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2022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第34讲-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_第1页
【走向高考】2022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第34讲-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_第2页
【走向高考】2022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第34讲-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第34讲一、选择题1.(2022·广东六校联考)“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试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消灭于()A.戊戌变法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答案]D[解析]“传统均不再神圣”意味着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已被打破,“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该情景发生于新文化运动后期,D项符合要求。A、B、C三项侧重于政治变革,传统思想仍旧居于统治地位,排解。2.(2022·深圳一模)1916年,陈独秀说:“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此时他()A.反对民主共和制 B.强调思想启蒙C.主见开展国民革命 D.高举社会主义大旗[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依据题干中的时间“1916年”和“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信息,可以推断陈独秀主见实现国民的思想觉醒,以实现共和政治。故选B项。3.(2022·济南一中)陈独秀说:“主见尊孔,势必立君;主见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确定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这里陈独秀从政治上揭露了()A.北洋军阀与民主政治的尖锐对立B.尊孔与民主共和确定不相容C.传统道德与君主专制的相互依存D.尊孔潮流与君主专制的内在联系[答案]D[解析]所给的材料主要是论证尊孔复古与民主不相容,题目中已明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故选D。4.(2022·青岛一模)某校校本课程“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困难历程”拟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次单元,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第三单元,民主共和,三民立宪;第四单元,……;第五单元,柳暗花明,以俄为师。其中,第四单元的主题应是()A.五四精神,旗帜高扬 B.欲变社会,先变思想C.国共合作,国民革命 D.武装割据,开创新路[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依据所学可知,第一单元是洋务运动,其次单元是维新变法,第三单元是辛亥革命,第四单元应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主见民主与科学。故选B项。5.(2022·河西五市联考)西方共和观念传入中国后,当时的人们认为“共和”必需包括对政府权力的宪政约束。据《新青年》中“共和”、“民主”两词的使用频率统计,“民主”一词的使用次数在1918年时还远远少于“共和”一词,而从1919年1月开头反超“共和”。上述变化反映()A.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深化人心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C.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进展D.先进学问分子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绝望[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进步思想的进展。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实行独裁专制,因而先进学问分子对资产阶级共和国表示绝望,猛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故选D项。6.(2022·乌鲁木齐一模)陈独秀的《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中写道:“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确定是两样,断断不行迁就调和……若是绝计革新,……切都应当接受西洋的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材料中“西洋的法子”核心内容是()A.中体西用思想 B.民主共和思想C.民主和科学 D.新三民主义[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对材料的理解力量。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陈独秀的想法,堵住了中西兼容的进展之路,将中华民族的文化选择逼到了一个非此即彼的境地。他的真实意思,实际上并没有两种选择,而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对于“西洋”的选择,而“西洋的法子”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民主和科学。所以答案选C。7.(2022·江苏百校联考)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期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行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下列文献与之观点相像的是()[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依据材料“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行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信息,可以推断出是新文化运动,故选C项。8.(2022·潍坊一模)“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论其字义,则意义模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过去之历史,则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汉字在演化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B.汉字承载文化糟粕,应使用拼音文字C.否定汉字的目的是反封建、革新社会D.对汉字的批判为中国文化进展指出了方向[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全面否定汉字,符合新文化运动时期主见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吸取西方文化的特点,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反封建并进行社会变革。故选C项。9.(2022·兰州一中)胡适指出:“……评判的态度含有几种特殊的要求:(1)对于习俗相传下来的制度风俗,要问‘这种制度现在还有存在的价值吗?’(2)对于古代遗传下来的圣贤教训,要问‘这句话在今日还是不错的吗?’(3)对于社会上糊涂公认的行为与信仰,都要问大家公认的,就不会错了吗?人家这样做,我也应当这样做吗?”材料中胡适强调的是()A.对古代制度要加以区分的否定B.对事物的评判要依据现状C.基本不信任存在过去的事物D.对旧事物持怀疑、质疑的态度[答案]D[解析]材料的基本思想是依靠人的理性和推断,通过质疑对过去的制度、圣贤教训和社会上公认的一些行为进行一个基本的是非推断。