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一、单择题:(共30题每题2分)1.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氨基酸等简单有机小分物质的生成和原始生命的诞生场所分别是()A.原始海洋和原始陆地 B.原始大气和原始陆地C.原始大气和原始海洋 D.原始海洋和原始大气2.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生命科学上重要成果,它为生命起源问题的哪个阶段提供了有力证据?()A.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B.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C.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物质D.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3.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进化的证据()A.化石证据 B.分子生物学证据C.解剖学证据 D.体型较大证据4.我国饲养金鱼已有900多年的历史,现在已有数百个品种,金鱼品种多种多样的原因是()A.自然选择的结果B.人工选择的结果C.金鱼适应多种不同环境的结果D.我国鱼类资源丰富的结果5.19世纪中叶,生活在英格兰曼彻斯特的桦尺蛾大多是浅灰色的,但一百年后,曼彻斯特变成了一个工业城市,而此时生活在此地的桦尺蛾大多数是深黑色的.桦尺蛾的这种变化是()A.人工选择的结果B.自然选择的结果C.工业粉尘染黑的结果D.桦尺蛾只产生深色变异的结果6.达尔文认为生物出现生存斗争的原因是()A.生物个体之间有强有弱B.生物同时存在着遗传和变异之间的矛盾C.生物过度地繁殖和有限的生存空间之间的矛盾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7.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是一个受精卵开始的,这一点能说明高等动物()A.起源于水生的脊椎动物 B.起源于原始的单细胞生物C.起源于原始的无脊椎动物 D.起源于陆地的无脊椎动物8.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在农药的长期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9.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A.越简单、低等,水生的越多 B.越复杂、高等,水生的越多C.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 D.越简单、低等,陆生的越多10.人类学家把下列哪一项作为人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准?()A.直立行走 B.骨盆变短增粗C.下肢增长 D.脊柱由弓状变成“S”形11.能够用火是人类与动物的一个重要差别,使用火对人类进化的重要意义是()A.用火来驱赶猛兽B.用火来攻击敌人C.用火来御寒D.用火来烧烤食物,改善了人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12.在地层里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三趾马的化石.三趾马化石的发现证明了()A.生物是由原始的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的B.现代马是由始祖马进化而来的C.各种生物结构的进化趋势是从复杂到简单D.古代马体型小,现代马体型大,因此生物进化是由小到大的13.下列各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池塘 B.一块麦田C.一条河中所有的生物 D.一片森林14.美国科学家利用我国的野生大豆,培养出抗大豆黄萎病的优良品种,这是利用了()A.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C.遗传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1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诗体现了野生生物资源的()A.研究价值 B.药用价值C.美学价值 D.生态功能价值16.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野生生物物种灭绝的数量反而增加,其根本原因是()A.对野生动物捕杀过度B.人口的增加使人类的活动空间增大,消耗资源增加,生物栖息地减小C.人们保护野生生物的意识不强D.地球变暖造成了大量物种灭绝1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D.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和流动起点都是绿色植物18.生物体中的二氧化碳返回大气的途径是()①呼吸作用②光合作用③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④化学燃料的燃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把一条死亡的鱼深埋在一棵大树的根旁,过一段时间以后,鱼不见了,其原因是()A.被树根吸收了 B.被雨水冲走了C.被猫吃了 D.被腐生细菌、真菌分解了20.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青蛙→螟虫→水稻 B.水稻→螟虫→青蛙C.大鱼→小鱼→虾米 D.虾米→小鱼→大鱼21.原鸡每年产卵只有8一12个,而现在的许多种产蛋鸡每年可产卵200~300个,这种进化的原因是()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工选择的结果C.生存环境不同 D.食物不同的结果22.对生物进化问题的研究,最重要的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 B.调查法 C.比较法 D.实验法23.长颈鹿的脖子很长,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经常吃高处的树叶B.生物的变异一般都是有利变异C.为了吃到高处的树叶D.环境对不同的个体具有选择作用24.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A.古代的鱼类 B.原始的两栖类 C.原始的爬行类 D.原始的鸟类25.下列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顺序是()①鱼类②无脊椎动物③两栖类④鸟类⑤爬行类⑥哺乳类.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⑤④⑥ C.②③①⑤④⑥ D.④⑥②①③⑤26.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活痕迹B.地壳岩石形成有一定的顺序C.化石是生物的祖先D.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顺序27.如果某一种昆虫,缺乏适应变化着的环境所需要的变异,它可能()A.进化为另一新种 B.进化到高等形式C.退化到低等种类 D.绝灭28.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出现晚,那么()A.物种A比物种B的数量多 B.物种A可能是较晚形成的C.物种A由物种B进化而来 D.物种B由物种A进化而来29.虫媒花与某些能传粉的昆虫表现出惊人的相互适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按照达尔文进化理论的解释应该是()A.定向变异的结果 B.种间互助的结果C.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种内斗争的结果30.生活在绿草地上的昆虫,体色多为绿色而不是褐色.达尔文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A.遗传和变异 B.人工选择 C.基因改变 D.适者生存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31.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①~④标号处填上文字(该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①②③④(2)图中②、③两处的生物的营养级别是固定不变吗?.(3)事实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是相互相互的关系.此外,还有部分,如.