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1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课时作业10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一、选择题1.阅读下图,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全国土地兼并现象严峻B.农夫生活困苦,几无立锥之地C.地主对农夫残酷剥削,阶级冲突尖锐D.出现了积贫积弱的历史现象2.北宋初年实行“更戍法”,产生的后果是()A.“寇乱息而威势强矣”B.“兵无常帅,帅无常师”C.“方镇相望于内地”D.“老弱事耕稼,丁壮从征役”3.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疆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抑制土地兼并以缓和阶级冲突B.限制地主特权以减轻农夫负担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D.责令地主将兼并之财上缴国库4.河南濮阳有座回銮碑(如下图),上有宋真宗关于亲征胜辽的赋诗。与该碑相关的事务()A.减弱了北宋军事力气B.使宋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C.扩大了北宋统治区域D.使宋辽间的民族冲突彻底消退5.“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行纪极。”范仲淹为此进行改革,主要是针对()A.冗官问题B.冗费问题C.冗兵问题D.边患问题二、非选择题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宋初,朝廷对百官实行月体制。自咸平年间(998~1003年)起先,官吏队伍日渐浩大,而且物价上涨,官俸未增,于是出现了“俸禄不继,士人家鲜不穷窘”的状况。在这种状况下,官吏或“不守名节”“冒法受赃”,或“不耻贾贩,与民争利”,进而致使“吏有奸赃而不敢发,民有豪滑而不敢制,奸吏豪民得以侵暴”“贫弱百姓理不得直,冤不得诉,徭役不均,刑罚不正,比屋受弊,无可奈何”。真宗时便在月体之外复原了前代的职田制度。范仲淹认为,职田是在国家财用匮乏、无力增加官体的状况下实行的一项制度,其目的是为了养廉,以“督其善政”,不应废除,而应“不均者均之”“未给者给之”,至于有些官吏虽有职田仍旧“侵民”“枉法”,那不是职田制度本身的问题。——项怀诚《中国财政通史》(1)依据材料,指出宋代吏治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危害。(2)依据材料,概括并简评范仲淹的主见。单元检测·大通关演练(三)1.解析:本题供应的材料只是反映了孝文帝对汉文化的探讨和学习,没有涉及教化和文化的推广,也没有涉及他对传统习俗的改革。答案:B2.解析: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之初,鲜卑贵族实行各种手段对百姓巧取豪夺,导致阶级冲突尖锐;北魏统治者对统治区域内的各民族推行卑视政策,致使民族冲突激化。③④不符合史实,故选A项。答案:A3.解析: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废除苛捐杂税,与民休息,以达到巩固统一的目的。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C4.解析:三长制是北魏统治者实行的新的基层管理制度,不是调整鲜卑族统治阶级内部冲突的措施,将带②的选项解除,故选C项。答案:C5.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拓跋澄强调洛阳“均天下所据”,迁都洛阳可以“制御华夏”。答案:D6.解析:孝文帝在改革中将鲜卑人原有的姓氏全部改为汉姓,并确定了鲜卑贵族的门第高下。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A7.解析:民族融合是历史上的一个进步现象,它指各民族在经济文化沟通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所以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学会了汉族先进的农耕生产方式,起先了定居生活。答案:B8.解析:评价孝文帝改革应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推动历史前进,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为标准。最主要的是要站在今日中华民族的高度上来思索这一问题。D项概括最全面,符合题意。答案:D9.解析:第(1)问,从北魏统治危机的出现入手,多方面分析,说明改革的必定性。第(2)问,要以“孝文帝”的身份,结合当时形势,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案。答案:(1)背景:北魏崛起并统一了黄河流域,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得到发展;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起先了封建化进程,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社会基础;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由于各种制度的欠缺和实行民族压迫、民族卑视政策,阶级冲突和民族冲突日益尖锐,并使北魏出现严峻的统治危机。(12分)(2)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和采纳汉族先进的统治阅历和政策,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8分)10.解析:第(1)问,可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信息“村社土地安排原则”“计口受田”“均给天下民田”分析、比较得出相同之处。第(2)问,列举出孝文帝其他改革措施即可。第(3)问,留意从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的角度加以论述。答案:(1)都是按人口安排土地。(4分)(2)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语;与汉人通婚;学习汉族典章制度;迁都洛阳。(8分)(3)均田制影响了中国土地制度数百年;其他措施加速了鲜卑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8分)11.解析:第(1)问,“措施”依据材料概括归纳即可得出,“缘由”须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的根源是生产力发展,而孝文帝改革则是出于缓和国内冲突、复原经济发展的考虑。第(2)问考查对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政治改革措施的相识。前者推行县制以加强集权,后者主要是通过加强对人民的限制以加强集权,同时改善宗主督护制造成的阶级冲突激化的状况。答案:(1)不同措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孝文帝:推行均田制。(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