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屠、苏”等7个字,会写“旧符”等12个字。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清明》。
2.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表达,充
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了解祖国传统节日
的风俗习惯。
重点难点
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比较欣赏中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屠、苏”等2个字,会写“旧符”等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屠苏”“瞳瞳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
的大意。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
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出示一组春联和春节过年的画面)。
2.同学们,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
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日)“元”是开
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3.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
来读题。
4.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西元1021年),卒于元佑
元年(西元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猩郎,封荆国公,世
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宋临川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
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在北宋文学中具有
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
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谥号“文二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
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二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
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
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3.检查交流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屠苏
(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苏二
(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的注
释。
(课件出示)元日:农历的大年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
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
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瞳瞳: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天刚亮时”。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
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演变到现在,人
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
(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旧符
(二)理解古诗
1.课件出示整首诗,背景是课文插图,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同桌互读古诗,读后借助字典、结合插图也可以联系我们现在
过年的情景交流“我读懂了哪句诗」
3.指名集体交流,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帅可以根据需要
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
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4.理解全诗的意思:同桌互说,指名说说,师生评议。
5.诵读古诗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2)作者的心情出是一样的,从他写的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
也可以从这幅插图中看出来。请你试着把诗中欢快、喜庆的场面读出
来。
(3)自由读、指名读、评议、男女生读、齐读
(4)谁已经能背了?(指名背诵)
四、联系“元日”,迁移学习
1.作者描写元日中的喜庆场面,主要抓住了哪些事物?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在一开始贴的句子旁板书:“爆竹”“屠苏
酒”“桃符”)(板书:爆竹屠苏酒桃符)
2.小结、介绍:同学们一定发现了,从古至今,过新年的方式没
有太大的不同,只不过一些叫法不同而已,比如,现在我们叫“春节”,
面古时候叫一一“元日”,也有一些物品经过时间的推移而简化了,
比如“爆竹”简化成现在的一一“鞭炮”、“桃符”简化成现在的一一
“对联”。像这种从古时就有,并世代流传下来的节日,我们称为“传
统节日”。
3.你还知道我泊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简单说说节日的主要活
动。(课件出不:中秋、端午等节日简介)
4.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
会生活的精彩画面。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
分。
五、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课件出示):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板书带节奏标志的古诗《元日》)
2.指名朗读。学生自由评议。
3.教师小结:读古诗应该抑扬顿挫,还应有感情。
4.教师范读,指名读,指名领读,学生齐读。
5.自由读,练习背诵。
六、检查背诵,体会感情。
1.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元日》,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
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我真想读读这首
诗啊!(范读一一练读一一指名读一一师生读)
2.抽取学生检查背诵,学生一起背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魂、酒”3个生字,会写“魂、欲”等6个字。
2.止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复杂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关于春天的诗句,谁能说说有哪些
诗句?
