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教新版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粤教新版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粤教新版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粤教新版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粤教新版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教新版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96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盘的烧杯中加入8.4g铁,反应物之间恰好完全反应.欲使天平恢复平衡,则可向右盘的烧杯中加入()A.8.4g铝B.8.4g氧化钙C.8.4g锌D.8.4g碳酸镁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纯羊毛制品点燃后有烧焦羽毛气味产生B.黄铜片与铜片互相刻画,黄铜片可以在铜片上画出痕迹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将少量熟石灰粉末与硝酸铵固体混合、研磨,能嗅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3、学好化学,就要学会归纳和总结,下列总结有正确的一组是。A安全常识B生活知识瓦斯爆炸──天然气引起煤气中毒──二氧化碳引起硬水──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含量高做成蜂窝煤易于燃烧──与空气接触更充分C物质的性质与用途D物质分类H2作高能燃料──可燃性CO炼铁──氧化性空气──物水──氧化物4、古代字画能长期保存,是由于单质碳在常温下具有rm{(}rm{)}A.稳定性B.氧化性C.还原性D.助燃性5、rm{2016}年rm{9}月的rm{G20}杭州峰会召开期间,杭州的雾霾水平降至最低rm{.}下列做法不利于遏制雾霾产生的是rm{(}rm{)}A.实行机动车尾号单双号限行B.加大城市绿化、园林建设C.露天焚烧秸秆D.积极推行油品的升级6、根据右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原子最外层有11个电子B.钠原子核电荷数为11C.钠原子核内有11个中子D.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阴离子7、2009年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主题是“减少污染--行动起来”.下列说法或做法中错误的是()A.为减轻酸雨危害,应对燃煤脱硫处理、对汽车尾气净化B.为减少石油的使用,减少废气排放,应提倡使用乙醇汽油C.为减轻温室效应,应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全面禁止化石燃料使用D.为减少汞等重金属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应对废旧电池回收利用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能灭火是由于和易燃物接触后,吸收了大量的热,从而把易燃物的着火点升高了B.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夏天,可燃物易着火是由于可燃物在夏天的着火点降低了D.浸在沸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9、(2008•梅州)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硝酸铵溶于水制成的冰袋可用于给发烧病人降温。

②用小苏打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③厨房洗涤剂有溶解油脂的作用。

④用氯化钠来消除公路上的积雪.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10、同学们为探究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实验设计;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设计现象结论(金属的活动性)A将锌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无现象Zn>AgB分别将相同形状的镁条和铝条点燃放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镁条燃烧得更剧烈Mg>AlC分别将锌粉与铁丝放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锌粉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铁丝快Zn>FeD分别将铁丝与铜丝放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铜丝无现象Fe>Cu()A.AB.BC.CD.D11、有甲;乙、丙、丁4瓶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稀硝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钡溶液中的一种.通过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可将它们一一鉴别.其中所加试剂X可能是()

A.稀硫酸。

B.硝酸铜溶液。

C.硫酸钠溶液。

D.氯化钠溶液。

12、欲除去不纯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待提纯物质选用试剂操作方法AH2(H2O)浓硫酸洗气BCaO(CaCO3)盐酸蒸发、结晶CCuSO4溶液(硫酸)氧化铜过滤DCu(Fe)稀硫酸过滤、洗涤、灼烧A.AB.BC.CD.D13、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rm{(}rm{)}A.甲烷rm{+}氧气rm{overset{{碌茫脠录}}{}}二氧化碳rm{+}水B.硫rm{+}氢气rm{overset{{碌茫脠录}}{}}硫化氢C.氧化汞rm{overset{{录脫脠脠}}{}}汞rm{+}氧气D.氧气rm{+}氢气rm{overset{{碌茫脠录}}{}}水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B.空气中主要的三种有害气体是CO2、SO2、NO2C.用肥皂水可以区别软水和硬水D.KNO3属于复合肥15、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要使接近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B.在30℃时,A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等于B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C.30℃时,65g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时,至少需加入A物质的质量为15g才能达到饱和状态D.当B中混有少量A时,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固体B16、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C.该反应共涉及7种分子。

