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州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化学试卷
2025年1月
1.本试卷共两部分,共8页,30道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考生须2.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知3.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C12016Na23Ca40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
求的一项。
1.下列新型材料中,不展于合金的是
A,具有优异延展性的超级钢B.硅酸铝耐火毯C.La-Fe储氢材料D.
钻保耐高温材料
【答案】B
【解析】
【详解】超级钢、La-Fe储氢材料、钻保耐高温材料都是性能优良的合金,而硅酸铝是硅酸盐,不是合
金,故选B。
2.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不熊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CuSC)4溶液B.Fe(0H)3胶体C.云D,稀豆浆
【答案】A
【解析】
【详解】CuSO4溶液属于溶液,当光束通过它时无丁达尔效应;云、氢氧化铁胶体、稀豆浆的分散质大小
在Inm〜100nm,属于胶体,当光束通过时,有丁达尔效应;
故选A„
3.下列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A.FB.SiC.ND.S
【答案】A
【解析】
【详解】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依次增强,非金属性依次
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下到上,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依次增强,非金属性依次增
强;非金属性最强的是F,选A。
4.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NaCl溶液B.CuC.蔗糖D.H2sO4
【答案】D
【解析】
【详解】A.MC/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
B.铜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
C.蔗糖是非电解质,C不符合题意;
D.H2so4是纯净的化合物,是电解质,D符合题意;
故选D。
5.下列物质分类不E班的是
A.Mg(OH)2属于碱B.HCIO4属于酸C.。3属于氧化物D.KN03属于盐
【答案】C
【解析】
【详解】A.Mg(OH)2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A正确;
B.HCIO4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属于酸,B正确;
C.。3属于单质,C错误;
D.KN03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D正确;
故选Co
6.某粒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下列不可熊是该粒子的是
A.Na+B.02c.crD.Ne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0,A不符合;
B.。2-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0,B不符合;
C.C「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8,C符合;
D.Ne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0,D不符合;
选C。
7.下列物质在水中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H2so4=2H++SOjB,Ba(OH)2=Ba+OH
2+
C.CaCl2=Ca+Cl;D.NH4NO3=NH;+NO;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硫酸为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为氢离子和硫酸根,H2so4=2H++SO;,A正确;
2+
B.氢氧化钢为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为钢离子和氢氧根,Ba(OH)2=Ba+2OH-,B不正确;
2+
C.氯化钙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为钙离子和氯离子,CaCl2=Ca+2Cr,C不正确;
D.硝酸钱为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为镂根离子和硝酸根,NH4NO3=NH:+NO;,D不正确;
选Ao
8.下列物质?含离子键的是
A.NaOHB.CaCl2C.CO,D.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OH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故A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钙是由钙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只有离子键,故B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只含有碳氧共价键,故C不符合题意;
D.水分子中只含有氢氧共价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下列有关物质用途不正卿的是
A.食醋可除去水壶中的水垢B.铁粉作食品脱氧剂
C.氢氧化铝可用作医用胃酸中和剂D.氧化钠用作供氧剂
【答案】D
【解析】
【详解】A.醋酸具有酸性,能和水垢中碳酸钙反应,故食醋可除去水壶中的水垢,A正确;
B.铁粉具有还原性,可作食品的脱氧剂,B正确;
C.氢氧化铝可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可作胃酸中和剂,C正确;
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氧气,可用作供氧剂,而氧化钠不行,D错误;
故选D。
10.下列电子式书写不正理的是
