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江苏省专用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二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讲义_第1页
2019届江苏省专用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二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讲义_第2页
2019届江苏省专用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二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讲义_第3页
2019届江苏省专用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二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讲义_第4页
2019届江苏省专用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二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高考历史

(江苏省专用)考点一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五年高考A组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1.(2016江苏单科,13,3分,易)右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答案

D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A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人们非常重视生产

和发展,但绿色环保的意识和观念尚未形成,B项错误;船只如梭说明河道运输非常繁忙,但是无

法体现我国当时交通运输业基础建设的状况,C项错误;题干信息“大规模建设”和图中两位工

人满面春风地劳作,显示出了他们建设祖国的热情,D项正确。疑难突破

国际上衡量工业化的程度,主要有四项相关指标: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是

工业化率,即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是三大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四是城市化

率。由此可见,工业化的实现是一个长期工程,作为一个百废待兴的新兴国家,“一五”计划只

是新中国迈出的工业化的第一步。另外,应综合考虑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社会状况,用历史的

眼光看待历史现象和问题,不能将后来社会中所出现的现象,如交通的便利、环保的理念,错置

于半个多世纪前的中国。2.(2013江苏单科,10,3分,易)“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

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

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

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

()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③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B“大跃进”运动并非仅限于农业领域,还涉及工业及其他领域,故①与史实不符。②

③④表述正确。因此选B项。规律总结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流行词语。如,“文革”时期“阶级斗争”铺天盖地,1979年后“改革开放”响彻云霄,“大跃进”时期的高频用词非“高产卫星”莫属了。统计某一词汇在典型文本中的出现频率,可以比较准确地释读出某种政治、经济和文化信息,是史料数字化的表现之一。回忆这一特殊历史现象,不单是为了保存历史事实,还要汲取历史教训,避免后人重蹈覆辙。3.(2016课标Ⅱ,31,4分)“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

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B组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答案

A据题干材料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减少,其

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说明当时我国集中一切财力、物力优先发展重工业,致

力于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信息仅涉及基本建设内部

投资比重的变化,未涉及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的增加或减少,故C项错误;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4.(2015课标Ⅰ,31,4分,0.329)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

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答案

A由图中信息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钢、生铁和发电量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远

远超过美、英两国,这是由于中国原有工业基础薄弱,迫切需要改变工业落后面貌而优先发展重

工业,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无法说明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排除C项;B、D两项与史实不符。5.(2015福建文综,18,4分)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

()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答案

D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1957年以后中国工业总产值高速增长,而农业总产值呈下降趋

势,这主要是由“大跃进”时期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的,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图片反

映的信息不符。6.(2015广东文综,16,4分)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

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

业。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答案

D1961年处于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性质没有改变,故可排除A、B

两项;题干材料“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说明当时国

民经济调整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效,排除C项;变相恢复单干与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一定

联系,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项。7.(2015上海单科,29,2分)右侧的新闻出自哪一时期

()A.“大跃进”时期B.土地改革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初期C组教师专用题组答案

A从右侧新闻中“二亩九分小麦亩产3530斤”可知这是典型的浮夸风,而这是“大跃

进”的典型特征。8.(2014课标Ⅰ,31,4分,0.496)“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

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

B粮食计划供应制度是我国国民经济不发达、粮食相对短缺时期的产物。实行该制

度可以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

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粮食计划

供应制度可以集中有限的粮食以保障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故选B项。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与粮食计划供应无必然联系,排除A项;此时国家并未出现“灾

害”,排除C项;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排除D项。9.(2014课标Ⅱ,31,4分,0.560)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

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答案

C粮食的统购统销政策是当时我国国民经济不发达、粮食生产短缺的产物。实行粮

食统购统销后,农民生产的粮食只能由国家统一收购、统一销售,这样农民的经济生活就被纳入

了国家计划体制,故选C项。1952年底,我国农村经济已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故A项与史实不符;

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属于经济政策,与农村政权建设无关,排除B项;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形成了

城乡二元体制,农村并不能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排除D项。10.(2014重庆文综,9,4分)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

