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教沪科版选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有关PCR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PCR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B.PCR扩增中必须有解旋酶才能解开双链DNAC.PCR技术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D.利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2、下列有关PCR技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PCR技术需在生物体外进行B.从理论上推测一个DNA经三轮复制后产物中同时含有两种引物的DNA片段有6个C.PCR技术扩增时必须有解旋酶才能解开双链DNAD.PCR技术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3、下列关于玫瑰精油和橘皮精油的提取,说法中正确的是()A.二者提取过程中都加入发挥相同作用的Na2SO4B.石灰水浸泡橘皮主要是利用强碱中和橘皮中的酸性物质C.二者提取过程中通过分液漏斗分离出的油层即为精油D.盛花期的玫瑰花含油量最高最适合提取精油4、用固体培养基对大肠杆菌进行纯化培养,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培养基制备的流程是: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B.为确保安全,倒平板操作时不要单手持培养皿C.划线操作时,盛有菌液的试管棉塞应握在持有接种环的手中D.进行培养前,应在培养皿的皿底上记录菌种、培养时间等5、某科研小组用滤膜法测定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的含量(所用滤膜孔径小于大肠杆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在含有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上培养得到的菌落呈红色B.可根据培养基上红色菌落的数目估算出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数量C.将滤膜转移培养后统计出的菌落数目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要多D.血清、毒素、抗生素等不耐热生物制品可以采用滤膜过滤除去细菌6、以下表格内容中,有错误的选项是()。检测物质或生物检测方法显示颜色变化A酒精酸性重铬酸钾检测蓝绿色B亚硝酸盐比色法玫瑰红色C分解尿素的细菌脲酶检测法红色D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刚果红染色法红色变浅(出现透明圈)
A.AB.BC.CD.D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7、如图是围绕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进行的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类洗衣粉的最佳使用温度都为t1B.温度超过t2后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可能失活C.本研究的自变量分别是温度和洗衣粉是否加酶D.图中的纵坐标可以是污渍的残留量8、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洗涤浓度(单位体积的水中加入洗衣粉的量)的两种加酶洗衣粉的去污力(%);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洗涤浓度。
去污力(%)
洗衣粉品种。
0.2%0.4%0.6%0.8%加酶洗衣粉甲71.578.980.079.9加酶洗衣粉乙69.580.480.680.5A.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制剂是通过基因工程生产出来的,并使用了包埋法固定B.若洗涤的是相同污布,则两种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相似C.相同pH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比普通洗衣粉好D.所有加酶洗衣粉最适洗涤浓度都为0.4%,浓度过大是不必要的9、固定化酶是从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科研人员用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化酯酶;以研究固定化酶的相关性质和最佳固定条件。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图甲;乙、丙为部分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由甲图可知,固定化酯酶比游离酯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更强B.由乙图可知,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C.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酯酶一般可重复使用3次,之后若继续使用则酶活力明显下降D.固定化酶的酶活力较高,主要原因是增加了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10、塑料是“白色污染”的“主要元凶”,降解塑料微生物的筛选有助于解决该难题。如图1是研究人员从蜡螟消化道中分离高效降解聚乙烯细菌的操作流程,图2是菌种筛选的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注:聚乙烯是某些塑料的主要成分,菌种筛选所用固体培养基中因含有聚乙烯微粒而不透明。A.应选择菌落A1进行扩大培养B.扩大培养应选择固体培养基C.培养基中聚乙烯的作用是筛选目的菌和为目的菌提供碳源D.与焚烧相比,利用目的菌降解聚乙烯塑料具有不造成二次污染的优点11、地球上的植物每年产生的纤维素超过70亿吨,其中40%~60%能被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这是因为他们能够产生纤维素酶。研究者从牛的瘤胃中筛选产生纤维酶的纤维素分解菌,其筛选过程如图1所示。