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学说的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一一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
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2、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口<列去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3、到21世纪初,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
成分一一元素只有100多种。
4、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高分子薄膜具有的性质:隔水、透气、一
5、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造的破冰斧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就是玻璃钢,是复合材料。
6、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质量2t的汽车,尼龙是合成材料中的合成纤维
7、纳米铜属于纳米(或金属)材料,具有超塑延展性,在室温下可拉长50多倍而不出现裂纹。
8、该图是一种透明橡胶,制成的隔热板使小猫在高温条件下安然无恙,该物质属于合成材料,
通过该实验说明该物质具有隔热功能。
9、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一一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一一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的本质:宏观一一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一一有新粒子生成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伴随能量的变化,表现为放热、吸热、发光等。
5、写出胆研的化学式CuSO&。叱0,该物质也叫幽,属于化合物,右图仪器的名称研钵和杵
硫酸铜的为白色粉末状固体,用硫酸铜可以检验反应是否有水生成。
△研钵和杵
6、(1)写出右图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2cO3====2CUO+H2O+CC>2t
(2)观察到的现象绿色粉末变成黑色,试管口有水珠,导管口有气泡,澄清石灰水
变白色浑浊。
(3)实验结束时的操作为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用理化知识解释其原因若先熄灭
酒精灯,试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液
体进入热的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
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
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
课题2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探究步骤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结论、解释
1.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烛芯棉线、外壳石蜡由石蜡制成
颜色:乳白色
⑴观察蜡烛的颜色、形态、形状乳白色固态圆柱状
状态:固态
2.点燃刖
⑵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投入水
浮在水上,难溶于水,硬度小密度比水小,硬度小,难溶于水
中
3.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为焰
⑴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
点心、内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
焰第二层最明亮,内层暗
燃亮,内层暗
蜡⑵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
火柴杆接触外焰部分先变黑外层温度最高,加热用外层火焰
烛中,1s后取出
⑶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
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灰水,
振荡
4.⑴将蜡烛熄灭观察有白烟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成液
熄灭蜡烛⑵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白烟燃烧态,再汽化,而后燃烧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实验探究步骤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结论、解释、化学方程式
1.用排水法收集气体d集气瓶中的
⑴在两个集气瓶中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水排出,集气呼出的气体大部分没有溶
口,倒放水中。将塑料管小心插入集气瓶内,瓶内充满气于水
吹气
⑵在水中集满气体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呼出的是无色的气体,密
气体无色
从水中取出正放于桌上度比空气大
盛空气的集气瓶内
2.探究呼出气体的性质;
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
⑴向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盛呼出气
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的含量高
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几滴石灰水,振荡
瓶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
燃烧的木条在盛空
气的集气瓶中持续
⑵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和呼出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
燃烧一会熄灭;燃烧
体的集气瓶中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的木条在盛呼出气
体的集气瓶中立即熄灭
对着呼气的玻璃片
⑶取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上有水珠
空气中的另一块玻璃片比较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常用的仪器
1、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或铁夹
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
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2、烧杯: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
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3、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
注意事项:①先排空再吸液
②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
③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
4、量筒:用于量度液体体积。
注意事项:①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②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操作注意: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量液时,量筒必须放
平,视线要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5、托盘天平: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1克。
注意事项: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
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6、集气瓶: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7、广口瓶:常用于盛放固体试剂
8、细口瓶:用于盛放液体试剂,棕色的细口瓶用于盛装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质,存放碱溶液时试剂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
玻璃塞。
9、铁架台: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
10、酒精灯:用于加热
注意事项:
①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②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充分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③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④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⑤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⑥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在外焰部分加热,先预热后集中加热。要防止灯芯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
⑦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
⑧实验结束时,应用灯帽盖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芯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不易点燃)
⑨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二、药品的取用规则
1、“三不准”原则:不尝、不闻、不接触。
即:①不准用手接触药品②不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③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
2、用量原则: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说明的一一液体取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三、固体药品的取用
工具:块状的用量壬;粉末状的用药匙或纸槽。
1、取用块状固体用镶子。(一横二放三慢竖)
步骤:先把容器横放,用镶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
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2、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一横二送三直立)
步骤:先把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
四、液体药品的取用:
1、取用大量液体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
步骤:①瓶盖倒放在实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
