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一、总则1.目的为规范绿色建筑评价,引导绿色建筑发展,制定本技术细则。本细则旨在确保绿色建筑在设计、施工、运营等阶段全面落实绿色理念,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提高建筑品质和居住舒适度的目标。2.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涵盖住宅、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馆建筑等各类民用建筑类型,为不同功能建筑的绿色评价提供统一标准和操作指南。3.评价原则绿色建筑评价遵循科学、公正、公平的原则,综合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各项性能指标,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确保评价结果真实反映建筑的绿色水平。二、评价指标体系1.基本要求绿色建筑应满足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基本要求。这些要求是绿色建筑的基石,确保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同时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友好保护。安全耐久建筑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满足设计使用年限要求。建筑材料和构配件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建筑质量和使用安全。健康舒适室内空气质量、热环境、声环境等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为occupants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建筑应具备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减少室内污染物浓度,提高居住舒适度。生活便利建筑应提供便捷的交通、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智能化系统,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合理规划停车位、公共活动空间等,提高居民的生活便利性。资源节约建筑应采用节能、节水、节材等技术措施,减少资源消耗。推广应用高效节能设备、节水器具和新型建筑材料,降低建筑运行成本。环境宜居建筑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建筑布局,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营造宜居的室外环境。2.评分项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行管理等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又包含若干评分项。评分项根据其重要性和对绿色建筑性能的影响程度设置不同的分值,总分为100分。节地与室外环境(15分)建筑场地选址应符合城乡规划要求,避开生态敏感区和污染源。合理规划建筑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优化建筑周边环境设计,增加绿化面积,改善微气候。设置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生态设施,提高雨水收集和利用效率,减少城市热岛效应。节能与能源利用(30分)建筑围护结构应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遮阳性能,减少能源消耗。采用高效节能灯具、空调系统等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为建筑提供部分能源。设置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节水与水资源利用(20分)建筑应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减少水资源浪费。安装节水型水龙头、马桶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立雨水收集和中水回用系统,对雨水和中水进行收集、处理和回用。用于景观灌溉、道路冲洗等,减少对市政供水的依赖。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5分)建筑应选用绿色建材,减少有害物质排放。优先选用可循环利用、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如竹材、再生混凝土等。优化建筑结构设计,减少建筑材料用量。采用轻质高强的建筑材料,降低建筑自重,减少材料消耗。室内环境质量(20分)建筑应具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确保室内空气质量。设置通风系统和采光设施,保证室内空气清新,光照充足。控制室内噪声和电磁辐射,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采用隔音、吸音材料,减少外界噪声干扰,合理布置电气设备,减少电磁辐射。运行管理(20分)建立完善的绿色建筑运行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和流程。制定设备维护计划、能源消耗监测制度等,确保建筑高效运行。对建筑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对建筑能耗、用水等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三、评价方法1.评价阶段绿色建筑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两个阶段。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不同阶段的评价重点不同,设计评价主要关注建筑设计方案的绿色性能,运行评价则侧重于建筑实际运行效果的评估。2.评价组织与程序绿色建筑评价由建设单位组织,评价机构实施。建设单位应提交完整的评价申请材料,包括建筑设计文件、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资料、运行管理记录等。评价机构应按照本细则的要求进行评价,出具评价报告。评价过程应遵循科学、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3.评价等级划分绿色建筑评价等级划分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三星级为最高等级。具体等级划分标准如下:一星级:总得分应≥60分。二星级:总得分应≥70分。三星级:总得分应≥85分。四、节地与室外环境1.场地选择与规划场地应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无重大污染源的区域。优先利用荒地、劣地等非耕地进行建设,减少对优质耕地的占用。合理规划建筑布局,提高建筑密度和容积率。采用紧凑型布局,减少建筑间距,节约土地资源。优化建筑周边道路、绿化等室外空间设计,提高空间利用效率。设置合理的人行道、自行车道和停车位,营造便捷的交通环境。2.绿化与景观设计增加建筑周边绿化面积,种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多种植被。绿化覆盖率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提高生态效益。设计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生态景观设施,有效收集和利用雨水。雨水花园应种植耐水湿植物,对雨水进行自然净化和渗透;绿色屋顶应采用轻型种植介质,种植耐旱植物,减少屋面雨水径流。保护场地内的原有树木和水体,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对古树名木应进行挂牌保护,对水体应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营造良好的生态景观。五、节能与能源利用1.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外墙、屋面、地面等围护结构应采用高效保温、隔热材料。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采用节能门窗,提高门窗的气密性能、水密性能和保温性能。门窗玻璃应采用中空玻璃、LowE玻璃等节能玻璃,减少热量传递。合理设计建筑遮阳系统,采用外遮阳、内遮阳等多种方式。外遮阳可采用遮阳棚、遮阳板等形式,有效遮挡太阳辐射;内遮阳可采用窗帘、百叶等形式,根据需要进行调节。2.能源系统节能选用高效节能的照明灯具、空调系统、电梯等设备。照明灯具应采用LED灯等高效节能灯具,空调系统应采用变频空调等节能设备,电梯应采用智能控制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建筑能源系统设计,采用分布式能源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等。