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和废气监测4气态和蒸气态.ppt_第1页
空气和废气监测4气态和蒸气态.ppt_第2页
空气和废气监测4气态和蒸气态.ppt_第3页
空气和废气监测4气态和蒸气态.ppt_第4页
空气和废气监测4气态和蒸气态.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4 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监测 气态蒸汽态污染物主要: SO2、NOX、光化学氧化剂、 氟化物、硫酸盐化速率、 汞、O3、CO、 总烃及非甲烷烃、 挥发性有机物 3.4.1 SO2的测定 一、SO2危害: 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有刺激气味的气体。通过 呼吸进入气管,产生刺激和腐蚀作用,诱发支气管 疾病。 来源: 原油加工、煤燃烧烟气、石油燃烧烟气。 3.4.1 SO2的测定 二、二氧化硫测定方法: v四氯汞钾溶液吸收-盐酸傅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A v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傅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A v紫外荧光法(B) v定电位电解(C) 3.4.1 SO2的测定 三、控制标准: 1、空气质量标准: 年均 0.02-0.05-0.15 日均 0.06-0.15-0.50 时均 0.10-0.25-0.70 一、四氯汞钾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 1、原理: SO2四氯汞钾吸收液(氯化钾和氯化汞配制)吸 收-生成稳定的二氯亚硫酸盐络合物再与甲醛 及盐酸副玫瑰苯胺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在 548nm处测吸光度。标准曲线定量。 最低检出限:0.015mg/m3 一、四氯汞钾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 2、仪器: (1)多孔玻板吸收瓶,75-125ml; (2)空气采样器:流量0-1L/min (3)分光光度计 3、采样方法 (1)短时间采样(45-60分钟),用多孔玻板吸收管, 装5ml四氯汞钾吸收液,以0.5L/min流量采样。 (2)测日平均浓度时,用50ml吸收液,流量以0.2L/min ,恒温采样18小时以上。 一、四氯汞钾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 4、标准曲线绘制: 亚硫酸钠配标准溶液(SO2浓度2ug/ml),取8支10ml比色 管,分别加入0.00、0.60、1.00、1.40、1.60、1.80、 2.20、2.70ml二氧化硫标准溶液-用四氯汞钾吸收液补 至5ml-分别加入0.5ml氨基磺酸铵溶液,摇匀。再加 0.5ml甲醛溶液和1.5ml对品红显色剂,摇匀。在20温 度下显色20min,以水为参比、1cm比色皿测吸光度。以 吸光度-SO2含量(ug)绘制标准曲线。 一、四氯汞钾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 5、样品测定 将吸收管中溶液全部移入10ml比色管,用少量水 冲洗并入比色管,定容5ml,加0.5ml氨基磺酸氨溶 液,摇匀放10分钟,消除氮氧化物的干扰。再加 0.5ml甲醛溶液和1.5ml对品红显色剂,摇匀。在 20下显色20min,以水为参比测吸光度。 一、四氯汞钾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 6、计算: CSO2(mg/m3)=(A-A0).Bs / V0( Vt/ Va) 式中: A-样品的吸光度 A0-空白液(零浓度)的吸光度 Bs-计算因子 ug/吸光度(由标准曲线斜率的倒数) V0-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采样体积 L Vt-气样吸收液的总体积 mL Va-测定时所取吸收液的体积(浓度大时取适量) mL 消除干扰: NO2、O3等,样品放置片刻消除;金属干扰加入磷酸消除 。 二、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 1、原理: SO2被甲醛缓冲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羟基甲磺 酸加成化合物,在样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使加成 化合物分解,释放出的SO2,与盐酸副玫瑰苯胺-甲 醛作用,生成紫红色化合物,在577nm处,测吸光 度。标准曲线定量。 该方法适用范围0.003-1.07mg/m3. 二、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 2.