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联席会议上德育副校长讲话:协同育人的根基在双向沟通_第1页
家校联席会议上德育副校长讲话:协同育人的根基在双向沟通_第2页
家校联席会议上德育副校长讲话:协同育人的根基在双向沟通_第3页
家校联席会议上德育副校长讲话:协同育人的根基在双向沟通_第4页
家校联席会议上德育副校长讲话:协同育人的根基在双向沟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校联席会议上德育副校长讲话:协同育人的根基在双向沟通各位家长、老师们,今天能和大家围坐在一起,我感觉特别踏实。上周发生了一件事让我特别感慨——有个孩子连续三天躲在厕所吃午饭,班主任发现后联系家长,才知道孩子因为父母吵架情绪低落。后来班主任、家长和孩子三方坐下来聊了半小时,问题就解决了。这个案例让我更加坚信:教育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就像炒一盘好菜,家长是火,老师是锅,孩子才是菜心,火候配合不好,再好的食材也会炒糊。(举起手机展示照片)大家看这张照片——这是我们食堂监控拍下的画面:孩子缩在角落啃冷馒头,班主任蹲在旁边轻声说话。后来家长告诉我,他们夫妻俩闹离婚冷战三个月,孩子每天回家只能看到两尊"冰雕"。教育最怕什么?最怕家校之间隔着"我以为"的厚墙。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怎么把这堵墙变成透光的窗。一、为什么"双向沟通"是刚需?(走下讲台,走到家长席前)在座的爸爸妈妈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开家长会永远只听到"孩子最近退步了",但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帮班级群里老师一发通知就焦虑,生怕错过什么重要信息孩子在家摔门发脾气,问十句答一句"你们不懂"(转向教师席)老师们是不是也常陷入这样的困境:熬夜批改的作业被家长误认为"故意刁难"反复强调的安全教育,总有家长给孩子带危险玩具精心设计的亲子活动,报名人数还凑不齐一个篮球队(停顿,语气加重)上周五有位家长冲进我办公室,举着孩子划破的作业本质问:"老师凭什么说我孩子心理有问题?"我们调取监控才发现,孩子是用美工刀在模仿电视剧里的"血书告白"。信息偏差造成的误会,就像冬天结冰的台阶——不及时清扫,迟早要摔跟头。(展示数据图表)这是我们做的500份问卷调查结果:85%的家校矛盾源于信息不对等92%的家长希望获得具体指导而不只是分数通知78%的教师坦言"不敢和家长说真话"(举起破损的作业本实物)这就是那个引发误会的作业本,后来孩子在背面写了句话:"其实我想让爸妈多陪陪我"。教育不是击鼓传花,不能把孩子像快递包裹一样在学校和家庭之间丢来丢去。二、真正的双向沟通长什么样?(展示手机截图投影)给大家看看我们实验班的家校沟通记录:王老师每周五发"三个一":①孩子课堂精彩瞬间视频②家庭教育小贴士③下周重点预告李爸爸用语音留言反馈:"孩子说数学课模拟超市购物特别有意思,周末我们带他去超市实践了"心理咨询师在群里科普:"青春期的孩子关门,关的是焦虑,不是心门"(切换PPT展示对比数据)实施双向沟通半年后:学生心理求助率下降40%(原日均3例→现1.8例)家长主动参与校园活动比例从23%提升到67%教师收到的无效投诉减少81%(原月均11起→现2起)(举起实物展示)这是我们班孩子设计的"家校漂流本",家长写养育困惑,老师写观察记录,孩子自己也能留言。有个孩子这样写道:"妈妈总拿我和表姐比,其实我想告诉她,我拉丁舞跳得比表姐好"——看,这就是我们常忽略的"第三声道"。(播放录音片段)这是四年级小浩的日记录音:"今天老师让妈妈别总检查作业对错,要学学怎么装傻。晚上妈妈真的问我'这道题妈妈也不会,你能教我吗',我第一次觉得自己像个老师!"(全场轻笑)三、拆掉沟通的"柏林墙"(分发彩色便签纸)请大家现在写下最想和对方说的话——家长写给老师,老师写给家长。