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2022】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必修1-第5章-阶段性测试题4_第1页
【走向高考2022】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必修1-第5章-阶段性测试题4_第2页
【走向高考2022】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必修1-第5章-阶段性测试题4_第3页
【走向高考2022】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必修1-第5章-阶段性测试题4_第4页
【走向高考2022】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必修1-第5章-阶段性测试题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性测试题四(必修一第四、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21·山东淄博)我国有两处名为“天池”的旅游景区,分别位于新疆天山和吉林长白山。其中天山天池为冰碛湖,而长白山天池是火山喷发停止后火山口积水形成的火口湖。据此回答1~2题。1.塑造天山天池和长白山天池的主要地质作用对应图b的相关数字序号分别为()A.①② B.①③C.④② D.②①答案:A解析:由题目中文字信息“天山天池为冰碛湖,而长白山天池是火山喷发停止后火山口积水形成的火口湖”可知,天山天池是外力沉积作用的结果,长白山天池是岩浆活动造成的。分析图b地质循环过程,依据沉积物这一已知条件可确定甲为沉积岩,进而判定乙为变质岩,丙为岩浆,最终确定丁为岩浆岩。相应地判定,①为沉积作用,②为岩浆活动。2.下列关于天山地貌形成所受地质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处内陆,其形成主要受外力作用即风力作用B.山地降水丰富,外力作用以流水侵蚀为主C.只受内力作用影响D.同时受内外力作用影响答案:D解析:天山地处内陆,距海洋远,受海洋潮湿水汽影响较小,降水不行能丰富;任何地貌的形成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3.若下图中a、b、c、d四地都形成了湖泊,位置和成因与长白山天池最相像的是()A.a地 B.b地C.c地 D.d地答案:C解析:长白山天池位于长白山的白头山(火山)顶部,是火山口积水而成,与c地湖泊的形成是全都的。b、d两地虽然可以形成火口湖,但因位于山腰,与长白山天池位置不同。(2021·山西太原)下图为南美洲西部某沿海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图中①②两处分别示意两种地质构造,甲、乙分别示意两种地貌。读图完成4~5题。4.下列关于图中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貌只形成在潮湿地区B.②处的地质构造比①处先形成C.②处的地表可能有地下水出露D.乙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受内力作用的影响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甲地貌为冲积扇,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也可能存在;乙地貌为河口三角洲,其形成主要受外力作用的影响;②处为断层,①处为褶皱,褶皱先于断层形成;②处为断层,可能有地下水沿断层面上升,出露于地表。5.下列有关该地区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区水循环周期冬季明显增长B.图中湖泊削减了该地区的水循环总量C.甲、乙两地貌的形成与水循环有亲密关系D.图中湖泊对甲地貌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答案:C解析:该地区位于南美洲西部沿海,由图可知,该地区终年盛行从海洋到陆地的西风,可以推断该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存多雨,所以该地区水循环周期冬季不会明显增长;图中湖泊不会削减该地区水循环总量;甲、乙两地貌都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水循环有亲密关系。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6~7题。6.图中甲、乙、丙、丁按形成的先后挨次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 B.丙、丁、乙、甲C.丙、乙、丁、甲 D.丙、丁、甲、乙答案:C解析:断层丁将岩浆岩乙截断,并发生位移,说明岩浆岩乙形成在断层丁之前;岩浆岩乙穿过了褶皱丙的岩层,说明岩浆岩乙形成在褶皱丙以后,沉积岩甲形成在岩浆岩乙、褶皱丙、断层丁之后。因此,其先后挨次应为丙、乙、丁、甲。7.下列有关图中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在A处修建采石厂B.岩浆岩乙可能含有化石C.若A处有河谷形成,是由于A处位于向斜顶部,简洁被侵蚀D.可以在A处修建水坝,是由于A处位于岩性坚硬的背斜顶部答案:A解析:褶皱顶部及断层处岩石裂开,易于采石。A处有断层存在,不宜修建大型工程;沉积岩中可能存在化石,岩浆岩中一般不存在化石;若A处有河谷形成,是由于A处位于背斜顶部,简洁被侵蚀。(2021·浙江温州)下图为“我国某一地理争辩性学习小组所绘制的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下图中与上图甲地地形和地质构造全都的是()答案:A解析:依据河流水系特征可以看出甲地为山地,依据图中岩石的新老关系可推断甲处地质构造为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易形成山岭。9.若在乙地地质勘探过程中发觉有三叶虫化石(上右图)存在,则该地的岩石类型属于下图中的()A.① B.②C.③ D.④答案:D解析:依据该地有化石存在即可推断出乙地岩石类型为沉积岩。图中①为岩浆岩,②为岩浆,③为变质岩,④为沉积岩。(2022·四川成都二诊)下图是“南美洲部分地区图”,读图完成10~11题。10.图中能体现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A.纬度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水量大B.纬度低→地形类型多样→植被类型多样C.山地海拔高→水热充分→自然带类型多D.东部为平原→河水流速慢→含沙量大11.下面四幅山地垂直植被带模式图中,与10°S四周西部山地相符的是()A.① B.②C.③ D.