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徐州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高一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答题前,请务必将县区、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3.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疟疾威胁人的生命长达数千年。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1969年,中医研究院任命我领导抗疟疾研究工作,我带领由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业研究者组成的团队,开始从中草药中寻找并提取可能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在项目的第一阶段,我们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研究的转折点出现在青蒿身上,其提取物显示有一定的抗疟性。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书中有这样的话: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我们使用通常的加热提取方式,也许恰恰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考虑改为低温提取,以保存其抗疟有效成分。改变提取方式后,抗疟效果果然大幅度提升。我们随后将青蒿提取物分为酸性和中性两大部分。终于,在1971年10月4日,我们成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并获得对感染疟疾的小白鼠和猴子百分之百抗疟疗效!在20世纪70年代的历史环境下,新药的临床试验很难开展。为了战胜疟疾,我和我的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批尝试青蒿提取物,以确认其对人体的安全性。随后,我们赴海南对疟疾病人进行临床治疗,结果振奋人心:病人症状迅速消失!受临床疗效的鼓舞,我们转向分离提纯,得到了抗疟的有效成分。后来我们将其命名为“青蒿素”。青蒿素的发现,是我们研究进展的第一步。我们随即转向第二步:将这个天然分子变为药物。1973年秋,我们在海南疟疾疫区试用青蒿素胶囊,取得了明确的疗效。青蒿素与以往的抗疟药物相比,在化学结构和作用特点上有明显的差异。我们在研究评价的时候发现,比之青蒿素,双氢青蒿素的效果提高近十倍。更重要的是,用双氢青蒿素治疗的病人复发率很低。我们团队后来将双氢青蒿素发展成新的药物。在过去十年,我们也尝试用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治疗其他的疾病。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采用青蒿素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疟疾。如今,青蒿素联合疗法在世界广泛应用,这一疗法极大减轻了疟疾的症状,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特别是非洲孩子们的生命。(摘编自屠呦呦《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材料二:中医药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等学说,以及诊法、预防、养生等内容。它融合了哲学思想、医疗保健、植物学等多种科学的思想,其丰富的内涵受到全世界的瞩目。但是,中医药在现实中处在边缘地位和附属局面。要摆脱这一现状首要便是加强对中医人才的培养和以现代化手段使中药质量可控。想要培养中医药的支持者,应该以中医药自身的内容特点为立足点,以中小学为切入点开始启蒙教育,以扭转青少年对中医药了解不够,也没有完全接纳中医药的现状,让传统中医药的种子在学生们的意识中生根发芽。下面对中医药怎样走进中小学进行分析,希望为中医药的推广和发展做出一些贡献。首先,选择适合青少年的内容。中医药内容纷繁复杂,有些知识晦涩难懂,不适合青少年阶段的学生学习,他们理解起来比较费劲,而且不易引起学习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对学习的内容进行筛选,如可以选择中药的炮制、中药香囊制作以及常用中药饮片识别等内容。改变以往直叙式的教学方式,理论知识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适应症等相关知识。这样既可提高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他们对中草药的认识和理解,并加深他们对中药的印象。例如在课堂上将中药山楂炮制品与生品煮水,让学生口尝并对其酸性进行比较,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炮制的作用。其次,引导青少年走进中医药。通过建立“模拟中药房”,使青少年了解中药储存和归类方式。在手摸口尝中,让青少年找草药、识草药、认草药,同时教授他们一些辨识药材真伪的方法,让他们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这样可以对中医药的延续与传承起到积极作用。