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解析版)_第1页
1.3.2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解析版)_第2页
1.3.2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解析版)_第3页
1.3.2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解析版)_第4页
1.3.2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2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

考点基础练

一、单选题

为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临沂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用地球仪和灯泡演示地球运动状况。图为兴趣

小组演示地球运动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理兴趣小组演示的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方向,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光源固定,演示地球自转可验证的现象是()

A.五带的划分B.昼夜长短的变化C.时间的差异D.四季的变化

【答案】1.D2.C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演示的地球自

转方向正确的是②;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呈现

逆时针,故演示的地球转运动方向正确的是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光源固定的情况下,在图示位置,拨动自制的地球仪可以演示地球的自转,被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

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而且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

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C正确;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

的变化、四季的变化为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ABD错误。故选C。

北回归线在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穿城而过,被称为“太阳转身的地方”(太阳直射点到此后向南移动)。

在该县的北回归线标志园,可以体验“一脚跨两带”和“立竿无影”等现象。下图中左图为墨江县位置图,右图

示意北回归线标志园。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第1页共13页.

3.下列节气中,太阳在墨江“转身”的是()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4.“一脚跨两带”中的两带是指()

A.北温带、北寒带B.南温带、热带

C.亚热带、北温带D.北温带、热带

【答案】3.B4.D

【解析】3.由题干北回归线在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穿城而过,被称为“太阳转身的地方”(太阳直射点到此

后向南移动),可知太阳在墨江“转身”的是夏至,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之后向南(赤道)移动,B正确;

春分和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ACD排除。故选B。

4.由上题分析知,北回归线穿过被人们誉为“太阳转身的地方”,北回归线(23.5°N)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分

界线,D正确;北温带、北寒带是北极圈,南温带、热带是南回归线,ABC排除。故选D。

2023年7月20日21时40分,经过约8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

潮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支持下,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出舱活动取圆满成功。据此结合

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第2页共13页.

5.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均是()

A.顺时针转B.逆时针转C.自东向西转D.自西向东转

6.神舟十六号飞船出舱活动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哪一段()

A.a段B.b段C.c段D.d段

7.宇航员出舱活动当天,银川市的同学们感受到()

A.昼短夜长B.昼长夜短C.下午天气很冷D.中午太阳很柔和

【答案】5.D6.B7.B

【解析】5.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从北极上空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按

顺时针方向转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出舱活动是7月20日,此时位于夏至日(6月22日)与秋分日(9月23日)之间,即b段,B正确,

ACD错误。故选B。

7.活动当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银川市昼长夜短,A错误,B正确。此时为夏季,全天气温较高,

CD错误。综上所述,ACD错误,故选B。

春晚是中国春节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2024年2月9日20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

欢晚会》在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新春氛围里,如约与观众见面。本次春晚设北京主会场和辽宁沈阳、湖

南长沙、陕西西安、新疆喀什四个分会场。图为“地球二分二至日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播出当天,下列地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昼长夜短B.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③段

C.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D.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9.2024年2月9日20点,在开场节目中北京主会场与湖南长沙分会场、辽宁沈阳分会场、陕西西安分会

场已是天黑的状态,而唯独新疆喀什分会场直播时天还是亮的,原因是()

A.地球的公转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B.地球的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

C.地球的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D.地球的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

第3页共13页.

【答案】8.D9.C

【解析】8.2月9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④段即北半球的冬至日与春分日位置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

半球,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白昼渐长,黑夜渐短,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

象,ABC错误,D正确。故选D。

9.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而且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

日,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春晚20:00开场时,其他会场早已入夜,新疆喀什

会场的夜幕才刚刚降临,这是因为经度不同,地球自转导致两地出现时间差异,C正确,ABD错误。故选

C。

二十四节气和农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农历中,

闰二月即农历一年中出现两个二月,则第二个二月为闰二月。2023年闰二月出现的时间是3月22日至4

月19日。在闰二月中,有且仅有一个节气。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和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今年春分是3月21日,在闰二月中出现的节气是()

A.惊蛰B.春分C.清明D.谷雨

11.在闰二月期间,遂宁()

A.农民忙于收割水稻B.同学们发现天亮得越来越早

C.餐桌上摆满了粽子D.正午学校旗杆影子越来越长

【答案】10.C11.B

【解析】10.由题干可知,2023年闰二月出现的时间是3月22日至4月19日。今年春分是3月21日,2023

年闰二月出现的时间是3月22日至4月19日,约15天一个节气,故在闰二月中出现的节气是春分之后的

清明节气,C正确,谷雨在4月21日前后,惊蛰在春分之前,排除ABD。故选C。

11.在闰二月期间,2023年闰二月出现的时间是3月22日至4月19日,在清明节前后,我国处于春季,

遂宁农民忙不会于收割水稻,A错误;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遂宁的同学们会发现天亮得越

来越早,B正确;餐桌上摆满了粽子是端午节前后,农历五月初五,在芒种和夏至日附近,C错误;在北半

第4页共13页.

