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诗词曲五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06/3D/wKhkGWeMrMOAAm6bAAEDrlB6J6k720.jpg)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06/3D/wKhkGWeMrMOAAm6bAAEDrlB6J6k7202.jpg)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06/3D/wKhkGWeMrMOAAm6bAAEDrlB6J6k7203.jpg)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06/3D/wKhkGWeMrMOAAm6bAAEDrlB6J6k7204.jpg)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06/3D/wKhkGWeMrMOAAm6bAAEDrlB6J6k72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今天,你收到的是古人体验卡~
身份一:
思考:作为君主,你的失败统治,给百姓带来了什么?
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阅读《阿房宫赋》选段,思考:作为君主,你的盛世繁华,又给百姓带来了什么?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阿房宫赋》(杜牧)
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
朝代不断更迭,可百姓的苦难从未改变。
帝王体验卡~
曲牌名。
山坡羊·潼关怀古
意思是凭吊古代遗迹,追怀古人古事,抒发作者的情怀。
题目
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常触动行经者的怀古之情。
曲
元代
杂剧(戏曲,可以演出)
散曲(清唱曲)
小令(单只曲子)
套数(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
《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曲牌名
资料链接:作者及写作背景
张养浩是元代著名的散曲作家之一,所作散曲多为深切同情民间疾苦之作。
张养浩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被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辞职归隐,屡召不起。天历二年(1329年)陕西大旱,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养;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赈济灾民,也正是这个原因,他途经潼关。有感而发,写下了《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小令。即作于赴任途中。是年,积劳而死。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tónɡ
luán
chóuchú
què
身份二:潼关怀古,抒感慨
现在,你拿到了张养浩身份体验卡~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疏通词意
群峰从四面八方聚集于此,(黄河)波涛汹涌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这一路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长安,我心潮起伏。从秦汉宫殿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抒情
议论
以表达方式为依据给这首散曲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绘景
析
请同学们自选角度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西有长安,东有洛阳,它雄踞群山半腰,下临滚滚河涛,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任务一:绘怎样的景?
潼关
明确内容:
前两句写中华山川的壮美,第三句着重描写潼关地势的险要。
分析手法:
①拟人,使峰峦和黄河人格化,“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中,并表现出山峦向潼关聚集的动势(化静为动),“怒”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
②总体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勾勒出山的雄伟和水的奔腾之势,写出了潼关的地势险要,暗含千军聚集、万马嘶鸣的历史画卷。
析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1.请同学们仔细思考,说说这几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任务二:抒怎样的情?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作者远“望西都”,而“意踌躇"?
因为长安已破败荒凉,破败的长安凝聚着劳动人民大量的血汗。往日辉煌的西都,如今却是一片荒凉,顿生悲哀伤感之情。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他望着这个曾经扮演过秦汉等朝无数历史故事的地方,无数兴亡的业绩都已经过去了,那代表着盛世的宫阙都已化为尘土,宫阙的存废又代表了时代的变异。面对如今的荒凉顿生悲凉伤感之情。这是国家由盛到衰的真实写照。写出了朝代由盛到衰的变化,其间必有无数悲戚的历史,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跃然纸上。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2.“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句中,哪个词语可以重读,为什么?
示例一:“万间”/“万"可以重读,突出宫殿的数量多,也隐含着从古至今无数宫殿在修建和毁坏中不断重复,表现统治者大兴土木和朝代不断更替的情景。
示例二:“都”可以重读,强调万间宫阙无一幸免的惨状,呈现出一片断壁残垣的衰败景象。
示例三:“做了土"/“土”可以重读,曾经的无数宫殿已经都成了废墟尘土,表现作者对历史的深思和沉重的心情。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内涵: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繁,民不聊生。朝代不断更迭,可百姓的苦难从未改变。
情感:
对历史的思索
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人文关怀
对统治者的谴责
任务三:议怎样的论?