④答案:10.A11.C解析:第10题,由图可知,该区域地处赤道四周,纬度低,形成常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大,河流含沙量小,水量大,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11题,10°S四周西部山地沿海为热带沙漠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东部基带为热带雨林带。(2021·山东师大附中)读“南美洲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2~13题。12.图中甲、乙两地自然带名称及其分布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位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B.乙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位于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C.甲地: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位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D.乙地: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位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答案:C解析:依据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可知,甲地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该种气候的分布规律是位于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相应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乙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该种气候的分布规律是位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自然带应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13.关于图中丙地自然景观及成因的说法,匹配正确的是()A.荒漠位于西风带背风坡,降水少B.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夏季风交替把握C.荒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把握,降水少D.温带落叶阔叶林终年受西风把握,降水丰沛答案:A解析:图中丙地位于巴塔哥尼亚沙漠,自然景观为荒漠,其成因主要是该地位于南半球中纬西风带的背风坡,是雨影区,降水稀有,最终形成荒漠景观。(2022·浙江宁波模拟)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读图完成14~15题。14.关于图中甲、乙、丙、丁聚落的形成及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聚落有河流经过,取水最便利,进展最快B.乙聚落地势最高,洪涝灾难少,形成最早C.丙聚落在河流凹岸,水深易建码头,形成最早D.丁聚落地势平坦,水陆交通便利,规模最大15.若图中A河流定期改向可能的缘由是()①全区全年高温,蒸发稳定②全区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③A四周区域地势平坦④植被掩盖良好,水土流失少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答案:14.D15.C解析:第14题,图中显示丁位于河流下游而航运条件好,且地势开阔、平坦,利于聚落进展,所以规模最大,故D项正确。甲位于河流上游而水量较少、航运力量差,地形狭窄,不利于聚落进展,故A项错误;不能推断乙聚落形成时间早晚,故B项不正确;同理,也不能推断丙形成是否最早,故C项错误。第15题,在地势平坦,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的背景下,河流易发生洪涝灾难,从而使河流发生改向。“厄尔尼诺”现象指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四周)向西延长,经赤道东太平洋至日期变更线四周的海面温度特别增高的现象。正常年份,此区域东南信风盛行。可是每隔数年,东南信风减弱,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上升,消灭“厄尔尼诺”现象。结合材料完成16~17题。16.“厄尔尼诺”年会使秘鲁渔业受损,下图表示“厄尔尼诺”年秘鲁渔场的关联图,推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①鱼类和海鸟大量死亡②上升流减弱③浮游生物削减④养分盐类削减A.①③②④ B.②④③①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17.下列地理现象,可能与“厄尔尼诺”有关的是()①澳大利亚东岸干旱②秘鲁沿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③印尼森林大火④2008年我国南方冰灾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16.B17.A解析:第16题,“厄尔尼诺”年,秘鲁沿岸由于东南信风减弱,使得上升流减弱,养分盐类上泛削减,使浮游生物削减,鱼类和海鸟大量死亡。第17题,在“厄尔尼诺”年,西岸由于气流上升减弱,澳大利亚、印尼等地干旱;而东岸荒漠地带却消灭暴雨成灾、洪水泛滥。2008年我国南方冰灾与“拉尼娜”现象有关。(2022·郑州高一检测)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与当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18~19题。18.依据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推断,C自然带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雨林带19.导致山地南侧自然带垂直分布较高的因素是()A.南坡热量优于北坡B.南坡降水少于北坡C.南坡纬度较北坡高D.南坡土壤较北坡肥沃答案:18.C19.A解析:第18题,依据气候资料推断,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同,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19题,该地位于我国,山地南侧为阳坡,热量都优于北坡。