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后现代主义:反对米斯凡洛德的“少就是多”的减少主义风格,主张以装饰手法来 达到视觉上的丰富,倡导满足心理要求,而不仅仅是单调的功能主义,它具有典雅,浪漫, 装饰性,娱乐性,浅薄和浮夸的历史折中主义色彩。后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理论,要求把城 市改造成具有文化气息,具有强烈历史文脉特征的居住,工作和娱乐中心。 现代都市个性常表现出一种非个性化,非人格化,低情感化的心理倾向,不再是一个 完整丰富的人,人在城市中迷失了。正因为城市个性中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异质化,疏远化, 单一化的趋势,人为了找回自我,以满足心理上对交流和情感的渴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对话和沟通才成为必要。广场,庭院,街道,喷泉,植物等景观环境的存在,能使人们再 获生活的源泉,作为立体的,富有变化的形态,它们锐化了视觉上的贫瘠,穿越于高楼建 筑群中的广场,街道,改变了单一的空间陈列,开放的空间成为人流的汇集点和户外活动 的主要空间。 中世纪的城市和平,安详,亲切,呈现自然,有机的空间秩序。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 是装饰化的,雄伟的。巴洛克和古典主义城市具有整齐,强烈的秩序感,讲求几何美学。 在资本主义时期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技术,经济的发展使城市充满生机,同时也带来 混乱,臃杂的秩序。 景观设计真正作为一个学科是在 1900 年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之父 olmsted 在哈佛创办。 城市中的建筑环境,道路环境,滨水环境,生态环境等式属于影响和左右整个城市形态的 宏观环境。城市中观环境是指具有不同功能的空间区域,例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以 及其他功能区等。在城市结构中存在一些节点空间,其空间范围较小,构架比较简单,但 却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最为接近的空间环境,这类空间环境包括:城市小广场,步行街道, 宅旁绿地,入口环境,街头环境,休闲及游乐环境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城市微观环 境。此类环境使用的人群相对固定和有限,功能比较单一,有较明确的设计目的,组合形 态比较随意,小到可以是一尊石头,几棵树的围合,仅为人们提供闲坐的空间,大到也可 以是城市中心绿地,设有绿化,座椅,喷泉等,供市民观赏,休息以及活动。城市微观环 境的构成要素包括植物,水体,铺地,山石,小品设施等。 城市微观环境的重要特性:从属性(既从属于城市环境,又统一于城市环境。微观环 境在空间形态,色彩应用,材质肌理以及基本要素的选择等方面都要与周围的建筑物,环 境设施相协调,统一于城市环境的整体风格之中) ,适应性,独立性(微观环境在视觉上有 完整的空间形象,鲜明的识别性) ,艺术性(从视觉形态上景观具有语言的所有特征,它包 含着话语中的单词和构成形状图案,结构,材料,形态和功能等) ,文脉性(应该让城 市微观景观环境成为一个城市文化开放的窗口和符号,凸显出一个城市特定的文化内涵, 传播出特定的文化信息,从而从一个侧面强化一个城市与众不同的城市文化个性) 。微观环 境在功能上需满足使用者在室外的行走,休息,观赏,交谈等必要活动,人是空间的主体, 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决定空间的形态,范围,尺度及设施。 美国设计师普罗斯:设计有四维,美学,技术,经济和人性。 尊重人,尊重自然,尊重文化是城市景观设计的 3 大原则。文化的交替,历史的沉淀, 新技术,新材料,新观念的出现使景观设计不仅仅停留在改造自然的层面上,而是在创造 环境,满足需求的设计过程中彰显城市与社会的活力。 