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六安市第四季度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分析_第1页
定稿--六安市第四季度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分析_第2页
定稿--六安市第四季度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分析_第3页
定稿--六安市第四季度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分析_第4页
定稿--六安市第四季度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安市第四季度就业失业动态监测 分析报告 概 述 为掌握我市就业和失业情况,我市对11家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 况、1个经济开发区和60户重点企业用工和失业情况、10个行政村农 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开展了“就业失业动态监测” 。现将2014年第四 季度我市就业失业动态监测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 四季度监测显示,用人需求和求职人数较三季度均减少。进场 招聘单位有效数为450家,比上季度减少15家。六安市用人单位通过 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就业服务机构提供岗位15179个,进入各级人力 资源市场进行求职登记的各类人员达到11448人次,岗位空缺与求职 人数之间的比率为1.33,表明每100个求职者可选择的岗位有133个, 求人倍率比上季度增加0.1%。 第二产业需求最大,占总需求的55.43%,第三产业需求旺盛, 环同比均上升,分别为2.78%、3.51%;制造业需求居首位,但是环 同比均下降,为8.04%、9.21%;从各类用人单位的需求来看,企业 是就业的主体,需求人数占全部需求的90.14%;生产运输设备操作 工需求和求职人数均最多;本市农村人员变化较明显,环比上升 3.94%,同比上升5.28%;16-44的需求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大于1, 不能满足企业需求;高中需求量较大,占总需求的36.36%;职业资 格五级供求人数均上升。 二、企业用工和失业监测情况 2014 年第四季度 60 家监测企业计划招聘员工 5655 人,实际共 招聘 2084 人,缺工 3571 人,缺工人数占需求总人数的 63.1%,临 近年末,用工需求和人员缺口较上季度均大幅下降。用工需求比三 季度减少 821 人,下降 12.6 个百分点。普工岗位缺口最大,占缺工 总数的 84.3%。四季度 12 月流失人数最多。缺工人数、流失人数位 列前三名的依次是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12 月末 失业动态监测岗位总数 40086 个。从行业流失情况来看,住宿和餐 饮业流失人数最多,占 2.48%。 三、产业园区监测情况 12 月末,六安经济开发区内共有企业 585 家,实有员工 132902 人,计划招聘员工 4973 人,实际招聘 2968 人,招聘成功率 59.7%。企业流失人数为 458 人,未超过企业的实际招用人数,对企 业正常生产经营影响不大。 四、农村劳动力监测情况 四季度末,全市 10 个监测点行政村总人口数 29653 人,劳动力 总数为 17646 人,占总人口数 59.5%。第四季度“本期末实有外出 就业人数” 8975 人,占劳动力总数的 50.8%,占总人口数 30.2%。 “新外出就业人数”共 388 人, “本期新返乡人数” 共 263 人,12 月份新返乡人数 296 人为本季度新返乡人数规模最多的月份。 本季度外出就业转移最多人数地区为省外长三角地区,在省内地区 转移就业人数最少。本季度期末,非农业人数 2824 人,占劳动总数 的 16%。其中在企业就业人数 2501 人,占非农业就业人数的 87.8%;自主创业人数 345 人,占非农业人数的 12.1%。 五、经济新常态下我市就业工作新常态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市 就业工作也呈现新常态。 1、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招工难与劳动者就业难并存,特 别是我市不少企业一线工人招不满、留不住、流动性强的特征十分 明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比较突出。 2、就业质量不高。我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就业质量不高。 表现在灵活就业人员偏多,就业技能不高,劳动效率不高,工资收 入不高。部分企业存在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不给职工办理社会 保险现象。 3、新增就业岗位在新常态下存在不确定性。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是就业增长的前提条件,一定的增长速度才能产生一定数量的就业 岗位。