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创新研究报 告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一、基本情况(一)农业和农村经济情况清丰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总面积 834 平方公里,辖 3 镇 14 乡,502 个行政村,总人口 65万,其中农业人口 59 万人,耕地面积 85 万亩。常年种植小麦 70 万亩,玉米 30 万亩。2006 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49 万吨,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县。近年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辣椒、食用菌和速生丰产林等特色农业,辣椒种植面积超过 30 万亩,以白灵菇为主的食用菌棚达到 1.5 万座,速生丰产林种植面积20 多万亩。2006 年农业总产值完成 38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3206 元,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快县” 。(二)农技推广体系现状2005 年初以前,全县农技推广队伍主要由县、乡两块组成,县级主要有农技推广中心,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具体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心下设事业单位 7 个,农技站、植2保站、土肥站、种子站、农广校、农经站、能源站。企业单位 2 个,分别是种子公司、原种场。工作人员 168 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75 人,约占全部事业单位人员的 65%;乡级主要是 2002 年乡镇机构改革后由原农技站与农机、水利、林业等站合并成的农业服务中心。人员编制每乡镇 911 人,全县共 191 人,其中高中及高中以上学历人员仅 60人,不足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且基本不再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所以当时在推广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1)机构设置不合理。县农技中心与县农业局均为正科级单位,互不隶属。乡级机构人、财、物归乡镇政府,一般不接受县级机构业务指导。 (2)管理体制不理顺。县农技中心内部企事不分,执法与技术推广职能交叉。 (3)农技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 (4)农技推广经费保障落实不到位,技术棚架现象严重。农技推广体系基本上处于线断、人散、网破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2005 年后,县委、县政府按照“一个分开” 、 “六大创新” 、“三个确保”的思路对农技推广体系进行了改革。 “一个分开” ,即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分开;“六大创新” ,即创新管理体制,创新机构设置,创新服务体系,创新推广队伍,创新服务手段、创新人事管理制度。着重解决管理体制不顺、队伍不专、机制不活、社会化服务组织薄弱等3问题;通过改革实现“三个确保” ,即确保公益性职能强化、确保公益性机构经营供给,确保农技推广队伍优化。坚持公益性服务与经营分开,执法与技术推广分开的原则,县种子公司和原种场改制后进入市场。新成立 7 个事业单位,分别是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服务大厅)和六个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全县共设置公益性技术推广机构 13 个,其中县级 7 个,基层区域站 6 个。13 个推广机构,均归农业局管理,其中 7 个县级推广机构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下属单位,6 个区域站为农业局派出机构,共核编 130 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不低于 80%。在编制分配上,县级 52 人,区域站 78 人。通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现已比较完备地构建了“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乡、镇(区域站)村(专业协会)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基地) ”四级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初步解决了农业技术棚架的体系性障碍。二、存在问题 2005 年我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以来,虽然在体制、机制方面做了不少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促进了我县农业快速、健康发展。但由于农技推广体系运行中长期积淀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可能一时全部消除,急需加以认真研究,给予化解和解决。4(一)需求信息反馈不畅,供不对需。目前,农技推广机构仍然采取自上而下的的推广方式进行推广,所推技术和农民的需求不完全符合,而且对农民需求的信息、技术,不能及时反馈,严重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与普及,使农业科技的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二)统筹协调不到位。一是服务区域内乡镇政府与农技推广区域站之间的协调不够。区域站以“农户”为中心的农技推广活动,虽然有较强的独立性,但也有不少农技工作仍需要乡(镇)政府的支持和配合,而现存“两层皮”的管理体制很难实现高效默契的配合。二是县域内部各局(委) 、乡(镇)工作人员对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认识不足,支持力度不够。 (三)农业技术推广资金不到位。2005 年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后,虽然对基层农技人员执行了工资财政全额拨付,但农技推广资金由于县级财政困难而未列入财政预算,并且基层农技人员的一些正常的补贴待遇及有关优惠政策也由于种种原因而难以落实。(四)基础设施条件差。目前,我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开展工作的基本设施也已具备,但由于经费困难等原因,示范基地不足、培训条件落后、仪器设备不齐等问题却长期得不到解决,5不利于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果和推广效率。(五)考核考评机制不健全。虽然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是通过考试公开招聘上岗的,但在农技推广工作中,一直未实行健全的考核考评机制。由此形成了干多干少都一样,制约着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加快人事、职称、福利、分配、培养、使用等方面的机制创新,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是农技推广工作的迫切需要。(六)农技人员的综合素质跟不上农业发展的需要。一是部分农技人员守旧思想严重,为农民服务观念差,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工作中往往满足于完成任务和应付检查,考虑农民因素少。二是由于农技推广经费短缺等问题,技术人员很少有参加在岗系统培训和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更不能适应市场农业、高效农业和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需要,直接影响到了目前的区域站整体工作的开展。三、有利条件 (一)农业产业基础扎实,农村经济发展较好清丰县总面积 834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85 万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质地优良(主要是粘壤土、壤土) ,水利条件和粮食生产基础较好。主要是小麦、玉米、花生、优质瓜菜生产区,常年种植小麦 70 万亩,玉米 30 万亩。2006 年全6县粮食总产量达到 49 万吨。2006 年农业总产值完成 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3206 元,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快县” 。(二)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农业发展。清丰县委、县政府按照中央连续三年的一号文件精神, 每年都将“三农”工作放在全县工作的首位。2005 年率先在全省实行农技推广体系改革。2006 年在财政十分紧张情况下,解决了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及农技人员的车辆交通问题。