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教学工作总结(共12篇)第1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第二部分:学习本科教学基本情况一、基本数据1、学校2011年7月由原山东经济学院和原山东财政学院合并筹建,2012年6月正式成立。2、2013年7月,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3、2013年12月,学习入选山东省“省部共建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4、学校现有4个校区,占地4818亩。5、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32291人,本科生29395人,研究生1937人,留学生、专科生等959人。6、学校拥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学校有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8、学校有经、管、文、法、理、工、艺术、教育等8个学科门类。9、学校设有24个学院,56个招生本科专业,其中经管类专业36个。10、学校已建成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7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1、2013-2014学年,学校共开设本科课程2493门。12、学校已建成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56门。13、截至2014年底,学校师资情况:(1)在职教职工2498人;(2)授课教师1914人。专任教师1416人,占教职工总数的57%;(3)其他师资498人,占教职工总数20%;(4)授课教师生师比为17.9:1,专任教师生师比为23.9:1;(5)学校目前专任教师中高职比例为61%,博士比例为36%。14、截至2014年底,学校人才队伍情况:(1)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2)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5人;(3)“泰山学者”特聘教授5人;(4)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5)全国优秀教师9人;(6)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1人;(7)山东省教学名师15人;(8)山东省教学团队11人;(9)博士生导师47人。15、合校后学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4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8项。16、学校教授、副教授每年为本科生上课率达到100%。17、学生评教成绩90分以上的教师占98%。18、2014年,全校本专科生学费收入2.5亿元左右。19、2014年,中央和省级财政追加1.5亿元左右。20、2014年,学校本科教学日常经费支出7800万元左右。21、2014年,学校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2308元。22、2014年,学校各类本科教学专项投入4200万元左右。23、学校现有校舍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24、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31.5万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9.1平方米。25、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5000元左右。26、截至2014年底,学校图书馆情况:(1)藏书357万册;(2)生均图书103册;(3)本科生均图书流通量4.5册;(4)纸质期刊3000余种;(5)电子图书280万余种;(6)电子期刊1.44万种。27、2012年,学校成立山东财经大学校友总会。28、2014年学校共接受社会捐赠226万余元。29、2014年,学校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获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0、学校目前已建成26个教学实验中心。31、学校现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32、学校现有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33、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培养人才机制。34、学校与泰安、莱芜、省工商业联合会、中国银行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35、2014年,学校大学生创业园建立。36、2014年,俞正声主席视察我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培养工作。37、2014年,郭树清省长批示我校学生实践调研报告。38、2014年,学校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全国银奖2项,省级金奖5项。39、2014年,学校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国家一等奖1项。40、2014年,学校56个本科专业在全国29个省共录取新生7556人。41、2014年,学校在山东省一批招生的普通本科专业38个,录取线超一批线30分左右。42、2014年,学校本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85.44%。二、目标定位1、学校发展定位:到2020年,把我校建设成为以经济与管理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部分学科在国内有较高地位、少数学科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综合办学实力全国一流的财经特色名校。2、学校层次类型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发展研究生教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和继续教学为辅助的财经类教学研究型大学。3、学科发展定位:以经济学、管理学为核心,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兴交叉学科,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把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学科,带动提高整体学科水平,形成经管学科为主题,各学科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4、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复合型人才。5、学校专业培养目标:全部专业均以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为基础目标;依托重点学科、高水平创新平台和博士点等培养少量拔尖创新型人才;选择部分专业试点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6、学校服务面向: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立足山东,面向全国,为区域和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7、学校教学改革思路:分类培养;个性化培养;强化实践育人体系。8、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类型:(1)“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2)“主修+辅修”培养模式;(3)交叉专业培养模式;(4)中外合作培养模式;(5)校企合作培养模式;(6)校际合作办学模式。9、学校的特色项目:“2+1实践育人模式”是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由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创业园组成的相互衔接、互为补充、逐步拓展和提升的育人模式。第2篇:北京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方案北京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方案2016-05-09丨浏览次数:26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精神,我校预计于2016年11月6日-9日进行审核评估。为做好审核评估工作,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订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方案。一、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意义、指导思想和原则审核评估的意义: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评估是评价、监督、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7年教育部对我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来,学校不断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切实改善教学条件,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6年教育部将对我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是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成绩的全面总结和展示,与北大正在开展的本科教育综合改革理念具有高度一致性。我们必须结合学校本科教育综合改革,加强本科教学管理和质量建设,保障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顺利进行,推进学校建设世界最好的本科教育。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导,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结合本科教育综合改革,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原则: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为依据,坚持主体性、目标性、多样性、发展性和实证性五项基本原则,实行目标导向,问题引导,事实判断的评估方法。主体性原则注重以学校自我评估、自我检验、自我改进为主,体现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主体地位;目标性原则注重以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关注学校目标的确定与实现;多样性原则注重学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和自身特色;发展性原则注重学校内部质量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及其长效机制的建立,关注内涵的提升和质量的持续提高;实证性原则注重依据事实作出审核判断,以数据为依据、以事实来证明。