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及减缓对策21000字(论文)】_第1页
【S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及减缓对策21000字(论文)】_第2页
【S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及减缓对策21000字(论文)】_第3页
【S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及减缓对策21000字(论文)】_第4页
【S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及减缓对策21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01S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及减缓对策TOC\o"1-2"\h\u5340第一章总则 1207171.1编制依据 1314391.2评价原则 163611.3评价重点 125191.4环境保护目标 1151001.5评价因子 1109721.6评价范围 1251501.7环境功能区划与评价标准 187831.8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1214341.9评价技术路线 119712第二章园区规划概述 1159482.1园区发展历程 15082.2规划目标与范围 190602.3功能布局和用地规划 1172162.4环境保护规划 1752第三章园区现状调查 118373.1自然环境概况 1160593.2社会社会概况 1247513.3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83653.4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112304第四章园区现状分析与评价 143514.1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123964.2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分析与评价 1136884.3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 1321264.4区域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1236964.5园区现存环境问题与制约因素分析 11372第五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139805.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263335.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300245.3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273785.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276235.5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113596第六章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1244326.1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204936.2地表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274146.3土壤与地下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246546.4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181376.5固体废物影响减缓措施 113585第七章环境管理、环境监测计划及跟踪评价 1265107.1环境管理规划 1288247.2环境监测计划 1276887.3跟踪评价 13290第八章结论 1108298.1园区规划概要 1261908.2环境影响分析 1318588.3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第一章总则1.1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月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1.1.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月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1.1.2省、地方法规、政策《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2)《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江苏省人民政府2013年7月);(3)《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苏环办〔2009〕92号;《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0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环保厅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切实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11〕69号;《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苏政办发[2013]9号;《关于印发江苏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苏环办[2009]161号。《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0年9月29);《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苏环办〔2009〕92号)。《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苏政发〔2014〕1号)1.2评价原则(2(2)一致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应与规划的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一致,并应与规划所涵盖区域的环境管理要求相适应。(3)整体性。评价应考虑各种资源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注重规划实施对生态系统的整体影响和综合效果。(3)整体性。评价应考虑各种资源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注重规划实施对生态系统的整体影响和综合效果。(4)科学性。评价选择的基本信息和数据要真实、有代表性,评价方法要科学、适用,评价结论要简单、可信。1.3评价重点((1)了解园区环境现状,掌握园区环境背景,对该区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园区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可能限制园区发展的环境因素。(2)根据园区周围环境质量、区域生态功能特殊组成,园区施工期间会引起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素分析和预测,大气、水污染物排放研发园区大气和水环境,提出总体污染物能力园区周围的环境项目。(3)对园区基础设施的规模进行理性分析,对实施的污染措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明确界定该区域的污染优先事项,并建议对该地区的环境污染进行全面预防控制。(4)分析计划场景,分析计划的基本条件、具体方案和可能的不确定性,并通过不同的场景分析。分析规划实施的利弊影响,设定规划目标,构建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体系。(5)在环境保护上,对园区产业规划方案(发展规模、功能分区、产业结构与布局等)进行综合论证,提出调整完善的相关建议。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给环境管理部门对该区的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5)在环境保护上,对园区产业规划方案(发展规模、功能分区、产业结构与布局等)进行综合论证,提出调整完善的相关建议。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给环境管理部门对该区的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1.4环境保护目标大气环境保护目标大气环境保护对象主要是规划范围内及周边的居住点,环境保护目标所在区域按照功能分区的要求,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大气环境保护对象主要是规划范围内及周边的居住点,环境保护目标所在区域按照功能分区的要求,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二级标准。