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C.“大跃进”时期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答案

B本题考查新中国的“一五”计划,主要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由

题干中“苏联对中国的帮助”、建立了工业化的“基础”可知,这是新中国“一五”计划的成

就,B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是从新中国成立到1952年底,“大跃进”开始于1958年(“一

五”计划完成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调整国民经济,A、C、D三项都与“工业基础”初步建

立的时间不符。11.(2014北京文综,18,4分)“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

部。”这首歌谣反映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答案

C题干歌谣中的关键信息有“单干……变互助”“小组……变大组”“合作社”。

透过这些有效信息可知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措施,即成立农

业生产互助组,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故C项符合题意。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一大二

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是包产到户、分田单干;中共八大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

进的经济建设方针。A、B、D三项在题干中均未体现,应排除。12.(2014安徽文综,17,4分)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

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

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

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A.农业合作化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

A“单家独户的经营”“个别卖地”表明此时处于农民土地私有制阶段,“乡上的人

民代表”说明其反映的现象出现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据此判断材料描述的是三大改造中

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故A符合题意。B、C、D均实行土地公有制,个体农民不能买卖土地。13.(2014山东文综,20,4分)下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

条。它反映出当时

()【大跃进】dàyuèjìn指1958年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在

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展。也泛指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答案

C词条中“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这一说法带有强烈的“左”倾色彩,

因为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本身就是“左”倾错误的具体表现。据此分析,C项正确。14.(2014大纲全国,19,4分)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

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记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

无尽的。这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答案

D材料信息反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浮夸风,而许多参观者普遍认为这是人的智

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无限的表现,其实际上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故选D项。

由材料中的“1958年”“农业社”可知此时处于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

浮夸风而非生产效率的真实提高和粮食产量的真实增长,排除B、C两项。15.(2013山东文综,14,4分)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

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

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答案

D本题考查学生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理解。从材料中的“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

式”及“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等信息可知答案为D项。A、B、C三项在当时都是合理且必

要的。16.(2013海南单科,24,2分)1958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

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数月内旅客

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5300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B.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D.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答案

C1958年处于“大跃进”时期,“高指标”“浮夸风”的风气,影响到了文化艺术领域,

故出现了题干所述的现象,选C。A、B、D均不是题干材料反映的内容,可排除。17.(2013安徽文综,17,4分)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学龄儿童

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

()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答案

D题干强调的是“主要取决于”,即决定性因素,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教育卫生

事业的健康发展并不是中国人平均寿命增加及学龄儿童入学率上升的决定性因素,故A、B两

项错误。当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并不完善,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极大地调动

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推动了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故D项正确。18.(2013重庆文综,9,4分)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

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单位:亿元)年份工业总产值重工业产值轻工业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577043173875371958108358050356619591483867616497196016371090547457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答案

A由表格数据可知,1958—1960年重工业产值与1957年相比大幅度提升,这是1958年社

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结果,说明此时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

了“左”的错误,因此A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社

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于1953年,从1960年重工业产值与轻工业产值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来看,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谈不上形势好转,因此B、C、D三项均与表格信息或史实不符。19.(2017课标Ⅱ,41,10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

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

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

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

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

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

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

特点,并简析其意义。(10分)答案(2)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

矿产资源的勘探。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

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解析(2)第一小问,从发展模式、服务方向、开发方式、关注重点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从对

矿业发展、“一五”计划、工业体系建立的影响等方面概括,再结合所学得出新中国“一五”

计划期间的矿业政策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0.(2016天津文综,13,6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解放后农民对于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是不可避免的。党充分地了解了农民这种小私有

者的特点,并提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折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但是,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

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

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种劳动互助……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1年12月)(3)材料三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共中央对此有何基本方针?(6分)答案(3)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劳动互助的积极性。保护农民个体经济;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解析(3)根据材料中“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劳动互助的积极性”回答第一小问。根据材料

中“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折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

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回答第二小问。21.(2013福建文综,38,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的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

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

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

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摘自《列宁全集》材料二

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

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

款给苏联。——摘自《斯大林选集》材料三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

“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摘自《斯大林选集》材料四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