学习这些知识,即使他们将来不做医生,对自己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使中医药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摘编自薛海萍等《浅谈中医药走进中小学的意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是屠呦呦团队查阅的大量文献中,唯一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B.屠呦呦团队在海南疟疾疫区试用青蒿素胶囊,取得了明确的疗效,后来他们团队将其命名为“青蒿素”。C.中医药学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融合了哲学思想、医疗保健、植物学等多种科学的思想。D.因为中医药内容纷繁复杂,知识十分晦涩难懂,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知识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屠呦呦团队历尽艰辛收集了几千个方药,挑选出640个具有抗疟作用的方药,表现了研究者的执着精神与使命意识。B.材料一中语言严谨准确、朴实并且充满理性力量。这样语言风格,显示了科学工作者的理性、求实的精神。C.青少年对中医药了解不够,也没有完全接纳中医药,根本原因是直叙式的教学方式,不能直观了解中医药知识。D.让青少年走进“模拟中药房”,走进中草药,不仅有利于中医药知识的传授,也有利于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3.下列句子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的一项是()A.嗜之越笃,行之越远。 B.医者仁心,悬壶济世。。C.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D.君臣佐使,配伍之法。4.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青蒿素科研的关键历程。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答案】1.C2.C3.A4.①发现青蒿素的抗疟性;②青蒿素的低温提取;③临床试验证明安全性及有效性;④从天然分子到药物;⑤研发双氢青蒿素;5.①首先论述中医药学的内涵;②然后论述中医药的现状及解决办法;③最后提出中医药进中小学的具体建议。【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唯一提到”错误,材料一第三段“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的表述是“最早”,而不是“唯一”。B.“后来”错误,由材料一第六段“受临床疗效的鼓舞,我们转向分离提纯,得到了抗疟的有效成分。后来我们将其命名为‘青蒿素’……1973年秋,我们在海南疟疾疫区试用青蒿素胶囊,取得了明确的疗效”,由此可知是“之前”。D.“学习过程中”错误,由材料二第四段可知,前面应加上“青少年”。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根本原因”错误,由材料二第四段可知,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由“首先,选择适合青少年的内容”“其次,引导青少年走进中医药”可知,材料二的观点是如何引发青少年对中医药的兴趣。A.讲的是“有兴趣爱好的人,在某方面会走得更远”,可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B.讲的是“医德”。与材料二论证的内容不合。C.讲的是“敬畏”。与材料二论证的内容不合。D.讲的是中药的配比方法。与材料二论证的内容不合。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题干要求“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青蒿素科研的关键历程”,然后要浏览材料一,找出青蒿素科研的几个关键步骤,根据这些进行概括。材料一第三段提到“研究的转折点出现在青蒿身上,其提取物显示有一定的抗疟性”,这是说发现了青蒿素的抗疟性。材料一第四段“终于,在1971年10月4日,我们成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并获得对感染疟疾的小白鼠和猴子百分之百抗疟疗效”,这是说用低温提取的方法提取到青蒿素。材料一第五段“新药的临床试验很难开展。为了战胜疟疾,我和我的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批尝试青蒿提取物,以确认其对人体的安全性。随后,我们赴海南对疟疾病人进行临床治疗,结果振奋人心:病人症状迅速消失”,这是说进行临床试验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材料一第六段“受临床疗效的鼓舞,我们转向分离提纯,得到了抗疟的有效成分。后来我们将其命名为‘青蒿素’……我们随即转向第二步:将这个天然分子变为药物”,这是说从天然分子到药物。材料一第六段“比之青蒿素,双氢青蒿素的效果提高近十倍。更重要的是,用双氢青蒿素治疗的病人复发率很低”,这是说研发双氢青蒿素。【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二共五段文字。