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试题_第1页
歙县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试题_第2页
歙县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试题_第3页
歙县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试题_第4页
歙县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单项选择题 国内外循环经济理论研究成果是设计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 A.理论依据 )。 日本低碳战略形成的正式标志是(. “福田蓝图”的提出 ) 最早发现于南美,被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国家的渔民们称为“圣婴”的气候现象的是( 厄尔尼诺 ) 一个社会要推动一项经济模式的发展,必须以 大众的消费 模式为根基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 ) 我国现有能源生产结构中,可再生能源所占份额最大的一项是( 水能 )1.下列主要反映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的概念是 A.天气 B.气候 C.气温 D.水汽2.对于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中间有多种见解。但是大多数人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 )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 A.二氧化氮 B.二氧化碳 C.氯氟烃类化学物质 D.化肥农药等物质3.从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的分布情况来看,( )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4.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是 A.京都会议 B.巴厘岛会议 C.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D.坎昆会议5.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改变世界格局的“第四次浪潮”指的是 A.低碳革命 B.绿色革命 C.科技革命 D.产业革命6.中国在 2009 年 12 月 7 日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做出了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到 2020 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 )年下降 40-45的承诺。 A.2005 B.2006 C.2007 D.20087.“恒温消费”, 即消费过程中 A.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 B.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经济C.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 D.不危及后代的需求一是“恒温消费” ,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二是“经济消费” ,即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三是“安全消费” ,即消费结果对消费主体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健康危害最小;四是“可持续消费” ,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最小;五是“新领域消费” ,转向消费新能源,鼓励开发新低碳技术、研发低碳产品,拓展新的消费领域,更重要的是推动经济转型,形成生产力发展新趋势,将扩大生产者的就业渠道、提高生产工具的能源效益、增加生产对象的新价值标准。8.长期来看,( )利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对节能减排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A.水电 B.风电 C.可再生能源 D.太阳能9.“碳汇”则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 )是地球上存在的巨大的碳汇。 A.飞禽走兽 B.污水处理厂 C.江河湖泊 D.森林植被10.“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构建低碳城市和( )的战略部署,这反映了以低碳经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 A.低碳经济实验区 B.低碳农村 C.低碳工业 D.碳汇减碳11.我国第一个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城市是 A.上海 B.北京 C.杭州 D.成都 应当是贵阳12.下列不能被循环再利用的物质或材料是 A.报纸 B.化肥 C.钢材 D.塑料瓶13.火力发电过程中,哪种物质的排放量最大?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硫酸钾 D.粉煤灰14.下列属高耗水、高污染的行业是小水泥、小造纸、小化工、小铸造、小印染、电镀及平板玻璃A.造纸 B.汽车 C.建筑 D.运输15.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可用于制作燃料,该举措属于“3R”原则中的哪项? A.再利用 B.减量化 C.资源化 D.无害化16.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是 A.双元回收系统模式 B.行业协会推进模式 C.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17.循环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需要建立( )来保障其健康发展。 A.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 B.资源环境产权制度 C.绿色政绩考核制度18.( )是监测有害物质排放量以及分析已排放有害物质的成分和含量的技术。 A.无害化技术 B.环境监测技术 C.再利用技术19.( )既是总资源库,又是总废物处理场。 A.太空 B.大海 C.环境20.( )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A.产业规模 B.科技进步 C.绿色革命21.( )是指允许企业对政府规定的碳排放权利进行买卖的市场行为 A.碳汇 B.碳交易 C.低碳技术“领跑者制度”是日本独创的一种“鞭打慢牛”的促进企业节能的措施。所谓的“领跑者”,是指汽车、电器等产品生产领域能源消耗最低的行业标兵。政府把这些产品的现有最高节能标准作为行业标杆,强制要求其他企业向其看齐。6.日本独创的一种“鞭打慢牛”的促进企业节能的措施是 ( ) A.补助金制度 B.“绿色证书”制度 C.特别折旧制度 D.“领跑者”制度7.中国将自 2009 年 1 月 1 日 起施行循环经济促进法8.火力发电过程中,那种物质的排放量最大?.当然是 二氧化碳 ,煤的主要成分是碳,燃烧后就是二氧化碳。9.通常所说的混合动力一般是指 油电混合动力 ,即燃料(汽油,柴油等)和电能的混合。10.杨文俊说,低碳经济将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改变世界格局的“第四次浪潮”。11.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 节能减排12.开始制定向节能倾斜的价格、财政、税收、 信贷政策 ,引导和激励企业和社会的节能行为。13.过多地使用 氯氟烃 类化学物质(用 CFCs 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14.哥本哈根 会议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15.森林植被是地球上存在的巨大“碳汇” 。16.建筑我国现有建筑中百分之九十五属高耗能建筑二、多项选择题 1.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 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 等。2.公民广泛参与低碳消费方式。公民参与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关注“5A”:一是 Awareness(认知性) ,即对低碳消费方式的了解和认知;二是 Availability(可行性) ,即低碳消费方式的现实实用性和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性;三是 Accessibility(可操作性) ,即低碳消费方式的可操作性;四是 Affordability(可承受性) ,即人们实行低碳消费方式的经济成本可以承受;五是 Acceptance(可接受性) ,就是在道德价值和安全可靠等方面的社会接受程度。毋庸置疑,公民的消费方式会在点滴之处积少成多,成为新时代社会价值取向的“风向标” 。 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近期目标之一,而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大部门无疑是节能工作的重点。这三大部门是指( ) A.工业 B.交通 C.旅游 D.建筑21.低碳经济的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A.生产的低碳化 B.分配的低碳化 C.销售的低碳化 D.消费的低碳化22.低碳经济的核心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A.技术创新 B.设备创新 C.制度创新 D.发展观的改变23.目前发现的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有 A.二氧化碳 B.甲烷 C.臭氧 D.氧化亚氮、六氟化硫由 于 人 类 活 动 或 者 自 然 形 成 的 温 室 气 体 , 如 : 水 汽 (H2O)、 氟 利 昂 、 二 氧 化 碳 (CO2)、 氧 化 亚 氮 (N2O)、 甲 烷 (CH4)、 臭 氧 (O3)、氧 化 亚 氮 、 氢 氟 碳 化 物 、 全 氟 碳 化 物 、 六 氟 化 硫 等 的 排 放 。 