水池(采用以小见大的设计手法,通过水面来扩展空间)需要满足人们休息,坐靠的 功能,则多采用大规模的水池形式并且池壁要高于水面,便于围坐;当水 池需要作为嬉戏, 玩耍的亲水池,较多的会采用自然布局,水面浅,池壁与水面无较大高差,还可以在池边 减少阻碍物,增进人与水的交流。 瀑布(将人工或自然水聚集于一处,利用高差变化而形成落水)自由瀑布(对自然景 致的临摹,应用于广场的角落,庭院中或公园环境里)分层瀑布(通过改变承水面的形态, 控制流量来形成更多的变化,应用于拾阶而上的梯步旁)斜坡瀑布(比以前两种瀑布较为 平静,含蓄,通过改变斜坡,壁面的表面材质,肌理来创造不同的水流效果)喷泉(起源 于西方古典园林,主要是利用压力,使水由喷角喷出后再落下而形成水景。注意不同的场 所环境不同的功能要求:在正式的庄严地环境里,如市民广场上,大型建筑物的入口处, 可以放置成组的形式简洁的喷泉,而在街头,庭院中,可以选择小巧的独立的喷泉,营造 小环境的亲切感。喷头的种类:直流喷头,环形喷头,旋转型喷头,扇形喷头,半球型喷 头,牵牛花型喷头,蒲公英式喷头,加气涌泉喷头等。水中照明结合音响:一般将喷水前 端高度的 1/51/4 以上的水柱作为照射目标或者是将喷水下落水面稍上的部位作为照射目 标) 太湖石:属石灰岩类,岩石中的石灰质由于水的溶解作用,蚀面凹凸多变,甚至剔透 穿孔,色泽有灰,灰白,灰黑等色,质地坚硬,不吸水分,主要产地在浙江,皖(安徽) 南,滇(云南)东,鲁(山东)南等。 房山石:特产汉白玉,其蚀面比湖石凹凸浅,外型比湖石浑厚。 英石:沉积岩类中的石灰岩,蚀面细碎,凹凸变化多,以形状玲珑为特点,英石中之 一种,颜色淡青,淡灰黑或淡绿色,敲之有声,可叠造小景,另一种色白,石质坚而润, 略透明。 石笋:又名锦川石/松皮石。是哈斯特地貌的产物,属沉积岩类。石笋硬度不大,中间 实心,形象呈锥状,修长而秀明,色泽常呈灰白色,以广西桂林和浙江桐庐一带的石笋最 有名。 花岗岩:属岩浆岩类,质地坚硬,化学性质稳定,物理性能和装饰性能优良,集中分 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人工山石:重量轻,方便造型和使用。构成成分:一,以人造或天然的树脂为胶合材 料,以石粉及粒径 3mm 左右石渣为主要骨料,搅拌后注入钢模成型。二,以无机材料合 成,内部配筋,用一次阴模制成,理化性能及耐老化性能良好,色彩可以用外用涂料绘制, 或在材料中加入色料产生自然色彩以符合设计要求,这种装饰化的混凝土可制成现代化的 石制品,也可以加工成自然原始的石制品。三,以白水泥加石膏加颜料作胶合材料,用天 然石粒为骨料,搅拌后注入模子成型。 山石还包括黄石,青石,斧劈石,钟乳石,石蛋,浮石,黄蜡石,珊瑚石。 枝叶繁盛的大树犹如屋顶,天棚,为我们遮阳,避雨,低矮的灌木林丛,绿篱就像墙 垣,隔断一样,具有围合分隔空间的功能,草坪和地被植物有如被界定,装饰了的地面。 通过控制植物的高度,大小,疏密程度来形成开敞或半开敞的空间,利用大型乔木或 者不同特性的植物组合形成封闭空间,产生聚合感,有序列有组织的安排植物于建筑中可 以联系被分割的空间,建造舒适的富有活力的外部环境。 植物: 乔木类:外形高大,主干分明,生命周期较长,在环境中能够限定空间,形成相对统 一的单元,提供遮阳,调节小气候。由于具有不同的生长特征,多数乔 木的色彩,线条, 质地,树形会随着季节变化,为人们提供观花,观景,观叶等不同的视觉享受。在景观环 境中,这类植物常用作行道树,如樟树,小叶榕,槐树等,用作孤植树木有银杏,罗汉松 等,用作从植的树有蒲葵,水杉,棕榈,桂花等,用作庭院阴树的有红松,侧柏,槐树等。 灌木类:无明显的主干,多是丛生状态,冠形紧凑,下面无覆盖空间,这类植物树 体较小,在功能上能分隔空间形成亲切的小环境,阻挡视线,可以遮蔽不良环境,控制风 速,噪音,减少辐射,在空间层次上能作为高大乔木与低矮草丛之间的过渡,也可作为背 景效果,突出主要主要景致。其色彩,质地,花形状等是主要观赏特征,常用的观花类灌 木有杜鹃,海棠,月季,桂花,六月雪,白丁香,栀子等,观果类灌木有五味子,石榴, 山楂,珊瑚树,白梨,木瓜,枇杷,葡萄等,观叶类有红枫,鸡爪槭等,观树干类的有苏 铁,九里香,草海桐,小叶黄扬等。 