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秘密启用前遂宁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笔迹的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这里有两个要点必须着重指明。第一个,在前面已经说过的,这里再重复说一说,就是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的问题。如果以为理性认识可以不从感性认识得来,他就是一个唯心论者。哲学史上有所谓“唯理论”一派,就是只承认理性的实在性,不承认经验的实在性,以为只有理性靠得住,而感觉的经验是靠不住的,这一派的错误在于颠倒了事实。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只是主观自生的靠不住的东西了。从认识过程的秩序说来,感觉经验是第一的东西,我们强调社会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意义,就在于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开始从客观外界得到感觉经验。一个闭目塞听、同客观外界根本绝缘的人,是无所谓认识的。认识开始于经验———这就是认识论的唯物论。第二是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如果以为认识可以停顿在低级的感性阶段,以为只有感性认识可靠,而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这便是重复了历史上的“经验论”的错误。这种理论的错误,在于不知道感觉材料固然是客观外界某些真实性的反映(我这里不来说经验只是所谓内省体验的那种唯心的经验论),但它们仅是片面的和表面的东西,这种反映是不完全的,是没有反映事物本质的。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这种改造过的认识,不是更空虚了更不可靠了的认识,相反,只要是在认识过程中根据于实践基础而科学地改造过的东西,正如列宁所说乃是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东西。庸俗的事务主义家不是这样,他们尊重经验而看轻理论,因而不能通观客观过程的全体,缺乏明确的方针,没有远大的前途,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这种人如果指导革命,就会引导革命走上碰壁的地步。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哲学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都不懂得认识的历史性或辩证性,虽然各有片面的真理(对于唯物高二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的唯理论和经验论而言,非指唯心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但在认识论的全体上则都是错误的。由感性到理性之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对于一个小的认识过程(例如对于一个事物或一件工作的认识)是如此,对于一个大的认识过程(例如对于一个社会或一个革命的认识)也是如此。(摘自毛泽东《实践论》)材料二:纵观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从孔夫子直到孙中山,“知行”关系问题的探讨始终是中国哲学认识论探讨的主题。几乎所有的中国哲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方式发表过相关论说。这就决定了在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改造过程中,如果撇开中国认识论中有生命力的“知行”关系学说而另立炉灶,势必背离中国认识论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但是,中国古老的“知行”学说,如果不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进行改造,也终究走不出其伦理化的狭窄视界。毛泽东的高明之处在于:一方面他熟知并抓住了中国认识论传统中有活力的东西,即“知行关系”;另一方面他又抓住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根本的东西————唯物主义实践观点,把二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毛泽东哲学中实践观点和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行观有着本质的区别。具体来说:第一,中国传统的“行”(实践)主要讲“道德践履”,毛泽东所理解的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感性的、现实的活动,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二,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点的主体是“圣人君子”,其知行观主要是围绕圣人君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处世行为、原则及其封建纲常伦理准则和行为而展开的;毛泽东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思想,特别强调“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实践的主体是阶级和千百万人民群众。第三,中国传统知行观主要强调了“知”和“行”主体的能动性和主观性;毛泽东阐明了“知”和“行”主体的能动性和主体活动的客观性。同时,《实践论》还以“人的社会性”、“人的历史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明了“行”的社会性和历史性。