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

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

“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苏维埃政权为什么要实施快速工业化战略。(9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是如何为工业化打基础并找到资

金的。(10分)(3)材料三中所说的“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什么?结合材料二、三,以英国为例加以说明。(8

分)(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

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9分)答案(1)苏维埃政权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势力包围中;经济技术落后,国防薄

弱;如不快速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经济、技术就不能独立,政权将被扼杀。(2)实行企业国有化、农业集体化;政府把国有企业利润集中收缴;征收农业税;以艰苦奋斗、厉

行节约等方式筹集工业化资金。(3)从发展轻工业开始。殖民掠夺(海外扩张)进行原始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

(从轻工业到重工业);逐步实现工业化。(4)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但又不能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要处理好重

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解析

(1)首先阅读材料,归纳出工业化在当时的重要作用,再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和苏俄与西

方的关系回答。(2)从当时苏联采取的工业化措施中归纳为工业化打基础的表现;结合斯大林体

制的特征归纳筹集资金的途径。(3)“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要注意与材料中苏联的工业化道路

进行比较得出答案;材料二、三揭示的是西方工业化道路的普遍特点,要注意从英国的历史发展

情况出发对这些普遍特点进行有理有据的阐释。(4)基本设想要从材料表明的工业化道路和当

时的中苏关系等方面进行归纳;不同要注意从材料四中归纳。考点二

经济体制改革1.(2017江苏单科,13,3分,易)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

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

议,其中包括

()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A组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答案

B材料信息表明,只有打破外贸垄断体制,提高产品质量,扭转出口亏损局面,才能扩大

出口创汇,这就需要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因此B项符合题意。A项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

与题干中的“1981年”不符;世贸组织成立于1995年,从时间上可排除C项;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

济特区是在1980年,排除D项。审题方法解答选择题时,应注意分析题干与选项之间的关系。有些选项的内容是正确的,但与题干无关,不能选。对于没有把握的试题,应多读几遍,找到关键词、句进行分析,选择与关键词、句相关的选项,辨析备选项时应特别注意对题意表述完整的选项和与题干材料有因果关系的选项。2.(2014江苏单科,10,3分,中)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

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

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

点的是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答案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安徽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这是农业生产责

任制的萌发,与题干中的“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相符,故应选D

项。A、B、C三项都属于政府行为,与题干中的“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

不符。方法技巧

本题属于观点论证型选择题,对题干内含观点的理解要求相对较高。解答本题的关

键,首先是准确理解“反道而行”的内涵;其次是调动基础知识对本题所涉及的相关史实进行比

较、鉴别。3.(2017北京文综,18,4分)据下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B组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答案

C本题考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观察“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可知,

与1959年相比,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在1987年以后大幅增长,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

体制改革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有关,故应选C项。A项发生在1953—1956

年,B项发生在1953—1957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从时间上可以排除A、B、D三项。4.(2016课标Ⅲ,31,4分)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

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

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答案

A与1975年相比,1980年我国粮食、棉花、油料作物和甜菜的产量大幅提高,这与1978

年底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

自主权,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故应选A项。此时农业生产技术并没有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排

除B项;1980年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排除C项;D项发生在1985年,可排除。5.(2015重庆文综,8,4分)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

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下列属于这一规定

出台背景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答案

A紧扣题干时间:1982年;抓住关键信息:县以下设立乡、镇一级行政机关以取代人民公

社行使行政权力,由此可以判断此时期我国已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

国广泛推行,A项符合题意。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B项错误;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D两项错误。6.(2014浙江文综,19,4分)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学

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现在不同了,

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这表明

()①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②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③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④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改革开放中的经济体制改革。解答本题一是注意时间“20世

纪80年代”;二是理解材料含义。根据“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可以得出人民公社

体制开始废除,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如何增强企业活力”,可以得出企业生产

经营自主权扩大。由此可判断①②正确。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是在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

全会以后,故③错误;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进行的,显然④

说法错误。故选A项。7.(2013课标Ⅰ,35,4分,0.664)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

