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苏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苏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苏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苏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苏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苏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62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假如隋朝时一位商人想途经大运河从北京出发到杭州去做生意,他所必须经过的运河路线依次为()A.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B.永济渠--邗沟--通济渠--江南河C.通济渠--永济渠--邗沟--江南河D.永济渠通济渠--江南河--邗沟2、自古以米,各族人民驰骋于中华大舞台。史书所述“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归一”的民族是()A.蒙古族B.契丹族C.女真族D.党项族3、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A.夏朝B.西周C.商朝D.东周4、隋唐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B.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C.促进了科技的发展D.削弱了显贵特权5、比较法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关于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相似之处是()

①人们过着定居生活‚

②进入原始农业时代ƒ

③会制造陶器。

④种植水稻。A.‚①②B.‚ƒ①②③C.‚ƒ②③D.‚ƒ①②③④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6、唐代是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唐朝最强盛的时期,它的疆域东至____,西迄____,北达蒙古高原,南抵____。7、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的创始人或代表人物:

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春秋晚期的——____

儒家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____

道家学派创始人是春秋晚期的——____

道家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____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____

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____

8、宋金绍兴议和后,双方以淮水至____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____局面形成。9、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最杰出的使者是玄奘,由他口述而写的《____》,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北宋时,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____》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10、战国时期,各国间经常发生战争,其中著名战役有(写出一个即可):______。11、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于流域,居住的房屋是____。12、“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曛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根据诗歌内容判断作者生活的历史时期应是南宋与金对峙的时期。______(判断对错)13、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以上是思想家培根对四大发明影响的论述,请你在材料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对应的三项,要对应填写,顺序颠倒不得分。14、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口号是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5、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16、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17、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18、中原和西域大规模交往的开拓者是张骞。()19、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A.正确B.错误20、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其中象形最为原始。______(判断对错)21、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便利了典籍的流传。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列举题(共3题,共15分)22、从第一个王朝建立到目前学过哪些朝代(请按时间的先后顺序10分)23、列举唐朝完善科举制的三位皇帝(3分)24、文化引领时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其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打动和影响世界。

(1)他生活在战国时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他是谁,其代表作是什么?(2)思想的变革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具有思想解放性质的事件是什么?(3)战国时期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是哪位思想家?第一个专制主义封建王朝为了创立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投制度,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4)青少年应该为促进文化大发展做贡献,作为中学生应如何待传统文化?评卷人得分五、辨析题(共3题,共15分)25、河姆渡居民会种植水稻,住半地穴式房屋。26、夏商西周社会以能力高低区分尊卑等级。27、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文景之治”。这个说法正确吗?请写出理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A【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民工几百万,利用了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开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成了一条贯通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的的大运河,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所以答案选A。2、A【分析】据题干“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可知是蒙古族。蒙古民族兴起于漠北草原,“并西域”指成吉思汗和窝阔台的西征,“平西夏”指蒙古破兴庆府,灭西夏。“灭女真”指蒙古破蔡州,灭金之战。“遂下江南”指元1279年崖山灭南宋之战。材料反映的是蒙古族平西夏,灭女真,最终统一天下的史实。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蒙古族的相关知识。

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民族关系有战有和,但和是主流,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也有利于民族间的融合和发展,战是次要的,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同时还说明,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间的战争有正义非正义之分,没有侵略和被侵略之说,同学们要注意这一点。【解析】A3、B【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年代尺图的读图、识图能力和西周建立的内容。观察这个年代尺,①中的约公元前2070年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的时期,②约公元前1600年是商朝初年,③公元前1046年是我国西周初年,④公元前770年是我国春秋战国开始时期,公元前1046年发生了牧野之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故选B。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答案】B4、A【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科举制焕发的活力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第一子目科举制焕发的活力中的内容:“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可知,隋唐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故选A。BD选项是隋唐实行科举制的目的。C选项不符合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焕发的活力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科举制的创立、发展和影响5、B【分析】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人;半坡人种植的是粟,据此可排除含④的D,而①人们过着定居生活和③会制造陶器是两者的共同之处,可排除不包含这两项的AC两个选项.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人和半坡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对比分析能力,需要全面对比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解析】B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6、安东安西南海【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第一子目澶渊之盟中的内容:“唐代是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唐朝最强盛的时期,它的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可知,故填安东安西南海。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澶渊之盟的背景、时间、结果和影响。7、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孙武【分析】【分析】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儒家在战国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反对一切战争,主张“仁政”治国。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其思想具有相互的辩证法。战国时道家的代表人物是庄子,认为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兵家的创始人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著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本题答案: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孙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8、大散关对峙【分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岳飞班师后,宋金达成绍兴议和,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故答案为:大散关;对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宋金对峙的认识。9、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玄奘和司马光的相关内容。玄奘是唐代高僧、旅行家、翻译家。俗名陈袆。贞观元年,他自长安出发去天竺游学,前后停留19年。玄奘在印度期间,在当时的佛教中心的那烂陀寺向戒贤学习,成为了著名的佛学家,以其在佛学的学识上受人钦佩。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由天竺回到长安。贞观二十年,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共294卷,叙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以事系年,详略得当,以述事论人为主,全书绝大部分篇幅记述了历代治乱兴衰,以供统治者借鉴。故填:大唐西域记、资治通鉴​。【解析】大唐西域记;资治通鉴