二、评估目标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要求,通过评估和建设进一步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建立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促进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实现世界最好的本科教育之一的愿景。三、组织机构和主要职责审核性评估是全校性系统性工程,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成立审核评估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院系工作组。(一)审核评估领导小组组长:朱善璐林建华成员:学校校级领导主要职责:领导全校评建工作,审定评建工作重要文件和主要材料;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指导、监督和检查评建工作的全过程,决策评建工作的重大事项;落实评建工作的经费,为评建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条件。(二)审核评估工作小组组长:高松成员:相关部门领导主要职责:负责本科教学水平审核评估工作的部署、检查与监督;起草审核评估文件与方案,整理材料,组织撰写自评报告;组织实施审核评估各阶段的工作任务,督促检查工作完成情况并提出整改和建设意见;负责审核评估网站建设和审核评估简报编发工作;负责校内外评估专家组的组织工作。(三)院系工作组在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及相应工作小组的基础上,各院系成立审核评估工作组,院系工作组组长由各院系行政一把手担任,设专门联络员负责审核评估联络工作。四、时间安排第一阶段:准备及全校动员阶段(2016年4月-2016年5月)。调研及制订审核评估总体工作方案组建审核评估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召开全校审核评估工作大会。建立审核评估专题网站。组织相关部门撰写审核评估分报告,填报审核评估质量状态数据。组织各院系根据审核评估要求,总结本科教学工作,整理档案资料。第二阶段:学校自评(2016年6月)。学校自评专家进行院系检查,重点检查院系本科教学工作、档案材料。学校自评专家进行部门检查,重点检查审核评估分报告及数据材料。组织部门和相关院系填写审核评估质量状态数据。第三阶段:全面整改及学校自评报告完善(2016年7月~8月)。院系和部门根据学校自评专家意见进行整改。根据审核评估分报告内容,完成审核评估报告初稿。完成审核评估质量状态数据的填报。第四阶段:检查整改方案落实效果(2016年9月~10月)学校自评专家组逐项检查整改方案落实情况;审定学校自评报告,汇总和整理自评材料及其附件;撰写学校汇报材料(包括多媒体演示);学校评估领导小组全面检查评估工作完成情况;第五阶段:迎接教育部评估中心专家组评估(2016年11月)审定学校汇报材料;确定迎接专家组实地考察方案和日程安排;以上安排结合学校本科教学教育改革方案的实施,并根据审核评估工作的具体部署和指示进行动态调整,在执行过程中,进一步完善方案,推进工作。第3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50问讲解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组入校后,将对学校主要领导、学院和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部分教师和学生开展访谈。了解学校师生员工对审核评估相关工作的认知情况,对学校办学定位、发展目标等方面的理解和认同程度。本手册分为两个部分,包括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相关知识和我校顶层设计的相关问题,供全校各单位和师生员工阅读并熟悉有关内容,做好迎接评估的准备工作。第一部分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知识1、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什么?答: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什么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答: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3、什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资源?答:教师队伍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资源。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是主导,是关键。教师队伍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将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所优秀的高等学校一定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4、高校教学的“三个地位”指的是什么?答: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教学改革核心地位和教学建设优先发展地位。5、高校的“四项职能”指的是什么?答: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6、高等教育评估的法律依据主要有哪些?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对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评估有着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十四条规定:“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由其组织的评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四十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依法对民办学校实行督导,促进提高办学质量;组织或者委托社会中介组织评估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7、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有哪些新要求?答: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强调,“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纳要(2010-2020年)》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加强质量保障与评估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建立和完善国家教育基本标准”“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二是“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三是“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四是“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探索与国际高水平教育评价机构合作,形成中国特色学校评价模式”;五是“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整合国家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构及资源,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发布监测评估报告”;六是“明确各级政府责任,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管办评分离,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8、什么是“五位一体”本科教学评估制度?答:《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指出,建立健全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检测为主要内容,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与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学评估制度。人们习惯上称之为“五位一体”本科教学评估制度。“五位一体”本科教学评估制度,一是强调高校自我评估,强化高校的主体地位和质量意识。要求高校建立有效的校内教学质量监测和调控机制,建立本科教学自我评估制度,在此基础上形成本科教学年度质量报告,并使质量报告发布制度化、常态化。二是建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实行高校教学质量的常态监测。通过建立高校、国家基础状态数据库,形成常态监控机制,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一些核心数据,加强对状态数据的分析,充分发挥状态数据库在学校自查、政府监控、社会监督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分类开展院校评估,引导高校合理定位,促进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院校评估分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两类,接受合格评估并取得“通过”的学校,五年后进入审核评估。四是开展专业认证及评估,增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一方面鼓励专门机构和行业用人部门对高校的专业进行评估,促进人才培养与职业准入资格制度相衔接;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与国际标准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提高我国高校的专业办学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五是鼓励开展国际评估,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促进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专业和高水平大学。积极与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相关教育机构增强交流合作,扩大和提升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国际影响力、话语权和竞争力。鼓励学校自主开展国际评估,聘请世界高水平专家和评估机构,在学科专业领域按照国际标准和流程开展评估。9、教学评估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有什么作用?答:本科教学评估是评价、监督、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估不仅能鉴定学校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诊断学校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而且能发挥“以评促建”的作用,促进学校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同时,教学评估还具有激励和督促作用,能够促进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建立自我约束、自我监控机制,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我国以往开展的教学评估实践已充分证明,学校通过评估,教学工作水平明显提升,达到了保障并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10、什么是审核评估?