A.:d:C:O:B.:C1:C1:C.H:d:HD.Na+[:C1:]-
•,..••・・
【答案】A
【解析】
【详解】A.CC>2共价化合物,碳原子有四个电子分别和氧原子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6::c::6,
A错误;
B.氯分子中氯原子与氯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B正确;
C.H2O为共价化合物,O与H之间各形成1个共用电子对,C正确;
D.氯化钠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中需要标出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D正确;
故选Ao
11.镭(,Ra)是一种具有较低毒性的a治疗放射性药品。下列关于督Ra的说法不亚确的是
A.核电荷数为88B.质量数为232c.中子数为144D.与^Ra互为同素异形
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核素的表示方法为:元素符号左下角为质子数,左上角为质量数,据此解答。
【详解】A.核电荷数=质子数=88,A正确;
B.第Ra的质量数为232,B正确;
C.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32-88=144,C正确;
D.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则与邕Ra互为同位素,D错误;
故选D。
12.稀释LOmoLIjiNaCl溶液时,下列物理量发生变化的是
A.Na+的物质的量B.Na+的物质的量浓度C.Na+的数目D.NaCl的摩尔质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会变化,Na+的物质的量不变,A不符合题意;
B.稀释过程中,溶液浓度减小,Na+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B符合题意;
C.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会变化,Na+的物质的量不变,故钠离子数目不变,C不符合题意;
D.NaCl的摩尔质量是常数,不会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下列关于氯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具有漂白作用B.常温常压下密度大于空气
C.无色无味的气体D.与水反应的产物均稳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气不具有漂白作用,不能使有机色质漂白褪色,故A错误;
B.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9,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相同条件下,
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所以相同条件下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故B正确;
C.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故C错误;
D.氯气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遇光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故D错误;
故选Bo
14.野外焊接铁轨常采用铝热反应。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2Al旦典A^Os+ZFe,其中作还
原剂的是
A.Fe2O3B.A12O3C.FeD.Al
【答案】D
【解析】
【详解】Al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Al单质的0价变为反应后AI2O3中的+3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则
其中作还原剂的是A1;
选D。
15.葩(Cs)是制造原子钟的关键材料,下列关于Cs的说法不正卿的是
A.Cs最外层电子数是1
B.Cs与水反应可以使含酚髓的水溶液变红
C.CsNC)3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
D.实验室可将Cs储存在煤油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IA的金属元素依次有锂、钠、钾、锄、葩、钻,金属单质的密度有递增
的趋势(钾例外),它们最外层均为1个电子,化学性质相似,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金属性递增;
【详解】A.据分析,Cs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A正确;
B.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类推:Cs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葩和氢气,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金
属性递增,氢氧化钠是强碱,可以使含酚献的水溶液变红,B正确;
C.CsNOs是活泼金属的硝酸盐,属于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C不正确;
D.结合分析可知,金属葩的密度比煤油大,实验室可将Cs储存在煤油中以隔绝空气和水分,D正确;
选C。
16.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法正确的是
C.分离淀粉胶体和食盐D.灼烧沾有KC1溶液的柏
水丝检验钾元素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制取Fe(OH)3红褐色胶体应该向煮沸的蒸储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至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
变红褐色,A正确;
B.倾倒溶液,瓶塞应该倒放,B错误;
C.胶体和溶液中分散质粒子都能通过滤纸,不能过滤分离,应该使用渗析方法,C错误;
D.观察钾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钻玻璃观察,D错误;
故选A„
17.下列事实不熊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原子半径:C>N>OB.热稳定性:HCKHF