球夏至日正午高度角达到最大值,故遂宁正午学校旗杆影子越来越短,D错误。故选B。

二、解答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在北方地区,小满节气期间降雨较少甚至无雨,这个“满”

是指小麦的饱满程度。小满温和春意浓,防治蚜虫麦秆蝇,稻田追肥促分蘖,抓绒剪毛防冷风。

材料二地球运动示意图

(1)2024年小满时间为5月20日,此时地球运行到图中段(填写序号),这一天长春正处在一年四季中

的季,昼夜长短情况是。

(2)从小满节气开始至秋分,太阳直射点先向运动至北回归线,再向运动至赤道。

(3)材料二为地球运动示意图。

(4)在图中短线上用箭头表示出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方向。

【答案】(1)①春昼长夜短

(2)北南

(3)公转

(4)

【解析】(1)读图可知,小满为5月20日,位于春分(3月21日前后)与夏至(6月22日前后)之间,

在图中小满应位于序号为①阶段;北半球正处于春季;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北半球

昼长夜短。

(2)从小满到秋分,中间有夏至这一重要节气,太阳直射点从小满开始到夏至期间直射点向北移动到北回

归线,然后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开始向南移动到赤道。

第5页共13页.

(3)材料二示意图有太阳直射点未知的变化,导致地球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现象,可推出此图为地球公

转示意图。

(4)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公转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提升综合练

一、单选题

圭表是我国古代度量日影程度的一种天文仪器,“圭”是平放的尺,“表”是垂直于“圭”的杆,“圭”尺上

有刻度,可以判定节气和一年时长。读“圭表测量正午日影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圭表测量正午日影变化图

1.与夏至日相比,我国北方地区冬至日的正午时刻“表”影()

A.更短B.更长C.一样长短D.方向不同

2.一年中“表”影长短不断变化的原因是()

A.地球形状B.地球大小C.地球自转D.地球公转

【答案】1.B2.D

【解析】1.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小,物影长度最长。故此时我国

北方地区的“表”影更长;正午的影子都朝北,因为太阳直射点在南边。综上所述,ACD错误。故选B。

2.一年中物体“表”影长短不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季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影子短,而在冬季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更长,D正确;与地球形状、地球自转、地球大小无关,排

除ABC。故选D。

数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从冬至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民间有描画

第6页共13页.

九九消寒图的习俗,人们用墨笔每天晕染一瓣儿梅花,九九八十一天过后,梅花点遍,春回大地。图1为

九九消寒图,图2为地球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当九九消寒图已晕染梅花35瓣,此时湖北昼夜长短情况()

A.B.C.D.

4.2024年4月26日,中国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此时()

A.湖北日出越来越晚B.湖北正午影子逐渐变长

C.此时晕染梅花26瓣D.地球运动到丁~甲段

【答案】3.B4.D

【解析】3.由题意可知当晕染梅花有35瓣时,说明是从冬至日(12月22日)已过了35天,日期大概为

1、2月份,此时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因此位于北半球的湖北是昼短夜长,ACD错误,故选B。

4.由题意可知,4月26日太阳直射于北半球,且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北移动,因此位于北半球的湖北日出越

来越早,湖北正午影子逐渐变短,时间已过数九期间;丁是3月21日前后,甲是6月22日前后,乙是9

月23日前后,丙是12月22日前后,因此4月26日,地球运动到丁~甲段。ABC错误,故选D。

我国某城市广场修建了十二生肖柱,均匀排列成圆形,中间是6米高的雕像柱,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向

(如下图)。一年中大多数日子的正午时刻,雕像柱影子投向鼠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广场可能位于()

第7页共13页.

A.哈尔滨B.北京C.上海D.海口

6.同学们可能观察到雕像柱的影子()

A.冬至日正午影长一年中最短B.每天日落时投向鸡柱的方向

C.一年中会出现两次无影现象D.一天中的长度不会超过6米

【答案】5.D6.C

【解析】5.根据材料“一年中大多数日子的正午时刻,雕像柱影子投向鼠柱”,说明一年大多数日子正午影

子朝北,部分日子正午影子朝南,海口处在北回归线以南,一年中正午影子并非一直朝北,D正确;哈尔

滨、北京、上海正午影子全年朝北,ABC错误。故选D。

6.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影长是一年中最长的,A错误;日落方向主要为偏西方向,日落时雕像柱的