(4)请你写出图中的食物链(用数字标号表示)3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取学校附近鱼塘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进行了研究:一是对它们消化道内食物的组成进行分析;二是请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的两种主要污染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其结果见下表:生物种类消化道内食物组成千克体重污染物含量/mg汞某种杀虫剂A大鱼小鱼7896B河蚌水蚤、小球藻2557C小球藻/35D小鱼水蚤1031E水蚤小球藻515(1)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以食物网形式表示5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以A、B、C、D、E代表5种生物).(2)写出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用字母表示)(3)鱼是人们的美味佳肴,原来爱吃大鱼的人较多,现在很多人更喜欢吃小鱼了.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依据的原理是.33.请你来比较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头骨,然后依据图回答问题:(1)你判断甲是的头骨.(2)你判断乙是的头骨.(3)你判断的依据是.34.如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2)图中A是指;C所含的能量通过的呼吸作用散失.(3)图中画的方框依次缩小,意思是表明.35.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请回答:(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存在.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留下来并繁殖后代,这种现象称.(2)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作用,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得抗药性这个性状逐代遗传和变异而加强.(3)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的基础是,自然选择的动力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36.如图表示人的生殖发育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根据图回答:(1)a、b分别表示父母的体细胞,它们的染色体数均为.(2)A表示父母分别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生殖细胞c、d分别叫和.它们的染色体均为.(3)B过程为.形成的e细胞叫,它的染色体数为,又恢复到与细胞a,b一样的数量.(4)f细胞是女儿的细胞.(5)由上述可以看出,人类上下代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生物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一条来自.因此,后代个体具有的遗传物质.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择题:(共30题每题2分)1.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氨基酸等简单有机小分物质的生成和原始生命的诞生场所分别是()A.原始海洋和原始陆地 B.原始大气和原始陆地C.原始大气和原始海洋 D.原始海洋和原始大气【考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分析】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解答】解:化学起源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原始大气在高温、雷电以及紫外线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该学说认为,原始生命起源的后三个个阶段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故选:C2.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生命科学上重要成果,它为生命起源问题的哪个阶段提供了有力证据?()A.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B.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C.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物质D.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考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据此解答.【解答】解: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结晶牛胰岛素是一种活性蛋白质,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成功证明了在生物体外可以将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为有机大分子物质.可见是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二步.故选:B3.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进化的证据()A.化石证据 B.分子生物学证据C.解剖学证据 D.体型较大证据【考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古生物学)、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据此作答.【解答】解: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它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同源器官证明了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胚胎学上的证据(如鳃裂)说明了古代脊椎动物的原始祖先都生活在水中,都可以作为生物进化的证据;体型较大证据是研究生物的一种重要方法,但不是生物进化的证据,只是一种研究方法而已.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D.4.我国饲养金鱼已有900多年的历史,现在已有数百个品种,金鱼品种多种多样的原因是()A.自然选择的结果B.人工选择的结果C.金鱼适应多种不同环境的结果D.我国鱼类资源丰富的结果【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分析】本题考查人工选择及其意义.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是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是所选择的形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解答】解:首先人工选择的方向是人们的需求和喜好.金鱼起源于我国,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现在世界各国的金鱼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我国引种的.作为世界上最有文化内涵的观赏鱼,它在国人心中很早就奠定了其国鱼之尊贵身份.所以金鱼品种多种多样的原因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金鱼体态臃肿,行动缓慢,难以逃避天敌的捕杀以及捕到足够的食物,在自然界中难免被淘汰.故选:B.5.19世纪中叶,生活在英格兰曼彻斯特的桦尺蛾大多是浅灰色的,但一百年后,曼彻斯特变成了一个工业城市,而此时生活在此地的桦尺蛾大多数是深黑色的.桦尺蛾的这种变化是()A.人工选择的结果B.自然选择的结果C.工业粉尘染黑的结果D.桦尺蛾只产生深色变异的结果【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学说与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被恩格斯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解答】解:桦尺蛾在自然条件下产生变异类型,其后代有浅灰色桦尺蛾和深黑色桦尺蛾.19世纪中叶,桦尺蛾所处的环境颜色是浅色的,因而浅灰桦尺蛾的体色是与环境颜色一致的,是一种不易被敌害发现的保护色;建工业区100年后,工厂排出的煤烟使环境颜色变深,这时,浅灰色桦尺蛾的体色就与环境颜色形成了反差,成了易被敌害发现的体色,而深黑色桦尺蛾的体色这时反而成了保护色,不易被敌害发现.