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园区内的太仓塘、夏驾河、娄江、小虞河、吴淞江、青阳港,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苏政复〔2003〕29号)》,地表水保护目标及环境功能具体见表1.4。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园区内的太仓塘、夏驾河、娄江、小虞河、吴淞江、青阳港,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苏政复〔2003〕29号)》,地表水保护目标及环境功能具体见表1.4。表1.4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序号保护对象方向环境功能1太仓塘(娄江)N《GB3838-2002》Ⅳ类水体2夏驾河E《GB3838-2002》Ⅳ类水体3小虞河W《GB3838-2002》Ⅳ类水体4吴淞江WS《GB3838-2002》Ⅳ类水体5青阳港W《GB3838-2002》Ⅳ类水体声环境保护目标声环境保护目标是园区内及周边的居住区,噪声控制标准为2类,控制区内需满足其环境功能要求,不得产生噪声扰民的现象。本次环评的声环境重点保护目标为园区边界200m范围内的居住区、学校等敏感区域。声环境保护目标是园区内及周边的居住区,噪声控制标准为2类,控制区内需满足其环境功能要求,不得产生噪声扰民的现象。本次环评的声环境重点保护目标为园区边界200m范围内的居住区、学校等敏感区域。(4)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园区水源取自傀儡湖和长江,不取用地下水源,园区区内无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1.5评价因子本次评价因子详见表1.5。表1.5评价因子确定表环境现状评价因子影响预测因子总量控制因子大气SO2、NO2、PM10、硫酸雾、氯化氢、甲醛、氨气、甲苯、二甲苯、非甲烷总烃、氟化氢、PM2.5、臭氧SO2、NO2、PM10、甲苯、二甲苯、非甲烷总烃、HCl、硫酸雾、甲醇、氨、PM2.5。SO2、NOx、甲苯、二甲苯、非甲烷总烃、HCl、硫酸雾、氟化氢、氨气地表水pH、水温、DO、CODcr、氨氮、总磷、总氮、SS、氰化物、六价铬、石油类、BOD5、铜、镍、铅、挥发酚、镉、铬、砷、锌COD、氨氮、总磷COD、氨氮地下水pH、总硬度(以CaCO3计)、NH3-N、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Cd、Hg、As、Cu、Zn、Ni、氰化物、氟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土壤、底泥pH、砷、镍、铜、铬、锌、镉、汞、铅——声环境等效连续A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处理处置—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总量生态农田、人口、城镇、绿化、水生生态、动植物、地质灾害——1.6评价范围(1)大气评价范围:以园区为中心,园区边界向外延伸2km作为评价范围。(1)大气评价范围:以园区为中心,园区边界向外延伸2km作为评价范围。(2)地表水评价范围:园区内的太仓塘、夏驾河、娄江、小虞河、吴淞江、青阳港等。(3)地下水评价范围:以园区为范围,同时考虑园区边界2.5km。(4)噪声评价范围:园区内及边界外200米范围。(5)生态评价范围:园区及沿园区边界外扩1km。1.7环境功能区划与评价标准1.7.1环境功能区划(1)大气环境功能区:园区及其周边为二类功能区。(1)大气环境功能区:园区及其周边为二类功能区。(2)环境功能分区:地面水和地表水的江苏省内地区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水体等主要执行标准的水生环境中的Ⅳ类。(3)《根据声环境功能区划的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工业区),是一个标准的适用地区3类,而4a级标准的适用地区位于两侧的主要交通路线。混合住宅、商业和工业区域应归入第2类。1.7.2评价标准(1)空气标准园区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为二类区域,常规空气污染物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执行。具体数值如表1.7-1所示。表1.7-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污染因子环境质量标准(mg/m3)依据1小时平均24小时平均SO20.500.1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NO20.200.08PM10—0.15PM2.5—0.075臭氧0.20.16(日最大8小时平均)二甲苯0.3(一次)—《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氯化氢0.05(一次)0.015硫酸雾0.30(一次)0.10氨气0.20(一次)—甲醛0.05(一次)—氟化物0.02(一次)0.007TVOC—0.60《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中8小时均值甲苯0.60.6前苏联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大容许浓度非甲烷总烃4.02.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和以色列标准(2)水质量标准园区范围内的太仓塘、夏驾河、小虞河、吴淞江、娄江、青阳港均执行Ⅳ类水环境标准。具体参见表1.7-2。表1.7-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L,pH值无量纲)项目Ⅳ类标准限值依据pH6-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BOD56氨氮1.5IMn10COD30DO3总磷0.3总氮1.5SS*30氰化物0.2挥发酚0.01石油类0.5总氰化物0.2总砷0.1总汞0.001总镉0.005总铜1.0六价铬0.05锌2pH无量纲,*参照水利部《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声环境质量标准区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其中居住区、工业区、道路交通干线等区域分别执行2、3、4a类标准,夜间突发噪声最大值不超过标准值15dB(A),具体见表1.7-4。区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其中居住区、工业区、道路交通干线等区域分别执行2、3、4a类标准,夜间突发噪声最大值不超过标准值15dB(A),具体见表1.7-4。表1.7-4声环境质量标准(单位:dB(A))类别2类3类4a类昼间606570夜间505555(4)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园区内土壤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园区内土壤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三级标准,具体见表1.7-5。表1.7-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kg)pH镉砷铜铅铬汞锌镍>6.51304005004001.5500200项目最高容许含量在酸性土壤上(pH<6.5)在中性和碱性土壤上(pH≥6.5)镉及其化合物(以Cd计)520汞及其化合物(以Hg计)515铅及其化合物(以Pb计)3001000铬及其化合物(以Cr计)*6001000砷及其化合物(以As计)7575硼及其化合物(以水溶性B计)150150铜及其化合物(以Cu计)**250500锌及其化合物(以Zn计)**5001000镍及其化合物(以Ni计)**100200依据《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1.7.3废气排放标准园区企业工艺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见表1.7-7。园区企业工艺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见表1.7-7。表1.7-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g/m3H=15mH=20mH=30mSO22.64.3155500.4氮氧化物0.771.34.42400.12烟/粉尘3.55.9231201.0甲苯3.15.218402.4二甲苯1.01.75.9701.2HCl0.260.431.41000.2氯气0.520.872.9650.4氟化物0.100.170.5990.02非甲烷总烃1017531204.0锅炉及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见表1.7-8。锅炉及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见表1.7-8。表1.7-8锅炉及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锅炉燃料烟尘浓度(mg/Nm3)SO2浓度(mg/Nm3)NOx浓度(mg/Nm3)轻柴油100500400天然气50100400煤200900/(2)废水排放标准园区居住区生活污水排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接管标准执行《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园区居住区生活污水排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接管标准执行《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的标准要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接管标准见表1.7-9。