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_第1页
医学课件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_第2页
医学课件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_第3页
医学课件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_第4页
医学课件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 校医院 白莲萍 联系方式:65642718 邮箱: 意外伤害的概念 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和意 料不到的对人体的伤害,如溺 水、触电、交通事故、地震及 火灾等。 20101115:上海胶州路教师公寓( 共28层)火灾死亡58人, 百余 人受伤, 几十人失踪。属特 大事故。 2008年512确认: 69227人遇难, 17923人失踪, 374643人受伤, 4624万人受灾。 经济损失达200亿美元 。 意外悲剧每天在继续 意外伤害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疾控中心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20万/每年的儿童因意 外伤害而死亡。即在死亡儿 童中有1/3是意外伤害所导致 。 有关专家指出:通过教育和学 习,80%的意外伤害是可以 避免的。 意外伤害急救原则 1、不惊慌,要镇静 。 2、不进食,不先搬 。 3、急呼救,不留员 。 4、大灾难,多报告 。 5、边分类,边抢救 。 6、先救命,原地施 。 7、伤情稳,就近送 。 8、统一令,不自行 。 第一节 气道异物梗塞 定义:食物团块完全堵塞声门或气管引起的窒息 ,俗称“噎食”。 常因进食时说话吞咽过猛以致食物被卡在喉部 造成呼吸道阻塞窒息。 阻塞气管的食物:肉类、芋艿、地瓜、汤圆、包 子、豆子、花生、瓜子等。 一、气道梗塞表现 一般表现:突然刺激性咳嗽,反射性呕吐,声 音嘶哑,呼吸困难; 特殊表现:“V”字手势,苦不堪言; 气道不完全阻塞:剧咳,呼吸困难,面色青 紫等; 气道完全阻塞:不能说话/咳嗽/呼吸,面色灰 暗,失去知觉,窒息。 二、现场急救自救法 咳嗽:自主咳嗽所产生的气流压力比人工 咳嗽高4-8倍,排除呼吸道异物的效果较 好。 腹部手拳冲击法:患者一手握空心 拳,拇指侧置腹部脐上两横指、剑突下处 ,另一手紧握该拳,用力向内、向上冲击5 次,重复至异物排出。 上腹部倾压椅背:患者将上腹部 迅速倾压于椅背、桌角、铁杆和其他硬物 上,连续向内、向上冲击5次,以造成人工 咳嗽,驱出呼吸道异物。 二、现场急救互救法 1、拍背法 (1)意识尚清楚的患者:在患者背部肩胛区给予6- -8次连续急促拍击。患者头部要保持在胸部水平或低 于胸部水平,充分利用重力使异物驱出体外。 (2)意识不清的患者:应使患者屈膝蜷身,面向急 救者侧卧,头低于胸部水平,急救者以膝和大腿抵 住患者胸部,然后迅速、用力地拍背6-8次. 海姆立克急救法(海氏急救法) Hemilich maneuver 对病人冲击腹部及膈肌下 软组织,产生向上的压力,压 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 留气体形成一股气流,长驱直 入气管,将堵塞住气管、咽喉 部的异物驱除。 也称“余气冲击法” 立位腹部冲击法(意识清醒) 双臂环抱患者腰部令弯腰,底头张 口; 一手握空心拳以拇指侧顶住腹部正 中线脐上两横指处,剑突下; 另一手紧握该拳,快速向内、向上 冲击5次; 有节奏、有力地重复操作; 造成人工咳嗽,驱出异物。 立位胸部冲击法(意识清醒) u不宜用腹部冲击法者: 如:肥胖者或妊娠后期 u救护者站于患者背后,双臂经患者腋 下环抱其胸部; u一手握空心拳,拇指侧置患者胸骨中 部,避肋骨缘与剑突; u另一手紧握该拳,向内、向上冲击5 次; u重复操作,检查异物排出。 仰卧腹部冲击法(意识不清) u仰卧位,头后仰,开放气道。 u救护者骑跨在患者两大腿外侧; u用一手的掌根置于腹部正中线, 脐上两横指不触及剑突,另一手 置其上; u两手合力向上、向内冲击5次; u检查口腔,若异物冲出,速用手 取出; u检查呼吸心跳,若无即CPR。 