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1页
鄂教版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2页
鄂教版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3页
鄂教版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4页
鄂教版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1 好山好水好地方教学目标1、感受自己生活的地方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感受家乡的美景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3、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以及它们的故事。教学准备师生课前共同调查自己生活的地方有哪些美丽的自然风光,并搜集自己生活的地方的自然风光的照片或图片。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活动主题:我们这里很美1、谈话导人:教师出示几张家乡自然风光的照片,请学生欣赏照片上的景色。照片中拍摄的是我们生活的地方。瞧,这里有山、有水,多美呀!你的感受和我一样吗?也请你把搜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2、学生分组,在小组内展示家乡自然风光的照片,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准备得比较典型的照片、图片。3、指名几位学生上台展示、介绍自己搜集的照片。教师就如何介绍,给学生提一些建议。如:你这张照片是在哪里照的?都有谁啊?你那天都玩了些什么?你高兴吗?(师生、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简单的交流、评价。)4、小结要点:我们生活的地方有许多美丽的自然风光。第 二 课 时活动主题:留住精彩教学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搜集照片时,一定要注意学生选择的是不是本地的风景,能否发现与说出照片中家乡的特点,介绍中是否表达出对家乡美景的欣赏与喜爱。今教学拓展分组将搜集到的美景照片或图片进行汇总,以“瞧,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方”为题,办一份小报。然后将各小组办好的报纸粘贴在墙上,组织全班同学进行参观,还可以组织班级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活动。教学准备师生课前共同搜集自己在家乡的美景中快乐玩耍的照片。教学过程1、提问导人:阅读教科书第4 一5 页的照片和图片。你是不是觉得照片和图片上的情景很熟悉呢?仔细观察孩子们脸上的表情,你发现了什么?2、引导学生观察,指名学生回答。3、小结要点:孩子们畅游在美景中,体验着快乐。4、游戏:快乐直通车。(l )谈话过渡:你有和照片上的孩子们相似的快乐经历吗?能把你的快乐和大家分享吗?(2)学生分组,在小组内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在家乡的美景中快乐玩耍的照片,介绍照片中的景色在哪里,同小伙伴交流自己在那里的快乐经历。(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说说自己的快乐经历。5、请用绘画或文字的形式把你的欢乐瞬间记录下来,可以和同学合作完成,也可以独立完成。第 三 课 时活动主题:风光名胜故事多教学要求在“快乐直通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向小伙伴或老师介绍自己的快乐经历,还要注意聆听其他同学的快乐经历。教学准备1、师生课前调查家乡有哪些名胜古迹以及它们的故事。2、教师课前准备家乡风光片及古代黄鹤楼与现代黄鹤楼的对比图。教学过程1、谈话导人:我们生活的地方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我们一起来看看。2、教师播放家乡风光片,学生一起欣赏。3、教师提问:在风光片中你看到了哪些名胜古迹?指名学生回答。4、小结要点: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了解黄鹤楼。5、阅读教科书第7 页的照片及介绍,思考:为什么要起名叫黄鹤楼呢?6、说说黄鹤楼的传说。(l)学生分组,在组内相互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黄鹤楼传说的资料。教师要鼓励每位学生都积极发言。(2)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讲述黄鹤楼的传说。(教师引导学生对同伴的讲述做简单的评议。)(3)教师出示古代黄鹤楼与现代黄鹤楼的对比图,引导学生了解黄鹤楼的演变。(4)全班一起朗读教科书第7 页关于黄鹤楼的古诗。7、小结要点:除黄鹤楼之外,我们生活的地方还有许多其他的具有悠久历史与优美传说的名胜古迹。教学拓展制作家乡名胜古迹宣传手页:你最喜欢家乡的哪一处名胜古迹,用搜集到的图片或自己拍摄的照片,配以文字进行介绍,制作成宣传手页,与小伙伴进行交流。1、学生搜集的资料是否是本地的名胜古迹。2、在小组活动中,学生是否能表达自己对家乡名胜古迹的欣赏与热爱。3、学生在介绍资料时是否积极踊跃。2 富饶的地方教学目标1、知道当地的各种特产,了解当地丰富的资源,尝试用当地的特产制作一些小饰品,培养创造思维能力。2、知道当地的特色小吃,尝试制作一种特色小吃,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合作意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主题:家乡的特产教学准备1、教师课前搜集当地的特产,用当地特产制作成各种小饰品,并用布袋子装好。2、学生课前准备当地的特产以及制作小饰品所需要的材料。教学过程1、游戏 猜猜看。(l)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布袋子:这个袋子里装了很多宝贝,大家猜猜看,里面装的是什么?(2)请学生上来摸一摸,猜一猜。2、教师向学生展示袋子里的物品,边展示,边示范介绍。3、大家知道我们这儿还有哪些特产?请学生自由介绍当地的特产,教师适当进行补充。4、小结要点:我们生活的地方,物产很丰富。5、教师出示用当地特产制作的各种装饰品,如:椰壳做的盒子、橘皮做的小橘灯、芦苇编的小动物等。这些装饰品好看吗?这可是用我们这儿的特产做成的,你也来试试吧。6、比一比,看谁做得好:学生动手用自己带来的特产制作小饰品,教师相机进行指导。