藤本类:具有细长茎蔓,借助卷须,缠绕茎,吸盘等依附其他载体而向上攀援上升, 藤本植物应用成棚架绿化,绿廊,墙面绿化,立柱式绿化等为小环境提供绿荫,屏蔽视线, 净化空气,减少眩光和辐射热,通过对墙面的美化,装饰来联系建筑物,改善景观,常用 的藤本植物分为缠绕类牵牛,金银花,猕猴桃,何首乌,落葵,探春等。卷攀类有羊蹄甲, 南瓜,罗汉果,葫芦等。吸附类有爬山虎,常春藤,龟背竹,香果兰等。蔓生类有九重阁, 野蔷薇等。 地被植物:指生长低矮,茎叶密布,具有蔓生特征,常用来美化地面,限定空间界限, 并能保持水土,减少飞尘,常用的有羊胡子草,雪茄花,二月兰,地毯草,麦冬,六月雪 等。 草坪:多年生矮小草本植物密植,经过人工修剪成平整规则的人工草地称为草坪。其 特点是韧性大,耐踩踏。观赏性的草坪选用绿色期长的草木植物来组成,以环境保护为目 的的草坪,主要选用生长迅速,根系发达的草种,可以防止水土被冲刷,防止尘土飞扬。 植物的配置需要注意:科学性,生态性;时间性,协调性;功能性,合理性;美学性, 景观性。配置方式:孤植,在广场中,庭院中较为常见,单一的栽培植物多选用观赏性较 强的植物,着重欣赏某一方面的特征,如果实,叶子,色彩等。对植,一般是在空间的轴 线上,左右对称布置的两株植物,起到标志性的作用,以突出,引导空间,常用的植物是 具有观赏性质的,形体独特或是观花,观果的景观植物。列植,是植物按一定的距离,沿 直线或曲线有规则的排列,形成整体观赏效果,以划分引导空间,例如在街道旁,空间的 边缘,河岸边等。丛植,多株植物按不同距离进行排列组合,可以是相同的植物,也可以 是不同的种类的植物配搭在一起,如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等以高中矮的层次进行植栽, 相互交织,产生强烈的层次感。群植,一定数量的植物丛聚而栽,规模较大,体现群体美 感,例如以高大的乔木为中心,在周围配以低矮的灌木形成植物群,在使用此配置方式时, 应注意统一中有变化,用有差异的数木来点缀空间。 地面铺装的材料及方式:材料包括高分子材料,沥青,陶瓷,石材,木材等。铺设方 式:整体性铺装(主要有沥青结合料着色,彩色骨料着色,无色结合料和表面涂敷着色材 料等)板材铺装(使用混凝土路面板块,通过多种表面处理工艺来表达到丰富的视觉效果) 和切块铺装(混凝土预制块,相对比较厚的一种硬质铺装材料,耐磨耐压,根据砌块的形 状可以组合丰富的几何形图案,运用于车行道,步行道,广场等场所。瓷质地砖 铺装:其特点是表面光泽,坚硬,耐久性较强,色彩丰富,组合方式灵活,可选择的 类型较广。建筑砖铺装,较为自然,朴 素,防滑,耐盐碱,但耐冲撞力较差。石料板材铺 装,有长方形,正方形以及不规则形,表面较平滑,有细微的凹凸变化,质地,坚硬,耐 久性较强。镶拼地面铺设,材料有小方石,卵石,砾石甚至是草泥组合,铺装后的地面有 明显的凹凸变化,也可以是光滑的石材镶拼,表面平整,色彩丰富) 。 铺装材料:高分子材料(丙烯酸类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类,聚酯,氯乙烯等)沥 青材料(沥青,脱色沥青等)水泥(硅酸盐水泥,高炉矿渣水泥等)陶瓷材料(火石器材 料,陶瓷材料等)土石材料(砂石,粉末,碎石,粘土等)石材(花岗石,大理石,铁平 石,砂岩等)木材(木块,软木,锯屑等) 。 小品设施包括:雕塑,标识(指示牌,地标,入口,大门等) ,灯光照明(路灯,庭院 灯,草坪灯等及外露照明灯和隐蔽照明灯)等。 微观环境的设计原则: 基本层面:视觉空间形态,文化精神和大众行为心理。 功能原则:舒缓空间,提供观赏,美化环境,便于休息。 美学原则:场所与氛围,比例与尺寸(黄金比既长与宽之比为 1:1.681,简单的几何形 体,相似形) ,色彩与空间(红色:意味着热情,危险,活力,幸福,喜庆等。黄色:光明, 辉煌,灿烂,快活等。蓝色:幸福色,表示希望,平静,悠久,理智,深远等。绿色:是 大自然草木的颜色,自然,生命,生长,和平,安全等) ,节奏与韵律。 人类的行为有这样的基本规律:生理需要安全保障爱与归属尊重自 我实现。 点:在环境中可分为视觉中心(指在空间中制约人的视觉和心理的注目点) ,标志点 (主要指环境空间中突出景观,具有控制整个环境作用的标志物) ,中心布局点(不仅是构 成关系中的中心,也是视觉上的中心)等。在微观环境设计中,可以通过色彩,形状,凹 凸,纹理,大小等的区别来设置环境空间的注目点,如雕塑,喷泉,装饰墙,铺地等等。 