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经教育改革背景下“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探_第1页
新财经教育改革背景下“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探_第2页
新财经教育改革背景下“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探_第3页
新财经教育改革背景下“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探_第4页
新财经教育改革背景下“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新财经教育改革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文章通过分析开展“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设计“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元素,完善“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机制,探索新财经教育改革背景下推进“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关键词:新财经教育改革;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一、引言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些都对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清华大学的讲话中提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这是走好中国高等教育卓越拔尖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的战略一招,关键一招也是创新一招。[]新财经是新文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沿领域,国际经济学作为经贸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旨在拓宽学生全球视野,掌握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基本原理,用以分析和处理国际经贸问题。“国际经济学”课程既具有交叉性、灵活性的学科特征,也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场景。通过课程思政提炼财经教育的中国模式,讲好中国故事,能够有效的将新财经改革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目标相融合,培育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财经人才。二、新财经改革背景下“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一)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五大发展理念是新财经改革的基本遵循,“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新财经改革的方向指引。“国际经济学”涉及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多个方面,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理论工具,更是开展专业课程思政,为学生阐释我国在新发展阶段重大战略布局的有效应用场景。(二)“国际经济学”课程属性的内在要求“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家之间经济互动的学科,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广泛接触西方国家的发展历史与思想文化,能够深刻感受到西方发达国家在当今国际经贸规则下的强大实力、强势地位以及强权理念。这无疑会对学生的既有观念、文化认同、民族自信产生冲击,因此,“国际经济学”是必须捍卫的意识形态战场,新财经改革背景下开展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培养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内在要求。三、新财经改革背景下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基本原则通过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以及新文科建设的相关文件等,在新财经改革的大背景下,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整体设计既有因专业课程内容各异产生的特殊性,但仍应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内在与外在相统一的两大基本原则,在“国际经济学”课程中则具体体现为坚持西方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统一的原则以及坚持个人价值导向与专业学科素养相统一的原则。(一)坚持西方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统一的原则“国际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中的重要学科分支,起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方面的具体实践与理论探索。理论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需要实践的检验,而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理论所适用的条件与环境。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建立世界贸易秩序,构建全球贸易体系,推动经济全球化,实现了进步与发展。遵循经典贸易理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以丰沛的劳动力要素作为比较优势嵌入国际分工体系,实现了资本和技术的快速积累,中国的实践证明了国际经济学中部分理论的有效性与适用性。但也要看到,并非所有理论都适用于中国的国情,例如,新新贸易理论指出,只有生产力足够高的企业才能实现出口,而诸多中国学者基于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实证研究提出了“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其原因在于新新贸易理论基于西方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所提出,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系尚处于逐步建立的过程,大量出口企业的成立就是为了从事低生产率的加工贸易,进而导致了悖论的产生。因此,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所以,在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中,要始终坚持西方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统一的基本原则。(二)坚持专业学科素养与个人价值取向相统一的原则专业课课程学习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学科素养,其包含着形成专业思维与练就专业技能,是为了在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上让学生具备差异化的人力资本竞争力。但诚如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强调的,“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脱离了正确个人价值取向的专业能力培养,似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不仅无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甚至可能产生阻碍与破坏作用。通过“国际经济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外语交际能力以及解决具体国际贸易实务的能力。具体体现为,了解全球经济运行机制以及国际贸易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具备熟练运用经济学分析工具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利用外语及时有效地与外商进行沟通,包括书面交流和口头表达,了解不同文化对经济行为和贸易关系的影响,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跨文化敏感性;通晓我国的外贸政策和理论、国际市场、外贸规则与惯例、进出口交易程序与合同条款,熟悉国际贸易法则,了解其他国家金融、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情况,掌握商务经营活动中的操作技巧,知晓各种国际贸易单证的制作和审核,灵活使用各种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和风险管理。同时,要重视对学生个人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特别是在日常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部分,既要包含一般性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等观念的正确引导,更要牢牢把握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核心导向,并借助课堂向学生宣讲和解读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让学生在理解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宏伟志向,敢于攻克难关,切切实实将个人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专业能力运用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四、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教学设计“国际经济学”课程是经贸类专业学生的基础必修课程,由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两大部分所构成。