因此,当我们经济增长速度降为中高速时,每年新增就业岗 位数能否保持对应速度的增长,也就存在不确定性。 4、技术性失业将贯穿新常态全过程。技术性失业是由于技术进 步所引起的失业,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低,不能适应现 代化技术要求的工作。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科学技术应 用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是不可避免的。这些技术的应用,对就业 最大影响就是大大减少了对一般劳动力的依赖,转而对人才的依赖。 5、鼓励创业将是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 发展动力主要依靠创新驱动。党的十八大第一次将鼓励创业纳入就 业方针,从中央和国家层面确立了创业在就业中的地位,鼓励创业 将成为经济新常态下就业工作的必然选择。 6、网络是新常态下促进就业的重要渠道。网络与就业的结合正 成为促进就业的新模式、新途径。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必须将就 业与网络结合,充分利用网络,实现高效、便捷、优质的就业服务。 六、一季度工作打算 1、在全市组织开展 2015 年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及送岗下乡活 动。为企业与返乡农民工、退役士兵、高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 搭建供需平台,促进企业用工和劳动者就业。 2、做好春季企业用工调查。针对 200 家企业开展用工调查,全 面掌握企业缺工招工情况,并为企业提供用工指导。 3、开展网络招聘。通过六安公共招聘网和六安人才网及时发布 企业招聘岗位信息,促进各类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就业。 4、继续加大用工信息宣传力度。通过皖西人力资源招聘信息、 六安电视台、六安新周报、市内公交站台、住宅小区宣传栏、人力 资源市场电子显示屏等多形式多渠道发布企业用工信息,促进人力 资源供需双方有效对接。 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 一、概况 2014年第四季度,我市人力资源市场进场招聘单位有效数为450 家,比上季度减少15家。六安市各类用人单位通过各级人力资源市 场、职业介绍服务机构发布、登记招聘岗位15179个,进入各级人力 资源市场进行求职登记的各类人员达到11448人次,岗位空缺与求职 人数之间的比率为1.33,表明每100个求职者可选择的岗位有133个。 表1 供求总体人数 需求人数(人) 求职人数(人) 求人倍率 与上季度相 比变化(%) 与去年同期相比 变化(%) 本期有效数 15179 11448 1.33 +0.10 -0.25 注: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 15214 16724 15179 9657 13647 11448 0 2000 4000 6000 800010000 12000 14000 16000 18000 2013第 四 季 度 2014第 三 季 度 2014第 四 季 度 需 求 人 数 求 职 人 数 二、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特点 1、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均下降。四季度,需求人数较三季度减 少1545人,下降了9.2%,求职人数减少了2199人,下降了13.1%。临 近年底,企业用工需求减少,求职者也会选择在年后再进行求职, 人力资源市场人气不旺。 2、第三产业需求比重增大,环比上升2.78个百分点,同比上升 3.51个百分点,年末,商业服务业效益提升,但是人员流动较大, 第三产业用人需求旺盛。而第二产业环、同比均减少,分别减少 1.93%、1.91%,减少幅度不大,四季度第二产业缺工主要是结构性 缺工。 3、从求职人员构成来看,失业人员所占比重较大,为52.05%, 其中新成长失业青年占29.07%,而在新成长失业青年中应届高校毕 业生占55.41%,环比增加了8.6%,同比减少了2.32%。其主要原因是 我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积极开展就业服 务和就业援助,全面落实大学生就业扶持政策,有力促进了高校毕 业生的就业。但是也有部分高校毕业生部分毕业生对工作的期望值 过高,就业后发现实际情况与预期不符,工作稳定性差。 三、产业、行业劳动力需求情况 1、产业需求状况 第二产业需求仍然最大,占总需求的55.43%。与上季度相比, 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分别下降了0.85%和1.93%,第三产 业的需求比重则增加了2.78%。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 业需求比重分别下降了1.60%和1.91%,而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则增 加了3.51%。 