线:长线保持一定的延续性;短线具有不定性感,常用作划分空间;直线表示安定, 稳重,平稳的感受;垂直线显示出强烈的上升与下落的力度,表达严肃明确,生长,希望 的感觉;斜线的动势造成不安定,动荡和倾斜,表达飞跃,活泼的感受;曲线从生理角度 看,具有女性的性格特征,优雅,轻松,柔和,富有旋律;几何曲线,如圆,椭圆,抛物 线等,能表达饱满,理智,明快的感觉;自由曲线是一种自然优美的线形,能表达丰润, 柔和的感觉,极富人情味。在环境布局中可以利用轴线来控制空间结构。轴线一般包括起 点,终点和控制点,在轴线两侧一般都是对称的布置景观环境,从形态,色彩到材质都是 相呼应的,通过视觉来强调轴线效果,增强空间的序列感,统一感。还可以利用轴线来贯 穿环境,连接各个景观。线在空间中具有强烈的方向性,利用线可以起到指引,导向的作 用,线状形态可灵活对空间进行分隔,如利用台阶可以形成有高差变化的空间,行道树的 线状排列,可以形成两个不同功能的空间。除此之外,矮墙,座椅,花坛,栏杆等都是能 够划分空间的线性元素。 面:分为平面(有规则平面和不规则平面,细分可分为几何形,有机形,偶然形)和 曲面两种空间形态。平面在空间中具有伸展平和的特征,曲面在空间中的特征则表现出活 泼,自由,流动,优雅,以柔和的形态融入环境中。面的具象:地面,墙面,路面,水面 等。用矮墙来划分户外空间,墙体的高度不同,会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和环境氛围,低矮 的墙体使空间显得既亲切又保留了私密感,高大的墙面上开不同的缺口,则可以加强空间 的通透感。 抬升的空间会给人一种崇高,神圣的感觉,往往运用在纪念性质的空间中,如城市广 场,市民花园等,抬升后的空间通常与雕塑,喷泉等结合在一起营造庄严,祥和的环境气 氛。 下沉的空间给人以活泼,轻松的感觉。下沉空间通常用坡度或阶梯来连接,边界可作 绿化景观处理,在下沉空间中,空间感得以强化,也会增加环境的私密性,当人们的视线 与活动限定在低于地面标高的空间中,人们可以体验空间的高差转换,同时最低点的空间 又吸引人们的视线与行为,产生聚合感。 围合指相应的关系把一系列环境设施围绕某一个相对固定的点,形成具有向心性的空 间,它要求环境中有构图中心,在中心位置也可布置雕塑,喷泉等实体,也可以成为虚中 心,是人们的心理中心,周围的环境设施是沿同心圆布置的,所有的环境设施在中心附近 形成一定的场所,休息设施如椅凳,平台等分布在边缘面向中心,在外部用树丛,绿篱, 矮墙围合限定,使空间有较强的聚合感,围合感强烈的空间由于人们会面对面而坐,适宜 交往和要求特别的环境。 开敞是指一点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空间布置,这一类空间一般是指大型广场,公园等 人群聚集地,周围环境比较开阔,座椅设施多设于空间内部并面向开阔的场地,有利于人 们的观望,开阔空间强调中心性和广向形,其中场所的中心意识十分强烈,在开敞空旷的 空间中,设置一个突出的景观物如标志,塔,大树都会产生场所的聚焦效果。虽然开敞空 间的领域感强,但是个人在此空间中保留了较大的独立性,个人的交往空间相对缩小,缺 乏空间的安全感和防御感,适宜进行短暂的静止的交往活动。 遮挡,在环境中通过把一部分设施进行适当的遮挡,创造出有区别的空间,或是在满 足人们日常活动的同时,指导,规范人们的行为,在隐蔽空间营造氛围时,可采用绿篱, 矮墙做遮挡的处理,形成较为私密的领域。墙体 0.3M 高时,人们可以轻易的跨过,也可 以较平稳的坐在上面,只有分隔空间的作用;0.6M 高不容易跨过,却可以较为随意的坐在 上面,或靠一下,空间只是被阻挡,未形成封闭的感觉;0.9M 人们只能扶在上面眺望和休 息;1.2M 使空间的隔断性增强;超过 1.8M 产生空间的封闭性。 引导,通过形象和空间符号来吸引人们按指定的路线和方向行进,一般是通过道路, 河流,标志物,空间处理等吸引人们,可以利用道路组织空间,进入环境的人们则需要利 用道路的方向性的特点寻找目的地,有时通过道路上的标志物,如交通标志,路面的色彩, 图案变化来引导人们的行为,小环境也可以通过必要的空间组织如高度,比例,位置,色 彩以及突出的造型等来达到目的,小环境中的休息场所,声音也可以诱导人们,如大型的 音乐喷泉,城市设置时钟,媒体标志并播放音乐、动画。 