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宁市高三上学期语文全国示范高中名校九月联考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大同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上海拥有的咖啡店,但这一家无疑是其中的。它只供应4种咖啡,且一天只营业4个小时。门口的告示提醒:非经营场所,不对外营业。“这里不是普通的咖啡店,而是自闭症实践基地。”咖啡馆创始人曹小夏说,“做咖啡不是目的,跟人交流才是目的。”自闭症患者被称为“冰箱里的孩子”,有语言及社会交往行为刻板、智能障碍等特征,而教育和训练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这家“自闭症实践基地”便是通过卖咖啡、服务顾客的形式,帮助自闭症患者进行职业锻炼
2、,使他们学着独立跟陌生人打交道,进而融入社会。这个过程漫长而艰难,非常简单的微笑鞠躬说“欢迎光临”,老师就要教80分钟,且要每天重复训练以免患者忘记,但老师和“顾客”都不厌其烦。为了帮助这些患者走出自己的世界,慈善人士及相关部门不遗余力,一起用爱心、耐心和宽容为这些患者营造一个“仿真”的温馨世界。然而,仅有爱心、耐心和宽容是不够的,( )。走出这间咖啡店,他们所面对的真实世界要复杂得多,这就需要更专业的指导、更科学的训练、更长久的等待以及更多力量的支撑。因此,要呼吁更多的社会主体关注自闭症患者,帮助他们改善病痛、生存能力、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乃至融入社会。(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
3、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胜枚举别具一格干预孤独B . 不一而足独辟蹊径干涉孤独C . 不一而足别具一格干预孤苦D . 不胜枚举独辟蹊径干涉孤苦(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会导致他们沉溺于这个特殊环境B . 还要培养他们走向真实世界的能力C . 特殊对待会让他们更加受到歧视D . 过分宽容会让整个探索失去意义(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帮助他们改善病痛和生存能力,提高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而融入社会。B . 帮助他们改善病痛和生存能力,提升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乃至融入社会。C . 帮助他们解除病痛,提高生存能
4、力和自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进而融入社会。D . 帮助他们解除病痛,提高生存能力,提升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乃至融入社会。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0分)2. (6分) (2017高一下昭通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阅读经典,成就“今典阅读是永恒的,载体却不断更新。第二十三个“世界阅读日”前夕,一些商家推出新的电子书阅读器,努力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纸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不变的却是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经典作品的魅力,并没有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而消散,相反,阅读方式和载体的丰富,让人们可以更轻松地接触经