由材料的出处《浅谈中医药走进中小学的意义》可知,材料二重点是说中医药走进中小学,顺着这个思路来看文章,可以发现第三段最后说“下面对中医药怎样走进中小学进行分析,希望为中医药的推广和发展做出一些贡献”,而且第四段说“首先,选择适合青少年的内容”,第五段说“其次,引导青少年走进中医药”,由此可知,四五两段是材料二的主要部分,这是提出如何让中医药走进中小学;再看剩下的三段文字,第一段说“中医药学……是……它主要包括……”,这是论述中医药学的内涵;第二段“但是,中医药在现实中处在边缘地位和附属局面。要摆脱这一现状首要便是加强对中医人才的培养和以现代化手段使中药质量可控”和第三段“想要培养中医药的支持者,应该以中医药自身的内容特点为立足点,以中小学为切入点开始启蒙教育”显然是说中医药的现状以及解决这一现状的方法。所以材料二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最后答题的时候要使用“首先”“然后”“最后”等词语。(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演变[英]约翰·高尔斯华绥濛濛细雨,从剧院里出来,我们简直搭不上一辆出租汽车。倒有不少双轮和四轮马车驶过去,有的停在路边上,有气无力地招呼我们,有的想都没想惹我们注意,而每辆出租汽车看上去却都搭上了乘客。在皮卡迪利广场,我们再也等不下去了,便只好叫住一辆四轮马车,让它带着我们慢悠悠地走完一段漫长的路程。一阵轻微的西南风从敞开的车窗吹进来,风里有一种变化的气味,那种潮湿的气味四处弥漫,甚至侵袭到各个城镇的中心,使善于观察它们形形色色活动的人想到一种无休无止的力量永远在呼喊:“变下去!变下去!”可是,马蹄单调不变的嗒嗒声,窗子的吱吱声,车轮在地上颠簸的嘎登嘎登声,不紧不慢地,吵得我们昏昏欲睡,终于到家的时候,我们简直都快睡着了。车费是两先令,在交给车夫之前,我们站在灯光下,这才偶然抬起了头。这个车夫看上去有六十岁上下,脸又瘦又长,下巴和下垂的灰须仿佛永久贴在他那蓝色旧大衣竖起的领子上。不过他脸上最显眼的特征还是腮帮子那两道沟,又深又空,看上去那张脸是由一些没有黏着肉的骨头拼成似的,中间深陷出一双眼睛,一点儿神采也没有。他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盯着他那匹马的尾巴。我们中间有一位把车钱递给他,他把钱接了过去,什么也没有说。但我们正走进花园大门时,却听见他开了口:“谢谢您啦!您可救了我一命。”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一句怪话,便又关上了大门,走回到马车跟前来。“情况糟到这个地步吗?”“是啊,”车夫答道,“到头啦——这差使。现在没人需要我们了。”于是,他扬起鞭子,打算把车赶走。“像这样糟有多久了?”车夫又垂下了手,仿佛乐于让它歇一歇似的,文不对题地回答说:“我赶了三十年车。”接着,他又盯住马尾巴发起呆来,只有一个个问题才能把他从沉思中唤醒,来说说他自己。“我倒不怪出租汽车,我谁也不怪。让我们赶上了,就这样赶上了。”“你们真快断顿了吗?”车夫苦笑了一下,那两个深坑之间的笑容实在奇特,恐怕很难在一张人脸上看得到。“可以这么说,”他说道,“唉,才有多少呢?今儿个,我拉上你们之前,只挣了十八便士;昨儿个挣了五先令(1先令等于12便士)。而我一天得挣七先令交租车费,那还算是便宜的。有很多车主都破产关门了,一点也不比我们强。他们这会儿撇下我们,再容易不过了,你总不能教铁石心肠发慈悲吧,能吗?”他又苦笑了。我们中间一个人低声说,公众都爱乘坐出租汽车。车夫转过脸,透过黑暗凝视着下边。“公众?”他说道,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惊讶,“唉,他们都要坐出租汽车。那是很自然的。他们坐在那里面来来去去快多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嘛。我等了七个钟头才拉上你们。你们那会儿正找出租汽车。人们叫不到出租汽车时,才坐我们马车,所以通常他们的脾气都挺大。”“我们都为你难过,谁也想不到——”他低声打断我们的话:“难过也顶不了饭……眼下没有谁能给我找个活儿干了。我干这活儿年头太长了。还有什么别的路可以走呢,可能也只有进济贫院。”听着我们抱怨世道似乎太残酷,他又苦笑了。“是呀,”他说得很慢,“对我们是狠了一点,我们根本没有招惹谁呀。可是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让我来说的话。一件东西来了,就把另一件东西挤走了,就这样挤下去。我想过了,想不清有什么道理,但也只能这样了。我们的末路很快要到了——不会有多久。我也说不准,会不会为再赶不了车心里难受,这太让我丧气了。”于是他又一次举起鞭子。这一次,他说了声“真谢谢你们啦”,就用鞭子磕了磕马的肋部。那个被遗忘了的牲口像从梦中被唤醒似的迈动了腿,开始把马车从我们面前拖走。他们在灯光衬出的一丛丛树影之中,非常缓慢地沿路而去。在我们的头上,云朵像艘船一样正乘着带有变化气味的风,疾速地驶过黑河似的天空。马车看不见了,那股风依然把那即将消失的车轮慢慢转动的声音送到我们耳边。(选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微型小说精品》,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写“从剧院里出来,我们简直搭不上一辆出租汽车”“每辆出租汽车看上去却都搭上了乘客”,预示着“我们”只能乘坐马车。B.小说中描写“风里有一种变化的气味”“一种无休无止的力量永远在呼喊”,渲染一切都在变化的氛围,象征时代变迁。C.小说描写车轮声的缓慢沉闷和“我们”昏昏欲睡,真切地表现了马车的缓慢节奏已经不能适应如今人们方便快捷的生活需要。D.小说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深刻了解,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穷苦人们的同情和对社会的严厉批评。