表2 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产 业 需求人数(人) 需求比重(%) 与上季度相比 变化(%) 与去年同期相 比变化(%) 第一产业 797 5.25 -0.85 -1.60 第二产业 8414 55.43 -1.93 -1.91 第三产业 5968 39.32 +2.78 +3.51 合 计 15179 100.00 / / 图2 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第 一 产 业 ,5.25% 第 三 产 业 ,39.32% 第 二 产 业 ,55.43% 第 一 产 业 第 二 产 业 第 三 产 业 2、行业需求状况 从行业需求状况来看,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 以及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需求较多,需求比重分别为 31.19%、6.90%、7.41%和7.27%。其中制造业的用人需求高居首位。 与上季度相比,制造业的需求比重变化最大,下降了8.04%,与去年 同期相比,制造业的需求变化最大,下降了9.21%。 表3 按行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行 业 需求人数 (人) 需求比重 (%) 与上季度相 比变化(%) 与去年同期相比变化(%) 农、林、牧、渔业 797 5.25 -0.85 -1.60 采矿业 1700 11.20 +6.25 +5.42 制造业 4734 31.19 -8.04 -9.21 电 力 、 燃 气 、 及 水 的 生 产 和 供 应 业 388 2.56 -0.86 +0.27 建筑业 1592 10.49 +0.73 +1.6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98 2.62 +0.49 +0.83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91 1.26 -0.62 -0.21 批发和零售业 1047 6.90 -2.09 +0.13 住宿和餐饮业 1125 7.41 +0.66 -0.83 金融业 123 0.81 +0.19 +0.20 房地产业 406 2.67 +0.84 +0.2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68 2.42 +0.24 -2.49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 56 0.37 +0.06 +0.21 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79 1.18 +0.86 +0.84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103 7.27 +1.72 +0.03 教 育 284 1.87 -0.2 +1.44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业 425 2.80 +0.47 +2.5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13 1.40 -0.04 +0.82 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 50 0.33 +0.2 -0.20 国际组织 0 0.00 合 计 15179 100.00 / / 图3.按行业分组的需求比率 5.25% 11.20% 31.19% 2.56% 10.49% 2.62% 1.26% 6.90% 7.41% 0.81% 2.67% 2.42% 0.37% 1.18% 1.87% 2.80% 1.40% 0.33% 0% 7.27% 0.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农 、 林 、 牧 、 渔 业 采 矿 业 制 造 业 电 力 、 燃 气 、 及 水 的 生 产 和 供 应 业 建 筑 业 交 通 运 输 、 仓 储 、 和 邮 政 业 信 息 传 输 、 计 算 机 服 务 和 软 件 业 批 发 和 零 售 业 住 宿 和 餐 饮 业 金 融 业 房 地 产 业 租 赁 和 商 务 服 务 业 科 学 研 究 、 技 术 服 务 和 地 质 勘 查 业 水 利 、 环 境 和 公 共 设 施 管 理 业 居 民 服 务 和 其 他 服 务 业 教 育 卫 生 、 社 会 保 障 和 社 会 服 务 业 文 化 、 体 育 和 娱 乐 业 公 共 管 理 与 社 会 组 织 国 际 组 织 四、用人单位需求情况 从用人单位需求来看,企业是就业的主体。企业的需求人数占 全部需求的90.14%。 在企业用人需求中,内资企业的用人需求占82.45%,个体经营 的需求比重占10.57%。内资企业中以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企业的用 人需求最多,占所有用人单位需求的35.57%和24.84%。 