影子应该投向兔柱方向或其附近,B错误;海口处在北回归线以南(南北回归线之间),存在两次太阳直射

现象,太阳直射时出现无影现象,C正确;日出日落太阳升起,高度角由0度变化,影长会超过6米,D错

误。故选C。

我国智能光伏“太阳花”可以自动跟踪太阳,使光伏板(“花面”)与阳光始终垂直,最大程度利用太阳

能发电,完成下面小题。

7.智能光伏“太阳花”在白天发电时,“花面”主要转动方向是()

A.自北向南B.自南向北C.自东向西D.自西向东

8.推测夏季时,下列四个城市中,智能“太阳花”发电量最大的是()

A.广州B.乌鲁木齐C.济南D.武汉

【答案】7.C8.B

【解析】7.由题意可知,“太阳花”可以自动跟踪太阳东升西落,因此是自东向西,C正确,ABD错误,故

选C。

8.由题意知,夏季太阳直射于北回归线,广州、乌鲁木齐、济南、武汉四地中乌鲁木齐离北回归线最远,

白昼最长且乌鲁木齐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因此智能“太阳花”发电量最大,B正确,

第8页共13页.

ACD错误,故选B。

聊城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观察了校园车位上太阳照射面积的变化,下图中箭头①②③代表二

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同学们发现,一天中车位上阳光照射的位置和面积是在不断变化的,与此变化同时发生的现象有()

①太阳高度变化②昼夜长短变化③季节变化④气温变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0.同学们发现,一年中正午车位上阳光照射面积最小的时段()

A.路灯照明时间最短B.聊城正在供暖

C.天安门广场6点升国旗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中位置丁附近

【答案】9.D10.A

【解析】9.依据材料分析,一天中车位上阳光照射的位置和面积变化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在变化,正午

太阳高度最大,日出与日落时太阳高度最小,故①正确。昼夜长短是太阳公转导致的每天昼夜变化,不是

一天变化,故②错误。季节变化是太阳公转导致的季节更替,不是一天变化,故③错误。一天中太阳高度

在变化,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气温值最高,日出与日落时太阳高度最小,气温相对中午较低。故④正确。

故选D。

10.聊城位于北半球,一年中正午车位上阳光照射面积最小时,正处于夏至日当天。当天北回归线及其以

北地区达到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路灯照明时间最短,故A正确。夏至日处于夏季,天气高温炎热,不供

暖,故B错误。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6点日出,18点日落,天安门广场6点升国旗,

故C错误。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极昼,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中位置乙附近,故D错误。故选A。

二、解答题

11.“二十四节气”采用“定气法”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

于大寒,周而复始,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第9页共13页.

谚语一:昼最长,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谚语二:昼夜均,寒暑平。一场雨,一朝寒。草木染青黄,蝉噤荷残。

谚语三:又是一个平衡日,子线从南向北回。

材料二:我国“24节气图”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轨迹图”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述的是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现象。

(2)地球的公转运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据图可知,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是,太阳直射点位于

北半球的时间段是。

(3)谚语一描述的节气是,这一天过后昆明的昼夜长短变化状况是。

(4)谚语二描述的节气是,判断理由是。

(5)“又是一个平衡日,子线从南向北回”该谚语描写的节气是。

【答案】(1)四季变化/季节变化/四季更替

(2)南北回归线之间春分—夏至—秋分/3月21日至9月23日

(3)夏至昼变短,夜变长

(4)秋分全球昼夜平分为春分和秋分,草木枯黄,代表着秋天的到来

(5)春分

【解析】(1)诗歌的意思是草原上的草每年秋冬枯黄,春夏茂盛。结合地球公转的意义便是产生四季变化、

季节变化或者四季更替这一现象。

(2)读图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从赤道向北度数越来越大是北半球,读图可知,太阳直

射点位于北半球的时间是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2日)-秋分(9月23日)

(3)我国谚语,昼最长,半夏生可推出该节气是夏至,昆明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夏至日之后昼变短,

夜变长。

(4)昼夜均,意思是昼夜平分,春分秋分这两天全球昼夜平分,受锋面气旋影响一场秋雨一场寒,草木染

第10页共13页.

青黄,蝉噤荷残是夏转入秋的现象,由此可知该节气是秋分。

(5)平衡日意思是昼夜平分,春分和秋分这两天全球昼夜平分;子线从南北回是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可推

出此节气是春分。

12.2023年我国完成风云三号G星和F星发射任务,将成为全球唯一同时业务运行晨昏、上午、下午、倾

斜四条近地轨道民用气象卫星的国家。小明的家乡在西安(34°N108°E),他对地球公转规律和现象进行了

探究,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1)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是;小明的家乡(有/无)阳光直射现象。

探究二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高度的变化

(2)由图1可知小明家乡此时的节气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