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2/12备战2021年高考二轮冲刺高频、高危题型强化训练卷第25题诗歌鉴赏之形象类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1.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诗均为七言绝句,诗歌内容都是写诗人夜宿他乡的情景,第一首诗写夜宿邯郸驿站,第二首诗写夜宿海边渔家。B.“冬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这是一个重要节日,这样的佳节而诗人白居易却羁旅在外,更显示出他对家人的思念。C.第一首诗的后两句,一个“想”字从侧面来写“思家”,想到家里人应该同样还没有睡,在“说着远行人”的无限深情。至于“说”了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D.第二首诗的首句叠用两个“涯”字,把生涯与海涯联系起来,音节朴实流畅,形成朴实中见巧思的妙处;而“芦花”意象,简洁准确地勾勒出渔家的生活环境。2.两首诗都写到了“灯”这一意象,请联系诗歌的内容,分析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不同的情感表现。【答案】1.C2.①白诗中的“灯”是思念之灯,通过冬至佳节的反衬,抱膝细节的刻画,以及三四句“对写法”的使用,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怅惘和孤寂思家之情;②郭诗中的“灯”是温暖之灯,通过芦花意象的衬托,“笑说”一词的点明,明月送归的渲染,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则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馨、愉悦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两句不是侧面写思家,而是正面写思家,只不过带有“悬想”的意味。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中意象作用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本题要求联系诗歌的内容,分析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不同的情感表现作答本题,一定要关注两首诗中“灯前”的语境,分析它们与诗人情感的关系。第一首诗中注意“抱膝”“影伴身”,再结合前面“邯郸驿里”,可知诗人漂泊在外,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寂寞;其次再结合“逢冬至”以及“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表现了诗人的思乡、怀亲之情。第二首诗中,从“笑说”“芦花”“明月随船送到家”可以看出诗人心情的愉悦。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云唐·杜牧东西那有碍,出处岂虚心。晓入洞庭阔,暮归巫峡深。渡江随鸟影,拥树隔猿吟。莫隐高唐去,枯苗待作霖。注释:高唐是台观名。霖:甘雨,相传殷高宗任命傅说为相时说:“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那有碍”和“岂虚心”表现了云的缥缈不定、桀骜不驯,“出处”一句,则表明诗人出身高贵。B.颔联从时间和空间入手,用“深”和“阔”表现云的悠游无阻滞,动作拟人化,生动简明。C.颈联用了“鸟”和“猿”两个意象,从多层面立体的视角展示云的万千姿态和丰富的情趣。D.尾联与李白的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在运用的手法和表达的旨趣上有相同之处。4.诗人写“云”有何用意?另举一例,说说“云”这一意象的在古诗词中的其他内涵。【答案】3.A4.一问:诗人写云即在写自己,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云的自由东西、飘于湖山之间、可化而为雨等特点,展现诗人的自由不羁、自信洒脱,表达渴望得到重用济世的愿望。二问答案示例“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中“浮云”象征游子思念家乡或怀友。“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浮云”隐喻蒙蔽圣君的奸邪。“白云千载空悠悠”中“白云”象征了历史变迁。“荡胸生曾云”中“曾云”代表空旷浩荡的胸襟。【分析】3.A项,“则表明诗人出身高贵”错,应该更加突出地表现了云的飘逸和奔放。故选A。4.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中意象的能力。意象在诗词中是常见的,它往往对于诗人抒发情感起到一定的作用。常见形式是一系列意象描写,或者全首诗中只有一个意象,这时候就是采取了托物言志的手法。(1)对于第一个问题,首先明确手法,托物言志,结合诗人写作背景,杜牧是晚唐的大诗人,虽然仕途坎坷,却曾经志向崇高。后来因为时局动荡,加上自己到处寻找机遇,也曾经四处漂泊。作者觉得自己的处境就像天上的云,所以感慨之余就写下了这首诗。诗文的前两句写出了云的缥缈不定和桀骜不驯的特点,仿佛作者的性格,自由奔放、毫不隐晦;诗的最后两句“莫隐高唐去,枯苗待作霖”,用了典故,表示云的重要,用这句“枯苗待作霖”,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盼望明主的心理。