表4 按用人单位性质分组的需求人数 单位性质 需求人数 需求比重(%) 与上季度相比 变化(%) 与去年同期相 比变化(%) 国有企业 405 2.96 +1.23 -0.19 集体企业 410 3.00 +0.57 +0.08 股份合作企业 522 3.82 +0.77 +1.27 联营企业 173 1.26 +0.62 +0.02 有限责任公司 4867 35.57 -9.5 +9.48 股份有限公司 1122 8.20 +2.82 +0.33 私营企业 3398 24.84 -0.51 -16.39 其他企业 287 2.10 -0.06 -0.45 港、澳、台商 投资企业 518 3.79 +0.96 +3.25 外商投资企业 534 3.90 +1.11 +0.69 个体经营 1446 10.57 +2.01 +1.92 事 业 178 1.17 -0.1 +0.35 机 关 260 1.71 +0.07 +1.41 其 他 1059 6.98 +1.34 +3.66 合 计 15179 100.00 / / 图 4.按企业性质划分的需求百分比 2.96% 3.00% 24.84% 24.33% 2.10% 3.82% 6.98% 3.90% 3.79% 1.71%1.17% 10.57% 8.20% 1.26% 35.57% 国 有 企 业 集 体 企 业 股 份 合 作 企 业 联 营 企 业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私 营 企 业 其 他 企 业 港 、 澳 、 台 商 投 资 企 业 外 商 投 资 企 业 个 体 经 营 事 业 机 关 其 他 五、各类职业供求情况 从各类职业的需求状况来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的需求比重 居首,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个的需求比重环比增加了1.32%,同比下降 了4.04%。 从求职情况来看,求职人员相对集中的职业是办事人员和有关 人员、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和其他人员的需求 比重分别9.93%、23.17%、37.97%和10.86%。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的 求职比重环比下降了1.47%。与去年同期相比,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以及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的需求比重分别下降了2.19%和4.71%。 从供求状况来看,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求人倍率最大,为 1.90、单位负责人的求人倍率最小,为0.70。与上季度相比,农林 牧渔水利生产人员职业类别的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之间比率上升了 0.46,其余各类人员的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之间比率也有不同程度 上升。与去年同期相比,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 之间比率下降了0.17。 表5 按职业分组的供求人数 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 需求 人数 所占 比重 与上 季度 相比 变化 与去 年同 期相 比变 化 求职 人数 所占 比重 与上 季度 相比 变化 与去 年同 期相 比变 化 求人 倍率 与上 季度 相比 变化 与去 年同 期相 比变 化 职业类别 人 % % % 人 % % % 倍 单位负责人 204 1.34 -0.41 +0.14 288 2.52 +0.64+0.67 0.70 +0.11 -0.29 专业技术 人 员 1785 11.76 -0.81 +3.06 1403 12.26 +1.25+2.8 1.23 +0.06 -0.15 办事人员和 有关人员 1507 9.93 -0.84 -1.72 1680 14.68 +1.92-2.19 0.88 +0.03 -0.17 商业和服务 业 人 员 3517 23.17 -2.42 +1.04 2336 20.41 +1.47-2.87 1.45 +0.16 +0.03 农林牧渔水 利生产人员 754 4.97 -0.35 -2.02 378 3.30 -0.46-4.71 1.90 +0.46 +0.59 生产运输设 备操作工 5764 37.97 +1.32 -4.04 3635 31.75 -1.47+6.16 1.52 +0.13 -0.86 其 他 1648 10.86 +3.51 +3.54 1332 11.64 -2.91+2.09 1.20 +0.03 +0.04 无要求 / / / / 396 3.46 -0.43-1.92 / / / 合计 15179 100 / / 11448 100.00 / / / / / 注:关于出现“无要求”时求人倍率的计算,表中求职“无要求”一栏如出现数据, 可按照表中前七栏的实际需求人数所占权数分配到各栏(小数点四舍五入) ,再以需求人数 /求职人数(实际)+加权计入数,得出求人倍率。但表中不需体现加权分配后的人数, 仍只填写实际求职数。 图5.