(等待2分钟,随机抽取朗读)"希望老师多说说孩子的闪光点,不只是问题""期待家长理解,不回复信息真的不是摆架子,可能在上课"(点头认可)去年处理过这样一个案例:家长发现孩子书包里有言情小说,直接拍照发群@老师质问"学校怎么管纪律的"。后来我们调查发现,书是孩子从图书馆借的《傲慢与偏见》简写版。沟通就像照镜子,带着怒气照见的只能是扭曲的脸。(竖起三根手指)接下来分享三个马上能用的"沟通神器":1."三明治沟通法":问题反馈=1个优点+1个建议+1个期待例:"小明最近主动帮同学值日(优点),但作业漏题增多(问题),我们一起制定个自查清单好不好?(期待)"2."5分钟黄金时间":每天放学后/晚饭前,专注听孩子说话秘诀:放下手机,眼睛平视,先问"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吗"3."家校彩虹桥":每月1次主题沙龙(不拍照不签到纯交流)下期主题:"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家长战队VS教师战队的生存攻略"(举起警示牌道具)特别提醒家长朋友们:收到老师信息时,别急着当"救火队员"。上次有家长凌晨一点打电话质问为什么孩子课本有涂鸦,后来发现是孩子自己画的恐龙——这种"过度反应"反而会让孩子学会遇事隐瞒。四、让沟通从"有必要"变成"有意思"(播放学生采访视频)镜头里孩子们说:"最开心的是运动会那天,爸爸和班主任一起给我喊加油""妈妈学会用老师教的'情绪温度计',现在不吼我了"(举起"家校共育徽章")这是我们即将推出的激励计划:家长完成8次有效沟通可兑换"亲子电影票"(已对接万达影院)教师累计20次深度家访授予"心灵摆渡人"勋章(纳入职称评定加分项)学生担任"沟通小信使",传递温暖话语可获积分(兑换图书馆VIP座位)(突然变魔术般拿出教具)看这个"沟通放大镜"——其实是个双面便签本,家长和老师可以随时记录孩子的细微变化。上周张老师发现小明开始主动擦黑板,家长反馈原来是在家看了《觉醒年代》被蔡元培先生感动,这就是教育的"蝴蝶效应"。(展示"错题沟通本"范例)这是五年级数学组的新尝试:在错题旁增设"家长留言区"和"教师回应区"。有位爸爸写道:"孩子总把7写得像9",老师回复:"已安排同桌当'数字侦探',在家可以玩'找不同'游戏"。两周后这个孩子的数字书写正确率提升了73%!五、当沟通遇到挑战时(表情转为严肃)当然,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时刻:家长凌晨三点发60秒语音轰炸教师因沟通压力过大躲在洗手间哭孩子故意传递错误信息"两头骗"(分享真实案例)上学期有位单亲妈妈每天给老师发20条微信,要求直播孩子在校情况。我们邀请她担任"一日班主任",当她亲眼看到老师要同时关注45个孩子时,主动道歉并送来润喉糖。有时候,体验比解释更有力量。(推出"沟通急救包")遇到紧急情况时请打开:1.家长版:紧急联系人清单(心理老师/驻校律师等)情绪降温口诀:"先拍照,缓三秒,想三问"2.教师版:标准化应答模板(分类别分场景)压力释放锦囊(包含校长办公室零食柜密码)(举起计时器)从下个月开始,我们承诺:家长留言24小时内必有回应(紧急情况2小时)教师需要支援时可一键启动"家校支援小组"设立每月15日为"静音日"(仅接收不回复,用于深度思考)结语(全场灯光调暗,播放《这世界那么多人》伴奏)最后我想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待写的书,家长握着钢笔,老师捧着墨水,只有我们双手交握,才能写出动人的故事。请记住:遇到分歧时,先问"我们共同的目标是什么"感到焦虑时,多说"我需要你的建议"见证成长时,及时说"你看,我们做到了"(举起准备好的绿植)这盆"沟通常青藤"会放在校门口,每次有效沟通就系一条丝带。等到毕业典礼那天,让我们看看它能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