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易错模拟题汇编)_第1页
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易错模拟题汇编)_第2页
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易错模拟题汇编)_第3页
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易错模拟题汇编)_第4页
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易错模拟题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物态变化(易错模拟题汇编)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023•南宁三模)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

泡时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

球,神奇极了。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D.这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2.(2023•衡阳二模)小明丽同学对冰加热,他将冰熔化成水直至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

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沸腾过程不需要吸热

B.冰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冰的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小

D.图中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3.(2023•哈尔滨模拟)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红、白糖加少许饴糖为原料。将糖用

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用小勺舀起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随即

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便完成制作,如图所示。在糖画制作过程中发生的物态

变化有()

A.先熔化后凝固B.先熔化后凝华

C.先液化后凝固D.先液化后凝华

4.(2023•衡水模拟)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

深秋,树叶上形成霜

严冬,树枝上形成雾淞

5.(2023•贵阳模拟)加油站常年挂着“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标语,这样要求

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A.汽化B.液化C.凝华D.升华

6.(2023•盐城模拟)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

B.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

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

7.(2023•北京模拟)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A.给湿头发吹热风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8.(2023•兰州模拟)如图是一种沙漠里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清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

高,甲虫从洞穴中走出爬上沙丘,迎着风整个身体呈倒立的姿势,很快空气中的水蒸气在

背部凝结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多,顺着背部流入甲虫的嘴里。科学家利用该原理制造了沙

漠集水器,实现沙漠淡水的补给,能让沙漠变成一块块绿洲。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

气,说明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

A.一定高B.一定低C.一定相同D.无法确定

9.(2023•黄冈二模)小吃街上出现了一种“冒烟”的冰激凌。只见店员将-196℃的液氮倒

入容器中,然后放入牛奶和五颜六色的爆米花,冰激凌原料瞬间冷冻成型而容器中的液氮

发生了肉眼可见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里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升华

B.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液氮汽化成的氮气

C.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汽化使容器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D.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现象

10.(2023•襄阳模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有关物态变化

的分析,正确的是()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华,需要吸热

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需要吸热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液化,需要放热

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固,需要放热

11.(2023•珠海二模)如图为摄影师在冬天拍摄的“钻石尘”奇观。据了解,在极寒的夜晚,

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成极小的冰晶悬浮在空中,一般肉眼很难直接观察到。待太阳出来

以后,这些小冰晶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像钻石一样,故名“钻石尘”。由于阳光下“钻

石尘”会很快消失,因此极为罕见。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钻石尘”是由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

B.“钻石尘”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形成

C.阳光下“钻石尘”会很快消失,是由于其吸热汽化了

D.阳光下“钻石尘”会很快消失,是由于其吸热液化了

12.(2023•无锡模拟)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

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

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3.(2023•昆明二模)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

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段液柱。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原理来测量温度的;

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o

14.(2023•珠海二模)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

固针铁柄杓从嘴受注”这样的记载。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是(填写物

态变化名称)过程,此过程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铁水的温度

始终保持不变,说明铁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5.(2023•常州模拟)如图所示,造雪机将水注入专用喷嘴或喷枪接触高压空气,将水分割

成微小的小水滴并喷到寒冷的空气中,小水滴(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晶

落到地面,这就是人工造雪。某学校后勤处进行撒盐除雪,如图所示,撒盐除雪能使雪尽

快的(填物态变化名称),撒盐是为了(选填“升高”或“降

低”)雪的熔点。

16.(2023•烟台模拟)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

水珠是水蒸气形成的,夏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选填

“内侧”、“外侧”或“内、外侧”)。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选填

“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17.(2022•无锡模拟)如图所示,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喷雾剂使用

的材料是氯乙烷,它的装瓶是采用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使用时,对

准人的伤口处喷射,液态的氯乙烷在皮肤表面迅速(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____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起到镇痛的作用。

18.(2023•南宁模拟)科技小组设计了一种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当灭火

弹投入火场,弹体破裂,干冰迅速(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来达

到阻燃灭火的目的,同时从周围(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对燃

烧物起到一定的冷却作用.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9.(2023•济南模拟)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甲乙丙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o

(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

化的规律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比较图像中AB段与CD段可知:该物质在(选填“AB”或“CD”)

段吸热能力强。

20.(2023•青岛模拟)在“探究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2)小红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b)所示,

