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湘师大新版必修5语文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1F/01/wKhkGWeZuhSAQ6j0AAIrcydIW9w950.jpg)
![2025年湘师大新版必修5语文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1F/01/wKhkGWeZuhSAQ6j0AAIrcydIW9w9502.jpg)
![2025年湘师大新版必修5语文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1F/01/wKhkGWeZuhSAQ6j0AAIrcydIW9w9503.jpg)
![2025年湘师大新版必修5语文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1F/01/wKhkGWeZuhSAQ6j0AAIrcydIW9w9504.jpg)
![2025年湘师大新版必修5语文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1F/01/wKhkGWeZuhSAQ6j0AAIrcydIW9w95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湘师大新版必修5语文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志怪,就是记录怪异,后来专指魏晋时期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B.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晦,朔连用,一般指农历月末至月初,有时也指农历一个月。C.我国古代先民极其重视春,秋两季的祭祀,由此“春秋”衍生出更多的语言含义,常常用来表示一年,四季、四时,光阴,年龄等。D.六气,是指影响身体健康的六种致病因素,即阴、阳、风、雨,晦,明,最早是由秦国名医医和提出的“六气病源”学说。2、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等,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等,平级转调叫转迁等。B.唐朝诗人李贺,其父名晋肃,“晋”与进士的“进”同音,按封建礼教,李贺应避讳,不得应“进士”试,韩愈愤然为其作《讳辩》一文以鸣不平。C.《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涉及的出使礼仪有九宾礼、献璧等。《苏武传》中涉及的出使礼仪有持节等。D.古代官吏年老请求辞职退休,叫“乞骸骨”“乞”是“求、讨”的意思。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3、“总角之交”是指()A.少年之交B.青年之交C.中年之交D.忘年之交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加:去。
②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沮:沮丧。
③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广:身宽。
④而后乃今培风乃:才。
⑤适莽苍者;三餐而反适:适合。
⑥三餐而反,腹犹果然果:饱A.②④⑤⑥B.①③④⑤C.①③⑤⑥D.②③④⑥5、与“《齐谐》者,志怪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莫之夭阏者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C.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D.野马也,尘埃也6、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宋,何罪之有?C.奚以知其然也?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7、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之二虫又何知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而莫之天阏者D.遂见用于小邑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虽然;犹有未树也。
②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③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④彼且恶乎待哉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评卷人得分二、句子默写(共2题,共4分)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2)既窈窕以寻壑,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______________;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其他(共5题,共10分)11、以下文字选自《作为生物的社会》;请分析这段话的含义,概括作者的观点。
作者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织巢蚁属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12、本文虽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议论文,没有罗列森严的论点、论据,但具有独特的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分析。13、“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以上文字节选自《作为生物的社会》,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14、以下文字选自《作为生物的社会》;请理解分析句子的含义。
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15、对宇宙未来的预言,关键是要弄清宇宙的什么问题?评卷人得分四、语言表达(共4题,共40分)16、王先生想邈请自己熟识的某知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来自己家参加父亲的八十寿宴。下面是王先生写的邀请函的正文内容;其中有多处措辞不当,请找出五处并加以修改。
兹定于2017年12月25日(星期一)11时在府上为家慈举办八十岁华诞。家慈是个京剧迷,他有一些京剧问题向您垂询,热切期望能与您合作表演京剧《九锡宫》,还请您不吝赐。请届时务必光临!(1)修改;
(2)修改;
(3)修改;
(4)修改;
(5)修改;17、对下面提供的微博内容进行点评。要求主旨明确;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6分)
【微博】2014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广西师大出版社发微博让大家来说说自己死活读不下去的一本书。据近3000条读者微博;微信留言统计,前几名作品分别是:《红楼梦》《百年孤独》《三国演义》《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点评:____18、在下面横线处仿写两个句子;要求贴近诗意,与画线句的句式相似。
啊;诗从何处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王先生想邀请自己熟识的某知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来自己家参加父亲的八十寿宴。下面是王先生写的邀请函的正文内容;其中有多处措辞不当,请找出五处并加以修改。
兹定于2018年12月25日(星期二)11时在府上为家慈举办八十岁华诞。家慈是个京剧迷,他有一些京剧问题向您垂询,热切期望能与您合作表演京剧《九锡宫》,还请您不吝赐教。请届时务必光临!评卷人得分五、名著阅读(共2题,共10分)20、《三国演义》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写出一个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有关的歇后语,并简要介绍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
歇后语:
故事情节:21、毛宗岗所说的《三国演义》中的“三绝”指哪三位主要人物?
