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科版高一物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沪科版高一物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沪科版高一物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沪科版高一物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沪科版高一物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科版高一物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题文】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竖直向下,v0=0,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4∶9C.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D.从开始运动起下落4.9m、9.8m、14.7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2、【题文】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向下匀速滑行,不计空气阻力,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A.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B.受重力、支持力、下滑力C.受重力、支持力D.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下滑力3、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静止着一个斜面体,其质量为m2,斜面是一个光滑的曲面,斜面体高为h,底边长为a,如图所示。今有一个质量为m1,(m2=nm1)的小球从斜面体的顶端自静止开始下滑;小球滑离斜面体的下端时速度在水平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在下滑中,两者的动量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两者分开时斜面体向左移动的距离是C.分开时小球和斜面体的速度大小分别是和D.小球在下滑中斜面体弹力对它做的功为4、【题文】将某材料制成的长方体锯成A;B两块放在水平面上;A、B紧靠在一起,物体A的角度如图所示.现用水平方向的力F推物体B,使物体A、B保持原来形状整体沿力F的方向匀速运动,则()

A.物体A在水平方向受两个力的作用;合力为零。

B.物体A受的摩擦力只有一个。

C.物体B对A的压力小于桌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

D.物体B在水平方向受三个力的作用5、如图所示的曲线为运动员抛出的铅球运动轨迹(

铅球视为质点).ABC

为曲线上的三点,关于铅球在B

点的速度方向,说法正确的(

)

A.为AB

的方向B.为BC

的方向C.为BD

的方向D.为BE

的方向6、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段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等效替代法B.当鈻�t隆煤0

时,鈻�v鈻�t

称做物体在时刻t

的瞬时速度,应用了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C.用鈻�v鈻�t

来描述速度变化快慢,采用了比值定义法D.伽利略利用斜面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的是微小放大的思想方法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7、“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实验中,小车拖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从中确定五个记数点,每相邻两个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s,用米尺测量出的数据如图所示,则小车在C点的速度VC=____m/s,VD=____m/s小车运动的平均加速度a=___m/s2.8、加速度是描述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其定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定义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定义方法,本章还有______________(填一个即可)的概念也是采用该方法定义的。9、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圆板置于水平面内,在轴心O

点的正上方高h

处,水平抛出一个小球,圆板做匀速转动,当圆板半径OB

转到与地球初速度方向平行时,小球开始抛出,要使小球和圆板只碰一次无反弹,且落点为B

小球初速度的大小为______,圆盘转动的角速度大小为______.10、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______电源(

填“直流”或“交流”)

若电源的频率是50Hz

则每隔______秒打一个点,打出的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是______.(

填“相同的”或“不同的”)

11、利用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图中AB是固定的光滑斜面,1和2是固定在斜面上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当光电门中有物体通过时与它们连接的光电计时器(都没有画出)能够显示挡光时间.让滑块从斜面的顶端滑下,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5.00×10-2s、2.00×10-2s.已知滑块沿斜面方向的长度为5.00cm;测得光电门1和2之间的距离为0.54m.求:(结果要求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滑块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v1=____m/s,通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v2=____m/s.

(2)滑块从光电门1运动到光电门2的时间为____s,滑块的加速度为____m/s2.

12、【题文】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则此质点开始运动后:

。t/s

0

1

2

3

4

5

x/m

0

1

-4

-1

-7

1

(1)在第______秒内质点的位移最大。

(2)质点在前3s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

(3)质点在开始运动后发生的最大位移出现在哪个时刻?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三、简答题(共7题,共14分)13、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两个梯形木块A、B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一起沿光滑的水平面运动,A与B的接触面光滑,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7°,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要使A与B保持相对静止一起运动,水平力F最大为多少?14、如图所示,一轻绳长为L

下端拴着质量为m

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当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绳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为娄脠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

绳的拉力大小F

(2)

小球运动的线速度v

的大小;

(3)

