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发展史 梁 勇 e-mail: 导导 论论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城市人口比例在总人口中逐渐增加,城市 已经成为社会运行的中心。 中国是世界城市发源地之一。古代城市之 多、规模之大是世界罕见的。 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分期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分期 一般有两种看法。 1、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城市的产生和初 步发展、古典城市的发展、传统城市向近 代城市的过渡。 2、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封建社会时 期,包括前、中、后三个时期;近现代时 期。 一、城市的产生和初步发展一、城市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此一时期,从原始社会末期到春秋战国, 为城市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城市具有以 下几个特点。 1、政治、军事因素成为城市产生的重要原 因。 2、形成严格的城邑等级制度。 3、宫殿建筑等政治机构成为城市的主体。 4、重要城市分布于黄河流域。 春秋战国后,城市发展有了新的变化。表 现为: 1、大批封建城市兴起,城市规模扩大。 2、城市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3、城市向多功能发展。 二、古典城市的发展二、古典城市的发展 此一时期,从秦代到清代中期。城市发展 的特点: 1、形成严格的行政等级城市体系。 2、城市无自治权和无法定的独立地位。 3、城市从封闭走向开放。 4、城市数量多、规模大。 世界古代十大城市世界古代十大城市 城名建设年代城市面积(平方公里) 隋唐长安583年84.10 北魏洛阳493年73.00 明清北京1421-1533年60.32 元大都1267年50.00 隋唐洛阳605年45.20 明南京1366年43.00 汉长安(内城)前220年57.00 巴格达800年30.44 罗马300年13.68 拜占庭447年11.98 本表转引自中国建筑史第37-38页 5、城市的发展受社会周期性危机演化的影 响,呈波浪型曲线轨迹。 6、城市分布极端不平衡。 明代城市分布明代城市分布 三三 传统城市向近代城市过渡传统城市向近代城市过渡 此一时期,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为 传统城市向近代城市过渡,近代城市兴起 、发展时期。 此一时期城市发展的特点: 1、城市出现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租界的出现租界的出现 上海老相片上海老相片 重庆老照片重庆老照片 一百多年前,从南岸拍摄的“朝天门”两江汇 合景观 2、城市分布更加不平衡。 3、大城市发展迅速 4、城市管理出现近代化的取向。 消防工具的变化消防工具的变化 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城市先秦的城市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 早的城市发源地之一。城市的产生是同社 会大分工、阶级分化相联系。城市的发展 经历了从村庄、聚落、城堡到早期城市的 过程。 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的起源城市的起源 原始社会末期的聚落的特点原始社会末期的聚落的特点 1、由成群成片的房屋建筑组合而成。 2、这些居民聚居点一般范围较大,分布和 居住比较密集。 3、开始形成一定的功能分区。 半坡遗址半坡遗址 早期城市的出现早期城市的出现 城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和交换, 而私有制的萌芽、阶级分化和阶级压迫的 需要则是城市产生的重要社会条件。 偃师二里头遗址偃师二里头遗址 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村位于伊、洛二水之间,距 离洛阳市约18公里,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 1.5公里。是夏代都城遗址。1959年这里出土了大 量石器、陶器、玉器等,其中小件铜器如刀、爵 、铃等,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青铜器。第三期 文化层中发现两处大型宫殿夯土台基。其中西边 一处面积约10000平方米,在台基中北部有一座 面阔8间、进深3间的宫殿基址,四周环以廊庑。 在遗址东南部还发现大面积铸铜、制陶作坊遗址 。 二里头一号宫殿二里头一号宫殿 第二节第二节 商周时期的城市商周时期的城市 商周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发展时期,国 家机构趋于完善,农业有进一步的发展, 青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商品交换促使了 商人的兴起。比较完整意义上的城市开始 形成。 目前 已发掘的商朝城市遗址主要有河南偃 师尸分沟商城、郑州商城、安阳殷墟、湖 北黄陂盘龙城、四川广汉三星堆古城。 