D.生成物中可能有氧化物。

17、为了验证镁、铁、铜的活动性顺序,适宜的试剂组是()A.镁、铁、铜、稀盐酸B.铁、铜、硫酸镁溶液C.铁、氯化镁溶液、硫酸铜溶液D.铜、硫酸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8、有一不纯的一氧化碳气体,其中混有少量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现提供图所示的甲、乙、丙三种装置(每种都有若干个),若用来①证明混有这两种气体②除去这两种气体.为达到上述①②③的目的,用各装置接口的代号,表示出正确的连接顺序:不纯的一氧化碳→____→____→____→一氧化碳。

19、如图1是某班同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1)小明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反应前称得左盘内装置及物质总质量为____g,然后注入稀盐酸,充分反应至中性,能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是____;

上述实验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的目的是____

(2)小明用微观示意图来说明上述反应的发生,从图2可以看出,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有哪些____?

(3)小明在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出现,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

(4)若上述反应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将该实验中的盐酸换成等质量且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后得到溶液的pH是____7.(填“大于”“小于”“等于”)

(5)把一定量的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使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反应后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66.6g,若把溶液蒸干可得到15.9g纯净的碳酸钠固体.求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0、(2014•沂水县模拟)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时,A物质的溶解度____B物质的溶解度(填“大于”或“小于”).

(2)20℃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该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

(3)20℃时,50gB物质放入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21、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现象,老师们在课堂上欲带领同学们设计实验证明它们之间发生了化学应rm{.(1)}请写出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rm{(2)}李海提出可以通过测量在稀硫酸溶液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溶液rm{pH}的变化得出结论,请描述测量溶液rm{pH}的方法______.

rm{(3)}化学反应过程中通常伴随有能量变化,查阅资料发现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rm{.}刘梅同学提出可以利用在氢氧化钠固体中稀硫酸,测量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达到实验的目的rm{.}这一方案立即被同学认为不完善,你认为方案不完善的原因是______rm{.}大家一起讨论了实验改进方案;大家都认为该实验要得到科学的结论需要控制相等的量是______,随后大家根据科学的方案重新进行了实验,实验中温度随滴加稀硫酸溶液体积变化情况记录如下表:

。稀硫酸溶液体积rm{(mL)}rm{0}rm{2}rm{4}rm{5}rm{6}rm{7}rm{8}rm{9}rm{10}温度rm{(隆忙)}rm{20}rm{20.5}rm{24}rm{24.8}rm{25.2}rm{24.3}rm{23.6}rm{21}rm{20}分析以上数据,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消耗的稀硫酸溶液的体积是______rm{ml}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的原因是______.

rm{(}如果你能正确回答下列问题,你将得到rm{4}分奖励,但本卷总分不超过rm{60}分rm{)}

rm{(4)}请设计出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方法一:______;方法二:______.22、(1)某校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请回答: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____,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将大火扑灭,水能灭火的原理是____.

(2)请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①铜可作导线,原因是;____②CaO能与水反应,可用作____;

③H2O和H2O2的元素组成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____.

(3)铝;铁、铜是人类广泛应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①按人类开始使用这三种金属的先后顺序为____;

②在空气中____(填“铝”或“铁”)制品更耐腐蚀;

③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达到目的方案是____(填序号).

A;硫酸铝溶液、铁、铜B、硫酸亚铁溶液、铝、铜。

C、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铜.23、用10g含杂质10%的粗盐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仪器;方法、用量)

(1)步骤:____.

(2)用到的玻璃仪器:____.

(3)所用到量筒应选取(填序号)____.

A、10mLB、50mLC、100mLD、250mL.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4题,共36分)24、量筒口处有一“缺口”其作用是便于倾倒液体____.25、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氮气在食品包装袋内防腐____.(判断对错)26、引起水俣病中毒的金属是镉.____.27、取用药品时,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试液过程中,标签不能向着手心.____.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4题,共16分)28、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1)厨房中的图1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无机材料的是____(填字母,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

(2)图2食物中,能提供大量蛋白质的是____(填字母).

(3)厨房中能用来除水垢的物质是____.

(4)厨房中的下列物质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填字母).