答: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简称审核评估)是“五位一体”评估制度中院校评估的一种模式。《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中对审核评估进行了详细阐述,概括地讲,它是依据被评估对象自身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评价被评估对象人才培养目标与效果的实现情况。审核评估不同于合格评估和水平评估。合格评估属于认证模式评估,达到标准就通过。水平评估属于选优模式评估,主要是看被评估对象处于什么水平,重点是选“优”。审核评估主要看被评估对象是否达到了自身设定的目标,国家不设统一评估标准,是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审核结论不分等级,形成写实性审核报告。审核评估的重点是引导学校建立自律机制,强化自我改进,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11、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是什么?答: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一坚持、两突出、三强化”。就是要在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这二十字方针基础上,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强化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审核评估坚持以下五项原则。一是主体性原则,强调以学校自我评估、自我检验、自我改进为主,体现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主体地位。二是目标性原则,强调以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关注学校目标的确定与实现。三是多样性原则,学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和自身特色,鼓励学校根据国家和社会要求,结合自身条件,合理确定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质量标准,形成办学特色。这一原则体现了国家对高等教育分类指导、分类评价的思想。四是发展性原则,强调注重学校内部质量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及其长效机制的建立,关注内涵的提升和质量的持续提高。五是实证性原则,强调基于证据作出审核判断,以数据为依据、以事实来证明。以上原则贯穿于审核评估方案的内容中,贯穿于专家组的评审过程中,也贯穿于学校的自评自建过程中。12、审核评估的理念是什么?答:审核评估强调“对国家负责,为学校服务”和“以学校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理念。强调“对国家负责”,是因为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因此通过评估的诊断作用来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促进高等学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国家发展需要。评估是政府提供的一项服务,目的是通过评估手段来帮助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审核评估倡导评估专家与学校平等交流、相互合作,共同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献计献策,充分体现“为学校服务”的理念。“以学校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理念反映了高校是人才培养质量的责任主体,评估只是外在的促进因素,内在的驱动力还在学校自身。外部评估能否转化为学校持久发展动力,促进学校增强质量保障的主体意识,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也取决于学校自身的努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校的主体。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同时,学生又是教育过程的参与者和评价者,学生评价是改进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审核评估充分尊重高校办学的多样性与自主性,关注学生身心发展,重视学生对教学工作的评价,使学生成为评估的真5正受益者。13、审核评估的重点是什么?答:审核评估涵盖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要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进行评价,重点是对学校教学工作“五个度”进行审核。一是学校人才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二是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三是教师和教学资源的保障度;四是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五是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以上这几个方面涵盖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输入输出过程。专家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审核,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质量做出全面的判断。14、审核评估的对象及条件是什么?答:审核评估对象包括两部分高校:一是参加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合格”及以上结论的高校均应参加审核评估;二是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获得“通过”结论的新建本科院校,五年后须参加审核评估。参加审核评估的学校应达到两个条件:一是学校办学条件应达到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规定的合格标准。二是公办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须达到《财政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的意见》(财教[2010]567号)规定的相应标准,即2012年原则上生均拨款水平不低于12000元,并逐步提高。从参评学校应达到的条件可以看出,审核评估一方面要存进高校改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要促使办学方履行职责。15、我校本次迎接的评估全称是什么?答:全称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简称为“审核评估”。16、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意义与目的是什么?答:一是督促高校按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办学;二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保障水平;三是引领高校科学定位、分类合作、多元发展、特色办学。17、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的周期是多长?答:每5年开展一轮18、审核评估有哪些程序?答:审核评估程序包括学校自评、专家进校考察、评估结论审议与发布等。(1)学校自评。参评学校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实施办法》和审核评估内容及上一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开展自我评估,按要求填报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评报告》,同时提交各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专家进校考察。实施审核评估的机构应对学校提供的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分析报告。专家组在审核学校《自评报告》、《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及《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基础上,通过查阅材料、个别访谈、集体访谈、考察教学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观摩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等形式,对学校教学工作做出公正客观评价,形成写实性《审核评估报告》。(3)评估报告内容。《审核评估报告》应在全面深入考察和准确把握所有审核内容基础上,对各审核项目及其要素的审核情况进行描述,并围绕审核重点对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总体情况作出判断和评价,同时明确学校教学工作值得肯定、需要改进和必须整改的方面。(4)评估结论审议与发布。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部评估中心应按年度将所组织的审核评估情况形成总结报告报教育部。教育部组织评估专家委员会进行审议,公布审议结果,并由教育部评估中心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公开发布参评高校的审核评估结论。(5)评估结果。审核评估结果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反映,与学校办学、发展直接相关,学校要根据审核评估中提出的问题及建议进行整改,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应对评估学校的整改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并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招生规模、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予以充分考虑,促进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9、学校自评要完成哪些内容?答:1、完成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填报;2、发布上一年度(或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3、形成学校自评报告等。20、审核评估专家是如何构成的?答:为规范审核评估工作,提高审核评估质量,由教育部评估中心统一组建全国审核评估专家库,为教育部评估中心及各省(区、市)组织的审核评估工作提供专家资源。审核评估专家组由组长、成员和秘书组成。专家组一般为9-15人,设组长1人,(必要时可设副组长1人),评估秘书1人。专家组包括熟悉教学、管理和评估工作的教育专家,同时还吸收行业、企业和社会用人部门有关专家参加。选聘评估专家时,将考虑参评学校的规模、类型、办学定位和学科结构。专家选聘坚持回避制度,对利益相关者(校董、兼职教授、校友、利益冲突者等)实行回避。