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十一五”规划 区 域 规 划 吉林省西部盐碱地生态经济发展 “十一五”规划 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六年六月 1 前 言 一一一 背景 盐碱地植被恢复和综合开发利用是世界相关国家和机 构非常关注的问题,各方面专家在不同领域、不同地域进行 了长期的、卓有成效的探索和研究,认为碱地不仅可以治理, 而且是再生的可利用的资源。 “十五” 期 间,我省大力开展生态 省建设,重点进行了盐碱地植被恢复工作;“十一五” 期间,生 态省建设要在植被恢复基础上,把盐碱地植被恢复和综合开 发利用盐碱地资源有机结合,大力发展盐碱地生态经济。盐 碱地生态经济就是要发展盐碱地生态产业,实现生态、经济、 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了科学的、可持续的开发利用盐 碱地资源,发展区域经济,编制吉林省盐碱地生态经济发展 规划。 土地盐碱化是人类面临的一个世界性问题。全世界有 9.5 亿公顷的盐碱地,遍布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有盐碱 地约 3630 万公顷,有 75%左右未得到有效治理与合理开发 利用。松嫩平原是世界三大片苏打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之一, 面积达 239 万公顷。我省也有 66.7 万公顷的盐碱地急需治理。 世界有关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都在开展盐碱地治理开 发利用工作。国外对盐碱地的研究开始于 20 世纪初,对盐碱 土的地理分布、形成过程及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30 年 2 代建立了以水利措施为中心的灌排、防渗进行盐碱地改良的 基本理论。二战结束后,又提出了盐碱土的化学改良和植物 改良措施。近年来又逐步转向耕作土壤的综合治理研究方向。 目前国外主要侧重于大型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预报防治, 在节约用水与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土壤耕作与施肥、利用土 壤改良剂、高矿化水应用以及选育耐盐品种提高作物抗盐力 方面取得很大进展。 我国一直重视盐碱地治理利用工作。国内对盐碱地治理 利用经历了单项措施到农林水综合措施,从小范围试验到大 面积综合治理阶段。50 年代主要以农业措施改良为主,60 年 代利用水利措施, 70 年代至今开始全面治理工作。 “六五”期 间,我省利用筛选耐盐碱性强的碱茅草改良盐碱地获得成功; “七五” 期间 碱茅草改良 盐碱地适应区域 试验取得了可喜成果, 为改良我国内陆盐碱地探索了一条新路。 “八五” 、“九五”在更 广泛领域开展试验, “十五” 期间,生态省建 设开始启动,采取 技术继承和自主创新,成功选育一些品种,特别是创建了羊 草人工移栽新技术快速恢复顶级优势植被的新方法,是生物 改良盐碱地又一重大技术突破。 一一一 意义 盐碱地是我省重要的土地资源。盐碱地是一种资源,是 有潜在价值的土地资源,是可以利用的再生 资源,市场潜力 巨大。盐碱地资源具有多种利用途径,发展草 业和草地畜牧 3 业,开发水田、旱田,种植经济作物和药材,开发生物质及生 物多样性的保全地。盐碱地改良后可以循环利用,实现可持 续发展。 发展盐碱地生态经济对我省西部发展意义重大。我省西 部地区盐碱地是导致生态贫困的重要原因,是制约经济发展 的瓶颈,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盐碱地资源,有利于缓解西部 生态与环境压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利于节约土 地资源,缓解产粮区的粮食压力和人畜争粮矛盾;有利于破 解区域发展难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盐碱地生态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在我国 人均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现状下,开发 利用盐碱地资源,发展盐碱地生态经济,不仅是确保我国食 物安全、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也对改善我省西部生态 环境,改变经济滞后,加快农民增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 有重大战略意义。 (三)规划范围 吉林省盐碱地区域,主要指白城、松原市行政域,以及 长春和四平个别县市。 (四)规划期 20062010 年 (五)规划依据 吉林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 4 吉林省生态省建设西部治碱规划 吉林省生态省建设“十一五” 规划 一、盐碱地概况 (一)盐碱地分布现状 吉林省盐碱地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土分布区之一。据 1996 年 TM 图像和 1999 年野外调查,本区盐碱地主要分布 在海拔低于 200m 的低平原区,尤其在长岭弧形沙带以北的 低平原区有集中成片分布的特点,在长岭弧形沙带及其以南 的吉林省辖区和高平原区虽亦有盐碱地分布,但面积较小, 而且零星。此外,本区盐碱地也有沿古河道以及道路和沿线 成带,沿湖泡和村屯边缘呈环带状分布的特点。 本区盐碱地具体分布于白城市的洮南、洮北、镇赉、通 榆、大安;松原市的长岭、乾安、扶余、前郭、宁江;四平市的 双辽、梨树;长春市的农安等 13 个市县。 (二)盐碱地面积 据 1996 年 TM 图像和 1999 年野外调查,吉林省盐碱地 面积 96.90 万公顷,其中轻度盐碱地 6.07 万公顷,占盐碱地 面积的 6.26%,中度盐碱地 46.41 万公顷,占盐碱地面积的 47.90%,重度 盐碱地面积为 44.42 万公顷,占盐碱地面积的 45.84%。各市、县盐碱地轻、中、重度盐碱地面积见下表。 5 九十年代吉林省西部各市、县盐碱地面积及其比例 单位:万公顷 松原市 白城市 四平市 长春市 市 项 县 目 长岭 县 乾安 县 扶余 县 前郭 县 小 计 大安 市 洮南 市 镇赉 县 通榆 县 洮北 区 小 计 双辽 县 农安 县 总 计 盐 碱 地 面 积 12.32 8.93 2.61 6.14 30.00 23.11 5.25 13.64 20.75 0.37 63.12 2.36 1.42 96.90 占土地总面 积百分比 (%) 21.6 24.7 4.6 10.0 14.2 47.0 10.3 25.3 24.4 2.0 24.5 7.6 2.6 17.5 九十年代吉林省西部各市、县盐碱地质量及其比例 单位:万公顷 松 原 市 白 城 市 四平市 长春市 市 项 县 目 长岭 县 乾安 县 扶余 县 前郭 县 小 计 大安 市 洮南 市 镇赉 县 通榆 县 洮北 区 小 计 双辽 县 农安 县 总 计 盐 碱 地 面 积 0.65 0.24 0.89 0.51 1.22 0.07 3.38 5.18 6.07轻 度 占盐渍化面 积百分比 ( %) 7.27 3.91 2.97 2.20 23.24 0.51 16.29 8.21 6.26 盐 碱 地 面 积 8.75 5.55 5.90 20.20 3.06 0.98 13.57 5.79 0.37 23.77 2.12 0.33 46.41中 度 占盐渍化面 积百分比 ( %) 71.0262.15 96.09 67.33 13.24 18.67 99.49 27.92 100 37.66 89.84 23.24 47.90 盐 碱 地 面 积 3.58 2.73 2.61 8.92 19.54 3.05 11.58 34.17 0.24 1.09 44.42重 度 占盐渍化面 积百分比 ( %) 29.0 6 30.57 100 29.73 84.56 58.10 55.81 54.13 10.17 76.76 45.84 6 二、盐碱地治理和生态经济发展现状 依据吉林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的要求,吉林省生态 办 2002 年启动了“吉林省西部 盐碱地治理生态建设工程” , 即“ 西部治碱工程” 计 划。该工程计划到 2010 年的近 10 年间, 分两个阶段,采取工程、生物、化学、管理等措施,对西部盐 碱地进行全面治理。第一阶段(2002-2005),共治理盐碱地 66.67 万公顷,其中轻度 6.07 万公顷,中度 46.41 万公顷,重 度 14.18 万公顷。要达到的主要目标是盐碱地总体退化趋势 得到遏制;轻度盐碱地植被恢复,50%变为优质草原;中度盐 碱地植被基本恢复,50%变为可利用草原;重度盐碱地植被 有所恢复。