所以写云实则写自己。(2)“云”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常见的意象,很早就已为人们所注意,并进入诗歌审美之中。诗经里便有:杜甫的《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中借白云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还有李白的《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中“浮云”象征游子思念家乡或怀友。“望云思友”是很常见的手法。所以本题围绕着古诗词作家作品,凡是有“云”这个意象的词句都可以,然后分析其效果。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南轩竹曾巩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注]色转明。[注]琅玕:翠竹的美称。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抓住南轩竹的特征,融物与情为一体,使这首咏物诗清新隽永,意韵丰富。B.颔联表面写风写雨,实则写竹,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描绘南轩竹形象。C.颈联形象地描绘竹笋破土而出、竹影斑驳投在粉墙之上的摇曳姿态,意趣盎然。D.尾联既实写了眼前的南轩竹,又虚写回忆、想象中的竹子,虚实相生,韵味悠长。6.“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在这首诗中也描绘了竹子的形象。请分析两首诗中竹子形象的异同。【答案】5.D6.相同点:两首诗中的竹子都有着无惧困难的勇气,曾诗中的竹子虽遇冰霜,但愈显晴明动人;郑诗中的竹子面对肆虐狂风的千磨万击,却还坚劲挺拔。不同点:①曾诗中的竹子更多姿多彩,清高脱俗,无论是旱天、雨中、霜后都呈现出其潇洒的姿态;②郑诗中的竹子更顽强不屈,展现出昂扬的生命力,竹子生活在“破岩”石缝中,环境恶劣,但依然坚定不移。【分析】5.D项,“既实写了眼前的南轩竹,又虚写回忆、想象中的竹子”错误。写的应该是自然界的南轩竹。故选D。6.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在这首诗中也描绘了竹子的形象。请分析两首诗中竹子形象的异同”,本题属于比较阅读,需要分别分析两首诗。本诗,结合“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色转明”分析,诗人抓住南轩竹的特征,虽遇冰霜,但愈显晴明动人。“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写风写雨,实则写竹,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描绘南轩竹形象。“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竹笋破土而出、竹影斑驳投在粉墙之上的摇曳姿态,意趣盎然。竹子更多姿多彩,清高脱俗。郑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总体描写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感旧陆游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奇士(注)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注)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塑造的典型形象相关。B.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形象。C.颈联写诗人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的怀念,以及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实现理想的无奈。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8.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概括,并分别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案】7.B8.①壮志难酬。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中老去。②迟暮悲伤。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③孤独寂寞。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分析】7.B项,“儒雅谦恭”错,“揖”写出了诗人年轻时积极拜谒三公与大人物来往的意气风发之态。故选B。8.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这是一道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征的题目,注意根据诗中的直接描写和间接的烘托分析。这首诗中,诗人回忆了当年文武双全、壮志凌云、慷慨激昂的形象和战鼓雷鸣、烟尘遮天的战争场面,借以感叹时光流逝,自己也渐渐年迈,理想抱负却难以实现,曾经的好友也已经死去,知音难觅,表现了诗人孤单凄苦的处境。