任务四:知人论诗
阅读材料,结合本首元曲,说说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材料一】元至大三年(1310),张养浩上疏《时政书》批评朝政,“一曰赏赐太侈,……五曰土木太盛,……”。虽然非常切合时弊,却为皇帝不容,被罢官,下令不准起用。
【材料二】英宗皇帝要在宫廷内制造“鳌山",张养浩以为不妥,写了一道《谏灯山疏》,英宗十分生气,后来虽然表扬他直言敢谏。这让张养浩想到了《时政书》的遭遇。于是:辞官退隐。十年间,朝廷七次邀请,他都拒绝了。
【材料三】《元史·张养浩传》载: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
知人论诗:
张养浩爱民勤政,为官时直谏敢言。其所处元代,统治者杀伐残酷,故淡出官场,七聘不受。然当其一听说“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时,却“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足见其拳拳为民之情。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不仅有兴亡之叹,更是疾呼出百姓的苦难,其关心民生疾苦的伟大人格,永垂史册。
这种深情与炽热正是一种对于生命的悲悯情怀,也是来自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责任与使命。
用尽我为民为国心,祈下些值金值玉雨……恨不得把野草翻腾做菽栗,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直使千门万户家豪富。
——张养浩《南吕一枝花喜雨》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___——屈原《离骚》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顾炎武《海上》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人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情感。——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元曲的体裁特点及张养浩的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
理解曲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品味曲中情景交融、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关注民生疾苦,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把握曲中的景、情、议,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潼关的地势和秦汉宫殿的兴衰来抒发感慨的。
(2)体会“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一主题的深刻内涵和社会意义。
2.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在曲中蕴含的深沉的历史思索和对百姓的深切同情,以及如何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理解作者的人文关怀精神。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中国传统文学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正如余秋雨所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文人墨客登上古迹,抒发着他们对往昔岁月的感慨。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跟随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的脚步,来到潼关,去感受那一份深沉的历史情怀。(板书课题:山坡羊·潼关怀古)
文体及作者介绍(5分钟)
过渡语:在深入学习这首曲子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相关的文体常识和作者信息。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而散曲又分为套曲和小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一首小令。大家看,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更是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他们的作品在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接下来,让我们认识一下这首曲子的作者张养浩。张养浩是元代著名的散曲作家,他的作品大多深切同情民间疾苦。他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而被免官,后又复官,却最终辞职归隐。然而,在天历二年,陕西大旱,灾情严峻,他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前往赈济灾民,也正是在赴任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千古佳作,并且积劳而死。他的这种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初读感知(7分钟)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这首曲子,要求读准字音,初步感受曲子的节奏和韵律。(学生自由朗读)
好,哪位同学愿意来给大家朗读一下?(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纠正读音错误)
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但是对于这首曲子的节奏把握还不够准确。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展示幻灯片8,教师范读,强调重音和节奏)“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朗读节奏,再次放声朗读,读出曲子的韵味和气势。(学生齐读)
文本解读(20分钟)
任务一:绘怎样的景?(7分钟)
同学们,我们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在这首曲子中,作者开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潼关之景呢?(展示幻灯片11)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研读“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这三句,从内容、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小组内展开讨论,一会儿我们请小组代表来展示你们的讨论成果。(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代表发言,可能会提到从视觉写山之聚、从听觉写河之怒,以及拟人、化静为动等手法,教师适时引导和补充)
【明确】同学们分析得很精彩!正如大家所说,前两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分别写出了中华山川的壮美,“聚"字将静态的山峦写得富有动态感,仿佛它们都在向潼关聚集,“怒”字则赋予黄河波涛以人的情感,使其汹涌澎湃之态跃然纸上。第三句着重突出潼关地势险要,山河表里,易守难攻。这样的描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潼关的雄伟壮观,更能从中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变迁,仿佛千军万马就在眼前奔腾厮杀,为下文作者的抒情议论做了很好的铺垫。大家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受呢?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次齐读这三句,读出画面感和气势。(学生齐读)
2.任务二:抒怎样的情?(7分钟)
-欣赏完潼关的壮丽景色,我们接着往下看,作者的情感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请同学们默读“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这几句,思考作者在这里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的?
