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人教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人教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人教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人教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3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生物的细胞中,没有成形细胞核的是()A.蘑菇B.青霉C.乳酸菌D.酵母菌2、人类形成听觉的部位是()A.耳蜗B.前庭C.半规管D.大脑听觉中枢3、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母b,通过显微镜观察,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A.bB.dC.qD.p4、血流速度最慢的血管是()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心脏5、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比较()A.O2比CO2少B.O2增多,CO2减少C.O2减少,CO2增多D.O2、CO2含量都不变6、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通过蚊子传播的疾病,消灭蚊子是为了()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以上都是7、以下各过程属于细胞分化的是()A.⊙→⊙⊙⊙⊙B.⊙→△+○C.⊙→⊙D.无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8、如图是我国的几种动植物;根据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我国珍稀动植物的有____.(填字母)

(2)图中植物A与图中植物C(C是我们周围常见的一种植物)它们两者的主要区别是____(任填一点).

(3)图B所在的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有____.

(4)D所在动物类群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其主要原因有____.

(5)E的形态结构与飞行生活相适应,如____(任答一点).9、如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结构模式图的是____(选填“A”或“B”).

(2)“龙生龙,凤生凤”描述的是生物遗传现象.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结构[____]____,该结构的功能是____.

(3)在A、B细胞中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它能使有机物质储存的____释放出来.

(4)切洋葱时闻到一种辣味,该物质存在于[____]____中.10、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中字母A-G分别表示不同种类生物,据图回答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有多少条食物链?____;请写出最长的一条.

(2)若大量捕杀该生态系统中的B,E的数量将如何变化?____.

(3)若某种在生物体内很难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了该生态系统,则该物质在哪种生物体内的浓度最高?____,请简要说明原因:____.11、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有____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是____.

(2)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__,其作用是为各生物体提供____和____.

(3)鼠、蛙等是该生态系统的____者,其作用____.

(4)春天,草生长旺盛,兔的数量会____,鹰的数量会____;冬天,草的数量减少,兔的数量又会____,鹰的数量又会____.在一年中,生物的数量虽然不断变化,但能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此现象叫做生态系统的____,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能力.12、(2015春•开县期中)图为鸽卵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卵细胞是由[4]____、[3]____和[9]____构成的.

(2)[1]____具有保护卵细胞的作用;____里面含有细胞核,它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13、(2014春•巴中期中)如图是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番号代表的结构名称.

[2]____,[4]____,[6]____,[7]____.

(2)体循环是指血液由[____]____进入[____]____,再流经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最后汇集到[____][____]____,流回[____]____的过程.

(3)血液在心脏中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____,而不能倒流.14、英国博物学家____经过长期的考察和实践提出了解释生物进化的理论:他认为自然界的生物经过激烈的____;____生存;____者被淘汰的过程,就叫____.生物进化的证据很多;最直接的证据是保存在地层里的____.15、腮腺炎是有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病原体主要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此病多发生于儿童,一旦班级中有患腮腺炎的同学,应及时隔离治疗.请回答:

(1)引起腮腺炎的病原体是____,该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称为____.这种免疫属于____免疫.

(2)该病原体不能独立生活,只能营____生活.

(3)患腮腺炎的同学需隔离治疗的原因是____.

(4)假如用接种流感疫苗的方法来预防腮腺炎,你认为____(选填“能”或“不能”)起到预防作用,理由是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6、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____.(判断对错)17、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都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____.18、患过水痘的人获得对水痘病毒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______(判断对错)19、蚯蚓是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的.____.(判断对错)20、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血清里不含纤维蛋白原.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2题,共12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铃薯块茎的一个个芽眼会发出芽来;把它切成带芽的小块,种植下去就可以长成马铃薯的新植株;而向日葵可以用种子来繁殖新个体。

材料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材料三:“试管婴儿”是指利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受精卵在体外形成早期胚胎后再植入子宫,胚胎在子宫内完成发育。英国的路易斯•布朗是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

(1)材料一中;马铃薯和向日葵的生殖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前者在繁殖新个体过程中,不经过的______结合,所产生的后代只具有______的遗传特性。

