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2094-2022 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质量检测技术规程_第1页
DB35T 2094-2022 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质量检测技术规程_第2页
DB35T 2094-2022 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质量检测技术规程_第3页
DB35T 2094-2022 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质量检测技术规程_第4页
DB35T 2094-2022 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质量检测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3.080.01

CCSP00/09

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2094—2022

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qualityinspectionofhighwayengineeringcompletion

acceptance

DB35/T2094—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福建省交通建设质量安全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建省交通建设质量安全中心、福建省交通建设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建忠、林同钦、戴俊搴、吴建涵、陈思晓、董建松、李佩元、叶来崇、陈学

雄、薛毅、王锋华、池毓伟、吴俊、陈平珠、余印根、余支福、蔡华忠、陈津凯、侯耿峰、张联良、陈

彰发。

III

DB35/T2094—2022

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福建省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实体质量检测的项目、频率、测点分布、技术要求、

仪器设备、检测方法及结果计算。

本文件适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新建与改(扩)建工程竣(交)工验收实体质量检测,

三级及以下公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323.1焊缝无损检测射线检测第1部分:X和伽玛射线的胶片技术

GB/T3323.2焊缝无损检测射线检测第2部分:使用数字化探测器的X和伽玛射线技术

GB/T3880.3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3部分:尺寸偏差

GB/T4956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

GB/T9138回弹仪

GB/T944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GB/T18833道路交通反光膜

GB/T26377逆反射测量仪

GB/T29711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焊缝中的显示特征

GB/T29712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验收等级

GB/T37910.1焊缝无损检测射线检测验收等级第1部分:钢、镍、钛及其合金

GB50086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

JJG(交通)075车载式路面激光平整度仪

JJG(交通)076车载式路面激光车辙仪

JJG(交通)111前插式激光测距自动弯沉仪

JJG(交通)112车载式路面激光构造深度仪

JJG(交通)113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定仪

JJG(交通)130桥梁隧道结构用工程雷达

JJG704焊接检验尺

JT/T752横向力摩擦系数系统专用测试轮胎

JJF1796逆反射标准器校准规范

JJF1809逆反射测量仪校准规范

JTG343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3450—2019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T3651公路钢结构桥梁制造和安装施工规范

JTG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1

DB35/T2094—2022

JTGF80/1—201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3术语和定义

JTGF80/1—20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交工验收实体质量检测entityqualityinspectionofacceptance

按照交通运输部及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交工验收的要求,在施工合同约定的

各项内容全部完成,施工单位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相关规定对工程质量自检合格,由建

设单位在交工验收前组织的对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的检测。

3.2

竣工验收实体质量检测entityqualityinspectionofcompletionacceptance

按照交通运输部及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要求,在公路工程项目通

车试运营2年以上,由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前组织的对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的检测。

3.3

检测项目testitems

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前,由建设单位组织的竣(交)工实体质量检测或质量监督机构组织的交

工验收验证性检测和竣工验收复测项目。

3.4

检测频率testingfrequency

不同的检测项目中按照每幅、每公里或者总数量等,抽查工程实体的处数、点数、测区数或比例。

3.5

测点分布measuringpointsdistribution

根据确定的检测频率,选取检测测点的详细位置。

3.6

合格率percentofpass

一个施工合同段内竣(交)工验收实体质量检测的合格率要求。

4一般规定

4.1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交通行业竣(交)工验收实体质量检测有关规定,按照招投标规定选择符合

要求的试验检测机构开展质量检测工作。

4.2对于在交工时已无法开展检测的部分实体检测项目,建设单位应在单位工程开工前确定试验检测

机构,在施工过程中开展质量检测。

4.3工程项目开展竣(交)工验收实体质量检测前,路基应整体稳定,路面无严重缺陷,桥梁、隧道

等构造物结构安全稳定,混凝土强度、桩基检测、预应力构件的张拉应力、桥梁承载力等均符合设计要

求。工程质量经施工自检和监理抽检合格,并经设计和建设单位确认。

4.4竣(交)工验收质量检测应按各合同段中单位工程分别进行检测、评定及计算合格率。每个合同

段范围内的路基工程、路面工程、交通安全设施等分别作为一个单位工程,特大桥、大桥、中桥、隧道

以每座作为一个单位工程(特大桥、大桥、特长隧道、长隧道分为多个合同段施工时,以每个合同段作

2

DB35/T2094—2022

为一个单位工程);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路基、路面、交通安全设施按合同段纳入相应单位工程,桥梁工