可以在书上做好批注,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想法。(学生默读、批注、交流)-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
(指名学生回答,可能会提到“踌躇”“伤心"等词体现出的对历史兴衰、朝代更替的感慨,以及对昔日繁华消逝的惋惜等,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明确】作者“望西都”,心中“意踌躇”,是因为曾经辉煌的西都如今已破败荒凉,这让他不禁想起了往昔的繁华昌盛,也看到了劳动人民为建造这些宫殿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如今却都已化为乌有,怎能不让人伤感悲痛呢?而“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更是直接点明了朝代的兴衰变化,曾经的盛世宫阙如今已成为一片废墟,这其中蕴含着多少历史的沧桑和无奈啊!
那么在这一句中,哪个词语可以重读来更好地表达这种情感呢?(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重读不同词语的效果,如“万间"强调宫殿数量之多,“都”突出无一幸免的惨状,“做了土"体现出历史的沧桑巨变等,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不同重读方式带来的情感差异)
-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自己对这几句诗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读出作者的那份感慨与悲伤。(学生朗读)
3.任务三:议怎样的论?(6分钟)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这首曲子的结尾“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两句议论可以说是整首曲子的精华所在。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议论呢?这两句话有着怎样深刻的内涵和情感呢?请大家结合前面所描绘的景色和抒发的情感,以及我们了解到的作者的生平经历,小组内讨论一下,一会儿我们请小组代表来发言。(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引导学生联系文本和背景深入思考)
(小组代表发言,可能会提到王朝兴盛时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受苦;王朝灭亡时战乱频繁,百姓依然受苦,体现出作者对百姓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批判等,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完善答案)
【明确】这两句议论深刻地揭示了一个历史规律:无论王朝兴衰,百姓始终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王朝兴盛之时,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大肆兴建宫殿楼阁,必然会加重百姓的负担,使百姓生活困苦;而王朝灭亡之际,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百姓更是生灵涂炭,苦不堪言。作者通过这两句话,不仅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更抒发了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者的强烈谴责,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在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让我们怀着对百姓的同情和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再次齐读这两句,读出其中的沉重与深刻。(学生齐读)
4任务四:知人论诗(8分钟)
阅读材料,结合本首元曲,说说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了解了张养浩在这首曲子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那么他为什么会有如此深刻的感慨呢?这与他的生平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展示幻灯片19)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则材料。
【材料一】元至大三年(1310),张养浩上疏《时政书》批评朝政,“一曰赏赐太侈,……五曰土木太盛,……"。虽然非常切合时弊,却为皇帝不容,被罢官,下令不准起用。
【材料二】英宗皇帝要在宫廷内制造“鳌山”,张养浩以为不妥,写了一道《谏灯山疏》,英宗十分生气,后来虽然表扬他直言敢谏。这让张养浩想到了《时政书》的遭遇。于是:辞官退隐。十年间,朝廷七次邀请,他都拒绝了。
【材料三】《元史·张养浩传》载: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铺装修合同样本
- 水暖电消防承包合同范本
- 2025农作物种子买卖合同范本
- 柴油运输合同范本年
- 演出化妆服务合同
- 范文二手房买卖定金合同
- 委托合同行纪合同居间合同
- 2025【合同范本】房屋土建施工合同范本
- 2024年中考物理(广州卷)真题详细解读及评析
- 简单的橱柜合同范本
- 公众聚集场所消防技术标准要点
- 幼儿园员工手册与规章制度
- 社团活动经费预算申请表
- 经营范围登记规范表述目录(试行)(V1.0.2版)
- 2023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物理真题(附答案详解)
- 第八讲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PPT习概论2023优化版教学课件
- 王崧舟:学习任务群与课堂教学变革 2022版新课程标准解读解析资料 57
- 招投标现场项目经理答辩(完整版)资料
- 运动竞赛学课件
- 2022年上海市初中毕业数学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
- 高考作文备考-议论文对比论证 课件14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