7、评一评:将学生制作好的小饰品摆放在讲台上,全班学生一起来评议,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小饰品。教学要求教师课前搜集的当地特产和用特产制作成的小饰品,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既要常见,又要有地方特色。第二课时活动主题:特色小吃味道好教学准备1、师生课前共同调查当地的特色小吃及其做法。2、学生分组,各组商量制作什么小吃并了解它的做法,准备制作材料。3、教师了解学生的制作情况,帮助学生准备制作材料。教学过程1、教师导人:我们生活的地方不仅风光秀美,还有很多著名的特色小吃,很多人都慕名前来品尝。2、教师提问:通过课前调查,你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小吃吗?3、游戏 开火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每次介绍一种家乡小吃,依次传递,不能重复,看哪个小组知道的家乡小吃最多。4、教师提问:在这么多的特色小吃中,你最喜欢的小吃是什么?5、指名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特色小吃,学生相互交流。6、学做特色小吃:今天我们也来办个“小吃一条街”。(1)动手做一做:学生分组,各小组分别制作一种有家乡风味的特色小吃。教师巡视,对学生有困难的地方给予帮助。(2)评一评。互相尝一尝,看看哪个小组做的特色小吃最好吃、最地道。教学要求1、在学做特色小吃的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小组。教师注意在操作、卫生等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与提示。2、品尝小吃时,教师要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健康卫生意识。教学拓展在家中,和父母一起建立一份“汉味家庭食谱”,还可以和家长一起做一次汉味家庭餐,品一品自己亲手制作的家乡特色小吃。教学评价1、学生是杏熟悉家乡的特产与特色小吃。2、学生能否利用家乡的特产创造性地制作小饰品。3、学生是否会制作一两种具有家乡风味的特色小吃,是否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4、学生分组制作小吃时,是否表现积极,是否乐于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 3 我们生活的地方变了样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的发展。2、展望家乡的未来,提升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建设家乡、为家乡争光的意识。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活动主题:我看到的变化教学准备师生课前共同调查自己生活的地方的变化,搜集各种新旧照片进行对比。教学过程1、教师导人:我们生活的地方,每天都有新的变化。你注意到这些变化了吗?2、说一说:阅读教科书第11 一12 页,说说书中小朋友生活的地方发生了哪些变化?指名学生回答,并请其他学生进行补充。3、提问过渡:我们生活的地方有变化吗,有哪些变化呢?4、小组活动:我了解的生活的地方的变化。学生分组,在组内展示课前搜集的生活地方的新旧照片,通过新旧照片的对比,说说生活的地方发生了哪些变化。5、各小组派代表,说说本组成员共同发现的变化。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将变化的内容写人或将学生提供的新旧照片贴在相应的框中。城市建设 环境情况 住房情况 其他情况 资料来源6、小结要点:我们用眼晴去观察,到处都有变化。我们用心感受,我们生活的地方越来越好。7、畅想未来:你希望我们生活的地方变成什么样子?画一画,写一写。教学要求学生搜集的关于生活地方变化的资料可能比较散,教师要注意在活动中指导学生进行分类、归纳。教学拓展将学生畅想生活地方的未来的作品收集起来,布置成一块展板 我们生活的地方的未来蓝图 。第二课时活动主题:欢迎你来做客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卡通木偶一个。教学过程教师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 丹丹(出示卡通木偶)。丹丹来自很远的地方,对我们这里不熟悉。谁能给她介绍一下我们生活的地方?2、学生分组,共同商议如何给丹丹介绍我们生活的地方。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哪些方面做介绍,介绍时怎样突出家乡的特点与特色。如:我们生活的地方有哪些风光名胜和动人传说?我们这里有哪些物产和特色小吃?我们生活的地方从过去到现在发生了哪些可喜的变化,未来又将是什么样子?3、展示活动:教师扮演“丹丹”的角色,各小组向“丹丹”介绍我们生活的地方。(鼓励学生的介绍,引导学生评议哪个小组的介绍体现了我们家乡的特点与特色。)4 .“丹丹”小结:大家生活的地方真好,真想马上出去玩!我想请我的好朋友也来这里玩,大家能给她写封信,邀请她来做客吗?5、写一写:给丹丹的朋友写一封信,向她介绍一下我们生活的地方,并邀请她来做客吧。6、评一评:请几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信,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评一评,他们这样邀请丹丹的朋友好不好。教学要求为了增强真实感,让学生人情人境,也可借助课件模拟“丹丹”形象,让学生的介绍以“丹丹”为对象,进行模拟表演。教学拓展可以在学校的支持下联系手拉手学校的领导及老师,安排学生一对一地结对相互通信,介绍自己生活的地方。1、学生能否发现与感受到生活的地方发生的变化2、学生能否对生活地方的未来做合理化的想象,是否有创新与独特之处。3、学生是否能积极热情地参与到活动中。4、学生能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第二单元 爱护我们的家园4 我喜欢美好的环境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等活动了解自己周围的环境状况。2、了解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形成初步的生态环境意识。3、爱护公共环境卫生,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活动主题:美的环境,好的心情教学准备1、教师课前收集一些美好生活环境的资料和图片。2、学生课前调查了解周围生活中的美好环境,并准备彩笔、画纸。