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

B新经济政策改变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自由贸易的做法,承认市场和商品货币的

作用,实际上正确处理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中国的改革主要是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向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故B项符合题意。两国实行的政策相距半个多世纪,国内外经济状况

尤其是国际经济状况明显不同,A项错误;苏俄新经济政策实行前没有出现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

C项错误;苏联为促进工业化取消了新经济政策,D项错误。8.(2015四川文综,8,4分)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

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

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

表明当时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C组教师专用题组答案

B解读题干信息可知,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该文初稿作者既听到赞誉声,也受到某些报刊的批评,且表示有了坐牢的思想准备,说明当时中

国受“左”倾思想束缚严重,亟待突破,故选B项。从时间上看,此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

开,“两个凡是”仍然存在,社会舆论不可能呈现“百花齐放”之势,故A、C、D三项错误。9.(2013天津文综,9,4分)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

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

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

()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答案

D从材料信息看,20世纪50年代,达仁堂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只管生产,不管销售,

即达仁堂的生产与市场销售脱节。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不能较好地把握市场,出现了材

料中的“茫然”情况,故D项符合题意。达仁堂对市场的“茫然”,并非企业失去活力所致,故排

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10.(2013山东基本能力,29,1分)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

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

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C.计划经济时代

D.市场经济时代答案

D本题考查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粮票”是计划经济体制的突出表现,它退出历史

舞台意味着计划经济体制终结。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2017课标Ⅰ,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

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年,中共十二大

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

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

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

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

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

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

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

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7分)答案(1)逐步推行,渐进改革;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实行政企分开、分级管理;向脑力劳动者适当

倾斜。(2)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

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80年代中国工资改革的特点及意义。第(1)问,紧扣材料信息,结合所学

知识进行归纳。第(2)问,从改革前后工资制度对比、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及国家经济体制变

革等角度归纳。12.(2015广东文综,39,9分)(节选)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阅读材料,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8—19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

发展规律。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

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

程,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20世

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

研究中。——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3)为什么现代化理论能够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中国?运用这种理论进行历史研究时要注意

什么?(9分)答案(3)中美正式建交;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思想解放。(6分)注意的问题是:持借鉴态度,不能照搬,要结合本国的国情,坚持唯物史观。(3分)【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解析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民主政治建设、外交政策、思想解

放等进行分析;第二小问结合现代化理论在指导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回答即可。13.(2015山东文综,39,14分)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

有重要意义的举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14分)答案

提取历史信息层次一:能结合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准确、全面地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例:人民公社体

制开始被打破,政治体制改革已悄然进行;“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

虑。层次二:能依据材料,获取表层信息。例:向阳人悄悄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人们对摘牌行为感到

忧虑。层次三:答案与材料没有联系。进行历史解释层次一: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

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③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

域的实际状况等。在此基础上,能提出独立的见解或认识。例:改革具有艰巨性,改革是在新旧

观念的激烈冲突中展开的。改革者必须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实现改革的目

的。层次二: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

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③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依据考生作答时所涉及要点多少及解释的合理程度等酌情给分)层次三:不能在历史信息和所学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没有对历史信息的解释。历史表述层次一:合乎逻辑,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层次二:基本符合逻辑,条理较清晰,语言较流畅。层次三:缺乏逻辑,条理不清,辞不达意。解析根据材料的内容和出处提取信息,结合材料中两个人物的心态和做法进行阐释,实际就是

回答材料反映的现象、说明的问题、从中得到的启示,注意言简意赅、逻辑关系得当,围绕材料

信息作答。考点三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2016北京文综,19,4分)“走向世界丛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

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

大。该丛书的出版

()①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②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③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④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答案

C由“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可知,丛书的出版展现了近代

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①正确;②与丛书的出版无关;该丛书出版于20世纪80年代,为

当时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③正确;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新局面开创于19

49年新中国成立后,排除④。故本题选C项。2.(2016天津文综,10,4分)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

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

()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C.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答案

C材料中的文件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中外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等涉外企业的经营,这

些文件的发布可以增强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故选C项。肯定涉外企业的经营活动不等

于中国已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故A项错误;中国在1992年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