2007 年又迫切地承担了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创新研究项目。在这次项目研究工作中,成立了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的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多次组织农业、人事、财政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专题调研,积极协调解决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创新研究项目中遇到的问题,探索加强和促进农技推广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同时不断争取得到上级政府、业务部门的支持,不断改善农技服务条件,完善服务手段,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的建立健全创造了宽松环境。(三) 农技推广体系初具雏形,运作成效明显。清丰县农业局面对新的形势,锐意改革,谋求新的发展思路,探索新的发展途径,以“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乡(镇)区域站、村(专业协会) 、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基地) ”为主体的四级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已基本建成,在7运作机制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以农技人员考核考评机制为核心的用人机制获得突破性进展,农技推广人员扎根一线,为农民服务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服务热线、信息网络、专家坐诊咨询、包村入户等特色各异的农技推广模式广为应用,农技人员的素质和推广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为农技推广事业的稳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这是进一步搞好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创新研究的最有利条件。(四)广大农民迫切需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的创新。在中央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的影响和促进下,全国粮食生产突破历史最高水平,广大农民科学种田的积极性日益高涨。而现今的农技推广体系及运行机制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创新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已成为广大农民迫切需求。清丰县具有较好的农业经济基础,农业产业有很强的发展优势和潜力。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主动性强,而且农业产业的优势迫切需要及时、准确、快捷的政策和科技、信息、物资供应等方面的综合服务,尤其是需要农技推广部门改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能,以满足在新时期市场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客观上为进一步改革、创新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同时,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增加在农业生产中的科技投入奠定了物质基础。8第二部分 研究目的和目标通过研究,探索我县基层农技推广工作高效运行机制,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基层农技推广运行管理办法。从创新推广方式、量化推广任务、健全激励机制出发,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内部管理,探索新形势、新阶段政府主导与农民需求相结合的农技推广新机制是这次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创新研究的主要目的。通过创新服务机制,建立高效的需求反馈机制、岗位责任制、考核考评机制、动态管理机制、机制、多元化服务机制、统筹协调机制、创新推广方式方法等切实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实现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创新研究的目标。第三部分 研究内容与方法一、研究内容(一)建立畅通高效的需求反馈机制。明确建立农民需求反馈机制的重要性,提出构建县、乡、村信息体系建设的基本方法, 拓宽对农民需求信息采集的渠道,探索信息反馈的形式、方法。勾勒出清丰县农民需求信息采集、反馈模式与流程,形成针对农民需要的、高效的9需求反馈机制。(二)建立农技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建立农技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的重要性,对基层农技推广组织的岗位责任制进行归纳和评析,提出制定岗位责任制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通过讨论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进行分析研究,描述我县制定岗位责任制依据与方法,总结我县初步推行岗位责任制的效果。(三)推广方式方法的创新。通过对我县农技单位各项推广方式、方法的研究,从中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总结我县创新推广方式、方法后农技推广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四)建立和完善考评机制。明确提出考评指导思想、考评原则,并通过积极探索研究,建立工作考评制度、工作督查制度、绩效工资奖惩制度以及严格的、操作性强的考核考评机制和按绩取酬、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五)建立县域统筹协调推广工作机制。从当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管理体制出发,探索农技推广县域统筹协调有效途径和最佳方式。结合清丰县的实际情况,分析县域推广工作统筹协调的重要性,从组织、范围及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提出县域统筹协调推广工作机制。10(六)建立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通过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使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与社会化服务组织有效配合,建立以政府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以社会化服务组织为辅助的政府主导型多元化服务体系运行机制。通过研究我县农技推广资源,建立了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推广、与农业科研单位合作推广、与行业协会合作推广等模式的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七)建立健全动态管理机制。通过对我县 2005 年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时人员的招聘、竞争上岗的阐述、分析,提出建立一套完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招辽宁医药职业考试范围
- 联氨药品相关管理制度
- 关于保护环境倡议书集合15篇
- 羊肉出售简单合同范本
- 餐饮物业出售合同范本
- 脑出血疾病的护理
- 湖北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25届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联考物理试题含附加题含解析
- 电梯困人解救培训
- 德州市2025届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5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北京版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反思
- 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例)
- 钢拱桥专项吊装方案终稿
- 24式太极拳教案(1~4课)
- 哈萨克斯坦铁路车站代码
- 产业经济学的课后复习答案
-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之路(PPT-37张)课件
- 客房控制系统——RCU系统培训PPT通用通用课件
- 履带式液压挖掘机挖掘机构设计
- 川崎病诊治指南最新ppt课件
- (会议纪要(2011)第29期)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会议纪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