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描写马车“有的停在路边上,有气无力地招呼我们”,表现了马车生意难做,与出租车生意忙碌形成对比,为下文的故事情节作铺垫。B.小说具体描写马车夫的外貌形象,尤其突出“中间深陷出一双眼睛,一点儿神采也没有”等特征,形象地表现了马车夫情绪的低落和生意的艰难。C.小说描写马车夫在谈话过程中多次“扬起马鞭”这一细节,既表现了马车夫的职业习惯,又表现了马车夫对谈话内容感到厌倦,急于离开。D.小说结尾“云朵像艘船一样正乘着带有变化气味的风,疾速地驶过黑河似的天空”一句,既描写自然环境,也暗示了社会环境,与前文相呼应。8.请概括本文主人公马车夫的形象特征。9.小说以“演变”为题意蕴深刻,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6.D7.C8.(1)生活艰辛;(2)有感恩心;(3)对时代演变感到无奈;(4)对前途迷茫。9.(1)“演变”在文中指由马车变为出租车;(2)时代发展演变(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历史的必然;(3)有些人和事物会被淘汰,作者对此感到无奈和同情;(4)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演变。【解析】【分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D.“作者对社会的严厉批评”错误,文中没有体现,属于过度解读文本,这篇小说主要是展现时代发展演变中穷苦人的生活状态,流露出对穷苦人的同情,并不是批评讽刺社会。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C.“厌倦”错误,由车夫所说的话以及“车夫又垂下了手,仿佛乐于让它歇一歇似的”这一表现可知,车夫是乐于和“我们”交谈的,“扬起马鞭”是马车夫的职业习惯。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1)由“这个车夫看上去有六十岁上下,脸又瘦又长,下巴和下垂的灰须仿佛永久贴在他那蓝色旧大衣竖起的领子上。不过他脸上最显眼的特征还是腮帮子那两道沟,又深又空,看上去那张脸是由一些没有黏着肉的骨头拼成似的,中间深陷出一双眼睛,一点儿神采也没有”“您可救了我一命”“今儿个,我拉上你们之前,只挣了十八便士;昨儿个挣了五先令(1先令等于12便士)。而我一天得挣七先令交租车费,那还算是便宜的”可以看出马车夫的生活是艰辛的,以六十岁上下的高龄来做马车夫,而且瘦弱,认为我们所付的钱救了一命,等等,这些都可以看出马车夫的生活是相当艰辛的。(2)由我们付给车费时马车夫的表现来看,“谢谢您啦!您可救了我一命”,最后临走之前“他说了声‘真谢谢你们啦’”,他付出劳力,我们付出金钱,这本是理所应当之事,而他反复向我们道谢,这表明他有感恩之心。(3)由“我倒不怪出租汽车,我谁也不怪。让我们赶上了,就这样赶上了”“对我们是狠了一点,我们根本没有招惹谁呀。可是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让我来说的话。一件东西来了,就把另一件东西挤走了,就这样挤下去。我想过了,想不清有什么道理,但也只能这样了”可以看出,面对时代的演变进步,马车夫是无奈的。(4)由“还有什么别的路可以走呢,可能也只有进济贫院”“我们的末路很快要到了——不会有多久。我也说不准,会不会为再赶不了车心里难受,这太让我丧气了”可以看出,马车夫对于自己的未来是感到迷茫的。【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丰富意蕴的能力。理解标题的意蕴,一般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顺序逐步挖掘。首先理解标题的字典意思。“演变”指发展变化。然后到文中找到“发展变化”的对象。由“我们简直搭不上一辆出租汽车。倒有不少双轮和四轮马车驶过去……这差使。现在没人需要我们了……他们都要坐出租汽车……人们叫不到出租汽车时,才坐我们马车”可知,这“演变”是说交通工具的变化,即由马车变为出租车,也是职业的变化,马车夫被司机替代。由“一件东西来了,就把另一件东西挤走了,就这样挤下去”可知,这“演变”还是说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而这是时代发展演变的必然结果。由“我们的末路很快要到了——不会有多久”可知,在演变的过程中,终有一些人或事物会被淘汰,但这是历史的必然,对此作者是同情而无奈的。结合全篇来看,要想在时代的演变中不被淘汰,就需要与时俱进,就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考生可以结合这些方面分析标题的意蕴。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樊哙曰:“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B.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寿,向尊长敬酒或馈赠礼物,以恭祝其寿辰。B.细说,小人的谗言。C.杯杓,酒杯和杓子,文中借指饮酒。D.足下,古代下对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鸿门宴上的座次尊卑有序:项羽坐西面东,最为尊贵;范增坐北面南,次之;刘邦坐南朝北,位次低卑。B.范增暗中指示项庄,以为刘邦舞剑为名伺机击杀刘邦,因项伯用身体遮护刘邦,项庄未能成功。C.