小球运动的角速度w

及周期T

.15、铁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之一。运用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rm{(1)}所含铁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是________rm{(}填序号rm{)}A.rm{FeB.FeCl_{3}}rm{C.FeSO_{4}}rm{D.Fe_{2}O_{3}}rm{(2)}向沸水中逐滴滴加饱和rm{FeCl_{3}}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该分散系中粒子直径的范围是________。rm{(3)}电子工业需要用rm{30拢楼}的rm{FeCl_{3}}溶液腐蚀绝缘板上的铜,制造印刷电路板,请写出rm{FeCl_{3}}溶液与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某校同学为测定rm{FeCl_{3}}腐蚀铜后所得溶液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首先取少量待测溶液,滴入rm{KSCN}溶液呈红色,则溶液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_,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定量组成的测定:取rm{50.0mL}待测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rm{AgNO_{3}}溶液,得白色沉淀,过滤、干燥、称量,沉淀质量为rm{43.05g}溶液中rm{C(Cl^{-})=}________rm{mol/L}rm{(4)}若要验证该溶液中含有rm{Fe^{2+}}正确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rm{(}填序号rm{)}A.向试管中加入试液,滴入rm{KSCN}溶液,若显血红色,证明含有rm{Fe^{2+}}B.向试管中加入试液,滴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紫红色褪去,证明含有rm{Fe^{2+}}C.向试管中加入试液,滴人氯水,再滴入rm{KSCN}溶液,若显血红色,证明原溶液中含有rm{Fe^{2+}}rm{(5)}欲从废液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rm{FeCl_{3}}溶液,设计实验方案如图:rm{a.}请写出上述实验中加入或生成的有关物质的化学式:rm{垄脵}________;rm{垄脷}________;rm{垄脹}________;rm{垄脺HCl}rm{b.}请写出通入rm{垄脼}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16、I.某五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存在大量rm{Ag^{+}}rm{Mg^{2+}}rm{Fe^{3+}}rm{Cu^{2+}}中的一种或几种,请填写下列空白。rm{(1)}不用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rm{(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rm{(3)}取rm{(2)}的滤液加过量的rm{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肯定有________。rm{(4)}原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________rm{(}填序号rm{)}A.rm{Cl^{-}}B.rm{{NO}_{3}^{-}}C.rm{{CO}_{3}^{2-}}D.rm{OH^{-}}Ⅱrm{.}根据反应rm{Cu+4HNO_{3}(}浓rm{)=Cu(NO_{3})_{2}+2NO_{2}隆眉+2H_{2}O}回答下列问题:rm{(1)}氧化产物是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rm{(}均填化学式rm{)}rm{(2)}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rm{(3)}当有rm{2molHNO_{3}}参加反应时,被氧化的物质是________rm{g}电子转移数目约为________个。17、某一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v-t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求:

(1)第3s末物体的加速度。

(2)物体距出发点最远的距离.

(3)前4s物体的位移.18、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2Kg的滑块放在倾角为θ=37°的固定斜面上.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8.重力加速度为g=10m/s2;sin37°=0.6,cos37°=0.8,则:

(1)滑块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时;求摩擦力的大小.

(2)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拉滑块向上匀速滑动;拉力大小应是多少?

(3)用水平向右的力拉滑块,滑块向上匀速滑动,拉力大小应是多少?19、如图所示,放在粗糙斜面上的物块A和悬挂的物块B均处于静止状态,轻绳AO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与轻质弹簧的右端及轻绳BO的上端连接于O点.轻质弹簧中轴线沿水平方向,轻绳的OC段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斜面倾角α=30°,物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mA=5kg,mB=1.5kg,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500N/m,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弹簧的伸长量x;

(2)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f的大小和方向.评卷人得分四、作图题(共2题,共12分)20、画出图中静止的木块的受力示意图。木块为粗糙木块。21、【题文】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v沿粗糙斜面向上滑动,试在图(1)中作出物体在滑动过程中的受力示意图;评卷人得分五、识图作答题(共2题,共4分)22、如图1是物质出入细胞的示意图;图2中曲线甲;乙分别代表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

(1)①曲线甲代表的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依据的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乙代表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Q点对应时刻细胞不再吸收物质,此时限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某海洋生物的细胞中物质A、物质B浓度分别为0.60和0.14,而海水中物质A、物质B浓度分别为0.29和0.38(浓度单位均为mol/L),由此可知,该细胞能主动地____________(吸收/排出)物质B,可用图1中的________(a~e)表示。(3)细胞膜中水通道、离子通道是普遍存在的。若肾集合管管壁细胞膜受刺激后发生兴奋时,水通道开放,大量水被肾集合管管壁细胞重吸收,则代表此过程中水的流动可用______(a~e)表示。23、请回答与酵母菌有关的问题。

(1)酵母菌是一种____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可以生活。可用____溶液检测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酒精会使溶液的颜色变为____色。(2)如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酵母菌的培养液为5%的葡萄糖溶液。在实验过程中酵母菌始终保持活性(忽略实验室的温度和大气压强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①请填写下表:②如果要确定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应如何完善实验设计?________。预测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红色液滴的移动反映的是装置中____(填物质名称)的变化。评卷人得分六、解答题(共4题,共32分)24、为了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一组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并将得到的实验数据描在图乙所示的坐标图中.