国际贸易部分以主流贸易理论为现实中的贸易发展提供理论解释,研究贸易如何促进社会福利的增长,强调贸易的“双赢”,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国际金融涉及汇率、国际收支、世界货币等内容,以金融工具和制度安排服务贸易健康发展。下面将具体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思政设计。(一)国际贸易理论。该部分主要介绍主流的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思想及发展脉络,包含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及全球价值链等。现实中贸易主体、规模、方式的演化发展,促使贸易理论不断迭代以提供合理的理论解释。而国际贸易之所以能够持续不断的发展,其不竭的动力内核在于以比较优势原理为基础的国际分工,能够使贸易的参与方实现“双赢”“多赢”“共赢”。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理论上更加深刻的认识“分工创造价值”这一重要的经济学思想,在现实层面深刻感悟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意义,充分理解我国将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坚定立场,是世界范围内自由贸易和公平贸易的践行者与捍卫者。(二)国际贸易政策。该部分主要介绍贸易保护政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贸易保护政策包含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区域经济一体化则包含税收优惠、关税减免、经济联盟、自贸区与自贸同盟等。在贸易保护政策方面,通过学习和了解2018年美方以关税与限制进口手段构筑关税壁垒发起对华贸易战,以及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频繁对华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构筑非关税壁垒。使学生认识到当前以民粹主义驱动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根本原因在于欧美发达国家意图遏制中国崛起。进一步分析使学生了解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根源,是逆世界发展潮流的选择,更是西方发达国家试图遏制中国发展的借口,打铁还需自身硬,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没有妥协退让的余地,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的决心。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RECP协议签订以及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帮助学生理解经济一体化发展如何促进区域分工协作进而实现成员国共同繁荣,同时重点介绍中国的对外发展合作,证实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的机遇与红利。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不可阻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稳步推进,中国正在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为世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共享新时代的发展机遇搭建平台。在此基础上介绍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如何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与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是为百年变局中的世界该向何处去提出的中国方案。(三)国际收支与汇率。该部分介绍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和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理论,具体涉及国际收支核算、汇率计算、汇率制度以及管理国际收支平衡。通过为学生讲述近年来为了维持经常项目收支平衡,我国积极扩大进口,通过召开进博会、发展自贸区和保税区、不断降低进口关税、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水平等,既让国内百姓能够更好的享受国际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也为提振全球消费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使学生了解我国为全球经济复苏和维护国际贸易秩序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同时知晓我国正处于制造业产业升级和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关键时期,诸多尖端科技和“卡脖子”技术亟待突破,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勇于攻关的奋斗精神。(四)国际货币体系。该部分内容主要讲述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结算的需要,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等所作的安排或确定的原则,以及为此而建立的组织形式。向学生介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重点剖析美国如何构筑美元世界霸权,通过升息和降息收割全球优质资产,以牺牲他国利益维系自身发展和巩固霸权地位。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我国当前稳步推进人民币国家化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并进一步认识到,人民币的国际化并不是谋求取代美元,更无意成为新的世界货币,与贸易伙伴国探索实行双边及多边的人民币结算,只是为了维护与贸易伙伴国的贸易利益,捍卫自身发展权益。五、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机制(一)课程思政能力培养课程思政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课程思政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传授课程知识技能的本领,还要具备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教师应首先树立牢固的育人意识,并扭转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置于价值观之上的倾向,加强思想政治、师德师风、行业参与能力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深入社会现实,结合我国现实发展情况,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设计。要深刻认识高校德育建设的重要性,在使学生引起共鸣的前提下将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融合起来。(二)课程思政元素素材整合通过集体备课、思政茶话会、支部主题党日等方式,拟定思政目标。基于国家政策、时事热点、学术前沿等作为课程思政元素的主要来源,结合学科发展史、学者发展史、国家发展史等史实素材,总结有益正确引导学生三观的经验或教训,找出与课程教学内容契合度较高的切入点,最后将一系列素材进行整合形成思政素材库,不断丰富和扩充。充分利用B站、抖音等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平台,搜集优秀的思政视频进行课堂展示,结合文心一言、讯飞星火等AI大模型,供学生在课前、课后自主探索课程内容背后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三)课程思政数字化赋能重构教学内容体系,以数字化赋能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场景。大数据分析不同生源的学情数据,拟定适宜的;结合数字技术实施以项目式、任务式、案例式、情景化为主的教学方法;有序遴选数字化教学服务平台与数字化教学设施;充分应用基于虚拟仿真技术,模拟或再现以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专业课程模块化设计;教学平台与数据实时切换,结合可测可评可量的教学过程微画像,即时动态反馈并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四)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创新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增加对课程思政部分的考核,重点关注学生对于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感知与评价。对于敷衍了事乃至完全没有思政元素的课堂要予以纠正,对于生搬硬套、“过度思政”、“低级红、高级黑”的行为要予以纠偏。通过学生、同行、督导以及党政领导等多维度的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