将丙中的菌悬液转接于含有稻草作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得到若干菌落后用刚果红处理,看到如图2所示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②过程是涂布器取乙中的菌液均匀的涂布在Ⅰ号培养表面B.甲、乙试管中的液体都属于液体培养基,主要作用是稀释菌种C.Ⅰ号、Ⅱ号培养基都属于固体培养基,配置时先灭菌后调节pHD.可挑取图2中周围出现透明圈的菌落,用平板划线法继续纯化12、如图是围绕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进行的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类洗衣粉的最佳使用温度都为t1B.温度超过t2后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可能失活C.本研究的自变量分别是温度和洗衣粉是否加酶D.图中的纵坐标可以是污渍的残留量13、为探究不同糖源(蜂蜜、黄冰糖)对蓝莓酒发酵产物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研发出如下的蓝莓酒发酵工艺,其中“主发酵”时酵母菌会繁殖、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会生成,“后发酵”是在低温、密闭的环境下蓝莓酒会成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菌种甲在产生CO2的同时会产生酒精B.切片后需对发酵液进行消毒然后再分组C.倒罐均需保留空间以促进菌种有氧呼吸D.主发酵要控制无氧,后发酵要控制有氧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葡萄为材料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先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然后供氧进行果醋发酵B.果醋发酵比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要高C.接种量的多少对发酵速率和发酵产品的品质没有多大影响D.与自然发酵相比,人工接种的发酵实验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5、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判断________的蛋白质是否达到要求,需要进行蛋白质纯度的鉴定。鉴定方法中使用最多的是____________。16、当_________________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_______________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_________________,移动速度__________________;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_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_________________,移动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利用____________不溶于酒精,但是细胞中的某些____________则溶解于酒精,可以使DNA和蛋白质进一步分离。18、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以及多种生物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人类跨入了后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时代。血红蛋白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负责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
(1)分离血红蛋白的方法是_____,其原理是根据_____来分离蛋白质。
(2)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四步:样品处理、粗分离、_____和纯度鉴定。
(3)血红蛋白因含有_____而呈现红色,采集血液时需要预先加入柠檬酸钠,目的是_____。在血红蛋白样品处理和粗分离中需要用到很多试剂,如在红细跑的洗涤中需要用到生理盐水直至上清液不再呈现黄色;在血红蛋白的释放过程中需用到蒸馏水和40%体积的_____,目的是使红细胞破裂释放血红蛋白;在透析过程中需要将透析袋放入20mmol/L的_____中。
(4)本实验用的是交联葡聚糖凝胶(SephadexG-75),其中“G”表示_____,“75”表示凝胶得水值,即每克凝胶膨胀时吸收水分7.5g。在装填凝胶时色谱柱内不能出现气泡的原因是_____,给色谱柱添加样品的具体操作是_____。
(5)判断纯化的蛋白质是否达到要求,选用的检测方法是_____。19、PCR一般需要经历三十多次循环,每次循环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三步。变性时,需要将温度上升到_________________℃以上时,双链DNA解旋为单链。复性时,温度要下降到_________________℃左右,延伸时,温度再上升到_________________℃左右。20、新鲜的柑橘皮中含有大量的果蜡、果胶和水分,如果直接压榨,出油率较低。为了提高出油率,需要将柑橘皮____________去水,并用______________浸泡。为了使橘皮油易于与水分离,还要分别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0.25%的_____和5%的_______________,并调节pH至___________________。21、玫瑰精油是制作高级香水的主要成分,能使人产生愉悦感。实验室玫瑰精油的粗提取,将玫瑰花瓣与清水的质量按_____,用___________法进行提取。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稳定,_________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3题,共27分)22、漆树种子中的油脂(不溶于水;易溶于脂溶性溶剂)可开发为食用油或转化为生物柴油。目前常用溶剂法萃取漆树种子油脂,其过程为:漆树种子→粉碎→加溶剂→水浴加热→溶剂不断回流提取→蒸发溶剂→收集油脂。回答下列问题:
(1)漆树种子中的油脂通常可用________进行染色;染色结果是________。