亲切温柔的氛围:街头花园,广场一隅,建筑物的入口环境,小区环境等。具有广泛 性,大众性的特点,往往是信息交流最快,使用频率最高的场所(下棋,聊天,做家务, 观望等) 。 1、环境的布局宜简单,紧凑,功能划分明确, ,可以有构图中心,在中心位置多配以 风格相同的雕塑,或是遮阳避雨的树林,其他景观元素的布置可与中心相呼应,增强空间 的围合感。 2、材质多选用经济,耐磨,朴素的材料,如青石,卵石,陶砖,木材等避免过多使用 冰冷的材料,如大理石,花岗岩,不锈钢等。 3、色彩是创造气氛的重要手段,明亮,活泼的颜色如黄色,红色等比较符合此类环境 的要求,而黑色,蓝色,灰色等则会降低环境的亲和力,不同的环境需要我们把握不同的 色彩的联想和象征并合理利用。 4、在此类环境中,空间规模一般不大,景观形态的尺度较小,与周围环境相一致,比 例协调,避免夸张,强化的对比效果。 5、休息设施如凳椅,平台等可分布在空间边缘,面向中心,有利于人们的交往,形成 较强的聚合感,设施形式随意性强,可靠,可倚,可坐,能为人们创造亲切的休息环境。 诙谐夸张的情趣:在儿童游戏,街头特设环境,城市公园中往往强调诙谐夸张的情趣。 1、有统一整体的环境主题,如童话般的超现实描述,荒诞的,反常规的表现主题,使 反映主题的景观成为整个环境的视觉中心,处于主要位置,在环境中以突出的形象出现。 2、景观元素的造型配合主题内容,提炼生活中的素材,并与实际的景观功能相结合。 3、色彩的选用一般以鲜艳,亮丽为主,高纯度的色彩组合能使独特的形态更加突出, 更加醒目。 4、在比例和尺度的设计上,通常的处理手法是夸大,强化,特别是在超现实的环境主 题中,为了对现实生活的讽刺。 纯净,雅致的格调 1、简化,景观元素简约,单纯,形态考究,摒弃繁琐,富丽的装饰效果,将形式简化 至最基本的成分,简单基本的几何形态以及光洁优质的材料使处于环境中的人们直接关注 于最为简约的景观,体验深邃的意境。 2、在用植物配置时,不求甚多,疏密有致,中国园林中多以竹,松,梅,兰等作为配 景,来追求清新高雅,体现文人情操。 3、布局空间手法:曲径通幽,以小见大等都有利于划分空间,形成含蓄深远的艺术效 果,通过空间的引导和暗示来强调序列感,利用道路的曲折起伏来吸引人的视线,加强引 导性,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 古朴自然的呈现:采用象征,引入的设计手法,模拟自然,联想自然,充分利用山石, 水,植物等自然元素,在有限空间中再现自然。 1、采用自由灵活的空间布局,利用地形,依山就势,相地合宜,在狭小,封闭的空间 内再现自然山水,创造有情趣的咫尺山林。 2、充分利用古朴自然的景观元素,植物是象征自然的重要景观元素,不同的树形,树 枝,树叶,果实,色彩以及季相变化,都能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不同的配置方 式,如孤植丛植,群植,篱植等可以形成变化等灵活的自然之景,山石,水体也是常常配 合使用的自然元素,多形成不规则的水池形式,以山石作池岸,高低随地形的起伏而变化, 又可以提供人们闲坐的设施,利用地形高差和砌石形成的小型人工瀑布也是自然景观的应 用,流水的速度,方式,产生了落水的美妙音响,落水的形象又是对自然景致的引用,人 们可以从视觉上,听觉上,甚至心理上获得愉悦。 3、色彩的搭配尽量尊重自然的色彩,呈现自然元素的本色,如利用植物,山石的自身 颜色进行配搭,而对环境中其他的人工元素可以简洁化的使用色彩,避免夸张的色彩出现。 4、材质的选择上一般考虑朴素,原始的材料,铺地的材质多用青石,片石,陶砖,砾 石等,可单独使用也可综合搭配,例如砾石常常用作点缀,与大面积的地砖,石材相结合, 构成既有自然之情又符合现代人使用习惯的地面铺装,除此之外,环境中的一些设施如凳 椅,路灯,垃圾筒等设计都应与整体环境相协调,如凳椅多选用木材或石质的材料,以简 洁的造型呈现古朴的情趣。 神秘凝重的意味:在某些环境中,往往需要表述一定的文化主题,一般是对历史文化 的折射,时代的反映,人物重大事件的纪念等,其整体环境具有神秘而又严肃的感情色彩, 历史文化,遗迹是社会文化的积淀,时间的见证,具有可继承性。 