达尔文认为,自然条件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选择者”,具体的自然条件不同,选择者就不同,选择的结果就不同,在这里,环境的颜色成为了“选择者”,凡是具有有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一致)的就被保留下来,具有不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不一致)的就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因此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自然选择.故选B.6.达尔文认为生物出现生存斗争的原因是()A.生物个体之间有强有弱B.生物同时存在着遗传和变异之间的矛盾C.生物过度地繁殖和有限的生存空间之间的矛盾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考点】生物进化的原因.【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物出现生存斗争的原因.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即过度繁殖.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因此,C符合题意.故选C.7.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是一个受精卵开始的,这一点能说明高等动物()A.起源于水生的脊椎动物 B.起源于原始的单细胞生物C.起源于原始的无脊椎动物 D.起源于陆地的无脊椎动物【考点】生物进化的历程.【分析】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解答】解:所有生物的发育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这可以说明生物是由单细胞向多细胞进化的.故选:B.8.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在农药的长期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解答】解:A、拉马克认为变异是按需要向一定的方向发生的.“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正是拉马克“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观点的体现,故不符合题意.B、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对变异起选择作用,北极熊的体色是与环境一致的白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不符合题意.C、野兔的保护色是长期与鹰的生存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鹰的锐利目光同样是与野兔的生存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野兔不具有保护色便容易被鹰吃掉,鹰没有锐利的目光就不易发现野兔,在长期的生存斗争和相互选择中,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就形成了.故符合题意.D、害虫的抗药性是农药对害虫的不定向变异选择的结果,不是农药长期作用的结果,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9.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A.越简单、低等,水生的越多 B.越复杂、高等,水生的越多C.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 D.越简单、低等,陆生的越多【考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分析】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解答】解: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这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所以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的越多.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故选:C.10.人类学家把下列哪一项作为人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准?()A.直立行走 B.骨盆变短增粗C.下肢增长 D.脊柱由弓状变成“S”形【考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分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解答】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故选:A.11.能够用火是人类与动物的一个重要差别,使用火对人类进化的重要意义是()A.用火来驱赶猛兽B.用火来攻击敌人C.用火来御寒D.用火来烧烤食物,改善了人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考点】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对火的应用及其意义,思考解答.【解答】解:在古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脑容量不断增加.早期人类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工具.随着制造工具的越来越复杂,他们的大脑也变得越来越发达,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促进了脑的发展,而脑的发展又提高了他们制造工具的能力;能够用火是人类与动物的一个重要差别,早期的人类用火烤制食物来吃,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大大增强了他们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语言的产生,使得相互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是一个重要因素.劳动是人类的身体得到协调发展,最终演变成自然界的强者.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D12.在地层里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三趾马的化石.三趾马化石的发现证明了()A.生物是由原始的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的B.现代马是由始祖马进化而来的C.各种生物结构的进化趋势是从复杂到简单D.古代马体型小,现代马体型大,因此生物进化是由小到大的【考点】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历程【解答】解:A、三趾马明显不是单细胞生物,故选项错误.B、根据马的进化,现代马是由始祖马进化而来的,选项正确.C、反了,应该是由简单到复杂,故选项错误.D、生物进化过程中出现了体型庞大的恐龙,所以不一定从小到大,故选项错误.故选:B13.下列各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池塘 B.一块麦田C.一条河中所有的生物 D.一片森林【考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判断.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前者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后者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等,据此解答.【解答】解: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其范围有大有小:一个池塘、一块稻田、一片森林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选项A、B、D中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都能构成生态系统.选项C“一条河中所有的生物”仅仅是生物部分,要构成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部分,所以其不属于一个生态系统.故选:C.14.美国科学家利用我国的野生大豆,培养出抗大豆黄萎病的优良品种,这是利用了()A.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C.