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张琳_财政职能.ppt_第1页
第三章张琳_财政职能.ppt_第2页
第三章张琳_财政职能.ppt_第3页
第三章张琳_财政职能.ppt_第4页
第三章张琳_财政职能.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财政职能,第一节 财政职能概述 一、财政职能的涵义 (一)事物的职能 事物的职能指事物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 功能:是指事物所具有的基本能力,即说明事物 “能够干什么”的问题。 职责:是指事物所应承担的基本责任和任务,即 说明事物“应该干什么”的问题。,(二)财政的职能 财政的职能指财政作为国家或政府分配社 会产品、调节经济生活的重要手段所具有的职责和 功能。 财政功能:是指财政所具有的基本能力,即说 明财政“能干什么”的问题。 财政职责:是财政作为政府经济行为应承担的 基本责任和任务,它是国家职能顺利实现对财政活 动的要求,解决财政“应该干什么”的问题。,二、财政职能的决定因素 财政职

2、能及其实现方式的决定因素国家职能 及其实现方式 国家职能包括二个方面:社会管理职能、经济管 理职能 实现方式: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经济体制下不同,(一)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的实现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是以产品经济为基础,经 济管理权限高度集中的体制模式。 1.政府职能范围直接深入微观层次 2.主要依靠行政方式实现政府职能,(二)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的实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体制模式。 1.政府职能范围侧重于市场失灵的空间和宏观经 济层次 2.政府职能实现手段和方式多样化,第二节 优化资源配置职能 一、优化资源配置职能的涵义 (一)什么是资源配置?

3、 (二)为什么要配置资源? (三)为什么要高效配置资源?,相对的,从历史上看,资源的稀缺性,绝对的,从现实中看,市场配置,政府配置财政承担,(四)资源配置的方式,(五)市场配置资源一般是有效的,但存在市场 失灵 (六)财政优化资源配置职能的概念:财政通过自 身的收支,控制资源流向,提供公共产品,最终实 现全社会资源配置优化的职责和功能。,二、财政优化资源配置职能的方向和内容 (一)总的来说,方向是将资源配置于公共经济 部门;具体而言,将资源配置于以下几个方面: 1.将资源配置于政府各职能部门 2.将资源配置于各事业单位 3.将资源配置于生产准公共产品的企业(主要是自 然垄断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和

4、基础产业),(二)财政优化资源配置职能的内容 1.优化资源的宏观配置(资源在公共经济部门与私 人经济部门之间的配置) 2.优化资源的中观配置(资源在公共经济部门内部 和私人经济部门内部的配置结构) 3.优化资源的微观配置(公共经济部门内部和私人 经济部门内部的微观资源配置行为),三、财政优化资源配置职能的实现 总的来说,是通过筹集收入和安排支出来实现的。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优化资源宏观配置职能的实现 1.应本着“量出为入”原则筹集收入 2.应本着“量入为出”原则安排支出,(二)优化资源中观配置职能的实现 1.通过遵循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按比例分配资金 的原则,来实现优化公共部门内部

5、的资源配置结构。 2.通过运用税收、公债、投资、补贴、转移性支出 等收支手段,来实现调节私人部门内部的资源配置 结构,以保证私人部门资源配置的所有制、产业、 地区结构合理。,(三)优化资源微观配置职能的实现 1.通过对具体的财政支出项目的选择来实现优化公 共部门内部资源的微观配置。 2.通过运用税收、公债、投资、补贴、转移性支出 等收支手段,来实现私人部门内部资源的微观配置。,第三节 公平收入分配职能 一、公平收入分配职能的涵义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机制 1.市场可以解决收入的归属 2.市场机制作用下的收入分配格局会导致收入差距 的拉大: (1)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2)地区间收入

6、分配差距拉大 (3)产业、部门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2008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统计,平均工资29229元 增加 4297元 (较2007年) 实际增长 11.0% (较2007年),根据年度统计结果,2008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注为29229元,日平均工资为111.99元。 与2007年相比,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加了4297元,增长17.2%,增幅回落1.5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0%。,资料来源:,平均工资的地区差异 分省看,2008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的有9个省(区、市),占全部城镇单位在岗职工的30.0%;低于全国 平均水平

7、的有22个省(区、市),占全部城镇单位在岗职工的70.0%。 分四大区域看,平均工资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东部、西部、东北和 中部,分别为34316元、25602元、25101元和24390元。 从各省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率看,有14个省(区、 市)超过了全国平均17.2%的增长幅度,另外17个省(区、市)增长率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四大区域看,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 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东北18.7%、西部17.6%、中部17.2%、 东部16.4%。,34316元,25602元,25101元,24390元,东部,西部,东北,中部,平均工资的行业差异 分行业大类看,与2007年相

8、比,2008年各行业在岗职工平均 工资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绝大部分增长都在2000元以上。平均工 资最高的三个行业是证券业17212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9倍; 其他金融活动业87670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0倍;航空运输业 75769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是木 材加工及木竹滕棕草制品业15663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 53.6%;纺织业16222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5.5%;农副食品 加工业17559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60.1%。最高与最低行业平 均工资之比为11:1。,172123元,16222元,15663元,证券业,纺织业,木材加工及木 竹滕