(2)材料二中;“春蚕到死丝方尽”,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这种说法不科学。因为春蚕作茧后并没有死,而是变成不食不动的______,之后才羽化成蚕蛾。家蚕“吐丝”的时期是在______时期,“吐丝”行为是由它体内的______决定的。与家蚕的发育方式不同,蝗虫的发育方式为______发育。

(3)材料三中,精子和卵细胞分别是由______产生的,从含有的性染色体来说,男性产生的精子类型有______种,分别含______,它们与卵细胞的结合机会是______的。染色体主要由DNA分子和______分子构成,DNA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______。22、甲图是染色体与基因传递示意图;乙图是某家族耳垂遗传图谱,请回答问题:

(1)请在甲图相应位置将精子;卵细胞、受精卵的染色体和基因补画完整。

(2)从乙图可以看出;有耳垂是______性状。外公;外婆有耳垂,妈妈却无耳垂,这种生物现象是______。

(3)如果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小强及其父母耳垂性状的遗传过程。

(4)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小强父母再生一个有耳垂女儿的概率是______。评卷人得分五、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36分)23、我国有酿制米酒的传统。淘淘对可能影响米酒发酵的因素进行探究,设计了以下实验:。编号糯米处理酒曲加适量凉开水环境温度1号瓶浸泡24小时√√30℃2号瓶浸泡24小时,蒸熟放至温热√√30℃3号瓶浸泡24小时,蒸熟放至温热√√10℃4号瓶浸泡24小时,蒸熟放至温热×√30℃3天后打开盖子;观察并记录现象。请据此回答:

(1)该实验共设置了3组对照实验;分别探究了影响米酒发酵的3个因素,其中作为对照组的是______号瓶。此瓶和3号瓶对照,所研究的变量是______。

(2)酒曲中的酵母菌在制作米酒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下列选项中的______(填序号)。

A.把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B.把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把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D.把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3)1号瓶会散发出酸臭味;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4)请谈谈酗酒对身体的危害:______。24、为了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某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操作:①配制淀粉糊:将1克淀粉、5毫升水倒入烧杯,搅拌均匀后,倒入95毫升沸水中并搅拌。②取唾液:用温水漱口后,将脱脂棉球放入口中,咀嚼约30秒,吐出脱脂棉球,将其中的唾液挤入烧杯。③将淀粉糊倒入试管,加唾液:在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5毫升淀粉糊,然后在4支试管中各加5毫升唾液,余下的1支试管加入5毫升水(见下图)。

④水浴加热:将5支试管放入30~40℃的热水中加热。⑤按A~D的顺序每隔5分钟取出1支试管;按下图所示进行观察,E试管和D试管一起取出。注:若溶液中含有麦芽糖等还原糖,加入本尼迪试剂加热后,会出现红褐色沉淀物。

实验结果如下:

(1)将5支试管放到30~40℃的热水中加热的原因是在这个温度下_________最强。

(2)每隔5分钟按顺序取出试管A~D加入碘液进行鉴定,颜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逐渐被唾液消化。(3)试管D加入碘液后无变化,加入本尼迪试剂加热后变成红褐色的原因是_______被唾液消化成了_______________。(4)经过D消化后的物质在__________内被彻底分解为小分子的可以溶于水的________,并被____________________吸收进入毛细血管,通过血液循环送入组织细胞。25、某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建立了一个小型的农业生态园。在园内;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为了探究提高生态园内蔬菜产量的科学方法,同学们选择萝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四个温室中分别种植了相同的萝卜种子,温室内的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培养液控制情况如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等其他条件相同):

。温室。

条件ABCD二氧化碳浓度0.03%0.1%0.1%0.1%温度20℃20℃30℃30℃培养液土壤浸出液土壤浸出液土壤浸出液蒸馏水(1)他们应该选用什么样的种子进行实验?______。

(2)温室B中的萝卜幼苗比温室A中的萝卜幼苗长得快;其原因是______。

(3)栽培一段时间后;长势最差的温室是______。

(4)为探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应该选择______两组进行对照实验。26、实验探究题。

