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新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新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新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新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时基础大闯关1.1.学会本单元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效果。要点把握要点把握1.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体会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效果。板块一:单元导读,明确要素1.出示导语,明确单元主题。(1)课件出示单元导语。本单元是围绕“提问”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是继三年级“预测”后的第二个阅读策略单元。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有助于改变学生被动阅读的状态,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编排本单元旨在教给学生提问方法,培养问题意识,提高阅读能力。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本单元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和1篇略读课文,有童话、说明文、散文等不同文体类型,引导学生在阅读不同类型文章时都能够主动提问。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出来”。本单元安排了习作“小小‘动物园’",习作的重点是找出人物与动物的外貌、性格和爱好等特点的相似之处来写作,让学生掌握如何抓住人物特点进行人物描写,即要抓住人物与动物最突出的相似特点,来突出人物的外貌、性格和爱好等特征。写作时比喻一定要恰当、并注意用词要生动形象。2.生齐读,明确单元主题。豌豆呼唤bójì技木素质jiē揭晓预感jiē揭晓预感获得哲学豌(wān)豆僵(jiāng)硬预(yù)示囚(qiú)犯窗框(kuàng)即(jí)使潜(qián)水物质(zhì)摇撼(hàn)荧(yíng)光屏揭(jiē)晓青苔(tái)按(àn)照洋溢(yì)蝙(biān)蝠敏锐(ruì)障(zhàng)碍苍蝇(yíng)证(zhèng)明躲避(bì)喧(xuān)嚷屋檐(yán)家雀(qiǎo)儿斑斓(lán)雀鸟类的一科,吃粮食粒和昆虫。2.第二关:汉字书写我能行(1)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并说说需要注意的地方。(2)教师示范重点生字:恐、曾、系、竖、奥、益、豌、探、即、驶。恐:心字底要写得扁平,卧钩起笔与左边第二画竖的起笔齐平。曾:上部略扁,短竖在竖中线上,底部在横中线上;“日”呈长方形。系:第一笔撇起笔较平,中间部分紧凑,“小”的竖钩紧连上部,左右两边要摆开。竖:上下基本等宽。上部两竖左短右长,下部底横长。奥:首撇要短、下框不封闭、里边“米”字要小,“大”字扁宽、横要长、撇和捺外展。益:上边横稍短,上下四笔匀称,下边的撇和点外展,皿字底要扁宽,下横要长。“豌”字“宛”的左下边不要多写一点;“探”右边上方不要多加一点;“即”左边不要写成“艮”;“驶”右部不要写成“吏”。板块四:识字加油站1.(出示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的内容)读一读下面的生字,你有什么发现?2.我发现:第一部分由六组读音相同的形近字组成。每组汉字的左边为熟字,右边为生字。3.我们可以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识字。例如:“培”为土字旁,本义是给植物或墙、堤等的根基垒土,后引申为帮助和保护人的成长,可以组成词语“培土、培养、培育、培训"等。4.我发现:第二部分由三组汉字组成,每一组的两个生字偏旁相同,读音和字义不同。5.我们可以先说说形旁所表示的意义,再尝试通过组词来理解。如,“账”和“货”字,这两个字的形旁是“贝”,说明贝字旁的字与金钱有关。“账”可以组词记账、账本、还账,“贺”可以组词贺礼、贺喜、庆贺。6.你能用上面的方法识记这些形声字吗?学以致用,试一试。(出示练习题)板块五:课文朗读我最棒1.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感受不同角色的特点。①注意语调第一、二粒豆的语调可以偏高,展现其骄傲的心态。第三、四粒豆语调平稳。第五粒豆语调轻柔、亲切,尤其是与小女孩交流时,要充满关爱。②把握语速第一、二粒豆说话速度可以稍快,体现其急切表达自我的心情。第五粒豆在讲述自己的经历和鼓励小女孩时,语速适中,给人沉稳的感觉。③突出重音例如第一粒豆说“我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直接”“太阳”可重读,强调其野心。第五粒豆说“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怎么样”重读,表现其顺其自然的态度。④融入情感要让学生理解每个角色的内心感受,将情感融入朗读中。当读到小女孩身体逐渐变好的部分,语气应充满惊喜和欣慰。2.朗读重点语段,同学互评朗读是否正确,流利。◆小女孩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清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这不是难为蝴蝶吗?◆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斑斓,一点儿水都不能沾;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板块六:体会排比句式的作用1.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出示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内容)2.比较这两组句子,你有什么发现?我发现:第一组中的第一句反复运用“没有",在句中出现四次。第二句中只有一个“没有”。第二组中的第一句反复使用“叫”,第二句没有反复使用。反复出现的词语,构成了排比句式。排比句式起强调的作用,使语义更强烈。3.仿照课文示例,改写下面的句子。(1)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水和人烟。改写: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感受:改写后更能凸显戈壁滩的荒凉。(2)乡村的夜是柔和的、寂静的、梦幻的。改写:乡村的夜是柔和的,是寂静的,也是梦幻的。感受:改写后更能凸显夜的特点,给人强烈的感受。板块七:学习设问句1.读下面的句子,注意问号的用法,再抄写下来。(出示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内2.