教学过程1、直观导人:出示一些美好生活环境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看了图片的感受,如:美、漂亮、好着等,引出主题 美的环境。2、交流体验: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谈在自己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美好的环境,并说明为什么美,美在哪里,身处其中的感受如何。如:生活在整洁宁静、空气清新、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环境中,我们会感到舒适愉快、精力充沛。3、小结要点: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不仅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还会使我们的心情也好起来。4、意愿画:请学生用彩笔绘出自己心中理想的生活环境。(学生自评和互评作品。)教学要求在交流体验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谈,注意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环境与人相互影响的关系上:美好的环境有利于提高八们的生活质量,同时,美好的环境需要人类的保护和创设。教学拓展选几幅好的意愿画寄给报社,把学生的美好心愿传递给社会各界,呼吁全社会共同创设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第 二 课 时活动主题:这儿怎么了?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在家长的帮助下,了解身边的一些环境污染情况,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2、教师课前检查了解一下学生的调查记录情况。教学过程1、设疑导人:请学生观看教科书第18 页的几幅图,思考:“这儿怎么了? 2、集体讨论:学生讨论教科书第18 页的几幅图所揭示的几个常见的环境问题。3、资料交流:请学生介绍、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有关身边环境污染帅调查记录资料,并说说自己调查之后的心情和感受。4、分类分析:引导学生将调查的结果加以分类,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并引导学生尝试分析造成这些污染的原因。5、小结要点: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可是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人类自己造成的。美好的环境人人喜欢,可是美好的环境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来创造和维护。活动主题:让垃圾回家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关于童话故事 一个邮包 的图片与两个分别写着“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字样的纸盒。教学过程1、作品导人:教师边出示图片边讲童话故事 一个邮包(林颂英)。森林里的动物小区环境真幽静,有清亮亮的小河,还有小鸟啾啾叫。狗熊先生把家搬到这里。狗熊先生住在洗熊太太的楼上。没事的时候,狗熊就坐在阳台上看风景,听鸟儿们唱歌。这天,狗熊先生边看风景边有滋有味地磕瓜子,像天女散花一样,把瓜子壳往楼下扔。第二天,狗熊先生把酸奶杯子往楼下扔。第三天,狗熊先生又将肉骨头往楼下扔。楼下的沈熊太太看见院子里的瓜子壳、酸奶杯、肉骨头,就把它们检了起来。一天,邮递员黄狗先生在楼下喊:“狗熊先生有邮包。”狗熊先生连忙“哈怪啥”地奔下楼去,取回包裹。回到家,狗熊先生乐呵呵地坐在沙发上,慢慢地打开邮包,发现邮包里竟然是瓜子壳、酸奶杯和肉骨头,还附有一张字条:“狗熊先生:请你把它们丢进垃圾箱里。洗熊。”狗熊先生脸红了,赶忙奔到阳台上,朝着楼下大声喊:“沈熊太太,对不起。狗熊今后一定注意环境卫生。”2、故事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故事内容。3、小结要点:乱扔垃圾会影响环境的美观,应当让垃圾回自己的“家”。4、集体讨论:垃圾的“家”在哪儿呢?学生自由发言讨论。5、小结要点:垃圾桶、垃圾箱、垃圾袋、字纸篓都是垃圾的“家”,应让垃圾呆在自己的“家”里,不能随地乱扔垃圾。只有垃圾回“家”了,我们的环境才会美丽起来。6、知识讲解: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家,不同的垃圾也应回不同的“家”。引导学生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7、游戏活动:让垃圾回“家”。( l )每位学生分别将两种垃圾写在两张纸条上。( 2)打乱学生的纸条,重新分发,一人两张。(3)学生将手中的垃圾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进行分类,分别投人不同的垃圾箱。( 4)请两位学生上来检查、评议本次游戏结果。( 5)可视时间情况反复游戏。(6)小结要点:垃圾进人不同的家,有利于人们对垃圾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教学拓展1、给学生提供一些捡拾垃圾的工具,如塑料手套、小桶、火钳等,让学生把校园里还没有回“家”的垃圾送回“家”。2、“变废为宝”巧手大赛。要求学生回家和家长一起收集废旧物做一件手工作品,参加班级的“变废为宝”巧手大赛。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2、学生是否了解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3、学生是否在生活中养成垃圾人箱的好习惯。4、学生是否初步了解垃圾分类的简单知识。5、学生是否具有利废利旧的意识,是否在生活中乐于动手动脑、利废利旧。6、学生是否能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观念,能否积极为保护环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5 节约水和电教学目标1、了解水电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水电资源的宝贵。2、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知道水是来之不易的。