诗人抒发了壮志未酬的悲壮,渴望为国建功立业却身老乡村的愤恨,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孤独寂寞的伤感。如首联“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这是写自己年轻时仗剑远游,积极主动干谒三公,平交王侯,极具口辩之才,当时的自己年轻气盛,很有游士的风貌,有满腔的壮志;颔联“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当年战场上英勇杀敌的情景和现在无奈地在秋风中看着自己两鬓白发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颈联“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这是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表达对戎马生涯和英勇杀敌的深情怀念;尾联“奇士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这是写自己的好友已经故去很多年,灯前已经没有那个慷慨激昂的挚友了,诗人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思念和感伤,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西江月·秋兴无名氏枝朗菊黄篱纵,霜轻草碧犹擎。雁歌阵阵间和鸣,秋士千寻无影。闲手常梳颓发,清茶宠辱不惊。诗书笑伴岁枯荣,梦醉夕阳幽径。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笔两句仅十二字,通过六个具有暮秋特色的物象,描绘出一幅鲜明的静景图。B.上阕写景,调动视觉、听觉的能动性,令人感到虽已深秋但无衰败气氛。C.“秋士千寻无影”一句暗示了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引出下阕对抒情主人公的描写。D.下阕抓住抒情主人公典型的生活片断进行描写,巧妙地勾勒出人物的形象特征。10.这首词是如何塑造抒情主人公形象的?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答案】9.A10.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暮年颓发、热爱生活、积极达观、优游自在的闲适者形象。①上阕描写主人公的居所环境,展现其高雅闲淡的生活情趣,渲染一片生机,烘托其积极达观的精神气质。②上阕末句用典,“秋士”指悲秋、感伤迟暮的男子,画面中寻不到秋士的身影,则含蓄表达人物心迹:身至暮年却无迟暮之感。③下阕通过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刻画颓发之人的闲适之情、淡然之色,表现其不拘暮年、悠然自适的形象特点。【分析】9.A项,“六个具有暮秋特色的物象”分析不当,应为五个,即“枝”“菊”“篱”“霜”“草”。故选A。10.本题综合考查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特别是诗歌反映出的核心要素以及诗人的基本性格特点,结合塑造人物的手法具体分析即可。上阙“枝朗菊黄篱纵,霜轻草碧犹擎。雁歌阵阵间和鸣”三句是景物描写,“朗”“黄”“碧”等颜色点染了画面,使秋色不颓败;“纵”“犹擎”写出暮秋自然景物的生机;联系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可知其生活的情趣;“秋士千寻无影”意思是,寻不到秋士的身影,“秋士”用典,虽暮年颓发却满怀闲适之情。下阙“梳颓发”是动作描写,“笑”是神态描写,“宠辱不惊”是心理描写,抓住抒情主人公典型的生活片断进行细节描写,塑造了一个热爱生活、积极乐观、优游自在的闲适者形象。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题。画堂春宋张先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①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桃叶②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③归。注释:①霁山:雨后山色②桃叶:晋王献之有妾名“桃叶”,善歌,此处借指歌女。③翠阴:指绿荷的阴凉。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句的描写既有近景和静景,也有远景和动景,三四句的描写从下到上,又从上到下写出了景色的优美。B.上阕词人着墨于江南湖光山色,呈现一派安宁祥和的自然景观。下阕转景入人,描写一派静谧逍遥的人文景观,自然与美人并举,融天地于人情,杂人景于自然,天人合一。C.“人影鉴中移”写出人在船上,船在水上,水面如镜,人影在镜里移动。—个“移”字写出人随船动的情状,悠然自得于此尽现。D.“小荷障面避斜晖”,生动形象地写出荷花高高挺立的情形,以至于遮住了人的视线,为人挡住阳光,带来绿荷的阴凉12.后人评价这首词将自然美与女性美融为一境,下阕描写歌女,尽现鲜明的形象。请试着分析词中歌女的形象。【答案】11.D12.下阙描写了歌声优美,穿着杏红色衣服,拿着荷叶遮面挡阳光的聪慧、天真、可爱、美丽的歌女形象。①“浅声”写出歌女轻柔婉转的歌声;②“杏红深色”写出歌女的衣着,穿着杏红色的衣服,在青山绿水、上下天光之间,杏红显得格外深(显眼),也写出诗人印象之深;③“小荷障面”写出歌女在暑天聪明地用荷叶遮面,躲避斜晖,显得稚嫩可爱。