(1)智绝:________(2)义绝:________(3)奸绝: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写作题(共1题,共5分)22、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请将下面五个汉字连贯起来,组成一段主题为“反腐倡廉”的文字。要求:(1)必须结合汉字形体特征来阐述汉字意义;(2)至少一处采用因果探究的方法;(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表达准确、连贯、得体;(4)不少于200字。道贪败欲正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A【分析】【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后来专指魏晋时期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是错误的。应该是主要指魏晋时期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
故选A。2、C【分析】【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
C项;“《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涉及的出使礼仪有九宾礼;献璧等”错误,《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涉及的出使礼仪是九宾礼、递上国书等。献璧不是出使礼节。
故选C。3、A【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A项;“总角之交”是指少年之交,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
故选A。4、D【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①中“举世誉之而不加劝”的意思是“世人都称赞他;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加”的意思是“更加,越发”;②中“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意思是“世人都责难他,他也不会因此更加沮丧”,“沮”的意思是“沮丧”;③中“有鱼焉,其广数千里”的意思是“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广”的意思是“身宽”;④中“后乃今培风”的意思是“然后大鹏才能乘风而行”,“乃”的意思是“才”;⑤中“适莽苍者,三餐而反”的意思是“到近郊野外去的人,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适”的意思是“往”;⑥中“三餐而反,腹犹果然”的意思是“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果”的意思是“饱”。综上所述,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有①和⑤,解释正确的是②③④⑥。
故选D。5、D【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句。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四大类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记住标志,能准确快速判断。本题中,例句为“判断句”。
A项;宾语前置,没有谁能够阻止它。
B项;状语后置,在庭堂的低洼处倒杯水。
C项;省略句,“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
D项;判断句,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
故选D。6、A【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以及每种句式的特点,然后根据选项答题。题干要求选出“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宾语前置主要包括如下类型: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之”起到提宾作用,“惟是”是标志。
A项;“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意思是“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是定语后置句,“利”“强”是后置定语;
B项;“宋,何罪之有”意思是“宋国有什么罪呢”,是宾语前置句,应为“有何罪”;
C项;“奚以知其然也”意思是“凭什么知道是这样呢”,是宾语前置句,“奚以”应为“以奚”;
D项;“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意思是“背负着青天,没有什么能阻挡它”,是宾语前置句,“莫之夭阏”应为“莫夭阏之”。
故选A。7、D【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侧重考查学生对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题目,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题干“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然后回顾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如倒装句;被动句和判断句,再根据每种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
A项;“之二虫又何知”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之二虫又知何”;
B项;“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奚之九万里而南为”;
C项;“而莫之天阏者”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而莫天阏之”;