9、棕草制品业,不同类型单位的平均工资差异 从企业、事业、机关分组数据看,2008年城镇在岗职 工的平均工资最高的是机关,为33869元,是全国平均水 平的1.16倍;其次是事业单位,为29758元,是全国平均 水平的1.02倍;最低的是企业,为28359元,是全国平均 水平的97.0%。机关、事业单位平均工资略高于全国平均 水平,企业平均工资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格局多年来一 直没有改变。,33869元,29758元,28359元,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二)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洛伦兹曲线和吉尼 系数 吉尼系数及其计算 第一步:将各社会成员从低收入到高收入排列 例:总收入:100;总人数:4 甲 1

10、0 乙 20 丙 30 丁 40,第二步:确定几个点 C (0.25, 0.1) D (0.5, 0.3) E (0.75, 0.6) F (1, 1) 第三步:画出洛伦茨曲线 第四步:计算吉尼系数 吉尼系数 = 阴影部分面 积(OCDEF)/三角形面积(OAF),人数/总人数,0 = 吉尼系数 = 1 吉尼系数越小越公平,o,收入/总收入,B,A,C,D,E,F,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 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 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 殊。 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11、。一般 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 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基尼系数都超出0.4。中国的基尼系数在 改革开放前为0.16,2003年已经至0.458,2007年,达到了 0.48,已超过了0.4的警戒线。,我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2004 年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仅为 4.25%,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 额高达51.86%。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 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 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 世界银行发表了一份数据,最高收入的20%人口的 平均收入和最低收入20%

12、人口的平均收入,这两个数 字的比在中国是10.7倍,而美国是8.4倍,俄罗斯是4.5 倍,印度是4.9倍,最低的是日本,只有3.4倍。,草绿色:0.250.29 粉红色: 0.450.49 灰色:无资料 黄色:0.300.34 大红色:0.500.54 浅橙色:0.350.39 深红色:0.550.59 橙色:0.400.44 超深红色:不少于 0.60 资料来源,以国家作为划分单位的基尼系数区段划分图,(三)财政公平收入分配职能的概念:财政通过 收入的筹集和支出的安排,对市场机制作用下的收 入分配格局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社会所能接受的公 平标准的职责和功能。P61,二、财政公平收入分配职能的内

13、容 (一)公平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 (二)公平地区之间的收入分配 (三)公平产业、部门间的收入分配,三、财政公平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 总的来说,是通过筹集收入和安排支出来实现的,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通过税收手段(累进的所得税P254 、财产税、 遗产税、增予税以及消费税)和社会保障制度来缩小 个人收入分配差距 (二)通过差别税制、财政投资、财政补贴等手段来 公平产业、部门间的收入分配。 (三)通过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公平地区间的收入分配。,第四节 稳定经济增长职能 一、稳定经济增长职能的涵义 (一)经济稳定增长的涵义 1.充分就业 2.物价稳定 3.国际收支平衡 4.适度的经济增长率,(二

14、)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1.市场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微观动力 2.市场造成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1)经济总量失衡 (2)经济结构失衡 投资需求60元 投资品供给 40元 结构性通胀 消费需求40元 消费品供给 60元 结构性通缩,(三)财政稳定经济增长职能的概念:财政通 过收入的筹集和支出的安排,调节和控制社会需 求的总量和结构,使之与社会供给相适应,促使 经济增长过程持续稳定的职责和功能。,二、稳定经济增长职能的内容 (一)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实现经济总量平衡 1.解决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问题 2.解决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问题 (二)调节供求结构,实现经济结构平衡 1.投资需求过旺,消费需

15、求不足的问题 2.投资需求不足,消费需求过旺的问题,三、稳定经济增长职能的实现 (一)实现供求总量均衡的对策 1.通过“自动稳定器”来实现 (1)累进所得税 (2)转移性支出,(1)累进所得税的自动调节作用 经济过热 收入上升 适用的税率档次自动爬 升 收入分配向政府倾斜 相对减少个人、企 业可支配收入 抑制个人和企业的需求 抑制 经济过热。 经济衰退 收入减少 适用的税率档次自动下 滑 收入分配向个人、企业倾斜 相对增加个 人、企业可支配收入 刺激个人和企业的需求 刺激经济复苏。,(2)转移性支出的自动调节作用(政府对个人的 转移性支出) 经济过热 收入增加 失业、低于最低收入保 障线的人数

16、减少 政府发放的失业保险金、最低生 活保障金等转移性支出自动减少 相对减少个人 的可支配收入 抑制个人需求 抑制经济过热。 经济衰退 收入减少 失业、低于最低收入保 障线的人数增加 政府发放的失业保险金、最低生 活保障金等转移性支出自动增加 相对增加个人 的可支配收入 刺激个人需求 刺激经济复苏。,2.通过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来实现 (1)紧缩性财政政策 总需求总供给,财政增收减支,减少企业、家 庭、政府需求,抑制经济过热 (2)扩张性财政政策 总需求总供给,财政减收增支,增加企业、家 庭、政府需求,刺激经济复苏 (3)均衡性财政政策 总需求总供给,财政收支平衡, 维持经济均衡 发展,(二)实现供求结构均衡的对策 1.投资需求过旺,消费需求不足时的对策 (1)财政收入手段 增加对企业征税 相对减少企业可支配收入 抑制企业投资需求。 减少对个人征税 相对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 刺激个人消费需求。 (2)财政支出手段 压缩对企业投资性补贴 相对减少企业可支配收入 抑制企业投资需求。 增加对个人补贴(特别是低收入者) 相对增加 个人可支配收入 刺激个人消费需求。 压缩政府投资性支出,增加其消费性支出。,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