仰卧位胸部冲击法(意识不清) u救护者骑跨在患者两大腿外 侧; u定位与胸外心脏按压部位相 同; u两手掌根重叠,快速冲击5 次,冲击均匀,间隔清楚; u重复至异物排出; uCPR 儿童气道梗塞救治法 婴幼儿气道梗塞急救 不要惊慌或立即抱送医院! 应在高声呼救的同时,开始急救! 婴儿气道异物梗塞急救法 救护者将婴儿身体骑跨在左前臂上,用左手掌固定 头颈,头低脚高; 用右手固定婴儿下颌角,头后仰打开气道; 两前臂将婴儿固定,翻转呈俯卧位; 左手掌根叩击背部肩胛区4次; 两前臂将婴儿固定,翻转呈仰卧位; 右手三指定位,两指冲击性按压两乳连线下一横指4 次; 查口腔,若异物咯出,小手指取出; 若异物未能咯出,重复背部叩击和胸部冲击。 婴儿气道梗塞急救法(背部叩击+胸部冲 击) 第二节 淹溺(drowning) 定义: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中 ,由于液体充塞呼吸道及肺泡或 反射性引起喉痉挛发生窒息或缺 氧,并处于临床死亡状态称为 近乎淹溺(near drowning) 暂时性窒息 有大动脉搏动 溺死(drown) 窒息 心脏停搏 溺水致死的原因 大量水、泥沙进入口鼻 、气管和肺,阻塞呼吸 道引起窒息; 惊恐、寒冷使喉头痉挛 ,呼吸道梗阻而窒息。 2013年6月16日一家三口 跳粪坑捞手机妻女两人身亡 根据发生机制 干性淹溺 湿性淹溺 根据发生水域 淡水淹溺 海水淹溺 10% 90% 淹溺分类 流行病学 u据报道,男性溺死是女性的5倍,男性溺死的高峰 年龄段在1519岁,女性溺死在学龄前的14岁。 成人溺死者中约45%伴有酒精中毒。 u溺水是儿童(014岁)意外伤害的首要死因,占 60%。 临床表现 溺死 - 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 近乎淹溺 - 表现个体差异较大 头痛 视觉障碍 剧烈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胸痛、呼吸困难 口渴、寒战、发热(海水淹溺) 临床表现 体征:烦躁不安、抽搐或昏迷 面部浮肿、球结膜充血,上腹部膨隆 皮肤、粘膜苍白、发绀,四肢厥冷 口鼻气管内充满血腥泡沫或污泥等 呼吸表浅、急促或停止 肺部闻及湿罗音 脉搏微弱、血压下降或测不到 心律失常、心音微弱或消失 现场急救原则 救离水域 畅通呼吸道 实施心肺复苏 溺水急救救离水域(自救) u不要心慌意乱,保持头脑 清醒。 u采用仰面位,头顶向后, 口鼻向上,呼气宜浅,吸 气宜深,身体浮于水面, 以待他人抢救。 u不可将手上举或挣扎,举 手反而易使人下沉。 u小腿腓肠肌痉挛自救法。 溺水急救救离水域(他救) 溺水急救救离水域(他救) o 对精疲力尽的淹溺者可从头部靠近 o 对神志清晰的淹溺者应从背后接近 o 急救者防溺水者抱住不放,影响急救 急救者应松手下沉,先与溺水者脱离,然后再救 向后推溺水者的脸,紧捏其鼻,使其松手,接着再 救。 对精疲力尽的淹溺者, 救护者可从头部接近; 对神志清醒的淹溺者, 救护者需从背后接近。 溺水急救岸上救护 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除口鼻异物、取出义齿; 宽衣解带; 必要时将舌头用手巾、纱布 包裹拉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溺水急救岸上救护 控水(倒水): 方法:膝顶法; 肩顶法; 抱腹法。 注意:时间不宜过长; 头胸部下垂。 溺水急救岸上救护 CPR 迅速转送医院 转运途中保暖 不要乘严重超载的船只; 不要在恶劣天气乘船出海 ; 游泳安全知识教育: 完善急救措施,儿童游泳时加强保护; 不去非游泳区域游泳; 游泳前的准备活动; 不在过冷的水中游泳,一次游泳时间不宜过长; 过度疲劳、饱饥、患病虚弱者不宜下水,心、脑血管等 疾病者不宜游泳; 游泳过程中小腿痉挛的处理。 溺水预防健康教育 第三节 触电 触电又称电伤,是指一定电流或电能(静电)通过 人体,引起组织不同程度损伤或器官功能障碍甚 至心跳、呼吸骤停。 触电对人致命的伤害是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心 跳骤停,因而心脏除颤、心肺复苏是否及时有效 ,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案例 盗电身亡 电工触电身亡 求婚身亡 发生情况 1980年 触电伤亡事故统计 分类触电人数死亡人数百分比% 人类不安全 用电 1806270 设备不安全 用电 1485 以上组合642325 合计25893100 据报载:我国每年因使用家用电器造成触电死亡超过 1000人,6-9月份触电死亡人数占全年的75%。 