读一读这些句子,你有什么发现?我发现:这些句子都是自问自答,先问后答。这样的句子叫做设问句。设问句可以加强表达效果,起到强调的作用。3.在学过的课文里找出自问自答的句子,并读读,加深体会示例1: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示例2:不过它们的家在哪里呢?人们的屋宇里从没有见过蝴蝶来避雨。麦田呢?也不能避雨。树林里呢?到处是水珠滚坠。第二单元提问单元导读明要素基础大闯关学习生字打基础感情朗读趣读书学习句式巧表达作业设计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端正身体,用钢笔书写本单元词语,注意坐姿,写好字的间架结构。B类:1.选择易错的字词进行听写,自查订正。2.阅读科普类文章,和同学分享。第二课时课文内容梳理课时日标课时日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作者及相关资料。3.初步学习课前提问。要点把握要点把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习课前提问。板块一:复习导入,回顾旧知1.上课前,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上节课你有哪些学习收获?预设:生1:了解了本单元的主题以及学习要求。生2:梳理了本单元重点字词的读音。生3:有感情地朗读了本单元课文。生4:还学习了排比和设问的句式。2.复习本单元的生字。3.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开启疑问的求知大门,去探索世界吧。板块二:了解作者,搜集资料(1)《一粒豆荚里的五粒豆》的作者是谁?他是哪国人?有什么代表作品?(2)查阅资料,了解豌豆、蝙蝠、雷达。(3)《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是谁?(4)查阅有关蝴蝶的资料。2.小组交流。3.课堂展示。(1)《一粒豆荚里的五粒豆》作者是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生于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幼年未进过正规学校,十四岁时独自去哥本哈根,在剧院里打杂。后来在一些艺术家的帮助之下才正式上学。他刻苦学习,终于成为著名的童话作家,被尊为“现代童话之父”。(2)徒生的哪些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丑小鸭》《海的女儿》…(3)豌豆,一种草本植物,顶端有攀援卷须,花白色或紫色,种子圆形,有黄、白、黄绿等色。喜温凉湿润,不耐干旱和雨涝。(4)蝙蝠是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有黑褐色细毛,四肢和尾部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休息时用爪倒挂在屋檐下或树下,冬季在隐藏的地方冬眠。(5)雷达是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可用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它广泛应用于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6)《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是路甬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院长。(7)神奇的蝴蝶世界:蝴蝶是昆虫纲,类脉总目,鳞翅目中一类昆虫的统称,全世界已记载近2万种,中国的蝴蝶资源较为丰富,已记录2000多种。常见的科有:凤蝶科、粉蝶科、蛱蝶科、灰蝶科、绢蝶科。大部分蝴蝶触角为棒状或锤状,细长,底部略有加粗。白天活动,两翅连锁器为翅抱,身体相对纤细。蝴蝶被誉为"会飞的花朵",是一类非常美丽的昆虫。蝴蝶大多数体型属于中型至大型,翅展在15—260毫米之间,有2对膜质的翅。体躯长圆柱形,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及翅膜上覆有鳞片及毛,形成各种色彩斑纹。蝴蝶的生命周期通常较短。它们从幼虫阶段到蛹的转变,又到成蝶要花费几个星期的时间。气候变化对蝴蝶群体的数量和多样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导致一些蝴蝶群体数量下降,或者甚至导致它们的灭绝。这是因为蝴蝶的生命周期及其幼虫阶段非常依赖于稳定的气候环境。板块三:朗读课文,初步学会提问1.宋代哲学家陆九渊曾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这个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我们要学习提问。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有助于改变学生被动阅读的状态,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编排本单元旨在教给学生提问方法,培养问题意识,提高阅读能力。2.什么是提问?怎样提问?提问指的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或能对文本提出质疑。我们要在阅读中学会提问,乐于提问,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有的问题是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提出的,有的问题是针对(1)《一粒豆荚里的五粒豆》本文的题目是: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1:豆荚里的五粒豆经历了什么?预设2:故事的结局是怎么样的?预设3: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2)《夜间飞行的秘密》一位同学读了这篇课文,提出了一些问题,写在了旁边和文后。你的问题是什么?把它们写下来,和同学交流。(3)《呼风唤雨的世纪》一位同学读了下面这篇课文,在旁边和文后写下来自己的问题。读课文,写下你的问题,板块四:再读课文,尝试解决提问带着你提出的问题再读课文,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也可以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内容梳理课提问:提出不懂的问题对文本提出质疑课前提问——带着问题读课文作业设计作业设计A类: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你读书过程中的疑问写在课本上。B类: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故事,如《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并写下读后感。C类:对比过去和现在的生活,感受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第三课时重点讲练(一)课时日标课时日标1.