学生背诵。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一一《清明》。教师板书
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清明)
3.简介诗人杜牧:(课件出示)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
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
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二、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课件出示)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hunjiumu
魂酒牧
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魂”前鼻音。
开火车读,齐读。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
(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语:雨纷纷、欲断魂。(课件出示)
雨纷纷:细雨绵绵不绝。
断魂: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
后全班交流)(课件出示)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
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
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心里很是哀
伤。
(4)师归纳,生质疑:
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
魂”?(天气不好;恰是清明节在外奔波)这时他的心情如何?(凄
迷哀伤)
(5)师生交流。
(6)指导朗读:想象诗句的意境,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7)总结学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
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
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2.学习第二句(课件出本第三四行):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课件出示)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点击重点词语:雨纷纷、欲断魂。(课件出示)
借问:请问。
遥指:远远地指着。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
后全班交流)(课件出示)
找个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
呢?便问牧童哪儿有酒店,牧童指着远处的杏花村里有酒店。
(4)学生自学,再集体交流。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远处的杏
花村里有酒店)“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遥”妙在何处?(还要很远
的路才能到达酒店,心里更加烦闷。)
体会作者的心情,指导诵读古诗。在这一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体
会作者当时那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无限惆怅的
心情。
3.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
4,出示填空,反馈所学知识。(课件出示)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出自()朝的()所写的《》。全诗
通过描写的景色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5.学生小结学法:解题目一知作者一释词句一懂诗意一品诗味。
(板书:解题目一知作者一释词句一懂诗意一品诗味)
四、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同学们,下面我们现在就来写一写诗中的几个生字。
(写字之前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
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个生字写2次,争取第2个比第1个写得
好。)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欲魂酒借何牧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熟字加偏旁:“云+鬼”是“魂”,“酉+7”是“酒”,“谷+欠”是“欲。
“昔+「'是"借”,“牛+攵”是“牧
形近字比较:魂一魄洒一酒猎一借牧一牡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1)“酒”左窄右宽,与“洒”区别开来。
(2)“欲”左宽右窄,右边是“欠二
(3)“魂酒借何”都是左窄右宽,“牧”左右等宽,“欲”左宽右
窄。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兄、倍”2个生字,会写“兄、独、异、佳"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1.在遥远的古时候,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
多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心中的无尽思念,著名诗人王维就写下一
篇流传千古的思乡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读题、释题(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题目很重要。是我们走进课文、走进古诗中的一扇门,从题目中,
你知道了什么?
①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重阳节的资料。(课件出示)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二汉中叶以后的儒
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二民间在该
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
菊花节等说法。
除此之外,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
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
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只是近年来,人们对老人的推重,故此
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
②借助注释理解“山东”不是指现在的我国山东省,而是指华山
以东,诗中指作者的家乡山西省。
2.简介诗人王维:(课件出示)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
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大的山西省永济
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二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
谋取功名。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
有画,画中有诗二
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二
二、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课件出示)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duyijiaxiongbei
独异佳兄倍
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兄”是后鼻音,“异”整体认读音节。
开火车读,齐读。
2.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课件出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板书带节奏标志的古诗《元日》)
三、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1.独在异乡为客
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2.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每当。
逢:遇到。倍:格外;加倍、更加。
“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为
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
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为什么要登高?(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每年农历九月初
九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避灾。)(课件出示:图文)
茱萸(zhuyu):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一种香草)古时候每
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人们都喜欢插戴茱萸,据说这样可以
避邪、消灾。
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
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
个人。
4.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加深理解全诗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可分为儿层?
每层写了什么?
第一层(前两句):写身处他乡异地的诗人,每逢佳节就更加思
念亲人。
第二层(后两句):写作者想象兄弟们重阳节登高的情景。
四、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齐读、个人背、男女生背、师生背、全班背。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思考:谁能来说
说诗的哪两句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J)
2.“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为什么他每逢佳节倍思亲?