如图所示为李娜同学探究绿色植物某生理活动的实验装置;选取同株植物上大小相同的两叶片,将甲叶片密封在一个透明的玻璃器皿中,其中放置一个小烧杯,乙叶片不做处理。温度和其它条件均适宜,红色液滴的起始位置为原点。

(1)实验一: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若A液体为碳酸氢钠溶液(可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30分钟后观察,玻璃器皿的叶片增多了______气体,导致红色液滴的移动方向是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变”)。

(2)实验二:设置与实验一相同的装置;将A液体换成氢氧化钠(可吸收二氧化碳),30分钟后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方向是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变”)。将甲乙两片叶烘干称重,结果是______。若想检验实验二中甲叶片释放的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3)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进行实验二前需将绿色植物放置在______环境中一昼夜,目的是______。

(4)上述实验说明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是______。

(5)根据上述实验,若想提高大棚哈密瓜的甜度,你的建议是______。(写出两点以上建议)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分析】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比较内容细菌真菌个体大小单细胞单细胞类型,也有多细胞的类型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营养方式异养异养繁殖方式分裂生殖孢子生殖【解析】【解答】解:ABD;蘑菇、青霉、酵母菌;都是真菌,因此都有成形细胞核;

C;乳酸菌的细菌;细菌没有成形细胞核.

所以生物的细胞中没有成形细胞核的是乳酸菌.

故选:C.2、D【分析】【分析】(1)如图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2)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解析】【解答】解:A;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A错误;

B;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B错误;

C;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C错误;

D;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D正确.

故选:D3、C【分析】【分析】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显微镜成倒立的像.要理解“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解析】【解答】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b”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q”.

故选:C4、C【分析】【分析】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为:

。血管类型功能分布管壁特点管腔特点血流速度动脉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较厚、弹性大较小快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数量多,分布广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最慢静脉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较薄,弹性小较大慢【解析】【解答】解: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故选:C5、C【分析】【分析】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比较表:

。气体成分吸入气体(%)呼出气体(%)氮气7878氧气2116二氧化碳0.034水0.071.1其他气体0.90.9【解析】【解答】解: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二氧化碳占0.03%,氮气占78%;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占空气体积的16%,二氧化碳占4%,氮气占78%.因此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比较O2减少,CO2增多.

故选:C.6、B【分析】【分析】(1)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也有三个,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人被蚊虫叮咬后可能会传染上某些疾病.因此蚊虫属于传播途径.所以及时消灭蚊虫,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解析】【解答】解:A;消灭蚊虫属于切断传播途径;不是控制传染源,A错误;

B;消灭蚊虫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正确;

C;消灭蚊虫属于切断传播途径;不是保护易感人群,C错误;

D;消灭蚊虫属于切断传播途径;不是三项都是,D错误.

故选:B.7、B【分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细胞分化,解答是可以从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特点方面来切入.【解析】【解答】解:细胞分化: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相似;都具有分裂能力,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如保护、营养、输导等功能,形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即细胞分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因此动物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因此细胞分化是细胞数目不变,形态结构功能发生了变化.⊙→⊙⊙⊙⊙表示细胞数目增多,形态结构没变,是细胞分裂;⊙→△+○,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表示细胞分化;⊙→⊙,细胞的数目没变,形态结构没变,可以表示细胞生长.

故选:B.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8、ABDE有无种子身体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在陆地上产卵,卵生,外面有坚硬的卵壳保护着胎生哺乳,大脑发达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分析】【分析】图中A是银杉,B是扬子鳄,C是肾蕨,D是金丝猴,E是丹顶鹤.【解析】【解答】解:(1)图中的珍惜植物是A银杉;B扬子鳄,D金丝猴,E丹顶鹤都是我国珍惜动物.

(2)A银杉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C肾蕨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

(3)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在陆地上产卵,卵生,外面有坚硬的卵壳保护着.

(4)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最高等的脊椎动物是哺乳动物.原因是哺乳动物胎生哺乳,大脑发达.