5、典。近两年,中国互联网界最引人关注的现象之一,就是风起云涌的“知识付费”。通过缴纳一定的费用,用户可以收听收看包括经典作品在内的各种知识讲座,甚至可以让专家为自己答疑解惑。移动互联时代的经典作品,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释放出延绵不绝的魅力。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开拓出一个巨大的文化和阅读空间。对中国来说,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之所以能够兴起,一个重要的社会基础就在于,经过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高等教育改革,当代中国社会已经积累了规模庞大的“知识大众”和“文化大众”群体,他们拥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文化水平,有着较强的精神诉求。满足他们的阔读需求,为他们提供包括经典作品在内的优质知识资源,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刚需
6、。有了大众的参与,阅读将不仅仅是一项个体的、静穆的思想活动,还将是一项动态的文化生产部作品从诞生到成为经典,就是“经典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因为有了无数读者的参与和拣选,成为一项大众文化事业,体现出专属于自己民族和时代的精神气质,构成了经典的谱系。其实,已经进入经典谱系的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通常也和大众有着亲密的关系。简奥斯汀的作品在成为经典之前和之后,都是很多英国家庭晚饭后的谈资;美国西进运动中的拓荒人,结束一天的伐木后也会读上一幕莎士比亚;对于不少有一定年龄的中国人来说,听老人摇着蒲扇讲三国演义的情景,又填满了多少个夏日黄昏?正是在大众的口耳相传之中,成就了人类文明史上延绵不绝的经典作品。因
7、此,我们阅读经典作品,也要以优质的创作、精纯的阅读、大众的文化参与,成就今天的经典。前几天,美国纽约客杂志网站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一位作家:金庸。文章称他在中国的文化价值,大约相当于哈利波特加星球大战。这一评价,恐怕也是看中了金庸作品作为大众文化“今典”的价值。当然,“经典化”的过程难免泥沙俱下,大部分风靡一时的流行读物都成了泥沙。这就需要我们的大学、知识群体以及负有文化责任的媒体做出引导,让年轻人在更广阔的世界里,以更高质量的阅读,形成自己的精神视野。书林新叶催陈叶。移动互联时代,知识正以裂变般的速度更新,人们期待更多经典作品。今天,我们阅读前人经典,更要成就当代“今典”。技
8、术发展赋予我们时代的读与写更大的开放性,需要我们好好把握,善加运用,让久远的经典面目可亲,让优秀的当代作品脱颖而出。(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类阅读载体的不断演进,丰富了阅读方式和阅读载体,让人们更热爱经典,也让人们更轻松地接触经典。B . 移动互联时代,风起云涌的“知识付费”使经典作品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释放出延绵不绝的魅力C . 一部经典作品,是在无数读者的参与和拣选过程中形成的,它和大众关系密切,正是因为大众的口耳相传,使之成为经典D . 金庸作品的文化价值,与哈利波特和星球大战是大致相当的,但其作品能不能成为经典,还有待于历史的检验。(2) 下列
9、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重点阐述了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不仅要阅读经典,更要积极参与,成就当代“今典B . 作品“经典化”与大众的参与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因为广大读者的参与,才成就了今天的经典C . 作者主要采用了举例的论证方式,如第段中列举了古今的阅读载体,第段中列举部分中外作家的作品。D . 文章先阐述当下经典作品魅力永恒,再指出“经典化”离不开大众参与,最后阐述成就“今典”的方法。(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移动互联时代,阅读方式和阅读载体多样化使我们能够更轻松地接触经典,使经典作品不断释放魅力。B . 作品“经典化”
10、的过程离不开大众的参与,因此一部作品要成为经典,需要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C . 大众的口耳相传成就了延绵不绝的经典作品。今天,我们要把握好技术的发展,使当代“今典”超越前人的经典。D . 成就今天的经典作品,需要我们优质的创作、精纯的阅读、大众的文化参与,使自己的精神视野更加开阔3. (2分) (2019高三上天津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赋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形式上介于诗与文之间,语言大体整齐、押韵,但又经常夹杂着散文的句式,往往铺排华美的辞藻章句来描绘事物,抒写情志。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说:“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说明赋这种文体在诗经中就有了它生命的因素