10、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分析】桂陵之战:公元前4世纪中期;魏赵交战,齐派孙膑率军救赵,齐军在桂陵大败魏军。马陵之战:公元前4世纪中期,齐魏交战,魏国在马陵遭到齐国的埋伏,此后,魏国大大削弱,齐国强大起来。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进行了长平之战,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故答案为: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本题以战国时期;各国间经常发生战争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战国时期著名战役的相关知识点。【解析】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11、干栏式房屋【分析】【分析】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即对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居住地和房屋的识记。

【点评】考查河姆渡住的房屋的类型相关的知识点。12、略

【分析】题中诗句的意思是青山之外还是青山;高楼之外还是高楼;从北方避难而来的人们,整日在西湖上唱歌;跳舞,究竟到何时才会停止,作者愤恨南宋政府的偏安、腐化,不思抵御外族侵略,收复北方的失地,只知苟且偷安,过着纸醉金迷,粉饰太平的日子,故作此诗讽刺无能的南宋政府。据所学知识可知,金灭北宋的同一年,北宋皇族赵构在南京称帝,后来定都临安,历史上称为南宋,宋金和议后,南宋与金对峙局面形成,作者生活的历史时期应是南宋与金对峙的时期。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学生对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史实的识记。1127年北宋被金灭亡后;北宋皇族赵构在南京称帝,后来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历史上称为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南宋的建立的相关史实。【解析】√13、略

【分析】据材料可知;第一种在文学上指的是印刷术,第二种在战争上指的是火药,第三种在航海上指的是指南针.

故答案为: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本题考查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发明的重大意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解析】印刷术;火药;指南针14、尊王攘夷【分析】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口号是尊王攘夷;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故答案为:

尊王攘夷。

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知道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口号是尊王攘夷。

本题考查春秋争霸,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解析】尊王攘夷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5、√【分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印制的《金刚经》卷末有一行文字,说明是咸通九年刻印的,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故本句表述是正确的。

【点评】本题考查雕版印刷术相关知识,属识记层面要求,难度不大。16、×【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点。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著作。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故题目错误,故选F。【解析】F17、√【分析】【分析】墨子思想可概括为十项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其中“兼爱、非攻“要求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人与人之间互助互爱;坚决反对以大欺下、以强凌弱的战争。“节用”是指反对奢靡,提倡节俭,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18、√【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张骞出使西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原与西域各国的交往,故本题说法正确,故选T。

【解析】T19、×【分析】本题考查开元盛世。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本题是错误的,故选B。【解析】B20、√【分析】一般说来;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有以下四种: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象形,指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其中象形是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的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故答案为:√。

本题以判断题的形式;考查甲骨文的相关知识。

本题掌握文字演变相关知识。重点熟记基础知识。【解析】√21、×【分析】西汉前期;我国人民就发明了纸,东汉时,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因此题干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纸的发明和改进;纸的发明和改进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本题以纸的发明和改进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四、列举题(共3题,共15分)22、略

【分析】试题分析:根据历史朝代歌对中国古代历史朝代更替有一整体把握。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禹建立的夏朝,接着先后经历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一直到现阶段学习的西汉。考点: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的更迭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属基础题。识记中国古代朝代更迭顺序。【解析】【答案】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23、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科举制。唐朝完善科举制的三位皇帝是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解析】【答案】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24、略

【分析】第(1)问,本题考查的是屈原以及他的代表作。由关键信息提点: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可知是屈原,《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第(2)问,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具有思想解放性质的事件。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急需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第(3)问,本题考查的是战国时期提出中央集权的人物以及实施中央集权的国家。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是法家的韩非子;第一个专制主义封建王朝是秦朝,秦朝加强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有: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②在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第(4)问,本题属于一道开放性题目,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传统文化有其精华部分也有其腐朽落后的一面,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传统分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解析】(1)《离骚》(2)百家争鸣(3)韩非(韩非子)。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