文中指出对古代的一些制度是否有存在的价值应当持怀疑的态度,不是彻底否定,排解A项;材料说的只是对事物的态度而不是评判的依据,排解B项;C项的叙述也失之偏颇,不符合材料的基本思想。故应选D项。10.(2022·新余质检)“常有人说:白话文的局面是胡适、陈独秀一班人闹出来的。其实这是我们的不虞之誉。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适之等若在三十年前提倡白话文,只需章行严一篇文章便驳得烟消灰灭。”材料认为白话文得以推广的主要缘由是()A.白话文的自身价值B.胡适、陈独秀的推动C.制度和环境的根本变化D.中国近代经济的进展[答案]D[解析]抓住材料的核心信息即可,依据“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说明白话文产生的根本缘由是社会经济的进展。二、非选择题11.(2022·河南商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制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扬“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材料四李大钊指出,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二者在生疏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有何不同?(2)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重大影响?(3)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受了一个怎样的进展历程。[答案](1)材料一认为外来侵略是中国面临的大祸;材料二则认为中国的大祸是国内的“民权之说”。(2)联系:材料四是材料三中所述新文化运动的连续和进展。影响:李大钊宣扬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旗帜,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3)从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思想文化,经受了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过程。[解析](1)本问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力量。由材料一中“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可知这是地主阶级抵制派的观点;由材料二中“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和“张之洞”可知反映的是洋务派的观点,然后说明不同即可。(2)本问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力量。依据材料四中李大钊宣扬马克思主义,“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可得出答案。材料四与材料三的联系:材料四是材料三中所述新文化运动的连续和进展。依据所学学问,影响:李大钊宣扬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旗帜,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3)本问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力量。应结合四则材料来归纳。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受的进展历程:从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思想文化,经受了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过程。12.(2021·沐阳)近代训练的进展与社会变迁相互作用、相互推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派官僚……设置了一大批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学校,如京师同文馆(1862年)、福建马尾船政局附设的船政学堂(1866年)、天津电报学堂(1879年)、武备学堂(1895年)和南京陆军学堂(1895年)等。——白莉、汪刘生《中西文化冲突与训练价值取向》材料二梁启超认为:“今时局变异,外侮交迫,非读万国之书,则不能通一国之书。”……他还具体指出,“今中学以经义掌故为主,西学以宪法官制为归。”他所留意的“中国经史大义”……实际上是经过康有为改造,并为维新变法供应理论依据的“公羊春秋”学说。(时务学堂)培育的大批人才如林圭、李炳寰、蔡锷、唐才质等,有的成为维新运动的中坚,有的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骨干。特殊是它促成了湖南各地新式学校的设立和书院制度的改革。——《长沙时务学堂:开湘学之新风》材料三高校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礼记·中庸》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足以形容之。——蔡元培《〈北京高校月刊〉发刊词》材料四准此以定中国训练之方针,教于斯,学于斯,吾国庶有起死回生之望乎?依此方针,说其义于下方:(一)现实主义。唯其尊现实也,则人治兴焉,迷信斩焉。(二)惟民主义。以人民为仆人,以执政为公仆者也。(三)职业主义。现实之世界,即经济之世界也。……今之训练,倘不以敬重职业为方针,不独为俗见所非,亦经世家所不取。盖个人以此失其独立自营之美德,社会经济以此陷于不克自存之悲境也。——摘编自陈独秀《今日之训练方针》(1915年)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训练的进步与不足,并据此概括其特点。(2)据材料二,指出时务学堂在训练观念上的重大突破及其乐观影响。(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时北京高校的办学宗旨。据材料四,概括陈独秀主见的训练要义。(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训练进展变化的生疏。[答案](1)进步:向西方学习。不足:仅限于科技、军事、语言等领域。特点:中体西用。(2)突破:力倡变法,主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乐观影响:推动了政治变革和近代训练的进展。(3)宗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要义:现实主义,民主,职业训练、振兴实业。(4)民族危机的刺激,东西方文化冲突、交融推动训练价值取向的变化;由关注器物、科技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逐步深化;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解析](1)本问主要考查同学猎取材料信息的力量。第一小问洋务训练的进步与不足依据材料一的信息来分析,从“如京师同文馆(1862年)、福建马尾船政局附设的船政学堂(1866年)、天津电报学堂(1879年)、武备学堂(1895年)和南京陆军学堂(1895年)等”的信息可以看出,进步之处在于创办近代化学校,向西方学习,不足从其所办学校的名称中可以看出开设的学校仅限于科技、军事、语言等领域;其次小问特点联系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分析即可。(2)问中第一小问训练观念上的重大突破要留意同材料一中洋务训练“中体西用”进行比较分析,从材料二中“实际上是经过康有为改造,并为维新变法供应理论依据的‘公羊春秋’学说”“有的成为维新运动的中坚”的信息,可以看出突破了中体西用,主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其次小问乐观影响从材料二中“有的成为维新运动的中坚,有的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骨干。特殊是它促成了湖南各地新式学校的设立和书院制度的改革”得信息来分析,可归纳出推动了政治变革和近代训练的进展。(3)问中第一小问办学宗旨依据材料三中的信息来归纳即可,从“‘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和“万物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