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明遗民史家群体与官方史学的互动_第1页
清初明遗民史家群体与官方史学的互动_第2页
清初明遗民史家群体与官方史学的互动_第3页
清初明遗民史家群体与官方史学的互动_第4页
清初明遗民史家群体与官方史学的互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清初明遗民史家群体与官方史学的 互动 摘 要:中国传统史学源远流长, 在漫长的史学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 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共存并进的发展格 局。明清易代之际是中国史学史上私家 修史的高潮时期,此时私家修史的主体 明遗民史家群体从“ 为故国书信史 ”的目 的出发,积极从事史学创作活动。康熙 以后,清朝官方与明遗民史家之间的紧 张关系逐渐出现了缓和,明遗民史家内 部出现了分化现象,分化的明遗民史家 也逐渐向官方史学靠拢。此时,在现实 的史学活动中出现了私家修史与官方史 学的相互合作与互动的过程。明遗民史 家在与清朝官方互动过程中也并不是一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味被动,而是不断向清朝官方提出自己 在史学活动上的合理诉求,清朝官方对 此诉求也会根据自己的“ 合理需要 ”仔细 甄别后有选择的容纳。经过清初官私史 学之间的互动,双方都在史学活动找到 了自己的位置,从而更有力地促进了清 代史学的发展。 中国论文网 /7/view-12924036.htm 关键词:明遗民史家群体;互动 康熙朝以后,清朝官方与明遗民 史家之间的紧张关系逐渐出现了缓和, 出现这种缓和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三:一 是清初官方提出了崇儒重道的文化国策, 逐渐向汉族士人群体靠拢。 “由于统治者 不可能全面的控制整个意识形态角力场, 故他们在以儒家伦理道德规范诠释历史 时,仍须与汉族知识分子寻求共识,并 在若干历史问题的论断上作出妥协”。 二是明遗民史家内部出现了分化现象, 分化的明遗民史家也逐渐向官方史学靠 拢。三是官方修史与私家修史本来就是 史学活动中的两翼,在现实的史学活动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中需要两者的相互合作与互动,才能更 好地促进史学的良性发展。清朝官方掌 握了与明遗民史家在互动过程中的主动 权,积O 引导明遗民史家向着有利于 自己的轨道上发展。明遗民史家在与清 朝官方互动过程中也并不是一味被动, 而是不断向清朝官方提出自己在史学活 动上的合理诉求,清朝官方对此诉求也 会根据自己的“ 合理需要”仔细甄别后有 选择的容纳,所以明遗民史家在清朝官 方史学的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 用。经过清初官私史学之间的互动,双 方都在史学活动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从 而更有力地促进了清代史学的发展。 明遗民史家群体与清初官方之间 的互动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主要方式有 两种:一是明遗民史家与官方修史活动 之间的互动;二是明遗民史家群体与清 朝官方史家群体的互动。 一、明遗民史家与官方修史活动 之间的互动 明遗民史家与官方修史活动之间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的互动,是指明遗民史家亲自参与官方 修史活动,其中最主要的活动就是参与 官修明史 。康熙十八年三月,清廷 特开博学鸿儒科,于体仁阁试荐举博学 鸿儒一百四十三人,取中一等二十名、 二等三十名, “具著纂修明史 ”,明遗民 史家中的朱彝尊、毛奇龄、吴任臣、潘 耒、沈珩、万斯同等人得以参与官修 明史 。他们与清朝官方在明史 纂修应遵循的原则,纂修明史的史 料采择, 明史要不要设立忠义传 以褒奖前明忠义,该不该仿宋史道 学传而设道学传以尊理学等相关 问题展开了讨论。