通常在环境中反映主题的景观物是整个环境的视觉中心,处于主要位置,具有突出鲜 明的形象,目的是烘托环境的特殊氛围,如雕塑,纪念碑等,他们与中轴线的布局相配合, 通过其高大严肃,具有象征意义的主体形象来渲染气氛,环境周围的景观要素要符合整体 气氛,例如植物的选择可以高大乔木,灌木和草坪为主,以单纯的植物形态衬托主体物, 乔木可作背景处理。 空旷的草坪保证人们的视线,低矮的灌木有利空间的划分,形成轴线,对称的布局方 式,这是对主体景观和凝重意味的强调,在色彩方面,讲求单纯,素雅,色调以黑色、紫 色、深蓝色等为主,把握配色的协调,重点是利用色彩的心理作用来强调空间,例如蓝色、 紫色等会使人平静,忧郁,适合营造神秘的环境空间。 单体建筑外围环境:指建筑周围的专属场地,如建筑前的广场,入口空间,后庭院等。 设计原则:人流量大,进出时间相对集中,需要恰当的路径安排,以分散引导人流,还应 考虑一定数量的停车位,提供一个聊天,进餐,休息的活动场所,要在视觉上对建筑主体 形态起陪衬与烘托作用。 1、办公建筑的外围建筑设计:使用者多数为内部员工,是相对安静,独立的户外环境, 在空间的布局上常常根据建筑的形态安排为前庭,后院,侧庭。前庭作为开敞的空间在功 能上主要是组织交通,划分区域,形成由外入内的过渡性空间,而后院,侧庭较为私密, 是供员工专用的休息场地,在前庭的设计中可以减少休息设施,避免过多的行人在此停留, 打扰,而在视觉上以陪衬主体建筑物为主。 2、文化建筑的外围环境设计:许多文化,纪念性建筑的外围环境是有特殊的功能,既 是建筑前的入口空间,又是市民的活动中心,以及城市的政治中心,例如博物馆的入口环 境,会展中心前的广场等此类环境一般会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方式,由轴线尽头的主体 建筑物来控制整个场地,给人以庄严,雄伟的场景氛围,空间形态以开放为宜,有利于市 民集会,小型的文化活动,平时此类环境是市民休息,玩耍的空间,丰富的活动设施能够 增强空间的功能性,为户外的人们提供活动的条件。 3、商业步行环境:一般来说,商业环境包括商店内部的购物环境和外部的引导,休息 环境,以步行系统为主,把人流集中的街道实行车辆封闭,而更多的出现休闲,娱乐,绿 化等设施,如露天咖啡座,茶座,喷泉,水景,座椅,花坛等。 步行环境中的展示空间:商店的橱窗(是展示艺术的一种特殊形式,常设在商店与外 部环境相结合的入口,橱窗内的陈列商品应该是商店中的特色商品,可以结合灯光照明, 烘托气氛,既考虑了夜间的装饰效果,同时还兼顾了白天的景观。 ) ,招牌广告栏(应放置 在醒目的地方,迎着人流的方向,风格与商店特色相结合。 )等是创造商业气氛的重要手段。 店面装修应有特点,特别是和商店的经营档次相一致,和顾客定位相符合,店面装修的材 料,色彩不仅要和商店风格相一致,而且要耐久,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手段和 科技产品如广告荧屏,霓虹灯,高档材料等被引进步行环境中,是商业街道富有时代气息。 步行环境中的行走空间:最好把步行道的地面同车行道用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颜色加 以区别,如果步行道比较宽,可将地面分格或组成某种图案,色彩的选择应用符合统一, 变化的原则。在步行道较窄而来往人流较为拥挤的地方,可将行道树的树坑用带孔的金属 等盖板覆盖,这样即不影响行人在上行走,也不影响树木的灌溉,停车位的地面用植草砖 铺砌。砖能承受车的重量又能从中长出草来,既实用又美观。在设计中特别重视对残疾人 的关爱。 在城市中不同的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的人群有不同的行为要求,例如老年人要锻 炼身体,少年儿童要进行户外游戏活动,中青年要进行一定的社交活动等。 北京王府井商业步行街,试图用各种语言叠加的人文景观,让人们回忆起过去的历史, 传统的牌匾,民俗风格的雕塑,古井的标示,唤起人们穿越时间,空间的情感,表达出人 们对传统形式的兴趣。 步行廊的形式:玻璃拱棚覆盖整个步行街,如意大利米兰的购物街。有的则是在道路 中或商店前搭建拱廊,供游人休息,停靠,如鹿特丹的商业步行街。 座椅通常以木材、石材为宜,金属材料只适宜于常年气候温和的地方,可以放上 L 型靠背椅让人们逗留的时间长些。 功能性小品如路灯,电话亭,垃圾箱,公共汽车候车棚以及休息廊等观赏性的小品, 如花坛,雕塑,喷泉之类。