工程措施主要是结合实际进行围栏;生物措施对 轻中度盐碱地补播各种耐盐碱草种,对重度盐碱地采取人工 种碱茅、羊草、栽柽柳,以及以稻治碱,以苇治碱等。化学措 施是针对不同地块和植被、土壤类型,采用石膏、石灰石、工 业废弃物及生化试剂等进行探索式治理;管理措施是采取“统 一管理,集约经营,权属不变,群众受益”的原则,公司化集 约化强化管理。 西部治碱工程主要是在政府主导下,以工程项目建设为 中心展开的。初期尽管有企业的参与,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产业开发行为,是以国家和政府财政补贴为主要投资来源的 一种公益性事业,其主要目的是恢复生态,间接辐射带动发 展相关产业。追求的主要目标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 7 效益没有作为该工程的主要目标,没有进行深度产业化开发。 三、发展盐碱地生态经济的条件分析 一一一 优势条件 1、自然优势 吉林省西部有充足的光热资源、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茂 密的牧草资源、广阔的盐碱地资源,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适 宜动物生存和作物生长,为发展盐碱地生态经济提供物质基 础。 2、市场优势 国内外市场需求潜力较大。羊草是我国目前唯一可供出 口创汇的天然牧草,中国也是国际市场唯一的羊草出口国, 市场稳定,国外的需求量逐年递增,仅东南亚地区每年需求 量即为 500 万吨。从国内市场来看,依据我国历年配合饲料 的产量 55005800 万吨估算,可用于配合饲料的牧草产品 潜在市场约 650800 万吨左右。同时,随着我国配合饲料产 量以每年 10的速度增加,对牧草产品的需要量也将以每 年 70 万吨左右的速度增长。 吉林省所属的松嫩草原现有可利用草原面积 133 万公 顷,姜家甸和三家甸天然草场出产的优质羊草年出口日本和 东南亚国家,有很高的知名度,每年出口的优质羊草在 2-3 万吨以上,呈现强劲的旺销势头。将羊草就地深加工,直接 8 出口,效益会成倍增加。罗布麻是一种优良的生态建设用草, 已开发出一系列的纺织品、纸品、药品和保健品,罗布麻产 业化初具规模,罗布麻产品市场供不应求。银莓叶片中的粗 蛋白和粗脂肪可加工饲料,枝、叶片和果实中的有效药用成 分的可提取入药或制造功能性食品。沙枣果实中含有多种氨 基酸、维生素、铜、锌等微量元素和药用成分,可酿酒、酿醋、 制果酱和蜜饯等;枝叶蛋白、脂肪含量高,是公认的优良木本 饲料,萌条可编筐。花为优良蜜源,并可提制香精,枝、叶、 树皮、花、果等均可入药,可治烧伤、白带、慢性支气管炎、 闭合性骨折、消化不良、神经衰弱等症;树干可割采沙枣胶, 能代替阿拉伯胶及黄胶。银莓和沙枣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的 综合开发利用饲料、功能保健食品和天然药品的产业化 开发,在促进荒漠化区域的植被恢复和环境条件的改善的基 础上,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 较好的发展潜力和产业化前景。利用吉林省碱地资源种植开 发罗布麻、银莓等耐碱植物前景广阔。 3、技术优势 吉林省在盐碱地开发利用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中科院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苏打盐碱地羊草植被恢复与重 建的方法” 的重要科研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吉林省农 业科学研究院自主育成耐盐碱、抗寒、高产、优质苜蓿“公农 一、二、三号” 品种。 盐碱地罗布麻人工栽培与产品加工也将 9 取得系列专利。银莓和沙枣分别通过了吉林省林业品种审定 委员会的品种审定,在 PH8.3-10.76、全盐量 0.13%-0.64%的 轻、中、重度盐碱地上生长良好,造林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 率可达到 60%-70%。吉林大学引进俄罗斯黄花草木樨品种, 已于 2005 年通过国家牧草审定委员会引进牧草品种的鉴定, 获得引进权。这些成果都具有技术先进、产业前景广阔、适 于产业化开发特点。 吉林省拥有良好的技术平台。吉林省的大学和科研院所 有一大批长期从事草地、沙地、盐碱地研究科研人员,以及 拥有这方面的技术平台。