这些问题都是官修 明史过程中明遗民史家与清初官方 特别关注的问题,通过两者的争论与互 动,对明史最终纂修成功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首先,基于何种原则纂修明史 ,这是贯穿明史纂修的核心问题。 明遗民史家群体与清朝官方一样,都坚 持秉笔直书以著信史的原则。明遗民史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家潘耒提出在明史纂修过程中要“秉笔 欲直,持论欲平” ;毛奇龄认为要把 明史纂修成一部“ 千秋信史 ”,不仅 需要秉笔直书的精神,还需要史家对史 料的认真核实;朱彝尊对信史的界定更 为苛刻,他认为“ 使有一毫私意梗避其 间,非信史矣” ,对明史 的纂修要 做到大公于天下。同样清朝官方也坚持 以秉公直书的精神作为明史纂修的 首要原则。康熙皇帝曾召入大学士等问: “所修明史若何,史书永垂后世,关系 最重。必据实秉公、论断得正、始无偏 之失、可以传信后世。 ”这说明,双方 在修史的基本原则上达成了共识。 其次,纂修明史要坚持以实 录为主、兼采其它的史料采择原则。明 遗民史家万斯同坚持明史纂修要 “以实录为指归 ”;潘耒认为 明史纂 修时,不仅“ 既以实录为主 ”,还需要 “博采诸家著述名臣奏议与凡典章” 。清 朝官方也高度重视明史纂修时的史 料选择问题,康熙皇帝告诫明史纂修馆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员, “史事所关甚重,若不参看实录,虚 实何由悉知” ,这就是要求他们在修史 时处处需以实录为指引。同时康熙皇帝 也提醒纂修人员,前明实录中也存在着 不少的错误,需要史馆纂修臣工一一甄 别。 “朕于前代实录详悉披览,宣德以前 尚觉可观,至宣德后颇多讳谬,不可不 察。 ”明史 纂修总裁徐乾学也说: “必本之实录,而参以他书庶几无失。 ” 他们在纂修明史时不仅都坚持以实 录为根本,通过参以其它史书以增补或 互校等方法,仔细甄别前朝实录中出现 的错误,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明史 纂修史料的丰富性与准确性。 再次, 明史中道学传与 忠义传该不该设立的问题。 明史 纂修官彭孙y 认为在 明史中应仿 照宋史的体例而增设道学传 , 其意为尊崇理学。持有这一观点的除了 彭孙y 之外,还有 明史 总裁徐乾 学等人。这种意见得到了清朝官方的极 力支持,而明遗民史家大都反对延续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宋史之例设立道学传 。彭孙 y、徐乾学等人积极倡导设立道学传 的初衷在于此举可使“ 大道不致混淆, 而圣谟独高于千古矣” ,即他们意图将 康熙皇帝尊崇的程朱理学推向极致高度, 同时确立起“ 道法治法” 于一身的满清君 主在学术与史学领域中的权威地位。清 朝官方的这一观点受到了明遗民史家强 烈的反对。明遗民史家朱彝尊、黄宗羲、 毛奇龄等人纷纷上书史馆,劝阻徐乾学 等不要设立道学传 。朱彝尊认为 “儒林足以包 道学 , 道学不 可以统儒林 ”。黄宗羲也上书史馆, 指出“无固出之为 道学 ,在周程未必 加重,而于大一统之义乖矣”。时人陆 陇其也说到:“ 史有特例,后人不必尽 学。 ”他认为“宋史道学之目不过借以尊 濂洛诸儒,而非谓儒者可与道学分途也。 今若合而一之,使人知道学之外别无儒 者”,所以不设道学传的根本目的就是 “归道学于儒林之内,所以正儒学之实” 。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汤斌在设不设道学传的态度上比较 摇摆,总体上比较倾向于不设道学传 。总的来看,在道学传的设立问题 上,主张不设的史家人数居多。与道 学传争论不同的是,在忠义传的 设立问题上,明遗民史家内部及官方都 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徐乾学说:“忠义 之士莫多于明,盛世于建文之朝,再盛 于崇祯之季,此固当大书特书,用光史 籍”, “有元之史,此皆前例可据 ”,所以 他认为明史当设忠义传 。 明史 总裁王鸿绪以宋史 、 元史 、 明实 录等史书所记胜朝忠义事迹为依据, 指出“今修明史甲申以后忠于所事者, 亦不没其实云” , “野史之增饰,家传之 附会,亦往往有之。若著之正史,则不 得不核其实,以示百世无惑”,清朝官 方在明史中设立忠义传还可以 将褒贬集于一身,有利于官方意识形态 的主导。彭孙y 也主张在 “今纂修明史 宜立忠义列传 ,以立万世人臣之准” 。 