遗传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考点】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解答】解: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如美国科学家利用野生大豆与易患黄萎病的大豆品种杂交,培育出一批抗大豆黄萎病的优良品种,挽救了美国的大豆产业.表明生物的遗传(基因)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等.故选:C.1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诗体现了野生生物资源的()A.研究价值 B.药用价值C.美学价值 D.生态功能价值【考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潜在价值.今天还未被利用的哪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栽培植物的野生亲缘种究竟能提供多少对农林业发展有用的遗传材料,是不可估量的.如将来有可能开发出新药材,如红杉树提炼强效抗癌药物紫杉醇.【解答】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诗体现了野生生物资源的文学创作价值,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故选:C.16.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野生生物物种灭绝的数量反而增加,其根本原因是()A.对野生动物捕杀过度B.人口的增加使人类的活动空间增大,消耗资源增加,生物栖息地减小C.人们保护野生生物的意识不强D.地球变暖造成了大量物种灭绝【考点】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分析】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解答】解:栖息地被破坏如人类的乱砍滥伐、不合理的垦荒种田、围湖造田、过度放牧、不法分子滥捕乱杀和滥砍乱伐等;人口的快速增长,对自然资源的需要量越来越多,导致生物资源逐渐减少,是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主要原因.因此对野生动物捕杀过度和人口的增加使人类的活动空间增大,消耗资源增加,生物栖息地减小,都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故选:AB.1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D.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和流动起点都是绿色植物【考点】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解答时可以从能量的输入、能量流动的规律方面来切入.【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递减,每一个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和流动起点都是太阳能.故选D18.生物体中的二氧化碳返回大气的途径是()①呼吸作用②光合作用③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④化学燃料的燃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考点】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分析】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一般包括产生过程和吸收的过程,其中二氧化碳的循环是碳循环的主要环节.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主要有:化学燃料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森林的砍伐、微生物的分解等.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向水中溶解等等.【解答】解:生物体中的二氧化碳返回大气的途径有:动植物的呼吸将有机物分解释放二氧化碳;微生物分解动植物的尸体腐烂后,会产生二氧化碳;再者化学燃料的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等.从而将生物体中的二氧化碳返回大气中,因此选项①③④符合题意.而②光合作用,正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转化为有机物储存在植物体中,不符合题意.故选:C19.把一条死亡的鱼深埋在一棵大树的根旁,过一段时间以后,鱼不见了,其原因是()A.被树根吸收了 B.被雨水冲走了C.被猫吃了 D.被腐生细菌、真菌分解了【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分析】腐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能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促进物质循环.据此解答.【解答】解: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一直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等微生物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可见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如题中叙述的把一条死亡的鱼深埋在一棵大树的根旁,过一段时间以后,鱼不见了,其原因就是被土壤中的腐生细菌等微生物给分解掉了,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D.20.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青蛙→螟虫→水稻 B.水稻→螟虫→青蛙C.大鱼→小鱼→虾米 D.虾米→小鱼→大鱼【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叫食物链,所以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据此可以解答此题.【解答】解:由食物链的定义可以知道: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中间用箭头来表示,箭头指向吃的一方,而且它们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逻辑关系,可以判断:A、起点是青蛙,为动物属于消费者,不是生产者,终点是水稻,为植物属于生产者,不是消费者,为错误项.B、起点是水稻,属于生产者,终点是青蛙,属于消费者,而且它们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逻辑关系,所以是正确选项.C、D、大鱼、小鱼和虾米都是动物,为消费者,缺少生产者,无法构成食物链,为错误项.故选:B21.原鸡每年产卵只有8一12个,而现在的许多种产蛋鸡每年可产卵200~300个,这种进化的原因是()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工选择的结果C.生存环境不同 D.食物不同的结果【考点】人工选择及其意义.【分析】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始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解答】解: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选择的性状积累加强,最后形成不同的新品种;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原鸡每年产卵只有8﹣﹣12个,现在每年产卵200﹣﹣300个,产卵数量大增,这不是生存环境不同和食物不同的结果,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故选:B.22.对生物进化问题的研究,最重要的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 B.调查法 C.比较法 D.实验法【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分析】此题考查研究生物进化的基本方法.解答时从比较法、实验法切入.【解答】解:比较法和实验法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基本方法.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同时比较法对生物进化问题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故选:C23.长颈鹿的脖子很长,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经常吃高处的树叶B.