(1)在图乙中作出a-F图线.

(2)由a-F图线可以发现;该组同学实验操作中遗漏了______这个步骤.

(3)根据a-F图线可以求出系统的质量是______kg(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5、利用图象可以描述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图象除了能直接表明这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变化特点外,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还可以表示第三个物理量.例如:在v-t图象中,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x.如图(a)所示,质量为1kg的物块,在水平向右、大小为5N的恒力F作用下,沿粗糙水平面由静止开始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物块受到水平向左的空气阻力,其大小随着物块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当物块速度为零时,空气阻力也为零.物块加速度a与时间t的关系图线如图(b)所示;求:

(1)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t=5s时物块速度的大小;

(3)t=6s时空气阻力的大小.

26、如图所示;帆板船的帆与船身成37°角,今有垂直于帆,大小为400N的风力作用于帆面上,求:

(1)船在前进方向上获得的推力大小.

(2)船的侧面所受的推力大小.(sin37°=0.6;cos37°=0.8)

27、质量为m=1kg的物块从一光滑的斜面顶端A点以初速度v=2m/s下滑至底端B点后,颠簸了一下,接着沿水平粗糙地面匀减速滑行了x=8m位移后停止在C点.已知斜面的高度为h=3m,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µ=0.1,g取10m/s2;求:

(1)物块刚滑到斜面底端时(颠簸之前)的速度大小;

(2)物块在B点由于颠簸而损失的机械能△E.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A|C|D【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第ns内的位移等于前ns内位移减去前(n-1)s内位移;自由落体运动遵循速度公式v=gt,位移公式利用以上公式即可求解.

A、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在仅受重力的情况下由静止开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下落的加速度故A正确.

B、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前1s内的位移

故物体在前1s内的位移

物体在前2s内的位移

故物体在第2s内的位移

物体在前3s内的位移

故物体在第3s内的位移

所以

故B错误.

C、物体在第1s末的速度

物体在第2s末的速度

物体在第3s末的速度

所以故C正确.

D、根据公式可得从开始运动起下落4.9m、9.8m、14.7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故正确错误.

选ACD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

点评:自由落体运动遵循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所有规律.【解析】【答案】ACD2、A【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对物体受力分析;重力一定有,重力有两个作用效果,使物体紧压斜面,同时使物体沿斜面下滑,故物体与斜面间相互挤压,斜面对其一定有支持力,物体匀速下滑,一定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滑动摩擦力.

对物体受力分析;重力一定有,物体与斜面间相互挤压,斜面对其一定有支持力,物体匀速下滑,一定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滑动摩擦力.

故选A.

考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点评: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特点,是正确分析受力的基础和依据.要想熟练掌握,还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不断加深对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反复体会方法,总结技巧才能达到.【解析】【答案】A3、C【分析】【分析】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小球沿弧线运动至最低处,所以处于超重状态,在竖直方向其合外力不为零,但是在水平方向由于整体合外力为零,可以视为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所以A答案错误。根据动量守恒定律以及能量守恒定律则解上式则所以C答案正确。另外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则有解得但斜面体向右运动,所以B错。对于小球而言,根据动能定理则则所以D错误。

【点评】此类题型考察分方向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综合运用。并且利用了动量守恒定律的推论求出斜面体的运动位移,结合动能定理求出弹力做功。4、C【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A、以A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受B对A的压力B对A的摩擦力桌面对A的摩擦力如下图,即物体A在水平方向受三个力的作用,合力为零;错误。

B;由图知物体A受的摩擦力有两个;错误。

C、由平衡条件有可见物体B对A的压力小于桌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正确。

D;以B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受A对B的压力、A对B的摩擦力、桌面对B的摩擦力、水平方向的力,四个力的作用;错误。

故选C

考点:共点力平衡。

点评:本题属于共点力平衡问题,采用隔离法和整体法交叉使用的方法研究,也可以只用隔离法处理,分析受力是基础。物体受力分析通常要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同时本题还要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进行分析。【解析】【答案】C5、C【分析】解:铅球做平抛运动轨迹由A

到CB

点的速度方向沿切线方向,即BD

方向.