【分析】11.D项,选项“写出荷花高高地挺立,遮住了人的视线,为人挡住阳光”错,“小荷障面避斜晖”指的是歌女用荷叶遮面以躲避斜晖,获得绿荷的阴凉。故选D。12.此题考查把握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翻译判断什么形象,解题步骤为:本诗(词)刻画了一位(形容词)的(职业、身份)形象+结合诗句分析。“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意思是:船上歌女双双唱起《桃叶歌》来,轻柔婉转的歌声,久久在空问回荡。歌女所着的杏红衫子,在青山、绿水、蓝天的交相映衬下,更加加深了它的鲜艳色彩。偏西的阳光照射到游船上面,歌女们都采了一枝荷叶用来遮面,以躲避斜晖,直到游船归去时,自己还感到分得了一份绿荷扇子带来的凉意呢。“浅声”是听觉,两位歌女双声共和,浅吟低诉,轻柔婉转;“杏红深色”是视觉,歌女的红色衣服,于青山绿水,碧绿荷叶互相映衬,无限美丽。“小荷障面”是动作描写,写出歌女在暑天聪明地用荷叶遮面,躲避斜晖,表现了歌女的纯真可爱。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小寒食舟中作①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②萧条戴鹖冠③。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注)①本诗为诗人暮年漂泊潭州时所作。②隐几:席地而坐,靠着小桌几。③鹖(hé)冠:相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交代写作时间与地点。“舟中”一语双关,真实反映了杜甫晚年的漂泊处境,同时隐喻天下百姓像自己一样流离失所。B.首句承题,写诗人强打精神,饮酒过节。“强饮”两字意蕴丰富,折射出诗人不欲饮酒、应节当饮、以饮浇愁的复杂心绪。C.第二句写诗人穷愁潦倒的身世际遇。以儒士之身而戴隐者鹖冠,点出诗人无官无职,包蕴着不为朝廷所用的无奈与辛酸。D.尾联总束全诗,深化主题。面对眼前春江之上青山白云的自然景色,诗人遥想万里外的长安,表现了他忠君忧国的执着。14.颈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概括画面特点并加以描述。【答案】13.A14.颈联描写了一幅恬静自如的画面:布幔闲卷,蝴蝶飞舞,穿空而过;片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分析】13.A项,“‘舟中’一语双关”“同时隐喻天下百姓像自己一样流离失所”错误。结合注释内容“诗人暮年漂泊潭州时所作”分析推测,没有“一语双关”;“舟中作”为实写,并无隐喻。故选A。14.“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写舟中江上的景物。第一句“娟娟戏蝶”是舟中近景,所以说“过闲幔”。第二句“片片轻鸥”是舟外远景,所以说“下急湍”。布幔闲卷,舟中寂寥,所以蝴蝶翩跹,穿空而过。“急湍”指江水中的急流,片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八、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夜泊钱塘(明)茅坤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出诗人焦躁的神情和凄惶的心理,把“日已暮”带来的悲凉向前推进了一步。B.颈联“迸”字形容树叶凋零之态,突出了力量之大,表现诗人离愁的深重。C.颈联中“离心”“乡梦”与眼前的“落叶”“寒流”交织在一起,更能突出乡愁之浓。D.诗歌尾联以景结情,形象地表达了想借酒销愁而不得的苦闷之情。16.诗歌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进行分析。【答案】15.D16.①“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描写了秋风乍起,孤雁失群,密林秋雨,孤灯独照之景;②画面萧瑟冷寂;③诗人寓情于景,抒发了漂泊羁旅之感、思乡之情。【分析】15.D项,“诗歌尾联以景结情”错误,尾联“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意思是多想让酒去化解一切,可哪里又能买得到酒呢?只好在轻轻的吟唱中寄托自己漂泊的愁苦吧,这运用的是直抒胸臆的手法,没有运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故选D。16.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境及其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诗句描述画面,概括意境,揭示蕴含的作者情感。第二联“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意思是“我”只得迎着萧瑟秋风、冒着淅沥秋雨,在茂密树林间露营;失群的孤雁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境遇,对着孤灯“我”彻夜难眠;这一联用了六个名词性意象:树、灯、雨、风、雁、秋。描写了沉沉树林,茫茫秋雨中,一点灯火于风雨中摇曳,失群的大雁于风中振翅疾飞的景象;“孤灯”与“一雁”相对,摇曳的灯火恰如诗人漂泊不定的旅途,失群的孤雁恰如诗人孤独的身影,这两个意象深刻揭示了诗人的心境,明是写景,实则诉状抒情,表达了诗人羁旅不定,凄苦悲凉的情感,寓情于景,景中含情。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7-18题。