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七年级暑假衔接班初中科学讲义教案(共15讲)_第1页
初一七年级暑假衔接班初中科学讲义教案(共15讲)_第2页
初一七年级暑假衔接班初中科学讲义教案(共15讲)_第3页
初一七年级暑假衔接班初中科学讲义教案(共15讲)_第4页
初一七年级暑假衔接班初中科学讲义教案(共15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二八年级暑假衔接班初中科学讲义教案

(共15讲)

学生:科目:第阶段第一次课教师:_

走近科学

课题

1、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

2、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初步体会到科

教学目标学与技术的关系;

3、掌握科学实验的方法

考点及考试要求掌握科学实验的方法

教学内容

知识框架

1、身边的科学

2、观察和实验

考点一、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1、自然界中的美(可由教师举出几个实例之后有学生去举例)

(1)美丽的火山岛

(2)绚丽的烟花

(3)美丽的含羞草........

2、自然界的力量(可列举大自然的一些奇观)

(1)春天种子破土而出;

(2)雨后,天空出现彩虹;

(3)秋天,大雁南飞;

(4)蛋孵化出小鸡;

(5)流星划过天际……

自然界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大自然的力量也足以令我们震撼不已……

3、什么是科学

(1)科学就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每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出伟大的科学发现

苹果砸痛了牛顿,却引出了万有引力

开水顶翻了壶盖,却成就了蒸汽机……

我们的身边从不缺少科学,我们需要一双发现真理的眼睛,同学们,你准备好了吗?

(3)实验探究小金鱼的沉浮

话说鱼缸里有一条小金鱼,时而上时而下的游来游去是什么让它能这么自如的上下呢?

a、观察金鱼在鱼缸的顶部和底部有什么不同?

b、用装着不同体积的气球的沉浮来模拟小鱼的沉浮过程。

4、科学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

(1)飞机让我们很快的从杭州飞往北京

(2)手机让我们随时可以和远方的人讲话

(3)洗衣机实现了我们不想洗衣服的愿望

(4)网络世界的出现,我们的地球变成了村庄,

(5)传说嫦娥偷吃了神药飞到了月球,后羿只能望月思念,要是后羿生活在现代会怎样?

科学的发展无疑是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使得我们的环境更加的舒适,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如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5、我们的任务

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

造更美好的生活。

考点2:观察和实验

(一)如何去观察

1、要进行反复的观察(只有当某种现象反复出现时,才能称其为规律)

活动探究

观察自己的指纹,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下表是对200位同学食指指纹的统计数据,比较这些数据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指纹类型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斗纹型3533

双箕斗型119

正箕纹3337

反箕纹32

延斗型65

混合型97

弧形纹25

拱形弧纹12

结论:①八大指纹类型中,在女生中比列最高的是,最低的是0

②八大指纹类型中男生比例由高到低的顺序是o

2、要进行精确的测量

a、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感觉并不可靠

图中是螺旋还是同心圆两个机器猫一样大吗?

图中的横线是直线吗?

b、我们需要借助仪器帮我们测量

3、实验数据的记录

(1)任何一个观察活动,都要及时记录与整理观察到的现象与数据;

(2)观察记录的方式包括:描述性观察记录、表格记录、图形记录等;

(3)观察记录的内容必须要客观、有效、规范;

科学实验过程往往会出现许多有趣的现象。例如变色、爆炸、气泡、沉淀等现象。我们应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和判断,如在研究6种溶液相互混合时的记录表格应该是:

溶液混合颜色是否有沉淀是否有气泡清澈或浑浊

(1)实验室涮量陶鞫舞晴间间隔)——

1)停表2)电压表与电流表

3)放大镜和显微镜和天平

搅拌、引流、转移物体

盛放大量液体酒精灯的使用

用途:实验用于加热的仪器。

6)试管:用于少量的试剂的反应。一外焰(温度最高)

_内焰

①试管中所盛的试剂不能超过试管的1/3。

②试管可以加热,加热时要用试管夹夹持住一焰心(温度最

③加热时,要先预热,以免破裂。低)