殷墟殷墟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水两岸,是中国第一 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 代都城遗址。从1928年由中国学术机构独立主持 考古发掘开始,在殷墟先后发现了110多座的商 代宫殿宗庙建筑基址、12座王陵大墓、洹北商城 遗址、2500多座祭祀坑和众多的族邑聚落遗址、 家族墓地群、手工业作坊遗址、甲骨窖穴等,出土 了数量惊人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陶器、骨 器等精美文物,全面、系统地展现出3300年前中 国商代都城的风貌,为这一重要的历史阶段提供 了坚实证据。 殷墟特点 城市的中心是商朝的王宫建筑群,这时的 宫殿已由单体建筑发展为主从组合的建筑 群。王宫分为三区,北区是王室居住区, 中区是宗庙和处理政务的区域,南区是祭 祀区。三区的宫殿建筑大体上分布在纵轴 线上,初步形成前殿后寝和纵深的对称布 局方法。 殷墟未发现城墙。 周代的城市周代的城市 周代的城市具有以下特点: 1、数量较前增加不少,但城市规模小。 2、形成严格的城邑等级制度。 3、城市建设有一定的规划性。 周礼 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 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 社,面朝后市” 考工记图考工记图 4、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有了一定的发展。 瓦得到使用,解决了房屋的防水问题,延 长了房屋的使用时间。 第三节第三节 春秋战国的城市春秋战国的城市 1、城市数量增加。 2、城市建设有相当的规划性,奠定了此后 2000多年中国城市建设的布局,即:突出 政治中心,强调中轴线以及前朝后市的规 划布局。城市中出现专门的交易中心 市。 3、建筑技术增强。高台宫殿较为普遍,如 赵国的邯郸城。 4、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文化发达。 第二章第二章 秦汉的城市秦汉的城市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确立和初步发 展的时期。空前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 的建立,对中国城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汉城市数量不断增多和规模不断扩大, 而且城市政治、经济、文化都获得高度发 展,城市建筑也有着重大的进步,使中国 城市文明屹立于世界城市文明的前列。 第一节第一节 秦代的城市秦代的城市 一、秦朝统一与城市的发展一、秦朝统一与城市的发展 1、城市数量大约有800900个左右,其中 规模较大的有250个左右。 2、随着国家的统一,及不断地开疆辟土, 在一些当时所谓的边疆地区如五岭、滇黔 、长城沿线都出现了城市的影子。 二二 首都郡县制城市体系的初步形成首都郡县制城市体系的初步形成 秦朝统一六国之初,将全国分为36郡。郡 下设县,而县级政权都设在城市之中。建 立了以朝廷所在城市为中心,以郡县城市 为网络分布状的封建大一统的首都郡县制 城市体系。 秦朝郡县图秦朝郡县图 秦朝的城市管理措施秦朝的城市管理措施 1、派驻重兵守卫城市,设置负责治安的官 员。如郎中令、卫尉。 2、设立司法机构,加强专制统治和对城市 的控制。 另外,还建立了城市巡逻制度和城市启闭 制度。 三三 咸阳的发展咸阳的发展 1、秦始皇先后修建宫殿300余个,主要宫 殿建筑有咸阳宫、阿房宫、信宫等。 2、秦实行强制移民政策,迁六国富户12万 到咸阳,使咸阳的城市人口空前增加,估 计是世界上第一个过百万人口的城市。 第二节第二节 汉代的城市汉代的城市 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兴盛时 期,城市的发展也达到了高潮。自西汉末 年的战乱始,直至隋唐,中国城市的发展 才达到了它的第二个高潮。 一、长安的发展一、长安的发展 西汉的长安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城 市建筑主要以宫殿为主。城市郊区有七个“ 陵城”,整个长安城市群人口超过百万。 汉王朝在兴建长安的同时,也在全国范围 内对县级以上政权治所和相对于县级的封 地修筑城池,达到一县一城,凡城皆县, 县城即是县行政范围的政治中心,确立了 自秦以来的首都郡县三级城市体系。 城市发展的规模基本上是同城市的政治行 政地位相一致。 二、西汉的城市管理与建设二、西汉的城市管理与建设 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扩大,城市中的 市区也日渐扩大,并形成了市场管理制度 。汉代的市场规划整齐、筑有围墙、开有 市门,市场内多成十字街道。各市场都设 有主管官员,按城市行政地位的大小设置 高低不同的官位,长安的市设“市令”,其他 城市设“市长”,其下又设有“市吏”、“市缘” 、“市啬夫” 汉代城市建有城墙,并在城墙外挖有护城 河。城墙都修有城门,除了启闭式城门外 ,又出现了用辘轳提升的悬门和跨越城壕 的吊桥,同时还出现了瓮城。 三、长安的城市规划三、长安的城市规划 1、宫殿建筑比重较大。 2、城区开始按闾里制修建。城市以官府衙 署为中心,进行功能分区,如手工业区、 市场区、居住区等等。 