表1.7-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接管标准(单位:mg/L,PH无量纲)序号项目A等级B等级C等级标准来源1pH6.5~9.56.5~9.56.5~9.5污水厂进水执行《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标准要求2SS4004003003COD5005003004BOD53503501505NH3-N4545256总磷(以P计)8857石油类2020158动植物油1001001009总氮707045(3)噪声排放标准居住区噪声执行《工业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居住区噪声执行《工业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工业区噪声执行3类标准,道路交通干线两侧执行4类标准,夜间突发噪声最大值不超过标准值15dB(A),具体见表1.8-12。表1.7-12工业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单位:dB(A))类别234a昼间606570夜间5055551.8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1.8.1评价指标体系在环境影响识别的基础上,结合规划和环境背景调查,规划涉及区域环境敏感目标,参照《综合生态产业园区标准》,相关省份的要求,考虑城市和国家的定量数据采集,同时根据园区的性质对环境影响进行规划,建立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在环境影响识别的基础上,结合规划和环境背景调查,规划涉及区域环境敏感目标,参照《综合生态产业园区标准》,相关省份的要求,考虑城市和国家的定量数据采集,同时根据园区的性质对环境影响进行规划,建立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1.8.2评价方法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按照环境科学、生态学、经济学等学问的理论和方法规划园区,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根据评价内容以不同的方法完成评价。表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按照环境科学、生态学、经济学等学问的理论和方法规划园区,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根据评价内容以不同的方法完成评价。表1.8-1。表1.8-1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内容方法社会经济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环境影响识别专家咨询、核查表法环境影响预测常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专家判断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专家判断法、环境承载力评估公众参与问卷调查、论证会、网络公示1.9评价技术路线本次评价采用的技术路线见图1.9-1。图1.9-1评价路线图

第二章园区规划概述2.1园区发展历程经过多年的发展,园区管辖面积不断扩大,现有管辖面积约115平方公里。园区面积包括:省批园区面积、国批园区面积、国批出口加工区、代管辖区域。昆山工业园区管委会于2001年7月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此次环评依据《昆山市总体规划咨询》(2000.11)和《昆山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00.11)进行评价,评价面积为77.68平方公里。根据《关于率先在昆山工业园区等园区开展回顾性环境影响评价的通知》(苏环函〔2007〕34号),园区管委会于2008年进行昆山工业园区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工作,回顾性评价面积115平方公里。根据《关于率先在昆山工业园区等园区开展回顾性环境影响评价的通知》(苏环函〔2007〕34号),园区管委会于2008年进行昆山工业园区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工作,回顾性评价面积115平方公里。为落实和深化规划适应昆山工业园区园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实现转型发展的总体发展目标,2013年,园区编制《昆山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3-2030)》,规划面积约115平方公里。2.2规划目标与范围2.2.1规划目标为适应昆山工业园区建设新形势新要求,实现产业升级,园区生态,城市现代化目标,本规划将坚持产业升级,园区生态,城市现代化目标,推进单工园区向城市复合型工业园区转型。为适应昆山工业园区建设新形势新要求,实现产业升级,园区生态,城市现代化目标,本规划将坚持产业升级,园区生态,城市现代化目标,推进单工园区向城市复合型工业园区转型。2.2.2规划范围及规划时段(1)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包括昆山工业园区行政辖区,北至昆太路,东至昆山东部市界-花桥镇界,南至陆家镇界-吴淞江-青阳港-312国道,西至小虞河-沪宁铁路-司徒下塘-东环城河,规划总面积约115平方公里。(2)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为2012年,规划时段为2013-2030年。2.3功能布局和用地规划2.3.1供水规划园区生活用水由傀儡湖和长江双水源供水,第三水厂、泾河水厂保持园区生活用水由傀儡湖和长江双水源供水,第三水厂、泾河水厂保持60万立方米/日供水规模,第四水厂扩建至90万m3/d,满足园区安全用水需求。规划扩建兵希增压泵站,占地1.0公顷,规模35万m3/d,保留陆家增压站,其供水量为10万m3/d。区内工业用水由光电产业区内的水厂(第四水厂)供给。规划保留现状主干管,主干管沿南北向的青阳路、黄浦江路、洞庭湖路、夏西街,东西向杨树路、南浜路、前进东路、庆丰路敷设,管径为DN800—DN1200mm。结合道路提高管道配水能力、改造铺设部分给水次干管,降低水体漏损率。2.3.2排水规划本片区污水由区内外污水处理厂共同处理。规划保留港东污水处理厂、蓬朗污水处理厂和日本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主要收集区内青阳单元、东部新城与精密机械园污水。港东污水处理厂现状规模为5.0万m3/d,规划规模为12万m3/d。蓬朗污水处理厂现状规模为6.0万m3/d,规划规模为28万m3/d。日本工业园污水处理厂现状规模为2.5万m3/d,规划规模为10万m3/d。废除昆山城市污水处理厂,改建为青阳污水泵站,污水通过泵站送至蓬朗污水处理厂处理;废除铁南污水处理厂,新建铁南污水泵站将污水送至吴淞江污水处理厂处理,吴淞江污水处理厂现状处理规模2.5万m3/d,规划处理规模10万m3/d。远期新建一根DN1000毫米压力管跨过青阳港并沿娄东路、樾河北路新建d1200毫米污水主管,将城市污水处理输送至蓬朗污水处理厂。京沪铁路以南,沿柏庐路、雁荡山路、祝墩路、中花园西路铺设污水收集主管,污水送往吴淞江污水处理厂处理。夏驾河以西、黄浦江路以东污水汇入金沙江路上和太湖路上的污水主干管,送往港东污水处理厂,夏驾河以东污水汇入富春江路、澄湖路和蓬溪路上的污水主干管,送往蓬朗污水处理厂。精密机械片区内的污水汇入孔雀路和玫瑰路的污水主干管,送往日本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主干管管径d300-d1200毫米。沿朝阳西路、车站路、顺帆路等铺设污水支管,管径d300-d400毫米,提高管网收集覆盖率。东部新城结合主、次干路或沿河敷设污水支管,控制好污水管道走廊,污水管径d300—d400毫米。区内新建污水管网与道路建设同步实施,一般布置在道路的西、北侧。2.3.3燃气规划由分输站通过高压A级(4.0兆帕)管道引入利通门站降压后接入城市市政燃气中压管网供气。以由分输站通过高压A级(4.0兆帕)管道引入利通门站降压后接入城市市政燃气中压管网供气。以“西气东输”和“川气东送”天然气作为主气源。保留现状自利通门站至太仓分输站的次高压管线,沿312国道、太湖路铺设。天然气中压管道从各高中压调压站出口沿主次干道路铺设,在园区内内形成中压环网。燃气管道采用中压、低压两级管网系统,市政道路上铺设中压管,各小区内部道路铺设低压管,通过用户调压箱向用户供气。燃气管布置在道路中心线的西侧或北侧,管材采用PE管或球墨铸铁管,过路管采用无缝钢管,保证供气安全。2.3.4环卫规划(1)垃圾处理生活垃圾分类装袋后收运至垃圾转运站,可回收垃圾送至回收企业;厨余垃圾运送至巴城规划生化处理中心进行制肥等资源化利用;有害垃圾定点定期收集,独立收运至巴城规划有害及危险生活垃圾分类装袋后收运至垃圾转运站,可回收垃圾送至回收企业;厨余垃圾运送至巴城规划生化处理中心进行制肥等资源化利用;有害垃圾定点定期收集,独立收运至巴城规划有害及危险废弃物处置场;其他垃圾由垃圾转运站分选出适合焚烧和不适合焚烧垃圾,分类压缩后分别运往位于巴城的垃圾焚烧厂和垃圾填埋场。工业垃圾中有害及危险垃圾独立运送至有害及危险废弃物处置场,其他工业垃圾送至资源化中心进行综合利用,不能利用的垃圾进行焚烧或填埋。建筑垃圾、医疗废物分别独立收运至建筑垃圾处置场与医疗废物处理中心。(2)生活垃圾转运站改造现有转运站,实现分类收集与转运。老园区可采用小型收运工具进行收运,保留现状垃圾转运站,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垃圾收运逐步向周边大中型转运站集中,减轻老城区的垃圾转运负担。规划新建垃圾转运站见表2.3-1。表2.3-1规划新建垃圾转运站一览表序号垃圾转运站名称位置占地面积