11、,到了楚辞,这种因素又扩大了疆界。及至战国后期荀子的赋篇和宋玉的风赋等作品,一方面吸收了诗经楚辞作品中语言整齐、押韵的特点;一方面进一步发展了楚辞作品中铺排的写法;同时,又融合进纵横家说辞问答、铺排议论的因素,并以“赋”名篇,从而形成了一种新文体赋。班固在两都赋序中说:“赋者,古诗之流也。”指出了赋的文体形式由古诗衍化而成。刘歆在艺文志讲到诗歌发展时说,春秋之后,“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布衣而能作诗,故有乐府民歌的兴盛;文人的创作,从荀子、宋玉起,则以赋的形式体物言情。荀子、宋玉之作与布衣之作虽在文体形式上有差别,却终属同源而分流。汉书艺文志中说:“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
12、这里所说的“赋”,本指春秋时代贵族礼会之际在对话中背诵几句诗。春秋之后,贵族不需要也没有机会用背诵诗的形式来委婉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了。到了汉代,民间诗歌归乐府掌管,而文人创作的文学作品,几乎全都不依赖音乐歌咏,而靠写在竹简、绢帛之上,或吟诵于唇吻。于是“不歌而诵”成了赋这种文体的流传特征,人们称这种“不歌而诵”的文体为“赋”。赋讲究韵律,但它的韵律是为了诵读,而不是为了配乐演唱。当然,后来有些诗也“不歌而诵”了,但那是诗与音乐逐渐分离的结果,不能由此而证明诗歌原始阶段具有歌唱的特征没有存在过。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铺采文,体物写志也。”在诗经中,“赋”和“比”“兴”都是一种艺术手法,“赋
13、”指“直书其事”。到了楚辞,发展到对“其事”铺排开来叙写,为赋这种文体的出现准备了条件。“铺采文”,铺,即铺叙、敷陈,言赋直陈其事,不取比兴。一方面是强调赋铺陈直叙的写作特点,另一方面是强调赋文辞华丽的语言特点。晋代陆机的文赋明确地提出了诗与赋的文体区别:“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流亮。”意思是说,诗是用来抒发感情的,所以要绮丽细腻;赋是用来铺陈事物的,所以要清晰明朗。再说“体物写志”,志,一般指思想、志向,当然也包括感情。刘勰更是把“体物”,即铺陈描绘事物形态风貌,认定是赋“写志”的一种“载体”,道出了赋融体物写志为一体的本质属性。这样,赋的基本特征,就在“铺采文”的艺术形式与“体物写志”的思
14、想内容相互统一中,得到了完整的表述。(1) 下列关于“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赋”的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诗经和楚辞中都可以找到它的生命因素,直到战国后期赋篇风赋的出现才形成赋的文体。B . “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它不是诗歌,但是语言基本整齐、押韵;它也不是散文,但经常运用散文句式。C . 春秋时期,贵族礼会之际往往在对话中背诵几句诗,这种形式可以称为“赋”,后来“不歌而诵”成了“赋”这种文体的流传特征。D . 在诗经中,“赋”只是一种“直书其事”的艺术手法,后来才逐渐演变成了只用华美的辞藻章句来描绘事物的一种文体。(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
15、项是( ) A . 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从流传特征的角度对赋进行了解释,赋这种文学作品是写在竹简、绢帛之上或在口中吟诵的,不需要依赖音乐歌咏。B . 刘勰认为“赋者,铺采文,体物写志也”,把赋的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二者统一起来了,对赋的基本特征表述较为完整。C . 陆机从文体角度对诗和赋进行了区别,他认为诗绮丽细腻,是为了抒发情感;赋清晰明朗,是为了铺陈事物。D . 从荀子、宋玉起,文人创作出现了体物言志的赋,它与布衣所作的乐府民歌有了很大不同,但赋和乐府民歌都源于“古诗”。(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赋在描绘事物风貌上具有铺陈直叙的特点,而铺陈描绘事物