按职业分组的空岗比率 0.7 1.23 0.88 1.45 1.9 1.52 1.2 0 0.5 1 1.5 2 单 位 负 责 人 专 业 技 术 人 员 办 事 人 员 和 有 关 人 员 商 业 和 服 务 业 人 员 农 林 牧 渔 水 利 生 产 人 员 生 产 运 输 设 备 操 作 工 其 他 表6:需求大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六个职业 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职 业 职业代码 需求人数 求职人数 缺口数 求人倍率 制造业 6040000 5110 2035 3075 2.51 服装加工 6109900 3405 1983 1422 1.72 批发零售业 4010200 2163 1012 1151 2.14 商业营销 4010000 870 298 572 1.28 餐饮服务 4030500 1437 1120 317 2.92 保安保洁 3020200 403 123 300 3.28 表7:需求小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六个职业 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职业代码 需求人数 求职人数 缺口数 求人倍率 驾驶员 6240100 297 980 683 0.30 行政管理 3019900 101 610 509 0.17 办公文秘 3010200 122 540 418 0.23 计算机服务和软件类 2021300 703 1020 317 0.69 财会人员 2060300 170 450 280 0.38 企业管理 1050000 40 96 56 0.42 六、求职人员构成情况 从求职人员构成来看,新成长失业青年占求职总人数的 29.07%,新成长失业青年中应届高校毕业生占55.41%,比上季度增 加了8.6%,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32%。本市农村人员占27.45%,就业 转失业人员占13.85%,其他失业人员占9.13%。其中本市农村人员变 化较明显,环比上升3.94%,同比上升5.28%。新成长失业青年、本 市农村人员、就业转失业人员这三类人群是当前一段时期就业的主 要群体。 表8 按求职人员类别分组的求职人数 求职人数 所占比重人员类别 人 人% 与上季度相比求职 变化 与去年同期相比 变化 新成长失业青年 3328 29.07 -1.16 -2.55 其中:应届高校毕业 生 1844 55.41 +8.6 -2.32 就业转失业人员 1586 13.85 -2.5 +0.75 其他失业人员 1045 9.13 +1.66 -0.97 在业人员 386 3.37 -0.59 +0.24 下岗职工 468 4.09 -0.64 -7.56 退休人员 126 1.10 -0.46 +0.18 在学人员 407 3.56 -0.17 +1.60 本市农村人员 3142 27.45 +3.94 +5.28 外埠人员 960 8.39 -0.07 +3.04 合 计 11448 100 / / 图 6.按人员类别划分的求职人数对比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4500 新 成 长 失 业 青 年 应 届 高 校 毕 业 生 就 业 转 失 业 人 员 其 他 失 业 人 员 在 业 人 员 下 岗 职 工 退 休 人 员 在 学 人 员 本 市 农 村 人 员 外 埠 人 员 2014第 四 季 度 2014第 三 季 度 2013第 四 季 度 七、招聘、应聘情况 1、性别 从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需求情况来看,71.85%的用人单位对求 职者的性别有明确要求。其中对男性的需求比重为38.22%,环比下 降了0.62%,同比上升了5.16%。对女性的需求比重为33.63%,环比 上升了2.95%,同比上升了4.6%。无要求的需求比重环比下降了2.23%, 同比下降了9.76%。 从求职者的性别结构来看,男性的求职人数多于女性,所占比 重分别为56.25%和43.75%,环比男性求职比重上升了0.84%,女性的 求职比重则下降了0.84%。同比男性求职比重上升了1.16%,女性的 求职比重则下降了1.16%。 从供求状况对比看,男性和女性的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之间比 率分别为1.27和1.39。环比男性、女性求职者的需求人数和求职人 数之间比率分别增加了0.04和0.17,同比分别下降了0.27和0.23。 表9 按性别分组的供求人数 需求 人数 所占 比重 与上季 度相比 变化 与去年 同期相 比变化 求职 人数 所占 比重 与上季 度相比 变化 与去年 同期相 比变化 求人 倍率 与上季 度相比 变化 与去年 同期相 比变化 人 % % % 人 % % % 倍 男 5801 38.22 -0.62 +5.16 6440 56.25 +0.84 +1.16 1.27 +0.04 -0.27 女 5105 33.63 +2.95 +4.6 5008 43.75 -0.84 -1.16 1.39 +0.17 -0.23 无要求 4273 28.15 -2.33 -9.76 / / 合计 15179 100 / / 11448 100 图7. 按性别划分的空岗比率 1.63 1.84 1.4 1.54 1.23 1.22 1.27 1.39 0 0.5 1 1.5 2 第 一 季 度 第 二 季 度 第 三 季 度 第 四 季 度 男 女 2、年龄 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年龄要求来看,25-34岁的求职者最受青 睐,此类用人需求占总需求的35.00%。