(平方米)1庆丰路转运站庆丰东路以南青阳港以东28002杨树路转运站吴松江路最北端杨树路北侧212753沿沪转运站昆嘉路沿沪大道东南侧100792.4环境保护规划1、水环境地表水体水质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各功能区标准。规划到2020年,园区水环境功能目标见表2.4-1。表2.4-1园区水环境功能目标序号保护对象环境功能1太仓塘《GB3838-2002》Ⅳ类水体2夏驾河《GB3838-2002》Ⅳ类水体3娄江《GB3838-2002》Ⅳ类水体4小虞河《GB3838-2002》Ⅳ类水体5吴淞江《GB3838-2002》Ⅳ类水体6青阳港《GB3838-2002》Ⅳ类水体2、大气环境园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3、噪声环境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学研究设计、行政办公室在噪音环境第1类区,商业、市场贸易或居住、工业混杂区在噪音环境第2类区,工业、仓库在噪音环境第三类区,交通干线的双方在噪音环境第四类区、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副干线公路的两旁是4a类区,干线公路两侧4b类区,因此各功能区分“声环境质量基准”(GB3096-2008)限制的噪音值为基础控制被。第三章园区现状调查3.1自然环境概况3.1.1地理位置昆山市座落在江苏省东南部,位于上海与苏州之间,地处东经120昆山市座落在江苏省东南部,位于上海与苏州之间,地处东经120°48′21″~121°09′04″北纬31°06′34″~31°32′36″之间,周边与常熟、太仓、吴县、吴江以及上海的嘉定县、青浦县接壤,总面积921.3km2,昆山工业园区位于昆山市老城区以东。3.1.2地形地貌昆山市地势平缓,自然坡度较低,西南略向东北倾斜。这有三种类型:(1)北部低洼地区:位于襄等湖以东,娄江以北,容易受到洪水威胁,地下水位高,土壤危害严重。(2)中部高地地区:五松两岸,北至楼江,南至双阳潭,地势平展,河流交叉。(3)南部湖滨地区:这个地区湖泊众多,陆地起伏很大,就像半岛一样。3.1.3主要水系特征工业区水道纵横,主要河流有青阳港,太仓塘,河家河,楼河,吴淞江。吴淞江经过元旦南部,青阳港经过元旦,连接太仓堂和五松江。太仓塘,娄河,吴淞江是东西方向的河流。青洋港原为新阳江,南有吴松江,北有松鲁江,总长8.2公里,底80米,面100米,属于干线航道。境内河流长28千米,底宽36~60米,表面宽65~120米。兼开水运吴淞江:源于苏州哈拉古道东西方向的河流,发源于太湖与黄浦江的主要联系之一,注入上海市黄浦江。总长度为125公里,江苏境内长72公里,上海境内长53公里,江口的水灾平均值为10米3/s。吴淞江水面较宽,一般为100~200米左右,最宽的地方可达500米以上。吴淞河流下游受黄浦江潮汐影响,水文条件复杂。河口潮差约2米,沿江上游潮差逐渐减小,涨潮逐渐减小,潮汐稍长,但到昆山只有一点间距,上升潮几乎没有。吴淞水流速度很短,一般在0.1米/秒左右,或更小一些。吴淞江:源于苏州哈拉古道东西方向的河流,发源于太湖与黄浦江的主要联系之一,注入上海市黄浦江。总长度为125公里,江苏境内长72公里,上海境内长53公里,江口的水灾平均值为10米3/s。吴淞江水面较宽,一般为100~200米左右,最宽的地方可达500米以上。吴淞河流下游受黄浦江潮汐影响,水文条件复杂。河口潮差约2米,沿江上游潮差逐渐减小,涨潮逐渐减小,潮汐稍长,但到昆山只有一点间距,上升潮几乎没有。吴淞水流速度很短,一般在0.1米/秒左右,或更小一些。3.1.4地质条件该区属华东江南高陆地区,在新区运动中处于强烈不稳定沉降地区,地表水被河流,湖泊和海洋堆积物覆盖,经历了由海湾堆积到沙湖成为陆地的过程。摆脱了海湾地区在一个崭新的世纪的环境。流水冲积沉淀,成为浅平原。该区属华东江南高陆地区,在新区运动中处于强烈不稳定沉降地区,地表水被河流,湖泊和海洋堆积物覆盖,经历了由海湾堆积到沙湖成为陆地的过程。摆脱了海湾地区在一个崭新的世纪的环境。流水冲积沉淀,成为浅平原。3.1.5气候气象特征园区属长江流域,地处北回归线以北,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雨热同期。园区属长江流域,地处北回归线以北,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雨热同期。(1)气温平均气温为年平均气温15.3度,1月份平均气温为2.8度,7月份平均气温为27.7度。最高气温为37.9度(1978年7月8日),最低气温为零下11.7度。(2)降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下一次集中在春季,地区差异较少。年平均降水量为1063.7毫米,多则1576毫米(1960年),少则672.9毫米(1978年),超过1000毫米是14年,占全体年降水量的48%。年平均降雨量为127.3天,最多150天(1977年),最少超过了96天(1971年)。平均每天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上的暴雨次数为2次,最多为5次(1961年)。最长日降雨量为223.0毫米(1960年8月4日),最长连续降雨日为15天(1969年6月30日~7月14日),最长无雨日为66天(1973年11月9日~1974年1月13日)。历代年平均蒸发量为1338.5,比年降雨量的25.8%还要多。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下一次集中在春季,地区差异较少。年平均降水量为1063.7毫米,多则1576毫米(1960年),少则672.9毫米(1978年),超过1000毫米是14年,占全体年降水量的48%。年平均降雨量为127.3天,最多150天(1977年),最少超过了96天(1971年)。平均每天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上的暴雨次数为2次,最多为5次(1961年)。最长日降雨量为223.0毫米(1960年8月4日),最长连续降雨日为15天(1969年6月30日~7月14日),最长无雨日为66天(1973年11月9日~1974年1月13日)。历代年平均蒸发量为1338.5,比年降雨量的25.8%还要多。(3)光照日照时间年均为2165.2小时,最多的一年为2460.7小时(1978年),占日照时间的56%。日照时间以7,8月份最多,约占可日照时间的60%。2~6月日照较少,为39%~42%的拍摄时间。日照量最少为64小时(1960年3月),占可拍摄时间的17%。日照时间年均为2165.2小时,最多的一年为2460.7小时(1978年),占日照时间的56%。日照时间以7,8月份最多,约占可日照时间的60%。2~6月日照较少,为39%~42%的拍摄时间。日照量最少为64小时(1960年3月),占可拍摄时间的17%。(4)风向年均风速为3.6米/秒,3、4月份较大,9、10月份较小。最大风速19米/秒(1972年8月17日)。这是日均10天来平均刮起8级以上的大风。风向:春天和夏天多刮东南风。秋季东北偏北风,冬季主要风向是西北风向。年风吹得最多的是东南风。年均风速为3.6米/秒,3、4月份较大,9、10月份较小。最大风速19米/秒(1972年8月17日)。这是日均10天来平均刮起8级以上的大风。风向:春天和夏天多刮东南风。秋季东北偏北风,冬季主要风向是西北风向。年风吹得最多的是东南风。3.2社会社会概况 3.2.1经济发展20122012年,昆山工业园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40亿元,同比增长5.3%;固定资产投资235亿元,同比增长7.2%;2012年,完成工业产值5250亿元,同比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超亿元企业213家,完成产值5030亿元,占全区比重95.8%,其中10亿元以上53家、百亿元以上6家。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22亿元,同比增长16.7%。3.2.2科技发展2012年,昆山工业园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830亿元,同比增长14.9%;引进昆山市级以上领军人才20名,博士团队10个,留学人员创办企业30家;全区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8%;与国内重点高校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新增产学研项目2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2专项)获批立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创建评审入围,专利申请突破7000件,专利授权3500项。3.2.3环境保护 昆山工业园区经济快速发展,环境保护工作也要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创建生态市的建设目标,符合经济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环境控制要求,为了构筑环保线为基础,环境功能区划分为管理手段,区功能的参考依据和管理系统正在形成。园区环境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建成了污水处理设施和收集管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设施。城市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污染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部分环境要素、部分区域流域环境质量不同程度得到改善。