加热时要用酒精灯

④加热时,管口不要对着别人或自己

的外焰

7)试管夹:用于试管加热时夹持试管。

①夹持试管时,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最后夹在离试管口1/3处(试管的中上部)

②手握试管夹时,应该握长柄部位,拇指不要按在短柄上,以免试管滑落

8)酒精灯: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

使用前要先检查。

②酒精灯点燃要用火柴或纸条等,绝对不能

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③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

④熄灭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9)滴管:

用滴管来取用少量溶液。

操作要领:①使用滴管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

②滴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

③滴管用后应立即冲洗,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其他试剂,以免残留的试液污染其他试液。

(2)一些常见仪器的用途

取少量液体的器皿:滴管、试管、试管夹。

加热的仪器: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等。

测量的仪器:温度计、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等。

观察的仪器:放大镜、显微镜等。

(3)认识科学测量的工具:

长度测量仪器:刻度尺、游标卡尺、千分尺。

质量测量仪器:托盘天平和祛码。

时间测量仪器:秒表。

温度测量仪器:温度计。

电的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电度表。

力的测量仪器: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

体积测量仪器:量筒、量杯。

弟孙

X活动

少量溶液的取用。

做实验时,经常需要把少量的溶液加入试管中,如果苴接

用手来倾倒溶液,溶液取用的量就很难控制c下面练习用滴管

的方法来取用少呈溶液-,

1.在一只烧杯中注入液体到约1/3的位置c

2.轻压滴管的胶头,并将滴管口伸入烧杯的液体中c放图1-21禽管

松胶头后滴管内就吸入r一部分液体0

3.将滴管移出烧杯,取1支空试管,将滴管喙直、悬空、缓慢地向试管

内滴入10滴液体。

4.承复练习以上动作,直到熟练为止。

2、科学实验

做实验时,要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注意安全。

实验室安全守则

1).听从老师的指示,未经老师的允许不能擅自进入实验室。

2).察看实验室灭火器、防护用品急救箱等应急情况处理器材的位置,并牢记在心。

3),不要在实验室内游戏、追逐打闹,以免发生危险;不要在实验室早餐或吃零食。

4),不能用湿手接插实验室电源,不能用小刀、螺丝刀等物品插入电源插孔,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5).没有老师的指令不得试嗅或直接接触任何化学试剂。

6).没有老师允许不得随意改变实验程序或所用的试剂等实验材料,以免发生意外。

7).打翻化学试剂或器皿时需立即处理,并及时向老师或实验室管理员汇报。

8).任何物品在使用前先看说明书或产品指示语,挥发性、腐蚀性、有毒溶剂应在排风柜子下提取,用完后

即封住容器。

9).如果发生烫伤、烧伤、化学试剂灼伤皮肤或眼睛时,应及时用正确方法处理。实验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保

护好自己的眼睛。

10).不能将固体垃圾或有害有毒溶剂直接倒入水槽,以免造成管道堵塞或环境污染。实验完毕要洗手。

危险品的容器外有相应的警告标识:

下列警告标志各表示什么涵义?

k灾,必须有序撤离

并盐,不断搅拌并使食盐溶解在图1-35鸡蛋放在溶液里的实验

水中,观察鸡蛋的沉浮情况。继续在烧杯里加入食盐,直到鸡蛋浮

你能一

仔细:在水面为止。

实验一:“鸡蛋沉浮”的实验

问:你能说出(展示实物)中各种实验器具的名称和用途吗?

步骤:工)、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鸡蛋便会

2)、在烧杯里放入较多的食盐,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生鸡蛋会—,最后

3)把生鸡蛋浸入白醋里,你能观到0

归纳:从刚才同学的实验和大家对操作要求的

讨论,可见实验操作要规范!

