关注人的现 实生活,关注人的解放( 不仅是思想上的解放,还有现实境况的改变) , 关注人的自由与发展,并对人的自然天性与本质所蕴涵的美给予了高 度肯定与热情赞美。因此,对于扭曲人性的宗教学说与“道德救赎” 理论,马克思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对唯灵 论展开有力批判,揭露其解放理论的虚假面目,并痛斥了抽象道德学 说与基督教义的伪善本质。神圣家族为我们提供了伦理学研究的 原则,它告诉我们伦理学的研究必须以人为本,要关注现实生活中的 人,关注人的现实物质环境,重视人性,创造合乎人性发展的社会环 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的本质,才是真正的人的解放,才能 获得真正的自由。 马克思分析社会问题从不孤立地就事论事,而是立足于历史背景 与现实环境,从社会与历史的整体中去寻找问题的根源与解决途径。 扎根于现实,立足于物质利益基础,是马克思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原则。 对神圣家族的解读,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唯物史观的形 成过程,而且促使我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道德观问诊当今社会伦理问 硕士学位论文 题。在当今社会中,我们面临着很多的道德难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 些难题,? 是对伦理学研究者的一个巨大挑战,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道德观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科学的理论指导。 本论文旨在通过对神圣家族一书进行伦理学解读,探究其中 的伦理思想,还原马克思伦理观,为整体呈现马克思伦理思想做好理 论准备;同时,通过对该书伦理思想的梳理与探析,帮助我们正确理 解马克思伦理思想的发展脉络及其所关注的道德问题,并为我们解决 现实伦理问题与道德建设等道德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神圣家族的伦理思想探析 第一章马克思伦理思想的基本脉络 神圣家族一书是一个在马克思伦理思想的整体研究中具有过 渡作用的文本,上承1 8 4 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下启德意志意识 形态,也是马克思伦理思想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文本。 我们都知道,马克思不是一个专门的伦理学家,他从来没有写过 一本专门的伦理学著作,但是他的每一部著作几乎都蕴涵了丰富的伦 理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关注人的自由与解放,而且关注的是对现实 的人的解放,并主张通过消除人的异化,特别是工人阶级的异化,最 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实现这一价值目标,马克思恩格斯毕生 都在进行理论探索,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活动。通过“理论指导实践, 实践论证理论”的途径,力图为实现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富有伦 理价值的目标找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在理论研究的领域上,马克思从 早期的哲学研究转向了经济学研究,理论研究的转向并不是要偏离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个价值目标,反而正是为了要更好地实现这 一 个目标。随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发展,以及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 马克思结合自身实践,不断对自己的思想进行清算与修正,进行了多 次的思想转向。但是这些思想转向都是以对人的问题的关注为轴心, 都以更好地实现人的自由平等与发展为目标。 马克思伦理思想深受近代启蒙思想的影响,关注人的自由与发 展,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点是现实的人,通过对道德与利益关系 的思考,马克思认为道德应该建立在利益基础上,思想不能离开利益 基础。为了探究道德的利益基础是什么,马克思的研究由哲学转向了 经济学,通过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马克思认为市民社会是道德的利 益基础,生活在市民社会的现实的人是最高的伦理实体。对现实的人 硕士学位论文 的关注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就是马克思 伦理思想的基本脉络。 第一节近代启蒙思想对马克思伦理思想的影响 青年马克思曾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这在他中学期间所做的三篇 文章和博士论文中得以充分体现。中学阶段,马克思的三篇作文分别 为“论宗教问题作文”根据 第1 5 章第一至1 4 节论 信徒同基督结合为一体,这种结合的原因和实质,它的绝对必要性和 作用,“拉丁文作文”奥古斯都的元首政治应不应当算是罗马 国家较幸福的时代? 和“德语作文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 虑。在这三篇论文中,马克思所讨论的伦理主题虽然不一样,但我 们却可以从中发现看出他对伦理问题的思考所依据的价值。马克思在 他的宗教作文里表达了“对个人追求爱、追求知识、追求真理、追求 美德的高度肯定,主张人要避免为欲望所左右、为迷信所束缚、为利 己心所驱使”。通过这篇作文,我们可以知道马克思更多的是关注 人们如何通过对真理与善的追求,以更好地实现幸福美好生活的目 标。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马克思的宗教作文打破了“如何实现人神 一致 宗教主题,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当时流行的新教教义的藩篱。 在拉丁文作文中,马克思阐述了关于幸福的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