触电的原因 人体直接接触电源:不懂安全用电常识 ,自行安装电器,家用电器漏电而手接触 开关、灯头等;在电线上晒湿衣物;救护 时直接用手拉触电者。 身处高压或超高压电场中:因大风雪 、火灾、地震、房屋倒塌等使高压线断后 在地,10米内都有触电危险。 旷野中雷击:在房檐或大树下避雷雨, 衣帽被雨淋更容易被雷击 电击伤的人体线路 电流由一手进入,另一手或一足出,电流通过心脏,即可 立即引起室颤; 电流自一足进入经另一足出,不通过心脏,仅造成局部烧 伤,对全身影响较轻。 电流途径左手至 双脚 右手至 双脚 右手至 左手 左脚至 右脚 通过心电流百 分数% 0.1 电流途径与通过心脏电流百分数 电击伤对人体的伤害 u电流伤(触电) 电流通过心脏,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室纤维性颤动(心室纤 颤),从而导致心脏无法排出血液,血循环中断,很快心脏骤 停。 电流对延髓中枢的损害,可造成呼吸中枢的抑制、麻痹,导致 呼吸衰竭,呼吸停止。 u电烧伤 多见于高压(1000伏特以上)电器设备,烧伤程度根据电压及接 触部位而不同,轻者仅为局部皮肤的损伤,严重者伤害面积 大,可深达肌肉、骨骼。 现场判断把握要点 一看现场:是否安全? 低压勿摸,高压勿近! 二看伤者:严重程度? 触电途径:“左手到双足”最危险 电流强度、电压、电阻、接触时间 现场急救把握要点 触电后抢救开始时间与成活率关系 10分钟,获救机率甚小。 要求:争分夺秒、就地抢救、 措施规范、坚持不懈。 现场急救脱离电源 低压电:关闭电源 挑开电线 切断电线 拉开触电者 高压电 通知供电部门停电 专业人员急救 注意事项: 避免给触电者造成其它伤害 抢救人员自身安全防护 现场急救脱离电源 现场急救禁忌 ! 切勿用潮湿的工具 或金属物质拨开电 线。 !切勿用手触及带电 者。 意识心跳呼吸处理 清醒存在存在静卧、保暖、严密观察 昏迷停止存在胸外心脏按压 昏迷存在停止口对口人工呼吸 昏迷停止停止CPR 现场急救简单诊断后处理 o 紧急呼救,启动EMSS系统 触电的预防制定安全用电的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用电规章制度 ,定期检查维修电器设 备,对容易引起触电事 故,应立即报告学校有 关部门,及时检修。 触电的预防开展安全用电的宣传教育 第四节 车祸 交通事故是全球意外伤害中最常见的,其中以公路 交通事故车祸为最常发生 截止2006年,全球万车死亡率平均2.0/年,当年日 本:0.77;英国:1.1;加拿大:1.2;法国:1.59; 美国:1.77;中国:6.2 一、我国交通伤现状 中国万车死亡率是发达国家的4-8倍; 中国每年交通死亡人数是世界前三; 中国交通事故致死率达20.7%,是日本的25倍。 2010年全国发生交通事故238351起,死亡:67759 人,受伤:275125人。 二、车祸已猛于地震 死亡人数车祸总多于地震; 2008年车祸致死73484人, 汶川地震遇难69227人(截止2008年10月8日,新华社) 发生频率车祸高于地震; 中国交通伤害每5分钟就有1人死亡(WHO驻华代表 贝汉卫2007年4月讲话) 汶川地震百年不遇,四川近百年历史上发生过大于 五级地震33次(四川地震资料汇编) 二、车祸已猛于地震 人员影响车祸更大于地震; 交通伤致死60%为青壮年,男性占75%,直接影响家庭、 社会、未来,成为现代的“无形战争”。(WHO预防交通伤世界 报告) 地震伤亡:各年龄段皆有,老年人偏多;性别也无特异 经济损失车祸不亚于地震。 汶川地震经济损失为845亿人民币(新华社) 全球范围内的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每年总共5000亿美元的 开支=?元人民币联合国与道路安全 三、车祸危险因素 超速; 超载; 酒驾; 不安全车辆; 道路缺陷; 未有效执法; 缺乏安全法规:安全带让死亡率减低 18-41% 超速: “十祸九快” 切记:车速与事故概率的平方,重伤概率的立 方,致死概率的4次方成正比。 