小结

1、实验操作要规范。

2、观察要全面、要细致、要深刻。

3、要学会实验现象的记录(文字描述、列表记录、图像记录),科学准确地表达实验现象或结论。

作业练习:

1、在科学研究中借助仪器是为了()

A、完成观察任务B、扩大观察范围C、得到观察结果D、延长观察范围

2、不借助仪器凭眼睛观察,有一定的局限性,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显微镜可扩大观察范围B、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能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C、用放大镜观察指纹更清晰D、使用工具后的观察结果肯定正确

3、认识自然首先要学会观察,你觉得认识自然现象可能需要()

①用眼睛看②用脑思考③用仪器和工具思考

A、只有①B、只有②C、只有③D、①②③都是

4、下列观察属于定量观察的是()

A、鸡蛋是椭圆形的B、100米赛跑中张华比李兴跑的快

C、课本长度为25.80厘米D、夏天热,冬天冷

5、进实验室做实验,首先应明确的是()

A、实验操作步骤B、实验目的C、实验仪器D、实验观察和记录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为了节省药品,实验结束后将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B、为了节省火柴,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C、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量的2/3

D、用嘴熄灭酒精灯

7、下列关于观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耳听为虚,眼见为实B.人观察事物有时要借助仪器才行

C.人的感觉有很大的局限性,哪怕眼睛看到的也未必是真的

D.观察时要集中注意力,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

8、某同学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从实验知:他在

研究影响大豆发芽的因素是()

花盆光线情况水

甲向阳处20℃充足

乙向阳处20℃不充足

A.阳光B.空气C.温度D.水分

9、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单凭人的感觉器官观察还不能

对事物做出的判断,因此我们经常要借助于一些和来帮助我们

做出准确判断。

学生:科目:第一阶段第一次课教师:

课题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长度的测量教学讲义

1.知道测量的意义。知道长度的单位和其他常用单位。

教学目标2.熟悉刻度尺上的刻度和测量范围,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的结果。学

会选择不同测量仪器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3.知道测量有误差,介绍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4、学会用累积法测细铁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

重点掌握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累积法测小物体的长度

重点、难点

难点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注意事项及单位换算

考点及考试要1、掌握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累积法测小物体的长度

求2、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注意事项及单位换算

教学内容

考点1:长度测量

一、课题引入:

一样长吗?

1、假如眼睛欺骗了我们:

两条直线一样长吗?

>-------------------<

<------------>

生活中仅仅依靠我们的感觉去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

2、我们需要科学的测量:

1、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2、在实验时,我们要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

3、什么叫做测量?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二、长度的测量

(一)测量单位

情境一:指着白板,问我想知道白板长是多少,该怎么办?

说明:总结要知道白板的长,就需要测量。

情境二:请几位同学们上来测量,说出它有多长?

(有80厘米,有三拄半、有四柞、有两尺六寸等)

说明:引导学生理解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了解单位就是公认的标准量

情境三:请你举例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

长度的常用单位是“米(m)”、“千米(km)”等,并说明他们之间的单位换算,

科学计数法

太大或太小的数字记和写都不方便

1000000=1X10®0.00001=1X10-50.0025=2.5X10-3480000=4.8X105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6微米纳米

情境四:黑板的长度用不同的单位去表达。有一同学用刻度尺测量黑板的长度是1.566m,请你思考,你能

用其他的单位表达吗?

3

说明: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表达,如156.6cm、1566mm、1.566X10mm,1.566X10611m、1.566XlO-m等。

2、典型例题

1.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50分米=千米=米=____厘米=毫米

2X103毫米=分米=米=___厘米

2.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120米=120米X(1/1000)=0.12厘米B.250米=250米X100厘米=25000厘米

C.4000厘米=4000义(1/100)米=40米D.355微米=355X(1/1000)米=0.355米

3.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米=千米=_____________厘米。北京-杭州的空中距离约1100千

米=米=__________厘米.