16、形态风貌是用以“写志”的“载体”,所以一篇好赋仅仅堆砌辞藻是远远不够的。B . 即使吸收了诗经楚辞语言整齐、押韵的特点,发展了楚辞中铺排的写法,但如果没有纵横家参与创作,“赋”这种文体还是无法形成的。C . 后世的一些诗也“不歌而诵”了,但这并不能说明诗歌原始阶段不具有歌唱的特征;而赋虽然讲究韵律,但它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配乐歌咏而生的。D . 班固的两都赋、刘歆的艺文志、刘勰的文心雕龙分别对赋这种文体的流变或特点进行了诠释,使后人对赋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4. (12分) (2017吉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鱼骨迟子建他们说这条江在几十年前是用麻绳捕鱼的。他们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里
17、闪烁着陶醉的光辉。漠那小镇的人们一到冬天就谈论起关于这条江的故事。风雪像铠甲一样包围了镇子的时候,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望大地,都给人一种白茫茫的感觉。而逼人的寒冷也像瘟疫一样弥漫了整个小镇。也记不得是哪一天了,总之是有那么一天,漠那小镇最敏感的女人旗旗大婶忽然向全镇的人宣告了一条重要的消息:镇长成山家门前晃着一堆鱼骨。其中有一根鱼脊骨像大拇指那般粗。它们是鲜鱼的鱼骨,鱼骨上缠着带着红色腥味的血丝。于是,镇子上男女老少就像去赶着看一场露天电影似的,纷纷走出自家的门院,带着惊喜和疑惑去看那一堆鱼骨。那真的是一堆鱼骨,旗旗大婶没有说错。它们很生动地躺在一片白雪地上,极北的太阳很冷清地照出它们象牙般的肤
18、色。“嗬呀,这么漂亮的鱼骨,一定是条二三十斤的大鱼!”旗旗大婶在人群中感慨着,然后把目光投在我的身上说,“外乡人,你没有见过这样的鱼骨吧?”“这么粗的我见过,但这么漂亮的没见过。”“是啊,这条江开了怀了!”有人跟着说。这条江在几十年前,可以很随意地用麻绳系起一张网,撒在江中,然后鱼就像爬满了篱笆的葫芦似的钻了一网。起网时鱼尾翻卷,鳞光闪烁,那真是让人百思不厌的美好时光。可是几十年后,江水不似往昔那般喧嚣,它平静而沉稳,就像个行将入土的人。而漠那小镇的人们,一到漫漫长冬的时刻,就热切地思恋起她的过去。人们议论了一番,兴致就蓬勃起来了。大家纷纷回家,准备着捕鱼的工具。旗旗大婶很慷慨地把那块最精彩的
19、鱼骨送给我了。傍晚,天气骤然冷起来。白蒙蒙的江面上弥漫着无边的寒气。旗旗大婶凿好了第一口冰眼,将一张大网甩进江底。平素寂静的江面霎时活跃起来了。远远近近的都是人影。近处的人影像被风摇摆的黑橡树,而远处的人影则模模糊糊,像夜空中的云彩。一个小时过去后,旗旗大婶打算起第一片网了。“这网头很轻,好像是”旗旗大婶顾自说着,蹲在冰眼前熟练地拽起网来。银白的渔网从黑沉沉的江水中被提出来了。一出水面,它们就变成了一块大花布。网上有的地方恰恰被火光照着,就成了一片霞光;有的地方隐在夜色中,就变成了灰蓝。旗旗大婶沉默着,我沉默着,寒风也冷峭地沉默着,只有火盆热烈地响着,那些贪婪的火舌活跃地舔着夜色。整片网起出来
20、了,没有一条鱼。旗旗大婶一屁股坐在冰上,阴郁地抽起烟来。旗旗大婶抽烟抽得很凶。我走上江岸,把皮袄裹紧,站在黑沉沉的柳毛丛中。此时的漠那小镇,在风雪中静静地沉睡了。镇子中听不见狗吠,所有的房屋都融在蒙蒙的夜色中,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而这条冰封的大江,却渔火点点,人影绰绰,全然一幅原始村落的平和的生活图画。旗旗大婶起了三片网,基本都空,她忽然怀疑起那一堆鱼骨来。后半夜是最难捱的时光。寒冷、饥饿、疲乏同时袭来。我觉得双腿已经冻得麻木不堪。夜空中的繁星好像离我们这般的近,又那般的远。凌晨四点多钟,旗旗大婶已经起了十二片网了。冰面上扔着几条杂鱼。天有些灰蒙蒙了,灿烂的群星也显得不那么灿烂。江面上泼墨似的摊
21、着一堆堆火盆燃尽的残渣,而寒气把每个人的脸都弄得又红又粗的,像是松树皮。旗旗大婶守了一夜,虽然哈欠连天,但精神却很饱满。她说这几条杂鱼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于是她又讲起这条江的过去。她说每次渔汛到时,捕上来的鱼摆满了江面,家家都要套上狗爬犁才能把鱼装回去。江面上残灭的渔火忽明忽灭。而远方大山的轮廓却渐渐澄澈起来。八点左右,在东边天出现一团毛茸茸的太阳,被寒气包裹着的像堆羽毛的太阳。漠那小镇的上空升起了一缕缕迷茫的炊烟。这时,镇长成山突然出现在江面上。他像巡逻兵似的从南走到北,又从北走到南,然后把江面上所有捕鱼的人召集在一起,庄重地宣布了一桩秘密。那堆鱼骨是他故意摆在那的。因为他们接到了一个任务