生1: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生2: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
寞、孤单。)
3.以叙述的口气,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
(诗人王维因为要在长安谋取功名,不得不与自己的故土和亲人
告别,作客他乡。远在外地的他,时常想起家乡的朋友和亲人。一年
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想:家乡的亲人、兄弟们一定在插满茱萸
的高山上祝愿我在外乡一帆风顺吧!遗憾的是,我无法与亲人、兄弟
们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4.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
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5.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你们还学过哪些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
古诗?请你来背一背(生:李白的“静夜思、”)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兄独异佳
L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近字比较:独一蚀异一导佳一挂只一兄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
“独、佳”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异”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提醒学生注意:
“独”部首是“3”笔顺是:撇、弯勾、撇。
“异”上面是“巳”不是“已”,更不是“己二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三)年级语文学科备课活页
第3单元第10课共2课时
课题10.纸的发明设计者
1.识字与字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识字写字重在方法寻找规律。
2.阅读教学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体会关键字词作用。
3.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范
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开
课程标准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4.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性
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5.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首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纸的发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要
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的文章,本单元主要讲的是深厚的传统文化。《红
的发明》主要描写了蔡伦之前书是用竹片、木片做的,很笨重,后并
字写在帛上,虽然解决了重量问题,但是由于价格昂贵,无法普及。
西汉时期用麻造纸,但是粗糙难写。蔡伦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
教材分析
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必
了轻便好用的纸张。蔡伦的造纸术原料容易得到,价格便宜,很容易
满足人们的需要。同时蔡伦发明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过
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造纸术是中国古达四大发明之一,
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
合理的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三
年级学生,这个年级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思维活跃,有着强烈#
求知欲。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阅读分析能力较弱,范
学情分析维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文章大意的能力。教学生用默读、略读、
指明读等方式展开教学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第一课时:L会认本课1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5个多音字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能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理清纸印
发明过程。
教学目标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明白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
3朗.读课文,体会我国造纸术发明对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影响。
第一课时: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能按照时间先后顺月
理清纸的发明过程。
重占
J、、、
第二课时: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明白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丁
来的原因。
第一课时: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第二课时:朗读课文,体会我国造纸术发明对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序
影响。
教法讲授法启发教学法
学法365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流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同学们请准备好你们的课本、标注笔、典中点,拿出你们的激
情和坐姿,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我们的口号是:学好语文!
我最棒!
二、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5个多音字,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能按照时间先后顺序
理清纸的发明过程。(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三、导入
课件展示:我国四大发明
师: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今天就让我们深
入课文去了解一下。
四、乐学乐享
1.蔡伦人物介绍
2.分享会认的字
创、携、存、制、麻、蔡、伦、累、切、便、鲜、欧、洲、社
3.分享多音字
累(lei二声果实累累)
(lei四声劳累)
切(qie一声切断)
(qie四声真切)
便(bian四声便利)
(pian四声便宜)
鲜(xian一声新鲜)
(xian三声鲜少)
重(zhong四声重量)
(chong二声重复)
4.分享词语
贡献:对国家或公众所做的有益的事。
伟大:品格崇高;教训卓越;气象雄伟;规模宏大;走出寻常;令
人景仰钦佩的。
记录:有四个意思①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②记录下来
的材料;③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记载下来的最好成绩;④记录的
人。
创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
携带:随身带着。
保存:使事物、性质、意义、作风等继续存在,不受损失或不发生
变化。
经验: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
传承:传授和继承。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
5.分享会写的字
术、伟、录、册、保、存、约、验、阿、欧、洲、社
五、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1.你想想自己读一读课文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吧!(课
件出示自读要求。)
A、小组读。B、开火车读。C、生齐读。
2.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有什么感受?指名
根据提示说一说。
(1)课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了造纸术的发明过程、每
个过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我国造纸术发明及传播,对人类社
会进步的促进与影响。
(2)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我国造纸术发明对
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影响。
六、当堂检测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同学们请准备好你们的课本、标注笔、典中点,拿出你们的激
情和坐姿,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口我们的口号是:学好语文!
我最棒!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明白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
因。(重点)
3.朗读课文,体会我国造纸术发明对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影响。
(难点)
三、乐学乐享
深读课文,思考核心问题我国的造纸术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
伯世界和欧洲,极天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
了全世界。
(一)知道发明经历了哪些过程(串珠问题1)
造纸方法发明之前一西汉时代一东汉时代一后来
先是刻在龟甲兽骨上,后来刻在竹片木片上,再后来写在
“帛”一懂得用麻造纸
一蔡伦改进造纸术一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
文化发展。
(二)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前,那些可以写字的事物有什么特点?(串
珠问题2)
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片和木片很笨重,阅读、携带、保
存都很不方便: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价钱太贵,只有少
数人能用,不能普及;蔑席上的薄片产量太小;麻纸粗糙不
便书写。
想一想: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课文写这段有什么作用?