4.生活中的长度:

中学生身高大约15.7_铅笔直径约10—粉笔盒高度大约8—讲桌的高度约1.2—

5、有一棵参天大树,我们班四位同学手拉手,刚好能把树围起来,那么这棵大树的周长可能是下面哪一

个?..........................()

A.56厘米B.56分米C.56000毫米D.0.56米

考点2:测量工具的使用

1、知识梳理

我们可以利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总结:可以用步距、指间距,常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其他有卷尺、皮尺、三角板、游标卡尺、螺旋测

微器,我们学生常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

1、刻度尺的三要素:

①、零刻度线:刻度尺测量的起点

②、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③、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①*放正确:零刻度线

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

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

于被测物体)。

读图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偏大)

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减去起始长度)

②*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思考: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

(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③*读正确:读数据时,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

即读到最小刻度值,读出数值为39毫米,

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大约0.3毫米,

所以用分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出来木块的长度为39.3毫米。

其中39是直接读出来的,是可靠值;而0.3毫米是分度值毫米的下一位,是靠眼睛估计读出来的,是估

计值。较精确的测量必须有一位估计值,此外应当注意记录测量结果不仅要写出数字,还必须写出所用的单位,

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④*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情境六:请三组同学分别测量黑板的长度,并每组循环测两次。

说明:(1)学生测量的数据是否带了单位?

(2)谁测得更准确一些呢?(讨论)

(3)提出量程与精确度(最小刻度)的概念、并提出误差的概念。测量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值。误差与错

误不同,是不可避免的。

(4)要想更精确,怎么办?(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说明:正确使用刻度尺

(1)选正确:根据测量的长度和最小刻度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2)放正确:让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物体;

(3)看正确:视线与刻度尺垂直;

(4)读正确: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

(5)记正确:数值后一定要写明单位。

注意: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的。根据实际测量的要求和测量对象,会选择合

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了解卷尺、皮尺的用途。知道指距、步长可以粗略测量物体长度,声纳、雷达、激

光也可以用来测距。

2、典型例题

1、有下表中的五种刻度尺,分析观察其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并记录。

刻度尺测量范围最小刻度

米尺

卷尺

30厘米直尺

45度三角尺

60度三角尺

2、分别用各种适当的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实验桌的长、宽、高并记录。

测量内容测量工具估计长度/厘测量结果/厘米

《科学》的长、宽、高

实验桌的长、宽、高

3、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下列所记录的测量结果中,正确

的是()

A.7.25cmB.2.25cmC.2.3cmD.2.251cm

4、有一支mm的刻度尺,起端因磨损短缺0.2cm,若用此尺对准起始端量得某物体的长度为28.54cm,则该物

体的实际长度是()

A.28.54cmB.28.74cmC.28.34cmD.28.56cm

5、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D记录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清单位

考点3:非常规测量

1、知识梳理

师:生活中许多非刻度尺可以用来测量长度,许多不规则的物体的长度无法直接用刻度尺直接测出,你能

举例一些这样的例子吗?像这些问题我们如何处理?

思考:(1)你能测出科学课本中每张纸的厚度吗?(2)你能测出一个金属圆柱体的直径吗?

(3)你能测出一根细金属丝的直径吗?(4)你能测出纸上的一根曲线的长度吗?

不规则测量方法:

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

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细铁丝的直径等。

(h=H/n(其中h是每张纸的厚度,n是纸张数目,注意不是

书的页码数,纸张数目=纸的页数/2,H是n页书总厚度)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

化曲为直,漫J一条文口图所示以A、B为端点的曲线长.

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

量方法I(牝西力五)

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

度=周长X圈数。

如:测量操场的周长。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

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

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

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

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

用已加咫长g轮■于■.it.记下轮子手工4g子锭-

曲线的长度。曲”,妁长屋=46•于g闷长X«•迂g国长

如: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

课后练习:

10)选择题

1、测量是将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经过测量《科学》教科书长度约

为24厘米,那么,在此测量的过程中“公认的标准量”是指()

A、书B、所用的尺C、24厘米D、1米

2、常用长度单位中,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毫米、厘米、微米、分米、米、千米B、纳米、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

C、毫米、分米、厘米、微米、米、千米D、千米、米、分米、毫米、微米、纳米

3、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A.7.2m=7.2X100=720cm.B.7.2m=7.2mX100=720cm.