汉代是中国城市建筑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 ,城市房屋建筑技术有很大发展,主要表 现为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木建筑有了较 大的进步。 第四讲 隋唐时期的城市 隋唐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统一时期。这 次统一是建立在南北朝以来民族大融合和 南北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统一事业的完成 使中国封建经济文化出现飞跃发展,中国 进入封建时代的全盛时期,城市发展也进 入一个新的阶段。 第一节 隋代的城市 隋朝存在的时间虽然只有30余年,但却是 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对城市发展影响很 大。隋朝在总结前代各种制度,继承革新 的基础上,开创了城市发展的新时代。 隋朝的都城建设 隋朝城市建设的成就主要表现为大兴城( 长安)和东都洛阳的兴建。 大兴城是由著名的建筑学家宇文恺负责总 体设计,他充分吸取北魏洛阳和高齐邺城 的优点,巧妙地利用地形,将宫室、百官 廨署等统治机构布置在全城的制高点,并 以此为中心来设计全城格局,显示出皇权 的至高无上。 隋朝的大兴城 大兴和洛阳的都城建设改变了秦汉时期宫 殿、官署占据城市一半以上主要空间,而 手工业者、商人和一般市民仅占据城市外 围空间的格局。隋代宫殿官署建筑所占比 例缩小,但却更为集中,形成宫城、皇城 和廓城相套的格局,王权的至高无上更加 突出,政治对城市建设的干预加强。 大运河的开凿与南方城市的发展 公元605年,隋王朝役使上百万的民工分段 开凿大运河,建立起了以洛阳为中心,北 起涿郡,穿越华北平原,到洛阳,然后往 南,中经江都到达长江以南的杭州,全长 4000公里,联通了长江、黄河、淮河、海 河到中国主要的水系,形成运河水系。这 一伟大的工程,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促进了南方城市的发展。淮安、扬州、 苏州、杭州并称为南方四大都市。 第二节 唐代城市的发展 唐代城市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数量增加,分布广泛。唐代前期有 城市1400余个,到天宝年间,城市数量增 加到1551个。新增的城市多处于我国东南 和西南地区。 2、出现了一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等城 市数量也增加不少。长安有“世界之都”之称 。洛阳的城市人口在武则天时代达到了140 万人,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 “扬一益二” 唐代的城市管理 唐前期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城市建设有常 设的商业区,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在时间 和空间上突破了坊市制的限制。 长安先后建有3个市:东市、西市、中市。 洛阳城内设有3个市:丰都、大同、通远。 商店只能在市内开设,居民坊内很少有商 业活动。市的交易也有定时,中午打鼓300 下,交易开始,日落打钲300下,交易停止 。 中叶以后,坊与坊之间,出现了流动小商 贩。到晚期,开始出现夜市。 唐代的城市建设 唐代的城市建设有如下特点: 1、象征政权的宫城、皇城和官府衙署仍是城市的 主体建筑,居于突出的地位。都城实行严格的官 民分区。 2、棋盘式的里坊格局。唐代的城市以长安、洛阳 为楷模,大都按照棋盘式的里坊制规划。 3、城市内有专门的市场。 4、城市街道宽阔,重视环境卫生和市容美化。 第五讲 两宋时期的城市发展 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局 部性地统一中国,并在政治、军事、文化 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北宋时期农业、 手工业都有较大的进步,商业的繁荣也超 过唐代,我国的一些重大科技发明都是在 这一时期完成,由此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并突破传统城市封闭式的管理制度,城市 内部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 一、社会经济的进步 宋代比以前任何一个王朝都更加繁荣,是 中国经济大发展的时期。表现在: 1、农业。耕地面积、农业工具、水利事业 、水稻的大规模种植 2、手工业。采煤、冶炼、纺织业、造纸业 、瓷器、造船业 商业方面。 1、商业贸易十分繁荣、超过了历史上的任 何朝代 2、商业内部分工更细、行业更多 3、私营商业有很大的发展 4、商业行会增加 5、货币经济的发展 二 城市的发展 经过唐末五代的战乱,北方的两大都城长 安和洛阳都受到毁灭性的破坏,其他的北 方城市大都受损严重。一批新的城市在南 方崛起。 宋代共有府30个,州254个,县1234个, 共计1518个。 两宋城市发展的特点 1、出现了开封、杭州两个特大型城市。 2、全国有40余个超过10万户以上的大城市 ,城市人口超过20002500万,城镇化水 平在20%以上。 3、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出现了泉州等以外 贸为主的海港型城市。 4、一批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镇兴起。北宋神 宗时,全国有1800个镇,约1300个分布在 南方。