生物的变异一般都是有利变异C.为了吃到高处的树叶D.环境对不同的个体具有选择作用【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据此答题.【解答】解: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四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四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此现代长颈鹿的脖子很长,是环境对不同个体的选择作用.故选:D24.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A.古代的鱼类 B.原始的两栖类 C.原始的爬行类 D.原始的鸟类【考点】生物进化的历程.【分析】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解答】解:如图生命树可见,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故选:A25.下列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顺序是()①鱼类②无脊椎动物③两栖类④鸟类⑤爬行类⑥哺乳类.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⑤④⑥ C.②③①⑤④⑥ D.④⑥②①③⑤【考点】生物进化的历程.【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动物进化的历程,可以结合生物进化的历程进行分析.【解答】解:地球上最初没有生命,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产生了最初的生命,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原始的藻类植物与最早出现的动物﹣﹣原始的单细胞动物.动、植物在地球上发展进化,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动物→原始棘皮动物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因此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顺序是②无脊椎动物、①鱼类、③两栖类、⑤爬行类、④鸟类和⑥哺乳类.故选B.26.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活痕迹B.地壳岩石形成有一定的顺序C.化石是生物的祖先D.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顺序【考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分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解答】解: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活痕迹,不是生物化石能证明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A不正确;B、地壳岩石形成有一定的顺序,但不是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的原因,B不正确;C、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活痕迹,不是生物的祖先,C不正确;D、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顺序,是生物化石能证明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D正确.故选:D.27.如果某一种昆虫,缺乏适应变化着的环境所需要的变异,它可能()A.进化为另一新种 B.进化到高等形式C.退化到低等种类 D.绝灭【考点】生物进化的原因;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分析】此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原因.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原因有两方面: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自然选择.【解答】解: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自然选择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因此如果某一种昆虫,缺乏适应变化着的环境所需要的变异,它可能自然选择所淘汰,导致绝灭.故选:D.28.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出现晚,那么()A.物种A比物种B的数量多 B.物种A可能是较晚形成的C.物种A由物种B进化而来 D.物种B由物种A进化而来【考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分析】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但不是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解答】解:A、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出现在地层中晚得多,但不能说明物种A比物种B的数量多,故A错误;B、由题干可知,B化石在A化石之前,A化石是经过了物种竞争之后生存下来的,因此,A可能是较晚形成的,A的结构肯定比B复杂.故B正确;C、由题干可知,B化石在A化石之前,但是A是否由B进化而来,取决于它们的亲缘关系,故C错误;D、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出现在地层中晚得多,故物种B一定不是由物种A进化而来,故D错误.故选:B.29.虫媒花与某些能传粉的昆虫表现出惊人的相互适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按照达尔文进化理论的解释应该是()A.定向变异的结果 B.种间互助的结果C.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种内斗争的结果【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分析】本题考查自然选择的相关知识.自然选择是环境条件对于生物的变异进行选择而导致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解答】解:A、定向变异是错误的,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才是定向的.故说法错误.B、种内互助: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种群在生活过程中互相协作,以维护生存的现象.很多动物的群聚生活方式就是常见的种内互助现象;虫媒花与某些能传粉的昆虫的相互适应不属于种内互助.故说法错误.C、只有拥有适应于昆虫传粉结构的花才能得到更多的受精机会,才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否则没有受精机会,得不到繁衍.而只有适应花的结构的昆虫才可以采到花蜜得以生存与繁衍,这就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故说法正确.D、虫媒花与某些能传粉的昆虫属于种间的斗争,而不属于种内斗争.故说法错误.故选:C30.生活在绿草地上的昆虫,体色多为绿色而不是褐色.达尔文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A.遗传和变异 B.人工选择 C.基因改变 D.适者生存【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解答】解:达尔文认为,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因此生活在绿草地上的昆虫,体色多为绿色而不是褐色,不容易被敌害发现,是一种保护色,是适者生存,是环境对昆虫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选:D.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31.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①~④标号处填上文字(该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①生产者②初级消费者③次级消费者④分解者(2)图中②、③两处的生物的营养级别是固定不变吗?不是.(3)事实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此外,还有非生物部分,如阳光或空气.