标,故B项错误;外资企业并非公有制经济,故D项错误。3.(2014天津文综,10,4分)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

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

()①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②独立的管理体制③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④市场调节为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C本题可用排除法,中国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经济领域,而“独立的管理体制”

不仅涉及经济领域,还涉及政治等领域,因此排除含②的选项,C项符合题意。4.(2014四川文综,2,4分)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

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D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没有经验可借鉴,在摸索中的谨慎是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的

重要原因,故①正确。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改革主要面临国内阻力而非国际阻力,故②不正确。

上海自身经济实力雄厚,③与史实不符。改革开放初期,国人思想不够开放,这也是没有把上海

列为经济特区的重要原因,故④正确。因此选D项。5.(2015天津文综,8,4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

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

居前列。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A.服务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C.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教师专用题组答案

C天津自由贸易区在20世纪80年代尚未出现,故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外开放的情况,

B不符合题意;D不属于“主要目的”,排除。故选C。6.(2012江苏单科,11,3分)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

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

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答案

C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读题干可知2

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实行相对封闭的对外政策,而20世纪70年代末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

一批贷款,反映了中国由思想禁锢逐渐转向对外开放,C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反映单边外交向

多边外交的转变,排除A项;B、D两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1.(2017江苏六市3月,11)邮票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右面所示邮票纪念的是1958年11月27日,

中国制造的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跃进号”下水。该邮票折射出

()A.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B.列强对中国的水运垄断被打破C.建国初期工业建设取得较大成果D.中共八大路线体现急躁冒进倾向三年模拟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A组2015—2017年高考模拟·基础题组(时间:12分钟分值:30分)答案

C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于1965年,列强对中国的水运垄断被打破的标志是近

代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均与题中“1958年”这一时间信息不符,A、B两项错误;“1958年11

月27日,中国制造的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跃进号’下水”表明建国初期工业建设取得较大成

果,C项正确;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

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D项错误。2.(2017江苏苏锡常镇5月,13)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

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向。推动“两个转变”初步实现的

历史事件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B.农业集体化的完成C.土地改革的完成D.“一五”计划的完成答案

D“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实行三大改造,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社

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D项正

确。3.(2017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5月,11)1958年,《人民日报》在评价某运动时载:“农村中每

天有近一亿人向自然大进军,热火朝天地进行水利建设;城市中千百万厂矿企业的职工,正在敲

响挖掘潜力的锣鼓,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原定的计划指标。”材料表明该运动

()A.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化基础B.推动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C.体现了人民高涨的建设热情D.挫伤了工农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答案

C由“1958年”“农村中每天有近一亿人向自然大进军……城市中千百万厂矿企业

的职工,正在敲响挖掘潜力的锣鼓,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原定的计划指标”,可判断出该运动

是“大跃进”运动,其体现了人民高涨的建设热情,C项正确。4.(2017江苏苏北四市1月,11)下列图片体现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三个阶段。这三次调整

()

A.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B.适应了不断变化的具体国情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D.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答案

D三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的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A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

了当时的国情,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粮食产量大减,B、C两项错误。对农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土地由农民私有转变为集体公有;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公有化程度进一步

提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只有土地的经营权,土地的所有制形式不变,三者都坚持了社

会主义公有制原则,D项正确。5.(2017江苏南通、泰州、扬州5月,12)《中国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一文中提到:“十年实践,

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

前沿地带。”此后,我国政府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B.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C.决定开发和开放浦东D.开辟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答案

C1980年,国家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经过“十年实践”,1990年,我国

政府决定开发和开放浦东,C项正确。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

市是在1984年,开辟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是在1985年以后,均与材料中的“此后”不

符,A、B、D三项排除。6.(2016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5月,11)宣传画往往带有一定的导向性、鼓动性和激励性。对右侧宣传画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A.出现在“一五”计划进程中B.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C.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建设热情D.实现了赶超英国实力的愿望答案

C“祖国工业飞跃发展吓得英国胆战心惊”表明是“大跃进”时期的宣传画,虽然其

存在着夸大的成分,但是能够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故选C项。“大跃进”