这当中氟化物就有三种。其中 CO2 对温室效应影响最大。当代中国环境法的理性发展方向是()。 A、基本环境公益与基本经济公益应当满足 B、确立公益最大化原则C、限制开发原则 D、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激励机制世界上已经有()等十几个国家开展了低碳产品认证。目前,已经有德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开展低碳.A.德国 B.英国 C.中国 D.韩国 E.日本24.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近期目标包括以下方面 A.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B.调整能源结构 C.遏制奢侈浪费 D.加快低碳能源技术的开发25.随着经济发展快速增长,我国能源消费急剧上升。当前的能源利用面临三个问题 A.资源自给率不高,愈来愈依赖外部市场。B.煤炭使用比重大,国内能源转化效率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C.清洁能源应用不足,环境污染严重D.能源消费增长过快,对外依存度增加26.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有 A.观念先行性 B.技术先导性 C.物质循环性 D.效益综合性 27.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产生的废弃物类型有 A.可直接回收的废弃物 B.不可直接回收但可以认为分解的废弃物 C.既不可回收又不可人为分解的废弃物 D.可完全直接利用的废弃物 28.循环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是 A.起步阶段 B.发展完善阶段 C.成熟阶段 D.终止阶段29.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A.系统性原则 B.实用性原则 C.顺应发展趋势原则 D.资源高效利用原则 E.生态环境友好原则30.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起码应具备( )等基本条件。 A.先进的发展观念 B.先进的科学技术 C.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度 D.完善的市场机制31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全社会能源高效合理利用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政府( )的能力和水平。 A.能源管理 B.能源服务 C.能源监测 D.能源监督32 本法所称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活动的总称。本法所称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本法所称再利用,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本法所称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27.下列符合科学发展观和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是 ( ) A.节能减排 B.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C.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D.调整产业结构 公民要广泛参与低碳消费方式, 提倡 健康消费、 安全消费、 绿色消费、 环保消费、 科学消费、 节约型消费, 使低碳消费方式成为新时代的社会生活方式.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包含的环节是 ( ) A.原材料加工 B.产品制造 C.产品使用 D.循环利用28.低碳经济的特征 ( ) A.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资源节约的特征 B.低碳经济具有低污染,环境保护的特征 C.低碳经济具有低排放性,体现了清洁生产的特征 D.低碳经济具有公众性,体现了生态文明的特征 29.属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是( ) A.政府、企业 B.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C.公众、中介机构 D.自然界、太阳能 中国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主体是企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尤为重要。 30.我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要靠( )。 A.政府行为 B.绿色发展 C.企业行为 D.科技进步 三、判断题 1.在“ 分业种减排方法” 下,最主要的受益者是那些拥有着先进节能技术的国家。 ( )【答案】 2 颗粒物 仍是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31.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气温突变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答案】 32.丹麦是自行车的王国,在丹麦所有出行工具中,自行车为首选,公共交通为次选,最后才是私家车。【答案】 33.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 GDP 的问题。【答案】 低碳经济实质是 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 ,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38.发展循环经济应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按照资源化优先的原则实施。 ( )【答案】 37.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压力和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土地、森林水资源、能源、物种等方面。 ( )【答案】 39.坐公交车出行不属于绿色消费行为。 ( )【答案】 40.自然资源相对短缺和环境污染日趋严峻是设计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现实依据。 ( )【答案】 34.“低碳经济”概念首次出现在 2003 年美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中。【答案】 “低 碳 经 济 ”最 早 见 诸 于 政 府 文 件 是 在 2003 年 的 英 国 能 源 白 皮 书 我 们 能 源 的 未 来 :创 建 低 碳 经 济 。35.京都议定书是世界上第一个主张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国际公约。【答案】 早在 1992 年,一部分有远见的人们就已经意识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性。当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就通过了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主张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国际公约。 1997 年,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又在日本京都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对减排温室气体的种类、主要发达国家的减排时间表和额度等作出了具体规定47.2007 年 9 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第 15 次领导人会议上,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 “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令世人瞩目。 ( )【答案】 48.世界上最早出台有关循环经济法律的国家是日本。 ( )【答案】 36.提出低碳经济的目的,就是有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从而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发展。【答案】 发展低碳经济就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延缓气候变暖,所以就能够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废墟下的钢筋清理出来后仍可以送回钢厂回炉再炼。 ( )【答案】 50.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 )【答案】 37.实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地实践,创新,提高的过程。【答案】 38.低碳消费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答案】 39.“可持续消费”, 即消费结果对消费主体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健康危害最小。【答案】 “可持续消费”一词的正式提出始于 1994 年奥斯陆专题研讨会会议,1994 年 UNEP 在内罗比发表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报告首次将“可持续消费”定义为“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40.碳税政策能抑制碳排放增长,但同时须关注对经济的负面影响。【答案】 41.全球环保产业的市场规模近年来总体呈增长态势。 ( )【答案】 42.“十一五”期间,中国环保投资的重点领域是水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物、生态环境、核安全及环境能力建设。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