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①辛弃疾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②遍历楚山川。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注]:①此词作于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的春天。②二年:即淳熙三年到四年。两年内,作者先后被调动四次。1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借聚散兴感,表达对频繁调动的不满。对调动原因只以“不偶然”点出,耐人寻味。B.饯别宴会上,作者只愿意和朋友畅饮而不愿意话别,饱含无计可施、只得借酒消愁的愁情。C.词中以“绿带”“青钱”比喻湖水、荷叶,生动传神;用动词“萦”“点”更激活了词句的意境。D.下片起首对东湖美景的描绘,表现了作者为眼前美景陶醉,暂时忘记了离别的忧愁。18.“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两句与柳永《雨霖铃》中的两句在意境和手法上很相似,请找出这两句,并就二者在手法上的异同点进行简要分析。【答案】17.D18.相似的句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相同点:都采用了想象和以景写情的手法。不同点:柳词纯用以景写情的方式,通过清晨酒醒时的凄凉景色表达出离开恋人后的孤独寂寞之情;辛词则用直接抒情加以景写情的手法,表达自己对朋友和故土的思念之情。【分析】17.D项,“暂时忘记了离别的忧愁”错误,写饯别处的东湖美景如画,实是表达对于豫章的依依眷恋之情。故选D。18.本题是比较鉴赏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找出这两句,并就二者在手法上的异同点进行简要分析”,题干限定了赏析的角度,故考生可以先理解诗句的意思,分析诗句写了件么,是如何来写的,效果如何。回答第1问时,注意“在意境和手法上很相似”的要求,本诗“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意思是,明天早晨我就要放棹东归去了,后夜月光满船的时候,正是我孤独的一个人在思念你们的时候。从词中来看,“后夜相思月满船”,结合词题“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可知,词人此刻正与友人别离,而“后夜”是词人想象离别后的情景,这是虚写,也是想象,由眼前拓展到别后,扩大了诗歌的意境,把自己的不舍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想象别后殷切思念朋友的情境,妙在情景交融。再分析《雨霖铃》中意境和手法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TS 17021-5:2014 RU Conformity assessment - Requirements for bodies providing audit and certification of management systems - Part 5: Competence requirements for au
- 【正版授权】 ISO/IEC 17067:2013 RU Conformity assessment - Fundamentals of product certification and guidelines for product certification schemes
- 【正版授权】 IEC 62841-2-10:2017+AMD1:2024 CSV EN Electric motor-operated hand-held tools,transportable tools and lawn and garden machinery - Safety - Part 2-10: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 幼儿园小班2025年春工作方案
- 中南传媒行业数据报告
- 幼儿中班个人工作方案2025年
- 2025年度乡镇政府工作方案演讲稿
- 2025年关于学校家访的工作方案
- 2025年学校教研个人工作方案
- 伺服系统与工业机器人 课件汇 第1-5章 伺服系统概述-伺服系统的控制结构与模式
- 蜘蛛开店第二课时 教案
- 模拟试卷: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考试(考试版A4)【测试范围:1-3单元】(广东深圳专用)
- 零星维修工程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DBJ04∕T 390-2019 基坑工程装配式钢支撑技术标准
- 痕迹检验练习题
-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数学试卷(附答案)
- 《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1课时)-课件
- 佛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英语试题(解析版)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说课稿
- 粮食储备公司工作计划
- 2024届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数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