C.7.2m=7.2X100cm=720cm.D.7.2m=7.2mX100cm=720cm

4、一幢7层楼的普通住宅楼高约)

A.2400cm.B.40m.C.0.24km.D.350dm.

5.下列数据中最接近1.62X106微米的是()

A.一列火车长度B.一名初中生身高C.教学楼高度D.一只蚯蚓体长

6、一粗心学生测量记录忘写单位,他记录数据中,哪一个数据单位是米?()

A、一支新铅笔的长度:0.175B、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3.5

C、一枚壹角硬币的厚度:2.4D、一名同学的高度:16.4

7、纳米材料出现对信息、材料技术提高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纳米”实际是一个长度单位,

1纳米米.那么0.3纳米可能是下列哪个物体长度:()

A、某原子的半径B、一枚硬币的厚度C、一根铅笔芯的直径D、地球的半径

8、在下列测量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应选1mm的是:()

A.量身高B.服装裁剪C.安装玻璃D.量教室的长度

9、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某一物体长度,测得四次数据是2.12厘米,2.13厘米,2.13厘米,

2.24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则正确测量结果应是()

A2.12厘米B2.127厘米C2.13厘米D2.15厘米

10、若四次测量一本书宽度记录为:12.38cm,12.36cm,12.38cm,12.34cm,则这本书宽

度平均值是()

A.12.38cm.B.12.365cm.C.12.36cm.D.12.37cm.

IK甲、乙两位同学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直尺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甲记录是23.06厘

米,乙的记录是23.0633厘米。你认为错误的是()

A、甲B、乙C、都符合D、都不符合

12.刻度尺测某同学身高为163.0厘米,如用米为单位,则数据结果应记录为()

A.1.63米B.1.6米C.1.630米D.163米

13、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

度是:()

A分米、毫米、厘米、米B厘米、分米、毫米、米

C毫米、厘米、分米、米D毫米、分米、厘米、米

14、有三把刻度尺,其最小刻度分别是分米、厘米、毫米。你认为最好是()

A.分米刻度尺B.厘米刻度尺;C.毫米刻度尺;D.要根据测量要求而定

15、要测量学校操场的长度,比较合适的测量工具是()

A、有毫米刻度的学生用尺B、有厘米刻度的三角板C、有厘米刻度的皮卷尺D、以

上三种工具都适合

16、某同学测木块长度,读数为23.51cm,则该读数正确值和估计值各为()

A23cm和0.51cmB23cm和0.01cmC23.5cm和0.01cmD23.5cm

和0.lcm

17、下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是()

18.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图2中正确的测量方法是()

20、在用皮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若用力拉伸皮尺,则测量结果将()

如果皮尺没有充分拉直来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将()

A.偏小B.无影响C.偏大D.无法判断

21、木尺受潮后膨胀,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时()

A.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小B.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大

C.测量值将与真实值一样大D.测量值将与真实值谁大谁小无法判断

22、下面叙述的几种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方法中,不能用的是()

A.把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然后把纸条展开,用刻

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B.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处

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C.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量出丝线的长度即可;

D.用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橡皮筋的长度即是圆柱体的周

长。

23、某同学用刻度尺量出一本书厚度为1.30厘米,这本书共有260页。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

A.0.05毫米B.0.005厘米C.0.1厘米D.0.1毫米IN

24、要测量图2所示的一根曲线MN的长度,你认为可取的方法是()

A.用平直的刻度尺在曲线上从起点到终点慢慢移动,直接读出数值;图2

B.用一条细丝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拉直后用

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

C.用橡皮筋代替细丝线,测量过程同B。

25、有一个直径为700mm的铁环,一位同学滚动着宛在操场上走一个圆圈,圆环滚动了80

圈,这位同学走的圆圈直径是()

A、56mB、28mC、70mD、112m

26、以毫米刻度尺测量细金属丝的直径所采用的方法是()

