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8000字(论文)》_第1页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8000字(论文)》_第2页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8000字(论文)》_第3页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8000字(论文)》_第4页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8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4)如图5.4所示,此时湿度为62%RH,高于湿度上限,绿色指示灯亮。图5.4仿真4

(5)如图5.5所示,此时湿度为45%RH,低于湿度下限,黄色指示灯亮。图5.5仿真5

5.2调试连接好电子线路后,检查各个电路的连线位置是否出现有任何错误,对照相同的电路结构图,按一定顺序逐层进行相应的检查,确定各个电路面板上的电源没有出现短路的情况后,给各个电路上的接通电源,电源一旦接通,不要迫切地想急着用仪器仔细观察其波形及数据,而是还需要仔细观察电路上,是否有异常现象出现,比如说有没有冒烟、有没有异常的气味、放电时声光、元器件如果有该类现象,需立即停止或关闭电源,待系统排除故障后方能重新开始接通电源,然后,再次测量各模块的电路引脚的电压是否正常,以便于确认各模块电路都能够通过电流进行工作。电路调试正常后,对一些技术指标进行了测量,对其中的测量资料进行了分析,最后做出了测试的结论,已经初步确定了电路中的技术指标能否满足了设计的要求,如有不符,应仔细地检查这些问题之处所在,一般都是对特殊元件的参数进行了加以适当的调整或者改变。若仍然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则对某部分电路重新进行了修改,甚至重新对整个电路进行了修改。5.2.1调试过程(1)测量电路焊接是否存在短路、断路问题:焊好电路板后,首先用万用表测试电路的通断情况,将万用表开关置于蜂鸣档,将红笔头和黑笔头分别置于连接的两端,多次接触以确保检测的有效性,若有响声,则表明电路已经连通,分别测试该设计所用的所有管脚。(2)检验输入IO:用万用表分别检测3个按键,看按键是否起到输入作用。将万用表开关置于电压档,分别测量按键按下前后的引脚电压,若按键按下前电压为5V,按键按下后为0,则说明按键起到了输入的作用。(3)输出IO端口:主要测量液晶显示屏的输入脚是否能正常工作,先将万用表调至蜂鸣档,检查液晶显示屏管脚是否连接。这里需多注意一点,液晶显示屏的V0需串联一个电位器,来调节显示对比度,否则对比度不对,就算程序没问题,液晶显示屏也不会显示数据。(4)程序:程序中要注意从传感器读取数据部分,因为DS18B20和DHT11的数据采集需按照时序图进行,所以在编写程序时应参照时序图进行编写。5.2.2调试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线路连接完成后,液晶显示屏亮了但不显示数据。我首先检查了电路板焊接的状态,又将液晶显示屏拆下来,安装在开发板上进行了测试,发现无异常,最后排查得出最小系统板有问题,及时更换了最小系统板。安装PZ-ISP仿真器后,发现下载不上程序,阅读使用说明,重新安装了驱动,再三确认hex文件拷入了单片机。下载程序后DHT11读取数据为零。分析时序图,给出适合的时序。液晶显示屏显示不清晰。在偏压显示脚V0连接一个10kΩ的电位器,再接地,然后通过调节电位器,使显示清晰。模块化程序设计中子程序间发生冲突,LCD1602显示乱码。在Keil4中反复调试,多次下载程序到单片机,但还是无法正常显示,最终去除时钟显示,使温湿度检测数据能正常显示。按键输入后液晶显示屏上的反应并不稳定,检查线路连接后,发现没有问题,又检查了程序,最后翻阅资料,发现是由于LCD1602初始化速度缓慢,于是在LCD1602初始化程序中时加入了延时。5.2.3数据对比为验证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在不同环境和不同时间段进行了多组测试,对测试数据进行比对并对产生的误差因素进行了分析。9:00~10:00三种环境下的测试数据如表5.1。表5.19:00~10:00三种环境下的测试数据室内阳台草坪检测值(℃)24.624.624.624.524.524.523.223.223.1实际值(℃)24.3124.3224.3124.2424.2324.2322.9622.9322.9112:00~13:00三种环境下的测试数据如表5.2。表5.212:00~13:00三种环境下的测试数据室内阳台草坪检测值(℃)26.126.126.126.326.326.424.824.724.8实际值(℃)25.9225.9325.9326.0326.0226.0324.5624.4824.5315:00~16:00三种环境下的测试数据如表5.3。表5.315:00~16:00三种环境下的测试数据室内阳台草坪检测值(℃)25.825.825.726.226.326.124.224.724.4实际值(℃)25.4625.4925.4225.8925.9325.8124.3124.3424.125.3本章小结为了验证设计的功能、性能,本章通过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方式,包括程序编写和电路的焊接,在调试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硬件的电路设计时,忽略了最小系统板,导致LCD602显示异常,在软件编程方面,因为时序错误,DHT11数据读取异常,但是经过不断修改检验,最终还是基本满足了设计需求。

结论本文基本实现了基于STC89C51温湿度检测系统的设计,但仍有许多的后续工作需要完成,如DS1302时钟显示就没能实现;关于传感器温度数据的对比换算的算法较为简单;单个的传感器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