第四,中国传统哲学属于古代朴素思维水平,重视整体把握和直觉思维是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自然、社会、人生的一大特长,这也就决定了中国传统的“知行”学说具有直观性和简易性;基于对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局限性的认识,毛泽东一方面并不排斥直觉这一重要思维形式的意义,但同时又特别强调逻辑思维和科学抽象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实践观本质上是建立在近现代科学文化基础上注重严格的逻辑思维的现代知行观,其思维方式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正是通过对中国传统“知行”学说的马克思主义的改造和转换,《实践论》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的源泉、认识发展的过程、认识的目的、真理的标准的理论。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中国传统知行学说的批判吸收和科学改造,不仅赋予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华民族的形式,也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中国的发展找到了新的生长点,增添了新的内容。(摘编自张琳《〈实践论〉对中国传统知行观的创造性转换》)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认识的第一步属于感觉的阶段,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经验论”一派忽视了感性认识的重要性。B.感性认识仅仅是对事物片面和表面的认识,要想认识整个事物和事物的本质,就需要发展到理性阶段。C.庸俗的事务主义家重经验而轻理论,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客观过程,因此在指导革命实践时容易导致失败。D.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行”学说有伦理化的局限性,这就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对其进行科学的改造。高二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唯心论者抛开感性认识来谈理性认识,否认认识开始于实践,忽视了社会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意义。B.根据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在开展航天科技创新时,仅凭感性经验或理论设想都不行,需将二者融合。C.中国传统“知行”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某些相通之处,这是马克思主义得以中国化的文化基因。D.要建立科学规范的、注重严格逻辑思维的现代知行观,就需要完全摒弃中国传统“知行”学说的直觉思维。3.下列符合材料一中“认识论的唯物论”观点的一项是(3分)A.“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尚书》)B.“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礼记》)C.“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4.毛泽东的实践观点和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行观有哪些本质区别?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4分)5.毛泽东《实践论》对中国传统知行观的创造性转换,给我们当下的学习带来哪些启示?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复活(节选)【俄】列夫·托尔斯泰陪审员们走进议事室,第一件事就是掏出香烟抽了起来。刚才在法庭里,他们多少都觉得有点做作。①但一走进议事室,这种感觉就烟消云散了。他们如释重负,兴致勃勃地交谈起来。“那姑娘没有罪,她只是一时糊涂,”商人说,“应该从宽发落。”“这正是我们要讨论的,”首席陪审员说,“我们不能凭个人印象办事。”“要是玛丝洛娃没有和那些茶房勾结,他们不可能知道有那么一笔钱的,这才是关键所在。”店员说道。“那么,依您看,钱是她偷的咯?”另一个陪审员问道。“反正我是不相信这话的,”商人叫起来,“全部勾当都是那个红眼睛的妖婆干的。”“他们都是一路货。”上校说。“可是她说她都没有踏进那个房门。”“您太相信她了。我这辈子说什么也不会相信的。”他们就这样七嘴八舌地议论了好一阵。②聂赫留朵夫也深信玛丝洛娃没有犯罪,可是他怕替她多说话。他觉得要是那样的话,大家就会立刻发现他同她的那层关系。但是同时他也觉得,案件不能就这样了结。他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刚要开口,不料到一直保持沉默的彼得·盖拉西莫维奇显然被首席陪审员那种唯我独尊的口吻所激怒,突然对他进行反驳。“对不起,”他说,“您说她偷了钱,只是因为钥匙在她手中。难道那两个茶房就不会在她走后另配一把钥匙打开皮箱吗?”高二语文试题第3页(共8页)