各省组织审核评估时,外省(区、市)专家一般不少于进校考察专家组人数的三分之一。21、专家进校考察的内容有哪些?答:专家组在审核学校提交的各项材料基础上,通过深度访谈、听课、查阅相关原始材料、召开座谈会、现场考察等形式,全面了解学校教学工作情况,重点考察学校人才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的保障度,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以及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运行状况,学校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的措施及成效等。22、专家进校后主要的考察技术是什么?答:专家进校考察是信息资料收集与判断的过程。在审核评估中,专家一般采用六项考察技术,即深度访谈、听课看课、校内外考察走访、文卷审阅、问题诊断、沟通交流。23、审核评估专家深度访谈的对象是哪些?答:深度访谈时评估专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与参评学校有关人员进行深入交谈获取评估信息的一种方法。访谈形式上以一对一的访谈为主。访谈对象包括校领导、中层干部、教师、学生、用人单位人员以及退休人员。24、审核评估专家如何召开座谈会?答:(1)针对需要了解的内容拟出专题,如专业建设、教学质量自我监控体系的运行、实践教学环节和实验室工作、教学经费及使用等,根据专题要求组织不同的人员参加。(2)召集不同类型人员,如:老年教师、中青年教师,实验室工作人员,教学管理干部,学校督导组(或评估办),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前期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的优秀教师、优秀学生等参加座谈会.25、审核评估专家组听课的对象是什么?答:专家组进校后需要听不同类型的课程,如: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实8验课、骨干课、精品课等;要听不同类型教师的课,如:老、中、青教师,教授、副教授、讲师等。根据专家从事的学科情况,每位专家至少要听3—4节课。26、审核评估专家组怎样走访学院及相关部门?答:(1)评估专家组可以根据学校的院系部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分布情况预先做好分工,安排好走访时间,确定参加接待的人员。也可以把走访和座谈结合起来,评估专家组会预先写好访问座谈的提纲,由学校负责组织安排落实。从评估考察工作的实际需要和被评各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的期望出发,专家组会尽可能对所有教学基层单位和主要职能部门都安排走访。(2)每个单位的走访时间一般在1-2小时之内,参加人员一般是单位的领导,必要时可请相关人员参加。走访时可补充参观部分教学基础设施、实验室或查看部分资料等。(3)必要时会安排对学校所在地区的用人部门的走访。27、审核评估专家组如何查阅资料?答:(1)由于查阅资料工作量很大,可以先进行粗略浏览,然后根据专家的分工,按评估方案的要求逐项进行查阅;(2)在审阅资料过程中,如果遇到某些不太清楚的问题时,可以请学校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做进一步的解释,也可以请学校提供进一步的补充材料;(3)如果材料中的关键和重要数据或者对评估结论有影响的内容出现矛盾或存在疑问时,专家组会仔细认真核对,并要通过其他调查手段查清、核实;(4)专家还可以根据需要临时调阅一些补充材料,如:学生的作业、实验报告、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教学进度表、教案或讲稿等。按教育部的要求,一般每位专家须调阅2个以上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不少于3门课程的试卷和试卷分析报告以及不同年级的人才培养方案。28、如何考察专业?答:首先考察新专业,然后考察专业培养计划,重点考察制定专业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制定原则和教学计划的内容及其执行情况。29、如何考察课程?答:(1)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否正确。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落脚点应是人才培养模式;出发点应是满足对所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2)课程体系、结构是否整体化,课程之间的衔接、联系是否合理;(3)有无优秀课程评选条例和优秀课程群;(4)有无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规划、计划,有无特色的优质课程;(5)有无面向21世纪的教材建设规划,教材获奖情况;(6)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否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是否有利于学生个体和才能的全面发展;(7)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及效果如何。30、如何考察教学质量控制?答:(1)是否有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基本教学文件和基本教学制度,是否制定有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批改作业、答疑辅导、考试等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2)是否注意对学生实际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同时与学校的定位和培养目标相比较进行分析;(3)教学评估是否有重点。评估的重点应是课程评估、教师授课评估、实验教学评估、学生的学习评估及院系部的教学工作评估等。评估工作是否有目的、目标、计划和步骤,是否认真执行;(4)是否有一个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评估指标体系、实施办法和相应的奖惩制度。31、如何考察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答:(1)在考试实行“三严”(严格考试管理、严肃考场纪律、严格评分标准)的前提下看学生在校学习的成绩、学生考试用的试卷的质量、评分标准;(2)考察学生在可比较的考试和竞赛中的成绩,比如地区统考或竞赛成绩;(3)专家组在调查中进行测试的成绩或专家实际考察的结果。32、如何考察学校的社会声誉?答:(1)家长及学生对学校的评价,高考报考率,第一、二志愿录取率,录取成绩的高低;(2)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和就业率的高低;(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4)校友对学校的支持和贡献。33、如何考察教师的风范?答:通过对日常教学中对教师进行各种评估资料,专家抽查状况,考试试卷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审查情况,学生对调查问卷回答情况和专家随机听课对教师的评价,以及专家对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对学生考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第二部分学校的顶层设计与发展战略34、我校何时创建?何时更名?答:贵州财经大学始建于1958年,原名贵州财经学院,2012年更为贵州财经大学。是贵州省委、省政府重点建设的贵州省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35、我校办学的基础条件如何?答:我校现有花溪、河滨、鹿冲关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5100多亩,校舍建筑总面积78万余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6亿元,纸质图书170余万册。学校主校区为花溪校区,是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大学校园。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6、我校有多少个学科门类?多少个本科专业?答:有58个本科专业。其中,教育部特色专业6个,省级示范专业9个。覆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等七个一级学科,是贵州省唯一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学科为主体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类大学。37、我校有多少个学科和学位授权点?答:学校现有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5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个专业学位硕士点;4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9个省级重点学科、16个校级重点学科、8个校级重点扶持学科。38、我校有多少学生?答: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7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3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设有12个学院,1个国际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1个体育工作部,1个与四川希望教育产业集团合作举办的独立学院。39、我校有多少教职员工?教师情况如何?答:共有教职工17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114人,有正高职称的175人,副高职称332人,博士364人。刘洪玉、袁志刚等数十名海内外在经济、管理学科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受聘担任我校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40、我校的办学宗旨是什么?答: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科学研究为引领,以服务国家和地方为己任,以传承人类知识和优秀文化为使命,为贵州乃至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人才支撑和科技贡献。41、我校的办学类型和办学层次是什么?答:办学类型:教学研究型大学;办学层次: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体,稳步拓展硕士研究生教育,全力推进建设博士研究生教育和国际化合作办学教育。42、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什么?答:坚持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坚持“立足贵州、面向西南、辐射全国”的服务定位。43、我校的办学目标是什么?答:坚持立德树人,锻铸“儒魂商才”,发挥经管学科优势,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建成若干领域西部领先、国内一流的区域双一流大学。44、我校的校训和贵财精神是什么?答:校训:厚德、博学、笃行、鼎新;贵财精神:艰苦奋斗、严谨务实、负重致远45、我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思路是什么?答:本科人才培养目标:锻铸“儒魂商才”。培养思路:坚持立德树人,坚持“融儒魂于商才,强心智以致远”46、如何理解“儒魂商才”的内涵?