(4)请你写出图中的食物链①→②→③(用数字标号表示)【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树等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是生产者;虫、鸟等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是消费者;细菌、真菌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又被生产者利用,是分解者.(2)在生态系统中每个消费者往往不止吃一种生物.而且消费者的种类也往往有多种,如树叶、种子可以被鼠吃,也可以被兔、鸟等吃;鼠可以被蛇吃,也可以被鹰吃(3)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在平衡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因为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4)食物链是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解答】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①树等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是生产者;②虫、③鸟等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是消费者;④细菌、真菌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又被生产者利用,是分解者.(2)图中②虫、③鸟两处的生物的可以被其它生物吃,也可以吃其它生物,因此营养级别不固定.(3)事实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是因为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4)食物链是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植物被昆虫吃,而昆虫又被鸟吃了.因此食物链为:①植物→②虫子→③小鸟.故答案为:(1)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2)不是(3)依存;制约;非生物;阳光或空气(4)①→②→③3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取学校附近鱼塘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进行了研究:一是对它们消化道内食物的组成进行分析;二是请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的两种主要污染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其结果见下表:生物种类消化道内食物组成千克体重污染物含量/mg汞某种杀虫剂A大鱼小鱼7896B河蚌水蚤、小球藻2557C小球藻/35D小鱼水蚤1031E水蚤小球藻515(1)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以食物网形式表示5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以A、B、C、D、E代表5种生物).(2)写出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C→E→D→A(用字母表示)(3)鱼是人们的美味佳肴,原来爱吃大鱼的人较多,现在很多人更喜欢吃小鱼了.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有毒物质积累少或农药、重金属等积累少生物富集.依据的原理是生物富集.【考点】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2)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渐富集积累,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3)从表格中生物种类和消化道内的食物组成看出,其中捕食关系为:D→A、E→B、C→B、E→D,因此构成食物网为,其中含有三条食物链为小球藻→河蚌,小球藻→水蚤→河蚌,小球藻→水蚤→乙鱼→甲鱼.【解答】解:(1)从表中提供的信息分析,根据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5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如图:.(2)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C→E→D→A.(3)各种有毒物质,如铅、汞等重金属以及杀虫剂等,一旦进入生态系统,便参与物质循环.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性质稳定、容易被生物体吸收、又不易从生物体排出的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逐渐富集,越是处在较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浓度越高.大鱼的营养级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多,小鱼营养级低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少,因此原来爱吃大鱼的人较多,现在很多人更喜欢吃小鱼了.故答案为:(1)(2)C→E→D→A(3)有毒物质积累少或农药、重金属等积累少生物富集;生物富集33.请你来比较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头骨,然后依据图回答问题:(1)你判断甲是人类的头骨.(2)你判断乙是类人猿的头骨.(3)你判断的依据是人类的颅腔比类人猿的颅腔大.【考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分析】人类的颅腔比类人猿的颅腔大【解答】解:甲图为人类的颅腔,乙是类人猿的颅腔,因为人类的颅腔比类人猿的颅腔大,所以容量也大.故答案为:(1)人类;(2)类人猿;(3)人类的颅腔比类人猿的颅腔大;34.如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2)图中A是指生产者;C生物的遗体遗物所含的能量通过分解者的呼吸作用散失.(3)图中画的方框依次缩小,意思是表明能量逐渐减少.【考点】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1、起点:从开始生产者太阳能.2、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3、能量的来源:①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②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4、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5、能量流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产业园区物业管理行业全国市场开拓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宴会用餐行业开拓第二增长曲线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 服装个性订制消费愿望调查
- 2025-2030年中国电力物联网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 2025年中国野牡丹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 产品检验知识培训课件
- 宁夏银川一中、昆明一中2023届高三联合二模考试数学(理)试题 附答案
- 春节家居新动力
- 0的认识和加、减法(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4)001
- 2025年广西旅发南国体育投资集团限公司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江西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检测数学试题 附答案
- 碳汇计量与监测技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农林大学
- 可用性控制程序
- GB/T 17554.1-2006识别卡测试方法第1部分:一般特性测试
- 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SID)
- 说明书hid500系列变频调速器使用说明书s1.1(1)
- 横版荣誉证书模板可修改打印 (9)
- 建设银行股份关联交易申报及信息披露系统操作手册新一代
- 建筑工程施工劳务清包工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