仪器: 1、空气采样器 2、分光光度计,可见光波长范围380-780 3、多孔玻板吸收管 4、恒温水浴(反应) 5、具塞比色管 二、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 3、试剂: 1、甲醛缓冲吸收液,含甲醛0.2mg/ml 2、氢氧化钠溶液,C(a)1.5mol/L 3、氨磺酸钠溶液0. 60 4、对品红使用液0.05%(盐酸副玫瑰苯胺) 5、亚硫酸钠标准溶液1ug/ml 6、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0.05mol/l 7、有关试剂:碘酸钾、碘化钾、EDTA、盐酸、冰乙酸 二、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 4、测定步骤 (1)采样:甲醛缓冲吸收液10ml,流量0.5L/分,45分 (2)配制标准色列,取14只10ml比色管,分成A、B两组, A组分别加: 0、 0.5、1.0、2.0、5.0、8.0、10.0ml标准溶液 吸收液补齐:10、9.5、9.0、8.0、5.0、2.0、0ml甲醛吸收液 B组各管加入对品红1.0ml; A组各管加入氨磺酸钠0.5ml、加氢氧化钠分解,混匀; 逐管迅速倒入对应编号的B管中,立即具塞摇匀后放入恒温水 浴中显色,在20下显色20分钟,在577nm处测吸光度,用吸 光值-SO2含量绘制标准曲线。 二、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 5、样品测定: (1)将吸收液转入10ml比色管中,用吸收液稀释到 标线,加入0.5ml氨磺酸钠摇匀放置10分钟,消除氮 氧化物干扰。以下同标准曲线绘制。 (2)即先在B管加入0.05%的对品红1.0ml,A管再加 入氨磺酸钠0.5ml、氢氧化钠0.5ml,混匀。迅速倒入 对B管中,立即具塞摇匀后放入恒温水浴中显色,在 20下显色20分钟,在577nm处测吸光度。 二、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 4、计算: SO2(mg/l)=(A-A0).Bs.Vt / VnVa 式中: A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A0试剂空白溶液的吸光度(用吸收液) Bs校正因子 g/吸光度 Vt样品溶液总体积,ml (10ml ) Va测定时所取样品溶液体积,ml (10ml) Vn标准状况下的采样体积L(0-101.325Kpa) 3.4.2 NOX的测定 一、NOX存在形态:以NO和NO2为主要存在形态. 二、NOX毒性: 1、NO为无色、无臭、微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 易被氧化为NO2; 2、NO2为棕红色的具有强刺激性味的气体,毒性 比NO高四倍,能引起支气管炎、肺损害等。 NOX来源:燃料燃烧和硝酸、化肥生产及汽车尾气. 3.4.2 NOX的测定 三、控制标准: 1、空气质量标准:NOx 、NO2 2、污染物排放标准 (1)排放速率:1、2、3级 (2)无组织排放标准 (3)最高浓度限值 3、锅炉/火电厂排放标准 3.4.2 NOX的测定 四、监测方法 1、盐酸奈 乙二胺分光光度法(A) 2、化学发光法(B) 3、定电位电解法(C) 盐酸奈 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一、原理: 1、NO2测定原理: 吸收液:用冰乙酸、对氨基苯磺酸和盐酸奈乙二胺配成 。 (1)空气中NO2先被水吸收转化成亚硝酸和硝酸; (2)其中亚硝酸 在冰乙酸存在的条件下与对氨基苯磺酸 发生重氮化反应; (3)然后重氮化合物再与盐酸奈乙二胺偶合生成玫瑰 红色偶氮染料,其颜色深浅与气样中NO2浓度成正比。 (4)测其吸光度,标准曲线定量。 其结果仅是NO2的一部分。 盐酸奈 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2、NO测定原理: 采用两支吸收管,在两者之间装氧化管。 即: 吸收管1-氧化管-吸收管2 该管测NO2 NO被氧化为NO2 该管测的是NO 氧化管用高锰酸钾 或 CrO3-石英砂 3、NOX测定:测NO和NO2的之和,即为氮氧化合物。 盐酸奈 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二、实验系数f (NO2转化率) 测NO2时,是通过吸收并将NO2转化为亚硝酸,亚硝酸 发生一系列显色反应测得。实际上吸收液中还有一部分 NO2转化成了硝酸,结果中并不包括转化成硝酸的部分 。因此,需要加校正系数f。 该系数是通过NO2标准气体实验得出NO2转化率。f与 空气中NO2浓度、采样流量、吸收瓶类型等因素有关。 一般取f=0.88;当空气中NO2浓度高于0.72mg /m3时, f=0.77 盐酸奈 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三、测定要点: 1、采样(流量0.4L/分,采45分钟) 吸收瓶1(10ml吸收液),测NO2 氧化管(高锰酸钾溶液)氧化NO 吸收瓶2(10ml吸收液),测NO 3.4.2 NOX的测定 2、绘制标准曲线: 亚硝酸钠标准溶液配制标准系列,显色,以水为参 比,于540nm处测量吸光度。扣除空白,绘制吸光 度-亚硝酸钠浓度曲线(gu/ml)。 