②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③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快速倒会造成液体洒落);
④倾注完毕后,瓶口在试管口靠两下,并立即盖上瓶塞(防止液体的挥发或污染),标签向外放
回原处。
2、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
3、取用定量液体时可用量筒和胶头滴管,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五、仪器的洗涤: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就表明已洗涤干
净了。洗涤干净的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研究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
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装置: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浓厚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装
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约占瓶内气体体积的1/5。
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足量的红磷燃烧后,消耗了集气瓶内的氧气,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瓶内气体减
少,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又因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所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内气体体积的1/5。
卢燃
化学方程式:4P+5O2^^=2P2Q5
5、注意事项:
(1)、所用的红磷必须足量,目的是完全消耗瓶内的氧气
(2)、瓶内装少量水的的作用,吸热、降温、减压、防止瓶塞迸开
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不好;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
簧夹;D、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7、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大,其原因可能是:A点燃红磷后没有立即伸入瓶中B弹簧夹没夹紧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
(按体积分数):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宏观一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微观―-由同种分子构成
2、混合物:宏观一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微观--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遮
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医氮气用于超导实验车、化工原料、食品充氮防腐稀有气体用于飞艇、闪光灯、液氮
疗急救、金属切割冷冻机、霓虹灯等
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
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
氧气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支持燃烧:炼钢、气焊与气接、液氧炸弹、火箭助燃剂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等,根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氮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焊接金属时常用氮做保护气,灯泡中充氮以延长使用寿命,食
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品包装时充氮以防腐);医疗上用作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超导
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利用惰性作保护气(焊接金属时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灯泡中
稀有气体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充稀有气体以使灯泡耐用);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
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光,可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的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
氢制造低温环境,债可用于医疗麻醉等
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二氧化硫(SO2))和烟尘。
2、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3、和空气污染有关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
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积
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课题2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
有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
1、木炭(黑色固体)燃烧
实验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
气体。(做木炭燃烧实验时,燃烧匙应慢慢从瓶口向瓶底伸入)
化学方程式C+O2=^co2
2、硫粉(淡黄色)燃烧: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s+o2点燃so2
实验时,要在瓶底装少量水或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3、铁丝(银白色固体)燃烧(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实验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点燃
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
注意:(1)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产生的融化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2)铁丝绕城螺旋状的原因增大受热面积,提高局部温度
三、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不一定是燃烧现象,如缓慢氧化,缓慢氧化也放热
四、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简称“多合一”,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简称:“一变多”,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
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课题3实验室制取氧气
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一一物理变化
(1)具体过程
~►氮气沸点低(一196℃),先蒸发出来
降温加压蒸发
空气------------►液态空气
~►液态氧沸点较高
装入天蓝色钢瓶中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A、药品:过氧化氢(H2O2)和二氧化镒(黑色粉末MnCh)
B实验原理:化学方程式:2H0MM2H2O+O2t
注:MnOz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还可用硫酸铜溶液、红砖粉末
C、装置: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
注意事项:①、导管刚伸入胶塞②、气密性检查:用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
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③、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④、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
可以控制反应物的量,进而控制反应的量。⑤把过氧化氢溶液逐滴滴入盛有少量二氧化镒的试管中,可以得到平稳的氧
气流
D、步骤:连、查、装(二氧化镐)、定、倒(过氧化氢溶液)、收
2、用高镒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
A、药品:高镒酸钾(暗紫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与二氧化镒(黑色粉末)
B、原理:।
①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铳):
方程式:2KC1O3^^==2KC1+3Ort
注意:Mg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②加热高镒酸钾:\
方程式:2KMnCUK2M11O4,+M11O2+。2t,____
c、装置:加热固体诉■体_一一历物
D、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离、熄。哪a‘Jl12r:一
①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口
出现一段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
③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④固定装置: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⑤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⑥收集气体:
a、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放在集气瓶口,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
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b、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瓶内空气)
⑦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⑧再停止加热
E、易错事项:
a).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b).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用高锈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镒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d).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F、收集方法: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②向上排空法(密度比空气大)
G>检验、验满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二之处三;