A.方格法B.排水法C.以积累法取平均值D.粘合法或滚动法

27、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就是测量中的错误B.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C.误差是由测量者的粗心造成的D.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28、测量的误差是指:()

A.准确值与估计值之间的差异;B.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C.测量值与估计值之间的差异;D.估计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9、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原因:()

A.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B.刻度尺没有紧贴课本;

C.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D.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

面垂直。

30、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地厚度;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测量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的一个1分硬币的厚度;

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1分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二、填空题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进行。要测量的物体的长

度,先要规定,即长度单位,然后选用合适的进行测量。

2.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用表示。

3.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米

1米=分米=________________厘米=毫米

1米=微米=纳米

50毫米=__________厘米

0.5米=分米=_________厘米

15千米=__________厘米=毫米

880毫米=米=微米

科学记数法:1000记作0.0001记作

4.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正确使用该工具的方法是:

选正确:测量前,先看、、。根据

测量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放正确:刻度线紧靠被测量物体;

看正确:读数时,视线要与尺

读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_______和o数值后写

明(一般最后一位是估读值);

5.如图1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6、如右图,被测物体的长度是mmo

7、用刻度尺测得《科学》课本188页的厚度为9.4毫米,则每一张

纸的厚度为厘米。

4、如图,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7圈,总长度为_____________厘

米,铜丝的直径是毫米。

5、我们可以用自行车当作里程表测量路程吗?试说出用自行车测量路程的具体方法。

学生:科目:第阶段第一次课教师:

体积和面积的测量

课题

4.知道体积和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熟悉量筒和量筒上的刻度;

教学目标5.能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6.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

5、重点:体验体积单位的大小,通过练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

重点、难点

2、难点:学会测量液体体积的正确读数;不规则物体及图形的测量。

教学内容

知识框架

1、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

2、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3、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4、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测量。

考点1:体积测量

1、知识梳理

一、体积的测量

(-)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

1、出示一个长方体,请学生上台测长方体的长a、宽b、高c,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其正确与否;

2、提出问题:我们如何得知该物体的体积呢?

由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XbXc

2、体积单位

(1)固体体积常用单位是立方米,用"m"’表示。

表示液体的体积单位还有毫升,用“mL”表示。

我们应当对“In?”或“1L”这些体积到底有多大,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估直物体?休亨大小。如:

一罐可乐的体积约150mL,一大瓶雪碧的体积为0.65L„

(2)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第一:单位之间的换算-1..

lm3=1000dm3,ldm3=1000cm3,lcm3=1000mm3;二

1L=1000mL,lL=ldm3,lmL=lcm3石

体积单位换算不能和长度单位换算混淆,对于体积单位之间的数言r,单位数

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变化,如lm3=(lm)3=(102cm)3=106cm3,其它?h10通过这

种形式表示。

第二:应明确换算过程,即不同体积单位是怎样换算的。如换算成立力埋木,秧舁迎桂是这样

的:1.2n?=l.2Xlm3=l.2XlO'cn?即首先把数值和单位分开,1.2m'=l.2XIn?,然后把In?换算成

106cm,再和数值1.2相乘就得到1.2X106cm

三、液体体积的测量

1、测量工具(量筒和量杯)

⑴共同点:均无地自容”0”刻度线

(2)刻度特点:量筒上的刻度均匀,量杯上的刻度上密下疏。

⑶使用方法:

a、.看清它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b、放正确:测量前量筒必须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c、读正确: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量筒读数不需要估读;

d.记正

确:读

数的后

面,必

须加上

合适的

单位

AB

2、俯视

和仰视给实验所带来的误差

(1)读数时

俯视:偏大仰视:偏小

HJ木HI®在5

2、对于漂在水面的物体(如木块、石蜡)

针压法、捆绑法、埋砂法(用砂或面粉代替水)