22、:要把这山林中的一头大黑熊活活捉住。他们已经多年不做这样的事了,他担心他们胜任不了猎熊的工作。所以,就试探着摆出鱼骨,看他们是否还像几十年前一样的敏感而有耐力。(有删改)(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外乡人,目睹了人们晚上冒着严寒在江面捕鱼却所获无多的情景,“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B . 小说对镇长成山的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从他的三言两语中,我们却能看到一位决心带领全镇人们致富奔小康的优秀基层领导人的形象。C . 几十年前人们可以在“这条江”里轻松地捕到很多鱼,如今它却失去了活力,这是人类过度打渔造成的
23、,小说借此呼吁人们保护自然环境。D . 小说故事由主人公旗旗大婶发现一大堆漂亮而罕见的鱼骨而展开,她向人们宣告了她的发现,这激发了小镇人看鱼骨、前去捕鱼的热情。E . 从鱼骨出现时漠那小镇人们的议论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曾经的传统渔猎生活还是那般热切地憧憬、思恋,这体现了小镇人思想的顽固性。(2) 小说中画横线的三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 小说以“鱼骨”作为题目,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5. (11分) (2019高二上中山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常惠,太原人也。少时家贫,自奋应募,随栘中监苏武使匈奴,并见拘留十余
24、年,昭帝时乃还。汉嘉其勤劳,拜为光禄大夫。是时,乌孙公主上书言:“匈奴发骑田车师,车师与匈奴为一,共侵乌孙,唯天子救之!”汉养士马,议欲击匈奴。会昭帝崩,宣帝初即位,本始二年,遣惠使乌孙。公主及昆弥皆遣使,因惠言:“匈奴连发大兵击乌孙,取车延、恶师地,收其人民去,使使胁求公主,欲隔绝汉。昆弥愿发国半精兵,自给人马五万骑,尽力击匈奴。唯天子出兵以救公主、昆弥!”于是汉大发十五万骑,五将军分道出。以惠为校尉,持节护乌孙兵。昆弥自将翕侯以下五万余骑,从西方入至右谷蠡庭,获单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骑将以下三万九千人,得马、牛、驴、骡、橐佗五万余匹,羊六十余万头,乌孙皆自取虏获。惠从吏卒十余人随昆弥还,未
25、至乌孙,乌孙人盗惠印绶节。惠还,自以当诛。时,汉五将皆无功,天子以惠奉使克获,遂封惠为长罗侯。复遣惠持金币还赐乌孙贵人有功者惠因奏请龟兹国尝杀校尉赖丹未伏诛请便道击之宣帝不许大将军霍光风惠以便宜从事。惠与吏士五百人俱至乌孙,还过,发西国兵二万人,令副使发龟兹东国二万人,乌孙兵七千人,从三面攻龟兹,兵未合,先遣人责其王以前杀汉使状。王谢曰:“乃我先王时为贵人姑翼所误耳,我无罪。”惠曰:“即如此,缚姑翼来,吾置王。”王执姑翼诣惠,惠斩之而还。后代苏武为典属国,明习外国事,勤劳数有功。甘露中,后将军赵充国薨,天子遂以惠为右将军,典属国如故。宣帝崩,惠事元帝,三岁薨,谥曰壮武侯。传国至曾孙,建武中乃绝
26、。(节选自汉书常惠传)注昆弥:乌孙国王的称号。(1)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复遣/惠持金币还赐乌孙贵人有功者/惠因奏请/龟兹国尝杀校尉/赖丹未伏诛/请便道击之/宣帝不许大将军霍光风惠/以便宜从事B . 复遣惠持金币还/赐乌孙贵人有功者/惠因奏请/龟兹国尝杀校尉赖丹/未伏诛/请便道击之/宣帝不许/大将军霍光风惠以便宜从事C . 复遣惠持金币还/赐乌孙贵人有功者/惠因奏请龟兹国/尝杀校尉/赖丹未伏诛/请便道击之/宣帝不许/大将军霍光风惠以便宜从事D . 复遣/惠持金币还赐乌孙贵人有功者/惠因奏请龟兹国/尝杀校尉赖丹/未伏诛/请便道击之/宣帝不许大将军霍光风惠/以便宜
27、从事(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持节,节是古代使者出使用的凭证,使者拿着符节代表皇帝亲临,可代皇帝行使权力。B . 印绶,是指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后也借指官爵;文中指被乌孙人偷走的常惠的官印。C . 龟兹,指龟兹国,又称丘慈,是古代西域地区的大国,位于同为西域国家乌孙的西北。D . 崩薨,古人忌讳说死,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叫“薨”。(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常惠出身贫寒,报国志坚。他随苏武出使匈奴,即使被匈奴扣留十多年,也没有变节屈服;回国后,他因辛苦勤劳而被昭帝嘉奖。B .