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 活动主题:宝贵的水教学准备学生课前了解地球上水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1、猜谜导人:猜一猜教科书第21 页的谜语(水)。2、资料交流:“你还在哪儿见过水?”学生交流课前了解的资料。(评议学生寻找资料的情况,鼓励学生从不同的途径查找资料。)3、小结要点:地球上的水很多,且形式多种多样。可是人们真正能利用的水却很少。4、分析比较:结合教科书第22 页的比例表格,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人类能利用的水与地球总水量的悬殊巨大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让学生了解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严重缺水。5、小结要点:地球上的水很多,且形式多种多样。可是人们真正能利用的水却很少。第 二 课 时活动主题:水有什么用教学准备学生课前了解生活中的用水。教学过程1、提问导人:水有什么用?2、讨论: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验,谈谈水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性。3、小结要点:生活离不开水。教学要求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切实体会到水的重要。第三课时活动主题:停水那天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停水通知”一份,以及情境表演的相关道具。教学过程1、情境导人:出示“停水通知”,创设情境 将要停水一天。2、即兴表演: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设想这一天会发生的事,并自由组合表演。3、小结评议:评议游戏活动,学生互评和自评相结合。教学要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情境表演,评议重点是学生能否抓住停水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不便。第四课时活动主题:爱惜每一滴水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带领学生参观自来水厂,或者请自来水厂的工作人员来做介绍(酌情而定);将故事 小水滴旅行记录制成磁带;准备一枚国家节水标志。教学过程1、设疑导人:我们生活中用的自来水是自己来的吗?让我们来听听小水滴自己是怎么说的吧。2、故事欣赏:听录音故事 小水滴旅行记 。3、集体讨论:学生讨论录音内容,教师可结合课前的参观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4、小结要点:自来水来得真不容易,我们应当珍惜它。5、看教科书第26 页上图讲述。( l )提出看图讲述的要求,教师提问引导:图上画的是什么?水龙头为什么流泪?东东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这么做?( 2 )学生自由讨论。( 3 )小结要点:不要小瞧这种滴漏现象,一滴水看似微不足道,但是不停地滴起来,数量就很可观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向东东学习,别让水龙头“滴答流泪”。6、集体讨论: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应该怎样节约用水?(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评议各类行为,教育学生从自己做起,节约每一滴水。)7、知识讲解:出示国家节水标志并介绍。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 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教学拓展1、要求学生回家做个“滴水实验”,用桶接滴水一天,看看有多少水,也可以全班一起做个“一分钟滴水实验”,每个人用水杯接一分钟的滴水,最后将水集中起来。使学生直观了解到,滴几滴水看似微不足道,可是如果滴的人多了,滴的时间长了,就会有许多水白白浪费。2、设计节水标语或绘制节水标志,在校园里进行节水宣传活动。第五课时活动主题:节约每一度电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了解家庭里常用的电器有哪些。2、教师课前准备几幅人们正在用电的图片。如:在炎热的夏天里扇电扇,从储满食物的冰箱里拿冰淇淋吃,用电脑写作,用洗衣机洗衣服 教学过程1、提问导人:你们家里有哪些电器?2 自由交流:学生交流自己家里的电器,教师将它们都写在黑板上。3、小结要点:电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很密切。4、看图编故事:出示人们正在用电的各种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图片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如果此时停电了,会怎么样?”引导学生设想停电后的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创编故事。通过这个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电在生活中的重要。5、我们的家庭需要用电。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用电?6、小结要点:如今,人们的生活、生产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电了。7、交流体验:电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近几年来我国出现大范围的“电荒”,由于供电不足,许多地方开始拉闸限电。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学生自由交流。8、小结要点:节约用电刻不容缓。9、讨论:生活中应该如何节约用电呢?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如何节约用电的问题。(对学生节约用电的好点子给予肯定。)1 0、小结要点:节约用电是对社会的贡献。教学要求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进行节电教育。 6 爱惜每一张纸教学目标1、认识纸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2、养成节约用纸,爱惜纸张的好习惯。