程按特大桥、大桥、中桥分别作为一个单位工程。

4.5每个合同段的路基土石方、排水、小桥、涵洞、支挡、路面面层、标志、标线、防护栏等分别作

为一个分部工程;桥梁上部、下部、桥面系分别作为一个分部工程;隧道衬砌、总体、路面分别作为一

个分部工程。

4.6交工验收实体质量检测结构物抽查比例:小桥抽查不少于总数的20%且每种类型抽查不少于1座;

涵洞抽查不少于总数的10%且每种类型抽查不少于1道;支挡工程抽查不少于总数的10%且每种类型抽

查不少于1处;特大桥、大桥逐座检查,中桥抽查不少于总数的30%且每种桥型抽查不少于1座;桥梁

下部工程抽查不少于总墩数的20%且不少于5个,墩台数量少于5个时全部检测,每种结构型式不少于

1个;桥梁上部工程抽查不少于总孔数的20%且不少于5孔,孔数少于5个时全部检测,每种结构型式

不少于1个;隧道逐座检查。

4.7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实体质量检测项目按附录A规定执行。公路工程交工验收实体质量各分

部工程检测项目应包含本文件所对应的所有检测项目,竣工验收时应复测部分检测项目。本文件未列出

的检测项目、竣工验收复测项目以及技术复杂的悬索桥、斜拉桥等工程,建设单位或质量监督机构均可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增加检测、复测项目。

4.8对路面弯沉、厚度、路面平整度、抗滑性能、隧道衬砌厚度等检测项目优先采用自动化检测(或

无损检测)设备进行检测,也可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检测。除本文件所列方法外,其它能保证检测结果可

靠性、准确性的检测方法也可采用。采用无损检测或其他方法检测结果有争议时,应采用标准方法或破

损检验方法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9特大跨径的桥梁、结构复杂的桥梁以及承载能力需要验证的桥梁应进行荷载试验;一般情况下每

个合同段宜选择不同结构类型的桥梁不少于1座进行荷载试验,对于多跨或多孔桥梁,应根据桥梁检查

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或最不利的桥跨进行荷载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设计的要求;对采用新技术、新

工艺、新结构或新材料等设计建成的桥梁,进行荷载试验时,宜逐联或逐座进行。

4.10本文件检测用仪器设备均应经检定/校准等方式溯源,并确认符合要求。

4.11试验检测机构宜采取可靠措施在被检测构件上清晰标识出检测位置,并留有检测痕迹。

4.12当检测项目的检测合格率低于规定合格率时,不合格分部工程经整修、加固、补强或返工满足设

计要求后可重新进行质量检测。

4.13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实体质量检测,除遵照本文件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相关标

准、规范及设计文件的规定。

5路基工程

5.1路基工程实体检测项目

路基工程交工验收实体质量检测项目,见表1。

3

DB35/T2094—2022

表1路基工程竣(交)工验收实体质量检测项目

单位工程分部工程类别检测项目

压实度

路基土石方弯沉

边坡

断面尺寸

排水工程

铺砌厚度

路基工程混凝土强度

小桥

主要结构尺寸

混凝土强度

涵洞

结构尺寸

混凝土强度

支挡工程

断面尺寸

5.2路基土石方

5.2.1压实度

5.2.1.1基本规定

路基土石方压实度基本规定如表2所示。

表2路基土石方压实度基本规定

检测项目检测频率测点分布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合格率计算方法

压实度代表值大于等于压实度规定

值,且单点压实度全部大于等于规

上路床:单车道每公里2高速公路、一级公

定极值(表中规定值减5个百分点)

点,半幅双车道每公里4路:≥96%

时,按测定值不低于规定值减2个百

点,三车道以上按相应比二级公路:≥95%

按附录B的方法先分点的合格测点数计算合格率;压

例增加点数;每个合同段三级、四级公路:

确定起点位置,平实度代表值小于压实度规定值或某

不少于10点≥94%

压实度均分布于交替的各一单点值小于规定极值时,该评定

车道中心且应具有路段压实度为不合格

高填方路段下路堤以上每代表性

参照JTGF80/1—

处每层均要检测,每200m与上路床相同,单独计算合格率

2017规定值要求

测2处(不足按200m计)

涵台背回填每处每层均应

压实度不小于96%单独计算合格率,每点均应合格

检测,每50m2检测2处

5.2.1.2仪器设备

主要仪器设备如下:

4

DB35/T2094—2022

——灌砂筒:Φ150mm;

——烘箱(温度能保持105℃~110℃);

——电子秤:感量不大于1g;

——电子天平:用于含水率测试时,对细粒土、中粒土、粗粒土的分度值宜分别为0.01g、0.1g、

1.0g;

——量砂(粒径0.3mm~0.6mm):使用前应洗净、烘干,筛分至符合要求并放置24h以上,使

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

——金属标定罐、基板、玻璃板、试样盘、凿洞工具、封口塑料袋或大号铝盒、毛刷、温度计等。

5.2.1.3检测方法

5.2.1.3.1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如下。

a)在路基上准确恢复桩号,采用随机选点的方法确定检测的起点位置,随机选点的方法按附录B

的规定执行。

b)按JTG3430中T0131—2019试验方法对检测路段路基顶部所用同种材料进行击实试验,得到

最大干密度ρc。

c)按以下方法标定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

1)将灌砂筒放在天平上清零后,在灌砂筒筒口高度上,向灌砂筒内装砂至距筒顶的距离15mm

±5mm。称取装入筒内砂的质量m1,精确至1g。当次标定之后至再次标定之前每次试验

都应维持装砂高度与质量不变。

2)将灌砂筒轻轻移至标定罐上,底部与标定罐重合,开关完全打开,让砂自由流出,并使

流出砂的体积大致等于标定罐的容积,然后关上开关。

3)不晃动灌砂筒,称取筒内砂的质量mn,精确至1g,轻轻地将其移至玻璃板上,将开关完

全打开,让砂流出,直到筒内砂不再下流时,将开关关上,并细心地取走灌砂筒,称量

筒内剩余砂的质量m0,精确至1g。

4)按式(1)计算填满筒下部圆锥体的砂的质量m(g):

mmnm0...............................................................................(1)

式中:

m——圆锥体的砂的质量,单位为克(g);

mn——流出大致等于标定罐容积的砂后,筒内剩余砂的质量,单位为克(g);

m0——流出圆锥体体积的砂后,筒内最后剩余砂的质量,单位为克(g)。

5)重复上述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m2,精确至1g。

3

d)按以下方法标定量砂的松方密度ρs(g/cm)。

1)用15℃~25℃的水确定标定罐的容积V,精确至1mL。

2)在储砂筒中装入质量为m1的砂,并将灌砂筒放在标定罐上,将开关完全打开,让砂流出。

在整个流砂过程中,不要碰动灌砂筒,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将开关关闭。取

下灌砂筒,称取筒内剩余砂的质量m3,精确至1g。

3)按式(2)计算填满标定罐所需砂的质ma(g):

mam1-m23-m..........................................................................(2)

5

DB35/T2094—2022

式中:

ma——标定罐中砂的质量,单位为克(g);

m1——装入灌砂筒内砂的总质量,单位为克(g);

m2——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单位为克(g);

m3——灌砂入标定罐后,筒内剩余砂的质量,单位为克(g)。

4)重复上述测量三次,最后取其平均值ma,精确至1g。

3

5)按式(3)计算量砂的松方密度ρs(g/cm):

sma/V...............................................................................(3)

式中:

3

ρs——量砂的松方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

ma——填满标定罐所需砂的质量,单位为克(g);