如景德镇 三 城市内部结构的变化 中国城市在宋代出现历史性的转折,最主要的表 现即是坊市制的崩溃和城市内部结构新格局的形 成。 中国城市管理的里坊制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统 治者为了有效地控制城市居民,将城市划分成若 干封闭性的小区。这种封闭性的小区在汉代称里 ,汉以后称坊。里四周修有围墙,每天定时开闭 门。里内设有“弹室”,专门镇压平民,并设有亭长 管理里内居民。 宋代城市管理的新现象 1、商业活动突破了“市”的界限,城市已不 再有坊市之间的严格区分,工商贸易也不 受时间限制。 2、北宋仁宗年间,允许老百姓临街开设邸 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店。 宋太宗时期,开始在开封实行坊厢制。 宋会要:厢“每五百户以上置所由四人 ,街子三人,行官四人,厢典一名;五百 户以下置所由三人,街子二人,行官四人 ,厢典一名,内都所由于军巡差虞候充, 其余并招所由。” 坊市制度的逐渐崩溃和厢制的建立,标志 着中国古代城市管理体制的变化。以街道 地段卫单位的城市行政管理取代小区式封 闭型强制管理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四 丰富多彩的城市社会生活 1、城市生活习惯的改变。早市、夜市的出 现 2、城市生活奢华成风 3、城市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瓦子勾栏与文艺演出 勾栏 五 城市规划布局与建设 宋代的城市虽然仍以政权象征的宫城、衙 署为中心或重点,但整个城市的布局越来 越突出经济、文化功能,城市中心不仅形 成了若干商业街区和文化娱乐中心,而且 商店、作坊、酒楼、店铺等也遍及全城, 城市实际上成为扩大的市场。 北宋开封府城 宋代的建筑技术在唐代的水平上有所提 高,城市建设也趋向实用、合理。建筑色 彩由唐代的明快端庄演变成华丽绚烂。 在城墙修筑方面,宋以前土城是城墙的 主要形式。在两宋,砖普遍地用于砌城。 公元1103年,宋政府还颁布了建筑规范文 本营造法式。 第六讲 元代的城市发展 元朝是以武力强行征服中国的,在征服 过程中,蒙军以残酷野蛮著称,对中国社 会经济和城市的破坏极大。但另一方面,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汉、隋唐之后又一 次大统一的时代,建立了行省制度,加强 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同时,元大都的兴 建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一、城市的兴衰 元朝在统一过程中不断地发动战争,攻城 掠地,对征服地实行野蛮破坏和掠夺。造 成社会经济的大倒退,特别是北方地区。 元代城市的发展 1、大都 2、区域性政治中心城市行省制度的建立 3、外贸港口城市 二 城市规划和建设 1250年,忽必 烈任命汉人刘秉 忠规划建造了元 上都。 元大都 元大都是忽必烈命汉人刘 秉忠规划建设的。该城的 总体指导思想为考工记 所载的“匠人营国,方九 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 纬”,“左祖右社,面朝后 市”。城市的形制为三重方 城的套城结构,分别为外 城,皇城及宫城组成。 第七讲 明代的城市 明朝建于公元1368年,灭亡于1644年,共 存在276年。明朝建立后,采取了若干措施 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对当时 的社会经济和城市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明代城市发展较快,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城市经济和社会都有较大的进步。 一 城市的发展 明代城市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1、大中城市数量增加,工商业市镇兴起。 据明史载:明朝共有府级城市140个 ,州级城市193个,县级城市1138个。 2、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 3、出现了全国性的筑城浪潮 4、特大城市南京、北京等城市的形成 明 南京:公元1366年,朱元璋开始对南京 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和新建。至1386年,工 程基本完成,前后共花21年。明代的南京 由廓城、应天府城和皇城及宫城四部分组 成四重城套城。 明代的北京 北京在明初出现过一衰一兴的过程。公元 1368年,明军攻占元大都后,改名为北平 ,降为府级城市。公元1403年,明成祖“改 北平为北京”,并进行营建的准备工作,至 公元1420年,北京城主要宫殿营建工作基 本完成。 明代的北京由内城、皇城、紫禁城和外城 构成。前三城为三重套城格局,外城在内 城之南。 二 城市经济的兴盛 明中叶以后,社会分工进一步扩大,商品 经济高度发达,在江南和东南沿海部分城 市中的手工业部门,如丝、棉织业、造纸 业等行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从而对 社会和城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明代手工业和商业有很大发展。 2、明代的国内商业贸易较过去有更大的发 展。表现为 A、京杭大运河、长江等水运交通的发展; B、徽商等地域性商帮的兴起; C、会馆的兴起。 