樊哙闯入营帐,怒斥项羽背信弃义,违背自己当初定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的约定,项羽对此无言以对。D.刘邦不辞而别,张良以其酒醉为由致歉,并敬献白璧、玉斗,范增愤怒击碎玉斗,感叹项羽错失良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14.刘邦能够从暗藏杀机的鸿门宴成功脱身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0.C11.A12.C13.(1)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2)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前行。14.①刘邦卑辞谢罪;②项羽为人不忍;③项伯挺身相护;④樊哙闯帐斥责;⑤刘邦相机脱身。【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欲止不内”的主语是“交戟之卫士”,而下一句的主语是“樊哙”,两句主语不一致,应在下一句主语前断开,排除BD。“侧其盾以撞”的主语是“樊哙”,“卫士”是“仆地”的主语,两句主语不一致,应在下一句主语前断开,排除A。句子大意为: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
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以恭祝其寿辰”错误,“为寿”是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并非“恭祝寿辰”。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违背自己”错误,由“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可知,“先破秦入咸阳者”封王的约定是楚怀王定的,并非项羽自己所定。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故”,特意,专门;“……者,……也”,判断句;“出入”,偏义复词,进入;“非常”,古今异义,意外的变故。(2)得分点:“置”,放弃,留下;“道”,名词作动词,取道;“间”,名词作状语,抄小路。【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考生需要从文中找到刘邦能够从暗藏杀机的鸿门宴成功脱身的原因。刘邦能够成功脱身与刘邦自己的表现、项羽的为人、项伯以及樊哙的做法有关。从刘邦的表现来看,刘邦一见到项羽就“谢曰”,向项羽道歉,摆出姿态;最后当项王因樊哙指责而无言以对的时候,刘邦抓住机会以“如厕”为名脱身。从项羽的为人来看,用范增的话来说是“为人不忍”;从项伯的表现来看,当范增安排项庄舞剑想要趁机刺杀刘邦的时候,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从樊哙的表现来看,当张良告诉樊哙帐内的情势很紧急的时候,樊哙闯进大帐斥责项羽,缓解了场上形势。这些都是刘邦能够成功脱身的原因。参考译文: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现在有奸佞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是这样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同他一起饮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侍奉。范增多次给项羽使眼色,举起(他)佩带的玉玦向项羽多次示意,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范增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为人不狠心。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趁机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这样做,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祝酒,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时时用自己的身体遮护刘邦,项庄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 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外找樊哙,樊哙就拿着剑,带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樊哙说:“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殿,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我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项王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刘邦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理会细枝末节,行大礼节不用回避小的责备。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还告辞干什么呢?”于是就决定离去。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前行。