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4说明文(二)重难点题型-给材料放位置段落互换
血\题型突破一魁人
(-)考点分析
段落互换和句段归位考查知识点:首先是概括能力,能概括所给材料或者要互换的段落;其次是说明
顺序,能根据说明顺序进行判断应该放在哪个位置或者不能互换的原因;然后是把握说明文的结构照应,
比如总分式中首段中所写说明对象的几个特征会与下文一一对应,照应上要关注段尾句与段首句与材料的
照应,或者与要互换段落的照应;最后考查的是综合能力,材料要与说明对象特征保持一致,还需要一定
的表达能力。
(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i.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
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
南北中等。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由表及里、由远及近、从上到下等)
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说明。逻辑顺序的
具体分为:主一一次、原因一一结果、现象一一本质、特征一一用途、一般一一个别(特殊)、概
括一一具体、整体一一局部等。
阅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段落结构,概括段意。还要关注每段总起、归纳句,段内、段落间的过渡句,能
体现说明顺序的重要词语。
2.掌握答题格式:
找准关键词及事物的内在联系。例如空间顺序较多使用方位词;时间顺序较多用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
逻辑顺序则关注“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
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
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文结构
L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递进)等。(结构包括段落)
一篇完整的说明文常常是几种结构综合运用的。
(1)总分式:包括“总一分、分一总、总一分一总”,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
按并列
方式安排。(注意总起的段落与后面段落一一对应的关系)
(2)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
(3)层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的结构,一层一层的剖析事理,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
2.把握结构的意义
开头作用有:(1)引出说明对象、说明的内容;(2)提出说明的问题;(3)照应题目。
中间作用有:承上启下
结尾作用有:(1)总结全文或前文;(2)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等。
效果上:激发阅读兴趣。(通过讲故事、神话传说,引用古诗文、谜语,使文章富有诗意,增强文学趣
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注意工
顺序和结构是两个概念。
说明顺序:具体是对说明内容的先后次序的安排。
文章结构:是文章各部分的组合方式。
(四)材料回归答题技巧
该类题目考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是在考察学生对这类题型答题思路。因此一定要将这
些答题技巧熟记于心,才能自如运用。
1、判断放置位置。
2、概括所给材料主要内容(说明方法+内容+作用+特征)
材料内容与某处(段)内容、结构上的关系,如果是放在两段之间,材料内容与某两段之间内容、结
构上的关系,联系A段最后一句,B段首句。(个别题目会跨段照应)
3、判断这些文段之间的顺序关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答题方式:材料(概括材料主要内容)放在第A段之后或A段B段之间(需要概括A或B段的主要内
容),本段写了……与A段B段内容、结构上的关系。A段与材料(与B段)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
事物,所以放在某处最恰当。
(五)段落(同一段内词句)互换答题技巧
1.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
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2.段落能否删掉或者段落能否调换类的解题模式。
(1)判断能否删掉或调换(一般不行)。
(2)概括删掉段或者调换段落的内容,有说明方法的指出。
(3)判断这些文段之间的顺序关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4)关注结构和照应。总分关系中,分部与前文总部分相照应。还要考虑要删除或者要互换的段落与
上段句尾或下段句首的照应关系。
答题方式:不能调换(删掉),这一段(几段)写了什么内容,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原文采用由……
到……的顺序介绍事物,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或事物发展的规律)接着表明调换(删掉)后会怎样
(调换(删掉)后不合逻辑,不符合原文意思),结构上与前后文有什么关系。
例题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①明代诗人魏允贞诗云:“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在诗人眼中洞庭之水乃是天下水中第一,岳
阳楼则为天下楼台之首。其实,无论是在地理意义上,还是在文化意义上,洞庭湖和岳阳楼自古以来都备
受人们推崇。
②洞庭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汨罗等十几个市县。“洞庭”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近现代由于围湖造田以及自然泥沙淤积等原因,现已分割为东洞庭湖、
西洞庭湖等部分。目前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洞庭湖南边,有湘江等四水汇入,在北边,有松滋等四口
与长江相通。它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具有强大的蓄洪能力。
③洞庭湖因其浩渺而引无数文人墨客尽折腰,在他们的“努力”之下,洞庭湖的文化意义逐渐丰富起
来。屈原是最早发掘洞庭文学审美意象的人之一,《九歌•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描
绘的洞庭湖边的秋叶飘零甚至还形成了中国诗学中典型的意象“木叶”。
④在有了岳阳楼之后,湖与楼相得益彰。首先从地理位置看,现存的岳阳楼地处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
上,紧靠洞庭湖畔,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其次,历史也颇为悠久。它原是东汉末年鲁肃为练水军而建造
的“阅军楼”,南朝时期改建成观赏楼台,被称为巴陵城楼。唐开元年间,进一步扩建此楼,始有''岳阳
楼”之称。北宋庆历年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请范仲淹撰写《岳阳楼记》。楼因文因人而盛传四海。
⑤之后,岳阳楼屡毁屡建凡数十次。现在看到的建筑主要沿袭清代的形制与格局,按照“整旧如旧”