园区以生态市建设和污染减排为中心,努力完善污染减排指标、监测、评价体系,完善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环境执法监督体系。3.3基础设施建设情况3.3.1给水昆山工业园区主供水源为傀儡湖和长江双水源,其原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源水质标准。园区供水水厂的第三水厂供水规模60万m昆山工业园区主供水源为傀儡湖和长江双水源,其原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源水质标准。园区供水水厂的第三水厂供水规模60万m3/d,泾河水厂供水规模60万m3/d,第四水厂供水规模30万m3/d。3.3.2排水昆山市工业园区已建污水有五座,分别是昆山城市污水处理厂、铁南污水处理厂、港东污水处理厂、蓬朗污水处理厂、日本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园区污水处理厂总建设规模24万m昆山市工业园区已建污水有五座,分别是昆山城市污水处理厂、铁南污水处理厂、港东污水处理厂、蓬朗污水处理厂、日本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园区污水处理厂总建设规模24万m3/d。(1)昆山城市污水处理厂昆山城市污水处理厂位于昆山工业园区九华路38号。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采用具有脱氮功能的A/O生化处理工艺,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CASS工艺,及高效絮凝混合+普通石英砂过滤工艺。尾水排入青阳港,尾水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2)港东污水处理厂港东污水处理厂位于昆山工业园区杨树路北侧、洞庭路西侧。港东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10万m3/d,一期、二期各2.5万m3/d的建设已经完成。港东污水处理厂采用A2/O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尾水排入太仓塘,尾水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3)铁南污水处理厂铁南污水处理厂位于昆山工业园区铁南片区小虞河路东、高速公路北侧。铁南污水处理厂分二期建设。一期设计处理能力为1.5万m3/d(其中工业废水不超过2500m3/d),二期设计处理能力为1.5万m3/d,(处理生活污水)。铁南污水处理厂采用CASS工艺及深度处理工艺,尾水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经小虞河排入吴淞江。3.3.3燃气现昆山工业园区北部居民使用管道液化气,南部为罐装石油液化气。昆山市天然气门站建于昆山工业园区西南侧,天然气进入门站经调压后供城区及园区用户使用。燃气管道铺设率现昆山工业园区北部居民使用管道液化气,南部为罐装石油液化气。昆山市天然气门站建于昆山工业园区西南侧,天然气进入门站经调压后供城区及园区用户使用。燃气管道铺设率100%,天然气供应量8万Nm3/d,气源供应充足。3.3.4供热昆山工业园区现有热电厂两个,分别为南亚热电有限公司、锦港实业集团热电厂,分别给铁路以北区的港西区和铁南片区实行集中供热,集中供热范围外的用热企业均现已基本淘汰燃煤和重油锅炉,改用天然气作为燃料。昆山工业园区现有热电厂两个,分别为南亚热电有限公司、锦港实业集团热电厂,分别给铁路以北区的港西区和铁南片区实行集中供热,集中供热范围外的用热企业均现已基本淘汰燃煤和重油锅炉,改用天然气作为燃料。3.4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3.4.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 (1)监测点位设置及监测因子监测点的布设考虑了环境保护区内的大气环境保护目标、功能区划分,以主导风向均匀性为原则,在园区内外布设现状监测点监测点的布设考虑了环境保护区内的大气环境保护目标、功能区划分,以主导风向均匀性为原则,在园区内外布设现状监测点6个。监测因子:小时浓度包括SO2、NO2、氯化氢、甲醛、氨气、甲苯、二甲苯、非甲烷总烃和氟化氢,24小时平均浓度包括PM10、SO2、NO2。同时观测风向、风速、温度、云量等气象数据。(2)监测时间和频次昆山市环境监测站对监测点位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连续监测7天。小时浓度监测因子:SO2、NO2、氯化氢、甲醛、氨气、甲苯、二甲苯、非甲烷总烃、氟化氢,分别为02时、08时、14时、20时;日均浓度PM10、SO2、NO2。(3)监测方法监测方案执行《江苏省大气环境例行监测实施细则》和《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4)监测结果及评价监测结果汇总见表,大气环境监测气象资料见表、评价区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表明,区域环境空气监测因子均能满足相应环境质量的要求。表4.4-2大气环境监测气象资料。(5)PM2.。5及臭氧监测及评价为评价PM2。.5及臭氧长期浓度变化情况,本次监测根据“昆山市空气质量例行监测”对PM2.5及臭氧的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监测因子为PM2.524小时平均值、臭氧1小时平均值、臭氧8小时平均值。3.4.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 (1)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①监测断面与监测因子根据昆山工业园区所在区域的河网水系特征、纳污水体的流场初步分析,共设监测断面15个,具体断面的位置与监测因子见表3.4-2。表3.4-2地表水环境监测布点及监测因子一览表河流名称断面编号断面位置监测项目太仓塘W1青阳大桥水温、pH、DO、CODcr、氨氮、总磷、总氮、SS、氰化物、六价铬、石油类、BOD5、铜、镍、铅、挥发酚、镉、砷、锌W2港东污水厂排口W3蓬朗污水厂排口W4蓬朗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口下游1000米夏驾河W5与太仓塘交汇处W6昆嘉路大桥娄江W7与小虞河交汇处小虞河W8铁南污水处理厂排口附近吴淞江W9与小虞河交汇处W10日本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排口附近W11与黄浦江路交界处青阳港W12与吴淞江交汇处W13昆山污水处理厂排口郭石塘W14蓬朗电镀管理中心排污口W15蓬朗电镀管理中心排污口下游500米②监测时间和频次昆山市环境监测站对监测点位进行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监测频率:上、下午各一次③监测分析方法监测及分析方法按国家环保局颁发的《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有关规定和要求执行。监测及分析方法按国家环保局颁发的《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有关规定和要求执行。质量控制:按国家环保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实施监测采样,分析质量保证按《江苏省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管理规定》(苏环监(91)18号)执行。(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①评价方法采用超标法和单因子标准指数法评价,在各项数值参数评价中,对某一水质参数的现状浓度采用多次监测的平均浓度值。单因子标准指数计算公式:采用超标法和单因子标准指数法评价,在各项数值参数评价中,对某一水质参数的现状浓度采用多次监测的平均浓度值。单因子标准指数计算公式:Si,j=Ci,j/Csi式中:Si,j:单项水质参数i在第j点的标准指数;Ci,j:水质参数i在监测点j的监测平均浓度值,mg/L;Csi:水质参数i的地面水水质标准;pH的标准指数为:SpH,j=(7.0-pHj)/(7.0-pHsd)(pHj≤7.0时)SpH,j=(pHj-7.0)/(pHsu-7.0)(pHj>7.0时)式中:式中:SpH,j为水质参数pH在j断面的标准指数;pHj为pH在j断面的pH值;pHsd为地面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pHsu为地面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DO的标准指数为:SDO,j=|DOf-DOj|/(DOf-DOs)(DOj≥DOs时)SDO,j=10-9DOj/DOs(DOj<DOs时)DOf=468/(31.6+T)式中:式中:SDO,j为水质参数DO在j点的标准指数;DOf为饱和溶解氧浓度,mg/L;DOj为水质参数DO在j断面的浓度,mg/L;DOs为溶解氧的地面水水质标准,mg/L;T为水温度(℃).②评价因子和评价标准根据评价要求,确定以下评价因子:水温、pH、DO、CODcr、氨氮、SS、六价铬、氰化物、石油类、BOD5、铜、镍、铅、挥发酚、镉、铬、砷、锌。按功能区,夏驾河、吴淞江、小虞河、娄江、青阳港、太仓塘均执行Ⅳ类水环境标准。③评价结果与分析超标原因分析:工业废水排放量大,中水回用率较低园区内的企业废水经过处理后直接排放,近几年园区推广实施中水回用工程,其工程主要分布在光电产业园,中水回用率仍然较低。尽管企业已经做到达标排放,但是废水总量较大,对于水环境还是会造成污染。水动力条件不好,水体自净能力差园区内河道较多,且普遍狭小水浅,水环境容小,同时由于大部分河流没有整治,河道淤塞,河床抬高,流水不畅,蓄水不足,水流交换速度变慢。因此使得水环境容量下降,水体自净能力降低,水体质量严重下降。