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你才进去。”刘邦离去后,从小路回到军营里。张良进去道歉,说:“沛公禁受不起酒力,不能当面告辞。让我奉上一双白璧,拜两拜敬献给大王;一双玉斗,拜两拜献给大将军您。”项王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范增接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业!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刘邦回到军营,立即杀掉曹无伤。(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洞庭阻风许棠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蒲泊钓船。青草浪高三月渡,绿杨花扑一溪烟。情多莫举伤春目,愁极兼无买酒钱。犹有渔人数家住,不成村落夕阳边。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紧扣文题中“阻风”二字落笔,因洞庭湖风吹浪涌,诗人受阻于湖边,终日与空阔的江面、菰蒲、钓船相伴。B.因为风大,才有“浪高”与“花扑”,颔联通过侧面描写,描绘了洞庭湖风起时,青草摇曳、落红满天的别样景致。C.颈联由写景转向抒情,诗人感叹,多情之人望见此情此境不免触景伤怀,况且自己又无余钱可以沽酒解愁。D.全诗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有正面描写,亦有侧面烘托,将暮春时节的游子心境描绘得淋漓尽致。16.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15.B16.①羁滞旅途的孤独之情;②满目萧然的迷茫之情;③时光流逝的伤春之情;④穷困潦倒愁苦之情;⑤不得归家的思乡之情。【解析】【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手法以及形象的能力。B.“描绘了洞庭湖风起时,青草摇曳、落红满天别样景致”错误,“青草浪高三月渡,绿杨花扑一溪烟”中青草为湖名,杨花为柳絮,江上白浪,岸边白絮尽是白色,并无落红满天的景致。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由诗歌标题可知,这是一首羁旅诗,人在旅途常会有孤独之感,结合首联“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蒲泊钓船”通过空江的萧然景致与诗人镇日地面对菰蒲,一种寂寞抑郁的情感油然而生;诗人因风大阻于洞庭湖边,举目远眺,但见与洞庭湖相连的江面上空荡荡的,天气阴沉,景物萧索,使人顿生抑郁迷茫之情。由“情多莫举伤春目,愁极兼无买酒钱”可知,诗人在首颔两联的写景后,颈联的这两句承上开始抒情。路阻于洞庭之滨,又遇上了不作美的天公,诗人感叹道,如果是个有着坎坷经历又极易感伤的人,遇到这种情形,切不可举目远眺,显然这是诗人自身的经验之谈,因为诗人已经远眺了并已生了伤春之心,而且更令其尴尬的是,愁闷已极的诗人此刻身上却没有多余的钱可以沽酒来解愁。前一句流露时光流逝的伤春之情,后一句流露穷困潦倒愁苦之情。由“犹有渔人数家住,不成村落夕阳边”可知,诗歌的最后一联以景作结。诗人从自己的感伤情绪中摆脱出来,举目远眺,只见此刻已经夕阳西下,虽说景色萧然,但仍有几家渔人的房子,零零落落地散布在远处,只是看上去不成村落而已。这里的零星房屋,远方的西下夕阳,同样也给人以萧然的感觉,当然,也是因风受阻于郊外的孤身旅人抑郁心理的折射,流露出不得归家的思乡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阿房宫赋》中写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百姓的极度掠夺之上,并挥霍无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在大自然里沐浴迎风的闲适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金陵号称六朝古都,无数文人墨客游历于此,留下了不少感慨“物是人非”的名句,请写出其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奈何取之尽锱铢②.用之如泥沙③.浴乎沂④.风乎舞雩⑤.六朝旧事随流水⑥.但寒烟衰草凝绿
或“吴宫花草埋幽静”晋代衣冠成古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或者“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西塞山怀古》刘禹锡),或者“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刘禹锡))【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1)(2)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锱铢、雩”。(3)注意两个关键点:金陵,物是人非。凡是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名句都可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B.千百万民众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C.千百万民众无不对他表示爱戴、悼念和尊敬D.