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_第1页
2024年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_第2页
2024年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_第3页
2024年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_第4页
2024年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

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1

教学目标:

1、基本驾驭整十数除以T立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笔算。

2、通过独立思索,自主探究,借助实物操作形成"自己的算法”。通过探讨和比较,明确

算理。

教学重难点:

在明确算理的基础上,基本驾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课前打算:

口算卡片、幻灯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表内除法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视算。

复习除法笔算的格式。

9・2;

指名板演。提问各部分名称。

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除法。

二、新授

1、教学40・2。

出示场景图。

视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

出示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

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40+2

2、教学46・2。

先自己想一想,结果是多少,然后告知你的同桌。组织全班沟通。

明确: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十,也就是20。出示其次个问题:平均每个女孩

买多少枝?

3、练习。

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46+2。

4、教学笔算46・2。

先用棒摆一摆,想一想结果是多少,然后和同桌沟通。组织全班沟通。

明确:每人先分得2捆是20枝,再分得3枝,合起来是23枝。板书口算的想:40+2=20

6^2=320+3=23

出示口算卡片,视算。选择几题说说算理。

自学除法笔算的方法。

指导笔算除法的依次和方法。

提问: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

其次个4是怎么来的?

其次个和第三个6分别是怎样来的?

三、练习

做做第1题。

说明46+2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板书246说明竖式的写法,以及在横线格上的位置。

做想想做做第2题。

课堂小结

探讨并指名回答。

作业

干脆写得数。

写完后比一比每组两题在计算上有什么联系和区分。

Q)先独立做前两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比一比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完成后两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今日你学到了什么学问?

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2

一课时

教学内容

小树有多少棵。(教材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探究并驾驭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结合详细情境,在解决详细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实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并驾驭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明确算理。

难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好处,今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有关小树的问题,

有爱好吗?

二探究体验,经验过程

师:请看下面的情境图,说说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情境图)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每捆杨树有20棵,图中有3捆杨树。

我知道每车装有杨树500棵。

师: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想到什么问题呢?

生:3捆杨树一共有多少棵?

师:这个问题你会解答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可以用加法计算每捆有20棵杨树,3捆就是3个20相加,即20+20+20=60(棵)。

生2:我们也可以依据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计算,3个20的和是多少,就是20x3;依据乘法口诀

"二三得六",知道3个2是6,可以推算出3个20是60。

师:你喜爱用加法计算还是喜爱用乘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喜爰用乘法计算,因为用乘法计算简便。

师:4捆杨树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用你喜爰的方法算一算。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老师巡察了解状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沟通汇报,对解答正确的学生赐予表扬和激励。

师:园林工人运走了3车树苗,一共运走了多少棵?

生1:已知每车树苗是500棵,3车就是3个500相力口,500+500+500=1500(棵)。

生2:求3车树苗有多少棵,就是计算3个500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即500x3,依据

5x3=15,可以推算出500x3=1500(棵)。

师:算一算下面的式题说说你发觉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最下面式题)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探讨发觉了什么,老师巡察了解状况。

组织学生沟通汇报,只要学生说得合理,就要赐予确定和激励。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会说:我学会了整十、整百数与T谴的口算乘法。

我知道可以用表内乘法来解决许多问题。

板书设计

小树有多少棵

教学反思

1.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进而引导学生探究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这是整个单元内容学习的起点,要特别留意让学生主动探究计算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

程中驾驭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重视算理的理解、算法的归纳。

3.这节课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并不难,是在以前已经学习的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可以完全以学

生为主体绽开活动,让学生亲自参加,主动探究,以合作的方式总结出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

方法。

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3

第一单元

第一课我爱我的家

教学目标:

1、懂得人人都有自身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育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2、通过讲解并描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暖和,激发爱家的情感。

3、通过学习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相识和了解,感

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改变。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暖和,培育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教学难点:

了解家庭的过去,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改变。课程打算:

1、教学课件

2、家庭日常生活照片和一些老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听曲《可爱的家》,让大家猜猜这是什么曲子,会唱的一起唱。

2、听老师朗诵一首诗歌:《我爱我家》

3、同学们,你们都有自身的家,你们是家庭的T分子,在家庭的关切照看下健康生长,你

们爱自身的家吗?现在请我们的同学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身的家。

二、相识自身的家庭

1、让两名同学出示照片(家人合照或家居照),向大家介绍自身家的家庭成员和家居环境。

2、谈话,让学生明白到家人各有特点,每个家庭也各有特点,不同地区,人们的家居和生

活习惯也各有不同。

三、你什么时候最想家

1、看图说说这些人在干什么,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他们为什么想家。

2、说说你什么时候最想家,为什么?