分布式能源系统可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建筑提供部分能源;能源管理系统可实时监测和控制建筑能源消耗,实现节能运行。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根据当地资源条件选择合适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应安装在建筑屋顶或墙面等位置,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地源热泵系统应根据地质条件进行合理设计和施工,实现高效供热和制冷。六、节水与水资源利用1.节水器具与设备安装节水型水龙头、马桶、淋浴喷头等器具。节水型水龙头应采用陶瓷阀芯等节水装置,节水型马桶应采用高效节水型水箱或节水型马桶本体,淋浴喷头应采用节水型喷头,减少水资源浪费。选用节水型洗衣机、洗碗机等家电设备。节水型洗衣机应采用水位控制、智能控制等技术,减少用水量;节水型洗碗机应优化洗涤程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雨水与中水利用建立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屋面雨水和地面雨水。雨水收集系统应包括雨水收集池、过滤设备、水泵等,将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处理后用于景观灌溉、道路冲洗等。建设中水回用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回用。中水回用系统应包括污水处理设备、消毒设备、回用管道等,将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冲厕、绿化灌溉等。合理规划雨水和中水的储存和利用设施,确保雨水和中水的有效利用。雨水收集池和中水储存池的容量应根据建筑的用水需求和当地的降雨量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七、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绿色建材选用优先选用可循环利用、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如竹材、再生混凝土、recycledsteel等。竹材具有生长周期短、可再生等优点;再生混凝土可利用废弃混凝土等建筑垃圾进行生产,减少资源浪费;recycledsteel可利用废旧钢材进行加工,降低钢材生产能耗。选用环保型建筑材料,减少有害物质排放。建筑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环保标准,如甲醛释放量、放射性等指标应符合要求,确保室内环境质量。2.节材措施优化建筑结构设计,采用轻质高强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材料用量。如采用钢结构、木结构等轻型结构体系,降低建筑自重,减少混凝土和钢材的使用量。推广应用建筑工业化技术,提高建筑施工效率,减少建筑垃圾产生。建筑工业化技术可采用预制构件、装配式建筑等方式,实现建筑构件的工厂化生产和现场快速组装,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和建筑垃圾排放。八、室内环境质量1.通风与采光建筑应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合理设计通风口位置和面积。通风口应设置在建筑的迎风面和背风面,形成穿堂风,提高通风效果。保证室内采光充足,合理设计建筑朝向和窗墙面积比。建筑朝向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太阳辐射情况进行选择,窗墙面积比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确保室内有足够的自然光照。采用机械通风系统时,应保证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通风效果。机械通风系统应设置合理的送风口和排风口,确保室内空气的新鲜度和舒适度。2.空气质量与噪声控制控制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如甲醛、苯、氨等。选用环保型装修材料,减少室内污染物的释放源;加强室内通风换气,降低污染物浓度。采取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减少外界噪声对室内环境的影响。建筑外墙、门窗等围护结构应具有良好的隔音性能,合理布置室内设备,避免产生噪声干扰。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和噪声水平,确保室内环境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可安装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和噪声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室内环境参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九、运行管理1.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绿色建筑运行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和流程。制度应包括设备维护计划、能源消耗监测制度、用水管理制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等,确保建筑运行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制定绿色建筑运行管理手册,指导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工作。管理手册应包括建筑基本信息、设备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内容,为管理人员提供操作指南。2.运行监测与评价对建筑的能耗、用水、室内环境质量等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安装智能化监测系统,采集和分析建筑运行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定期对绿色建筑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绿色建筑的运行水平。评价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23093-5: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Internet of media things - Part 5: IoMT autonomous collaboration
- 【正版授权】 IEC 61215:2005 FR-D Crystalline silicon terrestrial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Design qualification and type approval
- 【正版授权】 IEC 61558-1:1997+AMD1:1998 CSV EN-D Safety of power transformers,power supply units and similar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and tests
- 【正版授权】 IEC 61058-1:2000+AMD1:2001 CSV EN-D Switches for appliances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2025年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 2025年五一主题劳动光荣活动方案
- 放射性肠炎的评估及护理
- 校园安全教育活动方案2025年模板
- 伺服系统与工业机器人 课件汇 第6-13章 伺服驱动器的参数配置-工业机器人工程应用及实例
- 迎接2025年元旦节联欢晚会活动方案
- 天津市南开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一)地理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 【原创】学校书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心得
- 楼梯踏步抹灰标准合同7篇
- 【厦门大学】DeepSeek大模型赋能高校教学和科研
- 西安房屋租赁合同(官方版)6篇
- 2025年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榆林城市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液氯钢瓶应急堵漏工具操作指导规程
- 2025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化学工艺流程 课件
- 2024广东深圳市龙岗区产服集团“春雨”第二批招聘笔试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PLC应用技术课件 任务7. S7-1200 PLC控制电动机星三角启动(定时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