A.调和油B.食盐C.面粉D.白糖。

(5)良好的家居环境带来美好的生活.

①房屋装修后,可在室内放一些活性炭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苯等有毒气体,这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性.

②“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的灭火原理是____(填字母).

A.清除可燃物B.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C.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6)汽车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

①我国已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它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作为汽车的燃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乙醇可通过粮食发酵的方法制得。

C.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D.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

②用天然气作为机动车的燃料是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29、甲、乙、丙是由C、H、O、Cl、Ca中的几种元素组成的初中化学常见化合物,下列所示相互关系中,“-”,(或“”)表示相连物质间可以反应;“→”表示物质间可以转化(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略去).

(1)当相互关系为:甲-乙-丙。

①若甲、乙、丙均为氧化物,在常温下依次为气、液、固态,则丙的俗称为____;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②若甲与乙、乙与丙反应的产物中有两种相同,且甲由三种元素组成,乙和丙发生的是中和反应,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

(2)当相互关系为:甲、乙、丙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甲→乙、乙→丙均为复分解反应,则甲与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30、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t_{1}隆忙}时,物质的溶解度甲______rm{(}填“rm{>}”、“rm{=}”或“rm{<}”rm{)}乙。

rm{(2)t_{2}隆忙}时。把rm{20g}乙rm{(}不含结晶水rm{)}加入rm{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______rm{(}填“饱和”或“不饱和”rm{)}溶液。

rm{(3)}根据图示,除题中已有的信息外,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______。rm{(}任写一条即可rm{)}31、实验室有一无色溶液的试剂瓶由于保管不当;其残缺的标签只剩下“Na”的字样,为了检验其中的成分,请你与小明同学一起进行实验探究:

[调查了解]获悉无色溶液的溶质是初中化学常用的碱或盐.

[查阅资料]获悉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银和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实验探究]小明同学根据猜想;设计了实验进行验证,有关内容如下:

。猜想实验步骤可能的现象结论一、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向其中滴入两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

酚酞试液无变化猜想成立

猜想不成立二、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向其中滴入适量硝酸,然后滴入硝酸银溶液溶液先没有明显变化,后出现白色沉淀.若与上述现象不同猜想成立

猜想不成立三、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向其中滴入适量盐酸,然后滴入氯化钡溶液溶液先没有明显变化,后出现白色沉淀.若与上述现象不同猜想成立

猜想不成立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的猜想二是____,如果猜想成立,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

(2)小明的猜想三是____,如果猜想成立,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小明的猜想一所述实验现象和结论是否正确?请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

(4)除了小明的三种猜想外;请你再补充一种,并验证你的猜想:

。补充的猜想实验步骤可能的现象和结论

____

____

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A【分析】【分析】可以用差量法进行计算,左盘烧杯中增加的质量和右盘烧杯中增加的质量相等时,天平保持平衡.【解析】【解答】解:设与8.4g铁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Fe+H2SO4═FeSO4+H2↑

56982

8.4gXY

X=14.7g;Y=0.3g.

由计算可知;当向左盘的烧杯中加入8.4g铁时,生成0.3g氢气,左盘中实际增加的质量为:8.4g-0.3g=8.1g;

A;当加入8.4g铝时;铝过量,应该以硫酸的质量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

解:设加入8.4g铝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2Al+3H2SO4═Al2(SO4)3+3H2↑

2946

14.7gX

X=0.3g;

由计算可知;当向右盘的烧杯中加入8.4g铝时,生成0.3g氢气,右盘中实际增加的质量为:8.4g-0.3g=8.1g;

B;当向右盘的烧杯中加入8.4g氧化钙时;反应后没有气体逸出,右盘中实际增加的质量为8.4g;

C;当加入8.4gX锌时;锌不过量,应该以锌的质量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

解:设加入8.4g锌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2

8.4gX

X=0.26g;

由计算可知;当向右盘的烧杯中加入8.4g锌时,生成0.26g氢气,右盘中实际增加的质量为:8.4g-0.26g=8.14g;

D;当加入8.4g碳酸镁时;硫酸过量,应该以碳酸镁的质量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解:设加入8.4g碳酸镁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MgCO3+H2SO4═MgSO4+H2O+CO2↑

8444

8.4gX

X=4.4g

由计算可知;当向右盘的烧杯中加入8.4g碳酸镁时,生成4.4g二氧化碳,右盘中实际增加的质量为:8.4g-4.4g=4.0g;

由以上计算可知;欲使天平恢复平衡,则可向右盘的烧杯中加入8.4g铝.