3、初步了解树木造纸的过程,了解纸与树木的关系,懂得节约用纸意义重大。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主题:纸的用途多教学准备1、教师课前准备计算器一个。2、学生课前收集各种纸制品,并提前一周每天记录当天的作业用纸量,最后统计自己一周的作业用纸量。活动过程1、直观导人:展示学生收集的纸制品,引出课题一纸的用途。2、集体讨论: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谈谈纸有什么作用,如:纸可以写字、画画、包装等。如果没有纸,生活会有哪些不便。3、小结要点:纸在现代人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4、小统计:各组学生统计本组同学一周作业的用纸量。然后引导学生统计出全班同学一周作业的用纸量。(引导学生评议统计结果。)教学拓展可以回家连续记录家里一周的各种用纸量,最后在家长的帮助下分类统计。第二课时活动主题:造纸术我国的伟大发明教学要求1、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古代文明,培养民族自豪感。2、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了解纸发明前人们写字的种种不便,从而使三体会到纸的发明给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教学准备师生课前收集纸发明前的写字材料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1、设疑导人:纸的作用真大,那纸是谁发明的呢,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呢?2、资料介绍:蔡伦造纸。蔡伦,湖南来阳人,家境贫寒,少年时就进入宫中作宦官,是东汉和帝时的中常侍兼尚方令,掌管制造宫廷用品。蔡伦觉得竹简木犊太重不方便,嫌帛又太贵。如何才能够制造出轻便又便宜的纸张呢?他经常去民间考察沤麻、煮葛、纺织等生产经验,并潜心研究,积累了许多关于植物原料与纤维性能的知识。经过长期努力,他终于发明了造纸术:先收集材料并用刀子将材料切碎;然后将它们浸泡在水中;等材料发酵、涨开后,再用清水漂洗,用木褪打细、搅散成为纸浆;最后把纸装浇在竹器或麻布框内,硒干后,一张张粗粗的纸就造成了。3、引导提问:没有纸的时候,人们用什么写字?4、资料交流:师生共同交流课前收集的纸发明前的写字材料的相关资料,如:甲骨、丝绸、竹简等。(对积极收集资料的同学给予表扬。)5、小结要点:在纸发明以前,人们主要是在甲骨、丝绸、竹简等上面写字,很不方便。造纸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第三课时活动主题:节约用纸教学要求1、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节约用纸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不要浪费纸张。2、注意对于学生的一些好点子应加以肯定和推广。教学拓展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全班一起制订一个“节纸公约”,督促全班学生节约用纸。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展示树木造纸过程的图片。教学过程1、直观导人:出示树木造纸过程的图片。2、知识讲解:结合图片简单讲解树木造纸的过程,使学生了解造纸与砍树的关系,理解节约用纸与保护树木的关系。造纸的主要材料是树木,我国每年造纸要砍伐大量树木。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张纸,一年下来就等于挽救了一片小树林了。教师可以前面的用纸量小统计活动的结果,加深学生的理解。3、集体讨论:如何节约用纸?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把自己节约用纸的好点子:来,然后集体讨论交流。如:双面写字,用用过的纸画画或做手工,写字时不要留;空白,使用再生纸,废纸回收等。(对学生节约用纸的好点子给予肯定,并加以推广。)4、小结要点:应当把这些好点子落实到日常行动中。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认识到纸对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2、学生是否了解纸的发明及其意义。3、学生能否理解节约纸张与保护树木之间的关系。4、学生能否明确浪费纸张的危害。5、学生在生活中是否养成节约纸张的好习惯。 第三单元 我进步,我快乐7、我比以前做得好教学目标1、培养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相信自己一定比以前做得好2、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从而受益终生。3、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进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会做,愿意做。4、通过学生课前准备、收集资料,课上展示交流的方法,教师加以指导教学重点通过向自己身边熟悉的人了解自己在各方面的成长和进步,比较全面地了解自己,逐步学会认识自己,总结自己。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变化,并对学习、生活充满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比以前做得更好。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变化,并对学习、生活充满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比以前做得更好。教师准备:鼓励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制作小红花来奖励学生;击鼓传花的道具。学生准备: 在家里练习叠被子;找出自己的进步,把它将给同学们听;制作进步记录本。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34页内容,话题为“进步就是比以前做得好”。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35-P36页内容,话题为“分享进步”。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 叠被子1组织学生叠两次被子,通过引导第二次比第一次叠得好,让大家明白,无论什么事情,只要通过努力,自己可以比以前做得好。2.小结:通过两次叠被子,我发现第二次比第一次叠的好多了。