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所 于 2003 年在吉林省西部大安市建立的中国大安碱地生态试 验站,拥有 855 平方米的综合实验楼一座,标准化自动环境 监测站和常规气象站 1 座,拥有 100 公 顷各类盐碱化草地综 合试验场,合作企业在吉林省西部的大安、通榆、长岭等县 (市)以租赁、认治盐碱化、退化草地 8 万公顷,购置了必要 的野外检测和实验仪器设备。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的建立不 仅为开展长期定点定位土壤盐碱化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更 为盐碱地生物改良、利用等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产业化开 发提供了良好平台。 4、人才优势 吉林省拥有一支专业齐全、学术思想活跃、长期坚持在 盐碱地研究开发第一线的高水平科技队伍,有中科院“百人 10 计划”引进 人才,吉林省有突出 贡献专家和相关专业的博士、 硕士等。先后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 、国家 农业综合开发、吉 林省农业综合开发、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中澳国 际合作项目多项。荣获国家各类奖项较多,积累了丰富的大 型盐碱地开发项目组织和管理经验。 5、企业优势 吉林省拥有一批从事盐碱地生态经济产业开发的企业, 并形成一定规模。如吉林省华雨草业有限公司、吉林省万邦 草业有限公司和吉林省向海罗布麻有限公司专业经营碱地 生态产业,成为发展盐碱地生态经济市场主体。 (二)不利因素 1、缺乏重大技术突破和技术创新 治理盐碱地,多年来主要停留在围封补种等生态治理阶 段上。生物措施和化学措施应用的范围很小,缺乏综合治理 的集成技术和自主创新技术。 2、缺乏适宜的植物品种和科学的实验设施 由于缺乏综合性的基础研究工作与数据积累,本应长期 坚持下去的本土抗逆植物筛选和新品种选育工作进展缓慢。 3、资金短缺,成本高,投资回收困难 生物治理盐碱草地的主要措施是种碱茅和补播羊草,每 公顷投资成本一般在 3000-5000 元左右,恢复周期长,经济 11 效益差,企业投资积极性不高。 4、生态产业化运行机制有待形成与完善 技术研发主要是以科研事业单位为主体进行,经济效益 好的成果转化往往找不到投资企业,与市场结合的机制较弱, 发展活力不强,技术成果-产品-市场产业化链条脱节,不能 满足碱地生态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吉林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 纲要为指导,以生物技术为核心,以开发建设盐碱地生态经 济产业链为目标,充分利用盐碱草地、盐碱耕地和盐碱泡沼 资源,重点发展草业和草地畜牧业、生态种植业和碱水养殖 业,以及生态产品加工。要科技成果产业化、运行机制企业 化、发展方向市场化,采取机制创新与技术创新并重,建设 高水平的产业化基地。推行“政府投入 +科研单位+企业”模式, 促进盐碱地资源综合利用和盐碱地生态经济发展。 (二)规划原则 1、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充分调研和专家 论证的基础上,作为整体工程项目建设,根据区域经济发展 水平和资金投入的实际,分步实施。 2、坚持区分类型,因型治理的原则。对现有盐碱地,要 按轻度、中度和重度的退化程度,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治 12 理措施。 3、坚持划区分块,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县(市、区)为单 位,划分若干区块,对所需治理的盐碱地,按综合性、大面积、 连片治理的原则,特别是道路两旁和村、屯周围的盐碱地一 定要因地制宜采取合理措施。 4、坚持技术整合,整体开发的原则。发展盐碱地生态经 济,不仅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部门之间的配合及全 民参与,更主要的是需要多学科、多领域、多项科技成果的 技术集成和综合运用,形成合力,开发建设。 5、坚持“三利”统一, “三效”并举的原则。