验满:⑴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带瓶内的氧■
气已满;广,
⑵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外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jL__,
三、催化剂(又叫触媒):
1、概念: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加快或变慢),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
的物质。
2、特点:两不变(质量、化学性质)、一改变(反应速率)
注意:①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不能决定反应的进行
②催化剂不是反应物、又不是生成物
③催化剂仅针对某一反应,并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④某一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只一种
3、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隹用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
、分子
1、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
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不能表现。
1、基本性质:
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增大,运动速率越快
⑶分子间是有间隔的。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
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指化学性质)
3、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4、从微观角度来认识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
二、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三、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四、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五、教材重要图片:
1、从微观角度解释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原因: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品红分子运动到水分子间隔中
2、由苯分子的图像能得到两点信息:分子间有间隔、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是真实存在
3、该实验的现象是:A烧杯中的溶液有无色变成红色、B、C烧杯无明显变化
从微观角度解释A烧杯中酚酸变红的原因: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氨分子运动到A烧杯中,在液体中解
离出氢氧根离子,使无色的酚酸试液变红
4、从微观角度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受热,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使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此变化是物理变化,因为水分子本身没变
5、右图为氧化汞分解微观模拟图,此变化的实质是:在加热的条件下,氧化汞分子分成汞原
子和氧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氧原子直接构成金属汞。由此总结化学变化的实质:00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6、右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拟图,从微观的角度回答:
(1)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判断依据一种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
两种分子
(2)此反应的实质: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成
水
氢分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H,O)
(3)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两变化的不同之处:水蒸发分子本身没变,
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是物理变化;水的分解水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是化学变化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从微观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两种反应物的共同之处是每个反应物的分子都有两个相同的原子构成!p
(2)此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氢分子和氯分子,没有发生变化的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3)由此总结,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8“化轨
六、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H.)(Clp(HCI)
1、湿衣服为什么在阳光下和通风处比在阴凉、背风处易晾干。通风处空气流通,阳光下温度高,分子运动加快,水的
蒸发加快;
2、水蒸发后,化学性质没有变。水蒸发后,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隔发生了改变;
3、为什么装有空气的注射器比装有水的注射器更易压缩。因为气体物质的分子间隔比液体物质的分子间隔大;
4、25立方米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立方米的钢瓶中石油气的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加压时分子间
的间隔变小,体积压缩,可装入小的钢瓶中。
课题2原子
一、原的构成:
,原子核(带正电荷)r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中性).L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二、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之间的关系: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
等于中子数,如普通氢原子核内无中子。
三、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质子和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
显电性。
四、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壬核上,即:相对原子质量々质子数+中子数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
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
课题3元素
一、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
二、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原子
含义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区从微观描述物质(或分子)的构成。常
适用从宏观描述物质的组成。常用来表
别用来表示物质由哪些原子构成或分子
范围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
由哪些原子构成。
联系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元
三、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
四、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Si、Al、Fe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
五、元素符号
1、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表示一种单质。
2、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N:6表示6个氮原子。
六、元素周期表:
1、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结构:7个周期16个族
2、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水的组成
一、水的组成
1、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生物体内,水的质量分数一cC
般都在硬跑以上。一口z
2、水的电解实验:电源-一直流电:(正氧负氢,氢二氧一)[DflJ
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正、负连接的试管所收集气体体积比约I:2。
——
通电
反应方程式为:2H2。-2H2t+Ozt
实验中向水中加硫酸或者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加快水的电解速率;
检验试管]中的气体方法是: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一一木条复燃
检验试管2中气体的方法是: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此实验的结论是:(宏观)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微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两极产生的气体都聚集在试管上方的原因:氢气和氧气的密度比水小,且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
3、如图所示方法点燃氢气时,发出尖锐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表示氢气较纯。(注
意试管口朝下)
二、物质的分类容二星
1、单质:(宏观)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微观)仅含一种分子,且分子中仅含一种原子(该—
物质的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
2、化合物:(宏观)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微观)仅含一种分子,且分子中仅含不同种原子(该物质的分子是
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3、氧化物宏观)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微观)仅含一种分子,且分子中仅含两种原子,其中
一种原子为氧原子
课题2水的净化
一、水、纯净水、蒸储水、冰水混合物都是纯净物;自然界的水、矿
泉水、盐水、糖水、雪碧饮料等都是混合物
二、右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明矶能净水的原理:利用明矶溶于水
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是杂质沉降来达到井水的目的
三、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储
1、沉淀:(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