(5)E丹顶鹤属于鸟类;鸟类会飞行,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故答案为:(1)ABDE;

(2)有无种子;

(3)身体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在陆地上产卵,卵生,外面有坚硬的卵壳保护着;

(4)胎生哺乳;大脑发达;

(5)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合理即可).9、B4细胞核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线粒体能量5液泡【分析】【分析】1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最外层透明的薄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2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非常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看清楚,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近似球形的4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DNA,是细胞的控制中心;6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内有5液泡,绿色部分有3叶绿体,细胞质具有流动性,能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通过光合作用,把细胞内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解析】【解答】解:(1)表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结构模式图的是B.因为B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2)“龙生龙;凤生凤”描述的是生物的遗传现象.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4细胞核.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3)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因此,线粒体被称为能量转换器和细胞内能量供应的“动力工厂”.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4)切洋葱时闻到一种辣味;主要是因为5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故答案为:(1)B;

(2)4;细胞核;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3)线粒体;能量。

(4)5液泡.10、5条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达到相对稳定A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不断在体内积累【分析】【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因此在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生产者是G绿色植物.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生产者,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营养级别越高,含能量就越少,因此含能量最少的生物种类是A.

(2)每条食物链都应从生产者G(绿色植物)开始,一直到该生态系统中没有其他消费者吃它为止.有:G→C→A、G→C→B→A、G→F→E→B→A、G→D→A、G→F→D→A,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解析】【解答】解:(1)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这是因为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G→C→A;G→C→B→A、G→F→E→B→A、G→D→A、G→F→D→A其中最长的一条:G→F→E→B→A.

(2)若大量捕杀该生态系统中的B;E由于天敌的减少,数量变化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达到相对稳定.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自于生产者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然后通过取食与被取食沿食物链流动;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A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

故答案为:(1)5条;G→F→E→B→A

(2)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达到相对稳定.

(3)A;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不断在体内积累11、略

【分析】【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3)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解析】【解答】解:(1)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草→昆虫→青蛙→蛇→鹰.因此;该食物网有4条食物链;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昆虫→青蛙→蛇→鹰.

(2)草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食物)和能能量.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草,其作用是为各生物体提供有机物和能量.

(3)鼠;蛙等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的吃绿色植物维持生活.因此鼠、蛙等是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将摄取的有机物转化为自身物质.动物的遗体或粪便经过分解后,产生的无机物可被植物利用.因此,其(动物)作用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春天;草长生旺盛”,兔的数量会增加,鹰的数量会增加;冬天,草的数量减少,兔的数量又会减少,鹰的数量又会减少.“在一年中,生物的数量虽然不断变化,但能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此现象叫做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4;草→昆虫→青蛙→蛇→鹰。

(2)草;有机物;能量。

(3)消费;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增加;增加;减少;减少;生态平衡;自动调节12、略

【分析】【分析】图中的1卵壳,2系带,3卵黄,4胚盘,5卵白,6外层卵壳膜,7气室,8内层卵壳膜,9卵黄膜.其中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卵细胞是由4胚盘、9卵黄膜、3卵黄构成的.【解析】【解答】解:(1)卵细胞是由[4]胚盘;[3]卵黄和[9]卵黄膜构成的.

(2)[1]卵壳具有保护卵细胞的作用;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它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故答案为:(1)胚盘;卵黄;卵黄膜。

(2)卵壳;胚盘13、略

【分析】【分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即心室与动脉相连,心房与静脉相连.如图所示.【解析】【解答】解:图示中各结构的名称是:1;右心房;2、左心房,3、右心室,4、左心室,5、下腔静脉,6、上腔静脉,7、主动脉,8、肺动脉,9、肺静脉,10、房室瓣,11、动脉瓣,12、动脉瓣,13、房室瓣.

(1)2;4、6、7各序号代表的结构名称是:左心房、左心室、上腔静脉、主动脉.

(2)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流经组织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3)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的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只能朝向动脉开的动脉瓣,因此血液能按一定方向流动.

故答案为:(1)左心房;左心室;上腔静脉;主动脉;

(2)4;左心室;7;主动脉;5;6;上下腔静脉;1;右心房;

(3)动脉.14、略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解析】【解答】解: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认为;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故答案为:达尔文;生存竞争;适者;不适者;自然选择;化石.15、腮腺炎病毒抗体特异性寄生控制传染源,防止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腮腺炎病毒不能抗体具有特异性,只有对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分析】【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3)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4)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叫非特异性免疫.【解析】【解答】解:(1)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因此引起腮腺炎的病原体是腮腺炎病毒,“该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称为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所以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2)腮腺炎病毒是动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该病原体不能独立生活,只能营寄生生活.