则图[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3)小明和小红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加热到水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

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a^b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不同。

(4)取走酒精灯,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热水中(如图4)。根据温度计A

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5)。由图象可知,在第

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海

波是(填“晶体”或“非晶体”)。

(5)如图所示,大试管和小试管里都装有水,将三支大试管中的水加热,使之保持沸腾,

则大试管中的水不断沸腾的过程中,小试管中的水会沸腾的是o(填字母)

第三章物态变化(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023•南宁三模)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C的室外玩肥皂泡

泡时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

球,神奇极了。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D.这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解:“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属于凝固现象,凝

固需要放热,故A正确,BCD错误。

答案:Ao

2.(2023•衡阳二模)小明丽同学对冰加热,他将冰熔化成水直至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

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沸腾过程不需要吸热

B.冰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冰的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小

D.图中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解:A、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但需要不停吸热,如果停止加热,沸腾也马上停止。故A错

误;

B、图中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即该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故B错误;

C、由于冰和水的质量相同,又是同一个酒精灯加热,水升温比冰慢,说明水的比热容比

冰大;故C正确;

D、据图可知,DE为水沸腾过程,故D错误;

答案:Co

3.(2023•哈尔滨模拟)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红、白糖加少许饴糖为原料。将糖用

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用小勺舀起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随即

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便完成制作,如图所示。在糖画制作过程中发生的物态

变化有()

A.先熔化后凝固B.先熔化后凝华

C.先液化后凝固D.先液化后凝华

解:让白糖变成糖浆,即由固态变为液态,故是熔化;在石板上蘸上糖浆,等糖浆放出热

量凝固成固态,这样就做好了糖画。

答案:Ao

4.(2023•衡水模拟)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树叶上形成霜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淞

解:

A、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A正确;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

C、霜是水蒸气变成小冰晶的过程,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

D、雾淞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放热,故D错误。

答案:Ao

5.(2023•贵阳模拟)加油站常年挂着“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标语,这样要求

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A.汽化B.液化C.凝华D.升华

解:常温下汽油容易由液态汽化(蒸发)为气态,弥漫在空气中。

答案:Ao

6.(2023•盐城模拟)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

B.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

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

解:A、用酒精灯加热,烧瓶内的水会吸收热量,发生沸腾现象,汽化为水蒸气,烧瓶内

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故A正确;

B、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使盘的温度低一些,可以在盘

中加些冰块,故B正确;

C、烧瓶口上方的白气是瓶内的水汽化成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

D、水蒸气上升后遇到金属盘会放热,从而液化成水珠,金属盘温度升高;也有可能液化

的到的热水对金属盘二次放热,使金属盘温度升高,故D正确。

答案:Co

7.(2023•北京模拟)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A.给湿头发吹热风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解:A、给湿头发吹热风是从提高液体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头发上水分

的蒸发,故A不合题意;

B、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从提高液体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衣

服上水分的蒸发,故B不合题意;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减慢了酒精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减慢了酒精的蒸发。故C符

合题意;

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故D不合题

局、o

答案:Co

8.(2023•兰州模拟)如图是一种沙漠里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清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

高,甲虫从洞穴中走出爬上沙丘,迎着风整个身体呈倒立的姿势,很快空气中的水蒸气在

背部凝结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多,顺着背部流入甲虫的嘴里。科学家利用该原理制造了沙

漠集水器,实现沙漠淡水的补给,能让沙漠变成一块块绿洲。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

气,说明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

A.一定高B.一定低C.一定相同D.无法确定

解: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是因为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甲虫背部放热液化形成小水

滴,则可知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低,故ACD错误,B正确。

答案:Bo

9.(2023•黄冈二模)小吃街上出现了一种“冒烟”的冰激凌。只见店员将-196℃的液氮倒

入容器中,然后放入牛奶和五颜六色的爆米花,冰激凌原料瞬间冷冻成型而容器中的液氮

发生了肉眼可见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里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升华

B.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液氮汽化成的氮气

C.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汽化使容器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D.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现象

解:A、氮在常温常压下是气态,所以液氮倒入容器后迅速吸热“沸腾”,这属于液氮的汽

化现象,故A错误;

B、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液体“沸腾”是液氮在沸腾,而不是容器中水沸腾,故C错误;