要责、权、利兼 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举,也就是建、管、用 一致,不能脱节。 6、坚持综合开发,延长产业链的原则。盐碱地生态经济 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新兴的产业,它不仅可将闲置的 土地资源恢复利用,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我省西部盐碱地资 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利用,以此带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产业 结构的调整,延长产业链和培育出新兴产业,通过综合开发, 恢复生态环境,发展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 展。 五、 目标和任务 (一)目标 1、盐碱地植被恢复建设目标 13 2006-2010 年治理 46 万公顷盐碱地,退化盐碱地植被恢 复面积 10 万公顷,盐碱地植被基本恢复。轻度盐碱地在植被 恢复的基础上,变成优质资源;中度盐碱地恢复植被,80%变 成可利用资源;重度盐碱地植被基本恢复,30%变成可利用 资源。 2、盐碱地生态经济发展目标 盐碱地生态经济产值达30 亿元。建成草产品加工生产 线和特色产品加工生产线,发展盐碱地生态经济加工企业10 个,盐碱地生态产品20-50个;初步形成耐盐碱顶级植被草业 生态经济产业链、高产优质绿色农产品生态经济产业链、安 全健康盐碱地功能食品加工等产业链,创建盐碱地生态畜牧 业、盐碱地生态渔业、盐碱地生态农业、盐碱地功能食品加 工生产模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3、盐碱地治理开发工程技术目标 到2010年筛选出适应盐碱地环境、具有产业化开发前景 的特色功能植物4-5个,开发盐碱地功能植物加工产品5-10个, 解决盐碱地生态经济重大关键技术难题2-3项。 (二)任务 1、加速盐碱地治理和植被恢复进程 以发展优质牧草,搞好舍饲半舍饲畜牧业和挖掘盐碱地 特色植物(包括作物)功能为核心,启动耐盐碱植物品种的选 育工程。重点实施盐碱地综合治理工程、耐盐碱植物选育工 14 程、优质牧草产业化种植工程、盐碱地生态治理和植被恢复 工程。以本土耐盐碱植物品种筛选与应用开发为主,主要开 展羊草和优质豆科牧草的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大幅度提高碱 地优良牧草单产和总产水平,为发展盐碱地舍饲畜牧业提供 充足的饲草资源和优质配合饲料。巩固和发展盐碱地生态治 理成果,实现植被的快速恢复与重建目标。 2、大力发展盐碱地生态经济 充分发挥盐碱地生态经济产业的引领和拉动作用,紧紧 依靠盐碱地生态科技进步,培育盐碱地优势特色产业,推动 产业集聚,形成新的产业集群,促进具有循环经济特征的特 色盐碱地生态经济发展。重点实施草业与草地畜牧业工程、 碱地功能植物产品开发工程、碱水特色养殖工程、碱性功能 食品开发工程。大力发展具有高附加值,多功能的盐碱地特 色动、植物加工产品,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 3、加强盐碱地生态治理技术创新 围绕盐碱地生态经济“双健康” 任务,开展重大跨学科的 综合研究。所谓“双健康 ”就是通过生态 治理,使盐碱地植被 恢复,实现土地资源健康;通过碱性动、植物食品的深加工, 改变人们的酸性食品结构,增加碱性食品,实现人们的身体 健康。因此,要积极研发生态治理关键技术和盐碱地生物资 源与机能高效利用途径,推进盐碱地特色生态经济产业化, 实行盐碱地区域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模式。重点实施技术 15 创新与集成平台建设工程,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研发工 程。在进一步完善已有盐碱地生态试验研究基础设施与技术 支撑平台建设的同时,积极建设碱地工程技术实验室等技术 平台建设任务。 六、发展重点 以技术开发为先导,实施技术领先战略;以市场导向为 目标,实施高效、名牌战略;以生态建设为基础,实施生态良 性循环战略;以集约管理为保障,实施产业化战略。