园区内河道较多,且普遍狭小水浅,水环境容小,同时由于大部分河流没有整治,河道淤塞,河床抬高,流水不畅,蓄水不足,水流交换速度变慢。因此使得水环境容量下降,水体自净能力降低,水体质量严重下降。底泥降解,加剧水质污染由于河网在平原地区其水动力条件差,由于河网在平原地区其水动力条件差,会在河床上堆放沉积物。地下泥土中的有机物在细菌的作用下发生氧气和厌氧分解,前者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后者产生有机酸、二氧化碳、硫化物等臭味物质。这些沉积物继续消耗水体中的DO,使沉积物悬浮,使水质受到污染。3.4.3声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 (1)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①监测点设置区域噪声按2km×2km网格布设35个测点,交通噪声监测布点见表4.4-3,表4.4-3交通噪声监测点位测点道路监测点位置1前进路与青阳路交叉口2黄浦江路与南河路交叉口3312国道与柏庐路交叉口②监测项目时间和频次每天昼夜间各进行一次连续等效(A)声级。(2)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①评价方法根据监测结果对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进行本地区声环境现状评价。②评价结果3.4.4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 (1)监测点位设置及监测因子为了解园区所在地周围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本次在项目所在地附近设置6个地下水点位,监测点位如图4.4-4。监测因子:pH、总硬度(以CaCO3计)、NH3-N、硝酸盐氮、Cu、Ni、氰化物、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盐氮、Cd、Hg、As、Zn、氟化物、挥发酚。表3.4-4地下水监测点位编号位置监测因子1三星电机厂区内pH、总硬度(以CaCO3计)、NH3-N、硝酸盐氮、Cu、Ni、氰化物、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盐氮、Cd、Hg、As、Zn、氟化物、挥发酚2厚声光电厂区3见图456(2)监测时间和频次监测频率:监测一天,每天监测一次(3)监测结果及评价地下水6个测点的氨氮、高锰酸盐指数超标,地下水其他各监测因子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Ⅲ类标准。园区的地下水以有机污染为主,园区地表水有机污染较严重,地表水经雨水淋溶、地表径流等途径污染地下水水体。3.4.5土壤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 (1)监测点位设置及监测因子根据园区实际情况,本次监测设置土壤监测点6个,监测因子为pH、铜、铅、锌、铬、镍、汞、镉、砷,监测点位如图3.4-12。表3.4-12土壤监测点位表编号监测点位监测项目T1三星厂区内pH、铜、铅、锌、铬、镍、汞、镉、砷T2厚声电子T3青阳港中小学T4绣衣新村T5蓬曦园T6库博轮胎厂区附近(2)监测时间和频次监测频率:监测一天,监测一次(3)监测结果及评价3.4.6底泥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1)监测点位设置及监测因子根据园区实际情况,本次监测设置河流底泥监测点6个,监测因子为pH、铜、铅、锌、铬、镍、汞、镉、砷。底泥监测布点见表3.4-2。表3.4-2河流底泥监测点位表编号监测点位监测项目D1太仓塘(蓬朗污水处理厂排口)pH、铜、铅、锌、铬、镍、汞、镉、砷D2青阳港(昆山城市污水处理厂排口下游500米)D3郭石塘(蓬朗电镀中心排污口下游500米处)D4小虞河(铁南污水处理厂排口下游500米)D5吴淞江(日本工业园污水厂排口下游500米)D6夏驾河(兵希电镀中心排污口下游500米)(2)监测时间和频次监测频率:监测一天,监测一次(3)监测结果及评价第四章园区现状分析与评价4.1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4.1.1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评价园区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有:工业园时间较早,将近30年的园区,存在工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园区青阳港以西、青阳港东岸以及高铁站工业企业用地状况不佳。(2)园区中央商贸区和东部新城区的蓬朗集中居住区由于建立较早,一些居住区临近工业区,园区需对区内工业用地调整结构或功能升级,迁移部分临近居住区的企业。(2)园区中央商贸区和东部新城区的蓬朗集中居住区由于建立较早,一些居住区临近工业区,园区需对区内工业用地调整结构或功能升级,迁移部分临近居住区的企业。4.1.2水资源利用现状评价园区由市政自来水官网供水,园区现状总人口42.6万人,人均生活用水量按120L/人·d计,则园区生活用水量为1865.88万t/a。园区已建成中水回用工程,位于园区光电产业园,总设计规模30万m3/d,现已建成7.5万m3/d,尾水经深度处理后回用给园区内企业、绿化和生态用水。园区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有:(1)部分工业企业的废水排放量较大部分涉重企业废水直排,企业仅满足于废水处理达标排放,但是总量较大易造成污染。(2)水环境容量有限园区位于太湖流域三级保护区范围,承担着总量减排的任务,水环境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不强,可利用的水环境容量有限,区域水资源的园与利用受到较大影响。(3)中水回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园区已开展中水回用,但是园区用水需求大、工业废水排放量大,所以区内中水回用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4.1.3能源利用现状评价园区能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有:(1)尚未实现集中供热园区目前有2个集中供热源,供热能力有限,集中供热管网尚未完全到位,供热管网覆盖太小,导致部分企业自建锅炉供热。工业能源利用效率不高从园区工业现状来看,工业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等环节利用力度不够,导致园区工业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园区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有待提高。从园区工业现状来看,工业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等环节利用力度不够,导致园区工业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园区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有待提高。(3)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力度不够太阳能是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能源,推广使用太阳能可减少园区能源利用成本,并减少了能源浪费。4.2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分析与评价4.2.1大气环境质量回顾昆山工业园区环境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其次为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从图4.2-1中可以看出,二氧化氮除了2011、2012年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0.04mg/m3)外,其余年份均不能达到标准,最大超标倍数0.15。从各要素年均值、酸雨发生频率、优良天数所占比例可以看出,2013年空气质量有所下降,主要因为2013年长三角地区气象条件不利于大气污染扩散,以及昆山城市建设、中环建设、机动车尾气污染等。可见,园区的环境空气质量形势仍旧很严峻,升级传统污染企业、改善能源结构,提升环境空气质量刻不容缓。表4.2-12008-2013年园区环境空气监测结果单位:mg/m3年份二氧化硫年均浓度(mg/m3)二氧化氮年均浓度(mg/m3)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mg/m3)酸雨发生频率(%)优良天数所占比例(%)20080.030.0460.08437.7498.08%20090.0440.0440.08239.4498.08%20100.0460.0460.0745.698.08%20110.0460.0390.0572798.36%20120.0380.0290.07343.598.91%20130.0410.040.09147.289.1%图4.2-12008-2013年园区空气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图图4.2-22008-2013年园区综合污染指数变化趋势图4.2.2声环境质量回顾昆山工业园区生活区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标准,工业区执行3类标准,交通干道执行4a类标准。昆山市环境监测站在园区开展噪声例行监测,2008-2013年园区声环境监测结果统计见表4.2-3,图4.2-4。