D项;“遂见用于小邑”为被动句,“见”表被动。
故选D。8、C【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落实18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和句法结构做分析。
①中“虽然;犹有未树也”的意思是“即便如此,他也还有没树立的”,“虽”的意思是“即便,虽然”;②中“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的意思是“列子这样乘风而行虽然免于步行,但他还是有所依靠的”,“虽”的意思是“虽然”;③中“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的意思是“世人都称赞他,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且”的意思是“况且”;④中“彼且恶乎待哉”的意思是“那他还凭借什么呢”,“且”的意思是“还”;综上所述,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故选C。二、句子默写(共2题,共4分)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崎岖”“坼”“蓑”这几个字的写法。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使得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记忆名句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能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解析】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②.亦崎岖而经丘③.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④.吴楚东南坼⑤.一蓑烟雨任平生10、略
【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太”“艰”“猱”“度”“溅”。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解析】(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三、其他(共5题,共10分)11、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句子含义及概括观点的能力。理解含义时一定要注意浅层和深层意;有修辞的话要结合修辞特点加以理解分析,作者的观点应该属于深层义,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由内而外加以整合归纳。
说人类像蚂蚁可以,反过来说蚂蚁像人类,就会遭到非议,因为这是对人类至高无上的地位的挑战。那作者是抱着什么样的态度的呢?我们可以从哪句话看出?“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以幽默甚至有些夸张的语言描述了一系列蚂蚁的社会行为,从“培植真菌,喂养蚜虫”,到“迷惑敌人,捕捉奴隶”,到“使用童工”“交换信息”,简直和人类的行为毫无二致。,使用了拟人(打比方)修辞,“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夸张),作者这里有意用描述人类行为的语言来描绘蚂蚁,和文章开头的一段用描述昆虫的语言来描绘人类正好形成对比,表达了一个鲜明的观点:人类的社会行为和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并非水火不相容,而是可以互为比照的。【解析】这一段表达了作者鲜明的观点:人类的社会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可以互为比照的。最后一句话用夸张的语言说明蚂蚁的社会行为太接近人类了!12、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
这篇科普文章具有散文化的倾向;可以看作是一篇科学随笔。本文虽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论文,没有罗列森严的论点论据,但还是具有独特的论证方法的。
首先;运用了对比论证。
主要是人类和动物的对比;鲜明地突出观点,反思人类行文,肯定赞扬生物界的聪明智慧,比如团结协作等美好的精神。这是一篇论述生物群居性的文章,充满了理趣。作者选取了独特的视角,打破禁忌,将生物的行为与人类进行比较,指出蚂蚁;蜜蜂、黏菌、鱼类、鸟类等生物在集体行动中表现出高度的组织性,似乎具有整体思维的特点。
例如:“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我认为,正是由于这一层,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我们不愿看到,可能有一些集体性的社会,能够像一个个生物一样进行活动。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也决不可能跟我们相关”“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
其次;作者在论述中,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其他生物,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做比较分析,肯定群体的智慧,强调社会化的重要性。
比如:“不管怎么说;这些东西还是存在。野地里一只独行的蚂蚁,不能设想它头脑里想着很多。当然,就那么几个神经元,让几根纤维串在一块儿,想来连有什么头脑也谈不上,更不会有什么思想了。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四只或十只蚂蚁凑到一起,围绕着路上的一头死蛾,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它们这儿触触,那儿推推,慢慢地把这块食物向蚁丘移去。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的事。只有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压压盖过地皮的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才看见那整个活物。这时,你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这是智慧,是某种活的计算机,那些爬来爬去的小东西就是它的心智”。