(3)患腮腺炎的同学属于传染源;因此患腮腺炎的同学需隔离治疗的原因是控制传染源,防止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腮腺炎病毒.

(4)接种流感疫苗体内产生的抗体只对流感病毒有免疫作用;因此“假如用接种流感疫苗的方法来预防腮腺炎”,不能(选填“能”或“不能”)起到预防作用,理由是抗体具有特异性,只有对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作用.

故答案为:(1)腮腺炎病毒;抗体;特异性。

(2)寄生。

(3)控制传染源;防止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腮腺炎病毒。

(4)不能;抗体具有特异性,只有对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作用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6、×【分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细胞结构,例如:病毒.【解析】【解答】解: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所以病毒这种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进而构成生物体.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内有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故答案为:×17、√【分析】【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解析】【解答】解: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①营养配餐好;②坚持体育锻炼;③按时作息;④不吸烟;不酗酒;⑤拒绝毒品;⑥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故答案为:√18、√【分析】解: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这种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其作用为特异性免疫,患过水痘的人治愈后能产生抵抗天花的抗体,只获得对水痘的免疫力为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

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兔疫。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如下表:

。名称形成时间形成因素特点器官包括的防线举例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由遗传因素决定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作用范围广,针对多种病原体都有效皮肤、黏膜等第一、二道防线唾液中的溶菌酶特异性免疫出生以后才产生的与遗传因素无关;和与该病原体斗争的人有关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具有专一性胸腺、淋巴结、脾脏第三道防线天花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

知道出特异性免疫是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其作用的免疫。【解析】√19、√【分析】【分析】根据蚯蚓要靠刚毛运动分析解答.【解析】【解答】解: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没有骨骼,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当蚯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钉人土内不动,这时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伸,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钉入土内不动,这时纵肌收缩、环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收缩舒张交替进行,从而使蚯蚓向前蠕动.因此蚯蚓的运动要靠身体的肌肉收缩、舒张和刚毛的相互配合来完成.故蚯蚓是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20、√【分析】【分析】离体的血液之所以会发生凝固,是因为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缘故;当血液离体后,血小板破裂释放一些物质使血浆中溶解的纤维蛋白原变成了不溶解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交织成网,把红细胞网罗在内而形成血块.【解析】【解答】解:加入抗凝剂的血液出现分层现象后;上层的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叫做血浆;血液凝固后在血块周围出现的淡黄色、透明的液体叫做血清;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血清里不含纤维蛋白原.

故答案为:√四、简答题(共2题,共12分)21、无性生殖有性生殖两性生殖细胞母体蛹幼虫遗传物质不完全变态睾丸和卵巢2X染色体或Y染色体均等蛋白质全部信息【分析】解:(1)材料一中马铃薯块茎的一个个芽眼里会发出芽来;把它切成带芽的小块,种植下去,就可以长成马铃薯的植株了,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前者在繁殖新个体过程中,不经过的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所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

(2)材料二中;“春蚕到死丝方尽”,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这种说法不科学。因为春蚕作茧后并没有死,而是变成不食不动的蛹,之后才羽化成蚕蛾。家蚕“吐丝”的时期是在幼虫时期,“吐丝”行为是由它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与家蚕的发育方式不同,蝗虫的发育方式为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3)材料三中;精子和卵细胞分别是由睾丸和卵巢产生的,从含有的性染色体来说,男性可以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一种是含X染色体的,另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女性只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它们都含有X染色体。受精时,若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是XX,所发育的孩子就是女孩;若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是XY那么它所发育的孩子就是男孩,它们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人类生男生女的性别比例为1:1.染色体主要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DNA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

故答案为:

(1)无性生殖;有性生殖;两性生殖细胞;母体。

(2)蛹;幼虫;遗传物质;不完全变态。

(3)睾丸和卵巢;2;X染色体或Y染色体(X或Y染色体;X或Y);均等;蛋白质;全部信息(遗传信息;基因)