根据监测资料,2008年-2013年期间,园区内昼、夜区域环境噪声值没有超标现象,达标率为100%,区域环境噪声质量状况较好,能够满足相应的声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可见,园区声环境质量均处于较好的水平,园区在园和运行过程中,对区内和区外敏感区域的噪声影响较小。表4.2-32008-2013年园区声环境监测结果统计单位:dB(A)年度200820092010201120122013Leq55.655.755.554.955.653.8L1058.858.958.357.557.858.1L5054.552.151.451.149.646.9L9050.942.744.445.444.745.3图4.2-42008-2013年园区声环境质量趋势图昆山市环境监测站在园区内重要交通干线设置噪声监测点位,进行例行道路交通噪声监测。2008-2013年园区交通噪声监测结果统计见表4.昆山市环境监测站在园区内重要交通干线设置噪声监测点位,进行例行道路交通噪声监测。2008-2013年园区交通噪声监测结果统计见表4.2-4,图4.2-6。园区近五年的交通干线噪声等效声级低于68dB(A),可见,区域交通噪声环境质量状况较好。表4.2-42008-2013年园区交通噪声监测结果统计单位:dB(A)年度200820092010201120122013Leq66.766.966.966.367.166.5L1070.770.470.769.968.870.6L506560.562.462.665.562.6L9059.652.148.952.762.160.3图5.2-52008-2013年园区交通噪声环境质量趋势图4.3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4.3.1生态环境调查(1)陆生生态环境现状为定量评估园区植被覆盖情况,本次评价通过计算植被指数(NDVI)来估算园区2013年的植被覆盖度。植被覆盖度(VFC)指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可用于衡量区域植被覆盖状态。为定量评估园区植被覆盖情况,本次评价通过计算植被指数(NDVI)来估算园区2013年的植被覆盖度。植被覆盖度(VFC)指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可用于衡量区域植被覆盖状态。植被覆盖度计算公式为:VFC=(NDVI-NDVIsoil)、(NDVIveg-NDVIsoil)其中,NDVI其中,NDVIsoil为完全是裸土或无植被覆盖区域的NDVI值,NDVIveg为完全被植被所覆盖的像元的NDVI值,即纯植被像元的NDVI值。(2)水生生态环境现状昆山工业园区区域内外河道较多,吴淞江、娄江、大小虞河、青阳港、夏驾河、等纵横交错共同组成连贯的水网。水域生态环境是本区的主要生态类型之一。由于水体环境质量低,其生物群落以耐污染能力强的生物群落为主。4.3.2生态环境分析与评价目前园区是一个人为干预程度较高的生态系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自然、气候条件优越;园区历史悠久,工农业生产、交通等较先进;区内自然植被及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较少;近几年,园区园建设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积极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随着园区的园与建设,带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总体看法是,生态系统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工程技术的影响也在增加。城市化的系统结构和功能可能会导致土地使用景观的变化,而土地使用正逐渐成为建筑。②②随着实施规划中废水的排放,昆山港东污水处理厂、蓬朗污水厂的受纳水体太仓塘、以及铁南污水厂等污水厂的水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将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减少在所难免,生物种类逐渐演变成耐污性生物,这对水生生态系统破坏程度较大。③昆山工业园区的工业性能较强,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发生根本性变更,对该区域生态环境影响非常大。花桥生态园湿地公园距离园区仅50m,距太湖流域入江水道吴淞江仅5公里,对太湖流域综合水环境整治有较好的作用。4.4区域污染源调查与评价4.4.1废气污染源(1)废气排放量调查园区的废气污染源主要是区内企业的工业废气及能源燃烧。根据近几年各企业监测排污指标资料,园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是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烟(粉)尘等。这些大气污染物大部分由工业生产过程产生。(2)园区锅炉分布情况由于目前园区集中供热管网尚未完善,很多企业会自备锅炉。园区对企业自备燃油锅炉进行整改,现已基本实现由于目前园区集中供热管网尚未完善,很多企业会自备锅炉。园区对企业自备燃油锅炉进行整改,现已基本实现“以气代油”,传统锅炉逐步被淘汰,天然气管网建设工程也正在进行中。废气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计算废气中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废气中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Pi计算公式为:式中:Pi为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Coi为污染物评价标准(mg/m3);Qi为污染物的绝对排放量(t/a)。4.4.2废水污染源(1)废水排放量调查园区的废水污染源主要是区内企业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根据近年来各企业验收监测及排污汇报情况,区内主要水污染物是COD、氨氮、悬浮物,污染化学物有氰化物、总铬、六价铬、锌、总氰化物、总铜、镍、氟化物。园区主要生活污水排放情况见表4园区的废水污染源主要是区内企业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根据近年来各企业验收监测及排污汇报情况,区内主要水污染物是COD、氨氮、悬浮物,污染化学物有氰化物、总铬、六价铬、锌、总氰化物、总铜、镍、氟化物。园区主要生活污水排放情况见表4.4-1。根据当地环境管理部门的要求,区内的企业生活污水都要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表4.4-1主要生活污水排放情况水量(万t/a)污染物名称浓度(mg/L)接管量(t/a)1492.704COD3505224.46氨氮25373.176园区大部分企业由于废水中含重金属,含有重金属废水对污水处理厂会造成较大的损伤,所以工业废水由企业自行处理达标后才能排入河道里。废水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计算废水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废水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Pi计算公式为:式中:Pi为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Ci为污染物实测浓度(mg/L);Coi为污染物评价标准(mg/m3);Qi为污染物的绝对排放量(t/a)。4.4.3固废污染源产生的生活垃圾均由昆山市环卫部门处理,协同具有专门资质的固废回收企业进行垃圾处理。园区内没有特定的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目前企业的危险固废均交给昆山市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处置。产生的生活垃圾均由昆山市环卫部门处理,协同具有专门资质的固废回收企业进行垃圾处理。园区内没有特定的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目前企业的危险固废均交给昆山市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处置。4.5园区现存环境问题与制约因素分析4.5.1园区环境问题现状(1)环境质量仍未明显好转研究可见公园里的大气污染加剧了大气污染的趋势,而空气污染在冬季和春天更频繁,还有更严重的酸雨;水环境质量趋于稳定,但流动性较差的区域仍然存在水体污染较严重的现象。(2)集中供热设施还未完善园区仅有2个集中供热源,显得供热能力有限,供热管网覆盖面太小,不能满足园区的如此大的管辖区域,导致部分企业自建锅炉供热,不能达到规划和环评要求。(3)工业用地规划不合理园区工业园的建立时间较早,在发展的过程中引进了一些不符合园区产业定位的企业,存在工业结构用地不合理的现象,工业企业综合情况不佳,需对工业用地进行结构规范调整。(4)工业、居住区域混杂不清园区内还存在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混杂的现象,园区内还存在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混杂的现象,目前已对区内工业用地进行结构调整,迁移靠近居住区的企业,但这项工作难度较大,尚未完全调整。4.5.2制约因素分析(1)园区位于太湖流域三级保护区范围,水环境容量非常有限,会影响规划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区域水环境保护是制约规划方案实施的最主要因素。(2)园区位于《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重点防治区域,园区工业正常运作排放的废气,尤其是氮氧化物、粉尘、TVOC等这些重点污染物的排放,会对区域环境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园区大气污染防治也是制约园区规划实施的主导因素之一。