你比以前做得好,你进步了。活动二 一颗星,一个进步1. 爸爸妈妈制作进步表格,孩子每进步一次就贴上一颗星。2. 自己在家里争取比以前做得好,每进步一次得一次奖励。3班级交流,看看谁的进步多,得到的星星多。4.小结:通过数同学们的星星的个数,我发现同学们比以前做得好了,特别是我们班的邹凯同学,在每一颗星星上作了注明,真是有心啊! 活动三 击鼓传花话进步1.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下面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玩一个“击鼓传花话优点”的游戏。在游戏中,鼓声停的时候花落在谁的手中,就请你勇敢地站起来大声的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都有那些突出的优点。而其他的同学呢?请你们都当一回小评委,你们要认真听,仔细地看。如果你认为这个同学介绍的优点真是很出色,就请你们用热烈的掌声告诉他,真棒!2. 开始击鼓传花,交流自己的进步。3.小结:在游戏中,通过同学们的介绍,老师发现原来我们班的同学是那么的优秀,有这么多的优点。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你们有这么多优点,我们一起利用优点做做游戏可以吗?板书设计7、我比以前做得好进步就是比以前做的好努力就会有进步我的进步真大第二课时活动一 同学为我找优点1师生阅读教科书“学生与老师的对话”。2.师:我们来请同学帮着找优点。3学生互相找优点找优点的同学找出优点之后,还要说一说他以前是怎样的,现在是怎样的。前后形成对比,让人人明白进步在哪儿。4师:比一比谁的进步最大?5.讨论:这些进步中谁的对学习、对班级、对别人作用更大?6师:请被评为最大进步的同学说一说进步的过程,具体是怎样做的。7.小结:我们每个人都在进步,也许你自己觉察不到。现在同学们帮你找出来了,你要努力坚持哟!活动二 制作进步记录本1.学生制作进步记录本,家长或同学监督进步记录本的记录过程2.进步记录本交流。3.小结:制定进步记录本,让学生、家长、老师、同学更清楚的认识到进步,更容易激励学生的信心,相信一定能比以前做得更好。活动三 分享进步的快乐1.师生阅读教科书36页内容,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进步:2.师:能说一说你近段时间的一次进步,注意说清楚具体的做法。3.师:请你试着评说别人的进步,分享别人的进步。4.小结:学会倾听别人的进步其实就是分享进步的快乐,评说别人的进步则更能提高自己对进步的理解,让自己进步得更快。板书设计7、我比以前做得好分享进步的快乐8 向别人学习教学目标1、学名人故事,培养乐于向别人学习的情感与习惯。2、学会发现同学的长处,树立身边的榜样,激励自己不断进步。教学过程活动主题:向别人学习教学准备1、教师在全班选出若干个“小师傅”,根据小师傅的手艺和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分成若干兴趣小组。2、学生根据自己找到的学习对象,准备学习材料,并自制“优点卡”。教学过程1、教师简介孔子。2、阅读教科书第37 页三幅图,说说自己的感想。并结合教科书与自己的实际,谈谈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理解。3、小结要点:虚心好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4、寻找身边的小老师:在你身边,有值得学习的榜样吗?把你准备向他学习的优点写在自制的优点卡上吧。5、学生自由地与自己找到的榜样交流学习。6、小结要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关键是你是否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7、阅读教科书第39 页的两幅图,并请几位学生根据图画内容进行情境表演。8、学生根据表演的情境,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不同观点,大家进行辨析。教师注意适时加以点拨、引导。9、小结要点: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相比较,会使自己越比越退步。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我们会进步得更快。10、在操场或教室里设置若干小能手学习基地,如学折纸,由“小师傅”传授技艺。学生任意自选一种或几种学习项目,学习之后,由小师傅颁发他签名的“小能手”证书。教师到各小组巡视,及时表扬学得认真的同学。11、小结要点:多向身边的人学习,不断努力,我们会进步得更快。9 和诚实交朋友教学目标1、愿意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感觉到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是是快乐的。2、学会分辨是非,能够领悟到说谎话害处大的道理。3、学会用诚实的行为解决生活的问题。教学重难点1、学会分辨是非,能够领悟到说谎话害处大的道理。2、学会用诚实的行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准备课件、辨析题的纸条、诚实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见到你们非常高兴,老师今天来想和同学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和老师交朋友吗?(愿意)太好了,老师从小就爱听故事,你们喜欢听吗?下面,请同学们听故事,观看大屏幕。请同学们听的时候想一想,这个故事中有些什么人?他们都干了些什么呢?2、故事播完,师提问:(1)故事好听吗?(2)故事中有哪些人呀?这几个孩子都干了些什么?你们喜欢哪个孩子?为什么喜欢他?想和他交朋友吗?(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诚实交朋友。板题:9 和诚实交朋友。现在请同学们翻开书的40页,看一看课文中的故事。二、学习新课(明理)1、刚才听同学们说都很喜欢这个诚实的孩子,老师也非常喜欢这个孩子,国王喜欢这个孩子吗?(喜欢)国王为什么喜欢他呢?(因为这个孩子没有撒谎)国王还会对这个孩子说些什么呢?(此处应启发学生回答问题,针对回答得好的同学用掌声鼓励)做诚实的孩子好不好?(好)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评价)2、师小结:诚实的孩子人人都喜欢,人人都愿意和他交朋友,人人都会夸奖他。诚实的孩子更快乐。板书: 诚实 人人夸3、同学们,你们愿意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吗?