再次;对生物的社会行为的描述,有详有略,先详后略,以详带略(详昆虫类,略菌类;鱼类、鸟类),这样既抓住了典型事例细致剖析,又丰富了例证,也体现了由现象层面到理论探讨逐步深化的过程。
比如:“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我认为,正是由于这一层,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我们不愿看到,可能有一些集体性的社会,能够像一个个生物一样进行活动。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也决不可能跟我们相关”是略写。
“白蚁在有一个方面更为奇特: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似乎也随之增加。小室里有两三只白蚁,就会衔起一块块土粒木屑搬来搬去,但并没有什么结果,什么也没有建造起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白蚁加入,似乎达到了某种临界质量或法定数,于是思维开始了。它们开始把小粒叠放起来,霎时间竖起一根根柱子,造成一个个弯度对称的美丽拱券。一个个穹顶小室组成的晶状建筑出现了。迄今还不知道它们是怎样交流信息的,也无人明白,正在建造一根柱子的白蚁们怎样知道停止工作,全队转移到一根毗邻的柱子,而时候一到,它们又怎样知道把两根柱子合龙,做成天衣无缝的拱券。一开始使它们不再把材料搬来搬去,而是着手集体建筑的刺激物,也许是在它们的数目达到特定阈值时释放的外激素。它们像受了惊一样作出反应,它们开始骚动;激奋,然后就像艺术家一样开始工作”是详写。
最后;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使得论证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增强了阅读兴趣额。
比如:“群蜂一时来回骚动;就像细胞液里游动的颗粒。它们自动分成几乎一点不差的两部分,一半跟着要离去的老蜂王,另一半跟着新的蜂王,于是,像一个卵子分裂一样,这个毛茸茸晶黑金黄的庞然大物分裂成两个,每一个都拥有相同的蜜蜂基因组”为比喻论证。
“又要在同一块湿地上游来游去,一个个独往独来,雄心勃勃”,拟人修辞。【解析】(1)作者始终是在与人类行为的对比中谈论生物的社会行为;始终认为人类的社会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着共性。
(2)作者在论述中;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其他生物,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做比较分析,肯定群体的智慧,强调社会化的重要性。
(3)对生物的社会行为的描述,有详有略,先详后略,以详带略(昆虫类详,菌类、鱼类、鸟类略)。这样既抓住了典型事例细致剖析,又丰富了例证,也体现了由现象层面到理论探讨逐步深化的过程。13、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把握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具体考查的是写作目的,即作者的观点态度。解答这类题,需要思维能力,包括分析;判断、筛选信息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这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层,“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属于第一层次,这段话照应题目中“社会”,从客观的角度而言,人类应该具有超越其它动物的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亲密关系。“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为第二层次,“却”与上一层次“虽然”遥相呼应,形成转折对照关系,“并不”含有出乎意料的、否定的意思,应该是在批评人类,反思我们在生存过程中的自私自利的问题。人类具有高等动物之称,自然应该具有智慧,更好地生活,作者写作的目的不仅在于批评反思,更在于告诉我们怎么做,直面问题,互利共赢,促进自身和国家的发展。【解析】作者对生物的行为进行反思,目的不是证明其他生物比人类更高明,而是对人类盲目乐观自大的心态和行为的检讨。在漫长的生物发展史上,人类是姗姗来迟的一个物种。人类虽然最终主宰了这个世界,但人类的行为方式还具有和其他社会性生物相类似的特点,还需要联合、团结,这样才能源源不断地产生智慧,克服自身发展面临的种种困境,推动社会进步。14、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含义。句子含义题一般要先明确手法;主要是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答题时先弄清句子的含义,然后辨析手法,最后挖掘句子内部是否隐藏着作者的情感。有时候赏析句子还要注意与上下文的内容相关联,不能孤立地理解,要与内容、主旨相联系。
苦口婆心,意思是善意的又不厌其烦地劝导某人。句中褒义词当成贬义词,“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否定批评一些作者对自然界生物的保守心态。“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这里运用了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表达对昆虫的蔑视。殊不知小生物有人类不能相比的团结和智慧,这样看来这段话极具讽刺效果。【解析】这段话讽刺怕遭到非难的一些作者的极端保守的心态,他们恨不得把昆虫看作是外星生物,完全异于人类,甚至是“非生物的”,像“魔魔道道的小机器”一样。15、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然后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最后准确寻找,筛选提取。
