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惠崇春江晚景》。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相关文学常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感悟、小组讨论、画面描绘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对古典诗歌的鉴赏水平。引导学生学习借助注释和想象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感受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蕴含的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领悟诗歌意境。引导学生透过诗句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画面美。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古诗的基本常识、字词含义、诗句意思等,使学生对诗歌有初步的认识。2.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3.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帮助学生体会诗歌意境。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分钟)1.同学们,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当温暖的阳光洒在大地上,万物复苏,大地呈现出一片绚丽多彩的景象。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走进一幅描绘春天的优美画卷,去感受春天的独特魅力。2.(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美景图片,如桃花盛开、江水荡漾、鸭子嬉戏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说一说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怎样的春天。3.同学们的描述都非常精彩。在古代,也有许多诗人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惠崇春江晚景》,就是北宋诗人苏轼为惠崇的一幅画所题的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诗所描绘的春天景象吧!(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诗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2.惠崇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名僧,擅长绘画,尤其以画鹅、鸭等小动物而闻名。他的画作形象逼真,富有情趣。苏轼与惠崇交往密切,对他的画作十分欣赏。有一次,惠崇画了一幅《春江晚景》图,苏轼看后,诗兴大发,便写下了这首《惠崇春江晚景》。3.了解了作者和写作背景,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首古诗,去领略它的独特魅力。(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5分钟)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3.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自由练习朗读。4.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教师针对朗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如字音的准确性、节奏的把握等。5.全班齐读,要求读得通顺、流利、有节奏。(四)理解诗句,体会意境(15分钟)1.学习第一句"竹外桃花三两枝"(多媒体展示竹子和桃花的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这句诗的意思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竹外"点明了桃花的生长环境,是在竹林之外。"三两枝"说明桃花开得并不多,只是稀疏的几枝,给人一种早春的感觉。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片翠绿的竹林中,几枝娇艳的桃花悄然绽放,为春天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体会诗句所营造的意境。2.学习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多媒体展示江水和鸭子的图片)同学们,春天来了,江水有什么变化呢?鸭子又有什么表现呢?这句诗的意思是: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为什么鸭子会先知水暖呢?因为鸭子常年生活在水中,对水温的变化非常敏感。当春天来临,江水开始变暖,鸭子最先感受到了这种变化,所以它们欢快地在江水中嬉戏。这一句诗不仅写出了鸭子对水温变化的敏感,更通过鸭子的行为,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诗人观察细致入微,用词生动形象,使这句诗成为了千古名句。请同学们思考:这句诗还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呢?引导学生体会到只有深入生活,才能敏锐地感知到事物的变化。3.学习第三句"蒌蒿满地芦芽短"(多媒体展示蒌蒿和芦芽的图片)同学们,看看这张图片,认识一下蒌蒿和芦芽吗?这句诗的意思是: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蒌蒿满地"描绘了河滩上蒌蒿生长得十分茂盛的景象,"芦芽短"则写出了芦笋刚刚抽出嫩芽的样子。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春天里江边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些鲜嫩的蒌蒿和芦芽,都是春天的象征,它们告诉人们春天已经到来,大地充满了生机。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江边,看到满地的蒌蒿和短嫩的芦芽,感受春天的气息,并用语言描述所想象的画面。4.学习第四句"正是河豚欲上时"同学们,河豚是一种生活在江河里的鱼类。你们知道河豚在春天会有什么习性吗?这句诗的意思是: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每年春天,河豚都会从大海洄游到江河中产卵。诗人由眼前的蒌蒿、芦芽联想到河豚欲上,为画面增添了动态美和生机。这句诗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还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大自然的奇妙和生命的律动。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联想,将春天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五)小组讨论,感悟诗情(8分钟)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江晚景图。画面中有竹林外绽放的三两枝桃花,江面上嬉戏的鸭子,河滩上满地的蒌蒿和刚抽出嫩芽的芦芽,还有逆流而上的河豚。诗人通过对春天景物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3.教师总结: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形象、丰富的联想,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江晚景图。诗人借景抒情,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融入到了诗句之中。整首诗意境优美,韵味无穷,让人回味无穷。(六)朗读背诵,积累语言(5分钟)1.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全班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等)2.在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背诵古诗。可以先让学生看着诗句提示背诵,然后逐渐脱离提示,独立背诵。3.请几位同学上台背诵,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对背诵熟练、有感情的同学给予表扬和鼓励。(七)拓展延伸(4分钟)1.除了《惠崇春江晚景》,还有许多诗人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请同学们课后搜集一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如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等,阅读并背诵下来,感受不同诗人笔下春天的独特魅力。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心中的春天美景,可以是古诗中描绘的画面,也可以是自己想象中的春天。下节课进行展示交流。(八)课堂小结(2分钟)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通过这首诗,我们欣赏到了一幅美丽的春江晚景图,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体会到了诗人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2.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热爱古代文学作品,多读古诗,感受诗歌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九)布置作业(1分钟)1.背诵并默写《惠崇春江晚景》。2.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惠崇春江晚景》这首古诗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朗读感悟、小组讨论等方式,学生较好地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默契中考语文作文
- 物流搬运设备选型指南考核试卷
- 描写北京初二上册语文作文
- 健身器材制造业资本运作与投融资策略考核试卷
- 残疾人权益倡导与法律援助考核试卷
- 空气流量测量考核试卷
- 柑橘种植园农业产业链优化策略考核试卷
- 玻璃保温容器行业人才培养与选拔考核试卷
- 倾听高三语文作文
- 滚动轴承市场与发展趋势考核试卷
- 市政工程管线之间及其构筑物之间最小水平距离要求
- 数字经济学-教学案例及答案 唐要家
- 【S镇35kV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论文)14000字】
- V带传动设计说明书
- 酒店投标书范本
- 与农户的收购协议书范本
- GB/T 30819-2024机器人用谐波齿轮减速器
- 中国特种兵课件
- 梁板结构:双向板
- 吊篮高处作业安全交底
- 彩票物流配送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