2
c.还原性:s->C1D.酸性:H2SO4>HC1O
【答案】D
【解析】
【详解】A.除稀有气体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半径递减,则原子半径:C>N>O,A不符合;
B.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越稳定,则热稳定性:HCKHF,B
不符合;
C.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非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还原性:
s2->cr,c不符合;
D.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非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酸性:
H2SO4<HC1O4,不能通过元素周期律比较硫酸和次氯酸的酸性,D符合;
选D。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键可以使离子相结合,但不能使原子相结合
B.氯化钠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化学键的断裂
C.有电解质参与的化学反应即为离子反应
D.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存在电子的得失
【答案】B
【解析】
【详解】A.化学键就是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A错误;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在溶解过程中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发生了化学键的断裂,B
正确;
C.氯化氢为电解质,和氨气生成氯化镀固体的反应不是离子反应,C错误;
D.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不是电子得失,电子转移包括电子得失和电子偏移,D错误;
故选B„
1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2+
A,稀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H+SOj+Ba+OH=BaSO41+H20
+
B.Na2O2与H20反应制备O2:Na2O2+H2O=2Na+2OH+O2T
+
c.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用发生反应:cio-+cr+2H=ci2T+H20
2+3+
D.FeC%与Cl?的反应:Fe+Cl2=Fe+2CK
【答案】C
【解析】
【详解】A.稀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钢沉淀和水,
2++
Ba+2OH+2H+SO4=BaSO4+2H2O,A错误;
B.Na?。?与H2。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2Na2O2+2H2O=4Na++4OH「+C)2T,B错误;
C.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用,发生反应为次氯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氯气,C
正确;
2+3+
D.FeC%与C"的反应生成氯化铁,2Fe+Cl2=2Fe+2Cr,D错误;
故选C。
某探究小组设计实验检验某碳酸钙D3片中碳酸钙含量(药片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或氢氧化钠反应),设计实
验操作如下:
①配制O.lmol.U'NaOH溶液
②向装有研磨后药片(01g)粉末的烧杯中加入20mL蒸储水
③向上述溶液中加入ViLO.lmoLlJ稀盐酸
④用NaOH中和过量稀盐酸,记录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
请完成下面小题
20.配制100mL0.1mol-I?NaOH溶液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亚娜的是
步骤1步骤2步骤3步骤4
A.步骤1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NaOH溶解
B.步骤2中需用少量蒸储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都注入容量瓶
C.步骤3中液面距容量瓶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储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D.步骤4中摇匀后若容量瓶内液面下降,需加水至刻度线
21.下列关于NaOH的说法中,不E聊的是
A.ImolNaOH的质量是40g
B.ImolNaOH含OH数约为6.02x1023
C.标准状况下,ImolNaOH的体积为22.4L
D.ILO.lmol-U'NaOH溶液中含有0.1molNa+
22.小组同学4次测定消耗的NaOH体积取平均值为V?L,则该药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表达式正确的是
O.lVj-O.lV,(O.lVj-0.1V,)x1000.1V]—0.IV2(O.IV1—O.IV2)x100
A.-----------------B.---------------------------C.-----------------D.---------------------------
0.10.1x20.1x20.1
【答案】20.D21.C22,B
【解析】
【分析】测定碳酸钙D3片中碳酸钙含量,①配制lOOmLO.lmoLljiNaOH溶液,配制过程中,要准确称
取0.4g的氢氧化钠固体,将固体转移至烧杯中,加适量蒸储水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并冷却至室温,用玻
璃棒引流转移到100mL的容量瓶中,用蒸储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
中,玻璃棒引流操作时,玻璃棒下端应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下方,轻轻振荡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加水