故C正确,AB

D错误.

故选C.

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解析】C

6、C【分析】解:A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段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故A选项错误;

B、当鈻�t隆煤0

时,鈻�v鈻�t

称做物体在时刻t

的瞬时速度;应用了数学上的极限思想的方法,故B选项错误;

C、用鈻�v鈻�t

来描述速度变化快慢;采用了比值定义法,故C选项正确;

D;伽利略利用斜面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的是理想实验的思想方法,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段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当鈻�t隆煤0

时,鈻�v鈻�t

称做物体在时刻t

的瞬时速度,应用了数学上的极限思想的方法;用鈻�v鈻�t

来描述速度变化快慢;采用了比值定义法;伽利略利用斜面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的是理想实验的思想方法.

根据以上知识可解答此题.

本题考查了物理方法.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相关的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并理解研究物理问题时的各种科学方法,识记和理解是解答物理学史和物理方法的诀窍.【解析】C

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7、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整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可知根据可知加速度为2m/s2考点:通过打点计时器求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解析】【答案】1.9m/s2.1m/s2m/s28、略

【分析】【解析】【答案】速度变化快慢以及速度变化方向速度的变化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比值法速度9、略

【分析】解:小球做平抛运动,根据:h=12gt2t=2hg

则有:v0=Rt=Rg2h

根据娄脴t=2n娄脨

得:娄脴=2n娄脨t=2n娄脨g2h(n=123)

故答案为:Rg2h2n娄脨g2h(n=123)

小球做平抛运动;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高度求出运动的时间,根据水平位移和时间求出初速度.

圆盘转动的时间和小球平抛运动的时间相等,在这段时间内,圆盘转动n

圈.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以及知道圆盘转动的周期性.【解析】Rg2h2n娄脨g2h(n=123)

10、略

【分析】解: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电火花计时器工作电压是220V

当电源频率是50Hz

时;它每隔0.02s

秒打一次点.

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

故答案为:交流;0.02

相同的.

正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了解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和具体使用;尤其是在具体实验中的操作细节要明确,要知道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和周期的含义和关系.

本题考查打点计时器的基本原理,要注意明确电磁式和电火花式打点计时器的区别,明确电火花式所用电压为220V

同时掌握根据纸带分析运动状态的方法.【解析】交流;0.02

相同的11、略

【分析】

(1)滑块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v1==1.0m/s

滑块通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v2==2.5m/s

(2)根据运动学公式得:

a==4.8m/s2

t==0.31s

故答案为:(1)1.0;2.5

(2)4.8;0.31

【解析】【答案】知道光电门测量瞬时速度的原理.

根据较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以表示瞬时速度求出瞬时速度.

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滑块的加速度和运行时间.

12、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1)位移等于末位置坐标减初位置坐标;由表格可知,第5秒内质点的位移为8m,最大。

(2)第1秒内位移大小为1m;第2秒内位移大小为5m,第3秒内位移大小的3m,则质点在前3s内通过的路程是1m+5m+3m=9m。

(3)质点在开始运动后发生的最大位移为-7m;是在第4s末。

考点:位移与路程。

点评:容易题。位移与起点和终点有关,是位置的变化,路程是物体通过轨迹的长度,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相对起点位移可以变大也可以变小,但路程只会是增加.【解析】【答案】59m第4s末(或4s末)三、简答题(共7题,共14分)13、略

【分析】

隔离对B分析;抓住临界情况,即地面对N的支持力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B的最大加速度,再对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F的最大值.

解决本题的关键抓住临界情况,即地面对B的支持力为零,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进行求解.【解析】解:当F最大时;地面对B的支持力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Ncos37°=Mg;

解得:N=

则B的最大加速度a=

对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2Ma=1.5Mg

即F的最大值为1.5Mg.