充分利用 盐碱草地、盐碱耕地和盐碱泡沼资源,通过技术研发和技术 创新,开发适合盐碱地栽培的新品种、新技术,发展草业和 草地畜牧业、生态种植业及碱水养殖业,生产一般优质土地 上不能生产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碱地功能食品、天然营养产品 和绿色环保产品。发展盐碱地生物能源、生物材料和生物质 原料的生产加工。依靠技术扶持、产业拉动,使不毛的盐碱 荒地变废为宝,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规划的 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立足现有基础,确定六大发展重点。 (一)耐盐碱植物筛选和新品种选育 重点开展本土耐盐碱植物、特种用途植物、功能植物筛 选;外来植物引种、驯化栽培;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以及转基 因育种。 (二)盐碱地植被恢复与产业化种植 重点发展羊草移栽快速恢复与产业化种植、紫花苜蓿产 16 业化种植、罗布麻产业化种植、银莓沙枣产业化种植及生物 质原料等植物品种的培育种植。 (三)技术创新与应用 重点开展创新栽培新技术体系研发、羊草机械化移栽技 术研发、牧草高产耕作技术研发、牧草非充分灌溉节水栽培 技术研发、牧草保鲜储藏技术研发、全价配合饲料加工技术 研发、盐碱地植物功能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开发盐碱地各种 耕作、播种、育苗、移栽、收割、加工机械。主要包括羊草育 苗机械产品、羊草移栽机械产品、盐碱地土壤耕作机械产品、 盐碱地产品加工机械。 (四)盐碱地生态畜牧业开发与产业化 根据盐碱地生态环境脆弱现状,解决草地生态保护与畜 牧业发展的矛盾,重点实施草业与草地畜牧业工程。包括盐 碱化草地畜草平衡调控、优质草产品开发与加工、发展舍饲 或半舍饲畜牧业经济、盐碱化草地可持续放牧管理、草原红 牛的集约化养殖与加工、集约化经营与生态畜牧业示范村建 设。 (五)盐碱地生物质开发与产业化 重点开发生物能源、生物材料和生物质原料。利用盐碱 地植物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生物质成型燃料等生物能源,形 成生物能源产品产业化;利用盐碱地生物质为原料生产可生 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和替代石油基产品的基础化工材料等生 17 物材料,并产业化;以及盐碱地作物植物育种、基因高产淀粉 质、纤维质、油料作物等品种改造与新品种产业化。 (六)碱水特色养殖和碱性功能食品开发与产业化 充分利用盐碱地区丰富的盐碱泡沼以及稻田水面资源, 重点开展盐碱泡沼鱼、虾、蟹规模化养殖,开发碱水特色水 产高效养殖模式,提高盐碱地碱水资源高效利用率。发展盐 碱地种植业,利用碱地生物资源,开发碱性功能食品,包括 天然碱性大米,天然碱性蔬菜,碱性畜产品(肉,蛋,奶),碱 性饮料以及其他保健食品;利用盐碱地植物和植物副产物, 生产保健用食品,功能性食品以及各种药物,构建产业链条, 实现产业化,把盐碱地生态经济培育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七、重点工程项目 为实现盐碱地生态经济的发展目标,确定十类建设工程, 作为发展盐碱地生态经济的支撑,项目总投资 15 亿。 (一)耐盐碱植物选育工程 以发展优质牧草,挖掘盐碱地特色植物(包括作物)功能 为核心,开展耐盐碱植物品种的选育工程。包括本土耐盐碱 植物筛选、植物引种驯化栽培、特种用途植物筛选、高附加 值作物品种筛选,以及植物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转基因育 种工程。 (二)优质牧草产业化种植工程 18 为满足舍饲和半舍饲畜牧业对优质饲草的大量需求,重 点发展以羊草和紫花苜蓿为主的优质牧草规模化产业化种 植工程。主要包括羊草种苗基地建设与羊草大规模移栽工程, 以及耐盐碱紫花苜蓿等高蛋白牧草产业化种植工程。 (三)盐碱地生态治理和植被恢复工程 在巩固以往生态治理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大面积 开展盐碱地植物种植,以水灌溉,深松浅翻,补种,因地制宜 开展生态综合治理。主要是草场围栏禁牧,羊草补栽等综合 治理措施与植被快速恢复重建工程。 (四)技术创新与集成平台建设工程 进一步完善已有碱地生态专门试验研究基础设施,实施 一批盐碱地重大科学研究、前沿技术研究、产业关键技术攻 关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搞好碱地工程技术实验室、碱 地工程中心和生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快盐碱地生态技术 研发与产业化进程,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 收再创新,实现盐碱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快速转化。 (五)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研发工程 包括盐碱地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先进技术,植被快速恢 复技术,优质牧草高产栽培技术,劣质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 牧草产品保鲜储藏加工新技术研发;羊草苗育与移栽机械, 盐碱地耕作机械,盐碱地节水灌溉机械,牧草收割、打包机 械和青贮机械开发与研制;盐碱地土壤改良剂,土壤保水剂, 19 特用复合肥,除草剂,杀虫剂等新材料新制剂的开发。 (六)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工程 重点搞好改良后的盐碱地优质杂豆(绿豆、红小豆等)、 优质油料(向日葵、花生、蓖麻、芝麻等)、优质专用粮食(特 用玉米、优质水稻、大豆、小麦、谷子、荞麦、甜高粱等)、优 质薯类(脱毒马铃薯等)、优质蔬菜、优质瓜果(南果梨、仁用 杏、金红苹果、葡萄等)、优质烤烟和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建 设。 (七)草业与草地畜牧业工程 实施草业与草地畜牧业工程。包括优质草产品、饲料产 品开发与出口、发展舍饲或半舍饲畜牧业经济,盐碱化草地 可持续放牧管理、牲畜品种改良、集约化经营与生态畜牧业 示范村建设工程。 (八)盐碱地功能植物产品开发工程 基于盐碱化土壤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特性与化学成分 特征,挖掘盐碱地环境上生长的植物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开 发具有保健、药用、日用化妆、美容、环境美化等功能的天然 绿色植物产品,加速其产业化。重点开展罗布麻、银莓、沙枣 等功能产品开发与产业化开发,提高盐碱地功能植物的利用 价值和经济收入。 (九)盐碱水特色养殖工程 充分利用盐碱地区丰富的盐碱泡沼以及稻田水面资源, 20 重点试验、示范和推广盐碱泡沼鱼、虾、蟹规模化养殖技术, 确立碱水特色水产高效养殖模式,提高盐碱地碱水资源高效 利用率,实现盐碱水养殖业产业化,大力发展水产经济。 (十)碱性功能食品开发工程 碱性食品具有特殊的功能,利用盐碱地生物资源,开发 碱性功能食品。包括天然碱性大米,天然碱性蔬菜;碱性畜产 品(肉,蛋,奶),碱性饮料以及其他保健食品,构建产业链。 八、保证措施 (一)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实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酒店客房培训
- 2025合同范本:商铺租赁合同协议书
- 2025年版权保留转让合同
- 护理培训成果汇报
- 2025商业店铺租赁合同范本2
- 2025租赁合同的担保方式
- 2025网约车租赁服务合同
- 2025劳动合同范本标准模板
- 2025标准设备购买合同参考范本
- 2025合作伙伴合同书 企业合作伙伴合同撰写
- 企业重组相关税收政策培训教学课件(38张)
- midas NFX使用指南(八)
- 肝癌的防治(大众科普版本)-PPT课件
- 成都高新区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半期考试数学试卷
- 职业危害防治实施管理台账
- 2018年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单词表
- 毕业设计U型管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 苹果中国授权经销商协议
- KGW船用起重机维护使用手册
- 怎样确保骑车安全-1
- 混凝土裂缝修补工程验收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