(2)对漆树种子油脂进行萃取时;为不影响油脂品质和提取效果,应使用________(填“自然晾干”;“高温烘干”或“新鲜”)的漆树种子。粉碎漆树种子的目的____________。
(3)利用不同溶剂进行萃取时;对油脂的萃取得率和某些重要理化性质的影响不同,实验结果如下表。
。
萃取得率。
酸值。
过氧化值。
丙酮。
23.72%
8.26
9.82
石油醚。
26.35%
7.96
5.73
乙醛。
25.30%
8.12
5.83
正己烷。
26.17%
7.98
6.13
混合溶剂。
28.73%
8.31
7.53
(注:萃取得率(%)=(M样品-M残渣)/M样品×100%;酸值高;说明油脂品质差;过氧化物是油脂变质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其含量常用过氧化值来表示。)
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作为萃取溶剂较为合理,理由是________。
(4)萃取过程中,影响萃取的因素除漆树种子和溶剂外,还有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萃取液的浓缩可直接使用__________装置。23、果胶酶能分解果胶等物质;澄清果蔬饮料,在食品加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回答下列有关果胶;果汁和果胶酶等问题。
(1)果胶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起着将植物细胞_______在一起的作用。制作果汁时可加入果胶酶和__________以分解果胶;提高果汁出汁率和澄清度。
(2)果胶酶可以通过黑曲霉等微生物来生产,__________是筛选高表达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分离和筛选能产生果胶酶的微生物,使用的培养基应以__________为唯一碳源;
(3)若需要对所得菌种进行分离计数,应采用__________法进行接种。若需要对所得菌种进行扩大培养,需要利用__________培养基。下列适于黑曲霉扩大培养的培养基是__________(。A.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培养基B.尿素固培养基C.MS培养基D.以添加蔗糖的豆芽汁培养基)。(4)由于果胶酶溶于水,不利于重复使用,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果胶酶固定在某种介质上,使之成为不溶于水而又有__________的制剂,这种技术被称为__________。
(二)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上述技术制得了三种不同品牌的果胶酶制剂(制剂中果胶酶浓度相同);并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注:“+”越多表示果汁越浑浊。)
(5)表中X所代表的数值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Y的果汁浑浊程度应表示为________(用若干个“+”表示)。
(6)除了观察果汁浑浊程度外,还可以通过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量来判断不同品牌果胶酶制剂的效果。若使用该方法,相关物质变化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_组。
(7)该兴趣小组进一步探究了一定浓度的果胶酶制剂乙在不同浓度果汁下的作用;实验结果如下图曲线,请在图中画出同等条件下果胶酶制剂丙的作用曲线。
_________24、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和多种生物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人类跨入了后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时代。对蛋白质进行研究时,首先要获得纯度较高的蛋白质。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准备从猪的血液中初步提取血红蛋白,设计的“血红蛋白提取;分离流程图”: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样品处理中红细胞的洗涤要用__________反复冲洗;离心。向红细胞悬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低浓度pH7.0的缓冲液并充分搅拌;可以破碎红细胞,破碎细胞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2)血红蛋白粗分离阶段;透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若要尽快达到理想的透析效果,可以___________(写出一种方法)。
(3)血红蛋白的纯化是通过____________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除去。
(4)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等的差异;而产生不同迁移速度,实现各种分子的分离。
(5)一同学通过血红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观察到正常人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电泳结果如上图所示。由图可知携带者有______种血红蛋白,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作出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2题,共10分)25、汽油进入土壤后;会对土壤的理化性质造成影响。筛选降解汽油能力较强的菌种将会大大提高修复污染土的效率。科研人员对土壤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降解汽油性能进行测定和优化,从而为汽油污染土的生物修复提供优良菌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过程如下。
(1)菌种的分离与鉴定:称取石油污染土1.0g放入到无菌生理盐水中,溶液的稀释度为10-1。对菌种进行纯化后临时保藏。
(2)优良降解菌株的筛选:将纯化后的菌种接种到LB培养基中置于摇床上进行培养;然后接种到降油培养基内在培养2;4、6d后,分别对培养基内的汽油含量进行测定,并计算最终的汽油降解率。
