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汶川博物馆心得体会.doc_第1页
去汶川博物馆心得体会.doc_第2页
去汶川博物馆心得体会.doc_第3页
去汶川博物馆心得体会.doc_第4页
去汶川博物馆心得体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去汶川博物馆心得体会汶川地震博物馆,地震文化新词汇,是为纪念“汶川512大地震”而兴建的大型博物馆,温家宝总理2008年5月22日,在汶川地震博物馆设计图灾区说:“(北川)这座老县城可以作为地震遗址保留,变成地震博物馆。”因此,汶川地震博物馆,从狭义角度讲,起源于北川地震博物馆的建设构想;从广义角度讲,汶川地震形成了300公里的龙门山断裂带,树立地震纪念碑、兴建文物馆藏、纪念设施,都是地震博物遗产保存的形式。该馆重点在一头一尾(即汶川和北川),地震纪念设施布局整体,规划和建设经得起历史检验。30个展厅再现抗震场景汶川地震博物馆是建川博物馆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展馆总面积6000平方米,由北京奥运会鸟巢中方设计师李兴纲担纲设计。“建地震博物馆,是为了留下沉痛的灾难记忆和灾难中闪光的民族精神。”建川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汶川地震博物馆耗资3000万元;在设计中,对征集来的地震实物以日记的形式,真实地记录地震发生当天至6月12日一个月中,灾区每天发生的事情。30多个展厅,分为震撼512612日记、地震美术作品馆、地震科普馆等,包括实物、照片和文字等,再现了抗震救灾过程中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共征集地震实物5万多件震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武警部队第一艘冲到灾区映秀镇的冲锋舟。地震馆还有空降部队救灾时使用的降落伞,抗震救灾部队、医疗队所用过的救灾工具、荣誉锦旗等大批捐赠物品。而为抢救受灾群众而失事的邱光华直升机组坠毁的飞机残骸,也静静地躺在展厅一隅,让人回想起那悲壮的一幕。博物馆最多的,就是大量现场照片的展示。此外,陈列的地震实物有:惨不忍睹的地震废墟、生活用品、永远停留在地震发生时刻的座钟、被滚石砸瘪的运钞车,以及从废墟挖掘出的学生日记、书包、鞋等各类工作学习生活用品。记者在展厅还看到了“可乐男孩”薛枭喝过的空可乐罐,上面还有他的亲笔签名。在博物馆征集的数万件地震实物中,温家宝总理指挥救灾时用过的扩音话筒以及他在直升机上使用过的军用地图等格外引人注目。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反抗遗忘的历史。地震博物馆的使命在于记忆,但决不能只用它来记忆地壳的物理变动,而是要记忆地球人类的精神。因为这样的博物馆才能提升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国民素质。在汶川地震博物馆里,主要应体现出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勇气:地壳内部释放的能量摧毁了一切,但人们内心释放出来的勇气支撑着人们的精神。汶川地震让中华民族在大灾大难面前展示出来的勇气,足以惊天地,泣鬼神;让千古同哭,万世同悲;足以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无坚不摧的坚强大家庭,没有艰难困阻能击垮。记住世界末日中那句最激动人心的话:“我们人类经历了历史的混沌、错误和过失,经历了所有的苦难,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只有一种东西能纯洁我们的灵魂,激励人们超越自己,那就是勇气。”敬畏:地震,证明了人类的渺小。人类应该在自然界面前保持一种“敬畏”,比盲目地相信“人定胜天”要好得多、理智得多、科学得多。有些灾难,即使人类保持敬畏也无济于事,但有更多的灾难却会因为人类的敬畏而化险为夷。大爱:即使灾难摧毁了一切,只要一息尚存,“爱”永远都是这个世界永恒不变的主题。父母用身体护住了孩子、老师用生命捍卫了学生、战士拼尽全力拯救那些不相识的人、大学生用自己的鲜血拯救伤员用国外媒体的话来说:中国在灾难中成长起来了。为了救助四川灾民,所有中国人都“敞开了心怀,打开了钱包,张开了血管”。除了爱,没有别的理由能够解释。“512”汶川大地震,让人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大爱精神,也让人首次看到献血者的队伍绵延不绝,血库爆满;也见识到了国人前所未有的捐款热情,有的一而再、再而三地捐,不少人自己并不富有却仍慷慨解囊。在灾难发生后,没有任何动员,几十万志愿者大军就开往了灾区;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的身影活跃在各个灾区,他们在寻找生命、运送食物、心理辅导上在灾区扮演了重要角色。汶川地震博物馆网友设计作品人 本:以人为本,前提是人性之善。在“512”汶川大地震面前,人性的光辉得到了张扬和凸现,“守望相助”的民族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以人为本还体现在以人的利益为本。全国各地纷纷和四川灾区结对援助,给他们提供最好的医疗救助条件,而且立即投入到灾区重建之中,以减少他们的受灾损失,这其实也是以人为本。默哀,只短短三分钟;哀悼日,也不过三天时间。但这三分钟、这三天,对人们的影响,或将持续一生它让人明白,人类该如何对待生命、尊重生命;它让人明白,在灾难面前,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人们该如何热爱这个国家,如何对待自己的同胞。开放:“512”中国汶川大地震,新华社在地震18分钟后(5月12日14:46)便发布了第一条地震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地震32分钟后便开始直播关注四川地震特别节目,全国各地媒体自发奔赴地震灾区最前线,对这场强过唐山大地震的灾难,在第一时间都作出了最大规模的报道。在这次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国政府不但迅速公布灾情,而且接纳海外救援队和救援物资。透明的信息和开放的心态掐灭了谣言、唤醒了民众、聚拢了人心、强化了国家意志;以开放的思维救灾,无疑增强了中国救灾的能力。“中国在救灾行动中的表现既现代又灵活,而且很开放。”洛杉矶时报如是说。哭墙:汶川大地震已经注定有数以万计的遇难者,还有数以千计的失踪者。在中国“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失踪者的亲人也许比已经确定遇难者的家庭更悲惨、更难以释怀。为了让生者活得更好,让死者能够安息,博物馆可考虑建一堵“哭墙”,上面写上每一个遇难者和失踪者的名字,在每年的特定时间,可以让生者有地方去祭奠他们,以了却生者的愿望。历史价值:历史不仅是站在今天看过去,而且要站在明天看今天。从这样的历史观出发,人们有责任把此次地震灾难作为一次历史性事件记录下来,见证它的破坏力,见证当今直面这场灾难的举动,见证这代人的精神境界。学术价值:“512”汶川大地震是我国西部地区建国以来发生的损失最惨重的一次破坏性地震。因此,关于此次地震中地质、地貌的研究以及水源等多方面的重要资料,可以说具有多学科的研究价值。在汶川或其附近的某个有代表性的遗址上修建汶川地震博物馆,对地震的相关研究来说无疑是一个“活化石”。精神价值:此次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过程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人文情怀,焕发出患难与共、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一笔无穷的财富,是民族精神的一次升华。意义1、建立一座博物馆是要见证汶川地震的巨大破坏力,见证这一悲剧的事实。2、在地震学、地质学、建筑学还是科学地抗震救灾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3、它将见证当代中国人面对这一特大灾难表现出的特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