阅读时能积极思考,借助课后第二题的问题清单,整理归纳问题,发现提问角度,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提出自己的问题。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情感。并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再次针对整体提出问题。要点把握要点把握1.能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提出自己的问题。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板块一:朗读课文,初步解决问题1.预习课文的时候,你提出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2.自由交流。预设:“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自己已经解决了。3.默读课文,讨论交流: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都有什么愿望?你能通过这些愿望看出它们的性格来吗?它们的结局是怎样的?(1)第一粒豆:“现在我要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了,如果你能捉住我,就请你来吧!”第二粒豆:“我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这才像一粒豌豆呢,而且与我的身份非常相称!”第三、四粒豆:“我们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不过,我们还得向前滚。”第五粒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2)由此可以看出第一、二粒豆比较自高自大,第三、四粒豆满足现状,随遇而安,第五粒豆顺其自然(3)五粒豆的结局:第一粒豆:落在屋顶的水笕里,被鸽子吃掉。第二粒豆:落在水沟里,涨得要爆裂开来。第三、四粒豆:被鸽子吃掉。第五粒豆:钻进一个长满青苔的裂缝里,长得枝叶茂盛,并开出一朵紫色的豌豆花。课文主要讲述了豆荚成熟裂开后,五粒豆飞到广阔世界中所经历的不同生活。课文重点描写了第五粒豆的神奇经历,它落进顶楼窗子下一个长满青苔的裂缝里,慢慢发芽、开花,带给病床上的小姑娘生机和活力。板块二:继续读文,学习提问策略1.学习提问策略。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有哪些疑问呢?小组交流,仿照下面的问题清单整理大家提出的问题。小组问题清单1.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长得很好,为(1)你发现了什么?我们发现:第一个问题是针对第五粒豆生长这一部分内容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针对母亲说的一句话提出的,第三个问题是对比五粒豌豆的经历提出的。前两个问题是针对课文部分内容提出的,第三个问题是针对课文整体提出的。(2)提问可以在阅读前提出,也可以在阅读中、阅读后提出。(3)阅读前,可以针对题目的疑问、针对内容的疑问提出问题。(4)阅读中,可以针对针对情节的疑问、针对语言的疑问、针对行为的疑问、针对形象的疑问提出问题。(5)阅读后,可以针对结局的疑问、针对启示的疑问提出问题。2.小组交流,整理问题清单。板块三:小组交流,整理问题清单1.五粒豆为什么一会儿以为世界是绿色的,一会儿以为世界是黄色的?水沟里,为什么它仍然觉得自己最了不起?3.为什么小女孩吻豌豆叶的那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4.小姑娘为什么会注视着豌豆花,快乐地微笑?1.同样是一个豆英里的五粒豆,为什么各自的想法不同?2.题目是《一个豆英里的五粒豆》,可作家为什么只重点板块四:依托问题清单,理解课文内容1.学习提示:(1)依托小组提出的问题,交流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如果你在阅读和讨论的过程中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也可以记录下来。(2)小组推荐最有价值的问题,全班讨论。2.讨论交流,理解内容。(1)五粒豆为什么一会儿以为世界是绿色的,一会儿以为世界是黄色的?明确:豌豆一直住在豆荚里,在没有成熟的时候豆荚是绿色的,它们就以为全世界都是绿色的,后来豆荚成熟变黄了,它们就以为整个世界都变黄了。(2)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明确:因为豌豆苗彰显出蓬勃额生命力,对病中的女儿来说,就如同一个生机勃勃的小花园,带给女儿生的希望。(3)伴随着豌豆苗的生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小女孩整天在家里躺着每天都在生长,要开花了能爬起来坐在床上豌豆花盛开了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明确:豌豆苗和小女孩有着相似的经历,伴随着豌豆苗的每一次变化,小女孩也越来越好,她从中得到了信心,逐渐康复。(4)为什么说小女孩吻豌豆叶的那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明确:因为那一天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一天是这个虚弱的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钟头的日子,她仿佛获得了新生,而且是坐在阳光里,窗子打开,看到她面前这多盛开的豌豆花,她快乐极了。所以说那一天像一个节日。(5)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明确:不是,掉到青苔裂缝的那粒才是最了不起的,因为它让小女孩有了希望。(6)题目是《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可作家为什么只重点写了第五粒豆和小女孩的故事呢?明确:因为第五粒豆不埋怨恶劣的环境,不灰心,不失望,努力生根、长叶、开花,还给窗子里的小女孩带来了力量、希望、快乐和生机,使她渐渐恢复了健康。与其他豌豆相比,它的生命更有价值,它是值得称赞的豌豆。板块五:讨论交流,多角度总结故事启示1.你能从多角度总结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吗?提示:从第五粒豆子的角度总结……从小女孩的角度总结……从其他四粒豆子的角度总结……2.交流讨论。预设1:第五粒豌豆顽强的生命力给小女孩带来了信心和力量,最终使小女孩恢复健康,这使我们明白了生命是可贵的,更可贵的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创造价值。如果我们在生活中乐于助人,那么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预设2:生病的小女孩最终战胜病魔,恢复健康,告诉我们要用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生活,要学会坚强,生活中没有克服不了的挫折,没有闯不过的难关,只要你有一颗坚持的心预设3:从其他四粒豆子的经历我明白了做事要符合实际,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3.