答:深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富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胸怀忧国忧民的道德意识;诚信为本,勇于担当;关注民生,勤于学习,善于创新;艰苦奋斗,严谨务实,负重致远;具有扎实理论功底、较强实践能力、鲜明经管特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47、我校本科人才培养标准和途径是什么?答:围绕锻铸“儒魂商才”,通过“落实铸魂工程”、“优化专业设置”、“加强课程建设”、“推进范式改革”、“提升试验教学”、“强化实践教学”、“抓好质量工程”、“完善管理体系”、“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九位一体”的一流本科教学体系,培12养具备“四高四强、五大能力”并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其中,四高指“思想道德素养高、科学人文素养高、人格心智素养高、学科专业素养高”;四强是指“基础能力强,专业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五大能力指“自主学习能力,表达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理分析能力,经管思维能力”。48、我校的发展目标是什么?答:到2020年,把学校建设成教学和科研并举,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并重,以经济、管理为优势和特色,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为发展重点,立足贵州、辐射西部,面向全国,成为优势突出、有财经特色、高水平的财经大学,成为贵州省经管管理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知识创新的研究基地、创新创业的攻坚基地和孵化基地,为贵州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49、我校未来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答:一个主基调、两个发展极。一个主基调即着力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学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构建“九位一体”的一流本科教学体系,着力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两个发展极即一是围绕博士单位申报,强化学科建设,提高科研水平;二是围绕国际合作办学,强化平台建设,扩大对外开放。50、我校实现未来的发展战略的途径是什么?答:概括来说,切实抓好“三个着力点”,全力打造“四个新维度”。三个着力点是指一是立足人才强校,着力打造一流师资队伍;二是强化文化内核,着力凸显学校办学特色;三是推进协同创新,着力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四个新维度是指:一是坚持依法治校,打造“法治贵财”;二是坚持管理创新,打造“效率贵财”,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打造“人文贵财”,四是坚持开源节流,打造“稳健贵财”。第4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引导性问题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引导性问题为服务于学校自我评估和专家进校考察评估,根据审核评估项目、要素和要点提示,拟定相应引导性问题。这些引导性问题,围绕学校“在做什么?在如何做?效果如何?问题如何?如何改进?”五个方面展开。既包括定性内容,也包括定量数据。数据应是学校近三年(以学校自评年度为准)的年度数据。引导性问题起示范作用,不具有限定性。1.定位与目标1.1办学定位(1)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是什么?依据为何?(2)学校教师、学生及校友对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的认可度如何?(3)学校在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的确定及其落实方面存在什么问题?(4)办学定位在学校发展规划中是如何体现的?1.2培养目标(1)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与学校办学定位的契合度如何?总目标是否能够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突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2)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如何确定的?与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的关系如何?(3)学校师生对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的理解和认可程度如何?学校师生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和认可程度如何?(4)学校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1.3人才培养中心地位(1)学校在制度和措施等方面如何保证人才培养工作中心地位落实到位的?(2)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在学校各项工作中是如何体现的?效果如何?(3)学校领导是如何重视本科教学的?有哪些具体重视举措?产生的直接影响及效果如何?(4)学校各职能部门是如何服务人才培养工作的?(5)学校在保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2.师资队伍2.1数量与结构(1)学校的师生比如何?学校专任教师的数量及结构如何(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等)?能否满足教学要求?发展态势如何?(2)学校各专业主讲教师队伍的数量及结构如何(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等)?能否满足教学要求?发展态势如何?(3)学校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的数量与结构如何?能否满足教学要求?(4)聘请境外教师承担本科生教学情况?效果如何?(5)学校各专业主讲教师队伍中有海外学习或培训经历的情况如何?(6)来自于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数量及承担任务情况?(7)学校的师资队伍在上述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2.2教育教学水平(1)学校在鼓励教师教书育人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2)学校主讲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执教能力如何?(3)学校实验、实践(实训)教学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的业务水平如何?(4)学校是否建立了对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评价机制?效果如何?(5)聘任海外、境外或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授课能力与效果如何?(6)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水平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2.3教师教学投入(1)教师自觉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及将主要精力投入本科教学工作情况?学校有无激励机制、约束机制?运行效果如何?(2)学校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副教授分别占教授、副教授总数的比例?教授、副教授主讲本科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3)教师能否将自己的科研资源向本科生开放并将最新研究成果及学科前沿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中?(4)教师参加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情况?实际效果如何?教师参加校以上级别的教改立项项目的人数及比例如何?(5)教师在教学基本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情况?(6)学校教师在教学投入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2.4教师发展与服务(1)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及发展规划落实情况如何?学校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制度措施如何?执行效果如何?各二级教学单位是否有具体措施?效果如何?(2)学校建立的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门机构开展工作情况?效果如何?学校每年用于教师学习、培训的人均经费是多少?(3)学校在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特别是在关心青年教师成长,提升其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4)学校在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提升学历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情况?效果如何?(5)学校如何在教师岗位聘用、考核评价及薪酬分配方面向本科教学倾斜?是否将体育、艺术教师组织课外体育、艺术活动和课余训练、体育及艺术竞赛等纳入薪酬分配体系计算工作量?有何长效保障机制?(6)学校在关心与促进教师发展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3.教学资源3.1教学经费(1)学校投入本科教学的经费是多少?学校投入本科教学的经费占学校总经费比例如何?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是多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事业费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是多少?(2)学校教学经费能否满足教学资源建设和日常教学运行的需要?近三年学校教学经费变化情况?是否建立了保障教学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学校是否制定落实“三个优先”的制度和具体措施?(“三个优先”是指新增经费优先保证教育教学需要,新增生均拨款优先用于学生培养,新增教学经费优先用于实践教学)(3)学校教学经费是如何分配的?是否有专门经费支持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否有实践教学专项经费?是否有新增生均拨款优先投入实践教学?是否将学校体育、艺术、国防教育经费纳入核定的学校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内?是否有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学校综合运动会、课外体育活动与业余训练?是否设立专项经费用于保障每年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数据上报工作?