四、有家感觉真好

1、看照片评价照片中的'小孩有一个什么样的家。

2、老师给学生介绍自身也有一个温馨的家,以和家庭的基本状况,谈谈自身对家庭爱的一

些体会和详细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小挚友是在家人的关爱下生长的。

五、我爱我家

1、请学生用彩笔在教材上画自身家居的外观或内景,或者把家居的特点和自身在居室里的

一些活动。

2、展示个别同学的作品,并让他说说怎样美化自身的家居。比方,自制一张剪贴画,贴在

墙上;将零乱地房间整理干净、整齐。

3、同学们各抒己见:我们应当用什么彳亍动去爱我们的家?

六、讲讲我家历史上的小故事

1、老师先讲讲自身小时候的故事或自身家长小时候的故事。

2、让学生将自身的调查状况在小组或班级中汇报,也可以将找到的照片和实物向大家做介

绍。

3、沟通一下调查后的感想。谈一谈,自身从中知道了什么?发觉了什么?

4、教化学生珍惜今日的美妙生活。

七、也谈我的苦恼。

1、老师:家庭是暖和的,是我们欢乐生长的摇篮,是我们避风的港湾,但是在实际的家庭

生活中,不少同学也会遇到过大大小小的"家庭中的苦恼",现在,请我们的同学说说心里话。

2、让学生自身谈谈与家长发生的冲突,通常是怎么解决的。大家相互沟通解决冲突的阅历。

3、老师设置三种选择,学生先选其一,并说明自身选择的理由:爸爸妈妈爱我,我也爱他

们;爸爸妈妈有时对我不好,我还是爱他们;爸爸妈妈不喜爱我,我也不喜爱他们。

4、选读T立学生的习作,宣读。

八、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来爱我们的家和我们的家人吧,愿我们的家庭生活更加温馨、更

加美满!

其次课、我们的学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自身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体会学校生活的欢乐,以和学校与自身生长的关系。

2、通过观看学校的橱窗、展板、专栏、学校特色角等,感受学校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增加

对学校的亲近感的同时,获得主动的人生启迪。

3、通过了解学校的发展改变和全校师生取得的各种成果,形成为学校感到傲慢骄傲的情感,

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发生"我也要为校争光”的愿望。

4、初步了解一些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对

学校的相识和对将来学校的神往。

二、教学重点

体会学校生活的欢乐,以和学校与自身生长的关系。感受学校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加对学校

的亲近感。

教学难点

从学校文化中,获得主动的人生启迪,形成良好的学习看法,发生为校争光的愿望。

三、活动打算

1、收集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的照片,学校的展板、专栏、文化墙、学校特色角等的照片,

以和过去和现在本校校舍的照片或图片。

2、收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学校的照片。

四、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

1)播放歌曲《学校中的喜悦》

2)提问:听了这首歌,你知道歌中的意思是什么吗?你们喜爱学校的生活吗?

(二)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1)看图片,了解学校开展了哪些活动。

2)说说自身参加学校活动的纪念品,回忆自身参加的学校活动,如入队时的照片,参加活

动时的照片,竞赛中获的奖,春游时买的小纪念品,活动后写的日记,上课时画的图画,制作的

美术作品。

3)讲一讲对自身印象最深的学校活动。

(三)学校文化探秘

1)将学生实地了解到的本校的学校文化写成一个小报告。内容可以为"学校文化面面观”、

"我最感爱好的一角"、"我给学校文化的寄语"等几方面绽开。

2)小组探讨,学校设计这样的学校文化的用意是什么。

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4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逐步建立空间观念。

2、实力目标:学会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提高学生的视察比较实力、动手操作实力以及估

计的实力。

3、情感目标:通过估计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的怙计习惯。

教学重点:

能较精确地估计出物品的长度。

教学难点:

驾驭对长度进行估计的方法的。

教学打算:

学具盒、彩带、剪刀。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想象1千米的长度。

3、估计:

每个小组桌子上都有一条绳子,请绳子拉直,估一估这条绳子大

约有多长?