(3)精密仪器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位于中华商务区在昆山老城区集中居住区的上风向,由于中华商务区、老城区的集中居住区对环境质量的要求,造成规划实施有一定的制约。PAGE129第五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1.1气候统计资料分析昆山工业园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北,属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阳光充沛,雨量充沛,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15.3昆山工业园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北,属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阳光充沛,雨量充沛,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15.3℃。这几年主导风向出现相对最多的是东南风,冬季多为西北偏北风,夏季多为东南偏南风,年平均风速3.7m/s。区域内多年年均降水量1097.1mm,年平均蒸发量1338.5mm,年平均相对湿度83%,年均日照时数2165.2小时。5.1.2大气空间防护距离在采取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仍会存在有害气体的排放。园区引进的项目产品及多种原料的不确定因素,无法计算空间上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防控距离,参照已进区项目和其它同类园区的防控距离。确定预测工业用地周围空间防护距离:即在园区二类工业用地边界设置100米空间防护距离。目前在园区空间防护距离内无居住区、学校环境敏感目标,也不再规划建设居住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目标。确定预测工业用地周围空间防护距离:即在园区二类工业用地边界设置100米空间防护距离。目前在园区空间防护距离内无居住区、学校环境敏感目标,也不再规划建设居住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目标。5.1.3大气预测小结(1)SO2、NO2、苯系物、非甲烷总烃、硫酸雾、HCl、甲醇、氨的最大小时平均浓度增值分别占评价标准的9.4%、24.0%、0.8%、2.3%、3.7%、30.0%、15.7%、1.0%、1.0%,各污染物的最大小时浓度叠加现状监测值后均可达标。(2)SO2、NO2、PM10的最大日平均浓度贡献值分别占评价标准的2.5%、5.0%和3.1%,各污染物浓度均可达标。5.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2.1污水处理可行性分析园区生活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园区生活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经深度处理后,尾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规划范围内污水处理主要涉及5座污水处理厂,分别为昆山城市污水处理厂、铁南污水处理厂、港东污水处理厂、蓬朗污水处理厂、日本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服务园区的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及现状处理废水量见表7.2-1。昆山市主城区规划污水处理厂收水范围图5.2-1。表5.2-1服务园区的污水处理厂处理情况一览表序号污水处理厂名称设计规模(万m3/d)现状规模(万t/d)1昆山城市污水处理厂改建为青阳污水泵站,污水通过泵站送至蓬朗污水处理厂处理,蓬朗片区污水处理厂规划规模为28万m3/d。7.5.2港东污水处理厂1253铁南污水处理厂废除铁南污水处理厂,新建铁南污水泵站将污水送至吴淞江污水处理厂处理,吴淞江污水处理厂规划规模为10万m3/d。34日本工业园污水处理厂102.55蓬朗片区污水处理厂286合计60245.2.2水环境影响预测园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经预处理后分别排入五个污水处理厂,引用污水处理厂环评结论作为本次水环境影响预测结论。(1)港东污水处理厂引用《昆山工业园区港东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中的环境预测结果。模型参数参考COD降解系数取0.15/d,排放尾水15万m3/d,CODcr的浓度为60mg/L,NH3-N浓度为15mg/L。正常排放下,CODcr的浓度特征值见表7.2-2,NH3-N的浓度特征值见表5.2-3。表5.2-2CODcr的浓度特征(mg/L)河流太仓塘夏驾河排放口下游(m)500150030005500250045007500平均23.922.620.417.921.519.216.2表7.2-3NH3-N的浓度特征(mg/L)河流太仓塘夏驾河排放口下游(m)500150030005500250045007500平均2.01.91.71.51.81.61.3本期工程完成与一期同时投入运营,使昆太交界断面的NH3-N平均浓度不超标,必须将本项目和北区污水处理厂的NH3-N排放浓度控制在4.5mg/L以内,本工程实施后使截流区内部河流水环境有较大改善。(2)铁南污水处理厂引用《铁南污水厂二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中的水环境影响分析结论。本次预测参数参考选用以往该地区的研究成果,CODcr的K值取0.15/d,NH3-N的k值取0.15/d,TP的k值取0.1/d,吴淞江流速取0.1m/s,流量取20m3/s,小澞河流速取0.02m/s,流量取4m3/s。预测结果见表5.2-4至5.2-6。表5.2-4正常工况下CODcr浓度增量位置排放口0m排口下游500m排口下游1000m与吴淞江交汇处交汇处下游500m交汇处下游1000m增量(mg/L)5.214.994.780.960.950.94占标准比例(%)17.3716.6315.933.203.173.13表5.2-5正常工况下NH3-N浓度增量位置(m)排放口0m排口下游500m排口下游1000m与吴淞江交汇处交汇处下游500m交汇处下游1000m增量(mg/L)0.690.660.630.130.120.12占标准比例(%)46.0044.0042.008.678.008.00表5.2-6正常工况下TP浓度增量位置(m)排放口0m排口下游500m排口下游1000m与吴淞江交汇处交汇处下游500m交汇处下游1000m增量(mg/L)0.1300.1260.1230.0250.0240.024占标准比例(%)43.3342.0041.008.338.008.00由预测结果可知,正常工况下外排的尾水对污染物最大浓度增量所占标准的比例COD为17.37%,NH3-N为46%,TP为43.33%。污水处理厂扩建后通过对区域污水进行截流集中处置,在正常工况下,减少了污染物的入河量,有利于改善区域水体水质。根据各污水处理厂环评结论,通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将会减少区域水污染物的排放量,对整个水环境的改善很有利。但目前区域水环境质量现状超标严重,区域废水的排放会加剧区域水环境恶化,必须对区域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5.3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3.1噪声源强识别与分析园区里的大多数企业已经在建造已经在运作的项目。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园区,建筑、交通噪音和公共生活噪音将会加剧。由于进入园区项目的噪音来源难以确定,每一个单独的项目都必须符合工厂的噪音标准,这一评估集中于预测区域环境噪音的预测和公园规划和道路分析。5.3.2噪声影响评价(1)区域环境噪声预测预测公式如下:式中:Ldn—预测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ρ-预测年区域人口密度,人/km2;A、K为常数,A取8.54,K取25.87。(2)交通噪声分析预测公式如下:式中:式中:—i车型,通常分为大、中、小三种车型,车辆的小时等效声级,dB;—该车型车辆在参照点(7.5m处)的平均辐射噪声级,dB;-该车型车辆的小时车流量,辆/h;-计算等效声级的时间,取T=1h;-第i类车型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km/h;-预测点到有限长路段两端的张角,弧度;-由其他因素引起的修正量,dB;路面-公路路面材料引起的修正量,dB;坡度-公路纵坡修正,dB;其他其他-包括空气吸收衰减、地面效应衰减、传播途径中的衰减、反射修正等;总车流等效声级为:—公路交通噪声小时等效声级,dB;通过使用该模型,可以预测主要干道上的交通噪音的平均等效水平。根据总体规划,园区内道路根据通行能力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基于园区内发展规模和同类园区内对比调查,本次评估的相关参数参见表通过使用该模型,可以预测主要干道上的交通噪音的平均等效水平。根据总体规划,园区内道路根据通行能力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基于园区内发展规模和同类园区内对比调查,本次评估的相关参数参见表5.3-1。表5.3-1主干道、次干道路况预测道路类型平均路宽(m)平均小时交通量(辆/h)昼间夜间大车中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