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区比赛植树问题说课稿(2)_第1页
兴庆区比赛植树问题说课稿(2)_第2页
兴庆区比赛植树问题说课稿(2)_第3页
兴庆区比赛植树问题说课稿(2)_第4页
兴庆区比赛植树问题说课稿(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植树问题说课稿 兴庆区第十七小学 周 萍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主动学习,最佳动机,循序渐进,这是著名教育家乔治波利亚提出的学习和教育原则,遵循这些教学原则,我对植树问题的设计思路如下。一、教材分析植树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植树问题”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教材把它放到了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中让所有的学生学习,说明这一教学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含量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本身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四年级的学生仍以形象的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

2、、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时可以从实际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现隐含在不同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通过研读教参和教材,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编者力图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进行自主探索。通过对问题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将发现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正成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已经快速的发展。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决定对整个探究的过程进行改进。为学生提供现实、有趣、能激发学习兴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让探究的环境更真实、探究的过程更深刻、探究的结果更

3、可信。为此,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通过经历探索“植树问题”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植树问题”的规律,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勇于质疑、大胆表现、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解题方法的归纳概括。教学难点:理解“植树问题”模型的解题方法。四、教法与学法再说说教法与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

4、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本节课以探究归纳为主线,以问题情境为载体,以知识冲突为诱因,以教学活动为形式,使学生经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全过程,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每个环节之中,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让每一个学生在本节课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个性化学习中开展交流活动。通过比较与反思、推理与验证,让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五、我的困惑和思考反复研读教材,我不仅有这样的困惑:采用规定的材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调动起来吗?如何能让学生的探索活动积极、主动,并有兴趣的进行?探究结果怎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此时,我

5、也在思考,如何让学生获得营养又美味的数学?如何有效组织数学活动,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依据活动参与、自主建构、动态生成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六、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间隔、间隔数和间距。(预设用时5分钟)课前情景: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件宝贝大脑和双手,今天我们就要用到这两件宝贝,动脑勤思考,动手学数学。让学生先思考“手”上有哪些数学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每相邻两根手指之间的手指缝,在数学中,我们可以把它叫做间隔,间隔的长度叫做间距,间隔的个数叫做间隔数。(一边比划一边说)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结合生活情景,初步理解生活中的间隔和间隔数,逐步由直观过渡到抽象,激发了学生的学

6、习兴趣。(二)观察体验,总结规律。(预设用时24分钟)本环节有三个活动平台。活动一:动手操作,快乐探究。(5分钟)请学生自主设计:在10米长的马路一侧种树,你准备如何种才会觉得合理又美观,可以在草稿本上动手画一画、摆一摆。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方案和思路,并谈谈在设计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知识?(学生可能会说到平均分、间隔长短相等、间隔数的个数和间隔的长度有关、间距是如何求得等。)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在植树时我们为了整齐、美观,通常情况下,我们使每相邻两棵树的间距相等。所以在植树时,间距大小影响棵数多少,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环节的自主设计激发了学生

7、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让学生初步探究了间距和间隔数,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提供了最好的道具。教学自然进入下一环节。活动二:观察体验,总结规律。1、我挑战!我快乐!动手做一做!(单位:米)(10分钟)方案一:思考!在一条10米的马路上栽树,要求每隔5米栽一棵树,怎么来栽树呢?可以栽几棵树?活动后学生汇报可能出现的集中情况:1、一端栽。2、两端都栽。3、两端都不栽。这时,教师点出:今天我们先学习第一种类型:(板书:两端都栽)让学生完成作业纸上的表格.全 长间 距 (两树之间的距离)间隔数或(段数)棵数105155205255305要求:四人一小组合作完成,汇报交流!思考: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探究两

8、端都栽时,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我们比较后发现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规律是:棵数=间隔数+1;还知道全长、间距、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是 :间隔数=全长间距。(板书)2、填一填:(当堂练习,反馈矫正。)(2分钟)(1)、全长是 30 米,间隔数是6 。间距是( )米。(2)、棵树是8,间隔数是( )。(3)、间隔数是9,间距是9米。全长是( )米(4)、全长是72米,间距是8米。间隔数是(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平台,通过抢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解决问题,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3、出示117页例1。(4分钟)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

9、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例1讨论的是在校园里的一条小路一边植树,需要多少棵树苗的问题,这是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小路全长100米,每隔5米栽一棵树,一共要准备多少棵树苗呢?让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经历分析、思考的过程。(1)、先由学生汇报学生们可能会想到的答案:“1005=20,所以要准备20棵树苗。”(2)、教师质疑:“同意吗?”引发学生思考。这里采用的是画线段图的方式,让学生看到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有3个点,加上2个端点,一共有5个点,也就是要栽5棵树。使学生发现植树时准备树苗的问题并不能简单地用除法来解决。呈现了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从简单的

10、情况入手解决复杂的问题。(3)、提问:“你找出什么规律?”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规律,也就是栽树的棵树要比间隔数多1。(4)、最后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例1:100米长的小路,按5米可以平均分成20段,也就是共有20个间隔,而栽树的棵树比间隔数多1,因此一共要准备21棵树苗。这样的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并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即遇到问题时,可以先给出一个猜测,要判断这个猜想对不对,可以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验证,并且可以从简单的事例中发现规律然后应用找到的规律来解决原问题。最后教师提出:“你是怎样想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在这里呈现的是用画线段图的

11、方法来探究规律,比较直观、简洁,学生也可以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探究规律。本活动帮助学生积累由特殊到一般寻找规律的数学经验,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逐渐深入的探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握问题的共性,从而得到一般性的结论。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由特例提出新问题,推动思考的深入,并归纳一般规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他们发现的规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帮助;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为进一步促进他们知识的迁移能力,在得出棵数=间隔数+1和间隔数=全长间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类推棵数=全长间距+1。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间距、间隔数和全

12、长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4、在一条18米长的水泥路上,从头开始每隔3米摆一盆花,一共摆多少盆花?(3分钟)设计意图:这道练习题加深了学生对“植树问题”的感知,课堂生成成为教学活动的动态延伸。“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了这些铺垫,学生的数学知识自然生成,规律的应用水到渠成。孩子们在探究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猜测和想法,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结果,层层推进,引人入胜。(三)生活中的“植树问题”模型(预设用时4分钟)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类似植树问题的情景,例如:锯木头、钟表、挂灯笼、安装路灯、站方队和爬梯子等。【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发展思维,体现数学模型在生活中的意义。】(四)实践应用,拓展提高:(预设用时5分钟)这个环节安排了两种梯度的练习。1、 唐徕小区要在一条1000米的路的两旁装路灯,每隔8米装一盏(两端都要装)。一共需要多少盏路灯? 【植树问题由一边植树拓展的两旁植树。】2、 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栽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已知间距和树苗的总棵树,求公路全长。有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一个小学生从一楼上到三楼用了40秒。照这样计算,他从三楼到六楼需要多长时间?设计意图: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思维训练题,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