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爱戴、悼念和尊敬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B.谈笑间,樯櫓灰飞烟灭。C.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答案】18.A19.D【解析】【分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民众”包含保守派和极端民主派,根据前文“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可知对他尊重、爱戴、悼念的不可能是所有民众,只能是“革命战友”,排除B、C;“尊重”和“爱戴”程度上构成递进,“悼念”放在最后遵循逻辑顺序,排除D。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原文画破浪线的句子使用的是比喻,把他人的诅咒和诽谤比作蛛丝。A.列锦,诗句由名词巧妙排列以创造意境。B.借代和夸张,“樯橹”代指曹操的军队,“谈笑间”将困难夸小。C.对偶和夸张,前后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千山”是一种夸张。D.比喻,“霜鬓”意为“如霜之鬓”,把白鬓比作白霜。故选D。20.阅读下面节选自《红楼梦》第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里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我虽知你极明白,恐怕你心里挽不过来,如今嘱咐你:他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他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利害一层了。如今俗语‘擒贼必先擒王’他如今要作法开端,一定是先拿我开端。”语段中的“我”“他”分别指的是谁?简要概括本回“他”的形象特点。【答案】①王熙凤、探春。②心地善良,精明强干,倔强自尊,志气高远。【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基本内容、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明确“我”“他”所指的对象。由这段文字所出章节的标题来看,“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亲女”“幼主”是探春,“愚妾”是赵姨娘,“刁奴”是吴妈。这一章是说王熙凤小产,王夫人命李纨和贾探春暂时代管府上的事,薛宝钗帮住照应。赵姨娘的哥哥死了,贾家需要出人情,李纨说我家送40两银子的人情。探春说不忙,看以前遇到这种事,我家送人情的规矩。于是把吴妈叫来问,吴妈欺探春人小没有办过事,就回说不知道。哪知探春坚持要吴妈找出帐来,看以前出过多少人情,一看以前都只送了20两银子。探春说不要破规矩,也只送20两银子。赵姨娘嫌少,怪自己的亲女儿不但不帮忙,反而扣掉20两银子。探春急得哭了,把以前的帐都翻出来把赵姨娘看。由这段话的内容来看,这是王熙凤对平儿所言,所以语句中“我”是王熙凤自称,句中的“他”说的是探春。然后根据本回探春的表现来概括其特点。由众人一开始对探春的印象“素日也最平和恬淡……只不过是言语安静,性情和顺而已”可知,探春平日为人是性情和顺,心地善良的。由他管家时的处事来看,“精细处不让凤姐”“又添了三个’镇山太岁’,越性连夜里偷着吃酒顽的工夫都没了”,以及处理赵姨娘哥哥丧事所出人情来看,探春是精明强干的。由他奉王夫人之命代凤姐理家,为了捧太太重用的奴婢袭人而打压赵姨娘,造成明明是奴婢家眷不该有丧礼费却高过身为姨太太赵姨娘的家眷,可以看出他的自尊心非常强;从他斥责赵姨娘所说的一段话以及王熙凤对他的评价可以看出探春的志气高远。(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在中华文化中,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人的道德准则并非来自神的诫命,而是源于人的本性;人的智慧也并非来自神的启示,__________。这种思维定式为中华文化打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那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且以庄子为例,庄子以浪漫的态度对待人生,他希冀着超越现实环境的绝对自由,但在追求人生的精神境界而鄙薄物质享受这一点上则与儒家殊途同归。正是在这种__________的基础上,庄子才能在自由的精神世界中展翅翱翔。儒、道两家相反相成,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理想,他们对人生的态度,学者称之为艺术的或审美的人生观,我觉得不如称之为__________。因为那种执着而又潇洒的生活态度,那种融真善美为一体的价值追求,除了“诗”简直无以名之。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请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20个字。【答案】21.(1)而是源于人的思想(2)潇洒、浪漫的人生态度(3)诗意的人生观22.(1)以人为本为中华文化打下民族烙印;(2)庄子以浪漫的态度追求精神自由;(3)儒道相反相成构成诗意的人生观。