4、引入:

师:估计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在应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估计。

板书课题:估计

5、不用尺子,在本子上试着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最精确。

6、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

7、今日我们就来估计一样物体的长度,看看谁估计得最精确。

二、新授

1、教学例4

(1)不用尺子,在本子上试着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最精确。

(2)组织学生量一量,推断所画线段长度在精确性。

(3)组织学生画6厘米、10厘米在线段。并说说自己估的方法。

(4)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

随意估一个物体,估计他们在长度或高再实际测量长度看看哪一组的同学估计的最精确。

2、教学例5

⑴组织学生估计

各小组把打算好的文具盒视察一下,估计一下,用彩带把铅笔盒围一周,彩带纸至少要多长?

估计完后剪一段,试试看。

(2)组织学生汇报:

哪个小组估计的彩带长度匕徽精确?谁情愿把你们估计的方法和同学们沟通?

小组代表汇报,其余学生可以补充。

3、小结

通过实际围你发觉了什么?

说明:估计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估测时要应用所学的学问,合理选择估测的方法。

三、反馈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完施东习十一的第1题

组织学生视察、推断,说一说推断的理由。

3、完成练习十一的第3题

明确:"一面靠墙的含义,理解计算方法,学生解答后沟通计算的方法

四、作业

完成练习十一的第1、5题。

五、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估计

例4

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

例5用彩带围

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5

教学目标:

1.在拼搭和视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育视察、操作和空间想像实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

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通过实践活动,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主动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正确分辨从正面、右面、上面视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态。

教学难点:

正确分辨从正面、右面、上面视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态。

教具:课件、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相识了许多立体图形。今日老师邀请正方体和我他一起来学习。用正方体

搭一搭立体图形。(板书:搭一搭)

二、动手操作,建立空间观念

1、活动一:探究站在最佳位置视察正方体,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

(1)请同学们细致视察这个正方体,看看它有什么特征?(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

大小相等的正方形。)

(2)老师任指几个面,让学生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来描述。

(3)请你拿出一个正方体学具,放在桌上,从一个最佳的角度视察它,看看你最多可以看

到它的几个面。用手摸摸你能看到的那几个面。(一个正方体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

(4)小结:你视察到的这三个面就是我们今日要探讨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板书:正面、

侧面、上面)

2、活动二:请你用四块大小相等的正方体,自由搭建立体图形。同桌说说从正面、侧面、

上面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态。(出示课件)从不同的.位置视察一个立体当形,所视察到的图形

不同。

3、活动三:依据指令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1)李老师设计了一栋大楼,想请同学们用打算好的立方体搭一搭,比比哪个同学能够理

解老师的意思,搭出符合要求的房子来。搭完的同学就立刻坐端正,老师就知道你是最棒的了。

1)横着放3个方块,在最左边的正方体上面再放一个正方体。你们是怎样搭的?(电脑出

示)你们搭的和李老师设计的完全相同。大家都很棒!理解了我这个设计师的意思。大家都是特

别合格的建筑师。

2)先放一个正方体,再在它的前面、上面、右面各放一个正方体。(电脑演示)

(2)老师想找最棒的同学来当"设计师"和"建筑师"。"设计师"的指令要既清楚又简

洁,"建筑师"要搭得又快又好。同桌两人轮番互换练习等会请你们把最棒的“设计师"和"建

筑师"举荐给老师。(同桌练习搭立体图形)

请一组同桌发指令搭立体图形。在“设计师”发指令的时候其他同学也一起搭一搭跟"建

筑师"比比,看看谁搭得更好。

4、活动四:通过尽可能少的问题搭出正确的立体图形。

(1)同学们玩得这么兴奋,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玩。老师不看你们搭好的大楼,不用同学

们给我指令,只要问你们一些问题,依据你们的回答,我就会搭出和你们想的一样的大楼来,我

们试试看吧!

你用了几个立方体?从正面看是几个正方形?从上面看是几个正方形?从侧面看是几个正

方形?

(2)你看,老师搭的和你想的一样吗?你们同桌两个人也来试一试吧。留意:你们的问题

尽可能提得明确些,回答问题的同学也尽可能回答精确。互换轮番练习。

三、巩固练习。

1、搭一搭,看一看。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荻?

五、板书设计。

搭一搭

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6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视察比较,使学生相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

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试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育学生视察、操作的实力和应用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

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三角形高的确定及画法。

教具打算: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找一找,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师:从这么多图形中的找到三角形,在生活中对三角形并不生疏,今日我们一起来探讨三角

形的特性。(板书:三角形的特性)

二、动手操作,构建概念

1.画一画,探究三角形的定义

(1)师:你们会画三角形吗?现在就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吧。(学生画三角形)

(2)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对比、评价一下你们画的三角形。探讨: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

形?