与上季度相比,16-24岁、 25-34岁、35-44岁和45岁以上的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上升了 2.61%、3.21%、1.51%和0.02%。无要求的需求比重下降了7.35%。与 去年同期相比,16-24岁、25-34岁和45岁以上的用人需求比重分别 上升了6.76%和下降了2.01%和0.7%,无要求的需求比重则下降了 0.39%。 从求职者的年龄结构来看。16-34岁之间的求职者占总求职人数 的67.94%。与上季度相比,16-24岁的求职比重上升了0.93%,25-34 岁的求职比重则下降了0.39%,35-44岁的求职比重下降了0.05%,45 岁以上的求职比重则下降0.49%。与去年同期相比,25-34岁和34-44 岁的求职比重分别上升了2.75%和1.42%, 16-24岁和45岁以上的求 职比重下降了0.28%和3.38%。 从供求状况来看,16-24岁、25-34岁、35-44岁、45岁以上的需 求人数与求职人数之间比率分别为1.34、1.52、1.35和0.71。 表10. 按年龄分组的供求人数 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 需求 人数 所占 比重 与上 季度 相比 变化 与去 年同 期相 比 求职 人数 所占 比重 与上 季度 相比 变化 与去 年同 期相 比 求人 倍率 与上 季度 相比 变化 与去 年同 期相 比 年龄 人 % % % 人 % % % 倍 16-24岁 4717 31.08 +2.61 +6.76 3931 34.34 +0.93 -0.78 1.34 +0.08 +0.08 25-34岁 5312 35.00 +3.21 -2.01 3846 33.60 -0.39 +2.75 1.52 +0.15 -0.54 35-44岁 2737 18.03 +1.51 -3.65 2257 19.72 -0.05 +1.42 1.35 +0.11 -0.69 45岁以上 811 5.34 +0.02 -0.7 1414 12.35 -0.49 -3.38 0.71 -0.02 -0.06 无要求 1602 10.55 -7.35 -0.39 / / 合 计 15179 100.00 11448 100.00 图8 按年龄划分各年龄段求人倍率 1.34 1.52 1.35 0.71 0 0.2 0.4 0.6 0.8 1 1.2 1.4 1.6 16-24岁 25-34岁 35-44岁 45岁 以 上 求 人 倍 率 3、文化程度 从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文化程度要求来看,86.78%的用人单位 对求职者的文化程度有要求。高中、初中及以下和学历无要求分别 占需求总量的36.36%、27.41%和13.22%。在学历需求最大的高中文 化程度用人单位需求中职高、技校、中专文化程度的需求占了41.80%。 与上季度相比,初中及以下和无要求的需求比重分别下降了1.30%和 3.83%。与去年同期相比,高中和无要求的需求比重分别上升了1.15%和 下降了9.71%。 从求职者的文化程度来看,高中文化程度和初中及以下的求职 者最多,占全部求职人员的74.84%,其次是大专文化程度的求职者, 其比重为16.39%。与上季度相比,高中和大专文化程度的求职比重 分别上升了0.50%和1.57%。与去年同期相比,高中文化程度的求职 比重增加了4.32%。 从供求状况对比来看,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大学、硕士 及以上各种文化程度的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之间比率分别为 1.32、1.29、1.26、1.51.26和0.55。环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表11 按文化程度分组的供求人数 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 需求 人数 所占 比重 与上 季度 相比 变化 与去 年同 期相 比变 化 求职 人数 所占 比重 与上 季度 相比 变化 与去 年同 期相 比变 化 求人 倍率 与上 季度 相比 变化 与去 年同 期相 比变 化 文化程度 人 % % % 人 % % % 倍 初中及以下 4160 27.41 -1.30 +4.47 3634 31.74 -1.87+0.13 1.32 +0.06-0.18 高 中 5519 36.36 +0.47 +1.15 4934 43.10 +0.5 +4.32 1.29 +0.05-0.50 其中:职 高 、 技 校 、 中 专 2307 41.80 -4.89 -7.18 2124 43.05 -4.25 - 10.27 1.26 +0.03-0.39 大 专 2511 16.54 +4.10 +3.46 1876 16.39 +1.57-0.66 1.51 +0.27-0.06 大 学 926 6.10 +0.52 +0.49 852 7.44 -0.34-3.32 1.26 +0.17+0.08 硕士以上 57 0.38 +0.06 +0.16 152 1.33 +0.14-0.46 0.55 +0.01-0.01 无要求 2006 13.22 -3.83 -9.71 / / 合 计 15179 100 11448 100 图9.