拓展延伸。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了生命的启迪,小姑娘对小豌豆很感激,假如你是小豌豆,你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预设1:小豌豆,谢谢你!是你让我看到了绿色,让我看到了生命的颜色。预设2:谢谢你,小豌豆。是你在夹缝中顽强生根,长叶,开花,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让我拥有了战胜病魔的勇气和力量。预设3:小豌豆,是你让我站了起来,是你让我体会到健康的快乐!谢谢你!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了爱的幸福,爱的神奇,同时更感受到奉献爱是最崇高的、最伟大的。只要我们都献出一份爱心,世界将处处充满爱!作业设计作业设计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每个写3遍,并组词。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B类:文中五粒豌豆的命运各不相同,如果是你的话,你愿意做哪一粒豌豆?为什么?2.这粒豌豆的成长经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第四课时重点讲练(二)V课时国标1.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题。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要点把握要点把握1.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题。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板块一:回顾提问方法,学习新的提问角度1.在上一课的学习中,你学到了哪些提问的方法呢?是的,可以从部分和全文两个角度去提问。2.整理自己的问题清单,想一想可以从哪些角度提问。下面是一个小组的问题清单,看看是否能带给我们新的启示呢?这三个问题的提问角度是不一样的。第一个问题是针对课文内容来提问的,第二个问题是从课文的写法上来提问的,第三个问题是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提出的。3.总结:阅读时,通常可以从内容、写法、启示三个方面提出问题,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其他角度提出问题。4.再来看看小伙伴们是从哪几个角度提出的问题吧!明确:小伙伴在阅读中和阅读后提出了四个问题,其中,前三个问题是针对课文内容来提问的,第四个问题是从联系生活的角度提出的。5.梳理自己的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内容写法启示2。36.小组内讨论各成员提出的问题,想一想哪些问题能够通过阅读课文就能解决?哪些问题必须通过查阅资料或课下阅读才能解决?把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板块二:小组交流,整理问题清单1.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墙飞行的秘窗的?2.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墙有什么关系?1.为什么要把编蝠比作没头苍蝇?体写后两次实验?…1.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哗些用途呢?是意超声波吗?1.作者为什么只写飞机夜就,不写飞机白天飞行吒?2.编蝠是怎样同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1.第2段。作者为什名1.城场探落的原理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受到动物启发的?…板块三: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1.全班一起把各小组的问题清单整理成一份清单吧!归并相似问题,删去重复的问题,还可以补充新的问题。2.展示问题。问题清单飞机的夜间飞行和为什么课文没有具哪些用途呢?3.结合问题,理解课文内容。问题一: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呢?(1)我们首先要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明确: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2)“终于”一词照应了“反复研究”,说明科学家解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经过了多次研究的,突出了科学家做研究的艰难和科学态度的严谨。(3)用示意图表示:嘴耳降学物嘴耳降学物(4)科学家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后,就模仿它来发明了雷达。那么雷达是怎样探路的呢?明确: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5)补充资料:雷达是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可用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它广泛应用于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超声波超过人能听到的最高频(20000赫兹)的弹性波。超声波近似作直线传播,有方向性,并能反射回来。超声波广泛应用在各技术部门。(6)用示意图表示:雷达探路原理障碍物障碍物(7)总结:雷达的天线相当于蝙蝠的嘴,雷达的无线电波相当于蝙蝠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相当于蝙蝠的耳朵。(1)我们先来看看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的三次实验吧。们分学习小组根据表格自学第4、5自然段,把表格补充完整。实验次数方法结果结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明确:第二次试验目的它在屋里飞。目的结果响个不停。与嘴有关。(4)明确问题答案:后两次实验只是分别把第一次实验中的“蒙住眼睛”变成了“塞上耳朵”“封住嘴”,其他条件并未改变,如果再把后两次实验具体地写出来,就会显得重复、啰嗦。作者这样写,可以使表达更简洁。问题三: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用途呢?动物是人类的“老师”。我们在动物身上获得了很多启示,大家一起交流吧!预设:科学家根据鲸鱼的外形发明了轮船。