(3)菌种降解性能的测定。组别定量变量改变温度pH7.0,培养20h26①323538改变pH值温度32,培养②h6.06.57.07.58.0改变时间温度32,pH值为7.01216②2428
结果如下:
优良降解菌的筛选。菌种编号汽油含量汽油降解率0d2d4d6d6d菌143.2941.521.19070.25菌242.8931.281.02574.37菌343.411.3621.11272.20菌442.781.1850.99575.13菌543.3251.481.20169.98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菌种的分离与鉴定时,石油污染土1.0g放入到__________mL无菌生理盐水中,溶液的稀释度为10-1。利用稀释涂布法可对菌种进行计数,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菌种进行临时保藏时,需先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__________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筛选菌种时,将纯化后的菌种接种到LB培养基中置于摇床上进行__________培养。
(3)单因素实验中表格的①②处分别填入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研究降解性能最好的菌种的最适pH值,应选取的pH范围是____________,作出此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蛋白质对于生命活动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人们要研究蛋白质,就得从复杂的细胞混合物中提取;分离高纯度的蛋白质。下图表示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部分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甲所示可知,这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对血红蛋白进行分离的过程,此方法是根据蛋白质______________的不同来分离的。在对甲图所示的凝胶柱进行装填时,一定要装填均匀,不能有气泡存在,因为气泡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表示对分离出的血红蛋白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此步操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为向色谱柱中加样的过程。操作先后顺序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数字和“→”表示)。
(4)经过丙图所示的操作,连接好缓冲液洗脱瓶,并以较为恒定的流速缓慢加入缓冲液。如果能看到凝胶色谱柱中的红色区带_____,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在对蛋白质进行分离纯化后,还需要对得到的蛋白质进行分子量的测定,通常使用_________,这种方法中,蛋白质的迁移率完全取决于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分析】
PCR技术:
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2;原理:DNA复制。
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
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5;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
【详解】
A;PCR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A正确;
B;PCR技术中通过高温解旋;不需要解旋酶,B错误;
C;PCR技术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C正确;
D;利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己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D正确。
故选B。2、C【分析】【分析】
PCR技术:
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2;原理:DNA复制。
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
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5;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
【详解】
A;PCR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A正确;
B;一个DNA分子经三轮复制以后;含有两种引物的DNA分子有6个,B正确;
C;PCR技术中通过高温解旋;不需要解旋酶,C错误;
D;PCR技术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D正确。
故选C。3、D【分析】【分析】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一般由蒸馏法;萃取法和压榨法三种方法;蒸馏法一般用于提取挥发性强、能随水分一同蒸馏的芳香油,压榨法一般使用于从柑橘、柠檬等易焦糊的原料中提取芳香油,萃取法一般适宜用于提取易溶于有机溶剂、化学性质稳定的芳香油。
【详解】
A、玫瑰精油中Na2SO4的作用是除水,橘皮精油中Na2SO4是使橘皮精油易于与水分离;A错误;
B;石灰水是强碱;但浸泡不是为了中和橘皮中的酸性物质,而是由于石灰水能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B错误;
C;二者提取过程中通过分液漏斗分离出的油层中含有杂质;需要进一步分离才能得到精油,C错误;
D;盛花期的玫瑰花含油量最高最适合提取精油;D正确。
故选D。4、D【分析】【分析】
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进行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可分为制备培养基和纯化大肠杆菌两个阶段进行,其中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微生物接种的核心是防止杂菌的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