(愿意)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我们的小伙伴“豆豆”平时在家里、在学校是怎样表现的,请大家观看短片。出示第一幅画,提问:星期一的早上豆豆在家干什么?(睡懒觉)他这样做对吗?(不对)为什么?(因为他上学会迟到)出示第二幅画,提问:豆豆上学迟到了吗?老师问他为什么迟到,他又是怎么说的?他这样说对吗?为什么?(是他自己要睡懒觉的,他这样是在说谎话)出示第三幅画,提问:豆豆的作业做完了吗,可是爸爸问起时,豆豆是怎么说的?他这样说对吗?为什么?(他又在撒谎)通过刚才看短片,你们知道“豆豆”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不诚实的孩子)他这样撒谎有什么害处吗?4、师小结:豆豆是个不诚实的孩子,总是这样撒谎,爸爸妈妈不会喜欢他,老师也不会喜欢他,老是这样贪玩,不做作业,学习也不好,你们说想豆豆这样说谎话,害处大不大呀?板书:说谎话 害处大5、读儿歌 同学们,愿意和豆豆交朋友吗?(不愿意)哎,豆豆真可怜,太孤单了,他肯定很伤心。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帮豆豆,你们说好不好?(好)那现在我们就一起读儿歌给豆豆听。出示儿歌,边拍手边读。同学们读得太好了,我相信我们的真心一定能感化豆豆,让他以后变成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变成我们的好朋友。来,我们一起为他加油,“豆豆,加油!”“豆豆,加油!”同学们的声音真洪亮啊,听,连你们的好朋友小狐狸也来凑热闹来了!(出示小狐狸图片,放录音)第二课时一、指导学生行为1、 议一议,遇到下面这些情况,你应该怎么做,怎么说?小狐狸要干什么呀?同学们敢向小狐狸挑战吗?你们真勇敢!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抽签的游戏,你们说好不好?(好)抽题前老师讲明要求(抽到提题后,然后在讨论问题,最后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让学生评价这个小组回答的怎么样,回答的最好的,声音最洪亮的击掌给予鼓励。老师将卡片上的诚实星送给这个小组。每个小组回答完毕后,小狐狸说话。(小朋友们,你们真棒!)师小结:是呀,同学们太棒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说到做到,以后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2、说一说现在老师还想知道你们以前是不是一个诚实的孩子,撒过谎没有?(学生想,然后点3-4名同学汇报)师小结:有的同学以前撒过谎,有的同学没有撒过谎。但从今天起,同学们都不会再说谎话了,都会做老师的好学生,爸妈的乖孩子,你们说是不是?(是)好,老师现在要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以后你做一件诚实的事就给自己画一颗诚实星,一个月后,看自己的了多少诚实星好不好?(好)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请同学们站起来听歌曲小花猫,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会唱的还可以一起唱哟!二、总结诚实是一种美德,让我们从小养成说真话,不说谎话的好习惯!今天老师和你们这么多诚实的孩子成为好朋友,心里特别高兴,朋友们,你们的高兴吗?老师祝福你们以后能解释更多的好朋友,再见!板书设计 9 和诚实交朋友 诚实 人人夸 说谎话 害处大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里,我运用了大量的课件资料,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图片可录像还有录音直观的感受课文内容。使用了这些课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更容易的让学生们懂得了做一个诚实的孩子的好处和说谎话的害处。很好的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极好。 10 每天进步一点点教学目标1、体会到进步从点点滴滴开始,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进步中肯定自己,体会乐趣,建立信心。2、养成天天坚持,有始有终地完成自己的计划,目标的习惯。3、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4、通过读故事、议一议、演故事等方法学会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取得进步。教学重点:体会进步从点滴开始,掌握取得进步的好方法。教学难点: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养成天天坚持,有始有终完成自己的计划。教学准备:教师准备:CAI课件学生准备:日记本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44-P45页内容,话题为“佳佳的故事”。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46-P48页内容,话题为“一步一个脚印”。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 佳佳的故事1.师:同学们,今天岳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小朋友,他的名字叫佳佳。你们想认识他吗?别着急,打开书P44页,看看佳佳今天遇到什么事情啦?2.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佳佳的故事”。活动二 大事与小事1.学生自由看读书上的3幅图画,思考佳佳都遇到什么事情啦?他是怎么做的呢?a.妹妹找他,希望他能陪自己玩一会儿。佳佳不耐烦的把妹妹赶走了。b.奶奶找佳佳帮忙洗碗。佳佳拒绝了奶奶。c.小狗找佳佳要水喝,佳佳赶走了小狗。2.师:佳佳为什么会拒绝妹妹、奶奶和小狗呢?(因为他一心只想做大事,而这些都是小事)3.师:那么佳佳觉得怎样的事情才叫大事呢?(文中三个泡泡语。)4.小组讨论:聪明的同学们,看完佳佳的故事,你们想说点什么?5.小结: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才能做好大事。大成就是小进步积累而来的。活动三 演一演1.师:看来大家都明白了,大的成就是小进步积累而来的。那么你们能把这个道理说给佳佳听吗?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表演佳佳的故事(续)3.小结:是啊,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我建议大家可以在日记本上记录每天所做的小事,下次在班会时间交流。