到接近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滴加蒸储水至溶液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摇匀,定容后盖好瓶
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颠倒摇匀多次;②向装有研磨后药片(01g)粉末
的烧杯中加入20mL蒸储水;③向上述溶液中加入V]L0.1mol-I7i稀盐酸,发生
CaCO3+2HCl=CaCl2+H20+C02T,该反应中盐酸过量,④用NaOH中和过量稀盐酸,记录消耗
NaOH溶液的体积,根据氢氧化钠的体积,根据HCl+NaOH=NaCl+H2。,计算出碳酸钙D3片中碳酸
钙含量。
【20题详解】
A.步骤1中加适量水溶解氢氧化钠固体,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NaOH溶解,A正确;
B.为保证溶质全部转移,步骤2中需用少量蒸储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都注入容
量瓶,B正确;
C.为了所配制的溶液体积准确,步骤3中液面距容量瓶刻度线1〜2cm时,进行定容操作:改用胶头滴
管滴加蒸储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C正确;
D.步骤4中摇匀后若容量瓶内液面下降,不需加水至刻度线,若继续加水,导致溶液体积增大、所配制
的溶液浓度偏小,D不正确;
选D。
[21题详解】
A.ImolNaOH的质量是lmol?40g/mol=40g,A正确;
B.ImolNaOH含OIF的物质的量为Imol、数目约为6.02x1()23,B正确;
C.标准状况下,氢氧化钠是固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ImolNaOH的体积,C不正确;
D.氢氧化钠在水中完全电离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ILO.lmollTNaOH溶液中含有
1L?O.Imol-I71=0.lmolNa+,D正确;
选C。
【22题详解】
最后消耗NaOH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V?L,可知剩余盐酸消耗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1V2mol,剩
余盐酸的物质的量为:0.IV2mol,则与碳酸钙反应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ViLxO.lmoLLT-0.1V2mol=
0.1(Y—Y)mol,由CaCC)3+2HCl=CaC12+H2O+CO2T反应可得,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
,(二则碳酸钙D3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2mO1?l0°g;
2-------------------------------------
0.1g
选B。
23.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
AFeCl2(FeCl3)KSCN溶液
BMg(Al)稀盐酸
CNaCl溶液(MgC、)NaOH溶液、稀盐酸
DC12(HC1)碱石灰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分析】除杂时,注意以下几点:①加入的试剂或采用的方法只与杂质反应;②不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A.氯化铁和KSCN反应生成Fe(SCN)3,引入新杂质,故A不符合题意;
B.镁、铝都会和稀盐酸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加入足量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Mg(0H)2沉淀,过滤后用盐酸中和过量的NaOH得到不含
MgCb的NaCl溶液,故C符合题意;
D.碱石灰既可以与HC1反应,也可以与氯气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某同学进行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肥皂液出现气泡,不能证明反应产生H?
C.实验结束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再撤出肥皂液中的导管
D.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2Fe+3H2O(g)—Fe2O3+3H2
【答案】B
【解析】
【分析】加热时,湿棉花提供水蒸气,红热的铁粉与水蒸气发生反应,
高温
3Fe+4H2。(g)3Fe3。4+4H2,肥皂液的主要作用是收集生成的H2,检验氢气的存在,以此解答该
题。
【详解】A.为防止水倒流导致试管冷热不匀而破裂,实验时试管口不能高于试管底部,A错误;
B.实验中先加热湿棉花,产生水蒸气,且空气受热膨胀,故肥皂液出现气泡,有可能是空气、水蒸气,
不能证明反应产生H”B正确;
C.实验结束后为防止倒吸应该先撤出肥皂液中的导管后熄灭酒精灯,C错误;
D.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3Fe+4H2O(g)=Fe3O4+4H2,D错误;
选B。
25.实验室模拟工业以贝壳(主要成分是CaCC)3)为原料制备漂白粉的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卿的
是
A.贝壳高温煨烧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加水溶解”后还需要的实验操作是过滤
2+
C.“通入CL”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Ca(OH)2=Ca+C1O+C1+H2O
D.操作采取低温蒸干的原因可能是Ca(ClO)2不稳定,易分解
【答案】C
【解析】
【分析】贝壳(主要成分是CaCOs),碳酸钙高温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加水反应生成氢氧化
钙,氢氧化钙与氯气反应生成次氯酸钙、氯化钙和水,最后低温蒸干得到漂白粉。
【详解】A.贝壳高温燃烧为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A正确;
B.“加水溶解”后还需要分离出不溶物,实验操作是过滤,B正确;
C.通入氯气时为氯气和石灰乳的反应,发生的离子方程式是:
+
Clr,+Ca(OH)2=CcT+CIO+CI+H2O,C错误;
D.次氯酸盐不稳定,容易变质分解,操作采取低温蒸干的原因可能是Ca(C7O)2不稳定,易分解,D正