的原则重建。主楼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的长方体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
以廊、防、椽、才禀,互相以棒卯结合,成为整体;顶覆琉璃黄瓦,构型庄重大方,建筑中庸对称,纯木、
飞檐、盔顶,自上而下,祥云缭绕、龙凤呈祥、四梁贯顶,体现了天、地、人合而为一。
⑥此外,楼内陈设着古今墨宝,盛载了名联、名诗、名文。一楼悬挂《岳阳楼记》雕屏及诗文、对联、
雕刻等;二楼正面墙上嵌有紫檀木雕屏,上刻有清朝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三楼悬挂毛泽东手书
的杜甫《登岳阳楼》诗词雕屏。
⑦“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洞庭湖与岳阳楼对所有中国人来说既是客观存在,也是文化与文学意
义上的主观存在。湖与楼承载着中国传统士人的追求和审美况味,催化出了璀璨的中华文化与文学经典。
(有删改)
7.根据第②段内容,下列表述正确一项是()
A.洞庭湖一直以来就有“洞庭”之名。B.洞庭湖自古就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C.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的调蓄湖泊之一。D.围湖造田使洞庭湖分割成了两部分。
8.文章第④一⑥段依次围绕“岳阳楼”说明的内容是:
(1)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现在的形制与格局。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②段和第③段的顺序不能颠倒,请分析原因。
素养提升~4人
(-)(15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土壤也会“长身体”
①在大自然中,土壤随处可见。它们遍布花坛、田间、山林,默默地为植物提供所需的营养。尽管毫
不起眼,但土壤对陆地生态系统却极为重要,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②简单来说,土壤就是覆盖在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一层疏松物质。土壤中的固体物质包括土壤
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通过光照抑菌灭菌后得到的养料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中的水分,气体物质则
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土壤中的这三类物质构成一个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植物提
供必需的生长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研究调查表明,当土壤固体和孔隙的体积比例各约50%,而且
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分别占45%和5%左右,土壤孔隙中水和空气各占一半时,土壤的结构达到最理想状态,
为土壤动物、植物、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最佳条件。
③然而,土壤并非生来就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就像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会发育一样,平平无奇
的土壤也会缓慢地“长身体”。从贫瘠到肥沃,土壤的发育需要一系列的过程。
④最初,土壤是由岩石变来的,岩石通过风化作用成为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被称为“成土母质”。
在适宜的条件下,土壤母质会在生物的作用下进入幼年土壤发育阶段:首先是在岩面出现“岩漆”状岩生
植物,如蓝藻、绿藻等;之后渐渐发展为岩面地衣类植物的繁生,再是苔葬植物着生,最后是高等植物的
繁生。这时,原始土壤正式形成。
⑤在幼年阶段,土壤的土体较为单薄,肥力还很弱。等到了成熟阶段,土壤中的有机质积累旺盛,易
风化的矿物质强烈分解,在淀积层中粘合成颗粒状大量积聚,土壤的肥力和自然生产力均达到最高水平。
⑥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以后,成熟土壤中的有机质累积过程慢慢减弱,矿物质的分解也进入到了最后阶
段,只有抗风化最强的矿物还残留在土体中……土壤进入到老年阶段,这一阶段土壤的肥力和自然生产力
都明显降低。
⑦其实,气候、地形、生物等诸多外界因素都会影响土壤的发育。
⑧在气候方面,土壤若是处于干堞的荒漠、低温的高原或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区,随着温度、降水、
蒸发的变化,其发育程度各不相同。地形带来的影响同样如此。在徒峭的山坡上,由于重力作用和地表径
流的侵蚀力往往加速疏松地表物质的迁移,所以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而在平坦的地形部位,地表疏松
物质的侵蚀速度较慢,成土母质得以在较稳定的气候、地理条件下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⑨土壤肥力的产生还与生物的作用密切相关。生物的生命活动会积累有机质,使土壤肥力得以形成并
逐步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生物就没有土壤的发育。
⑩作为地球生物圈的重要成员,人类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也“出了不少力”。一方面,人们通过合理
的耕作经营,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还利用施肥等方式增强土壤肥力;但另一方
面,由于过度开发等人类活动,也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壤污染、荒漠化等严重问题。
⑪有人说:“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土壤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保护土壤
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只有对大自然怀有虔诚的敬畏之心,人类才能继续繁衍生存。
7.第②-⑩段依次说明的内容是:
(1)
(2)
(3)
8.第②段画线句中列举了多个数据,对其作用分析最恰当的一项地()
A.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土壤中各类物质的占比。
B.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土壤中的三类物质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C.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土壤结构的最理想状态。
D.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土壤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提供了最佳条件。
9.第⑩段中的“出了不少力”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⑧段和第⑨段的顺序不能颠倒,请说明理由。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藏在化石里的传染病密码
①不止人类,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有各自恐惧的传染病。古生物是否也会受到传染病的困扰?研究人员
又是通过什么发现它们身上的传染病的呢?