故选:A.2、C【分析】【分析】A;根据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点燃后有烧焦羽毛气味进行解答;

B;根据合金的硬度大进行解答;

C;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解答;

D、根据熟石灰粉末与硝酸铵固体混合、研磨会放出氨气进行解答.【解析】【解答】解:A;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点燃后有烧焦羽毛气味,故A正确;

B;合金的硬度大;所以黄铜片与铜片互相刻画,黄铜片可以在铜片上画出痕迹,故B正确;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C错误;

D;熟石灰粉末与硝酸铵固体混合、研磨会放出氨气;所以将少量熟石灰粉末与硝酸铵固体混合、研磨,能嗅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故D正确.

故选:C.3、B【分析】试题分析:A、煤气中毒──一氧化碳引起,而不是二氧化碳引起的,错误,B、硬水──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含量高;做成蜂窝煤易于燃烧──与空气接触更充分,正确,C、CO炼铁──还原性,而不是氧化性,错误,D、空气由多种物质组成,是混合物,故选B考点:化学与生活,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分类【解析】【答案】B4、A【分析】解:墨汁中含有碳;墨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因此古代字画久不褪色;故古代字画能长期保存,是由于单质碳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故选A.

根据墨汁中含有碳;墨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掌握碳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rm{A}5、C【分析】解:rm{A}实行机动车尾号单双号限行可以减少雾霾天气的形成;故A不符合题意;

B;加大城市绿化、园林假设;可以减少雾霾天气的形成,故B不符合题意;

C;露天焚烧秸秆会增加雾霾天气;故C符合题意;

D;积极推行油品的升级;可以减少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可以减少雾霾天气的形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

环境的污染和治理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同时就成为中考的热点.【解析】rm{C}6、B【分析】【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为稀有气体元素,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析】【解答】解:A;由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其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是11,钠原子核电荷数为11,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一格的信息;其核电荷数为11,而不是中子数为11,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7、C【分析】【分析】可以从污染物的来源及对环境的危害和治理方法的合理性结合已有知识综合分析解答.【解析】【解答】解:A;二氧化硫主要来自含化石燃料的燃烧;为减轻二氧化硫对空气的危害,应对燃煤脱硫处理、对汽车尾气净化,故A正确;

B;乙醇能促进汽油的完全燃烧;故为减少石油的使用,减少废气排放,应提倡使用乙醇汽油,故B正确;

C;现在的能源结构主要是化石能源;不能禁止煤、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的使用,故C错误;

D;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应回收利用,故D正确;

故选C.8、B【分析】【分析】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解析】【解答】解:A;水能灭火是由于和易燃物接触后;吸收了大量的热,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B;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可燃物的着火点不随着季节的改变而改变.

D;浸在沸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故选B.9、B【分析】

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使温度降低;制成的冰袋可用于给发烧病人降温,故①正确,排除选项C,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可以用于发酵粉,故②正确,排除选项A,洗涤剂能使油脂乳化而易于洗涤,故③错误,排除选项D.

故选B.

【解析】【答案】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使温度降低;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可以用于发酵粉,洗涤剂能使油脂乳化而易于洗涤,氯化钠可以用作融雪剂.

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10、BD【分析】【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变量的控制,注意要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析】【解答】解:A;根据锌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银;锌片的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而不是无现象,故选项错误.

B;分别将相同形状的镁条和铝条点燃放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镁条燃烧得更剧烈,说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故选项正确.

C;分别将锌粉与铁丝放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由于锌粉与铁丝的形状不同,不能证明锌比铁活泼,故选项错误.

D;分别将铁丝与铜丝放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铜丝无现象,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Fe>Cu,故选项正确.