28、常惠富有谋略,统兵有方。他为了清除边患,联合西域乌孙国重创匈奴;同时汉朝国内也征调骑兵十五万,协同作战,缴获颇丰。C . 常惠胆识过人,见机行事。他再次出使到乌孙,在没有征得皇帝同意的情况下,路过龟兹时,集结调度军队,攻打龟兹,向其问罪。D . 常惠明习外事,身受重任。他在后将军赵充国死后,被天子任命为右将军,而他典属国的官职照旧;宣帝死后,常惠又事奉元帝。(4)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乌孙公主上书言:“匈奴发骑田车师,车师与匈奴为一,共侵乌孙,唯天子救之!”惠曰:“即如此,缚姑翼来,吾置王。”王执姑翼诣惠,惠斩之而还。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6. (7分) (2
29、018高三上通榆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完成小题。钜南定楼遇急雨陆游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泸游。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人语朱离逢峒獠 , 棹歌欸乃下吴舟。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注】诗人入蜀,奔走八年,奉召自成都东归,途经泸州,写下此诗。朱离:形容异地语音难辨。峒獠:指西南山地的少数民族。(1) 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首联交代了作者在四川的行踪以及沿江东下情景。江上风大,山间雨急,风雨相挟,纵横奔突。B . 颔联中抓取了最能体现情景的形象来渲染,一个“争”字,一个“乱”字,形象地写出暴风急雨时的景象,可谓传神。C . 这首诗所写景象变化极快,忽写行役之苦,忽写江山之胜,忽写风雨之狂,忽写土俗之陋,忽写归心之切,忽写登览之愁。D . 陆游久居蜀地,对这里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一旦离去,惜别之情顿起,正所谓惯住天涯,归心倦懒,流露出一种随遇而安之情。(2) 本诗以“愁”字作结,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因何而愁。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7. (3分) (2016高二上弥勒期中)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式,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的一句是:_ , _。苏轼赤壁赋中,极言生命短暂渺小的句子是:_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薄荷巧克力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蓄电池充电机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风险预测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草甘膦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与投资风险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节能板材行业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风险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舱壁照明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航空制服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西安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考试
- 直播运营述职报告
- 2025年青海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资料电子版
- 2024年1月份特殊光谱墙体广告昆虫趋避性协议
- 2024年国家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考试题库(含答案)
- 防性侵安全教育课件
- 改革开放课件教案
- 自行车采购合同模板
- 《美的集团股权激励实施过程及实施效果分析案例(论文)》14000字
- 2024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生物试卷真题(含官方答案及解析)
- DL-T5501-2015冻土地区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程
- 鸡毛信的故事-红色故事课件
- 川教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 中学生学习动机量表(MSMT)
- 2024高三一模宝山作文题解析及范文(用怎样的目光看待事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