【详解】
A、培养基制备的流程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A错误;
B、倒平板操作时要左手持培养皿,右手持灭菌后的培养基的锥形瓶,B错误;
C、划线操作时,盛有菌液的试管取出菌种后棉塞不应握在持有接种环的手中,应该及时塞上菌种试管的棉塞,C错误;
D、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的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D正确。
故选D。5、D【分析】【分析】
滤膜法是检测水样中大肠杆菌群的方法;将一定量水样注入已灭菌的微孔薄膜的滤器中;经过抽滤,细菌被截留在滤膜上,将滤膜贴于伊红美蓝培养基(EMB培养基)上,经培养后计数和鉴定滤膜上生长的大肠杆菌菌落,依据过滤水样体积计算每升或每100毫升水样中的大肠杆菌菌群数;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主要适用于杂质较少的水样。
【详解】
A;大肠杆菌在含有伊红美蓝的培养基表面长出的菌落呈黑色;A错误;
B;将已知体积的饮用水过滤后;将滤膜放在加入伊红美蓝的培养基上(大肠杆菌菌落呈黑色),根据黑色菌落的数目,可计算出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数量,B错误;
C;将滤膜转移培养后统计菌落数目时;由于培养过程中两个或多个细胞可能生长在一起形成一个菌落,导致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C错误;
D;滤膜法经过抽滤;细菌被截留在滤膜上,故血清、毒素、抗生素等不耐热生物制品可以采用滤膜过滤除去细菌,D正确。
故选D。
【点睛】6、A【分析】【分析】
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
(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3;分解尿素的菌能将尿素转化成氨气;使培养基碱性增强,pH升高,酚红指示剂会变红;
4;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不与纤维素水解的产物形成红色复合物,因此可以用刚果红染色法分离筛选出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详解】
A;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鉴定;溶液的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A错误;
B;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B正确;
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由于分解尿素的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进一步使酚红指示剂变红,C正确;
D;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纤维素的菌体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再形成,会形成以菌落为中心的无色透明圈,D正确。
故选A。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7、B:C:D【分析】【分析】
1;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
2;影响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因素有水温、水量、水质、洗衣粉的用量;衣物的质料、大小及浸泡时间和洗涤的时间等。在这些因素中,水温是要研究的对象,而其他因素应在实验中保持不变。
3;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洗衣粉的种类;因变量是洗衣粉的去污效果。
【详解】
A、加酶洗衣粉的最佳使用温度都为t1,而普通洗衣粉在t1时的洗涤效果没有t2时好;A错误;
B、由于温度过高,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可能失活,由图可知,温度超过t2后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可能失活;B正确;
C;图中曲线显示本实验的自变量有温度和洗衣粉的种类;即洗衣粉是否加酶,C正确;
D;本实验研究的因变量可能是污渍的残留量或污渍消失所需的时间长短等;D正确。
故选BCD。
【点睛】8、A:C:D【分析】【分析】
分析题干和表格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酶;不同洗涤浓度对洗涤效果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和浓度,因变量是洗涤效果,洗涤的温度、洗涤时间、洗涤方式、洗涤材料和污物的种类及污染程度等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该保持一致且适宜。
【详解】
A;加酶洗衣粉是将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的酶通过特殊物质层层包裹;与洗衣粉的其他成分隔离,遇水后包裹层很快溶解,释放出来的酶迅速发挥催化作用,并没有运用到固定化酶技术,因为酶未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也不能重复利用,A错误;
B;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知;相同浓度条件下,两种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无显著差异,因此若洗涤的是相同污布,两种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相似,B正确;
C;pH会影响酶的活性;pH过高或过低时都会使酶变性失活,因此相同pH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不一定好于普通洗衣粉,C错误;
D;该表格显示甲、乙两种洗衣粉的最适洗涤浓度相同;都为0.6%左右,但是不能说明所有加酶洗衣粉最适洗涤浓度都相同,D错误。
故选ACD。
【点睛】9、A:B:C【分析】【分析】
1;分析甲图;随着温度的升高固定化酯酶和游离酯酶的活力均先升高后下降,游离酯酶的酶活力比固定化酯酶在下降阶段变化明显,说明游离酯酶的酶活力更容易受高温的影响。