按文化程度划分的求人倍率对比 0 0.2 0.4 0.6 0.8 1 1.2 1.4 1.6 1.8 初 中 及 以 下 高 中 职 高 /技 校 /中 专 大 专 大 学 硕 士 以 上 2014第 四 季 度 2014第 三 季 度 2013第 四 季 度 4、技术等级或职称 从企业需求来看,对求职者技术等级有明确要求的用人单位占 61.98%,主要集中在职业资格五级、职业资格四级和初级专业技术 职务,所占比重分别为24.99%、13.66%和8.77%,合计为47.42%。与 上季度相比,职业资格五级和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需求比重分别上 升了3.54%和0.13%。与去年同期相比无要求的需求比重下降了16.03%。 从求职者来看,59.19%的求职者都具有某种技术等级或职称, 主要集中在职业资格五级、职业资格四级和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其 所占比重分别为28.50%、10.50%和9.54%,合计为48.54%。与上季度 相比,职业资格五级和职业资格四级的求职比重分别上升了6.85%和 1.22%,职业资格二级和无技术等级和职称的求职比重分别下降了 0.73%和4.20%。与去年同期相比,无技术等级或职称的求职比重下 降了4.01%。 从供求状况来看,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之间比率前三位的是高 级专业技术职务、职业资格一级和职业资格二级,分别为 4.29、3.88和2.96。职业资格五级和无技术等级职称的需求人数与 求职人数之间比率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其余各技术等级的都有所 上升。 表12 按技术等级分组的供求人数 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 需求 人数 需求 比重 与上 季度 相比 变化 与去 年同 期相 比变 化 求职 人数 求职 比重 与上 季度 相比 变化 与去 年同 期相 比变 化 求人 倍率 与上 季度 相比 变化 与去年 同期相 比变化 人 % % % 人 % % % 倍 职业资格五级 (初级技能) 3793 24.99 +3.54 +8.59 3263 28.50+6.85+8.80 1.67 -0.10 -0.49 职业资格四级 (中级技能) 2073 13.66 +3.45 +3.84 1202 10.50+1.22-0.69 2.23 +0.33 0 职业资格三级 (高级技能) 533 3.51 -0.23 -0.41 342 2.99 -1.30-2.84 2.06 +0.43 +0.15 职业资格二级 (技师) 769 5.07 +0.27 +0.57 313 2.73 -0.73-1.22 2.96 +0.71 +0.31 职业资格一级 (高级技师) 71 0.47 +0.05 +0.18 21 0.18 -0.52-0.60 3.88 +2.59 +2.44 初 级 专 业 技 术 职 务 1331 8.77 +0.13 +1.55 1092 9.54 +0.38+0.16 1.72 +0.01 -0.34 中级 专 业 技 术 职 务 728 4.80 -0.14 +1.38 514 4.49 -1.17+1.03 1.92 +0.30 -0.49 高 级 专 业 技 术 职 务 110 0.72 +0.18 +0.34 29 0.25 -0.55-0.65 4.29 +2.90 +2.77 无技 术 等 级 和 职 称 / / / / 4672 40.81-4.20-4.01 0.50 -0.05 -0.35 无要求 5771 38.02 -7.24 -16.03 / / / 合 计 15179 100 11448 100 / 图10. 按技能技术等级划分的供求人数对比 3793 2073 533 769 71 1331 728 110 3263 1202 342 313 21 514 29 1092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初 级 技 能 中 级 技 能 高 级 技 能 技 师 高 级 技 师 技 术 员 工 程 师 高 级 工 程 师 求 职 人 数 需 求 人 数 企业用工监测 12 月末我市监测企业 60 家。2014 年第四季度监测企业计划招 聘员工 5655 人,实际共招聘 2084 人,缺工 3571 人,缺工人数占需 求总人数的 63.1%,临近年末,用工需求和人员缺口较上季度均大 幅下降。 一、 企业用工概况 四季度我市用工需求比三季度减少 821 人,下降 12.6 个百分点。 其中普工需求占主体地位,占总需求的 84.5%。在缺工的人员中普 工占比最大,占缺工总人数的 84.3%,比上季度减少 1.0 个百分点。 计划招聘 人数(人) 所占比 重 (%) 实际招 聘人数 (人) 所占比重 (%) 缺工人 数(人) 所占比 重 (%) 普工 4,779 84.5 1,767 84.4 3,012 84.3 技工 658 11.6 238 11.4 420 11.8 专业技术 管理人员 218 3.9 79 3.8 139 3.9 总 计 5,655 100. 2,084 100.0 3,571 100.0 二、计划招聘情况 60 家监测企业 10-12 月共计划招聘 5655 人,其中 11 月份用 人需求最大。