运动掀起于1958年,而“一五”计划在1957年就已完成,A项排除;“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

新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B项排除;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7.(2016江苏苏锡常镇3月,11)下面是两幅新中国宣传农村的海报,从中可以看出

()

A.都基于土地所有制形式上的根本变革B.农民生活水平都获得了极大的提高C.都是对农村经济建设的有益探索D.都对未来农村建设规划了美好蓝图答案

D左图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右图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的新农村,二者都是在土地公有制

的基础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A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给社

会生产力造成极大破坏,B、C两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虽然违背了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水

平,但其同改革开放后的新农村建设一样,对未来农村建设规划了美好蓝图,D项正确。8.(2016江苏通泰扬3月,11)下图为中国1953—1999年部分经济周期GDP年平均增长率及振幅(周

期内年增长率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变化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A.“一五”计划期间轻工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稳定增长C.改革开放促使GDP年平均增长率连续攀升D.市场机制逐步成长利于提高经济运行稳定度答案

D“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而非轻工业,A项错误;1958—1962年“振幅”最高,故

B项中“经济稳定增长”的说法错误;“连续攀升”,与1987—1990年年平均增长率低不符,C项

错误;改革开放后市场机制逐步成长,经济稳定增长,与图中后三个时段的“振幅”相符,D项正确。9.(2015江苏南京、盐城3月,11)1980年10月邓小平在广东视察时说:“特区不是仅仅指深圳、珠

海那几块地方,是指广东、福建两个省。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中央讲的是两个省。你们要充分

发挥这个有利条件。对于搞特区,你们要摸出规律,搞出个样子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几块地方”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B.“有利条件”包括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和高度的自治权C.“单搞不行”体现中央政府对上海浦东开发的高瞻远瞩D.“摸出规律”表明搞好特区对全国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答案

D1988年,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A、C两项与

题中时间信息不符,排除;经济特区只享有特殊的经济政策,不享有高度自治权,B项错误;“对于

搞特区,你们要摸出规律,搞出个样子来”表明搞好特区对全国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D项正确。10.(2015江苏通扬淮连3月,11)下面是1980年和1990年的中国经济成分统计图,图中数据的变化

说明

()

A.公有制经济已逐步失去主体地位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D.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答案

DA项表述本身错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在1956年底,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

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C两项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从1

980年到1990年,集体经济的比例从23.3%上升到33.1%,城乡个体经济的比例从0.47%上升到4.7

2%,其他经济的比例从0.03%上升到6.08%,说明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D项正确。1.(2017江苏南京、盐城1月,11)漫画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右图是20世纪50年代《漫画》杂志的某一期封面,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农村棉花种植获得大丰收B.农业合作化取得丰硕成果C.契合了当时的形势需要D.农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B组2015—2017年高考模拟·综合题组(时间:20分钟分值:37分)答案

C漫画中“棉产7000万担”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的产物,明显与事实不符,

A、D两项错误;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在1953年至1956年,与漫画中的“1958年”不符,B项错误。1

958年,“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浮夸风盛行,漫画的内容契合了当时政治宣传的需要,C项正确。疑难突破

“大跃进”运动时期,中国新闻漫画的发展同各项事业一样,呈现出一种表面繁荣的

态势。尽管内容单一、表现手法雷同、艺术含量低,但都契合了当时政治宣传的需要,中国艺术

家的智慧如同暗夜寒星,在无奈中闪耀着动人的光辉。2.(2017江苏南京、盐城3月,11)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阅读上表,对此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1950—1965年中国实征农业税始终呈现下降趋势B.“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需要农业支持C.“二五”时期农业发展使实征农业税有一定提高D.1963—1965年农业实产量下降反映国民经济混乱时段农业实产量实征农业税农业税占实际产量(%)合计正税附加合计其中:正税经济恢复时期3806.05494.53443.8750.6613.0011.70“一五”时期8017.70933.21847.4585.7611.6010.60“二五”时期6983.10833.32745.6687.6611.9010.701963—19655004.40374.00333.4140.597.506.70答案