故选:BD.11、AC【分析】

甲乙会使紫色石蕊变蓝;可知甲乙就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溶液;

A;在甲、乙中加入稀硫酸;氢氧化钡中会出现白色的硫酸钡沉淀,而氢氧化钠中没有明显的现象,故A正确.

B;在甲、乙中加入硝酸铜;都会出现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故B错误.

C;在甲、乙中加入硫酸钠;氢氧化钡中会出现白色的硫酸钡沉淀,而氢氧化钠中没有明显的现象,故C正确.

D;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钡都不会反应;故D错误.

故选A;C

【解析】【答案】据甲乙会使紫色石蕊变蓝;可知甲乙溶液是碱性溶液,就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丙丁会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可知丙丁为酸性溶液,就是盐酸和硝酸.根据氢氧化钠和和氢氧化钡中的阳离子不同,选择合适的试剂进行鉴别.根据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根据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进行分析;根据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根据氯化钠和两者都不会反应进行分析;

12、AC【分析】【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析】【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硫酸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Fe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即可,不能进行灼烧,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C.13、CD【分析】解:rm{A}甲烷rm{+}氧气rm{overset{{碌茫脠录}}{}}二氧化碳rm{+}水;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硫rm{+}氢气rm{overset{{碌茫脠录}}{}}硫化氢;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氧化汞rm{overset{{录脫脠脠}}{}}汞rm{+}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D、氧气rm{+}氢气rm{overset{{碌茫脠录}}{}}水;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rm{C}.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解反应的特征rm{(}“一变多”rm{)}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rm{CD}14、AB【分析】【分析】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酸;形成酸雨;

B、根据污染空气的三种有害气体是NO2、SO2;CO进行分析;

C;根据硬水和软水含有物质不同进行区别;

D、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解析】【解答】解:A;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能与雨水反应生成酸,形成酸雨;导致温室效应的物质主要是二氧化碳;故A错误.

B、污染空气的三种有害气体是NO2、SO2;CO;二氧化碳不是有害气体;故B错误.

C;硬水和软水中含有的钙镁的化合物不同;加入肥皂水时产生的现象不同,可以将它们区别,故C正确.

D、KNO3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D正确.

故选AB.15、AD【分析】【分析】A;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使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

B;不知溶液的质量是否相等;无法判断AB饱和溶液中溶质含量多少;

C;据A在30℃时、40℃时的溶解度分析判断;

D、据AB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结晶的方法.【解析】【解答】解:A;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使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正确;

B;不知溶液的质量是否相等;所以无法判断AB饱和溶液中溶质含量多少,故错误;

C;A在30℃时的溶解度是30g;即130g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30g,所以65gA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是15g,水的质量是50g;升温到40℃时,其溶解度变为50g,则50g水最多溶解25g,至少还需加入A物质的质量为10g才能达到饱和状态,故错误;

D;由图可知: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当B中混有少量A时,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固体B,正确;

故选AD.16、AD【分析】

A;由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故A正确;

B;由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不正确;

C;由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共涉及4种分子.故C不正确;

D;由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只要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就属于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AD.

【解析】【答案】A;根据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中微粒的变化;分析原子的变化;

B;根据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

C;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分子的种类;

D;根据生成物的组成分析.

17、AC【分析】【解析】试题分析:A、镁、铁能与稀盐酸反应,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镁、铁的活动性大于铜的活动性,又可概括镁、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可比较出镁与铁的活动性强弱,故A正确;B、铁、铜都不与硫酸镁溶液反应,说明铁、铜的活动性小于镁的活动性,但无法比较铁与铜的活动性强弱,故B错误;C、铁不能与氯化镁溶液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小于镁,铁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所以Mg>>Fe>Cu,故C正确;D、铜不能与硫酸镁、氯化亚铁反应,说明铜的活动性小于镁、铁,但无法比较镁和铁的活动性强弱,故D错误;故选AC。考点:考查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和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解析】【答案】AC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8、略

【分析】【分析】运用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的性质、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解答该题.【解析】【解答】解:甲中装的是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甲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水蒸气;乙装置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作用是检验水蒸气;丙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作用: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此检验水蒸气选用无水硫酸铜,吸收水蒸气选用浓硫酸.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

其顺序一般是:先验证再除杂,验证时先检验水,除杂时后除去水,以免产生干扰.故各接口的连接顺序是:不纯的一氧化碳→c、d→e、f(多次)→b;a→干燥、纯净的一氧化碳.

