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传感器课件1_第1页
电容传感器课件1_第2页
电容传感器课件1_第3页
电容传感器课件1_第4页
电容传感器课件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容传感器

电容传感器是一种将被测物理量如尺寸、压力等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变化的传感器。它具有灵敏度高、动态响应快、分辨率高、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非接触测量和能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等优点。尽管它的应用已有几十年历史,但近些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特别是集成电路的出现,材料、工艺和结构、设计上的改进,过去影响它广泛应用的缺点如存在分布电容、外部干扰和非线性等不断得到克服,使它在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中重新获得广泛的应用。10.1工作原理和分类

10.1.1工作原理由物理学原理可知,两平行极板组成的电容器,如忽略边缘效应,其电容量为

C=(F)(10.1.1)下一页

10.1工作原理和分类

10.1.2电容传感器的分类和特性一、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图10.1.1是变极距型平板电容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图。如图10.1.1(a)所示,当动极板在被测量作用下发生位移,并使间隙减少Δd时,此时电容C将为

C=εA/(d-Δd)

(10.1.2)

上式表明C=f(d)特性如图10.1.1(b)所示是双曲函数。如果电容传感器输出为容抗xc=1/ωC,那么xc与初始容抗x0=1/ωC0之间呈线性关系。二、

变面积型1角位移式当动极板有一角位移θ时,两极板覆盖面积A就改变,从而改变了两极板之间的电容量。这种型式的电容传感器电容C与角位移θ呈线性关系。

下一页上一页图10.1.1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结构原理和特性

返回

(a)结构图;(b)特性曲线图

1—定极板;2—动极板

10.1工作原理和分类

2直线位移式当动极板移动Δx后,两极板之间的电容为

C=εb(a

-Δx)/d

电容变化量为

ΔC=C-C0=-εbΔx/d(10.1.6)传感器灵敏度为

K=ΔC/Δx=-εb/d(10.1.7)由此可见,直线位移式传感器的特性是线性的,且增加b或减少d均可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但增加b值会受结构的限制,减小d值会受电场强度的限制。

上一页下一页10.1工作原理和分类

3圆筒式圆筒式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结构原理如图10.1.2(c)所示。由物理学知道,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为

C0=2πεl/ln(R/r)(10.1.8)式中,l

——外圆筒与内圆柱覆盖部分的长度;

R,r

——外圆筒的内半径与内圆柱的外半径。对于单边圆柱形线位移式(如图10.1.2(c)示),当忽略边缘效应,动极板位移Δl时,电容变化量为

ΔC=C0Δl/l(10.1.9)显然也是呈线性关系。近些年来,在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新型电容传感器,称为容栅传感器,它可分为长容栅和圆容栅两类,如图10.1.3所示,在图10.1.3(a)、图10.1.3(b)中,1是固定容栅,2是可动容栅,在它们的面上分别通过印刷(或光刻)的方法,制成一系列均匀分布并互相绝缘的金属(如铜箔)栅极。

下一页

上一页图10.1.2

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结构原理图

返回

(a)角位移式;(b)直线位移式;(c)圆筒式

1—定极板;2—动极板

图10.1.3容栅传感器结构原理图返回(a)长容栅;(b)圆容栅;(c)柱状圆容栅;(d)特性曲线1—固定容栅;2—可动容栅

10.1工作原理和分类

容栅传感器除了具有一般电容传感器的优点外,还因是多极电容及其平均效应,因此分辨率更高,测量精度高,对极板刻制精度和安装等要求不高,量程大,现已应用于数显量具、雷达测角系统等重要场合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传感器。三、变介电常数型变介电常数型电容传感器结构原理如图10.1.4所示,这种传感器大多用来测量电介质的厚度、位移、液位等,还可根据电介质的介电常数随温度、湿度、容量改变而改变来测量温度、湿度、容量等。(1)对图10.1.4(a)所示测厚型,电容为

(10.1.12)上一页下一页图10.1.4变介电常数型电容传感器结构原理图

返回

(a)测厚型;(b)位移型;(c)圆筒位移型

1—定极板;2—被测物

10.1工作原理和分类

(2)对图10.1.4(b)所示的位移型(10.1.13)(3)对图10.1.4(c)所示圆筒位移型

(10.1.14)