答:要使A与B保持相对静止一起运动,水平力F最大为1.5Mg.14、解:(1)以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Fcosθ=mg;

得:F=.

(2)由牛顿第二定律:mgtanθ=m

其中r=Lsinθ;

得:v=

(3)角速度为:==

周期为:T==2π.

答:(1)绳的拉力大小F为

(2)小球运动的线速度v的大小为

(3)小球运动的角速度ω为周期为2π.【分析】

(1)

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所受的重力和拉力的合力提供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根据力的合成求解绳的拉力大小;

(2)

根据mgtan娄脠=mv2r

求出小球的线速度;

(3)

根据线速度与角速度;周期的关系求出角速度和周期.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小球所受的重力和拉力的合力提供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平衡,即拉力在竖直方向的分力等于重力.【解析】解:(1)

以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Fcos娄脠=mg

得:F=mgcos胃

(2)

由牛顿第二定律:mgtan娄脠=mv2r

其中r=Lsin娄脠

得:v=gLtan娄脠sin娄脠

(3)

角速度为:娄脴=vr=vLcos胃=gLtan娄脠sin娄脠Lcos娄脠

周期为:T=2娄脨蠅=2娄脨Lcos娄脠gLtan娄脠sin娄脠

答:(1)

绳的拉力大小F

为mgcos胃

(2)

小球运动的线速度v

的大小为gLtan娄脠sin娄脠

(3)

小球运动的角速度娄脴

为gLtan娄脠sin娄脠Lcos娄脠

周期为2娄脨Lcos娄脠gLtan娄脠sin娄脠

.15、(1)C

(2)1~100

(3)2Fe3++Cu=2Fe2++Cu2+Fe3+、Fe2+、Cu2+6

(4)B

(5)a.FeFeCl2Fe、Cu

b.2Fe2++Cl2=2Fe3++2Cl-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检验等知识点,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知道铁离子及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反应现象。【解答】rm{(1)}亚铁离子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所以rm{C}选项是正确的。故答案为:rm{C}

rm{(2)}向沸水中逐滴滴加rm{1mol?L^{-1}FeCl_{3}}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形成了胶体,胶体粒子直径范围是rm{1隆芦100nm}故答案为:rm{1隆芦100}

rm{(3)FeCl_{3}}溶液与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rm{2Fe^{3+}+Cu=2Fe^{2+}+Cu^{2+}}因为滴入rm{KSCN}溶液呈红色,证明溶液中rm{Fe^{3+}}有剩余,溶液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rm{Fe^{3+}}rm{Fe^{2+}}、rm{Cu^{2+}}

rm{43.05g}沉淀是氯化银,物质的量为rm{dfrac{43.05g}{143.5g/mol}=0.3mol}溶液中rm{c(C{l}^{-})=dfrac{0.3mol}{0.05L}=6mol/L}

故答案为:rm{dfrac{43.05g}{143.5g/mol}=0.3mol

}rm{c(C{l}^{-})=

dfrac{0.3mol}{0.05L}=6mol/L}、rm{2Fe^{3+}+Cu=2Fe^{2+}+Cu^{2+}}rm{Fe^{3+}}rm{Fe^{2+;}}

rm{Cu^{2+}}向试管中加入试液,滴入rm{6}溶液;若显血红色,证明含有铁离子,故A错误;

B.向试管中加入试液,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褪色,证明含有亚铁离子,所以rm{(4)A.}选项是正确的;

C.试管中加入试液,滴入氯水,再滴入rm{KSCN}溶液,若显血红色,不能证明原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应该是先加入硫氰化钾,不变色,再加入氯水,若显示红色,证明有亚铁离子,故C错误;故答案为:rm{B}rm{KSCN}依据流程图可得,金属是铁单质,滤液rm{B}是氯化亚铁,滤渣是铁、铜;取rm{(5)}腐蚀铜后所得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溶液变为氯化亚铁溶液,再滴入rm{垄脷}滴rm{(3)}溶液,溶液不变血红色,取上述滴加rm{2}溶液于试管中继续滴加几滴氯水,反应方程式为rm{KSCN}rm{KSCN}rm{2Fe^{2+;}+Cl_{2}}、rm{=2Fe^{3+}}rm{+2Cl^{-}}故答案为:rm{Fe^{3+}}rm{+3SCN^{-}=Fe(SCN)_{3}}rm{a.Fe}rm{FeCl}rm{2}rm{2}rm{Fe}rm{Cu}。rm{b.2Fe^{2+;}+Cl_{2}}【解析】rm{(1)C}rm{(2)1隆芦100}rm{(3)2Fe^{3+}+Cu=2Fe^{2+}+Cu^{2+;;}}rm{Fe^{3+}}、rm{Fe^{2+;}}rm{Cu^{2+;;}}rm{6}