明遗民史家本来一直坚持为故国书信史,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褒奖忠义以传万世的著史原则,所以对 于明朝那些“ 忠臣烈士抗节致命者,宜 如文天祥、谢枋之例,大书特书以劝忠 烈”。 明史的纂修历经九十 余年而成,最终在明史定本中没有 道学传 ,说明清朝官方听取了明遗 民史家的意见。但让人不解的是, 明 史定本中同样也没有忠义传 ,虽 然无论是明遗民史家,还是仕清史家都 极力赞同在明史中设立此传。造成 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是 由于清朝官方暂时没有意识到褒奖前明 忠烈对清朝的积极作用;其次,对前朝 忠烈的褒奖,尤其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 权,其关系甚大,如果清朝官方处理不 当,则会严重削减其政权的合法性;最 后,历史书写的话语权由帝王亲自主导, 清初帝王不光要有建构本朝历史观的意 识,更为重要的是需要 境历史观 进行有效的系统化建构,比如正统、夷 夏等相关问题的阐释,这些问题的解决 还需要到清朝乾隆时期。不过,官修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明史的过程还是体现了清朝官方与 明遗民史家之间在社会话语领导权、建 构历史记忆中,由以前的各自为政、相 互抵触进入到现在寻求共识、相互涵摄 的历史过程,他们在历史认识与历史书 写上逐渐取得了部分认同,达成了一定 的妥协。清朝官方在与明遗民史家的史 学互动中,是有所受有所不受的,而受 与不受的考虑,主要是基于自身的政治 利益。而双方在政治地位和实力上的不 对等地位,决定了官方在史学活动中的 主导性。 二、明遗民史家群体与清朝官方 史家群体互动 明遗民史家与清朝官方史家之间 在史学上的互动的方式有很多,主要有 明遗民史家与清朝官方史家之间的有书 信联系、题写墓志铭、传序等方式;明 遗民史家游幕于清朝官方史家参与其合 作修史等。 首先,明遗民史家与清朝官方史 家之间的有书信联系、题写墓志铭、传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序等交流互动的方式。书信交流本来就 是古人常用的交流方式,明遗民史家与 清朝官方史家之间通过书信往来交流自 己的史学见解。曹溶的倦圃尺牍记 载其曾向黄宗羲去信求教关于修史的相 关问题。民国刘承干编修的明史例案 中收录了不少明遗民史家与清朝官方史 家之间关于明史相关问题讨论的来 往书信,比如潘耒的潘次耕上某总裁 书 、毛奇龄的毛西河奉史馆总裁札 子 、朱彝尊的朱竹史馆上总裁 书一共有七封、顾炎武的顾亭林答 汤荆岘书与顾亭林与公肃甥书等。 与书信交流不同的是,题写墓志铭与传 记是寄托对故去史家的一种哀思,也是 对他们史学精神的一种认可。如明史 总裁徐乾学、徐元文兄弟分别对明遗民 史家李清撰写墓表、墓志铭,徐乾学撰 写的李映碧先生墓表 ,徐元文撰写 的李映碧先生墓志铭 ,他们都高度 评价了李清“ 尤潜心史学,为史论若干 卷”的史学功绩。清朝官方史家魏裔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为明遗民史家孙奇逢作墓表,方苞为明 遗民史家孙奇逢写传记,并且还为孙 征君年谱作序文等。清朝官方史家与 明遗民史家通过书信、墓志铭、传序等 方式来不仅是他们在表达在友情联系上 的一种方式,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史学上 观念的相互沟通与争辩促进了清代史学 的整体发展。 其次,明遗民史家有游幕于清朝 官方史家合作修史的互动方式。明遗民 史家一般通过游幕的方式与清朝官方史 家进行史学合作。清初以来,游幕盛行, 明遗民史家逐渐认可这一行为方式。 明史总裁徐乾学喜爱结交有才之士, 明遗民史家有万斯同、顾祖禹、刘献廷 等人入其幕府。徐乾学被康熙皇帝任命 为明史总裁、 大清一统志副总 裁等职,他吸纳明遗民史家入其幕府, 则是更好的为官方修史服务。如幕宾万 斯同虽以布衣身份参与明史修纂, 但由于他史才超于众人,在明史修 纂中俨然柄总裁之权。康熙二十九年,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徐乾学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