四、差动式电容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改善非线性和减小外界因素(如电源电压、环境温度等)的影响,电容传感器也常做成差动型,图10.1.5所示为几种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结构原理图。

上一页返回图10.1.5差动式电容传感器

返回

(a)变极距型;(b)变面积型

1—定极板;2—动极板

10.2

电容传感器的测量电路10.2.1桥式电路

图10.2.1所示为桥式测量电路,图10.2.1(a)为单臂接法的电桥。图10.2.1(b)是接有差动电容传感器的电桥,其空载输出电压为

U0=-UΔC/C0(10.2.1)式中,U——工作电压;

C0

——电容传感器平衡状态时初始电容;

ΔC

——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变化值。10.2.2紧耦合电桥电路图10.2.2为紧耦合电桥电路的原理图。该电路的特点是将两个紧密耦合线圈作为两桥臂,差动电容器的两个电容作为另两桥臂。在高负载阻抗(ZL→∞)情况下,它的输出为

(10.2.2)

上一页下一页图10.2.1

电容传感器的桥式测量电

返回

(a)单臂式;(b)差动桥图10.2.2

紧耦合电桥测量电路

返回

(a)电路原理图;(b)电桥灵敏度曲线10.2

电容传感器的测量电路10.2.3差动脉冲调宽电路

它又称为脉冲调制电路,如图10.2.3所示。输出电压U0AB经低通滤后,即可得到一个直流输出电压U0,在理想情况下,U0AB平均值为

(10.2.3)当电阻R1=R2=R时,(10.2.4)

从上式可知,输出电压的大小正比于C1与C2的差值,输出电压的极性与C1、C2大小有关。

上一页下一页10.2

电容传感器的测量电路10.2.4谐振电路谐振转换电路如图10.2.5(a)所示。高频电源经变压器供给绕组电感L,并与可调电容C、被测电容Cx构成谐振电路。谐振回路的输出电压U经放大器放大后由仪表读出,也可转换成数字输出。改变调谐电容C,使振荡回路调节在和振荡频率ωr相接近的频率上,并让它的电压为谐振电压Um的一半,在图10.2.5(b)所示特性曲线的N点,以保证电容量变化ΔC引起输出电压变化在线性范围内,实际上也保证了被测物理量与输出的单值关系。该电路的优点是有很高的灵敏度。高频电源的频率ωr可按谐振回路中已知参量C、L、C、x来确定。返回上一页图10.2.3差动脉宽调制电路

返回下一页

图10.2.5电容传感器的谐振电路

返回

(a)电路原理图;(b)特性曲线10.3电容传感器的应用

电容传感器可用来测量直线和角位移、振动振幅(至0.05μm),尤其适合测量高频振动振幅、加速度等机械量,还可用来测量压力,压力差,液体成分含量(如油、粮食中的含水量),非金属材料的涂层、油膜的厚度,测量电介质的温度、密度和厚度等。在自动检测和控制系统中还常用来作为位置信号发生器,应用十分普遍。10.3.1电容式差压传感器

图10.3.1是电容式差压传感器结构原理图。这种传感器结构简单、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约100ms),能测微小差压(0~0.75Pa)。结构上它由两个玻璃圆盘和一个金属膜片(不锈钢)组成。

上一页下一页图10.3.1电容式差压传感器结构示意图及转换电路返回(a)结构原理图;(b)测量转换电路原理图

1—玻璃盘;2—镀金层;3—金属膜片;

10.3电容传感器的应用10.3.2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电容式加速度计结构原理如图10.3.3所示。质量块由两片片簧支撑于充满空气的壳体内,弹簧较硬,使系统固有频率较高,因此构成惯性加速度的工作方式。由于采用空气阻尼,气体黏度的温度系数比液体小得多,因此这种加速度计精度较高,频率响应范围宽,量程大。

10.3.3电容式位移传感器

图10.3.4是一种单电极的电容式振动位移传感器。它的平面测量端是电容的一极板,通过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