(3)师:同学们说了自己的想法,究竟谁说的更精确呢?别焦急,老师先请大家帮个忙,

推断老师邀请来的图形挚友是不是三角形好吗?(出示下面图形)

(4)全班沟通,说说这些图形哪些是三角形,为什么?

学生汇报预设:图①不是,因为它有四条边。图②不是,因为有一条边弯曲了,不是线段;

图③不是,因为没有封闭起来;图④不是,有一条线段多出一部分了;图⑤是三角形;

(5)师:要推断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须要哪些条件呢?引导学生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

老师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重点探讨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2.自学课本,相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师:同桌相互指一指,说一说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并在自己画的三角形里标出各部分的名

称,

指名说出三角形的边、顶点和角。

3.介绍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

师:为了表达便利,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表示成

三角形ABC。让学生给自己画的三角形标上字母,起个名字。

三、动手操作、学习三角形的高

1.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订校服。

2.相识三角形的高和底

师: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呢?课件出示

3.学画三角形的高。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相识了三角形的高,你会画三角形的高吗?

(1)学生在练习纸上画三角形的高。指名学生板演,并讲解画高的方法,老师适当赐予点

评。

(2)尝试在三角形上画出另外两条高。探讨:三角形有几组高和底?

(3)全班集体评价,总结三角形高的画法及留意事项。

4.巩固练习

师请你选择一个喜爱的三角形画出已知底边上的高。老师选出几幅作品让学生集体评价。

留意指导学生如何画直角三角形的高。

三、试验解疑,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

1.联系生活,找寻三角形的特性

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看看生活中的三角形。为什么这些地方要用到三角形呢?

2.嬉戏激趣,发觉三角形的特性

嬉戏:拉一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哪种图形更坚固?(板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解决问题,应用三角形的特性

四、巩固运用,提高相识

1.填空谁最棒。

(1)由三条线段()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有()条高、()条底。

(3)三角形具有()性。

2.思维大比拼。

小白兔和小猴子都用篱笆围了一个菜园,谁的方法更坚固些?为什么?

五、总结评价,回顾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学到了哪些学问?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具有稳定性

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7

教学目标

1、探究并驾驭整十、整百、整千数乘T立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详细情境,在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实

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并驾驭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

确地进行计算。结合详细情境,在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意识和实力。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一植树节立刻就到了,你们有什么安排吗?清看明明班的同学在干

什么呢?

二、引导探究学习旃一出示挂图,大家看一看,这里有什么?

1、细致视察并说出图意。

2、谁能依据这幅图提出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问题。弓|出:20x3;

4、探讨算法——20+20+20=602x3=6,20x3=60

三、尝试解决,拓展应用

1、每箱草莓40个,8箱草莓一共有多少个?(学生独立解决,全

班沟通)

2.70x830x6600x94x6020x73x80090x58x50700x4

3、有三堆香蕉,每堆200根:小象每天吃60根。大象每天要吃

90根。

(1)3头小象吃一堆香蕉,够1天吃吗?

(2)1头大象一个星期要吃多少根香蕉?

⑶你还能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四、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新学问?应当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本节课学生在表内乘

法的基础上,学习并驾驭了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板书设计:

小树有多少棵

有3捆树苗,每捆20棵,一共有4阚多少棵?

20x3=60(棵)

答:一共有小树60棵。

须要多少钱

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8

第1课时:秒的相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让学生在熟识的生活情境中沟通、合作,自主相识新的时间

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

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疼惜时间的教化,教化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体

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打算:(老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打算一个时钟。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

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一秒。

今日,我们就共同来相识这个新挚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相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细致视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

么发觉。

2、学生自主探究,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刘阱艮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假如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究竟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细致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

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精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

是用1秒。1秒的时间的确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许多事情

呢。(举几个具有劝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

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奢侈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

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知同桌的小挚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究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假如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

什么改变。

2、让学生小组合作,细致视察钟面,自主探究。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相识时间单位一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精确

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精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补充:

①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跑步竞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惊慌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

说出运动员的成果吗?从这张成果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宁静,快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须要多少

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老师报时)

师:信任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子。

四、作业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

课后反思:

秒的相识”是在学生已经相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学

问性目标相对简洁,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详细的物体表

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

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留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爱好。利用学生熟识的场景,使学生直观相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

助学生相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加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

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

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由于学生已经相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