2;分析乙图;随着海藻酸钠浓度的增加,固定化酯酶的活力先增加后下降,当海藻酸钠浓度为3%时酶的活力最高。
3;分析丙图;固定化酯酶的活力随使用次数的增多而下降,且在使用3次以后酶活力显著下降。
【详解】
A;据分析可知;游离酯酶的酶活力比固定化酯酶在下降阶段变化明显,说明游离酯酶的酶活力更容易受高温的影响,即固定化酯酶比游离酯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更强,A正确;
B;由乙图可知;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时,酶活力最强,即包埋效果最好,B正确;
C;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酯酶的活力随使用次数的增多而下降,且在使用3次以后,若继续使用则酶活力显著下降,C正确;
D;固定化酶的优点是易于产物分离;可反复使用,能连续化生产且稳定性好,而不是增加了和底物接触的面积,D错误。
故选ABC。
【点睛】10、A:C:D【分析】【分析】
按照物理状态对培养基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一般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选择、鉴定等操作,液体培养基用于扩大培养,增加目的菌浓度。
【详解】
A、降解聚乙烯的细菌将固体培养基中的聚乙烯微粒分解后,培养基中会出现透明圈,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越大,分解塑料的能力越强,因此应选择菌落A1进行扩大培养;A正确;
B;扩大培养应选择液体培养基;B错误:
C;聚乙烯是某些塑料的主要成分;培养基中聚乙烯的作用是筛选目的菌和为目的菌提供碳源,C正确:
D;与焚烧相比;利用目的菌降解聚乙烯塑料具有不造成二次污染的优点,D正确。
故选ACD。11、A:B:C【分析】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的原理:①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纤维素分解酶;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它们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使微生物加以利用,故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②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详解】
A;根据Ⅰ号培养基上菌落分布均匀可知;②过程是用涂布器取乙中的样品稀释液均匀的涂布在Ⅰ号培养表面,即乙中是分解纤维素菌的样品稀释液,不是菌液,A错误;
B;液体培养基的作用是让菌体增殖;而不是稀释菌种,甲、乙试管中的液体都是样品稀释液,捕食液体培养基,B错误;
C;配置固体培养基的基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故需要先调pH,再灭菌,C错误;
D;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若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纤维素分解菌将纤维素进行了分解,可挑取该菌落用平板划线法继续纯化该菌体,D正确。
故选ABC。12、B:C:D【分析】【分析】
1;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
2;影响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因素有水温、水量、水质、洗衣粉的用量;衣物的质料、大小及浸泡时间和洗涤的时间等。在这些因素中,水温是要研究的对象,而其他因素应在实验中保持不变。
3;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洗衣粉的种类;因变量是洗衣粉的去污效果。
【详解】
A、加酶洗衣粉的最佳使用温度都为t1,而普通洗衣粉在t1时的洗涤效果没有t2时好;A错误;
B、由于温度过高,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可能失活,由图可知,温度超过t2后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可能失活;B正确;
C;图中曲线显示本实验的自变量有温度和洗衣粉的种类;即洗衣粉是否加酶,C正确;
D;本实验研究的因变量可能是污渍的残留量或污渍消失所需的时间长短等;D正确。
故选BCD。
【点睛】13、A:C:D【分析】【分析】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能以多种糖类作为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来源,因此在一些含糖量较高的水果;蔬菜表面经常可以发现酵母菌的存在。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酒精发酵,可用于酿酒、制作馒头和面包等。温度是影响酵母菌生长的重要因素,酿酒酵母的最适生长温度约为28℃。
【详解】
A、发酵产生果酒的菌种是酵母菌,酵母菌在有氧呼吸产生CO2;但不产生酒精,A错误;
B;切片后对发酵液进行消毒;防止杂菌污染,再进行分组,B正确;
C;压榨倒罐用于主发酵需保留空间以促进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二次倒罐时菌种是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
D;主发酵先有氧促进酵母菌大量繁殖;后无氧进行酒精发酵,后发酵要控制无氧,D错误。
故选ACD。14、A:B:D【分析】【分析】
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在有氧时;酵母菌大量繁殖,但是不起到发酵的效果;在无氧时,繁殖速度减慢,但是此时可以进行发酵。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pH最好是弱酸性。
2;醋酸菌好氧性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
【详解】
A;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而醋酸菌产生醋酸需要氧气,因此应该先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然后供氧进行果醋发酵,A正确;
B;果醋发酵的适宜温度为30℃~35℃;果酒发酵的适宜温度为18℃~25℃,B正确;
C;接种量的多少对发酵速率和发酵产品的品质都有一定的影响;C错误;