3、都市经济的繁荣。 明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质的变化 部分城市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 芽。 三 城市社会结构 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都是封建统治的大小 中心,政治、军事意义大于经济意义,特 别是宋以前,政治功能是城市的第一功能 ,封建统治阶级是城市的重要居民。唐以 后,坊市制逐渐被打破,商品经济在城市 中得到快速发展。到了明代,出现了不少 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和市镇,因而城市社会 结构、人口构成也发生了若干变化。 总的来说,明代城市人口主要是由以下几 类人组成:官僚贵族、胥吏军人、士绅文 人、豪强世族、富商巨贾、中小商贩和手 工业者及其他城市劳动者、特殊职业者、 无业游民等。 四 城市管理 1、派官驻军 2、编划坊厢 3、防治水火,整顿市容 4、社会救济 5、市场管理 1、派官驻军 城市管理机构: 京城:五城兵马指挥使司、巡视五城御史 、锦衣卫 省城、府城、州城:各城门兵马 根据城市规模的大小和社会稳定的情况, 各城市都设有数目不一的“警铺”、“更铺” 五城兵马指挥使司 兵马司的职责是在京城防察奸宄、禁捕盗 贼、疏通沟渠,巡视风火等等。 下设有巡逻军,数目不定 巡视五城御史 正统年间始设,五城御史“不设公署,巡视 所至,遇有喧闹,当时遣断,或暂借各卫 所公署发落” 2、编划坊厢 明王朝规定:每坊(厢)设坊长(厢长) 一人,坊长(厢长)一般由“身家”富户充当 。 根据居民多寡,有的坊下还设铺,每铺立 铺头、火夫三五人,而统之以总甲。 第八讲 清代的城市发展 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仅有几百万人的满人成功地成为中国的统 治者,他们继承了传统的制度和价值观, 并使传统中国在18世纪达到了发展的顶峰 。但满人所做的努力只是使传统的中国修 复,而不是对它革新和创造一个新世界。 从中国内部的发展来看,清代城市的发展 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并出现若干变化 。但是同世界城市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7 美丽的化学变化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六年级下册教科版
- Unit 4 Our animal friends Section 4 Extending and developing competencies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沪教版(2024)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
- 2023三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 How are you第1课时教学设计 湘少版
- 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Section A 1a-2c)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 18《慈母情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 2023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10《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2024学年高中地理 2.3大气环境教学设计 湘教版必修1
- 10《画方形和圆形》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苏科版
- 2023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五章 分式15.2 分式的运算15.2.3 整数指数幂第1课时 整数指数幂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 理财小知识:小孩子兴趣班
- 挂靠租车合同范本
- 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与再利用
- 厂房拆除及垃圾清运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2024年高考重庆卷物理真题(解析版)
-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
- 水杨酸产品原材料供应与需求分析
- 1《谏太宗十思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烈焰卫士观后感450字
- GB/T 36548-2024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电网测试规程
- HJ 179-2018 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
- DZ-T+0227-2010地质岩心钻探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