②传染病的病原体几乎都是软体结构,很难成为化石保存,更不用说和它们的寄主一起保存下来。而
且,绝大多数传染病都是在内脏器官等处发病,而内脏只有在极偶然的情况下才能形成化石保存下来。所
以,想通过化石直接研究古生物是否存在传染病几乎是不可能的。()少数古生物在染病后,骨骼等硬
体结构随病情扩散受到影响,而且这些骨骼症状恰好又得以保存形成化石,那么,古生物的不幸就可以变
成古生物学家的“幸运”。
③2022年,古生物学家在美国发现一具梁龙类化石。梁龙是一类体型巨大的蜥脚类恐龙,它们的脊椎
上有很多孔洞。但让人惊讶的是,这只正处青春期的恐龙颈椎孔洞附近,竟有一系列奇怪的、没有任何分
布规律的骨质结节。
④这些骨质结节是什么呢?古生物学家将新标本与已发现的其他梁龙类颈椎对比后,未发现任何类似
结构。随后,他们使用CT扫描,发现这只恐龙存在骨质疏松现象,而骨质结节附近并没有骨骼受伤愈合的
痕迹,因此不是外力所致。同时,古生物学家发现,现生动物的疾病感染扩散到骨骼后也会出现类似结节
——这只梁龙很可能是生病了。
⑤病在哪里?梁龙脊椎上的孔洞和现生鸟类的类似,而现生鸟类的孔洞是用来附着一种辅助呼吸的器
官——气囊。由此,古生物学家推测,这只梁龙和鸟类一样具有气囊,且很可能是呼吸系统发生了病变。
⑥可什么样的呼吸系统疾病会影响到骨头?古生物学家首先想到的是癌症,但癌症多发于动物老年阶
段,这只恐龙正处于青春期。除此之外,现生鸟类气囊发现癌症的案例极少,即使有,也未发现类似影响。
因此,癌症基本被排除。
⑦之后,古生物学家把目光对准了气囊炎种现生鸟类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研究对比发现,一
些鸟类的呼吸系统受到真菌感染并扩散到骨骼后,会出现和新标本类似的构造。基于这些研究,古生物学
家认为这只恐龙不慎把致病真菌吸入身体,导致患上严重的气囊炎,这可能也是它“英年早逝”的原因。
⑧除这只梁龙外,古生物学家还在其他恐龙以及同时期爬行动物身上发现了呼吸道传染病存在的痕迹
例如在白垩纪的蜥脚类恐龙和三叠纪的海生爬行动物幻龙的肋骨上,都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小骨包。对其切
片研究后,发现这些骨包的截面显微结构与现代肺结核引起的肋骨病变相似。这正说明,恐怖的肺结核等
呼吸道传染病很可能在中生代时期就已经在动物间传播了。
⑨除了骨骼化石,古生物学家还在琥珀(松脂化石)中发现,曾让人闻之色变的鼠疫、疟疾等传染病
在千万年前也已存在。
⑩这些研究表明:有的传染病病原体生存时间可能长达上亿年,生命力极其顽强。这也提醒我们,针
对传染病的防范工作绝不可松懈。
(有删改)
8.根据上下文,填入第②段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并且B.因为C.然而D.尽管
9.阅读第③一⑧段,根据文章思路,完成下面的填空。
10.从全文看,第⑨段不能删除,请简述原因。
(三)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米糠上餐桌不是倒退
朱毅
①米糠是稻谷种子表面的种皮部分。众所周知,米糠口感粗糙,难以下咽,所以老一辈“吃糠咽菜”
的穷苦日子是迫不得已。那为什么当下会呼吁米糠重回餐桌呢?专家表示,随着人们注重食物多样性和营
养搭配,加上食品加工、制作方面先进技术的加持,曾经难以下咽的米糠变身美味食物重回餐桌,这是一
件顺理成章的事。
②米糠是“天然营养宝库”,让饮食结构更合理。米糠在一粒米中的体积比不高,但营养价值很高。
通俗地讲,糙米加工成精米时去掉的部分就是米糠。资料显示,米糠重量只占整粒米的10%左右,营养占比
却高达60%左右,其中富含蛋白质、多糖、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维生素、抗氧化物质(Y—谷维素、
生育酚等)以及矿物质(钾、钙、镁、铁)等营养成分,对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炎、增强免疫力、
预防心血管疾病等都十分有益。
③米糠利用关系粮食浪费,关乎农副产品附加值。资料显示,我国米糠的加工量仅占10%—20%,且多
数用于动物饲料,是一种巨大的粮食资源浪费;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米糠利用率高达40%—80%,已
开发出多种米糠副产品。其中最为成熟的副产品米糠油,在欧美国家与橄榄油齐名,深受心脑血管患者喜