V——标定罐的容积,单位为立方厘米(cm3)。

5.2.1.3.2检测步骤

检测步骤如下。

a)路基应表面平整,无明显碾压轮迹,符合交工检测要求。当路基顶部压实厚度大于150mm时,

应将超出部分填土刨除,检测下部150mm±10mm的压实度。

b)将基板放在平坦表面上。当表面的粗糙度较大时,将盛有量砂(m1)的灌砂筒放在基板中孔上,

做好基板位置标识。将灌砂筒的开关打开,让砂流入基板中孔内,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

流时关闭开关。取下灌砂筒,并称量储砂筒内砂的质量(m5),精确至1g。

c)取走基板,收回留在试验地点未混入杂质的量砂,重新将表面清扫干净。

d)称取封口塑料袋或大号铝盒质量。

e)将基板放回原处并固定,沿基板中孔凿洞(洞的直径与灌砂筒直径一致)。在凿洞过程中,

不应使凿出的材料丢失,并随时将凿松的材料取出装入塑料袋中或大铝盒内密封,防止水分

蒸发。试洞的深度应等于测试层厚度,但不应有下层材料混入。将试坑内的全部凿松材料(除

粒径大于31.5mm的材料)取出。称取材料和封口塑料袋或大号铝盒的总质量,扣除封口塑

料袋或大号铝盒质量后,即为试坑内材料质量(mw),精确至1g。

f)从挖出的全部材料(除粒径大于31.5mm的材料)中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按JTG3430中T0103

—2019烘干法测定其含水率(w,以%计)。对于细粒土,不少于200g;对于各种中粒土,

不少于1000g;对于粗粒土,宜将取出的材料全部烘干,且不少于2000g,称其质量(md)。

g)在试坑挖好后,将粒径大于31.5mm的材料放回试坑中,储砂筒内装砂至要求质量(m1),将

基板安放在试坑原位上,灌砂筒安放在基板中间,下口对准基板中孔。将灌砂筒的开关完全

打开,让砂流入试坑内。在此期间,应注意勿碰动灌砂筒。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

关闭开关。仔细取走灌砂筒,并称量剩余砂的质量(m4),精确至1g。

h)如清扫干净的平坦表面粗糙度不大,也可省去b)和c)的操作。在试洞挖好后,将灌砂筒直

接对准试坑,中间不需要放基板。打开灌砂筒开关,让砂流入试坑内。在此期间,不应碰灌

砂筒,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取走灌砂筒,并称量剩余砂的质量(m'4),

精确至1g。

i)仔细取出试坑内的量砂,以备下次试验时再用。回收的量砂应重新烘干、过筛,并放置24h

以上,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后再用。若量砂中混有杂质,则应废弃。

6

DB35/T2094—2022

j)当试坑材料组成与击实试验的材料有较大差异或压实度超百分百时,宜取试坑相同材料按JTG

3430中T0131—2019试验方法进行击实试验,验证最大干密度。

5.2.1.4结果计算

结果计算如下。

a)按式(4)或(5)计算填满试坑所用的砂的质量mb(g):

灌砂时,试坑上放有基板时:

mbm1m4(m1m5)...................................................................(4)

式中:

mb——填满试坑砂的质量,单位为克(g);

m1——灌砂前灌砂筒内砂的质量,单位为克(g);

m4——灌砂后灌砂筒内剩余砂的质量,单位为克(g);

(m1-m5)——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及基板和粗糙表面间砂的合计质量,单位为克(g)。

灌砂时,试坑上不放基板时:

mbm1m4m2.............................................................................(5)

式中:

mb——填满试坑砂的质量,单位为克(g);

m1——灌砂前灌砂筒内砂的质量,单位为克(g);

m'4——灌砂后灌砂筒内剩余砂的质量,单位为克(g);

m2——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单位为克(g)。

3

b)按式(6)计算试坑材料的湿密度ρw(g/cm):

wmmw/bs..........................................................................(6)

式中:

3

ρw——试坑材料的湿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

mw——试坑中取出的全部材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

mb——填满试坑所用砂的质量(g);

3

ρs——量砂的松方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

3

c)按式(7)计算试坑材料的干密度ρd(g/cm):

dw/(10.01w).......................................................................(7)

式中:

3

ρw——试坑材料的湿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

3

ρd——试坑材料的干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

w——试坑材料的含水率(%)。

d)按式(8)计算施工压实度:

Kdc/100..........................................................................(8)

7

DB35/T2094—2022

式中:

K——测试地点的施工压实度(%);

3

ρd——试样的干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

3

ρc——由击实试验得到的试样的最大干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

e)代表值计算:

以整个合同段为评定路段,按式(9)计算评定单元的压实度代表值K:

KKt/nsK0....................................................................(9)

式中:

K——评定单元的压实度代表值;

K——评定路段内各测点压实度的平均值;

ta——t分布表中随测点数和保证率而变的系数;ta见附录C,对高速公路保证率为95%,对其他公路

保证率为90%;

n——检测点数;

s——评定路段内压实度的标准差;

K0——压实度规定值(见表2)。

f)合格率计算:当压实度代表值大于等于压实度规定值,且单点压实度全部大于等于规定极值

(表2中规定值减5个百分点)时,按测定值不低于规定值减2个百分点的合格测点数计算

合格率;压实度代表值小于压实度规定值或某一单点压实度小于规定极值时,该评定路段压

实度为不合格。

5.2.2路基回弹弯沉(贝克曼梁法)

5.2.2.1基本规定

路基土石方回弹弯沉基本规定如表3所示。

表3路基土石方回弹弯沉基本规定

检测项目检测频率测点分布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合格率计算方法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单车道每公里40点,每车道单独检测,分以每半幅每公里为评

半幅双车道每公里80布于车道轮迹带。每不大于设计验收弯沉定单元,其它公路以

弯沉

点,三车道及以上按车道每间隔50m测左值每公里为评定单元,

相应比例增加点数右轮2点按符合设计要求的合

格单元数计算合格率

5.2.2.2仪器设备

主要仪器设备如下:

——标准车:轮胎充气压力(0.70±0.05)MPa、后轴标准轴载(100±1)kN、单侧双轮荷载(50

±0.5)kN、单轮传压面当量圆面积(3.56±0.20)×104mm2、两侧后轮轮隙宽度应满足能

自由插入弯沉仪测头的测试要求;

——贝克曼梁弯沉仪:5.4m;

8

DB35/T2094—2022

——百分表及表架、钢直尺等。

5.2.2.3检测方法

5.2.2.3.1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如下。

a)在路基上准确恢复桩号,采用随机选点的方法确定检测的起点位置,随机选点的方法按附录B

的规定执行。

b)检查并保持测定用标准车的车况及刹车性能良好,轮胎胎压符合规定充气压力,两侧后轮轮

隙宽度应能保证贝克曼梁弯沉仪测头自由穿过。

c)向汽车车槽中装载重物,并用地中衡称量后轴总质量及单侧轮荷载,均应符合要求的轴重规

定,汽车行驶及测定过程中,轴重不应变化。

d)检测前应测试轮胎传压面面积。轮胎传压面面积测试方法如下:确保加载车双侧轮载及其轮

胎气压满足5.2.2.2的要求,在平整光滑的硬质路面上用千斤顶将汽车后轴顶起,在轮胎下

方铺一张新的复写纸和一张方格纸,轻轻落下千斤顶,即在方格纸上印上轮胎印痕。用求积

仪或数方格的方法测算单个轮胎印迹范围内的面积,均应符合5.2.2.2中单轮传压面当量圆

面积的要求。

e)检查弯沉仪百分表量测灵敏情况。

f)严格按照批复确定单位工程段落检测,不应随意拆解。

5.2.2.3.2检测步骤

检测步骤如下。

a)在测试路段布置测点,测点应在路面行车车道的轮迹带上,并用白油漆或粉笔划上标记。

b)将试验车后轮轮隙对准测点并将后轮轴与路面垂直中心线定在测点后约5cm~10cm处的位

置上。

c)将弯沉仪插入汽车后轮之间的缝隙处并穿过轮轴垂直中心线,与汽车方向一致,梁臂不应碰

到轮胎,弯沉仪测头置于测点上(轮轴垂直中心线前方约5cm~10cm处),并安装百分表

于弯沉仪的测定杆上,用手指轻轻叩打弯沉仪,检查百分表应稳定。

d)测定者指挥汽车缓缓前进,百分表表针随路面变形的增加而持续向前转动,如转动异常应进

行确认。当表针转动到最大值时,迅速读记初读数L1。汽车仍在继续前进,表针反向回转,

待汽车驶出弯沉影响半径(约3m以上),待表针回转稳定后,再次读记终读数L2。

e)用两台弯沉仪同时进行左右轮回弹弯沉值测定时,应按两个独立测点计算,不应采用左右两

点的平均值。

5.2.2.4结果计算

结果计算如下。

a)路基测点的回弹弯沉值按式(10)计算:

lt(L12L)2..........................................................................(10)