D;与自然发酵相比;人工接种过程中利用了严格的灭菌措施,可以防止其它杂菌污染,所以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D正确。
故选ABD。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5、略
【分析】【详解】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可分为四步: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通过样品处理收集到血红蛋白溶液,通过粗分离除去小分子杂质,通过纯化除去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判断纯化的蛋白质是否达到要求,常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解析】纯化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容易较长较慢无法路程较短较快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DNA蛋白质18、略
【分析】【分析】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由四条肽链构成,两条α肽和两条β肽链,每条肽链围绕一个亚铁血红素基团,一个血红素基团可携带一分子氧或一分子二氧化碳。
【详解】
(1)分离血红蛋白的方法是凝胶色谱法(又叫分配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分子直接穿过凝胶颗粒间的空隙,路径短,移动速度快,优先可收集到;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分子进入凝胶珠的内部,路径长,移动速度慢,可在后收集。
(2)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四步: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
(3)血红蛋白因含有亚铁血红素基团而呈现红色;采集血液时需要预先加入柠檬酸钠防止血液凝固。在血红蛋白样品处理和粗分离中需要用到很多试剂,如在红细跑的洗涤中需要用到生理盐水直至上清液不再呈现黄色;在血红蛋白的释放过程中需用到蒸馏水和40%体积的甲苯,破坏细胞膜,释放血红蛋白;在透析过程中需要将透析袋放入20mmol/L磷酸缓冲液,除去无机盐和小分子蛋白质。
(4)纯度鉴定中;用的是交联葡聚糖凝胶,其中“G”表示凝胶的交联程度;膨胀程度和分离范围。在装填凝胶时色谱柱内不能出现气泡,气泡会搅乱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给色谱柱添加样品的具体操作是吸管吸1mL样品加到色谱柱的顶端,滴加样品时,吸管管壁贴着管壁环绕移动加样,同时注意不要破坏凝胶面。
(5)经过凝胶色谱法获得的蛋白质;为了确定其是否达要求,可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进行检测。
【点睛】
本题考查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方法、凝胶色普的操作、异常原因分析,要求考生熟记课本相关知识,并理解运用。【解析】凝胶色谱法(又叫分配色谱法)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纯化亚铁血红素基团防止血液凝固甲苯磷酸缓冲液凝胶的交联程度、膨胀程度及分离范围气泡会搅乱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吸管吸1mL样品加到色谱柱的顶端,滴加样品时,吸管管壁贴着管壁环绕移动加样,同时注意不要破坏凝胶面。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变性、复性、和延伸905072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干燥石灰水NaHCO3Na2SO47~8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1:4水蒸气蒸馏难四、实验题(共3题,共27分)22、略
【分析】【分析】
(1)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2)萃取法是将粉碎;干燥的植物原料用有机溶剂浸泡;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方法。芳香油溶解于有机溶剂后,需要蒸发出有机溶剂。萃取的效果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同时还受到原料颗粒的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萃取的温度和时间等条件的影响。萃取液的浓缩可直接使用蒸馏装置。
【详解】
(1)漆树种子中的油脂通常可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进行染色;染色结果是橘黄色(或红色)。
(2)因为新鲜的种子含水量高;用于提取的有机溶剂会被水稀释,进而降低对油脂的提取效果,而高温烘干会改变油脂的结构,所以对漆树种子油脂进行萃取时,为不影响油脂品质和提取效果,应使用自然晾干的漆树种子。为了便于材料和溶剂充分接触,提高萃取效率,应粉碎漆树种子。
(3)依据表格数据可知:与用其他有机溶剂作为萃取溶剂时相比;用石油醚作为萃取溶剂时,萃取得率最高,可得到较多的油脂,酸值和过氧化值最小,说明油脂品质较高,因此用石油醚作为萃取溶剂较为合理。
(4)萃取过程中;影响萃取的因素除漆树种子和溶剂外,还有萃取温度(水浴温度);萃取时间等。萃取液的浓缩可直接使用蒸馏装置。
【点睛】
本题以用溶剂法萃取漆树种子油脂为载体考查与萃取相关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用萃取法提取植物芳香油的原理、过程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并从表格数据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而结合题意作答。【解析】苏丹Ⅲ(或苏丹Ⅳ)橘黄色(或红色)自然晾干便于和溶剂充分接触,提高萃取效率石油醚萃取得率最高,可得到较多的油脂,酸值和过氧化值最小,说明油脂品质较高萃取温度(水浴温度)、萃取时间等蒸馏23、略
【分析】【分析】
果胶酶:
(1)作用:果胶→果胶酶可溶性半乳糖醛酸;
(2)组成: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总称;包括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
