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导论.ppt_第1页
城市社会学导论.ppt_第2页
城市社会学导论.ppt_第3页
城市社会学导论.ppt_第4页
城市社会学导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城市社会学导论,主要内容,为何要研究城市 西方城市社会学研究概况 中国城市研究,一、为何要研究城市,1、城市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城市:人口集中地,资本主义的生产和消费中心 2005世界城市化水平:全世界49.2,非洲39.7,亚洲39.9,欧洲73.3,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77.6,北美洲80.8,大洋洲73.3。,2、中国城市发展状况 城市化速度加快 据世界银行统计资料,1996年,全世界城镇化水平已达45.5%,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一般都在70%以上,比如美国为76.3%,英国89.3%,法国74.9%,德国86.7%,日本78.3%,俄罗斯76.3%,加拿大76.8%,意大利66.7%。同

2、期我国仅为29.4%。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供的数据,到2008年年底,我国城镇人口已达607亿,城镇化水平为45.68。 城市社会冲突加剧 拆迁、业主维权、都市运动,3、中国城市研究历程 城市社会学20世纪初传入我国。城市调查:著名的有李景汉等人于1924 1925 年对北京人力车夫进行的调查,陈达1926 年指导清华学生进行的北京零售物价的调查,杨开道、许仕廉1928 1929 年在燕京大学主持的北京清河镇社会调查。 吴景超 1929年出版第一部著作都市社会学。提出要改善中国的贫困问题,出路在于发展实业。对中国工业化途径进行了研究。 1980年代的城市化研究 费孝通:小城镇和乡镇企业研究

3、 1990年代以来的社区研究 2000年代以来的业主维权研究,二、西方城市社会学研究概况,1、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芝加哥学派 第二阶段:1960-1980年代的新都市社会学 第三阶段:1980年代以来的后现代主义都市或都市文化研究,第一阶段: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芝加哥学派 以英国社会学者Michael Harloe于1996年编辑的国际社会学图书全集(International Library of Sociology)之六社会学的都市小区研究三巨册之导论为例,他认为都市社会学(urban sociology)这门学问的演进大约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以美国

4、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的学者为主导,借用生态学的演化时间观与达尔文的物种竞争论,所提出来的都市社会现象观察论述,构成所谓的都市社会学(又称芝加哥学派(The Chicago School))。 芝加哥学派的都市社会学所对应的社会涵构正是一个迈向福特主义(Fordism)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市场法则(market principle)和理性选择(rational choice)的方法论个人主义(methodological individualism)正是一个符合生态学观察的方法论原则,是以这时候的都市社会学理论也就很自然的涵盖着这些观点。而这些隐涵在此时理论内的一些理论假设,正是这时的芝加

5、哥学派都市社会研究学者的认知论立场。,第二阶段:1960-1980年代的新都市社会学 1960年代末期在欧美各国的都市动乱、工运、学潮、种族纠纷(特别是1968年发生在法国的五月运动),迫使都市社会研究学者重新检讨所谓都市社会学理论的问题;这些社会学家发现,有关都市形构、小区生活或土地使用的产生与演变,基本上不完全是奠基于理性个人(劳工、产商或一般消费者)的选择,经过市场机制的运作或生态竞争法则的调节所肇成,而是由市场机制加上政治权力在都市政策形成的运作所导至。这时,政府与民间参与地方政治(较显著的即是社会运动)对于都市发展的效果渐渐受到重视,而以政治经济发展的角度所形成的所谓新都市社会学(n

6、ew urban sociology)乃应运而生。,第三阶段:1980年代以来的后现代主义都市或都市文化研究 这一阶段的时代背景是全球经济重组的现象,以及电子网络通讯的科技发展现象所带来的新都市问题。随着跨国金融资本的全球流通与工业生产跨国运作,失工业现象与地方政府财政危机现象屡现于各地,企图建立一套放诸四海皆准的系统性都市社会学理论变得相当困难,于是所谓的地方主义(localism)或地区研究(locality study)或小区研究(community study)重新获得重视。这一股研究转向在所谓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对于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思

7、想的严重抨击之影响下,更是变得多样,以性别、族群或被殖民经验为主要观照的都市研究已然勃兴,或套着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y)或其它名称之分类,但都算是都市研究。,2、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研究都市角度,承袭古典社会学生态论的模拟,视社会(社群)的发展有如动物或植物的演化,生物体因环境适应之需要,产生社会内部的劳动分工。也就说社会组织的空间分布,反映出人类生活进化的需要,而社会进化力量的展现表现在对都市空间区位的竞争。 Mackenzie 从生态学的观点,描述都市区位竞争的几个阶段:侵入(invasion)、竞争(competition)、继承(succession)、驻扎(acco