学校开展艺术活动专项经费?是否有国防教育专项经费?(4)学校教学经费使用是否合理?是否进行年度经费使用效益分析?结果如何?(5)学校在教学经费投入和经费使用效益上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3.2教学设施(1)高校的办学条件指标与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中的合格要求、优秀要求相比较如何?(2)学校的各类教学设施(实验室、课堂教学设施、辅助教学设施、图书馆、体育场馆设施等公共教学设施)能否满足教学需要及学生自主学习和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的要求?(3)学校的教学、科研设施的开放程度如何?利用率如何?(4)学校信息化教学条件状况如何?优质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程度如何?(5)学校教学设施的建设与使用中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3.3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1)学校专业建设规划的执行情况如何?是否有专业结构调整机制?(2)学校专业建设的成效如何?是否建成了若干能够彰显办学优势与特色、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专业?(3)新办专业的建设情况如何?其人才培养质量能否得到保证?(4)学校在制定各专业培养方案时,如何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等方面体现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实际需要?(5)学校在专业设置与调整方面、培养方案及其制定(修订)、执行等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3.4课程资源(1)学校课程建设规划执行情况如何?课程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2)学校课程总量多少?课程结构如何?双语课程、实践课程比例,是否符合培养目标需求?(3)学校的教材建设规划执行情况如何?如何保障所选用教材的先进性与使用性?使用优秀教材和境外原版教材的比例?(4)学校在课程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3.5社会资源(1)学校在合作办学、合作培养、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等协同育人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2)学校与社会共建教学资源方面取得了什么成效?(3)近三年接受社会捐赠的情况怎样?其中校友捐赠有多少?4.培养过程4.1教学改革(1)学校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什么?是否有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近年来推进教学改革的成效如何?(2)学校有哪些激励和促进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政策与措施?(3)学校在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有何总体设计与推进措施?实施成效如何?(4)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改革取得的成效?(5)学校教学及管理信息化程度如何?学校是如何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建设成效如何?利用率与使用效果如何?(6)学校在教学改革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4.2课堂教学(1)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执行与调整情况如何?(2)学校如何处理科研与教学关系?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内容上有无具体举措?成效如何?(3)是否有课程教学内容更新的相关制度与要求?教学内容如何体现人才培养目标?(4)学校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哪些先进的做法?效果如何?(5)学校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激励学生投入学习方面有哪些措施?成效如何?(6)学校在考试方法上进行了哪些改革?在加强考风考纪方面制订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7)学校在课堂教学方面存在哪些突出问题?有何具体对策?4.3实践教学(1)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思路是什么?如何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如何?(2)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情况,能否达到教学要求?(3)学校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开设与实验室开放及使用情况?(4)学校科研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情况如何?(5)学校是如何保障实习实训、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的?(6)学校是如何保障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7)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4.4第二课堂(1)学校是否将第二课堂建设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有哪些政策措施保障第二课堂建设?(2)学校的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有哪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是如何紧密结合的?建设效果如何?(3)学校是否制定了关于学生校(海)外学习经历的政策和措施?成效如何?(4)学校在第二课堂建设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5.学生发展5.1招生及生源情况(1)学校总体及各专业生源数量及结构特征如何(如学生性别、民族、区域、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学生教育背景等)?(2)学校在现有条件下采取了哪些措施提高生源质量?效果如何?(3)学校为学生在学期间提供重新选择专业的政策如何?(4)学校的生源数量与质量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5.2学生指导与服务(1)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是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的?(2)学校建立了什么样的学生指导与帮扶体系?效果如何?(3)学校如何吸引和激励专任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指导工作?参与面与参与程度如何?(4)学校学生辅导员和本科生导师(如果设置)在日常工作中如何指导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效果如何?(5)学校为学生指导与服务提供了哪些组织与条件保障?(6)是否为特异体质学生提供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方面的指导与服务?(7)学校是否建立学生指导与服务的评价反馈机制?学生对学校提供的指导与服务的具体评价如何?(8)学校建立了什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效果如何?(9)学校在学生指导与服务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5.3学风与学习效果(1)学校总体学习风气如何?学校在加强学风建设方面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如何?(2)近三年学校公开处理的学生考试违纪、抄袭作业、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人/次数?(3)学生的学业成绩、专业能力、审美和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如何?(4)学校是否建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机制?是否将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状况纳入评价体系?(5)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如何?(6)学校在学风建设和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5.4毕业生就业与发展(1)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率、就业质量等)如何?(2)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效果如何?(3)学校是如何引导毕业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与岗位工作?学校对学生创业的激励机制、条件保障及实施效果如何?(4)毕业生在社会特别是专业领域的发展情况如何?有哪些优秀校友?(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如何?(6)学校在促进毕业生就业与发展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6.质量保障6.l教学质量保障体系(1)学校是否重视教学质量标准建设?形成了怎样的质量标准体系?(2)学校教学质量保障的模式是什么?体系结构怎样?(3)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否做到了组织落实、制度落实和人员落实?(4)学校教学管理队伍的数量、结构与素质是否满足质量保障要求?学校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制度保障与激励机制如何?(5)学校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6.2质量监控(1)学校是否采取有效方式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有无推进二级院系教学状态评估常态化?(2)学校是否建立了完善的评教、评学等自我评估制度?效果如何?(3)学校是否形成了全员参与质量监控的良好氛围?(4)学校在质量监控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6.3质量信息及利用(1)学校是否建立对能反映教学质量的信息进行跟踪调查与统计分析的制度?(2)学校是否按要求及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质量报告是否全面、客观地反映本科教学质量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3)学校是否建立了校内教学状态数据库,运行情况如何?有无建立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监测机制?是否及时采集并上报本科教学状态数据?本科教学状态数据是否真实、可靠?(4)学校是否按要求定期公布其他教学工作及人才培养质量信息?