式中:

lt——在路面温度t时的回弹弯沉值(0.01mm);

9

DB35/T2094—2022

L1——百分表的初读数(0.01mm);

L2——百分表的终读数(0.01mm)。

b)单车道每公里(40点)为一个评定单元,双车道每公里(80点)为一个评定单元,三车道及

以上按相应比例增加点数,计算回弹弯沉值代表值。按式(11)计算:

(11)

lrlSK13K......................................................................

式中:

lr——回弹弯沉代表值(0.01mm);

l——实测回弹弯沉的平均值(0.01mm);

——目标可靠指标,见表4;

S——标准差;

K1——湿度影响系数,由设计单位提供;

K3——温度影响系数,取1。

表4目标可靠指标值

公路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目标可靠度(%)9590858070

目标可靠指标1.651.281.040.840.52

c)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要求每点弯沉值不应大于设计值,且代表值符合要求;二级及二级以下

公路,当回弹弯沉代表值不符合要求时,可将超出l3s的弯沉特异值进行一次舍弃,对舍

弃的弯沉值大于l3s的点,应找出其周围界限,进行局部处理,并对弯沉进行复测后重新

计算代表值。

d)弯沉代表值大于设计要求弯沉值的相应评定单元为不合格,以整个合同段为评定路段,以评

定路段内符合设计要求的合格单元数计算合格率。

5.2.3边坡

5.2.3.1基本规定

路基土石方边坡基本规定如表5所示。

表5路基土石方边坡基本规定

检测项目检测频率测点分布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合格率计算方法

半幅每公里4处,每处每

侧每级边坡测1个坡面,有砌体防护结构在砌

同一个坡面左右1m范围体结构上随机选点,无以合格的坡面数计算

边坡坡率满足设计要求

三点。除上述检测外,高砌体防护在土方上随合格率

边坡每处每层应进行检机选点

测,检测频率同上。

10

DB35/T2094—2022

5.2.3.2仪器设备

主要仪器设备如下:

——坡度尺;

——3m直尺。

5.2.3.3检测方法

5.2.3.3.1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如下:

a)路基边坡坡面平顺、稳定,不应亏坡,曲线圆滑,符合检测要求;

b)采用随机选点的方法确定检测的位置且应具有代表性,随机选点的方法按附录B的规定执行。

5.2.3.3.2检测步骤

检测步骤如下:

a)在试验地点,选一块有代表性的坡面,有砌体防护结构在砌体结构上选点,无砌体防护在土

方上选点,并将其清扫干净;

b)先用3m直尺贴靠边坡上,使得直尺的坡度与边坡一致,再用坡度尺量测直尺坡度,保留两

位小数。在同一坡面左右1m范围量测三点,取平均值作为该坡面坡率。

5.2.3.4结果计算

结果计算如下:

a)若边坡坡率满足设计要求,判定该坡面合格;

b)以整个合同段为评定路段,以评定路段内合格的坡面数计算合格率。

5.3排水工程

5.3.1断面尺寸

5.3.1.1基本规定

排水工程断面尺寸基本规定如表6所示。

表6排水工程断面尺寸基本规定

检测项目检测频率测点分布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合格率计算方法

半幅每公里(路基长

以合格的断面数计算

断面尺寸度)6个断面,且每合随机选点±30mm

合格率

同段不少于6个断面

5.3.1.2仪器设备

主要仪器设备如下:

a)1m~3m靠尺;