果胶酶能分解果胶等物质;澄清果蔬饮料,在食品加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果胶酶是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其本质都是蛋白质,可以用蛋白质的凝胶电泳进行分离提纯。
【详解】
(1)果胶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以原果胶;果胶、果胶酸的形态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果实、根、茎、叶中,它们伴随纤维素而存在,构成相邻细胞中间层粘结物,使植物组织细胞紧紧黏结在一起。在制作果汁时可加入果胶酶和果胶甲酯酶分解果胶,提高果汁出汁率和澄清度;
(2)单菌落分离是筛选高表达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分离和筛选能产生果胶酶的微生物;使用的培养基应以果胶为唯一碳源;
(3)若需要对所得菌种进行分离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平板法进行接种;若需要对所得菌种进行扩大培养,需要利用液体培养基;由于黑曲霉中含有果胶酶,所以适于黑曲霉扩大培养的培养基是含有糖的培养基,以利于分解糖类获取更多的能量,应该是D添加蔗糖的豆芽汁培养基;
(4)由于果胶酶溶于水;不利于重复使用,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果胶酶固定在某种介质上,使之成为不溶于水而又有酶活性的酶制剂,这种技术叫固定化酶技术;
(5)在本实验中;1;2、3组为实验组,各加入了2ml果胶酶制剂,4组作为空白对照,为了保证各组总体积相等,4组需要加入4ml蒸馏水。由于果胶酶制剂能够澄清果汁,4组未加入果胶酶制剂,因此其浑浊程度应大于另外三组,可用++++表示其浑浊程度。
(6)果胶酶能分解果胶等物质;所以还可以通过检测果胶(反应物)的变化量来判断不同品牌果胶酶制剂的效果。根据本实验的结果,1组的浑浊程度最低,表明甲的效果最好。果胶的变化量越大,说明果胶被分解得越完全,所以,若用该方法进行检测,果胶变化量最大的是1组。
(7)由表格可知;丙制剂分解果胶的效果比乙更好,若探究同样条件下,同浓度的果胶酶制剂乙和丙在不同浓度果汁下的作用,则在一定果汁浓度范围内,加入丙的果汁浑浊程度将小于乙,但当果汁浓度达到一定浓度之后,果汁中的底物(果胶)浓度过高,乙和丙制剂分解果胶的效果不明显,故果汁浑浊程度基本一致。
【点睛】
果胶酶是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其本质都是蛋白质,可以用蛋白质的凝胶电泳进行分离提纯。【解析】粘合果胶甲酯酶单菌落分离果胶稀释涂布平板液体D酶活性固定化酶技术4++++反应物(或“果胶”、“生产物”、“半乳糖醛酸”、“产物”)124、略
【分析】(1)样品处理中红细胞的洗涤要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离心。向红细胞悬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低浓度的pH为7.0的缓冲液并充分搅拌;可以破碎红细胞,破碎细胞的原理是渗透原理(当外界溶液。
浓度低于动物细胞内液浓度时,细胞吸水涨破)。(2)血红蛋白粗分离阶段,透析的目的是除去小分子杂质。(3)血红蛋白的纯化是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除去。(4)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带电性质以及分子大小、形状等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实现各种分子的分离。(5)由图可知携带者有2种血红蛋白,因为携带者具有(控制血红蛋白的)一对等位基因,可以控制合成两种不同的蛋白质。【解析】(1)生理盐水渗透(作用)原理(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动物细胞内液浓度时;细胞吸水涨破)
(2)除去小分子杂质增加缓冲液的量或及时更换缓冲液。
(3)凝胶色谱法。
(4)带电性质以及分子大小;形状。
(5)2携带者具有一对等位基因,可以控制合成两种不同的蛋白质五、综合题(共2题,共10分)25、略
【分析】【分析】
1、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扩大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
2;临时保藏法:临时保藏的菌种一般是接种到试管的斜面培养基上;等到菌落长成后,放入冰箱(4℃)低温保藏。
3;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的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细菌。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设置3-5个平板,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并取平均值。
4、根据单因素实验中表格可知,改变温度组中,温度32~35,相差3;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 第四课 第一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学实录 部编版第一册
- 全市行业分布图
- 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物流公司员工工作总结
- 汽车临时出租合同
- 2025工程承包安全合同模板(版)
- 副食品购销合同范本
- 2025办公室租赁合同房屋租赁合同
- 2025购房合同示范文本(合同版本)
- 2024年第2季度全屋防虫处理验收后农林区域租赁合同
- 工会活动管理制度
- 国际大奖小说巴特先生的返老还童药
- 跨境人民币业务
- 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小学版
- JGJ 83-201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1 买文具 教学课件
- 任务三 辅助出行的出行者信息系统
- 精对苯二甲酸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备
- 婴幼儿大便问题全解析
- 绿色中国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华东理工大学
- 《旅行社计调业务》第八章自由行、自驾游及在线旅游-计调业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