(5)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反馈与公开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6.4质量改进(1)学校是否定期对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改进的措施,效果如何?(2)学校质量改进的程序与机制是什么?如何对改进效果适时进行评价?(3)学校在质量改进中对已参加的外部教学评估(例如水平评估、专业认证等)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了全面整改?效果如何?(4)学校的质量改进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自选特色项目】学校有无特色化办学的总体规划与设计?是否建立特色项目的培育、推广机制?成效如何?特色项目对学校办学定位、发展目标的支撑程度如何?特色项目的成果及推广应用成效如何?第5篇:如何正确认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如何正确认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温馨提示:您可在网页最下方点击“写留言”发表评论或个人观点。约稿啦!快点我!一、审核评估的基本思想1.审核评估的由来审核评估源于财务“审计”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于1976年提出。鉴此,借助于财务“审计”的概念,可以对审核评估有一个初步认识。“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由此可见:“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独立性是审计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特征;“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是以第三者身份所实施的监督;“审计”的主体是从事审计工作的专职机构或专职的人员,是独立的第三者;“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审计”的基本工作方式是审查和评价,也即是搜集证据,查明事实,对照标准,做出好坏优劣的判断;“审计”的主要目标,不仅要审查评价会计资料及其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而且还要审查评价有关经济活动的效益性。事实上,以上“审计”的特点征、功能、主体、对象、工作方式和目标等都被审核评估所借用。需要说明的是,审计和审核评估的英文词都是audit,有学者认为将其翻译为“审计评估”更能反映其特质。我国“审计”一词最早见于宋代的《宋史》。从词义上解释,“审”为审查,“计”为会计账目,审计就是审查会计账目。从这个意义上讲,将其翻译为审核评估似乎更为妥当。2.审核模式及其特征对审核模式及其特点认识需要引申至评估模式。所谓评估模式,是指建立评估制度和进行评估实践的范式。目前,高等教育评估领域公认的三种最有影响的评估模式为:认证模式、分等模式和审核模式。(1)认证模式“认证”可理解为对“资格”的审定。基于认证模式的评估叫认证评估(简称认证,也称合格评估)。认证评估就是按一定的认证标准作为最低标准,对办学资格进行审定。认证评估在美国得到了最成功的实践,它对美国的高等教育起到了“守门员”的作用。但近年来因它过分强调“投入”而对“产出”重视不够、涉及范围广而牵扯太多精力等种种弊端,受到了学界和政府的尖锐批评。尤其是对认证评估能否充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质疑。(2)分等模式“分等”可理解为对“水平”的评定。基于分等模式的评估通常叫分等评估(也称水平评估)。分等评估不像认证评估那样仅仅满足于最低标准,而是采用具有一定区分度的指标体系。评估结论不像认证评估那样只是“通过”和“不通过”,而是设立了多个等级。考察重点从偏重于“投入”,转向更加注重“过程”和“产出”。评估内容也从“宏观”的和“定性化”的,转向了更加“微观”的和“定量化”的。分等评估似乎是要对过“粗”的认证评估更加“细”一些,但由此造成的评估成本的增加(“扰民”)、评估结论的合理性(“分类指导”),特别是对学校办学自主权的侵害等,成为学术界和高校抨击的焦点。(3)审核模式“审核”可理解为对“状况”的核实。基于审核模式的评估叫审核评估。审核评估有两种,一种叫外部审核(由外部机构对学校的审核,简称外审),另一种叫内部审核(由学校自己组织的审核,简称内审,也称自评)。审核评估不直接评估教育质量,而是通过评估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来对教育质量进行间接评估。审核评估基于两个观点:其一,如果学校建立了完善有效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学校的教育质量就能得到保证,因而无需直接针对质量进行评估;其二,如果学校缺乏完善有效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即使有优秀的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和充足的资源,也难保证教育质量。审核评估强调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的“个头”。也就是说,审核评估(指外审,以下没有特殊说明,均指外审)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这个标准由学校根据学校的质量目标自己制定,然后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质量达到标准。审核评估关注的是“三个怎么样”,即:质量保证体系建得怎么样,运行得怎么样和效果怎么样;或者说“三个符合度”,即:质量标准与质量目标的符合度,质量保证体系与质量标准的符合度,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效果与质量预期的符合度。审核评估结论不像认证和分等评估那样要对学校进行定量评价和等级划分,而是针对上述的“三个符合度”进行定性分析与判断,特别是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与方向。(4)评估模式的特征每一种评估模式都有其固有特征(见表1),认证模式判断的是与规定标准相比“差不差”和“有多差”,关注的是“差者”(或“差项”)。也就是说,是为了找出“差者”(或“差项”),因此其基本取向是向下的。这种模式能驱使“差者”(或“差项”)达标。分等模式判断的是与规定标准相比“好不好”和“有多好”,关注的是“优者”(或“优项”),基本取向是向上的,它能驱使争优。审核模式判断的是“是不是”:即该说的是不是说了(目标),说了的是不是做了(做法),做了的是不是有效(效果),无效的是不是改了(改进)。关注的是学校自身,不能进行高校之间的比较,基本取向是用自己的尺寸衡量自己。这种模式能驱使学校自律。3.审核模式的适用性选择评估模式的依据是它与评估目的的契合度。值得一提的是,首轮评估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得到跨越式发展、规模扩张与办学投入之间的矛盾凸现、为了保证基本办学质量而进行的教学评估。在这种情况下,采用认证模式进行合格评估,评估模式和评估目的就会达到高度契合。但遗憾的是,采用了评审模式。这种模式具有比较和选优功能,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估模式。正是这种模式的选优功能,产生了“优秀情结”,大家深恶痛绝的弄虚作假、形式主义及腐败现象就有了可乘之机;正是这种模式的比较功能,就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对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评估。因此,首轮评估选择评审模式,造成了评估设计的固有缺陷。就新一轮评估而言,未参加首轮评估的新建院校从事本科教学时间较短,基础相对薄弱,对这些院校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办学经费投入、促进办学条件改善、促进教学管理规范、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从而使这些院校的办学条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教学管理基本做到规范、教学质量基本得到保证。一句话,通过评估促使其“达标”。这正是合格评估模式的特征和内驱力所在。因此,对未参加首轮评估的新建院校进行合格评估是非常合适的选择。首轮评估主要是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是对本科教学的建设、管理及改革等的全方位评估。评估内容既包括了本科教学“软”的方面,也包括了“硬”的方面,其中更侧重于“硬”的环境与条件。对参加过首轮评估并获得通过的高校,“硬”的环境与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新一轮评估应将重点放在“软”的方面,放在人才培养的内涵上。也就是说,对参加过首轮评估并获得通过的高校的新一轮评估,应把重点放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状态特性,有如产品质量,反映的是产品本身的性态。它来自于产品加工过程,但与产品加工过程并不是完全对应关系。也就是说,高质量的加工过程总会加工出高质量的产品,但质量不高的加工过程有时也会加工出高质量的产品。换句话说,保证了某一时期的人才培养质量,不一定能保证任何时期的人才培养质量;只有保证了人才培养过程的质量,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长期质量。此外,许多工业产品的质量是直接可测的,但人才培养质量的可测性很差,许多特性具有潜在性(例如素质)和延时性(例如能力),是无法用一张试卷进行测量的。因此,直接评估人才培养质量的操作性较差。人才培养体系涉及了人才培养过程的所有要素及要素间的关联与作用,保证了这些过程的质量,就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校应该建立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完善和有效,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是否能达到要求。一个完善和有效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不仅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性,同时还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改进(即提高质量的能力)。因此,对参加过首轮评估并获得通过的高校的新一轮评估,应该重点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怎样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关键是“三个怎么样”:即建立得怎么样,运行得怎么样,效果怎么样。也就是说,该“说”(广义上讲)的是否说到位(目标),说到的是否做到位(做法),做到的是否有效(效果)。高校应该依据一定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标准,结合自身特点,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这个体系应充分体现多样性和个性化。高校应该保证这个体系的高效运行,同时应对该体系进行经常性的评估和持续改进,从而保证该体系的有效性。对参加过首轮评估并获得通过的高校,新一轮评估的目的主要是促进高校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形成质量保证的长效机制,这与审核评估模式的固有特征完全契合。因此,采用审核评估模式对已通过上轮评估的高校进行评估,也是非常合适的选择。4.审核评估的原则审核评估坚持以下基本原则:目标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实证性原则。(1)目标性原则。审核评估是目标导向性评估,审核评估过程就是判断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与达成度的过程。