【解析】【分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第一处,这一句与“人的道德准则并非来自神的诫命,而是源于人的本性”构成对偶,因此空处应使用“而是源于人的……”这一句式,根据推测,人的智慧应该源于人的思想,故填“而是源于人的思想”。第二处,“正是在这种”里的“这种”指的是庄子的人生态度,由前文“以浪漫的态度对待人生,他希冀着超越现实环境的绝对自由”可知他的人生态度应该是浪漫、追求自由的,故填“潇洒、浪漫的人生态度”或者“浪漫、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第三处,根据“艺术的或审美的人生观”和“不如称之为”,可知此处应填“……的人生观”。又根据“除了‘诗’简直无以名之”可知此处应填“诗意的人生观”。【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第一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第一句“在中华文化中,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是本段要说明的主要内容,其后两句对第一句进行了解释,第三句中“这种思维”指的是“人是宇宙的中心”,三、四两句的意思是“人是宇宙的中心这种思维定式为中华文化打下了深刻的以人为本的民族烙印”,是对这一段的总结升华,由于字数的限制,去除重复累赘部分,精简为“以人为本为中华文化打下深刻烙印”或者“中华文化里有着深刻的以人为本精神”。第二段开头“且以老子为例”,承接上一段落“中华文化里有着深刻的以人为本的精神”,本段重点说明老子思想里的“以人为本”,后面具体解释为“浪漫”的人生态度和“在自由的精神世界中展翅翱翔”,因此概括为“庄子以浪漫的态度追求精神自由”。第三段“儒、道两家相反相成,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理想”是关键句,后面对他们“人生的态度”给出自己的理解,即“诗意的”,因此概括为“儒道两家相反相成构成诗意的人生观”。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代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烛之武临危受命,不战而屈人之兵;林觉民矢志拯救国家,毅然赴死;张定宇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矗立在死神与患者之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班级将举行主题班会,请你以“青年人的担当”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承时代使命,谱青春华章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承时代使命,谱青春华章”。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泱泱中华已走过五千年的风风雨雨,如今,时代的接力棒传递到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我辈青年当紧承时代使命,不负青春韶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犹记得五四运动中“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口号响彻云霄;犹记得王泽山院士献身科研六十载,矢志奋斗为华夏;犹记得两弹元勋“铿锵一生苦干惊天动地事,淡泊一世甘作隐姓埋名人”。风雪荒野里开拓,大漠戈壁中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综合岗位劳动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年版城市出租车租赁协议样式版B版
- 2025年消防安全管理咨询及标准制定合同2篇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课时分层作业4归去来兮辞并序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 二零二四年度时尚传媒广告投放及制作合同
- 2025年度道路照明灯具批发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酒店客房销售渠道建设与维护合同3篇
- 2025年度绿色生态农业种植承包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蔬菜种植户与农产品电商平台合作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影视制作公司兼职制片人聘用合同3篇
- 儿童糖尿病的饮食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的结构与行文思路 课件
- 干细胞项目商业计划书
- 浙江省嘉兴市2024-2025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 202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语文试题讲评课件
- 无人机航拍技术教案(完整版)
- 人教PEP版(2024)三年级上册英语Unit 4《Plants around us》单元作业设计
- 《保密法》培训课件
- 医院项目竣工验收和工程收尾阶段的管理措施专项方案
- 回收二手机免责协议书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