(2021·山东潍坊)在瑰丽多姿的秋天,再没有什么比红叶更富有颜色、更具观赏性了。右图示意我国部分能观赏红叶的地区以及10月份红叶的最佳观赏区,读图回答20~21题。20.形成九寨沟与庐山观赏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C.海陆分布 D.海拔21.9月份的最佳观赏地是()A.五指山 B.栖霞山C.香山 D.红叶谷答案:20.D21.D解析:第20题,九寨沟和庐山纬度相差不大,但地势高,气温低,观赏红叶的时间早于庐山。第21题,9月份红叶最佳观赏地应比10月份最佳观赏地的纬度高。(2021·青岛)页岩气是一种以游离或吸附状态埋藏于致密的页岩层或泥岩层中的格外规自然 气,开采时,把大量清水高压注入地下井,使页岩气流入井中得以收集。读“页岩气埋藏结构示意图”,回答22~23题。22.图中页岩气与常规自然 气相比()A.受常规自然 油气挤压,埋藏更深B.游离性更强,开采难度更小C.埋藏于断裂带,岩层裂隙发育更高D.位于向斜槽部,分布在页岩孔隙中23.大规模开采使用页岩气,可以()A.转变地表形态,并导致地面沉降B.削减对石油的依靠,低碳效益明显C.导致地下水污染,地下水循环更活跃D.加剧大气环境污染答案:22.D23.B解析:第22题,常规自然 气埋藏在背斜顶部,而图中页岩气位于向斜槽部,分布在页岩孔隙中。第23题,大规模开采页岩气,可削减对石油的依靠,低碳效益明显。读“非洲和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24~25题。24.图中④自然带在非洲大陆南北分布面积差异显著,主要是由于()A.陆地分布纬度的差异 B.降水条件的差异C.地形凹凸起伏的差异 D.洋流性质的差异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④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非洲大陆南部分布面积较北部小主要是由于陆地分布纬度的差异。25.图中所示自然带相同的一组是()A.①、丙 B.②、丁C.③、甲 D.④、乙答案:B解析: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可知,①为热带雨林带,②为热带草原带,③为热带荒漠带,④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乞力马扎罗山北坡的基带(丁自然带)应当为热带草原带,丙为常绿阔叶林带,乙为落叶阔叶林带,甲为高寒草甸带,所以自然带相同的一组是②和丁。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二、综合题(共50分)26.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生疏自然环境的形成和演化,有助于我们去探寻和揭示大自然的无穷奇特。读“某区域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1)读图,简述该地区地貌形成过程中内、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2)假如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请描述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3)结合水循环原理,说明植被破坏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答案:(1)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引起的褶皱和断层;外力作用表现为侵蚀、搬运和积累过程。(2)水量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3)植被破坏导致蒸发和蒸腾作用减弱,降水削减,气候变干旱;涵养水源力量降低,河流泥沙含量增大,湖泊调蓄作用减弱,径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易引发洪涝灾难;植被破坏加剧上游侵蚀作用,沟谷加宽、加深,加剧中下游沉积的作用,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增大;植被破坏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不稳定。解析:第(1)题,图中的褶皱、断层是内力作用的结果,山麓冲积扇则是流水沉积造成的,而沉积物则是上游流水侵蚀、搬运带来的。第(2)题,回答本题需要明确两点:该地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由水平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位于欧洲西部确定;水文特征——包括水量、流速、水位变化、有无结冰期、含沙量等水文要素。由欧洲西部的气候,推知流量大小、水位变化、有无结冰期,由图示的地形和植被状况推知流速和含沙量大小。第(3)题,图中河流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包括蒸发和蒸腾、降水、径流、下渗等环节。然后分析森林遭破坏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以及由此导致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7.(2021·山东潍坊)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指出图示水循环的类型及植被破坏对水循环的影响。(2)说出乙处地貌类型及形成缘由。(3)假如在该地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隧道,该隧道地址应选择在甲、乙两处的________处,简述理由。答案:(1)海陆间循环。降水削减;地表水下渗削减;径流量变化增大;蒸腾、蒸发量削减。(2)山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3)甲背斜中岩层向上拱起,能支撑隧道上覆岩层,又能使地下水顺岩层向两翼渗流,减小渗漏。28.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丙地区自然带为________带,其成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南美洲西海岸,从甲处到丁处自然带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3)在甲、丁两处东侧山地,海拔相像,但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显著,其主要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