培养质量主要取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与达成度。因此,目标性决定了审核评估是以质量为核心的评估的。审核评估主要关注:学校是如何确定自己的目标的,学校是如何达到自己的目标的,学校是如何证明达到了目标的,学校是如何改进从而确保达到目标的。(2)主体性原则。审核评估坚持高等学校是教学质量的主体,保障教学质量的责任在高等学校以及高等学校内部与教学质量相关的所有组织和个人。高等学校内部质量保障是内因,外部质量保障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审核评估是促进高等学校主动进行自我反思的评估,是在高等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基础上的外部质量保障的一种方式。(3)多样性原则。审核评估充分尊重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充分考虑高等学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多样性、以及培养质量的多元化。引导高等学校根据国家和社会需要,结合自身条件,进行人才培养定位,确立培养目标,制定质量标准,形成培养特色。(4)发展性原则。审核评估是形成性评估,更加注重目标、过程、结果之间的关系,更加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更加注重过程的改进和内涵的提升。审核评估以质量改进为目标,评估不仅仅是为了发现质量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从而促进质量的持续改进。(5)实证性原则。审核评估是以事实为依据的同行评审过程。目标导向、问题引导、事实说话,是审核评估方法的基本特征。这不仅贯穿于审核专家组的评审过程,也贯穿于学校的自评过程。要得出某种判断,必须有充分的事实依据。这些事实依据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5.审核评估的特点审核评估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不”和“三个基于”。“三个不”:即不分类型、不设标准、不做结论。其实,审核评估形式上不分类型,实质上按照学校自己设定的目标和定位进行分类,是“一校一类”,因而是最广泛的分类;审核评估形式上不设标准,实质上是用高校自己确定的标准进行评估,是“一校一标准”,因而是最普遍的标准;审核评估形式上不做结论,实质上是对影响质量的每一件事都要做出评价,是“一事一结论”,因而是最具体的结论。审核评估的“三个基于”是:基于目标,基于自评,基于事实。也就是说,审核评估基于学校自己设定的培养目标和与之相适应的培养标准,重点考察培养过程及实施培养过程的资源能否与培养目标相适应,培养结果是否与培养目标相契合;审核评估基于学校的自我评估,是对学校自评的核实与再评估,从而起到以“外”促“内”的作用,将质量保证的责任落到高校身上;审核评估以事实为依据、用证据说话,在事实基础上进行分析和判断,形成审核报告。二、国(境)外开展审核评估的情况英国早期一直采用审核模式进行评估,20世纪70年代末改用分等评估效果不佳,2002年决定改回到审核评估,从2006年起全面启动了新一轮的审核评估。评估的重点是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性,包括相关机构是否健全,对校内专业和课程是否经常而有效地进行评估,向外部发布的质量信息是否准确、完整和可靠等,从而形成了以内部控制为主、外部监督为辅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经过长期的发展,英国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完善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瑞典从1995年起开始首轮院校审核评估,评估的重点是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瑞典政府强调,要将质量保证渗透到学校的日常工作中,这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目前该国已经制定了直到2012年的以审核评估为核心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计划。芬兰在2005—2007年期间实施了对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审核评估,目的是确保芬兰高等学校有持续的、系统的、符合国家目标的并具有国际可信性的质量保证体系。审核评估不是根据某个预先确定的特殊模型来协调不同的质量保证体系,每所学校可以自主决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目标、组织、原则、方法和发展,但要向评估机构提供文件,并证实其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性。从2010年开始,芬兰又启动了新一轮审核评估,目前已完成了第二轮审核评估。南非政府于1997年在高等教育委员会下设了一个永久性的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该委员会在2004年启动了以审核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为主要内容的首轮高等教育评估,这轮审核评估已于2010年完成。新西兰是继英国之后首批采用审核模式进行评估的国家之一,从1994年就开始对高校进行审核评估,并且从未中断过,目前正在进行第四轮评估。澳大利亚在2001—2007年期间完成了全国首轮高校审核评估工作,并于2008年启动了第二轮审核评估。这两轮评估尤其是第二轮评估的重点是审核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情况。据报道,在欧洲,目前有28%的国家采用审核模式对高校进行评估,采用认证模式和评审模式进行评估的国家各占22%。我国香港从1995年起就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审核评估尝试。2008年,新成立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质素保证局公布了它的首个高校评估报告。审核评估的重点也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三、审核评估的实施要点相对首轮评估,审核评估是一个超越,是我国高等教学评估实践的进步与发展,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进步与发展。要上一个新台阶,就会面临新问题。就新一轮审核评估实施而言,有如下4方面的问题需重视。1.校内质量保证体系质量形成于过程,保证质量靠的是质量保证体系。审核评估重在过程,而其指向质量保证体系。也就是说,审核评估不是直接评质量(结果),而是前移至过程,通过评质量保证体系来间接评质量。这也是国(境)外高等教育评估的一个重要趋势。尽管首轮本科教学评估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管理,高校初步建立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但还不完善。我国高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还只停留在教学管理层面,只是对教学环节进行质量监控的一种手段,缺乏对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和资源保障,没有涵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所有要素。此外,我国高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只是初步具备了监督、调控功能,但缺乏改进功能。一个具有完善功能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应该具备“闭环”特征,即通过监督功能发现偏差,通过调控功能纠正这些偏差,再通过改进功能分析产生这些偏差的原因,并对系统进行改进。通过审核评估,引导高校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新一轮评估的主要目标。2.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是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低要求。它有两个层面:学历学位标准和学科专业标准;前者与后者是上、下位关系。质量标准是审核评估的重要依据。学历学位标准是由不同“层次”(纵向维度)和“类型”(横向维度)所构成的质量标准体系。纵向维度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等三个层次,横向维度包括一级和二级维度。其中一级维度包括各学科门类,二级维度包括人才培养类型(如学术型、应用型等)。我国现有的学位标准过于宏观,且横向分类不够。学科专业标准是以《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为依据,形成的相应学科(对于研究生)和专业(对于本科生)的质量标准。该质量标准按不同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类型也形成了一个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是学历学位标准体系在学科专业层面上的具体化。我国目前的学科专业标准尚不完善。在学校层面,要根据国家层面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学校的培养标准应符合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行动纲领,培养标准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行动准则。培养目标的达成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开发耐低温材料保障极地工程安全
- 现代工程图学习题集答案-第三版-主编杨裕根第3章
- 高一化学达标训练: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
- 2024届西安市航空六一八中学高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
- 2024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讲气压带和风带学案
- 202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九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讲甲烷乙烯苯规范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 贷款违约调解协议书
- 大数据时代语言学
- 五年级口算题卡每天100题带答案
- 年产500t o-甲基-n-硝基异脲技改项目可研报告
- 光伏项目居间服务合同协议书
- Unit 3 Family Matters Developing Ideas Writing about a Family Memory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英语外研版(2019)必修第一册
- 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编制工作方案
- 2024旅行社免责协议书模板范本
- 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协议
- 普工附有答案
- 《乌鲁木齐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 2024年中国租赁业调查报告-毕马威-202407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永清-上海)环境影响报告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