超速伤己:每超过限速5公里,交通事故危险 性上升200%; 超速伤人:车速为60km/h,碰撞行人相当于从 14.17m(约等于5层楼)高度失足掉下来,死亡 可能性很大。 据专业人士公认:无论什么车,如果时速 160km/h,发生爆胎事故,不管你是否系安全带 ,司乘人员的死亡率100%! 超重 超人 酒驾:致死性车祸50%与酒驾有关 副驾驶没系安全带 被甩出车外 酒驾追尾刑拘6个月 民警设卡查酒驾 道路缺陷 四、交通伤的特点与事故分类 发生率高:常见、多发,群死群伤; 伤情复杂:多发伤、复合伤; 病情易变:受伤很突然,病情变化快; 致伤较多:车祸是致伤残主要类型之一。 o 特大事故:死亡 10人,或重伤50人 o 重大事故:死亡 3人,或重伤20人; 或者死亡1-2人,重伤3人 o 一般事故:1次重伤1-2人,轻伤3人 特点 分类 五、现场救护基本原则 安全原则:熄火灭火:关掉发动机,明火即灭; 制动刹车:垫轮胎障碍物; 安全警告:设置障碍物标志,150m外; 及时撤离: 道路交通事故后,“设警示、转移人、及报警”缺一不可 。 人道原则:全力抢救,积极呼救; 快速原则:快抢、快救、快送; 有序原则: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 ; 上报原则:120,内容(时、地、人数、伤情、措施); 自救原则:急时呼救,就地取材,止血救命,争取撤离 。 自 救 斜坐; 发生险情的瞬间:双手紧紧握住前面的扶手或 椅背,同时双腿微弯,双足向前蹬地,这时,即 使身体有被碰撞的可能,亦能缓解前冲速度,从 而减轻受伤的程度; 车祸意外发生,来不及做缓冲动作时,亦应迅速 抱住头部、胸部,以免受到致命的撞击。 六、车祸的预防对策 (一)制定和执行交通安全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明文规定: 未满12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 1990年美国马里兰州的一个县,第一个以法律形 式要求儿童和成人骑车时必须戴头盔。 30个国家禁止开车打手机。 六、车祸的预防对策 (二)积极开展安全教育: 在学校健康教育课中,需设置一定量的交通安全教 育课程。 车辆驾驶人员和行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养成良好 的交通习惯; 重视对驾驶员的培训,提高驾驶员的操作能力,以 利于减少伤亡事故。 车辆符合运行安全技术标准,处良好状态。 六、车祸的预防对策 (三)加强交通管理,改善交通条件 配备交通管理人员,增设交通管理设施,标记、信号 、监控等均应逐步走向自动化、现代化。 设置护栏、修建自行车专用道,或采取其他设施将骑 车人与机动车和行人分隔开来。 道路符合工程技术标准,保持路面坚实、路面平整和 设施完好。 交警严格执法:对违章者,进行惩罚。 第五节 食物中毒 凡是由于经口进食正常数量“可食状态” 含有致病菌 ,生物性或化学性毒物以及动植物天然毒素食物而 引起,以急性感染或中毒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 统称为食物中毒。 不包括:已知传染病、食物过敏 、 暴饮暴食所致 的急性胃肠炎;也不包括食品污染引起的慢性的、 潜在性的危害(致癌、致畸、致突变)。 2012年学生食物中毒事件统计 中毒原因 报告例数(% ) 中毒人数死亡人数 微生物性19(54.3)15121 化学性3(8.6)1372 有毒动植物及毒 茹 6(17.1)3850 不明原因7(20.0)7201 合计35(100.0)27544 食物中毒的特征 潜伏期短,一般由几分钟到几小时; 病人临床表现相似,多以急性胃肠道症状为主; 发病与食入某种食物有关,发病范围与食物分布 呈一致性; 一般人与人之间不传染。 有明显的季节性。 食物中毒的分类 细菌性: 细菌感染(沙门氏菌中毒) 细菌毒素中毒(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 非细菌性: 有毒化学物质中毒 有毒动、植物中毒 食品贮存过程中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中毒 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 原料选择不严格,食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