小型喷泉:喷泉,滴泉,涌泉等喷泉(不喷时只看到地面有一 个小圆洞,喷时随音乐节奏忽高忽低) 。 街道小广场:是将人群吸引到一起进行静态休闲活动的城市空间形式。 广场的类型: 1、城市中心广场:主要是大型的,能够容纳较多人使用的公共场所,通常是一个城市 的中心活动区域,大型的表演,展览,集会等。 2、城市广场:位于城市的中心位置,通常是由主要大道相交形成的历史地段,它的硬 质景观和植被之间常有很好的平衡关系,有时会以纪念碑雕塑,喷泉等来作为广场的形象 和象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3、公交集散广场:主要位于人流密集的公交枢纽所在地,例如地铁出入口,公交车交 汇站等。 4、城市绿化广场:其形式上比较像花园或公园,同街道部分隔离用绿化为使用者创造 安静,无干扰的环境。 5、建筑物之前的广场,这类空间有明确的存在目的,其形式统一于建筑物,常常是高 层建筑的前庭空间。 6、街道小广场,它紧邻人行道并和街道相接,通常是人行道的拓宽与伸延,此空间为 行人提供短暂的坐息,等候,观看的机会。 小广场的尺度宜人,可以给人以亲切感,由于规模不大,在景观元素的设置中避免过 大的尺度在窄小的空间中造成压迫感,例如树木作为广场中的竖向景观,在选型上应减少 体态庞大的乔木,选用中型树可作近距离的观赏,也可作为广场的屏障,而雕塑,喷泉, 花坛等的尺度也要符合空间的整体比例,其中的休息设施可以是面向大街的座椅,让人们 能够欣赏到人来人往的热闹场面,也可以是利用树木,绿化带围合的树池,花坛,形成围 坐的方式,满足行人不同的行为需求。 校园文化环境:只有当校园规划具备能够激发好奇心,促进随意交谈说话的特质时, 它所创造出的校园气氛才具有真正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基斯特 校园环境在整体布局上,首先要“动” “静”分区,校园一般包含教学区,文体区,生 活区,后勤区等,往往需要分开布置,喧闹的运动场所应与安静的教学区,休息区相分离, 在动的区域的周围可布置成片的树林或绿化带以减少相互的干扰。 在校园中设置一定的户外开放空间,如景观绿地,交往空间,为课余活动提供必要的 场所,以缓解学习压力,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可以是以静为主的休息学习环境,置于安 静的角落,利用绿化来围合空间,座椅,石桌,石凳应与外界有一定的距离,可在空间中 配以雕塑,水体,与周围环境一起构成良好的景致。而以动为主的户外环境,面积较大, 属于开放性的空间,有醒目的标示,灵活的空间设施,目的是吸引大量的人群聚集,进行 娱乐,交流,运动等,在校园中是充满活力的环境空间。 校园中心广场:主广场(处于人流,车流的交汇处,既是布局的中心,也是视觉的中 心,其空间布局常采用轴线对称的方式来布局,体现校园的秩序感和庄重感,轴线景观的 两旁是整齐的绿化和与之相协调的建筑,在轴线的尽头,多以校园的主体建筑物为背景, 如图书馆,教学楼,行政办公楼等,形成强烈的空间感,强调广场的特殊地位,绿化科选 用低矮的灌木或草坪,有利于视线的开阔,也突出主体的景观设施,如纪念性的雕塑,刻 写校史的碑林,展示墙等结合绿化,照明,水体等形成意义深刻的景观。 )教学广场,生活 广场,行政办公广场等。 校园入口设计:作为标识物来处理,注意在体量和造型上给人以信息和提示,形态醒 目,突出,也反映校园环境风格场所特征。能够组织交通,使人车分流。辅助设施:收发 室,展示室,保安室,围墙,绿化等。 居住区公共绿地:公共绿地的平面布局:规则式(又叫几何式,布置形成比较规整, 多以轴线组织景观,以对称的方式布局,构成要素均采取几何型和图案型,空间的灵活性 不大,一般在受到基地限制的组团绿地中采用) ,自由式(以模仿自然景观为主,布局形式 不讲求对称,规则,而是自由,随意的划分绿地,在有限的空间创造山林之趣) ,混合式。 1、安静休闲区,作为游览观赏之用,区内设置休息场所,散步道,廊亭,桌凳,草坪, 花园等,一般对喧闹的活动区的环境有所阻挡,应避免和游乐设施,游戏场等喧闹的环境 靠近,同时不宜有大片的硬地,多种植树木和花草,用树木遮挡视线,形成一个较为安静 的场所。 