8、mmodation)。 Burgess 的同心圆理论就反映出都市空间的社会属性。,同心圆模式 通勤带(Commuter zone) 住宅区(Residential zone) 工人住宅区(Working class zone) 过渡地带(Zone of transition) 工厂区(Factory zone) 商业中心区(CBD),Wirth 用都市主义的观念去凸显出都市生活为一种不同于乡村的社会型态及生活方式。 人口数量对都市生活的影响 人口密度对都市生活的影响 人口异质性对都市生活的影响,3、新城市社会学 “新城市社会学”是1981年由美国社会学家J.沃顿(John Walton,198

9、1)提出来的,也有的学者用“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或“城市政治经济学”来称呼该学派。该学派产生的社会背景缘自60年代欧美国家普遍出现的城市危机。 新学派的研究兴趣是:资本主义的作用、国际经济秩序对城市建设的影响、财富的积累与权力的集中、社会阶级关系与国家管理职能等。他们最主要的主张是对政府公共政策与私人利益联姻的批判,认为国家管理的职能最终是为满足经济利益所需要的稳定社会秩序服务的;城市象征着由利润机制造成的财富与权力的不平等,是代表资本积累与阶级斗争集中的空间场所。认为是资本阶级而不是劳工大众受惠于政府的城市政策。,新城市社会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列斐伏尔 新城市社会学派代表人物之二哈维 新城市

10、社会学派代表人物之三卡斯特,法国思想家昂希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在空间之生产(The Production of Space, 1991)里提示了空间的基本分析架构:空间实践、空间再现,以及再现的空间,其界定如下: 空间实践是指牵涉在这个空间里的人类行动,以及这些行动的结果(空间结构)及例行化,包括了生产、使用、控制和改造这个空间的行动和结果。 空间再现是指牵涉这个空间的呈现方式,包括空间本身的样貌与意义,以及我们呈现它的种种方式,包括模型、影像、文字、符号,以及概念、思维方式等等。 再现空间是指梦想、欲望、幻想、象征、潜意识、情感、日常生活里难以言说(未符码化)的感觉、身体

11、、嘉年华、节庆、狂欢、幽微、人类交往沟通的空间。,列斐伏尔力图纠正传统社会政治理论对于空间的简单和错误的看法,他认为空间不仅仅是社会关系演变的静止的“容器”或“平台”,我们的行为和思想也塑造着我们周遭的空间,与此同时,我们生活于其中的集体性或社会性,生产出了更大空间与场所,而人类的空间性则是人类动机和环境或语境构成的产物。,新城市社会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是戴维哈维。 哈维认为,城市化的全部内容可以归结为资本积累与阶级斗争这对矛盾的作用。根据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与再生产周期性的原理,哈维提出了资本三级环程流动的观点来解释资本运动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关系。资本三级环程包括:初级环程,即资本向生产资料和

12、消费资料的利润性生产的投入;次级环程,即资本向物质结构和基础设施的投入;第三级环程,即资本向科教、卫生福利事业等的投入。 私人资本在三大环程内投资与生产的不断运动和国家的干预作用,使资本积累周期性的矛盾得以暂时缓解。但是,哈维指出,对于城市空间利用的竞争已成为阶级斗争的主要部分。对于资产阶级来讲,城市土地的利用代表了租金、股息、利润、资本的获得;而广大工人阶级才是城市空间的基本消费者。在城市空间中,资本家“作为一个阶级,必然努力组织社会和城市空间,以便增强利润的最大化,而工人阶级的利益在组织的社会和城市空间中,只被压缩至最低限度的人道标准之上”。,西班牙社会学家卡斯特在其代表作,也是新城市社会

13、学的奠基之作城市问题中,明确地表示他力图用结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城市社会。 在卡斯特的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集体消费。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劳动者的个人消费已日益变成以国家为中介的社会化集体消费。从住宅、城市环境、医疗、社会保险、福利事业,到教育、治安、文化娱乐、交通设施以及供水供电等都成为社会公共事业,而它们又无一不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投入。这些公共事业的特点在于不是劳动者个人独占式的消费,而是社会上每一个劳动力都可以公共进行消费的资料,故称之为与个人消费相对应的集体消费。而对于这些集体消费资料(有人称之为社会资本),任何私人资本都不可能独立兴建。因此,只有通过国家的介入,直接干预公共事业的生产、分配、管理与消费的组织过程才能提供集体消费资料。所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已成为一支凌驾于社会生产方式之上的独立力量,它不仅对资本主义生产工具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进行调控,而且直接介入到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的消费过程中,“成为日常生活的真正管理者”。,由此不难看出,追求资本积累的资产阶级与要求提高集体消费水平的工人阶级的利益是截然对立的。 在城市与草根中,卡斯特着重分析了欧美社会中蓬勃发展的城市社会运动。如果政府不能向社区提供足够的集体消费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