科学家根据蜻蜓的特点发明了直升机。科学家研究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4.归纳总结:本文主要讲了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在夜里安全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安装在飞机上,保证飞机在夜里安全飞行的过程。教育我们要注意事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树立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意识。板块四:及时巩固,迁移运用1.读下面的片段,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同学交流。马铃薯和藕不是植物的根,而是茎。它们躲在泥土里变了模样,你不要把它们认错了。这种变了样的茎,有一个总的名称,叫做变态茎。变态茎分好几种。马铃薯和洋姜长得肥肥胖胖,叫做块茎;荸荠、慈姑和芋头长得圆头圆脑,叫做球茎;洋葱和大蒜头,长得一瓣一瓣的,好像鳞片一样,叫做鳞茎;藕和生姜长得像根一样,就叫作根状茎。——选自朱江的《它们是茎,还是根?》,有改动2.小组交流。问题清单1.这个片段讲了什么?2.马铃葚和藕的基为1.这个片投用了什么说明方法?1.我们见到的变态茎还有哪些?说说它们属于拓展延伸1.了解“仿生学”仿生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人们研究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工作的原理,并根据这些原理发明出新的设备、工具和科技,创造出适用于生产,学习和生活的先进技术。仿生技术通过对各种生物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原理和作用机理作为生物模型进行研究,最后实现新的技术设计并制造出更好的新型仪器、机械等。2.关于仿生学的例子蜻蜓——直升机蝴蝶——迷彩服海豚——潜水艇鲨鱼——泳衣青蛙——电子蛙眼苍蝇——蝇眼照相机萤火虫——人工冷光斑马——斑马线水母——水母耳风暴预测仪3.了解水母耳风暴、蝇眼照相机、“蝇眼”航空照相机。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写法启示多角度提问深入思考1.认真书写课文中的生字,每个生字写5遍,组两个词。2.再读课文,把自己仍然不懂的问题写在课本上。1.查阅资料,了解还有哪些发明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制作一张手抄报。2.开展一场关于“科技发明与动物启示”的小型辩论会,准备自己的观点和论据。第五课时重点讲练(三)课时日标课时日标1.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3.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要点把握要点把握1.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板块一:回顾提问方法,学会筛选问题1.通过前两课的学习,你知道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提问吗?是的,可以从课文的一部分或者全文的角度提问,还可以从内容、写法、启发等方面去提2.读完课文,你提出了哪些问题?◆“呼风唤雨”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在现代指的是什么?◆“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什么是“程控电话”?◆为什么新的交通工具能把地球变成“地球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哪里?有什么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20世纪的科学技术还创造了哪些神话?3.下面是一个小组在整理问题时的讨论,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问题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什么意思?20世纪的科学成就为什么可以用这句问题三: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我发現閱读中产生的问题很多,有些问题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1助我理解课文的内容。有的問题可以引1发我深入思考。问题一,“程控电话”是作者列举的一种新发明,暂时不知道它是什么,可以继续阅读,不影响理解文章表达主要思想。问题二,这个问题可以帮助理解课文的内容,诗句能更好地表现出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变化之大、快,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问题三,这个问题可以引发我们继续深入思考。总结: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问题,有些问题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的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有的能引发深入思考。因此,在阅读中提问要注意筛选,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4.分小组整理问题清单,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提示:提示: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在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不必联系上下文就能理解的问题要剔除。如:什么是“程控电话”“远洋船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哪里?这些问题都可以删除。5.全班交流,对小组问题再次筛选,小组间的相似问题进行归并,筛选出对理解课文内容最有帮助的问题。问题一: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问题二:作者为什么要写“在科学技术没有改变人类生活”之前的样子?板块二:依托问题,理解课文内容1.讨论问题一: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明确: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1)“发明”“发现”这两个词语有什么不同之处吗?明确:发明是以前没有的事物,被创造出来;发现是以前就存在,只是一直没有被人找到。(2)课文中列举的科学成就,哪些是“发明”,哪些是“发现”?