彼得·盖拉西莫维奇讲话时情绪很激动。首席陪审员也恼火起来,因此特别固执地坚持相反的意见。但彼得·盖拉西莫维奇讲得很有道理,多数人都同意他的话,认为玛丝洛娃并没有盗窃钱财和戒指,戒指是那个家伙送给她的。当谈到她有没有参与命案时,替她辩护的商人说,必须裁定她无罪,因为她根本没有理由把那家伙毒死。首席陪审员则说,不能裁定她无罪,因为她本人也招认药粉是她放的。“哦,诸位先生,现在已经四点多了。”一个陪审员看了看表说。“那么怎么办?”首席陪审员说,“我们就裁定她犯了罪,但没有蓄意抢劫,也没有盗窃财物。这样好不好?”彼得·盖拉西莫维奇对于自己取得的胜利感到很是满意,就表示了赞同。“那就这么办吧。要是再加上从宽发落,那就尽善尽美了。”商人兴高采烈地说。大家争论得头昏脑胀,都很疲劳,谁也没有想到在答案里加上一句:她有罪,但并非蓄意杀人。答案就按这样被记录下来,并被送到法庭上。首席陪审员郑重其事地拿着那张表格,走到庭长跟前,把表格递给他。庭长看完,显然大为惊讶,因为陪审员提出了第一个保留条款:“并非蓄意抢劫”,却没有提出第二个保留条款:“并非蓄意杀人”。照这个裁决,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玛丝洛娃既没有盗窃,也没有抢劫,却无缘无故毒死了一个人。“您瞧,他们的答案多么荒唐。”庭长对左边的法官说。“哼,她怎么没有罪呢?”那个义正词严的法官说。“依我看,这种情形可以引用第八百一十八条。”(第八百一十八条规定:法庭如认为裁决不当,可取消陪审员的决定。)“您看怎么样?”庭长问那个和善的法官。和善的法官没有立刻回答,他看了看面前那份公文的号码,算了算那个数目能不能被三除尽。他打算,要是能除尽,他就赞成。③结果这个数目除不尽,但由于他这人心地善良,也就赞成了。“我也觉得应该这样办。”他说。“那么您呢?”庭长问那个怒容满面的法官。“说什么也不行,”他斩钉截铁地回答,“现在报纸上已经议论纷纷,说陪审员总是替罪犯开脱。要是法官也替罪犯开脱,人家又会怎么说呢?我说什么也不同意。”庭长看了看自己的怀表。“很遗憾。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他说着把那份答案又递给了首席陪审员,让他当众宣读一遍。④法庭上的官员,包括书记官、律师,个个露出了惊讶的神色。庭长问副检察官,他认为应该判处被告什么刑罚。这使副检察官感到意外的成功,心里十分高兴,并把这归因于他雄辩的口才。他查看了一下相关条款,站起来说:“我认为应当根据第一千四百五十四条处分叶卡吉琳娜·玛丝洛娃。”“暂时休庭,由法官商议判决。”庭长一边说,一边站起来。大家也跟着站了起来,带着办完一件好事的轻松心情纷纷走出法庭,或者在法庭里来回走动。“哦,老兄,要是知道我们办了一件错事,那就太丢人了。”彼得·盖拉西莫维奇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说,这当儿首席陪审员正在和聂赫留朵夫讲话。“我们这是把她送去服苦役呀!”“您说什么?”聂赫留朵夫叫起来。“可不是,”他说,“我们在答案里没有注明:‘她有罪,但并非蓄意杀人。’刚才书记官告诉我,副检察官提议判她服十五年苦役。”“我们不就是这样裁定的吗?”首席陪审员说。高二语文试题第4页(共8页)
彼得·盖拉西莫维奇争辩说,既然她没有偷钱,当然就不可能蓄意杀人,这是理所当然的。“刚才离开议事室前我不是把答案念了一遍吗?”首席陪审员辩白说,“当时谁也没有反对啊。”“我根本就没有想到会那样啊。”聂赫留朵夫说。“好个没想到,但现在真的出事了。”聂赫留朵夫瞧了瞧被告。她,玛丝洛娃,这个命运已定的人,仍旧呆呆地坐在栏杆和士兵中间。聂赫留朵夫的心里有一种卑劣的感情在蠢蠢活动。他原以为她会无罪开释并将留在城里,因此感到忐忑不安,不知道该怎样对待她才好。就他来说,不论怎样对待她都很为难。如今呢,服苦役,去西伯利亚,这样就一笔勾销了同她保持任何关系的可能:那只负伤而没有死去的鸟儿就不会再在猎物袋里扑腾,也就不会使人想起它了。(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陪审员们在议事室的争论可以看出,对于玛丝洛娃是否参与盗窃钱财的问题,店员和商人的看法基本相同。B.和善的法官说“我也觉得应该这样办”,意思是赞成陪审团的意见,即玛丝洛娃既没有抢劫也没有蓄意杀人。C.文中写到了陪审员和庭长看表的动作,这反映了二人都认为对案件的讨论毫无必要,并想尽快结束审理的心态。D.在庭长询问应判玛丝洛娃什么罪时,副检察官感到“意外的成功”,这表明他之前一直认为玛丝洛娃有罪。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中的“烟消云散”表明陪审员们在议事室的感觉更加放松自然,和刚才在法庭上的拘谨形成对比。B.句子②中聂赫留朵夫的矛盾心理贯穿节选部分全文,正是他的刻意逃避造成了玛丝洛娃被判有罪而被流放。C.句子③中的“心地善良”有讽刺意味,写法官用公文号码除以三的细节是作者增加嘲讽意味的有意安排。D.句子④中法庭众人的“惊讶”,从侧面表现了陪审团答案的荒谬,也与前文写他们的讨论过程形成呼应。8.如何理解小说结尾处画线的那句话?(4分)9.小说在写到陪审员们的讨论和庭审现场时,都使用了大量的对话描写,这样写有哪些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高二语文试题第5页(共8页)
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勤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桓公亲迎之郊。(节选自《管子》)材料二:管夷吾有病,小白①问之。曰:“仲父之病,病矣,至于大病,则寡人恶乎属国而可?”夷吾曰:“公谁欲欤?”小白曰:“鲍叔牙可?”曰:“不可!其为人洁廉善士,其于不己若者,不比之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使之治国上且钩乎君下且逆乎民其得罪于君,将弗久矣。”小白曰:“然则孰可?”对曰:“勿己则隰朋可。其为人也,愧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以德分人,谓之圣人;以财分人,谓之贤人;以贤临人者,未有得人者也。以贤下人者,未有不得人者也。勿己,则隰朋可。”(节选自《列子》)材料三: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②,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③,管氏亦树塞门。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节选自《论语》)【注】①小白:齐桓公的名字。②三归:指市租。③邦君:国君;塞门:用以间隔内外视线。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使之治A国B上且C钩乎D君E下且F逆乎G民H其得罪于君。