rm{(4)B}rm{(5)a.}rm{Fe}rm{FeCl_{2}}rm{Fe}rm{Cu}rm{b.2Fe^{2+;}+Cl_{2}}rm{=2Fe^{3+}}rm{+2Cl^{-}}

16、Ⅰ.

(1)Fe3+、Cu2+

(2)Ag+

(3)Mg2+

(4)B

Ⅱ.

(1)Cu(NO3)2NO2

(2)2∶1

(3)32NA或6.02×1023【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离子的反应与推断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根据离子的颜色、离子之间的反应来分析解答,知道铁离子、亚铁离子、硫酸根离子、氯离子、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题目难度不大。【解答】rm{(1)}有颜色的离子不用做实验就能判断是否存在,溶液无色说明不含rm{Cu}rm{2+}、rm{2+}rm{Fe}。故答案为:rm{3+}rm{3+}、rm{Cu}rm{2+};rm{2+}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含有rm{Fe}rm{3+}故答案为:rm{3+}rm{(2)};rm{Ag}能和rm{+}溶液反应的离子是rm{+}rm{Ag}故答案为:rm{+}rm{+};rm{(3)}原溶液中存在rm{NaOH}rm{Mg},则rm{2+}rm{2+}不能共存,原溶液中肯定有rm{Mg}rm{2+},故Crm{2+}rm{(4)}rm{Ag}、rm{+}rm{+}不能与其共存,硝酸根离子不与所给的任何离子生成沉淀,故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硝酸根。故答案为:rm{Cl}Ⅱrm{-}根据反应rm{-}rm{Mg}rm{2+}浓rm{2+}rm{O}rm{3}rm{3}rm{2-}rm{2-}rm{OH}rm{-}rm{-}回答下列问题:rm{B}依据化合价的变化可知,氧化产物是rm{.}rm{Cu+4HNO}rm{3}rm{3},还原产物是rm{(}rm{)=Cu(NO}。rm{3}rm{3}rm{)}rm{2}rm{2}rm{+2NO}rm{2}依据方程式和化合价变化可知,氧化剂rm{2}硝酸rm{隆眉+2H}与还原剂rm{2}铜rm{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rm{O}故答案为:rm{(1)}rm{Cu(NO}当有rm{Cu(NO}rm{3}参加反应时,依据方程式可得,被氧化的物质是rm{3}的铜即rm{)}电子转移数目约为rm{)}个。故答案为:rm{2}rm{2}rm{NO}【解析】Ⅰrm{.}rm{(1)Fe^{3+}}rm{Cu^{2+}}rm{(2)Ag^{+}}rm{(3)Mg^{2+}}rm{(4)B}Ⅱrm{.}rm{(1)Cu(NO_{3})_{2}}rm{NO_{2}}rm{(2)2隆脙1}rm{(3)32}rm{N_{A}}或rm{6.02隆脕10^{23}}17、略

【分析】

(1)根据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求解;

(2)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大小等于物体通过的位移;位移的正负表示物体是在出发点正方向上还是在出发点的负方向上.由图分析可知,在t=3s末时刻物体离出发点的最远,由“面积”求出最远距离;

(3)根据图线在t轴上方;“面积”表示的位移为正,下方表示的位移为负,求解前4s物体的位移.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解析】解:(1)根据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得第3s末物体的加速度为:a==-2m/s2

(2)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通过的位移,根据图象可知,3s末离出发点最远,最远距离为:xm=

(3)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通过的位移,前4s物体的位移为:x=.

答:(1)第3s末物体的加速度为-2m/s2;

(2)物体距出发点最远的距离为6m;

(3)前4s物体的位移为5m.18、解:(1)静止在斜面上;沿斜面方向:

f=mgsinθ=0.6mg=12N;

(2)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拉滑块向上匀速滑动;受力平衡,则有:

F=mgsinθ+μmgcosθ=24.8N;

(3)用水平向右的力拉滑块;滑块向上匀速滑动,滑块受力平衡,根据平衡条件得:

Fcosθ-mgsinθ-μ(mgcosθ+Fsinθ)=0

解得:F=77.5N

答:(1)滑块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时;摩擦力的大小为12N.