明确:“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原子核”是发现,“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是发明。(3)“登上、潜入、洞察、探索、变成”这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强大力量!(4)“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把居住的星球比作“地球村”,是因为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联系更加方面,就像生活在一个村中的人一样联系密切、沟通紧密。明确问题一答案: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了许多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20世纪,人类把居住的星球变成了联系紧密的“地球村”。所以,20世纪是科技迅速发展的世纪,20世纪是人类生活发生巨大改变的世纪,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2.讨论问题二:作者为什么要写“在科学技术没有改变人类生活”之前的样子?(1)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汽车,也没有飞机。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这是上百万年前人们生活的情况。“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你有什么感受?(2)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明确:“春风”指的是科技带来的人类生活的美好春天。“梨花”指无数的发明创造。引用诗句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4)为什么要写两种不同的社会?明确:通过古今社会的对比,突出两种社会的不同特点,让我们强烈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科学技术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板块三:联系生活,感受科技的力量1.课文结尾说:“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怎样理解这句话?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现代科学技术创造了哪些奇迹?这些奇迹怎样改善了我们的生活?自由发言。预设:高铁让我们出行更便捷,全国各地的朋友随时随地都能视频联系,智能机器人可以减轻人们的负担,不出门就能网上购物,扫码付款轻松便捷,5G高速下载……3.总结归纳:课文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人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拓展延伸20世纪改变人类生活的伟大发明飞机:1903年12月7日,莱特兄弟的飞机霸气冲上天空。从此以后,飞机技术突飞猛进,战争航运清一色进步,带着人类文明不断上天。飞机也日益成为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深刻的改变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开启了人们征服蓝天历史。电脑:电脑发明于20世纪,电脑有着快速的运算速度,并且能够储存海量的信息,再加上一代又一代的更新优化,使得电脑逐渐变得更先进,如今电脑也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需要在电脑上完成各种工作,也可以通过电脑进行互动娱乐,而且电脑也成为了互联网的基石。青霉素:青霉素是一种重大的发明,从一个偶然的发现到能够广泛造福于人类的应用。由于青霉素的发现和大量生产,拯救了千百万肺炎、脑膜炎、脓肿、败血症患者的生命,及时抢救了许多的伤病员。青霉素的出现,当时曾轰动世界。为了表彰这一造福人类的贡献,弗莱明、钱恩、弗罗里于1945年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晶体管:晶体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放大器或电控开关常用。晶体管是规范操作电脑、手机和所有其他现代电子电路的基本构建块。它能够基于输入电压控制输出电流。具有检波、整流、放大、开关、稳压、信号调制等多种功能。学习筛选问题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帮助的问题可以引发思考的问题保留保留作业设计作业设计1.抄写文中的重点词语,如“呼风唤雨、出乎意料、依赖”等,每个抄写3遍。2.仿照文中的句式“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写一段话。B类:1.观看一部关于科技发展的纪录片,写一篇观后感。2.展开想象,写一写21世纪科技还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1.能结合阅读体验,梳理学到的提问策略,以及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的好处,知道在阅读中要自觉运用提问策略。2.能运用提问的策略,自主学习《蝴蝶的家》。3.朗读背诵有关提问的名句。要点把握要点把握1.能结合阅读体验,梳理学到的提问策略,以及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的好处,知道在阅读中要自觉运用提问策略。2.能运用提问的策略,自主学习《蝴蝶的家》。板块一:单元回顾,交流提问方法1.“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提问有了很多认识。让我们一起回顾本单元的学习,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吧!2.自由发言。预设1:学习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我知道了既可以针对局部进行提问,也可以针对整体进行提问。预设2:学习了《夜间飞行的秘密》,我知道了还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法和启示方面来提问。预设3:学习了《呼风唤雨的世纪》,我知道了要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3.同学对提问确实很有感受。让我们听听小伙伴的想法,看看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出示教材内容)4.总结归纳。(1)我们要敢于提问。“学贵存疑”,阅读时积极动脑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不断地解决问题,才能获得知识、发展思维。(2)我们要善于提问。