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法,作标准,名作动,与《过秦论》“云集响应”的“云”用法相同。B.殆,几乎,与《六国论》“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的“殆”意思相同。C.比,亲近,与《促织》中“因出己虫,纳比笼中”的“比”意思不同。D.摄,兼理,与《论语》“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的“摄”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桓公即位与管仲病危之际,两次提名鲍叔牙担任宰相,这是对其德行与才干的认可,表明鲍叔牙在桓公眼中是宰相之才。B.鲍叔牙为荐管仲,先列举了管仲在治国、军事及外交等方面才能,后以其遵循为臣之道化解了与桓公的一箭之仇,情理兼顾。C.管仲收取百姓大量市租,手下人员都是一人一职,还像国君那样为自己立了塞门,因此孔子认为管仲生活奢侈,不知礼仪。D.三则材料都在“论人”但各有侧重。有的详论“才干”,有的略论“德行”;这说明古人认为在治国方面才干要重于德行。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彼为其君勤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4分)(2)其为人也,愧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4分)14.管仲认为鲍叔牙不适合做宰相,而向桓公推荐了隰朋。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其理由。(3分)高二语文试题第6页(共8页)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15~16题。喜迁莺・秋夜闻雁康与之①秋寒初劲。看云路雁来,碧天如镜。湘浦烟深,衡阳沙远,风外几行斜阵。回首塞门何处,故国关河重省。汉使老,认上林欲下,徘徊清影。江南烟水暝。声过小楼,烛暗金猊冷。送目鸣琴,裁诗挑锦,此恨此情无尽。梦想洞庭飞下,散入云涛千顷。过尽也,奈杜陵人远,玉关无信!【注】①康与之:南宋人,渡江初,以词受知宋高宗,后被贬钦州,再迁雷州、新州。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点题,从季节入手,描写秋寒凌厉,秋空高迥,奠定清冷萧瑟的基调。B.“汉使老”运用典故,以苏武自比,抒发了渴望收复失地而不得的愤懑之情。C.小楼外烟雾弥漫,天气昏沉;室内烛火幽暗,薰香寂灭,烘托出静寂氛围。D.这首词运用跨越时空的意象,既表达出思乡之情,也体现对国运的深刻思考。16.李渔说:“词不出情景二字,景书所睹,情发欲言。”这一观点在本词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以“雁”为例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孔子认为“君子”应处理好“文”“质”之间的关系,因为“,”,“文质彬彬”才是真“君子”。(《〈论语〉十二章》)。(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低吟“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李白在《将进酒》中疾呼“,”,不同时空的东坡与诗仙,思考人生却是相似的。(3)记梦常见于古诗词中,古代诗人常常以梦抒情,以梦述志,比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进入秋冬,不少人感觉掉发更严重了,不管洗头、梳头还是睡觉,头发总会掉几根。很多人因此而恐慌,认为自己脱发严重。①其实正常情况下,②一个人每天有大约100根左右的头发脱落以及相当数量的头发生长,③这是由人体毛囊周期循环以及新陈代谢的生理性脱发现象,④与常见的雄激素性脱发、斑秃等病理性脱发不同,⑤不必过多担忧。每一根毛发都有属于自己的“春夏秋冬”,反复经历生长期、退行(停止生长)期、休止(脱落)期,三个阶段动态平衡。我们感觉秋季更易脱发,其实是在秋季时,我们的毛发更多地处在休止期,但随着季节更换,脱发程度会随之改善。那么,什么情况的脱发需要引起注意呢?专家表示,如果除有脱发和发际线上移等表现外,还伴有发质变软、变细等症状,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人民版四年级数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人教新起点九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4版陕西人社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新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冀教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度水面养殖承包及养殖技术改良合同3篇
- 2025年人教版(2024)三年级英语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人教B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修订完整-(儿研所)婴幼儿发育诊断量表幼儿教育
- 教代会会场背景(红旗)图片课件
- 工学第八章-固相反应课件
- 临时用电拆除方案
- 诗经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 垂体瘤诊疗规范内科学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 国家安全教育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 中国茶文化(中文版)
- 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约束
- 02J401钢梯安装图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