故答案为:c、d;e、f(多次);b、a.19、略

【分析】【分析】(1)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滴加稀盐酸时,氢氧化钠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溶液显中性,稀盐酸显酸性,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2)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其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3)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且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4)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可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5)根据碳酸钠的质量可以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和二氧化碳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析】【解答】解:(1)反应前称得左盘内装置及物质总质量为:50g+20g+3.2g=73.2g;

充分反应至中性;能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是托盘天平仍然平衡;

上述实验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的目的是验证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故填:73.2;托盘天平仍然平衡;验证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2)从图2可以看出,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是Cl-和Na+.

故填:Cl-和Na+.

(3)小明在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出现,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因此有气泡产生,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故填:Na2CO3+2HCl═2NaCl+H2O+CO2↑.

(4)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氢氧化钠和氯化氢的质量比为:NaOH+HCl═NaCl+H2O;

4036.5

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氢氧化钠和硫酸的质量比为:2NaOH+H2SO4═Na2SO4+2H2O;

8098

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可知;若上述反应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将该实验中的盐酸换成等质量且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氢氧化钠过量,反应后得到溶液显碱性,溶液的pH大于7.

故填:大于.

(5)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2NaOH+CO2═Na2CO3+H2O;

8044106

xy15.9g

==;

x=12g;y=6.6g;

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66.6g-6.6g=60g;

则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

答: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20、略

【分析】【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某物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②判断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则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解析】【解答】解:(1)根据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在t℃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故答案为:大于。

(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20℃时,B的溶解度是36克,即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36克B,则该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6:100=9:25,故答案为:36,9:25

(3)由于在20℃时,B的溶解度是36克,即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36克B,则把50gB物质放入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6.5%,故答案为:26.5%21、略

【分析】解:rm{(1)}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rm{2NaOH+H_{2}SO_{4}=Na_{2}SO_{4}+2H_{2}O}

rm{(2)}测量溶液rm{pH}的方法是: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在rm{pH}试纸上,观察变色情况,并于比色卡对照确定rm{pH}

rm{(3)}氢氧化钠固体溶液水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利用在氢氧化钠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测量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达到实验的目的,该方案不完善的原因是: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给实验带来干扰,需要测定中和反应中温度的变化,所以该实验要得到科学的结论需要控制相等的量是:反应前酸、碱溶液温度相同,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消耗的稀硫酸体积是rm{6ml}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的原因是:硫酸过量,由于热传递,导致温度降低;

rm{(4)}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以是酚酞显红色,会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所以。

方法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方法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然后加入硫酸铜,没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故答案为:rm{(1)2NaOH+H_{2}SO_{4}=Na_{2}SO_{4}+2H_{2}O}

rm{(2)}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在rm{pH}试纸上,观察变色情况,并于比色卡对照确定rm{pH}

rm{(3)}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给实验带来干扰;反应前酸、碱溶液温度相同;rm{6}硫酸过量;由于热传递,导致温度降低;

rm{(4)}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然后加入硫酸铜,没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rm{(1)}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rm{(2)}根据用rm{pH}试纸测定溶液rm{pH}值的方法进行分析;

rm{(3)}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溶液水放出大量的热;控制变量法的操作,以及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rm{(4)}根据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可使酚酞变红,而酸性;中性溶液不能使酚酞变色,会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知识设计实验.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所给的知识进行解答.【解析】rm{2NaOH+H_{2}SO_{4}=Na_{2}SO_{4}+2H_{2}O}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在rm{pH}试纸上,观察变色情况,并于比色卡对照确定rm{pH}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给实验带来干扰;反应前酸、碱溶液温度相同;rm{6}硫酸过量,由于热传递,导致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然后加入硫酸铜,没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22、略

【分析】【分析】(1)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根据燃烧的条件可以判断灭火的方法.