学会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①针对课文内容来提问;②从课文的写法上来提问;③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来提问。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标点符号、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等来提问。(3)如果我们养成了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好习惯,我们的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的。板块二:学以致用,自学《蝴蝶的家》1.默读课《蝴蝶的家》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分类,选出你认为最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1)为什么作者在文中反复写“我真为蝴蝶着急”?(2)第3、4自然段为什么要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写?(3)文中恶劣的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4)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5)其他昆虫,如螳螂、蜻蜓、蜗牛,它们的家又在哪里呢?其中,第1、4个问题是针对文章内容提出的,第2、3个问题是针对写法提出的,第五个问题是得到启示,联系生活提出的。3.小组合作,筛选有助于理解课文的问题,并尝试解决。然后小组推荐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在班级讨论。问题一:为什么作者在文中反复写“我真为蝴蝶着急”?问题二:第3、4自然段为什么要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写?问题三: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其他昆虫,如螳螂、蜻蜓、蜗牛,它们的家又在哪里呢?板块三:依托问题,理解课文内容1.问题一:为什么作者在文中反复写“我真为蝴蝶着急”?(1)阅读课文,勾画“我”为蝴蝶着急的语句。(2)反复朗读这些语句,说说自己的感受。明确:表现“我”为蝴蝶着急的语句:我一想起来就为蝴蝶着急,这样的天气它们能躲在哪里呢?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我真为蝴蝶着急了。谁要是能说给我听,我就不着急了。作者反复写“我真为蝴蝶着急”,表达出了对小生命的关爱之情,让每位读者感同身受,也都为蝴蝶着急。明确:运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追问蝴蝶的家在哪里,由此引出了“我”的猜想、寻找、否定,其中洋溢着“我”对蝴蝶浓郁的关爱之情,使“我”为蝴蝶着急的心情跃然纸上。3.问题三: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其他昆虫,如螳螂、蜻蜓、蜗牛,它们的家又在哪里呢?(1)阅读课文,勾画“我”对蝴蝶的家在哪里的猜想及结果。(2)课后查阅资料,寻找答案。明确:借助表格,梳理“我”对蝴蝶的家在哪里的猜想及结果。(3)查阅资料: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下雨天它去了哪里呢?为了准备飞行,蝴蝶必须让阳光直射它的翅膀,因为只而阴天遮挡了它们起飞所必需的的太阳光。因此,乌云密布,天将下雨时,蝴蝶便会寻找躲雨的地方:如叶状植物之类的可以遮风挡雨的场所。它没有固定的巢穴,在树叶下边,草丛中,石缝里,总之一切能避雨的地方都可以。大雨过后,它们还会重返蓝天,快乐地飞舞。(4)其他昆虫,如螳螂、蜻蜓、蜗牛,它们的家又在哪里呢?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寻4.主题归纳。《蝴蝶的家》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通过“我”在下雨时为蝴蝶担心,真切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告诉我们要关心弱小,帮助需要帮助的小动物。板块四:日积月累,深化疑问精神1.出示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部分内容,自主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读读这些句子,你发现了什么?我发现:这些句子都和“疑问”有关,说明提问题在学习、做事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3.理解句子的意思。(1)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句意:喜欢提出问题向别人请教,知识就会丰富;主观武断,不虚心向人求教,就办不成(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句意:要博学多才,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践行。(3)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句意:如果你不学习,你就不会成才;如果你不提问,你就会不知道。句意:人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谁会没有疑惑呢?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多学习,才能学到更多知识。4.像这样的名言警句还有很多。知而好问,最后能才。——《荀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论衡·实知篇》单元重难点突破交流提问的策略提问学以致用自学《蝴蝶的家》积累有关疑问的名言提问作业设计作业设计A类:背诵并默写有关提问的名句。B类:1.观察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思考它可能面临的困难,并尝试提出保护它的建议。2.用本单元学到的提问的策略读一篇有关科学的文章,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第七课时习作课课时日标课时日标1.能抓住家人与动物的相似之处,写出家人的特点。2.能主动与同学和家人分享习作,修改不通顺的语句,体验表达的乐趣。要点把握要点把握能抓住家人与动物的相似之处,写出家人的特点。板块一:激趣导入,明确习作内容1.同学们?你喜欢动物吗?说说下面的动物有什么特点?(出示小猫、老虎、黄牛、猴子图片)2.这些动物让你想到哪位家人?预设:猴子让我想到了我的弟弟,弟弟和小猴子一样调皮。我的爷爷很威严,就像一一只大老虎。把家人想象成动物园,太有趣了。3.明确习作内容。把自己的家想象成一个“动物园”,想一想:你的家人与哪种动物相似?什么地方相似?每天生活在这个“动物园”里,你的感受如何?想好后,给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写上一段话。