2、过滤:“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玻璃棒的作用:引流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A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B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C滤纸破损
3、吸附:
活性炭的作用:具有吸附性,滤去不溶性物质、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
活性炭净水器入水口在下方的原因:防止残渣堵塞活性炭,难溶性杂质沉降,防止活性
炭颗粒进入净水。
4、蒸储:利用液体沸点不同将液体分离的方法
5、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沉淀、过滤、吸附、蒸馈(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
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蟠;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适拄炭。
四、硬水与软水
1、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3、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把等质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软水、硬水的烧杯中,搅拌,
有较多泡沫产生的是软水,泡沫较少或出现浮渣的是硬水
4、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
(1)请你谈谈用硬水洗衣服的看法: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
(2)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因为: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会使锅炉内管道局部过热,易使管道变
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5、有些地区的水很容易使水壶或盛水的器具上结水垢,原因该地区的水中溶有较多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在水加热
或长久放置时,这些化合物会生成沉淀,既水垢。
妙
布
小
石
6、硬水软化的方法:实验室用蒸储、生活中加热煮沸卵
纱
市
看
沙
、小卵石、石英砂和蓬松棉的作用是:过滤活性炭的作用是:既有过滤作用也有吸附作用英
诊
7市
性
活
课题3水资源的保护城
妙
布
松
修
一、水资源怫
1、地球表面逗被水覆盖,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其贮水量约占年全球总贮水量的范③,海水
中含有地多种元素,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可利用的淡水约占总淡水储量的中.4%。
2、我国水资源更显短缺的原因: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和生活污水
的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是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3、右图反应的环境问题及影响是缺水造成土地沙漠化、树木枯死
二、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1、节约用水即提高水的利用率:生活中提倡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型器具;
农业中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业中提倡对水重复利用,循环使用
2、水体污染的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3、水体污染的危害:影响工农业、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还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4、治理水体污染的措施: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
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也应逐步实现集
中处理和排放。
5、右图反应的问题是:水污染使鱼大量死亡
6、氢气燃烧的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壁有水雾
从微观上解释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的原因:在点燃的条件下,氢分子分成氢原子,氧分子分成氧原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水分子,水分子运动到烧杯壁遇冷,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液化成小水珠
第五单元物质组成的表示
课题离子1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质子数
1、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②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
2、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3、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电子为阳离子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易僵电子为阴离子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不易得失电子
4、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5、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注
意:氢原子与镁原子虽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是氢原子最外层已达相对稳定结构,镁原子的最外层未达到相对稳定结
构,所氯元素与镁元素的化学性质不相似)
二、离子
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分类及形成:阳离子(由于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带正电EJ
阴离子(由于原子得到电子而形成)带负电323£
注意:原子在变为离子时,质子数、元素种类没有改变;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元L金
素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3、从微观的角度解释氯化钠的形成过程:钠与氯气反应,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钠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氯离子,钠
离子与氯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成化合物氯化钠。
4、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课题2化学式和化合价
一、化学式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含义:A表示某种物质;B表示某种物质的组成;C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D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例如:H20:A表示水这种物质;B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表示一个水分子;D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
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二、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表现出来的化学性质。有正价与负价之分。
三、小结各种数字的含义:
①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②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③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某种元素的原子个数。
④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某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⑤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⑥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第六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熊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质量守恒定律可理解为“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
五不变:
宏观:①化学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②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保持不变.
微观:①原子的种类不变;②原子的数目不变;③原子的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变.
两个可能变:分子的个数可能变;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变.
二、书上实验
1.(1)如图1所示,小明同学在以“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
4.............一4
课题,进行探究活动,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白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热,产生大量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年人美育活动开展计划
-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废弃物处理措施
- 2025-2030中国宠物饲料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桥梁沥青路面养护设备投入计划
- 医院防护服穿脱标准操作流程
- 网络直播间卫浴设备安装流程
- 2025年秋季学期企业员工安全培训计划
- 机械制造质量控制措施
- 2025年春季学期艺术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跨学科教学计划
- 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带公式)20240301更新
- 3货物接取送达运输协议
- 海洋牧场原理与技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鲁东大学
- 商业综合体物业管理服务标准
- 公司个人现实表现材料
- 2024年浙江杭州市林水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拟聘人员招聘历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再生资源行业培训课件
- DB35T 2094-2022 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 STEM教育理念下大班科学活动的指导策略研究
- 对于慢性骨髓炎的护理
- 地下室手机信号解决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