爱。所以,提高米糠利用率一方面利于促进粮食减损增效,另一方面也可推动米糠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
④不得不承认,米糠真正走上餐桌还需考虑诸多因素。按照当前的食品安全法规,米糠不属于普通食
品原料。目前,米糠主要用于生产饲料,作为粮食原料主要用于生产米糠油。我国已有的米糠及米糠相关
产品标准主要有:《GB/T19112—2003米糠油》国家标准,《LS/T3320—2020米糠粕》《LS/T3269—2020油用
米糠》行业标准,以及米糠油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等。关于食用级米糠的行业标准仍处于面向社会公开征
求意见的阶段。米糠上餐桌目前还需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从技术上实现米糠生产并不难,但生产过程中
的晾晒、碾米环节如何规避灰尘、细菌等污染,需要有严格生产标准和安全监督。另外,重金属检测也须
相当严谨,有研究发现,同一粒米中,糙米(保留了米糠)形态的重金属含量要高于大米(只保留胚乳部
分)。
⑤虽然米糠目前还不能作为单独主食供人们食用,但市场上已有不少以深加工或少量添加形式出现的
食品,例如米糠油、米糠面包、米糠饼干、米糠面条、米糠米粉、米糠馒头、米糠酸奶及米糠乳酸饮料等。
另外,糙米、玉米、紫米、高粱、燕麦、茶麦等都属于加工较少的全谷物,保留了大部分的米糠及其营养
物质,杂豆和薯类等杂粮也具有相似的营养价值,将其与精制谷物搭配做成杂粮饭、杂粮面等食用,同样
有益健康。
8.理解第④段加点词语“真正走上餐桌”在文中意思,最正确的一项是()
A.变身美味供人们食用。
B.按食用级行业标准生产加工为食物后食用。
C.作为单独主食供人们食用。
D.米糠与精制谷物搭配做成杂粮饭、杂粮面之后再食用。
9.文章②③段分别说明米糠重回餐桌的两点意义:(1);(2)
=第④段从加快制定食用级米糠行业标准和两方面说明米糠真正走
上餐桌需考虑的因素。
10.第⑤段画线语句不能删去,说说你的看法。
11.把下面这句话放回原文,应放在哪一段的末尾?简要说明理由。
而人们常吃的精米白面中,能提供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都很少,米糠的回归将有助于弥补当
代人饮食结构中相对缺乏的营养素。
(四)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水果加热吃,真不错
①冬天冻得咬牙跺脚,人就总想吃点热乎的,连水果都恨不得热一热再吃。加热水果也不是啥新鲜事
了。小时候妈妈给烤的橘子、炖的梨,那股迷人香气和温润甜蜜,至今在记忆里萦绕不散。
②不过,有些朋友会疑惑:水果加热还能有营养吗?答案挺意外——水果加热吃营养损失没那么大。
我们来看看加热对水果中的营养元素有啥影响:
③维生素C比较脆弱,受热易分解,水煮的话还会因为溶于水而丢掉一部分。有实验表明,柑橘在95℃
热水中热3分钟,维生素C降低了约30%。还有实验研究了蒸和微波对草莓的影响,也证实温度越高时间越
长,维生素C损失越多。不过矮子里面拔大个,微波要强一些,保留率明显高于蒸制。所以从营养角度看,
像橘子、橙子、猫猴桃等维生素C“大户”加热吃是挺可惜的。但如果就是贪恋热水果的美味,那也不必纠
结。往好处想,维生素C损失了又没完全损失。况且,还可以通过其他食物找补呢。
④加热对水果中的无机物没什么明显破坏作用。矿物质属于无机物,虽然加热对其影响不大,但矿物
质多是水溶性盐,存在于细胞液中,容易随着水果汁液溶出带进汤汁中,记得连汤带果一起进肚。
⑤从营养上来说,肯定更建议大家吃新鲜水果。但也不必那么教条,热水果也有它的好。像有肠易激
综合征的朋友,一吃冷的就不舒服拉肚子。水果热着吃,可以避免对肠胃的冷刺激,质地柔软好消化,也
特别适合消化功能差、食欲不佳的人群。
⑥另外,加热还会赋予水果诱人的风味。可溶性糖在高温下会发生焦糖化反应或美拉德反应,产生浓
郁香气。比如烤香蕉,滋滋的糖液渗出,释放迷人焦糖香,不爱吃香蕉的人无论如何都得试试。加热还能
灭活蛋白酶,让菠萝吃起来不扎嘴,变成菠萝罐头般的香甜多汁口感,美味瞬间加倍!损失了一些营养,
收获了神仙美味,这么一合计也不算亏。
⑦朋友们,如果你是健康第一,那基于上面这几条,可以试试“加热水果的健康公式”维生素C含量
不高的水果+微波加热。如果你更看重口味,那甜度高的水果其实特别适合加热。高温可以提升可溶性糖的