这段写的是纸发明前人们记录、阅读、携带、保存文字的不
便,表现出我国劳动人民在“纸”上的探索不断,也使得纸
的发明显得非常迫切,正是因为这些探索使得后来的纸的发
明水到渠成。也与后文”……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
验……”呼应,为后面蔡伦改进造纸术做好的了铺垫。
(三)画出文中描写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的具体生产过程的句子。说
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串珠问题3)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
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我体会到: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
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搬运和保存也方便,蔡伦真聪
明……
(四)为什么蔡伦的造纸方法得以传承下来?(串珠问题4)
蔡伦造纸术流传下来的原因: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
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原文)
因为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
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了下来。
(五)课文主旨:本课记叙了中国造纸术的发明过程、传播及影响,
通过不同时期文字承载物的变化以及造纸术从诞生到改进的过程,
叙述了造纸术的优势,赞颂了蔡伦等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阐明了
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体现了民族自豪感。
四、一课一得
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写句子
写一件事情要有条理,往往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来串联句子。这
样的词语一般成组出现,串联的句子先后顺序是不能随意变动的,
有“首先……然后……再……最后……””……再……”“首
先……后来……”等,如: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
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孔子学琴,他首先学会了曲谱,然后掌握了弹奏技巧,再领会曲子
的思想内容,最后琴艺终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句子中“首先……然后……再……最后……”就是表示先后顺序的
词语。这样写就将孔子学琴的四个步骤表达清楚了。
五、课堂小结
课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了造纸术的发明经过,明白了蔡
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赞颂了我们祖先的创造业绩。在
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学习了能按时间先后顺序理出课文的
条理。
六、当堂检测
作业《典中点》第十课
造纸方法发明之前一西汉时代一东汉时代一后来
先是刻在龟甲兽骨上,后来刻在竹片木片上,再后来写在“帛”一懂辞
板书
用麻造纸一蔡伦改进造纸术一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戈
化发展。
教
学
反
思
《赵州桥》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生字的记忆和理解,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你们看见过哪些桥?
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座一千三百年前的桥。教师板书:赵州桥
3.师: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样子、地方、什么时
间、设计者、材料)
二、自读课文
1.带着问题读课文。
(1)读准字音、句子。
(2)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教师巡堂
3.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读生字。
(2)指名读新词。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L指名分段读课文,指名评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
容?可以怎样分段?
3.学生可同桌交流。
4.课文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四、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五、指导书写
1.观察,说说要注意什么?
2.师范写,生练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3.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
2.课文讲了什么?分哪几个方面讲?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二段:
(1)赵州桥为什么世界闻名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一边看课文,一•边看
书上的插图,弄清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C
(学生默读、勾画。)
(2)出示赵州桥图,特别的地方是什么呢?
A、这座桥没有桥墩,只有拱形的大桥洞。指名读。
B、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指名读。
C、师: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以前的桥从来都没有设计过桥身上加小桥洞,赵州桥却有了,并能减轻冲击
力,节省石料。)
结合练习:用“既……又……”造句
教师见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赵州桥还有什么特点?指名读第3段。
A、第一句话好在哪里?
既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赵州桥的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
是赵州桥的美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
B、赵州桥的美观体现在哪些地方?找出写这些雕刻很美的句子读读。仿照课文
写句子。
借助图片,让学生较形象的了解赵州桥栏板上的美丽图案。
C、师:这段话中有两个分号,表示连接的三个句子间的并列关系,并列地写出
了三种龙的样子。最后一句是前几句的总的说明,这种写作手法是“先分后总”。
如果把最后一句调到前面去,请同学读一读是否可以?这里的写作手法是“先总
后分”。
三、结尾升华
1.师: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建造了这样一座桥,而且这
座桥建造在远离今天一千三百多年前,举世闻名,课文是怎样夸它的?指名读。
你们想夸一夸他们吗?(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赞扬了我国
古代的劳动人民。)
2.带着这种感受自由再读课文。
四、指导背诵
你喜欢那一段?能试着背一背吗?
