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夜雨寄北》。本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通过描绘夜晚雨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首先,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巩固和运用已学的古诗词鉴赏方法,如把握诗词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其次,本诗中的意象、意境与学生在之前学习中接触到的古诗词有相似之处,如“夜雨”这一自然景象在古诗词中多次出现,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最后,本诗的情感表达与学生在生活中对亲朋好友的思念有共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诵读《夜雨寄北》,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诗句的节奏和韵味,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诗句,推断诗人情感和创作背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审美特点,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4.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情趣,通过比较阅读,提升对美的感知和创造力。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诗句的理解与背诵: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夜雨寄北》,并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例如,“君问归期未有期”表达了诗人对归期的无奈和不确定性,学生需要通过诗句理解诗人的这种情感。

-意象的把握:诗中的“巴山夜雨”是一个典型的意象,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意象所蕴含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它与诗人情感之间的联系。

-修辞手法的识别:如诗中的对仗、用典等修辞手法,学生需要学会识别并理解这些手法如何增强诗句的表现力。

2.教学难点

-情感的体会:理解诗人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和孤独之感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到诗人通过诗句传达的深层情感,需要教师通过生活实例或情境创设来帮助学生感同身受。

-诗意的把握:诗的意境抽象而深远,学生可能难以把握。例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共剪西窗烛”是一个充满画面感的意境,学生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理解其深层含义。

-文化背景的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与今天相去甚远,学生可能对诗中的文化元素感到陌生。如“巴山”指的是何处,为何与“夜雨”相关联,这些都需要教师提供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构建起对诗句的完整理解。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夜雨寄北》的创作背景、诗句含义及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讨论法:分组讨论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促进思维碰撞和深入理解。

3.比较法:将《夜雨寄北》与其他同主题的诗歌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不同诗人的表达方式和情感深度。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使用PPT展示诗句、注释和背景资料,增强直观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古诗词软件:利用古诗词学习软件,让学生通过互动学习,自主探索诗歌的朗读、背诵和解析。

3.网络资源:整合网络资源,如在线视频、诗歌解析网站等,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材料和拓展阅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非常著名的唐诗——《夜雨寄北》。请大家先齐声背诵我们之前学过的《静夜思》,回忆一下李白是如何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

2.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夜雨寄北》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情感体验呢?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走进李商隐的内心世界。

二、诗歌朗诵与初步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夜雨寄北》,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味,尽量读出诗中的情感。

2.现在,我为大家示范朗读这首诗,请大家注意倾听,感受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请同学们再次自读诗歌,结合注释,尝试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三、课文内容探究

1.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首先,请同学们谈谈对“君问归期未有期”这句诗的理解。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归期的无奈和不确定性,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2.接着,我们来探讨“巴山夜雨涨秋池”这句诗。请大家思考,诗人为什么会提到“巴山夜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巴山夜雨是诗中的一个典型意象,它代表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同时也映衬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3.下面,我们来分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句诗。请大家想象一下,“共剪西窗烛”是一个怎样的场景?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句话描绘了一个温馨、亲密的场景,诗人通过与友人共剪烛光,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四、诗歌情感分析

1.现在,我们来深入探讨这首诗的情感。请大家谈谈自己在这首诗中感受到了哪些情感?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首诗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感。

2.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是如何理解这种思念之情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思念是一种深沉的情感,它让我们更加珍惜与亲友的相处时光,也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

五、诗歌修辞手法分析

1.接下来,我们来分析这首诗中的修辞手法。首先,请大家找出诗中的对仗句。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首诗中的对仗句有“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等,这些对仗句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2.然后,我们来探讨诗中的用典。请大家思考,“巴山夜雨”这个意象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巴山夜雨是诗中的一个用典,它代表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增强了诗的意境和情感深度。

六、诗歌背诵与总结

1.现在,请同学们再次齐声背诵《夜雨寄北》,感受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2.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夜雨寄北》这首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在生活中学会珍惜与亲友的相处时光,同时也学会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七、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课后熟读并背诵《夜雨寄北》。

2.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夜雨寄北》的感悟或心得体会,字数不限。

八、课堂小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通过分析诗句、探讨情感、品味修辞,我们深入理解了这首诗的内涵和意境。

2.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九、下课

1.同学们,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休息。

2.请大家收拾好学习用品,保持座位整洁,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在学习《夜雨寄北》这首诗后,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效果: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夜雨寄北》全诗,并准确解释每句诗的含义。

-学生理解了“巴山夜雨”这一意象在诗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它如何与诗人的情感相结合。

-学生掌握了诗中的对仗、用典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识别这些手法在增强诗句表现力方面的作用。

-学生了解了唐代的文化背景,对唐代诗歌的审美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

2.能力提升:

-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够通过诗句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学生学会了通过分析诗句来推断诗人的情感和创作背景,提升了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创造力得到了激发,能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词作品。

3.文化理解:

-学生通过学习《夜雨寄北》,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学生理解了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观念,对古代诗歌有了更深的理解。

4.情感体验:

-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地体会诗人的孤独、寂寞和思乡之情,对友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对亲友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5.学习习惯:

-学生养成了主动学习和探究的习惯,能够自主查找资料,对诗歌进行深入解读。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发言,提高了课堂参与度和互动性。

6.思维发展:

-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发展了多角度思维的能力。

-学生在写作中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提高了文学创作水平。教学反思在完成《夜雨寄北》的教学后,我深感这次教学活动有成功之处,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一些反思。

课堂上,学生对《夜雨寄北》的背诵和基本理解做得很好,他们能够准确地背诵出诗句,并且对诗句的表面意思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一点让我感到欣慰,说明学生在课前预习方面做得不错,也反映出他们对古诗词有一定的兴趣和基础。

在诗歌内容的探究环节,我引导学生分析了“巴山夜雨涨秋池”和“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深入理解诗句背后的情感和意境方面还存在困难。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唐代的文化背景和诗人的个人经历不够了解,导致难以fully体会诗人的情感。

在诗歌情感分析的环节,我尝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诗人的思念之情。虽然有些学生能够很好地做到这一点,但也有部分学生似乎难以将诗人的情感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帮助他们建立起与诗人情感的共鸣。

在教学修辞手法时,我发现学生对对仗和用典的理解较为表面,他们能够识别出这些修辞手法,但在解释这些手法如何增强诗句的表现力方面,他们的回答往往不够深入。这说明我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可能没有提供足够的实例和深入的分析,今后我需要在这方面做得更好。

此外,我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虽然我使用了多媒体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但我感觉在课堂互动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有些学生在讨论中显得比较被动,可能是因为我对他们的引导不够,或者是我没有为他们创造足够的安全感,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最后,我认为在作业布置方面,我可以更加多样化。除了背诵和写作之外,我还可以设计一些更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作业,比如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以思念为主题的诗歌,或者让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对诗句的理解。板书设计①诗名及作者:《夜雨寄北》李商隐

②重点词语: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