含量,吃起来更甜,美味值拉满。
(有删改)
5.梳理文章思路,完成下面填空。
-(1)
营养损失没那么大一
(2)_____________
水果加热吃,真不错」(3)
(4)
6.根据下表信息,用语言描述加热方式与水果酚类物质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水果最
健康的加热方式是O
加热方式对水果多酚物质含量的影响
多酚物质含量//mg/100g
样品新鲜微波蒸煮
山楂889896863864
苹果490648434447
金橘324500299305
梨239477252273
【注】多酚物质:广泛存在于水果中,是具有潜在促进健康作用的化合物。
7.你对上表信息的描述若要插入原文的话,放置在一(A.④一⑤段之间B.⑥一⑦段之间)更合适,
理由是___________
作业
开启人工智能新纪元
①ChatGPT是由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在2022年11月30日发布的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它能
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前后的聊天内容轻松进行互动,真正像人类一样交流。
②为什么ChatGPT一经发布就火爆得一塌糊涂?
③它拥有超过人类的翻译、语言理解和表达、推理,甚至是编程和创意生成能力,并且有超强的学习
意识和学习能力。随着用户使用的更深入和模型的进一步扩大,未来这些能力学可熊会更强。其目前的状
态犹如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没有开窍的段誉,六脉神创功力会越来越强。
④众所周知,人类有举一反三的特质,但是过去的机器是没有的。过去为了完成一个特定任务,需要
将大量样本“喂”给机器进行训练才可以实现。但现在ChatGPT模型可以用很少的样本甚至仅仅表达出我
们的任务意图,就可以照葫芦画瓢,并做得非常好。这种类比能力是以往的人工智能所不具备的。不仅如
此,情境学习的能力也使它脱颖而出。比如我们可以让模型去类比唐朝诗人李白、杜甫等人的诗句风格,
再放上几个相关例子,它们可能就会造出带有这些诗人风格的全新诗句。
⑤极为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也为它添彩增色。举例说,如果提问ChatGPT模型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
它不仅会给出答案,而且逻辑和推理非常清晰,看上去很有道理。甚至对于一些奥数题目,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间投资合作协议合同范文
- 企业间房产转让合同细则
- 军人离婚正式合同书模板
- 9 古诗三首 雪梅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2 日晷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四年级下册大象版
- 小学2024年教育教学专项发展规划执行、完成情况
- 个人土地交易合同及相关条款
- 10《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教学设计)-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寒假教学设计day7
- 员工服装合同范本
- 福特福睿斯说明书
- 万千教育学前幼儿园课程故事:支架教师的专业成长
- 居间协议书-五金工具销售服务
- 酒店宾客意见表
-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说课课件
- NB/T 11261-2023煤矿冻结孔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 《铸造用增碳剂》
- 婴幼儿伤害预防与处理配套教材电子课件(完整版)
- 萃取技术 多级逆流萃取
-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培训课件【部编】
- 盆景造型经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