五、课后拓展
除了赵州桥外,你们还知道我国有哪些闻名世界的建筑?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古建
筑?
六、板书设计:
11、赵州桥
世界闻名
雄伟、坚固、美观
智慧才干历史遗产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
教材分析: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介绍名扬中外的古代
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的略读课文。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
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短
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
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
凡,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
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情朗读课文。
2.对照阿面,r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
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读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
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
由于《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画,三年级学生对画的鉴赏能力有限;
课文是略读课文,只能粗知大意。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了解《清明
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成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资料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进入新课。
1.激趣导入:走进第五单元,我们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
认识了古代的大思想家,欣赏了美丽的古代神话,走进了雄伟独特的
赵州桥,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幅古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板
书课题)
2.揭题质疑:引导学生解读“名扬中外二读题。读了课题你想
提什么问题?
3.明晰课型:课题序号的右上方有个星号,表示这是略读课文。
我们今天就根据阅读提不来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联系本单元专题导入新课,精练高效,既联系日知
又导出新疑,激发了学习课文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明晰课型
为自读课文打下基础。)
二、明确学法,初步感知。
L出示提示:读了自读提示你知道了什么?(阅读方法:看图读
文。)
2.自由阅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得通顺。
3.初步感知:你知道了些什么?(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根据中年级略读课
文的要求,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初读解决基
本问题。)
三、赏画读文,交流汇报。
1.引导看图。
师:请同学看看书上的插图,画面的都有些什么?(板书:人物、街
市、桥北。)默读2、3、4自然段,看看课文里是怎么写的。
2.学生汇报。
内容预设:
A、第二自然段。(人物丰富)
抓住“五百多人、三百六十行”等词句,愿意大声把这五百多
个人物向大家做个介绍吗?感受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
夫。
B、第三自然段。(街市热闹)
街市上有什么?什么最值得你来赞一赞?感受画家画技之高超。
C、第四自然段。(情景传神)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看,桥头到了(出示图片)
自己读课文,图文对照,看看课文里描写的场景,你能在图中找
到吗?
小小解说员:给大家讲解这个生动的画面。
教师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
“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3.教师小结:《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前的古都风
貌,看到了当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真是画中瑰宝,不愧为:读课题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设计意图:根据略读课文“粗知大意”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
抓住重点,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方法,引导全班交流讨论。在交
流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中的相当段落与文本再接触。)
四、整理资料,总结课堂
1.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填写资料卡。
资料卡
画名
年代作者
大小
画面内容
历史价值
2.交流资料卡,总结。
(设计意图:浏览课文填写资料卡,既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浓缩,
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指导。交流填法,进一步了解画的内容和价值,
突破难点,达到粗知大意的阅读目标。)
五、全景赏画、升华情感。
1.播放《清明上河图》全景图。
2.解说诵诗: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记住这幅名扬
中外的画。
历经风雨八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
千姿百态众生相,尽在绵绵画中间。
名扬中外震国威,惊世之作传万年。
3.作业乐园。
无论是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还是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结晶赵
州桥,还是现在我们正在沉浸其中的清明上河图,都是我们民族文化
的的珍宝,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走出课堂后,让我们积极开展综合
实践活动,了解更多的中华传统瑰宝!
4.把《清明上河图》介绍给你的父母。
推荐书目:《古代神化》《古代经典故事》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围绕一个意思把这段话写清楚。”
2.识字加油站,学习在生活中识字,认识标牌上的字。
3.词句段运用,学会用连续的动词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练习围绕一个
意思写一段话。
4.读读背背有关传统文化的词语,帮助小学生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了解词语意思。
2.学会在生活中识字。
【教学难点】
1.学会写手工活动,用上连续的动词。
2学会围绕一个意思把段落写清楚。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
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设计意
课文中很多段落,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例如:
图:出示交流
1.(课件出示2)
内容,通过例
“《赵州桥》的第3自然段,为了写清楚’赵州桥非常美
句的分析,学
观',详细介绍了桥面石栏上精美的图案,把各种姿态的龙写
习围绕一个中
得活灵活现。”
心写片段的方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段话进行交流,探究《赵州桥》
法。】
一文的第3自然段,围绕一个什么意思写的?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赵州桥非常美观。(板书: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
2.(课件出示3)
“再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3自然段,写了各种各样
的店铺,还写了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清楚地写出了‘画
上集市的热闹。'”
读了这段话,你认为《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第3自然段
是闱绕什么意思来写的呢?