(2)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拉滑块向上匀速滑动;拉力大小为24.8N;

(3)用水平向右的力拉滑块,滑块向上匀速滑动,拉力大小为77.5N.【分析】

(1)由于μ>tanθ;物体静止在斜面时,受力分析后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列式求解;

(2)受力分析后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求解拉力;

(3)用水平向右的力拉滑块;对物体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即可.

本题关键是正确的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列式求解,注意物体恰好匀速下滑的临界条件是μ=tanθ【解析】解:(1)静止在斜面上;沿斜面方向:

f=mgsinθ=0.6mg=12N;

(2)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拉滑块向上匀速滑动;受力平衡,则有:

F=mgsinθ+μmgcosθ=24.8N;

(3)用水平向右的力拉滑块;滑块向上匀速滑动,滑块受力平衡,根据平衡条件得:

Fcosθ-mgsinθ-μ(mgcosθ+Fsinθ)=0

解得:F=77.5N

答:(1)滑块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时;摩擦力的大小为12N.

(2)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拉滑块向上匀速滑动;拉力大小为24.8N;

(3)用水平向右的力拉滑块,滑块向上匀速滑动,拉力大小为77.5N.19、解:(1)以轻绳OB和物块B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并正交分解;

据平衡条件有。

x:kx-Fsin60°=0①

y:Fcos60°-mBg=0②

由②解得:

代入①解得:

(2)物块A受力如图并正交分解;

据平衡条件有。

x:F-mAgsin30°-f=0

解得:方向:沿斜面向下。

答:(1)弹簧的伸长量x为

(2)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f的大小为5N,方向沿斜面向下.【分析】

(1)以轻绳OB和物块B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并正交分解,根据平衡条件结合胡克定律求解;

(2)对物块A受力如图并正交分解;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衡条件和胡克定律得直接应用,要求同学们能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并能正确对物体受力分析,注意正交分解法在解题中的应用,难度适中.【解析】解:(1)以轻绳OB和物块B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并正交分解;

据平衡条件有。

x:kx-Fsin60°=0①

y:Fcos60°-mBg=0②

由②解得:

代入①解得:

(2)物块A受力如图并正交分解;

据平衡条件有。

x:F-mAgsin30°-f=0

解得:方向:沿斜面向下。

答:(1)弹簧的伸长量x为

(2)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f的大小为5N,方向沿斜面向下.四、作图题(共2题,共12分)20、解:静止的木块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拉力的作用;由于拉力F沿水平方向有分力,所以木块沿水平方向必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木块的受力如图:

答:如图【分析】

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按照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的顺序画出力即可。

画物体的受力分析图是受力分析的基本能力,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受力分析,不能多力,也不能漏力。【解析】解:静止的木块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拉力的作用;由于拉力F沿水平方向有分力,所以木块沿水平方向必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木块的受力如图:

答:如图21、略

【分析】【解析】略【解析】【答案】

五、识图作答题(共2题,共4分)22、(1)①物质的浓度差主动运输能量供应或载体蛋白的数量

(2)排出e

(3)c【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依据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解答】(1)甲的运输速率随细胞外浓度增大而增大,为自由扩散,其动力为物质的浓度差;图乙物质运输是低浓度→高浓度为主动运输,限制主动运输的因素是能量供应或载体蛋白的数量。(2)细胞中物质A、物质B浓度分别为0.60和0.14,而海水中物质A、物质B浓度分别为0.29和0.38,可推知细胞能主动吸收物质A,B物质海水中浓度高,所以细胞主动排出B。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且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可用e表示。(3)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是协助扩散,可用c表示。【解析】(1)①物质的浓度差主动运输能量供应或载体蛋白的数量

(2)排出e

(3)c23、(1)兼性厌氧(酸性的)重铬酸钾灰绿色(2)①Ⅰ.左Ⅱ.只进行无氧呼吸②(增加一组),将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量的蒸馏水,其他条件相同液滴不移动③O2【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解答】(1)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可以生活。因为(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