板书设计:每天进步一点点大的成就由小进步积累第二课时活动一 每天进步一点点1.师:小事成就大事,其实那每天看似一点点的小进步更是默默地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奇迹。2.学生阅读教科书46页。3.师: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取得进步的?4.分组交流:我有哪些进步,进步的过程是怎样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进步的经验)5.小结:每天坚持进步一点点,不断积极,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绩。活动二 怎样每天进步一点点1.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7页。2.师:谁能说说王明这样做有什么好处?3.师:你认为李小双“体操全能王”的称号是靠什么得来的?4.小结:制定目标计划,有毅力地每天完成计划,就一定能保证天天进步一点点。活动三 结合自己的生活制定目标计划1.师:在近段时间,你希望在哪些方面有所进步呢?2.师: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做些什么呢?3.师:你准备份几步实现目标?4.学生在教科书48页制定出自己的目标计划5.学生交流:你准备用什么方法管住自己,每天完成计划,实现自己的目标呢?6.小结:拿出行动,对照目标,实现目标,我们就能不断进步。板书设计:10每天进步一点点制定计划、坚持完成第四单元 火热的夏天11 夏天到了教学目标1、感受夏天的季节特点,充分体验夏天的乐趣,热爱夏天的生活。2、了解夏天常见的动植物和一些自然现象的相关知识,注意雷雨时的安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主题:感受夏天教学准备1、教师课前将表现火热的夏天的典型景象、夏季常见的自然现象等制作成课件,帮助学生开阔视野。2、学生课前分组,从不同方面观察夏季的特征,如:昆虫、花卉、夏夜星空等。教学过程1、导语:随着蝉儿“知 知 一”的鸣叫声,火热的夏天来到了,同学们对夏天有哪些特别的印象呢?2、走出教室,感受夏天:分成几个活动小组在校园里分别观察夏天的昆虫、花草、同学们的衣着变化等。校内资源较一般或匾乏的学校,可以考虑利用教学准备中的教学课件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夏天的季节特征。3、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及课中的观察,小组确立主题进行交流:( l )夏天里有哪些昆虫?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2 )你认识夏季里的哪些花?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3 )夏天,人们的衣着和生活有了哪些变化?4、各小组推荐代表向全班汇报交流。汇报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不局限于口头交流一种形式。如:可将夏季的昆虫、花草用标本或图片展的形式进行简介;也可用绘画、手工制作的方式呈现夏季人们的衣着变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可引导学生用与春天对比的方法表现等。(学生互评各组交流情况)5、说一说:你们那里夏天的景色是怎样的?你喜欢夏天吗?夏天带给你的是什么样的感受?学生各抒己见。( l )喜欢在夏天戏水;( 2 )喜欢穿上花裙子;( 3 )喜欢夏天捉蚌锰;( 4 )喜欢在夏夜里乘凉,听大人们讲故事;( 5 )喜欢夏夜的星空;( 6 )喜欢在广场纳凉,看露天电影;( 7 )讨厌夏天的蚊子;( 8 )受不了夏天炎热的天气;6、教师小结、归纳。教学要求1、课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分组从不同方面观察、收集有关夏天季节特点的资料。2、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体验大自然季节的变化,从周围的环境中,从动植物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化中获取信息资料,了解夏季的显著特征。3、学生对夏天的感受可能各不相同,有喜欢夏天的,如可以游泳、户外纳凉等;也有讨厌夏夭的,比如蚊虫叮咬等。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真实体验。令活动拓展夏天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以 我眼中的夏天 为题,办一份小报。第二课时活动主题:夏天的雷雨教学准备1、师生课前了解有关雷雨前的自然现象和雷电的知识。2、学生分组准备红、绿信号旗各一面。教学过程1、课前激趣:夏天里有很多有趣的自然现象,大家想试着揭开它们的奥秘吗?2、“金钥匙”趣味知识竞赛:俗话说“六月天,娃娃的脸”,这句话很形象地比喻了夏季天气的多变。雷雨在夏季最常见,下面比一比,看哪组同学对雷雨知道得最多。每组答对一题,奖励一把“金钥匙”。3、教师出示“必答题”。( l )雷雨前会出现哪些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小鱼浮出水面,蛆叫钻出地面,蚂蚁搬家,燕子、蜻蜓低飞 ( 2 )为什么会打雷闪电?( 3 )是先听到雷声,还是先看到闪电,为什么?教师视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相机补充介绍。4、教师出示“抢答题”:雷雨时,下面这些做法安全吗?教师分别出示教科书第54 页的几幅图,各组用红、绿信号旗进行判断。安全的做法出示绿旗,不安全的做法出示红旗。5、各组出示“风险题”:关于夏天的雷雨还有哪些自然知识,请各组之间互相出题,进行问答。出题的小组可在其他组中任选一组进行答题,视题目的难易程度给予分值,答对了加分,答错了扣分。6、宣布比赛结果。(师生共同评议比赛中各组同学的表现。)7、教师小结:雷雨是夏季天气中最显著的特征,同学们通过这次知识竞赛不仅了解了夏天常见的自然现象,还知道了雷雨的相关科学常识,学会了找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教学要求对于雷雨的知识教师不必讲解过深,要与科学学科的教学有所区别,只须让学生了解雷雨这种自然现象的基本常识,着重要引导学生了解雷雨时的安全问题,提高学生的自护能力。活动拓展将“金钥匙”的趣味活动拓展开来,不拘泥于有关夏季雷雨的知识,可以将问题涉及到夏天生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