本题:
回归原文;预言宇宙的未来,“关键问题在于:平均密度是多少?如果它比临界值小,宇宙就将永远膨胀,但是如果它比临界值大,宇宙就会坍缩,而时间本身就会在大挤压处终结”。
根据作者的论述,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宇宙物质最多是“临界值”的百分之一,似乎不足以使宇宙坍缩。然而作者又指出,“也许存在足够的暗物质,使宇宙最终坍缩”。【解析】对宇宙未来的预言,“其关键问题在于:平均密度是多少”四、语言表达(共4题,共40分)16、略
【分析】【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
(1)“府上”;是指对别人的家或老家的尊称。修改为“寒舍”。
(2)“家慈”;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母亲的谦称。与“家严”相对。修改为“家严或家父”。
(3)“华诞”;指生日的美称。称自己母亲的生日宴会,改为“寿宴”。
(4)“垂询”;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旧称上对下有所询问。改为“请教”。
(5)“请届时务必光临”,“务必”语气太强硬,改为“真诚期待您的光临”。【解析】(1)“府上”修改为“寒舍”;(2)“家慈”修改为“家严或家父”;(3)“华诞”改为“寿宴”;(4)“垂询”改为“请教”;(5)“请届时务必光临”改为“真诚期待您的光临”。17、略
【分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需要结合“微博”内容的基本要求,加以分析,注意运用修辞手法,从文中提炼关键词,加以归纳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解析】不仅折射出我们精神的浅薄和经典名著的消解,也表明审美能力的侏儒化。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考生需要具备遣词造句的能力;修辞的运用能力和较强的联想能力。至关重要的是丰富而敏捷的联想能力。只有联想丰富;思维发散面广,做题才能得心应手;否则思路阻塞,笔下干枯。可以这样说:仿写句子,“形式为仿,关键在想”。做题时须注意两点:一是形式的束缚性,即一定要符合题目的要求,不可另起炉灶,比如本题要求“贴近诗意,与画线句的句式相似”。二是内容的创造性,不能再去重复原来的内容,要尽量开拓境界。
从句式上看,每个句子都是一个“介宾短语+动宾短语”的形式,并且音节和谐,诗意浓郁。“细雨”“微风”“落花”“流水”,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而产生了一种柔和宁静的意境。要从大自然中寻找到浓浓的诗意,从细微的事物里找到诗歌的意境。两个动词“点”和“飘”,给原本朦胧缥缈的景物增加了些许灵动和生机。因此,在仿写句子时,必须要注意到动词使用的准确性和生动性。考生可以选“长亭”“离人”或“马蹄”;“折柳”“故园”;“暮霭”“夕阳”;“灞桥”“思乡”;“流云”“岁月”等意象。用“洒”、“涌”、“沉淀”、“带去”、“落下”、“响起”等富有表现力的动词。【解析】[示例一]在长亭旁;洒下离人泪在折柳处,涌起故园情[示例二二]在暮霭中,沉淀夕阳色在流云里,带去岁月痕。
[示例三]在长亭外,响起马蹄声在灞桥头,落下思乡泪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得体的能力。
①“府上”是敬辞;指对别人的家或老家的尊称,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寒舍”;
②“家慈”;指自己的母亲,而题干说的是“父亲”,所以需要改为“家严或家父”;
③“华诞”多用于名人生日或新机构诞生日子的美称;此处称自己父亲的生日,不妥,可以改为“寿宴”;
④“垂询”;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此处使用对象错误,可改为“请教”;
⑤“请届时务必光临”命令语气不妥,可改为“真诚期待您的光临”。【解析】①“府上”修改为“寒舍”;
②“家慈”修改为“家严或家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根的判别式》听评课记录2
- 生物技术数据共享合同(2篇)
- 理发协议书(2篇)
-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六课《最苦与最乐》听评课记录
- 五年级下册数学听评课记录《6体积和体积单位》人教新课标
- 吉林省七年级数学下册第8章一元一次不等式8.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8.2.1不等式的解集听评课记录新版华东师大版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4《有理数的除法》(第1课时)听评课记录
- 2022年新课标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9.2 维护国家安全 》听课评课记录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探究分式的基本性质》听评课记录2
-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听评课记录
-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 医美注射类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春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件 第十章 浮力 第4节 跨学科实践:制作微型密度计
- 2025年广电网络公司工作计划(3篇)
- 货运车辆驾驶员服务标准化培训考核试卷
- 财务BP经营分析报告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试卷(新课标Ⅰ卷)含答案
- 2022届“一本、二本临界生”动员大会(2023.5)
- 运动技能学习原理(2)
- 韩语服装常用单词
- 安全生产十大法则及安全管理十大定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