(是围绕“画上集市的热闹。”这个意思写的。)
3.教师小结:要想把一段话写清楚,一定要围绕一个意
思写。只有这样,整篇文章条理才清楚了,思路才理顺了。
(~)识字加油站
板块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5)
学活山.你即这四乐里坦,
防斐站•血啡馆•
ihjir<0佃yue他go
物我如呻间废货
【设计意
2.指名拼读生字,齐读标牌上的词语,指名领读。图:认识标牌
注意读准翘舌音“税”,整体认读音节“疫阅”。上的字,其实
3.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就是教会学生
参考答案:在生活中识
shuiwujufangyizhan字,自主识字,
税务局防疫站功夫在课外。】
kafeigudnyueIdnshi
咖啡馆阅览室
feipinshougouzhannongmaoshichdng
废品收购站农贸市场
3.你从这些标牌上,你知道这个部门是做什么的吗?
税务局:主管税收工作的直属机构。
防疫站:为防治疾病,研究保护和增强人类健康而设立的
预防医疗机构。
咖啡馆:喝咖啡的场所。
阅览室:是图书馆的服务设施。图书馆为读者在馆内使用
文献而提供的专门场所。
废品收购站:指主要从事废品回收的回收中心
农贸市场:农贸市场是农副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双方直接
进行买卖活动的场所。【设计意
三、词句段运用图:词句段的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设计其实就是
(课件出示9)对“围绕一个
对照流程图读读卜面这段话,照样门1头介绍,次活动的过意思”写片段
程.如剪纸、捏潮人、拼装玩具、编花绳
的运用与实
剪录或切断.漫>胃》1»旃
践,还有用连
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系的授脸.能透了造
纸术他把忖皮、$鼻、箱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蜥,浸也动词语写句子
水里秒烂成升把袤拷出未陷干.就成了一种阮晓化又好用的能力。]
的纸.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这个题是仿照例子,用上连续动词,介绍一次手工活动。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句子,选择什么手工活动介绍。
3.小组代表发言:(板书:连续动词)
首先,将乒乓球放在布中央,反向包裹,用线紧紧扎
起来,布娃娃的头和身子就已经有了雏形。布包裹的乒乓球做
为布娃娃的头,用水彩笔在一侧画上布娃娃的眼睛、鼻子和嘴
巴,并涂上两个红脸蛋。顶部用黑色的水彩笔画上头发,当然,
头发的造型可以自由发挥,想㈣成怎样的造型,它就是怎样的
造型。接下来在布的两侧用剪刀剪两个洞,用剩余的布卷出两
个胳膊,分别安装在剪好的两个洞内,并用针线缝制好。然后,
用剪刀将白纸剪上两只手,用胶带将手分别粘在两只胳膊下端。
最后,再用剩余的布卷两条腿,用线缝好后,安装在身体的后
侧,自然下垂即可。
(二)(课件出示10)
读一读,想想卜.面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特点.再照样广写一口活
走在街上的,犬来亲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驰勺马.有
的林势碧.有所起6毛驴,奄的报卷也轮车,有的西闱比在
街上溜达
doo
桥而矜曾有石栏.栏板上昨刻看林E的图案:有的用城两条
相互洸混的龙,嘴z吐出关前的水花:有的钻6两条飞龙,
前爪相互抵者.各勺回看遥望;还有的例於双龙戏珠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设计意
2.说一说下面的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特点?图:积累和理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议。解一些关于传
这两段话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每个片段都是围绕统文化的词
一个意思写的。语,让学生爱
第一段围绕“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传统文化、乐
人”写的。于学习中国传
第二段是围绕“桥面两侧是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统文化,积累
的图案。”写的。词语的能力。】
3.仿照上面的文段,写一段话,围绕一个意思去写。
(课件出示12)示例:深秋季节,绚烂的菊花开了,五颜
六色,有的是淡绿色,清雅美丽,有的是深紫色,摇曳多姿,
有的是桔黄色,灿烂夺目。
四、日积月累
板块三:日积月累
1.出示词语,学习词语。
(课件出示12)
文房旧宝:第4・皂纸质
箍人口好:琴淇书画
花中君子:悔溟竹菊
中医旧珍:里闻问切