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视察、操作、探讨、沟通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

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

正成为学习的主子。

3、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

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

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留意培育学生疼惜时间的

意识。

4、留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育学生的实践实力。

5、多给学生供应一些可供参考的事情所需时间,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在估测其他事情时可

借鉴作h匕较。

当然,除了在学习秒的相识是可以这样做,建立其他数学概念也可运用这样一些做法。

第2课时: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相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彳亍一些简洁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疼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洁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打算: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嬉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老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

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老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

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

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老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x2=120分

(4)老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

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老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一):时、分、秒

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方法(二):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

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奂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

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老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细致视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别家,7

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探讨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3、竞赛:老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

老师赐予嘉奖。

四、全课总结,回来评价:

老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起先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

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为唯珍贵,

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事,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爱好的计算,用家到学生经过

的时间来组织教学。一方面老师要信任学生,赐予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时间与空间,引导

学生通过自己的阅历得出计算的时间和方法。另一方面老师也要细致引导,通过学生对计算方法

的总结和实际应用巩固所学。通过不断地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实力。

第3课时:时、分、秒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

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娴熟地进行一些简洁的时间计算。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加学习数学的爱好和信念,形成独立思索的习

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洁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时针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3题。

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2、完成"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

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练习一"第5题。

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依据生活阅历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须要多长时间。

4、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以顺呼吸次数的改变状况。

5、完成"练习一"第8题。

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假如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老师赐

予适当的帮助。

6、完成"练习一"第9题。

指名说说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补充题目。

1、1分;()秒4时二()分9分。9秒36分。2时

5分=()秒150秒。2分400分。4时10分。1时

2、电影《奇妙的宇宙》从2:05起先,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三、全课总结: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留意什么?

四、布置作业:"练习一"的第10、11题。

教学反思:本节练习课,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等活动,培育了学生独立思索、勇于创新、

擅长表达的实力。学生在倾听与表达中,可以学到的时间计算方法,体验到将数学学问应用与生

活的欢乐。

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9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学问已经积累了一

些感性的阅历,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

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分辨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

并相识简洁的路途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依次进行编

排,供应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分辨方向。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育学生分辨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详细情境,使学生相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

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分辨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

向。

3.使学生会看简洁的路途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途。

第1课时相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内容: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相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

的一个方向分辨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分辨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支能,培育

学生的视察实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实力。

3.在视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分辨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

在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2024年的奥运会在哪里实行吗?这是我们祖国的傲慢,也是

全国人民努力的结果,大家想不想看看首都北京的美景呢?

二、开心体验,探究新知

1.视察主题图

(1)出示第2页彩图。

(2)我们现在来到了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你们望见了哪些建筑物?情愿当小导

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吗?同桌之间相互解说。

(3)指名上台讲。

2.学习例1:出示第3页彩图。

(1)图上画的是小明和他的学校,你能告知老师他在干什么吗?大家想和他一

样去我们的操场上相识这四个方向吗?

早上太阳在什么方向?面朝太阳,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方向?背对的方向是什么方

向?

学生相互说说自己前面的和后面的方向。

现在同学们像老师一样伸开两臂,我们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

(2)让学生说说学校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建筑物。提问学校的教学楼等

建筑物在操场的哪一面?

(3)请4位同学面朝4个方向背对背站好,让他们说说自己面对的方向。引导

其他同学视察和发觉东西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南北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

强调东西相对,南」相对。

(4)回教室填写例1。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练习一第1题)?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四周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5人一组,1人者挥,4人做动作。(1人指挥站中间,4人听指挥站4个方

向。)

四、课堂小结

今日大家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回家根据4个方向视察房间的摆设,明天来告知大家。

板书设计:位置与方向

早上太阳在东方

面东,背西,左手北,右手南

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第2课时绘制平面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2及练习一第2题。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在图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并集体沟通,使学

生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培育学生的数学实践实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培育学生仔细视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教具打算:挂图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入情境

复习四个方向,请学生介绍学校四个方向的建筑物。

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学校,可以运用校内示意图。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出示第4页彩图。

1.这些小挚友正在绘制示意图,看过他们的状况你能说出绘制校内示意图时要画上哪些内

容吗?

2.生绘制校内示意图。

3.小组沟通展示。

4.看第4页彩图,说说怎样画更简便、更清晰?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6页第2题彩图。

这是小明的房间,你能帮他介绍一下四面的摆设吗?