二、面积的测量

(一)规则图形

长方形面积=长乂宽正方形面积面积=边长义边长圆形面积=兀产等

(二)不规则图形

将图形放在坐标纸上,也即将图形分割,看它有多少个“单位面积”。

2、典型例题

1.某同学用量筒取液体,量筒平稳且面向刻度线,初次仰视液面,读数为19mL,倾倒出部分液体

后,平视液面,读数是11mL,则实际倾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A.8mLB.大于8mLC.小于8mLD.无法判断

2.某同学用量筒取液体,量筒平稳且面向刻度线,初次俯视液面,读数为19mL,倾倒出部分液体

后,仰视液面,读数是11mL,则实际倾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A.8mLB.大于8mLC.小于8mLD.无法判断

3.实验室要准确量取40ml的水,最好应该选用下列仪器中的()

A.10ml的量筒B,50ml的烧杯

C,50ml的烧杯和滴管D、50ml的量筒和滴管

4.某学生用10ml的量筒量取6ml的液体,读数时仰视量筒,则他量取的液体体积()

A,大于6mlB,小于6ml

C、等于6mlD,无法确定

5.一量筒内原有40ml的水,将一个小石子的一半浸入水中,水面上升至48ml刻度处,则此小石子的

体积是()

A、8mlB、48ml

C、16mlD、无法确定

6、给你一只量筒,一只烧杯,一支色笔,足够的水,利用这些器材,怎样测量一只鸡蛋的体积(量

筒口较小,鸡蛋放不进去)请简要写出测量的主要步骤.

课后练习

1.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放平稳后,初次读数时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

数为20ml,又加入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5ml,则该同学实际加入量筒内

的液体体积(填大于或小于)5mLo

2.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后,初次读数时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

数为10mL,加入部分液体后,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则

该学生实际加入量筒内的液体体积(填大于或小于)5mL„

3.量筒量取2.2ml硫酸时,若仰视量取硫酸,则其实际体积要2.2ml,俯

视量取硫酸,则其实际体积要2.2ml

4.用浓硫酸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若用量筒取浓硫酸时仰视刻度,而量水时俯

视刻度,则所得溶液质量分数比要求配制的质量分数()。

A.偏高B.偏低C.相

同D.无法判断

5.某同学仰视量筒取溶液,读数为20mL,则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为()

A.20mLB.大于20mLC.小于20mLD.无法确

6.某同学俯视量筒取溶液,读数为10mL,则读数与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相比,读数

()

A.偏大B.偏小C.正确D.无法确

7.某同学在量取液体时,先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底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mL,

将量筒内液体倒出一部分后,剩余液体俯视读数为5mL,则他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A.15mLB.大于15mLC.小于15mLD.无

温度的测量

课题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测量原理

教学目标

3、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学会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及提高应用,体温计的使用及与常用温度计的区别

重点、难点

(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测量原理;

考点及考试要求(三)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学会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内容

知识框架

1、温度及其测量

2、体温计的使用及与常用温度计的区别

考点1: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

1知识梳理

一、温度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常用单位是摄氏度“°C”

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无的温度定为0度,水沸腾时的温度定

为100度,将0和100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份就是1°C。

3、摄氏温度的读法:10℃读作10摄氏度一10℃读作零下10摄氏度

二、温度的测量

1、工具:温度计(包括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

2、认识温度计

①温度计的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

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

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进行工作。

3、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估,选,放,读,取(选、放、看、读、记)

(1)测量前,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切勿超过它的量程。

(2)测量时,手握在温度计的上方。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

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能碰到容器壁。温度计的玻璃泡浸人被

测液体后,不能立即读数,待液柱稳定后再读数。

(3)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取出读数;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相平。

(5)记录时,数据后面要写上单位。

2典型例题

1.关于物体冷热程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B.不可以根据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C.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需要使用温度计D.0℃的冰要和0℃的水冷热程度不一样

2.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冰块多些,乙盆里的冰块少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房子里,

两盆冰块都未完全熔化,()

4、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高B.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C.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低D.必须用温度计测量后才知道

4.两支内径不同、玻璃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