分月计划招聘情况见下图: 监 测 企 业 10-12月 计 划 招 聘 人 数 ( 人 ) 1854 1909 1892 1820 1840 1860 1880 1900 1920 10月 11月 12月 三、 缺工情况 四季度,缺工总数为 3571 人,普工岗位缺口最大,占缺工总 数的 84.3%。10-12 月缺工人数逐步增加。分月缺工情况见下表: 缺工人数(人) 10 月 11 月 12 月 合计 所占比重 普工 1,000 951 1,061 3,012 84.3% 技工 144 151 125 420 11.8% 专业技 术和管 理人员 49 53 37 139 3.9% 合计 1,193 1,155 1,223 3,571 100.0% 四、员工流失情况 四季度监测企业共流失员工 2386 人,其中 10 月流失 717 人, 11 月流失 745 人,12 月流失 924 人。分月流失率如下: 10-12月 员 工 流 失 率 ( %) 1.6 1.7 2.1 0 0.5 1 1.5 2 2.5 10月 11月 12月 五、岗位净增情况 四季度实际增加就业人数为-272 人。只有 11 月份岗位人数增加,10 月和 12 月流失人员较多,均小于实际招工人数。 监 测 企 业 10-12月 岗 位 净 增 人 数 ( 人 ) -255 9 -56 -300 -200 -100 0 100 10月 11月 12月 六、分行业监测情况。 从行业情况来看,四季度用工需求最大的行业为制造业, 制造业的用人需求占全部用人需求的 90.1%。缺工人数位列前 三名的依次是制造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流失人数前三 位的行业分别是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 行业分类 计划招工人 数 实际招工人 数 缺工人 数 流失人 数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 5 0 2 住宿和餐饮业 141 80 61 69 农、林、牧、渔业 10 10 0 52 制造业 5,098 1,793 3,305 2,040 房地产业 51 45 6 26 批发和零售业 175 95 80 102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 业 0 0 0 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44 19 25 15 采矿业 131 37 94 71 合计 5,655 2,084 3,571 2,386 失业动态监测 2014 年 12 月,对 60 家失业动态监测样本企业就业岗位 进行了数据采集,现就我市监测企业就业岗位变化情况分析 如下。 一、岗位变动概况 调查期内,我市 60 家失业动态监测企业的总体情况是: 岗位总数 40086 个,岗位增减相抵,岗位总数增加 336 个。 60 个监测企业中,从企业注册类型看,岗位出现流失的 分别为:国有企业 0.21%、外商投资金企业 3.28%、外资企业 4.34%。 企 业 性 质 岗 位 流 失 构 成 图 -50000 500010000 1500020000 2500030000 3500040000 企业 性质 分类 内资 企业 国有 企业 集体 企业 股份 合作 企业 有限 责任 公司 股份 有限 公司 私营 企业 港、 澳、 台商 独资 企业 合资 经营 企业 (港 或澳 、台 资) 合作 经营 企业 (港 或澳 、台 资) 外商 投资 企业 中外 合资 经营 企业 外资 企业 从岗位流失原因来看,在岗位流失的企业中,季节性用 工 2 家、正常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19 家、订单不足 1 家、其 他原因 4 家。 岗位流失原因构成图 正 常 解 除 或 终 止 劳 动 合 同 ,19家 , 73% 季 节 性 用 工 ,2家 , 7.70% 订 单 不 足 ,1家 , 3.80% 其 他 原 因 , 15.40% 二、分行业岗位流失情况 12 月监测企业存在岗位流失情况,他们分别是农、林、 牧、渔业 0.3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0.15%,批发和零 售业 1.9%,住宿和餐饮业 2.48%。 分 行 业 岗 位 流 失 构 成 图 -50000 500010000 1500020000 2500030000 3500040000 行业 分类 采矿业 电力 、燃 气及 水的 生产 和供 应业 房地产 业 交通 运输 、仓 储和 邮政 业 农、 林、 牧、 渔业 批发 和零 售业 制造业 住宿 和餐 饮业 租赁 和商 务服 务业 产业园区用工监测 12 月末,六安经济开发区内共有企业 585 家,实有员工 132902 人,其中技能人才 4690 人,占 3.5%;专业技术人才 1755 人,占 1.3%。本月计划招聘 2350 人,实际招聘 1310 人,目前缺工 1040 人, 约占实有员工比例 0.7%。 缺 工 情 况 分 布 图 普 工 , 850, 82% 技 术 和 管 理 人 员 , 20, 2%技 工 , 170, 16% 普 工 技 工 技 术 和 管 理 人 员 12 月份,园内企业流失 206 人,占园内实有员工数的 0.16%。 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