3、样品测定:采集样品后放置20分钟,用水补至 刻度,加显色剂,反应40分钟,在540nm处测定吸 光度。 3.4.2 NOX的测定 4、NO2含量的计算: NO2 (mg/m3)=(A1-A0-a).V.D/b.Va.f 式中: A1第一只吸收管溶液的吸光度 A0试剂空白溶液的吸光度 a-标准曲线的截距 b回归方程的斜率(校正值:吸光度/浓度) V采样所用吸收液体积。 如10ml Va换算至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 L f-NO2转换为亚硝酸的转化系数0.88(高0.72以上为0.77) D-吸收液的稀释倍数.(浓度高时需要稀释后测定) 3.4.2 NOX的测定 5、NO 含量的计算: NO (mg/m3)=(A2-A0-a).V.D/b.f.K.Va 式中: A2第二只吸收管溶液的吸光度 A0试剂空白溶液的吸光度 b/a分别为回归方程的斜率和截距 V第二采样管用吸收液体积 mL D-吸收液的稀释倍数. Va换算至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 L f-NO2转换为亚硝酸的转化系数0.88/0.77 K-NO氧化为NO2氧化系数(0.68) 3.4.7 硫酸盐化速率的测定 一、硫酸盐化速率: 空气中的SO2、H2S、H2SO4等含S污染物,经过变化后 形成硫酸雾和硫酸盐雾,这种变化过程的速度称硫 酸盐化速率。了解空气中硫化物的污染情况。 测定方法: 1、碱片-重量法(B) 2、碱片-离子色谱法(B) 碱片-重量法 1、原理 玻璃纤维滤膜(用碳酸钾溶液浸泡过的)暴露于 空气中,碳酸盐与空气中的SO2、H2S、H2SO4等含 硫酸性物发生反应,生成硫酸盐。然后测定滤膜 上硫酸盐含量,计算硫酸盐化速率。反应式如下 : 2K2CO3+2SO2+O2-2K2SO4+CO2. 检出限为:0.05mgSO3/100cm2 碱片.d 以SO3 mg/100cm2.d 表示。 碱片-重量法 2、测定要点: (1)碱片制备: 将玻璃纤维滤膜剪成7cm的圆片,毛面向上,平放在 烧杯口上,用刻度吸管滴加30%的碳酸钾溶液1ml,扩 散直径5cm。此滤膜在600C烘干,存入干燥器中备用 。 (2)采样: 将滤膜放入塑料皿中,毛面向外,用垫圈压好边缘, 放在百叶窗中,放置302天。收样后,放入密封容 器中。 碱片-重量法 (3)测定: 准确剪下5cm直径的样品膜,放入150ml烧杯中加盐酸洗 涤滤膜。 少量水冲洗表面皿,用中速滤纸也过滤到烧杯中; 然后搅拌加热,并滴加10%氯化钡至硫酸钡沉淀完全(即 氯化钡检验上清液)。 陈化30分钟,冷却2h后用恒重的玻璃砂心坩埚过滤,将坩 埚放在105-1100C烘箱中至恒重(0.4mg)。 将2-3片保存在干燥器中的空白碱片,按同样方法操作,测 空白。 碱片-重量法 (4)计算: 硫酸盐化速率( SO3 mg/100cm2.d ) =(Ws-Wb)/S.n.Mso3/MBaSO4.100 式中: Ws样品碱片中测得硫酸钡重量 mg Wb空白碱片测得硫酸钡重量 mg S碱片有效面积 cm2 n实际采样天数,精确到0.1天 Mso3/MBaSO4分子量之比,0.343 3.4.7 硫酸盐化速率的测定 (二)碱片-离子色谱法(自学) 用碱片采样,用碳酸钠-碳酸氢钠稀溶液浸取,获 得样品溶液,注入离子色谱仪测定硫酸根. 3.4.8 汞的测定(自学) 3.4.9 总烃及非甲烷烃的测定 一、总烃及非甲烷总烃: 1、总烃:污染环境空气的烃类一般指具有挥发 性的烃类(C1-C8)。常用两种方法表示,一种是包括 甲烷在内的烃类称为总烃(THC)。另一种除甲烷以 外的碳氢化合物称为非甲烷烃(NMHC)。甲烷在空 气中不参与光化学反应,因此测定非甲烷烃对判断 空气污染具有实际意义。 来源:石油炼制、尾气、石油化工等废气。 3.4.9 总烃及非甲烷烃的测定 二 、测定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 以氮气为载气测定总烃时,空气中的氧产生干 扰。可以采用两种方法消除。根据对氧干扰的去除 方法不同,分为方法一和方法二。 方法一、用除烃后的空气测定空白,从总烃中扣除(B) 方法二、用除烃后的净化空气为载气,标准气中加氧气与 样品相近测定总烃,干扰抵消(B) 方法一、以氮气为载气测定总烃 1、原理 以气相色谱两根色谱柱,一根为不锈钢螺旋空柱,测定空 气中总烃;另一根填充单体的柱子,用于测甲烷烃,两者 差为非甲烷烃。 当以N2为载气测定空气中总烃时,由于被测空气样品中 氧的存在会干扰测定。即在总烃的总峰中也包括氧峰,需 要消除氧的干扰。 由于固定色谱条件下,一定氧量的峰值是固定的。因此 ,可以用除烃空气求出空气的空白值(即氧峰),然后从 总烃中扣除,即消除了氧的干扰。 方法一、以氮气为载气测定总烃 2、仪器 (1)进样玻璃注射器。100ml (2)气相色谱仪:装两根色谱柱,柱1为空柱测总烃,柱2为 GDX-502担体,测甲烷。 (3)除烃空气净化装置:测空白。装钯-6201催化剂U形管, 如图: 方法一、以氮气为载气测定总烃 3、试剂 (1)甲烷标准气。 (2)氮气:载气。 (3)除烃净化空气。 以上三种气体均经过活性炭,硅胶、分子筛处理。 4、采样:100ml注射器抽取待测空气,12小时内测定 。 5、步骤: 将空气样、甲烷标准气、除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