2、文化娱乐区,布置时应避免区内各项活动之间的干扰,同时还应注意对其他分区的 干扰,在布置时应该放置在角落里,周围用树木,围墙等和其他区域分隔,同时放置指示 标志。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篮球等活动场地,也有健身场地和器械,需要大片的硬质 铺地,周围用树木分隔。在运动场地和健身场地周围也应布置椅凳,朝向场所,为人们提 供休息的设施,在座椅的上方,有条件的应布置花架、亭、廊等遮阳避雨设施,另外还需 视人流集散情况妥善组织交通,可以利用平地,广场或自然地形,组织与缓解人流,有时 也可在绿地中设置临时的室外演出场地,供社区举行联谊活动,创造气氛活跃的空间。 3、儿童活动区,常用的游乐设施有戏水池,沙坑,迷宫,跑道,桌椅以及器械,小品, 绿化等,同时为了大人的看护方便,应提供桌椅,石凳,亭,廊等休息设施,植物品种颜 色宜鲜艳。 屋顶空中花园:根据屋顶的平面,分析基地特性,所受风向,日照,噪音源及附近环 境的视觉景观等影响因素做环境分区。 借景是在屋顶花园设计中常用的手段,因为屋顶最大的特点,就是视野开阔,需选 择耐风,耐旱的植物,为了防风一般花槽中设有固根网,较大的树木则用绳索或木板固定, 必要时修剪花木,减少阻力,为了追求自然的感觉,植栽与建材尽量选择自然的材料。 实施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1、安全载重量:目前一般老旧建筑物的楼板载重量为 150kg/m2,但如果考虑做屋 顶花园或公众建筑物的楼板载重量可达 250350kg/m2。 植物的有效土壤厚度,如地被植物盛水约 15cm,低矮灌木盛土 3060cm,中高乔 木则需 60cm 以上,荷重较大的树木及花槽尽量安置在梁柱位置。 2、防水,给水,排水:以往屋顶防水最常使用的材料为油毛毡,现在有合成树脂, 玻璃纤维,PU 铺面,PE 防漏布等,施工时须与专家商议。 在防水层上还需铺一层防止植物根部戳破防水层或楼板的防根层。设置自动灌溉 系统或自动供水。楼板及土壤表面的排水坡度不得少于 1%。埋排水管,每个落水口所负 担的排水面积应均衡。 3、经费预算:对各项设施的价格有一定了解。 儿童游乐场所: 幼儿游戏场:(3 周岁以下)场地内应平坦,不要设置较多游戏器械,器械也应该平 滑,简单,尽可能做成圆角,避免儿童碰伤,幼儿场地最好成一单独区域,避免其他年龄 段儿童对他的干扰,可用绿篱,矮墙,灌木分开,场地可铺上柔软的草或沙子,儿童场周 围布置成年人的休息设施,如座椅,平台等以便看护。 学龄前儿童(3-7 岁) ,以活动器械为主,可布置滑梯,木马,摇车,千秋,攀登架, 沙坑,水池,迷宫等,游戏器械可利用废旧物堆砌而成,可设置一些供孩子的建筑行为用 的各种材料,堆砌各种造型的房子,以开发儿童的智力。 学龄儿童(7 周岁以上) ,应有一定的规模,主要是体育活动场地。可分为运动区(布 置各类球类场地和健身器械) ,科学区(布置一些座椅以供学习) ,游戏区(多种植些花草 树木,攀登架,迷宫,千秋等) 。 儿童游戏场地设施: 1、沙坑:一般深度为 30cm 为宜,每个儿童游戏面积为 1m2,最好处于向阳位置,注 意保持沙土的洁净和松软,并定期更换。 2、水池:夏天可以戏水,冬天可以溜冰,但限制性比较强。一般在规模较大的游戏场 可布置浅水戏水池,也可在居住区内布置浅而窄的动水,水池的水深为 1530cm,平面可 选用各种形状,可与喷泉,雕塑和一些小品结合,池水定期更换。 3、草坪和地面铺砌:可用水泥方砖,沥青路面,混凝土等材料制成硬质地面,供儿童 行走,作画。 4、游戏墙和迷宫:不同的平面形式,墙高可变化,有大小不同的能钻进钻出的圆洞, 可让儿童爬,登,钻,高度与儿童身高相符。 儿童游戏场地的器械: 1、滑行式器械:主要指滑梯,直线形,曲线形,波浪形,螺旋形,可以上下起伏改变 方向,结合动物造型,如大象的鼻子,长颈鹿的脖子,落点可结合沙坑水池。 2、摇荡式器械:秋千(木箱,木板等,架高 2-3m,板高距地面 0.4m 左右) ,荡木 (指两端通过链条联结能左右摇荡的设施,人骑在上面) 。 3、攀登式器械:常用木杆或钢管组成,每段高 5060cm,有 45 段组成框架,总高 约 2.5m,可设计成梯子形,动物形,圆锥形等也可结合滑梯设置。 4、起落式器械:跷跳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