板块二:借助教材,打开习作思路1.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选取人物和动物的相似点呢?一起来根据习作提示看一看吧。(1)小明说:“我的爸爸胖胖的,憨憨的,像一只熊。”“爸爸”像“熊”,“胖胖的,憨憨的”,这是抓住爸爸和熊一样的外貌特点来写的。我们也可以从家人的外貌特点来写,比如家人的体型、容貌、穿着等。(2)小红说:“我的姐姐游泳特别好,在水里像一条自由自在的鱼。”“姐姐”像“鱼”,“游泳特别好”是姐姐和鱼一样的特长。我们也可以写家人与动物相同的特长,比如唱歌好听、跑步快等。(3)小兰说:“我的爷爷很威严,就像一只大老虎。”“爷爷”像“老虎”,“威严”是爷爷和老虎一样的性格特点。我们也可以从家人和动物相同的性格特点入手,比如调皮、温柔、活泼等。(4)除了外貌、特长、性格等方面,我们还可以写家人与动物相同的爱好、习惯等,比如爱吃肉、爱睡觉,喜欢早起,走路慢等。2.现在你再来说一说,你的家人和哪种动物比较像?什么地方像?自由发言。预设:爸爸——狼,每次看到妈妈做的美餐,两只眼睛就变得直勾勾的。妹妹——花蝴蝶,她最喜欢穿得漂漂亮亮的,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姐姐——狮子,她总是爱跟我发怒。3.课本上说妈妈像绵羊,理由是“都是波浪卷”“都爱吃素”“性格都很温和”,这是从外貌、爱好、性格三个方面表现妈妈的特点的,我们在习作时也可以把外貌、爱好、性格等结合起来,综合表现人物特点。板块三:借助范例,把人物特点写清楚1.知道了把家人比作什么动物,那怎样把人物特点写清楚呢?我们来对比这两段文字。(1)我的爸爸胖胖的,憨憨的,像一只熊。(2)我的爸爸胖胖的,憨憨的,像一只熊。一家人在傍晚散步时,爸爸总是挺着圆圆的肚子走在后面,似乎相当沉重。每走一步,他的肚子就会剧烈地抖动一下,很有节奏。爸爸的状态,经常惹得妈妈冷嘲热讽。我们发现,第一句只说出了爸爸像什么,并不具体,概括性太强。第二句则通过散步的细节描写写出爸爸胖胖的外形特点,画面感强。(3)我的姐姐游泳特别好,在水里像一只自由自在的鱼。(4)我的姐姐游泳特别好,在水里像一只自由自在的鱼。她有时候静静地躺在水面,一动不动,有时候用力击打水面,溅起晶莹的浪花;有时候潜入水底,好长时间都没露出水面。我们发现,第三句只说出了姐姐像鱼,并不具体,概括性太强。第二句则通过具体描写了姐姐游泳时的样子,画面感强烈,突出了姐姐游泳的本领高超。2.总结归纳。本次写作,要注意以下三点:(1)找准家庭成员和动物的相似之处。(2)可以从多方面综合表现人物特点。(3)通过具体事例或典型细节写出人物的特点。板块四:例文引路,积累优美词句题目:小小“动物园”开头:开篇点题,总写我的家像一个“小小动物园”。(略)中间:通过具体事例和具体表现写出每一个家庭成员是哪一种动物。结尾:总结全文,写出自己在“动物园”中生活的感受。(略)习作可以按总分总的结构进行布局。小小“动物园”我家可是一个小小“动物园”,不信就来看看吧!(①开篇点题,指出“我”家像小小的动物园,总领全文。)说起我的弟弟,那可绝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猴子。他爱吃桃子,每当有桃子出现在他眼前,两眼就发光,直勾勾地盯着桃子,忍不住吃上一口,并且吃了就停不下来了,直到吃完为止。他又是家里的“机灵鬼”,一天,我心血来潮,想看看弟弟的算术能力怎么样,于是我就问他:“11+7=?”他想都不想,就脱口而出:“等于18!”我继续问道:“18加24等于几?”“等于42!”他信心满满地回答。我觉得不可思议,他才上幼儿园就会这么难的题目了,真不愧是我们家的“机灵鬼”。我的弟弟不仅和猴子一样机灵,还和猴子一样很调皮,总是上蹿下跳的,时而在房间里连蹦带跳,时而在沙发上蹦蹦跳跳。上次吃午饭,他一直东动动西动动,吃了半小时也没吃好饭。(②第2、3自然段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弟弟像猴子一样机灵、调皮。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的描写,把弟弟的机灵调皮的特点表现得活灵活现。)在我们家,我可是一只小百灵鸟。整天在妈妈身边飞来飞去,叽叽喳喳的。一天,妈妈开车送我去学习,我在路上说个不停,妈妈说她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百灵鸟唱歌可好听了,我的歌声也很美妙哦!一次音乐课,老师请了我和其他七位同学来合唱,我们默契十足,当我们唱完后,教室里顿时响起了轰鸣般的掌声。老师还把我们八人成立了音乐团队呢!(④用具体事例表明我像小百灵一样爱说、爱唱。)我的妈妈那可是一只母老虎,她虽然没有尖锐我没洗澡就上床玩,妈妈看见了,大声吼道:“快下来!”只见妈妈竖起鬓毛,瞪大眼睛,吓得我连滚带爬下了床。我的妈妈真是一只凶猛的母老虎。(⑤用具体事例表明妈妈像老虎一样对我们要求严厉。)怎么样,我们家像不像一个热闹的“动物园”呢?我爱这个“动物园”,更爱这个“动物园”里的“动物”们!(⑥呼应开头,表达对小小“动物园”——家庭的热爱。)点评:小作者写自己的弟弟像猴子,自己像百灵鸟,妈妈像母老虎,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身上的鲜明特征。首尾呼应,结构清晰、条理清楚。3.素材积累。(1)精彩词语。体态优美聪明伶俐行动缓慢暴跳如雷温柔善良轻巧灵活昂首挺胸如鱼得水身体强壮威风凛凛勤勤恳恳捧腹大笑善解人意脾气火爆任劳任怨妙趣横生(2)精彩句子。我家是个小小的“动物园”,这里面生活着老虎、黄牛、猴子等“动物”,现在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庭成员吧!我的爷爷就像一只清晨打鸣的大公鸡一样。每天一大清早,爷爷都会大声叫我和弟弟起床:“快点起来,上学了!”这时他在屋子里背着手、踱着步、昂首挺胸,别提多神气了。爸爸长着一个圆脑袋,挺着一个“啤酒肚”,走起路来吭哧吭哧的,你说像不像一只熊?周末在家,我的嘴总是一张一合,不停地吃着零食,即便偶尔停下来,不到五分钟,另一场“零食大战牙齿”就又开始了。怎么样,我们家像不像一个热闹的“动物园”呢?我爱这个“动物园”,更爱这个“动物园”里的“动物”们!这就是我的家,一个妙趣横生的“动物园”。板块五:分享习作,互相评价并修改1.先把习作读给同桌听,根据同学意见修改不通顺的句子。然后在小组评议,并推荐一篇习作读给全班同学听。小作者是否清楚地写出了家人的特点?分别把家人比作了哪种动物?家人和这种动物像吗?习作中还有没有不通顺的语句?2.修改自己的习作,改好后把习作带回家,读给家人听,请家长对"写得像不像"进行评习作:小小“动物园”作业设计作业设计A类:把自己的家想象成一个“动物园”,想一想:你的家人与哪种动物相似?什么地方相似?每天生活在这个“动物园”里,你的感受如何?想好后,给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写上一段话。第八课时整本书阅读推荐书目《世界上最有趣的科学书》V课时日标1.引导学生阅读《世界上最有趣的科学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2.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3.提高学生通过阅读解决问题的能力。4.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要点把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