D、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现象,故D正确。

答案:D。

10.(2023•襄阳模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有关物态变化

的分析,正确的是()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华,需要吸热

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需要吸热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液化,需要放热

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固,需要放热

解: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

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B错误;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故C正确;

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故D错误。

答案:Co

11.(2023•珠海二模)如图为摄影师在冬天拍摄的“钻石尘”奇观。据了解,在极寒的夜晚,

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成极小的冰晶悬浮在空中,一般肉眼很难直接观察到。待太阳出来

以后,这些小冰晶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像钻石一样,故名“钻石尘”。由于阳光下“钻

石尘”会很快消失,因此极为罕见。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钻石尘”是由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

B.“钻石尘”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形成

C.阳光下“钻石尘”会很快消失,是由于其吸热汽化了

D.阳光下“钻石尘”会很快消失,是由于其吸热液化了

解:(1)“钻石尘”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成极小的冰晶悬浮在空中形成的,物质由气态

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A错误,B正确;

(2)“钻石尘”消失,是固态小冰晶吸热变为气态水蒸气,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属于升

华现象,故C、D错误。

答案:Bo

12.(2023•无锡模拟)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

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

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

解: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从液态成为气态的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是汽化现

象,故A正确;

B、高空中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小水珠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

故B正确;

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故C错误;

D、雪花是固态熔化成液态的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故D正确。

答案:Co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3.(2023•昆明二模)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

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段液柱。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来测量温度

的;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0

解:(1)瓶内的气体是工作物质,当温度升高时,气体膨胀,体积增加,液柱向左移动,

因此气体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

(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因此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0℃。

答案:热胀冷缩;0o

14.(2023•珠海二模)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

固针铁柄杓从嘴受注”这样的记载。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是熔化(填写物态变

化名称)过程,此过程需要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铁水的温度始终保持

不变,说明铁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解:“铁化如水”是指铁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

铁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始终保持不变,说明它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因

此属于晶体。

答案:熔化;吸热;晶体。

15.(2023•常州模拟)如图所示,造雪机将水注入专用喷嘴或喷枪接触高压空气,将水分割

成微小的小水滴并喷到寒冷的空气中,小水滴凝固(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晶落到

地面,这就是人工造雪。某学校后勤处进行撒盐除雪,如图所示,撒盐除雪能使雪尽快的

熔化(填物态变化名称),撒盐是为了降低(选填“升高”或“降低”)雪的熔点。

解:(1)由题意可知,人工造雪是将水注入专用喷嘴或喷枪接触高压空气,将水分割成微

小的粒子并喷到寒冷的空气中,这些微小的粒子(小水滴)凝固成的小冰晶;

(2)盐与雪混合,降低了雪的熔点,可加快雪的熔化。

答案:凝固;熔化;降低。

16.(2023•烟台模拟)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

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夏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外侧(选填“内侧”、

“外侧”或“内、外侧”)。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内侧(选填“内侧”、“外

侧”或“内、外侧”)

解:

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的小水珠水是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的;

炎热的夏天,打开了车内的空调,车外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

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寒冬,车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小水珠

出现在车窗的内侧。

答案:液化;外侧;内侧。

17.(2022•无锡模拟)如图所示,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喷雾剂使用

的材料是氯乙烷,它的装瓶是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使用时,对准

人的伤口处喷射,液态的氯乙烷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起到镇痛的作用。

解:(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那么要想在常温下让

氯乙烷烷从气态变为液态,我们可采取加压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这一过程要放出热

量。

(2)当液态的氯乙烷喷出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会迅速汽化为气态;液态的氯乙烷汽化

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会使人体受伤部位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答案:压缩体积;汽化;吸收。

18.(2023•南宁模拟)科技小组设计了一种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当灭火

弹投入火场,弹体破裂,干冰迅速升华(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来达

到阻燃灭火的目的,同时从周围吸收(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对燃烧

物起到一定的冷却作用.

解:当灭火弹投入火场,弹体破裂,干冰迅速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来达到阻燃灭火的目的,

同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

答案:升华;吸收。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9.(2023•济南模拟)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使物质均匀受热。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2℃0

(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

化的规律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该物质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比较图像中AB段与CD段可知:该物质在CD(选填“AB”或“CD”)段吸热

能力强。

解:

(1)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固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

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由图可知,温度在0℃以上,分度值为1℃,故示数为2℃;

(3)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该物质是晶体;

(4)根据公式Q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