(1)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3)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昆虫的发育特点以及人的性别遗传过程。【解析】无性生殖有性生殖两性生殖细胞母体蛹幼虫遗传物质不完全变态睾丸和卵巢2X染色体或Y染色体均等蛋白质全部信息22、显性变异25%【分析】解:(1)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父亲的基因组成是AA,因此产生的精子基因只有一种:A.母亲的基因组成是aa,因此产生的卵细胞基因也只有一种:a.受精卵中的基因组成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故为:Aa.把图一中的精子;卵细胞和受精卵中的染色体和基因补画完整如图:

(2)图乙中外公;外婆都有耳垂;妈妈无耳垂,表明无耳垂是隐性性状,有耳垂是显性性状。因此有耳垂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外公外婆有耳垂而妈妈无耳垂”,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因此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

(3)“若用A;a表示控制这对性状(耳垂的有无)的显、隐性基因”;则小强(无耳垂)的基因组成是aa,因此爸爸遗传给小强的基因一定是a,所以爸爸(有耳垂)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1:

(4)从图1看出;“若小强父母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为有耳垂的几率是50%;

人的性别遗传图解如图2:

从图2看出;人类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是50%,因此“若小强父母再生一个孩子”,预计这个孩子为男孩的几率是50%,所以“若小强父母再生一个孩子”,预计这个孩子为有耳垂女儿的几率是50%×50%═25%。

故答案为:(1)

(2)显性;变异;

(3)

(4)25%。

(1)图示甲表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3)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4)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解析】显性变异25%五、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36分)23、2;适宜的温度;C;原料没有高温消毒,使一些杂菌繁殖,这些杂菌分解原料中的有机物,产生具有酸臭味的物质;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进而引起神经衰弱、智力减退和行为失常,给他人生命安全和社会秩序带来危害。如果一次饮酒过多,还会导致人的死亡。【分析】解:(1)实验中一共设置了三组对照实验;1号和2号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原料是否经过高温灭菌;4号和2号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否加入酒曲;3号和2号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适宜的温度;其中2组作为对照组;

(2)酒曲中的酵母菌在制作米酒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3)实验中同学们发现;1号容器里散发出明显的酸臭味,请你解释其中原因:原料没有高温消毒,使一些杂菌繁殖,这些杂菌分解原料中的有机物,产生具有酸臭味的物;

(4)酗酒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和对社会的危害有: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进而引起神经衰弱;智力减退和行为失常,给他人生命安全和社会秩序带来危害。如果一次饮酒过多,还会导致人的死亡。青少年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饮酒,不酗酒或劝告亲友不饮酒,不酗酒。

故答案为:

(1)2;适宜的温度。

(2)C

(3)原料没有高温消毒;使一些杂菌繁殖,这些杂菌分解原料中的有机物,产生具有酸臭味的物质;

(4)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进而引起神经衰弱;智力减退和行为失常,给他人生命安全和社会秩序带来危害。如果一次饮酒过多,还会导致人的死亡。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酿制米酒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是在无氧的环境中,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解答即可。

通过该实验可知: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解析】2;适宜的温度;C;原料没有高温消毒,使一些杂菌繁殖,这些杂菌分解原料中的有机物,产生具有酸臭味的物质;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进而引起神经衰弱、智力减退和行为失常,给他人生命安全和社会秩序带来危害。如果一次饮酒过多,还会导致人的死亡。24、(1)(唾液淀粉)酶的活性(2)淀粉(3)淀粉麦芽糖(4)小肠葡萄糖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及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明确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解答的关键。【解答】(1)酶的活性的强弱与温度有关,将5支试管放到30~40℃的热水中加热的原因是在这个温度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

(2)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每隔5分钟按顺序取出试管A~D加入碘液进行鉴定,颜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淀粉是逐渐被唾液消化的,随着时间的延长,淀粉的消化程度越来越大。

(3)麦芽糖遇碘不变蓝;溶液中含有麦芽糖,加入本尼迪试剂加热后,会出现红褐色沉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