(2)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3)金属越活泼;越不容易被人类发现,就越不容易被人类认识;利用;

比较活泼的金属,能够把较不活泼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析】【解答】解:(1)在蜡烛引燃蚊帐的过程中;燃烧的蜡烛为蚊帐燃烧提供了条件,蚊帐是可燃物;

在灭火过程中;水吸收热量,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当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时,可燃物就会熄灭.

故填:可燃物;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①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用作导线.

故填: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②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以用作干燥剂.

故填:干燥剂.

③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虽然相同;但是它们的分子不同,从而决定了它们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故填:不同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①在铝;铁、铜中;铝最活泼,铁比较活泼,铜最不活泼,人类对铜的认识和利用最早,对铁的认识和利用较早,对铝的认识和利用最晚.

故填:铜;铁、铝.

②在空气中;铁与水和氧气接触,容易生锈;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通常情况下能和氧气反应生成一种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对铝起到保护作用,所以在空气中铝制品更耐腐蚀.

故填:铝.

③A;铝比铁和铜活泼;所以铁、铜不能和硫酸铝溶液反应,只能够验证出铝比铁、铜活泼,但是铁和铜谁更活泼无法验证;不能达到目的.

B;把铝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观察到铝表面附着了一层黑色物质,说明铝把硫酸亚铁中的铁置换出来,铝比铁活泼;把铜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铜不能置换硫酸亚铁中的铁,铁比铜活泼;能够达到目的.

C;铜不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也不能和硫酸铝溶液反应,不能达到目的.

故填:B.23、略

【分析】【分析】(1)先进行粗盐提纯,再根据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考虑;(2)根据步骤考虑用到的仪器;(3)根据量筒量程的选择方法考虑.【解析】【解答】解:

(1)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得到纯氯化钠;在通过计算知道需要氯化钠:10g×10%=1g,需要水100g-1g=99g.再用天平称量出氯化钠,放入烧杯中,用量筒量取99毫升水倒入烧杯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即可;

(2)溶解时用到烧杯;玻璃棒;量取时用量筒,过滤时用漏斗;

(3)选取量筒时要选取体积比所量体积大且最接近的;所以用100mL量筒量取99mL水.

故答案为:(1)溶解、过滤、蒸发、计算、称量、量取、溶解;(2)烧杯、漏斗、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3)C四、判断题(共4题,共36分)24、√【分析】【分析】根据量筒的构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析】【解答】解:量筒是用来量取液体的一种玻璃仪器;量筒口处有一缺口,当溶液需要移到其他容器内时,可以将量筒口朝向有突出缺口的一侧倾斜,即可顺利的将溶液倒出.故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25、√【分析】【分析】可用于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的物质应该具有的性质是:化学性质不活泼,无毒.【解析】【解答】解: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没有毒,所以能用于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

故答案为:√.26、×【分析】【分析】根据常见的有害元素对人体的危害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析】【解答】解:水俣病是指人或其他动物食用了含有机汞污染的鱼贝类;使有机汞侵入脑神经细胞而引起的一种综合性疾病,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公害病之一,因最早发现于水俣湾而得名,而不是金属镉,故错误.

故答案为:×.27、×【分析】【分析】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液体流出腐蚀标签.【解析】【解答】解: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为防止腐蚀标签,所以,倒取液体药品时,一定要将标签须向着手心.

故答案为:×.五、简答题(共4题,共16分)28、略

【分析】【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钢丝球属于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根据食物中的营养素解答;根据食醋呈酸性能与水垢反应解答;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根据灭火的原理解答;根据能源以及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即可.【解析】【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无机材料的是B钢丝球,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塑料保鲜膜,故填:B,A.

(2)据图可以看出;图2食物中能提供大量蛋白质的是牛奶,故填:B;

(3)厨房中能用来除水垢的物质是食醋;故填:食醋.

(4)食盐和白糖在水中能形成溶液;故填:BD;

(5)①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因此房屋装修后,可在室内放一些活性炭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苯等有毒气体,故填:吸附.

②“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是因为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故填:B;

(6)①A.乙醇汽油是一种混合物;错误;

B.乙醇可通过粮食发酵的方法制得;正确;

C.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正确;

D.汽油是不可再生能源;错误;

故填:BC;

②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