B表中数据显示,经济恢复时期到“一五”时期,实征农业税是上升的,并非始终呈下降

趋势,A项错误;“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农业为工业发展提

供资金,所以“一五”时期实征农业税有所提高,B项正确;“二五”时期,由于受“左”倾错误

影响,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挫折,C项错误;1959—1961年,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经过国

民经济调整,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D项错误。知识拓展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

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中国除了19

49年到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已经编制了十

三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是在1953—1957年,“二五”计划是在1958—1962年。3.(2017江苏南通1月,10)1958年8月,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作出的决议指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

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出一条过渡

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下列口号能反映上述“形式”的是

()A.“农业合作社,社会新气象”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C.“吃喝不要钱,日子赛神仙”D.“谁穷谁丢人,谁富谁光荣”答案

C农业合作社出现在1953年至1956年三大改造时期,与“1958年”不符,A项排除;“人

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大跃进”运动时期片面要求大办农业而提出的主观臆断口号,B项

排除;“1958年8月”“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表明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吃喝不要钱,日子赛神仙”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初期,许多地方的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

钱的史实相符,C项正确;“谁穷谁丢人,谁富谁光荣”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口号,D项排除。误区警示

本题容易误选B项,误选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准确理解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含义及其影

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虽然都是“左”倾错误的体现,但两者本质属性不同。“大

跃进”运动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应注意区分。4.(2017江苏镇江1月,12)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的“一五”计划开始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制造业,60

年代开始试制国产化肥厂的成套设备,“文革”时期也从欧洲、日本进口了一批包括化肥生产

在内的成套设备。据统计,至1978年我国农业机械耕作面积、化肥使用量明显提高。这一现象

反映出新中国前30年

()A.农业技术过分依赖于国外B.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较严重C.农村承包责任制成效显著D.关注农业建设并取得成绩答案

D“过分依赖于国外”与材料“60年代开始试制国产化肥厂的成套设备”不符,A项

错误;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较严重在材料中没有涉及,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于1978年开始

推行,C项错误;“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制造业,60年代开始试制国产化肥厂的成套设备”“进口了

一批包括化肥生产在内的成套设备”“农业机械耕作面积、化肥使用量明显提高”表明新中

国前30年关注农业建设并取得了一些成绩,D项正确。误区警示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新中国前30年”作为一个整体把握材料的信息,如果只关注

某一时期的农业发展情况,很容易误选。5.(2016江苏通泰扬3月,9)右面是漫画家李寸松创作于1958年的时政漫画《挡不住的阳光》。下列对漫画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当时

()A.民众对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有所怀疑B.作者认识到经济建设存在“左”倾错误C.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答案

A漫画《挡不住的阳光》把“人民公社好”比作太阳,说明作者对当时的人民公社是

赞颂的,但在阳光下有“污蔑”“诽谤”,体现了当时民众对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有所怀疑,A项

正确。误区警示

本题误选B项的居多,主要原因是受传统思维的影响,认为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左”

倾错误的表现,因此看到“人民公社”字样的漫画,就认为是“作者认识到经济建设存在‘左’

倾错误”。6.(2016江苏南京、盐城3月,12)据江苏省统计局权威数据统计:江苏省对外贸易从1974年出口0.

77亿美元起步,到1996年出口超100亿美元,用了近23年;从出口超100亿美元,到2000年出口超200

亿美元,用了4年时间。江苏省外贸出口4年就达到第二个百亿美元的主要原因是

()A.南通等沿海港口城市开放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推行C.浦东开放带来的辐射效应D.中国加入WTO促进经济发展答案

C“从出口超100亿美元,到2000年出口超200亿美元,用了4年时间”表明是从1996年

开始的,而A、B两项都发生在1984年,D项发生在2001年,均不符合题中时间信息,排除。1990年,

中央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

济的新飞跃,材料中“江苏省外贸出口4年就达到第二个百亿美元”正是浦东开放带来的辐射

效应的反映,C项正确。命题评审

本题以统计数据为切入点,考查对改革开放过程的理解和认识,旨在考查阅读和获取

信息、调动和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