b)钢卷尺、钢直尺:精度1mm。

11

DB35/T2094—2022

5.3.1.3检测方法

5.3.1.3.1准备工作

采用随机选点的方法确定检测的位置且应具有代表性,随机选点的方法按附录B的规定执行。

5.3.1.3.2检测步骤

检测步骤如下。

a)在试验地点,选定一个有代表性的检测断面,并将其清扫干净。

b)用合适的量具测量水沟流水断面的顶宽、底宽和深度,精确至1mm。

c)深度测量:选择合适尺寸的靠尺,架设在选定断面的水沟顶面,并垂直于两侧边墙,用钢卷

尺或钢直尺测量水沟横断面中部底面到靠尺下缘的距离,精确至1mm。

d)宽度测量:在选定断面的顶面和底面,选择合适的量具,量测顶面和底面的宽度,精确至1mm。

e)读记数值,并记录对应桩号。

5.3.1.4结果计算

结果计算如下。

a)若单个断面尺寸中顶宽、底宽或深度有一项不合格,判定该断面尺寸不合格。

b)以整个合同段为评定路段,以评定路段内合格的断面数计算合格率。

5.3.2铺砌厚度

5.3.2.1基本规定

排水工程铺砌厚度基本规定如表7所示。

表7排水工程铺砌厚度基本规定

检测项目检测频率测点分布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合格率计算方法

半幅每公里(路基长

度)1个断面,每个断

面测3点(两侧沟墙、以合格的断面数计算

铺砌厚度随机选点不小于设计值

沟底各1点),且每合合格率

同段抽查不少于3个

断面

5.3.2.2仪器设备

主要仪器设备如下:

——1m靠尺;

——钢直尺、钢卷尺:精度1mm。

5.3.2.3检测方法

5.3.2.3.1准备工作

12

DB35/T2094—2022

采用随机选点的方法确定检测的位置且应具有代表性,随机选点的方法按附录B的规定执行。

5.3.2.3.2检测步骤

检测步骤如下。

a)在试验地点,选定一个有代表性的排水沟检测断面,并将其清扫干净。

b)对于砌体排水沟,根据材料坚硬程度,选择镐、铲、凿子等适当工具,开挖至层位底面。对

于现浇排水沟,采用沟底取芯方法,直至层位底面。

c)用毛刷将层位底面清扫,并确认为下一层的顶面。

d)沟底铺砌厚度测量:将1m靠尺平放横跨于坑的两边,选择合适的量具在坑的中部位置垂直

伸至坑底,测量坑底至1m靠尺下缘的距离,即为选定断面的沟底铺砌厚度,精确至1mm,

小型预制块沟底铺砌厚度允许包括抹面砂浆层厚度。

e)沟墙厚度测量:选择合适的量具,垂直于水沟墙身,量取两侧沟墙顶端厚度,精确至1mm。

f)读记检测数值,记录对应桩号。

g)如发现铺砌底部未座浆的按本断面不合格计算,并在记录中注明。

5.3.2.4结果计算

结果计算如下。

a)单个断面内铺砌厚度(两侧沟墙、沟底各1点)有一项不合格,判定该断面铺砌厚度不合格。

b)以整个合同段为评定路段,以评定路段内合格的断面数计算合格率。

5.4小桥

5.4.1混凝土强度

5.4.1.1基本规定

小桥混凝土强度基本规定如表8所示。

表8小桥混凝土强度基本规定

检测项目检测频率测点分布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合格率计算方法

半幅上下部结构各10以每座小桥检测合格

混凝土强度随机选点不小于设计强度

个测区的测区数计算合格率

5.4.1.2仪器设备

主要仪器设备如下。

a)回弹仪:应符合GB/T9138中型号M225的规定。数字式或指针直读式;数字式回弹仪应带有

指针直读示值系统,数字显示的回弹值与指针直读示值相差不应超过±1;回弹仪使用时的环

境温度应为-4℃~40℃。

b)钢砧:洛氏硬度HRC为60±2。

c)碳化深度测量仪:量程0mm~8mm。

13

DB35/T2094—2022

5.4.1.3检测方法

5.4.1.3.1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如下。

a)采用随机选点的方法确定检测位置且应具有代表性,随机选点的方法按附录B的规定执行。

b)回弹仪在检测前后,均应核查指针起跳点位置并在钢砧上做率定试验,应符合以下规定:

1)在弹击锤与弹击杆碰撞的瞬间,弹击拉簧应处于自由状态,且弹击锤起跳点应位于指针

指示刻度尺上的“0”处;

2)在洛氏硬度HRC为60±2的钢砧上,回弹仪的率定值应为80±2,具体率定试验详见JTG

3450—2019中T0954—1995中3.1。

c)测区表面应为混凝土原浆面,使用砂轮将表层浮灰、浮浆磨掉,并应干燥、清洁、平整,不

应有疏松层、油垢、涂层以及蜂窝麻面。同时应确认混凝土设计强度和是否泵送。

5.4.1.3.2检测步骤

检测步骤如下。

a)测量前应清晰画出4×4(边长20cm×20cm)测区方格,测点应布置在方格内,相邻两测点

的净距离不宜小于30mm;测点距外露钢筋、预埋件距离不宜小于60mm;测点不应在气孔或

外露石子上,同一方格应只弹击一次。

b)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混凝土检测面并保持水平,检测时应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

复位。每一测区应读取16个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应精确至1。如无法保证水平时,

按照JTG3450—2019中T0954—1995中4.2进行角度修正。

c)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在每个测区上分别测量该测区的碳化深度值,应在所开孔洞的三个位置

量取碳化深度,精确至0.25mm。测量碳化深度值时,可用合适的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

为15mm的孔洞(其深度略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然后用吸耳球吹去孔洞中的粉末和碎

屑(不应用液体冲洗),并立即用浓度为1%~2%酚酞酒精溶液洒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当已

碳化与未碳化界限清楚时(未碳化部分变成紫红色),用碳化深度测定仪或深度游标卡尺测

试已碳化与未碳化交界面至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三次,取三次测试的平均值作为碳化深度

测试结果,准确至0.5mm。

5.4.1.4结果计算

结果计算如下。

a)计算测区平均回弹值时,应从该测区的16个回弹值中剔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其余的

10个回弹值按式(12)计算:

10

Ri

Ri1.............................................................................(12)

m10

式中:

Rm——测区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

Ri——第i个测点的回弹值。

14

DB35/T2094—2022

b)碳化深度值: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精确至0.5mm。平均碳化深度大于或等于

6.0mm时,取6.0mm。

c)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按照非泵送或泵送混凝土、平均回弹值、平均碳化深度值由附录D

或附录E查表得出。

d)以单个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不小于设计强度值判定合格。

e)以每座小桥检测合格的测区数计算合格率。

5.4.2主要结构尺寸

5.4.2.1基本规定

小桥主要结构尺寸基本规定如表9所示。

表9小桥主要结构尺寸基本规定

检测项目检测频率测点分布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合格率计算方法

以每座小桥检测未超

半幅上下部结构各5

主要结构尺寸随机选点±20mm出允许偏差的合格测

个点

点数计算合格率

5.4.2.2仪器设备

主要仪器设备如下:

——钢卷尺;

——激光测距仪:精度1mm。

5.4.2.3检测方法

5.4.2.3.1准备工作

采用随机选点的方法确定检测的位置且应具有代表性,随机选点的方法按附录B的规定执行。

5.4.2.3.2检测步骤

检测步骤如下。

a)选择合适量具沿小桥结构中心线方向或垂直于结构中心线方向量取上部、下部结构尺寸,上

部结构选取梁长、宽、高,下部结构选取桥台长度或墩柱截面尺寸,精确至1mm。

b)采用钢卷尺测量:测量时钢卷尺零刻度对准测量起始位置,施以适当拉力将钢卷尺拉平并紧

贴于结构物表面,直接读取测量终止位置所对应的尺上刻度数值,精确至1mm。

c)采用激光测距仪测量:将激光测距仪基准边平稳置于待测起点位置,仪器对准测量终点位置,

打开激光束,按下测量按钮后,听到蜂鸣声后,在主屏幕中读取距离。

d)测量终止位置的确定应有措施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如:与边线平行或做扇形移动量取

最短距离等。

5.4.2.4结果计算

结果计算如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