确;
故选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本部分共5小题,共50分。
2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氨(NH3)作为化工领域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氮肥、炸药、药品等产品的生产中。其工业化合成之路
虽历经重重挑战,却彰显了科学家的智慧与坚韧。
18世纪末,科学家们发现,在常压下只有在低于300℃时才能生成微量的氨,然而并没有哪种已知的催化
剂能在这些条件下加速此反应。如果温度超过600℃,氨分子会发生分解产生H2和N2而使氨产量急剧下
降。因此,当时许多科学家甚至认为由单质合成氨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障碍。20世纪初,德国化学家Haber
发现H?和N2可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下反应转化为氨,提出在高压下实现合成氨工业化。这一发现实现了工
业史上第一个加压催化过程。Haber也因此获得了1918年的诺贝尔奖,并催生了Haber-Bosch法。该
法包括原料气(N2和H?)的制备提纯及合成氨反应两个步骤。合成氨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Haber-Bosch法的成功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粮食生产。自合成氨问世以来,全球人口增长4.5倍,而
粮食产量增长7.7倍。止匕外,氨作为一种零碳富氢燃料,具有高能量密度和便捷运输性,具有广阔的储能
和储氢应用前景。氨的工业化合成不仅推动了化工和农业的发展,也为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可能。
N2NH3
V
YNh
-一1二值化剂
舟
请依据以上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N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o
(2)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类型属于(填序号)。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e.氧化还原反应
(3)如果温度超过600℃,氨分子发生分解反应的过程中,发生断裂的化学键有。(填序号)
①氮氮键②氮氢键③氢氢键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氨中H元素的化合价为-1
b.氨可作为储能材料
c.Haber—Bosch法只需要一步即可实现空气中N2的转化
d.合成氨工业对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⑵①.2+3
【答案】(1)风.曾:2NH3②.ae
(3)②⑷bd
【解析】
【小问1详解】
N原子序数为7,原子核外7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6-7)25;
【小问2详解】
工业利用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合成氨,化学方程式为:N,+3H2;-2NH3;
乙乙催化剂3
该反应是两种单质生成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氮气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氢气中氢元素化合
价升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ae;
【小问3详解】
氨分子中含有3个氮氢键,氨分子发生分解反应的过程中,发生断裂的化学键有氮氢键,答案选:②;
【小问4详解】
a.氨中H元素的化合价为+1,N为-3价,a错误;
b.氨作为一种零碳富氢燃料,具有高能量密度和便捷运输性,具有广阔的储能和储氢应用前景,b正确;
c.Haber-Bosch法包括原料气(N?和H2)的制备提纯及合成氨反应两个步骤,可实现空气中N2的转
化,c错误;
d.合成氨工业提高了粮食产量,对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d正确;
答案:bdo
27.2024年12月5日,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火箭大量使用了超轻镁铝合金材料。
(1)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__族。
(2)下图表示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目
、
0
升
小
瓯
Al
g强于
性M
金属
(3)
径Mg
子半
,原
同,
数相
子层
外电
子核
,原
周期
同一
1位于
g和A
因:M
释原
构解
子结
用原
①请
l。
强于A
Mg
能力
电子
l,失
大于A
。
号)
填序
是(
A1的
g强于
性M
金属
说明
实能
列事
②下
<A1
Mg
度:
a.密
)
1(OH
>A
OH)
Mg(
性:
b.碱
3
2
气
换出氢
反应置
易与水
l更容
g比A
c.M
3
为2:
积比
?体
成的H
应生
酸反
量盐
1与足
g和A
量M
质的
同物
d.相
。
优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节动物门:枝角类Claera》课件示例
- 《商法学课件》课件
- 双语客运值班员应急管理课件
- 谭香玲项目一电力电子概述任务认识电力电子器件课件
- 铁路市场营销铁路客运市场细分的标准课件
- 《GB 18279.1-2015医疗保健产品灭菌 环氧乙烷 第1部分: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的开发、确认和常规控制的要求》(2025版)深度解析
- 2025年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考试题库
- 标准部件四方采购协议
- 专业外墙涂料施工合同示范2025年
- 平价股权转让合同模版
- pzt压电陶瓷制备工艺
- 高尿酸健康宣教课件
- 中班游戏教案《背夹球》
- 第5课《小心“马路杀手”》课件
- 零星维修工程投标方案技术标
- 《花生膜下滴灌技术》课件
- 森林消防员劳务派遣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妇科学妇科感染病
- 离心泵有效汽蚀余量计算公式
- 第十一章计划调控法律制度
- 《我的家乡日喀则》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