2.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
3.以上词语都是有关什么的成语?(都是传统文化的
成语)
(板书:传统文化的词语)
后边的词语是对前面的解释。
4.它们的内容大体分别是什么?(课件出示10)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是说“毛笔、墨汁、白纸、砚台”
是书写的工具,被称为“文房四宝”。
雅人四好:琴棋书画,指琴瑟、围棋、书法、绘画色彩四
种技艺是高雅之人所喜欢的。
花中君子:梅兰竹菊,是说“梅花、兰花、翠竹、菊花”
高洁、儒雅是花中的四君子。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
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中医上的四种诊断方法。
5.自由朗读,积累背诵。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交流关于段落中心句的知识,学
会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学会仿照例子写句子,学会围绕一个中
心写一段话,学会写连动句,学习一些传统文化的词语。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税(shuisui)疫8i)咖啡(kd)(fei)
废(fibfei)贸(ndonao)阅(y€ieyue)
2.围绕一个意思,写一下秋天的景色。
3.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注意用上恰当的动词。
早晨,我来到学校,()教室,()书包,()课本,开始()。
4.连线
中医四诊琴棋书画
雅人四好梅兰竹菊
花中君子笔墨纸砚
文房四宝望闻问切
参考答案
1.税(shui)疫(yi)咖(kd)啡(f*i)
废(f6i)贸(mao)阅(yu6)
2.秋天的校园仍旧光彩宜人。树依旧是那么绿;花儿好象不知道深秋已经来
了,依旧竟香开放,依旧用它那芳香吸引着只只蜜蜂;蝴蝶依旧在校园里翩翻起
舞,依旧用它那美丽的身影吸引着同学们的目光。
3.早晨,我来到学校,(走进)教室,(放下)书包,(拿出)课本,开始(读
书)。
4.连线
中医四诊、一琴棋书画
雅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2课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2024秋五年级英语上册 Unit 4 What can you do课时5 Let's learn-Write and say教学设计 人教PEP
- 2023一年级数学上册 一 生活中的数第3课时 玩具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 2023四年级数学下册 五 动物世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信息窗1 小数的意义第3课时教学设计 青岛版六三制
- 行业作风动员会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纵论人生 阐释哲理 第9课 觅渡觅渡渡何处教学设计 语文版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 8 神奇的肥皂粉 (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五年级下册
- 202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做情绪情感的主人第四课 揭开情绪的面纱 第1框 青春的情绪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2024年五年级英语上册 Unit 3 My father is a writer Fun Facts教学设计 人教精通版(三起)
-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太阳与影子-青岛版
- 网络零售行业分析
- 冷库维护保养合同范本
- 餐厅前厅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 后厨操作管理制度
- 2025念珠菌病诊断和管理全球指南解读课件
- 第11课《山地回忆》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军队文职考试(会计学)近年考试真题题库(含真题、典型题)
- 《矿井提升设备》课件2
- BDAccuriC6Plus基础操作流程
- 《冯谖客孟尝君》
- 14S501-1 球墨铸铁单层井盖及踏步施工
- 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情况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