2.一人说房间的陈设,一人绘制出平面示意图。要求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

3.全班沟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把有关方向的学问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学会了绘制简洁的平面示意图。课后清

大家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一张标准的校内示意图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看看,向他们介绍

我们的校内。

板书设计:绘制平面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第3课时看简洁的路途图(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3及练习一第3、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看简洁的路途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途。

2.培育学生的辨别实力和数学实践实力。

3.帮助学生了解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教学的爱好,渗透思想品德教化。

教学重难点:会看简洁的路途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途。

教具打算:挂图、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第5页例3彩图。

小明来到了一个生疏的街区,我们来帮小明看看这个街区有哪些主要建筑物。在这张图上你

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假如小明问的是你,你能精确的告知他行走路途吗?

二、新知探究

1.图上只标明白北方,其余三个方向你能分辨出来吗?

2.谁能说说少年宫的位置?体育场的位置呢?

按那个小挚友告知小明的路途能到达少年宫吗?你能告知小明去体育场怎么走

吗?

3.依据挂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来?

小结:刚才大家说了好多行走路途,我们在为别人指路的时候要先弄清晰方向,再找到要去

的建筑物的位置,然后告知问路人行走的路途。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5页“做一做"彩图。

生说图上的信息,分辨四个方向。

描述某些建筑物的位置。

2.练习一第3题。

3.练习一第4题。

四、课堂小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扩展延长

介绍四大独创的指南针。

板书设计:学看路途图

弄清方向

找到位置

说出路途

第4课时相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4及练习二第1、2、3、4题。

教学目标:1、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

北)分辨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2、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学问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教学重难点:相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

北)分辨其余七个方向。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找寻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学问。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分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日他带

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内中的操场上,打算接着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学问。你们

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

三、亲身实践,接受新知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运用方法,增加民族骄傲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沟通预习1收集的资料,老师赐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

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

一司南,后来又独创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独创之一。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

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依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

别方向。

2、依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内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

学楼,南面是花坛,东面是图书馆,西面是体育馆)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相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内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动身,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

从"西"动身,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内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运用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探讨后制成方向板。T北

2、利用方向板分辨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练习二第1、2、3题。

5、练习二第4题: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

教化。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说说十堰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武汉的

什么方向?

五、全课小结

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10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在已学过的表内除法和简洁的余数除法

的基础上学习的,使学生在学习两位数除以T立数的过程中驾驭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培育迁移类

推实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驾驭用除法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一位数,商是

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2、会解决有余数的除法的简洁的实际问题。

3、在教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育学生动脑思索及主动探究的精

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两位数除一位数的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除法验算。

难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

关键:让学生经验探究两位数除以T立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课时:

9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生活动:25分钟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及其算理,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驾驭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

2、培育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究计算方法的实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驾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平共处算理;两位数除以T立数竖式的书

写。•

教学打算:

小棒,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知铺垫

1、口算练习。

指名口算。

63829355

口答。

46里面有()个十()个一。

95里面有()个十()个一。

84里面有()个十()个一。

73里面有()个十()个一。

二、探究新知

1、引入课题。今日我们来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揭示课题)

2、教学口算。

?理解图意,学生视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探讨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小组沟通。

?小棒可以演示。

?探讨其次个问题:平均和每个女孩子买多少枝?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形成思维。也可以先

让学生仿照提问。

?归纳:先把4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即20枝,再把6吱平均分成2份,每份

是3枝,合起来是23枝。板书:

402=2062=3

20+3=23

3、即时训练,口答。(让学生说说算么算的)

402603642555

505804844363

4、教学竖式计算。

?老师结合462说明竖式的写法,边说边板演。

?探究算理。(步骤:除、乘、减、移)

?思索: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小结:用竖式计算,要从十位除起,先用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再用个位上的数除,除到

哪商就写在哪T立上。

三、实际运用。

1、完成第2页第1题。(留意区分与联系)

2、完成第2题。

让学生试做前两题,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两题。留意笔算留意什么?以及联系与区分。

3、完成第3题和第4题。

4、第5题,先独立后沟通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许学生不同的策略解题。

四、全课总结。

今日你学会了什么?

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11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相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

的大小;培育学生视察、比较的实力及操作、表达实力和合作沟通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验建立分数概念的过程,体验动钠作、合作沟通的方法;让学

生主动去寻求分数,能自己往下写分数;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胜利感。

教学重、难点:

相识几分之一的分数;初步建立几分之一分数的概念。

教学用具:

各类卡片图,各类折纸。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